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古窑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298
颗粒名称:
一、古窑房
分类号:
K878.5
页数:
4
页码:
7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古建筑窑房的情况。其中包括镇窑、彭家上弄窑房、金家弄窑房、沟沿上窑房、方家上弄窑房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古建筑
古窑房
内容
窑房是陶瓷烧炼场所,由房和窑两部分组成。景德镇窑具有烧成时间短、容量大、热耗低等特点。窑业组织严密,分工精细,计有把桩、拕坯、架表、收兜脚,三伕半、二伕半、一伕半、小火手等工种。
镇窑
镇窑,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内。由景德镇天后宫窑为主,配以历史上的福兴窑(位于景德镇老东门)的部分原材料,于1980年通过迁建再次组合建成。天后宫窑以及福兴窑,瓷器烧造史可上溯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其建筑主体构架亦属明代民窑窑房建筑遗存。重新组合的镇窑,按天后宫窑原布局形制,占地面积约648平方米。
据考察测绘,镇窑属穿逗式木构架建筑,除窑炉所在位置之外,其余均采用双层结构,底层高近3米,为装坯、开窑及选瓷的工作场所。窑炉位于整个窑房的一侧,占地面积约为240平方米,占整个窑房面积的三分之一。
窑炉:膛呈长锥状,前宽后窄,进深约16米,最大宽度约5米。窑门高2.4米,拱形,外沿呈八字状,面阔3米。窑炉炉顶呈拱形,采用约8×3×25厘米窑砖作无模砌筑的蛋壳结构,与我国全砖结构的无梁殿收顶工艺有同工异曲之处,充分体现了古代景德镇窑炉工匠的高超技艺。窑炉尾端,直接连通一座高出屋顶的烟囱,烟囱采用约8厘米宽度的窑砖单层垒砌高达10余米。拱顶下端另砌窑墙,成双层侧壁结构,通风性能良好。整个窑炉,每年作一次翻修,同时根据季节调整烟囱顶端切角的朝向,力求最佳通气效能。在窑炉烟道部位,利用余热的低温,可烧造窑砖。因此,尽管窑炉经常作翻修,但主要用材来源可以自供,比使用较高价值的耐火材料来提高窑炉使用年限,还是要经济得多。这种早期的余热利用,又证实了古代景德镇窑炉工匠有着使后人佩服不已的聪明才智。
窑房木质构架的用材,更加突出了窑房建筑在我国古建筑历史所占据的独特地位。窑房的主柱及架梁,多选用质地坚硬、经久耐磨的松槠等普通杂木,极为经济。梁柱构件的制作,仅仅只是切去枝丫、削去树皮,凿制榫卯,对躯干的自然弯曲却不作任何技术处理。3×3米方形柱网的梁架,不拘型制。步入其间,梁柱任其曲折弯曲,尤如进入自然的枯树林。而且梁架二层,按一窑次700担松质板柴燃料计算,长年保持贮存三至四窑次的燃料,平均平方米的日常负荷达一吨以上,凡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建筑界专家,对于古代景德镇窑炉工匠在建筑力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艺,无一不赞叹不已。
景德镇明式镇窑的建筑结构布局设计也表现出了经济、合理和实用三大特征。窑门前的楼面设有闸口,贮存在楼层的松柴可通过闸口直接滑落到窑炉门前,减少了搬运燃料的时间和劳力。中部屋顶局部升高约1米。有利于散热和通风。窑房外围砌以2.4米的围墙,并砌有外部直通楼层的台阶,减少了窑房内平面分布的负担。墙内侧另砌有台阶,方便了烧窑工人的上下,在窑炉附近或楼层,设置了洗浴间、帐房、休息间,给窑炉工人及管理人员提供了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镇窑,保持了天后宫窑的历史建筑模式,是考察和研究古代景德镇烧炼工场的实物。
2000年7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家上弄窑房
彭家上弄窑房,位于景德镇城区彭家上弄14号,东临龙珠阁,西通中山北路,约建于清晚期。
该窑坐东朝西,采用穿逗木结构构架,分上下两层。取材自然,稍作削丫刨皮处理,以榫卯相连接,屋面重檐,用于采光透风。
窑基约占地3/5,窑膛最大宽度5米,长约16米。
整个构架尚存2/3,屋顶瓦椽已大部分倒塌,楼板仅存1/3左右。窑膛基础轮廓可辨,留有部分膛壁,外墙保存较好,均为废弃窑砖所砌。
该窑原名为黄老大窑,窑主袁善吾,其年代应在光绪十年以前。因相邻御窑厂,可推测为“官搭民烧”的一处窑坊。该窑2003年塌毁。
沟沿上窑房
沟沿上窑房,位于景德镇城区沟沿上9号、11号,西连新安巷。约建于清代末期。
窑房坐东朝西,构架为穿逗结构。屋面尚存,9号改为仓库,11号为民居尚保存部分窑膛残址。
9号窑名为“程茂林窑”,窑主杨修芳,承其祖父杨莲炬(烧做两行窑户)产业。
11号窑名为“四合窑”,窑主江义合。
2005年7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家弄窑房
金家弄窑房,位于景德镇城区金家弄附3号,东南与苦株山相连,北临十八桥,约建于民国初年。
原有“左”、“右”、“角上”、“石溪”四座窑。现存三座构架,一座改为民宅,窑膛、墙体均已毁坏。
“左右”窑又名“双全窑”,窑主陈庚昌(仲西)(1879年-1940年),曾任景德镇商会会长。
“角上窑”窑主邵伦池。
“石溪窑”窑主邵同镜。
方家上弄窑房
方家上弄窑房,位于景德镇城区方家上弄12号,西通中华北路,北连风景路。
窑房呈日字形,占地约900平方米,采用穿逗结构,构架、墙体均保存完好。属公产,现有一户居民。原名“刘家窑”,窑主杨家造。
2005年7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家畈窑房
苏家畈窑房,位于景德镇城区苏家畈52号,南临珠山中路,建于1936年。
屋面已毁,构架只存2/3,窑膛已平。
原名“新木匠窑”,窑主梁紫玉(1884年-1968年),牌号“梁美兴”。
隧道窑烟囱(并列两座)
该烟囱位于在光明瓷厂内,建于上世纪60年代,属现代建筑,烟囱分别高60米和55米。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见,对这一现代窑炉建筑实施保护,2006年12月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文物志》
本志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碑刻·石雕·匾额、近现代重要史迹、古树、馆藏文物、文物工作。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