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十一、牌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312
颗粒名称:
十一、牌坊
分类号:
K879.1
页数:
4
页码:
122-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古建筑牌坊的情况。其中包括“青云得路”坊、“世科”牌坊、“蜚英”坊、“举人”坊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古建筑
牌坊
内容
“青云得路”坊
“青云得路”坊,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峙滩乡英溪村村内,距市区约80公里。英溪村,为唐代浮梁县县令金安、金叔彦捐庄园建县城之后的隐居地,明嘉靖年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金达的故里,至今仍遗存有大量的明、清两代民间世俗建筑。“青云得路”坊则是其中砖体牌坊的明代典型遗存。坊在明代成化七年(1471年)由乡举人徐谨建造,并题写坊额“青云得路”四字,以表达对金氏家族世代仕途亨通的赞颂。“四柱三间三楼”牌科类砖体牌坊,除大部分雕刻饰物残破之外,整个牌坊的建筑主体至今仍保存完好。该牌坊的正面极其朴素。大面积的罩墨灰,使整体外观的色调暗淡闷重,耸立之下有一种压抑逼人的肃穆气氛。背面情势则截然相反,采用了多种手法施以重工精美的装饰。平板枋白粉底面之上,饰有一列“卷云”墨线画图案。明、次两间的上、下额枋,以及上、下额枋之间的短间柱,以采用镂空堆雕手法加工制作的高浮雕饰砖贴面组合构成,枋柱面满饰,起伏跌宕而豪放洒脱,无丝毫的臃肿俗气。“青云得路”坊的色调十分丰富,与景德镇市其它区域的同类建筑不同,以素面对外,显示其庄重,以华丽饰内,表现其显赫。
1983年5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世科”牌坊
“世科”牌坊,位于乐平市塔前镇下徐村中,距市城北30公里。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立,成化二十年(1484年)重建。该牌坊系木质构架,四柱三开三楼歇山重檐式,通高9米,面阔10米,进深4米。相邻上徐村也有一座,均为纪念该村北宋文武双科状元驸马徐衡所建。
“蜚英”坊
“蜚英”坊,位于景德镇市北90公里勒功乡沧溪村村口。牌坊,俗称“牌楼”,是我国历史上古建筑系列中独有的小品类建筑型式。“蜚英”坊是为表彰和纪念沧溪村朱氏宗族宋代先祖朱宏而建造,因背面坊额刻有“蜚英”二字,故而得名“蜚英坊”。又因该坊立于沧溪村口,当地又俗称其为“小门口”。
朱宏,字元礼,号克己,生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殁于宋嘉定三年(1210年)。就乡讲学,桃李满门,“乡先生”贤名远扬。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朱宏九世孙朱敬中重修朱宏墓,并约请资德大夫戴珊撰写《乡先生祠增祀宋克已朱公记》一文,并于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由朱宏十世孙朱绅、朱韻等在朱氏宗祠左侧刻石立碑,同时营造“蜚英”坊。
据考察,“蜚英”坊的主体建筑,为“四柱三间五楼”的建筑型式,采用全砖结构,坐北朝南。坊体面阔3.75米,最大厚度0.66米,前檐两侧,依次间外柱厚度向前延伸斜面长度0.95米,进深长度0.45米的大斜面外八字影壁。两影壁之间,宽5.65米,中间分三段铺设平台式青石踏。结合主体建筑的外观形式,俗语称:“三步金阶五步楼”,后檐两侧,向后延伸长3.1米,厚0.55米的山墙,形成过道,宽2.77米。主体建筑明间门洞,面阔2.1米,原设对开板门,现已残失。外八字影壁的两侧外沿,均为垒石墙,墙内填土或高台,宽2米有余,沿村外围延伸,类似村落围墙。由此可见,“蜚英”坊在历史上不仅是用以表彰和纪念的“仕贤坊”,而且是沧溪村历史上全村主要进出入口的标志,并且通过增设的坊门的日启夜闭,发挥着与闾门建筑完全一致的实用功能。对这种集“闾门与牌坊的实用功能”于一体的牌科类建筑,景德镇市乡村间习惯称之为“门坊”。“蜚英”坊“小门口”的俗名,应该是源出于此。“门坊”建筑的存在充分证明,景德镇市的历史上存在着“以牌坊取代专设闾门”的史实。“蜚英”坊的主楼高12.8米,主、次楼均由砖叠涩外跳构成前后约0.2米的出檐。檐下部设有砖制的单跳铺作,枋柱之间地设有砖制丁头拱。叠涩部份,还部份选用了砖制的棱形牙子和卷草牙子。后部过道,采用单坡屋顶覆盖,但内部另设“草架”,形成内部的前后坡人字屋顶。过道的两侧山墙,采用砖体“五架式”贴面构架,承托上部檩条,过道出口上方另设0.3×0.3米正方形断面的檐梁。牌坊正反两面,多采用砖雕装饰,砖雕题材有龙凤、狮、麒麟、如意别扣、卷草别扣、云纹、寿安纹、团菊以及砖瓦合制而成的造型鳌尖等。砖雕构图简炼生动,制作手法娴熟,富有明代中期的砖雕特征。据当地人介绍,“文革”期间,村民为防止遭到人为破坏,使用石灰泥膏加以封存保留至今。
“蜚英”坊建筑整体的前面,还设有上下马石、系马柱、石印、旗杆石。八字影壁的外两侧,种有数百年的桂树。隔乡道,还开凿了一口半月形水池,当地人称“半月塘”,塘边种有两颗垂柳。坊前坊后,构成了“三步金阶五檐楼,单桂双柳半边月”的秀美景观。
1983年5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举人”坊
“举人”牌坊,位于浮梁县旧城村东门街,系明代嘉靖年间建造。为砖石结构,两柱一间,面洞3.75米,通高9米,体厚0.66米。坊额上刻有“登科”字样,顶部被损坏,现仅存门柱及坊额。
继源亭
继源亭位于浮梁县湘湖镇前程村铁炉岭山顶,处在古时凰源(今称黄沙坑)通往天宝的要道上。该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长7米,宽7米,占地约50平方米,墙体用加工齐整的青石块垒砌而成,墙厚0.86米,石亭门额上横刻“继源亭”三字,左右两端分别竖刻“大清乾隆四十三戊戌”(1778年)和“凰源吴之根”字样。
江家坞横弄贞节碑
贞节碑,位于江家坞横弄6号门楣上,青石质,由“圣旨”、“旌表”二部分组成,圣旨碑面已毁,旌表碑刻有“旌表陈极礼之妻黄氏节孝坊”双排12字,年代不详。
刘家上弄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位于刘家上弄53号南墙上,青石质,由“圣旨”、“表扬节孝”、“旌表”三部分组成,圣旨碑采用浮雕形式,中间为“圣旨”二字,边缘环绕云龙纹,表扬节孝碑浮雕“表扬节孝”四字,旌表碑刻有“旌表儒童曹泗惠之妻刘氏节孝坊”,上款刻“皇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六月”,下款刻“上浣吉立”。3块碑由废弃窑砖齐地砌筑成牌坊,整个牌坊雕工精良,字体雄浑端庄。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