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策与实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平年鉴1995年版》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102
颗粒名称: 经济决策与实施
分类号: F202
页数: 3
页码: 7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4年乐平市政府的经济决策与实施,其中包括了实施“商贸兴市”战略、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培植财政增收三个增长点、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新闻等。
关键词: 经济决策 实施 政府 乐平市

内容

【概况】 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在领导全市经济工作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总揽全局,把握经济发展宏观决策,指导各行各业实施经济发展进程,使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实现了新跨越。1994年各项经济工作在1993年取得转折性变化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全市完成社会总产值38.4亿元,比1990年增长232.39%;国民生产总值11.6亿元,比1990年增长97.78%;市属工农业总产值22.1亿元,比1990年增长486.51%;财政收入1.29亿元,比1992年增长136.86%;农民收入1303元,比1990年净增755元,增长137.77%,提前6年翻两番,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排位逐步前移,进入“十强”行列。
  【实施“商贸兴市”战略】 乐平实施“商贸兴市”战略,首先是从冲破县域经济局限,顺应建市要求,朝着市域经济转变上着手,从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上展开,从增强城市功能方面突破。一是从乐平的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的角度考虑,重新制订和调整城市建设规划,打破城市面貌多年一贯制的格局,面向未来拉开架势。近两年每年用于城建资金近500万元,城市面貌展现巨大的变化,初步具备了新型小城市的规模,显示了日趋繁荣的新面貌。二是卓有成效地实施城市建设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改造西门广场,打开东门通道,改造迎宾大道,兴建仿古商业长廊;为了连接向北大道与城西大道,着手规划建设珠海路商业街,形成市区的又一商业中心。同时,在市区建成一批高层建筑物。如高9层邮电大楼和中国银行大楼、百乐门大酒家、商会大厦、通源商场、社救服务中心,并兴建东门、西门、南门体育场四处高至六层融商业住房为一体的商品房。三是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建市二年来,先后建成赣东北大市场、蔬菜批发中心、果品批发市场、仔猪交易市场,扩大了具有乐平特色的商贸规模,在繁荣市场,促进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对蔬菜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四是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搞好硬件配套。投入大量资金,实施程控电话工程,首期5000门程控电话已经开通,年底扩容为万门容量。公路干线油路化工程已经完成,李家岭立交桥建成,城西大道拓宽工程竣工,多处输变电站建成,既使市区交通畅达,又美化了市区环境。这些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为加快“商贸兴市”的实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育六大支柱产业】 一是稳定发展粮、棉、油这一传统性大产业,全面发展“三高”农业。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3亿公斤左右,人均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棉花按“五·八”计划实施,即播面5万亩,总产8万担。油料生产重点抓好20万亩双低油菜,总产达到3万吨。二是大规模发展蔬菜生产。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为20万亩,其中常年性面积10万亩,套种、季节性种植1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3.4万吨,产值2.5亿元。市政府及农业职能部门对全市蔬菜工程实行经济和科技倾斜,着力指导菜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使蔬菜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同步上升,增强乐平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国蔬菜市场上的竞争力,达到高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在蔬菜生产已成为乐平农业最有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成为兴市富民的经济支柱。三是狠抓果业开发。市政府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奋战三至五年,集中财力、物力开发宜果荒坡,使全市果树面积在现有2.8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20万亩。在实施果业工程的过程中,市政府注重宏观指导和具体服务。四是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以生猪生产为重点,实现人均一头猪。水产养殖实施“1123”工程,即“稻萍鱼”工程1万亩,牛蛙养殖1千亩,珍珠养殖2千亩,螃蟹养殖3千亩。五是继续发展煤炭生产。过去煤炭采掘产量一度在40万吨左右徘徊,这两年,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实行优惠政策,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上规模,大突破,大发展,1994年产量近150万吨。六是壮大建材工业,办好龙头企业。以水泥、石灰为主的建材工业,逐年稳步增长,力争水泥年产量达到40—50万吨,创税收1500万元;石灰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创税收800万元。同时,办好龙头产业,争创名牌产品,带动支柱产业发展。乐平酿酒厂和江西食品厂主要产品“南酒”、“安牌桃酥”声誉日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增长。为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组建了煤炭协会、建材协会、食品协会、蔬菜产销协会等松散型经济组织,对全市同行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协调,促进互通信息、互相交流,实现自我服务、不断提高。
  【培植财政增收三个增长点】 一是大力发展“三高”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含量,把农业推上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轨道,促使粮、棉、油、菜、畜、禽、鱼、林、竹、特种水产等农副产品和经济效益迅速提高,使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市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是财政增收的一大增长点。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重头戏来唱,使其快速崛起。一年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557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477户,私营企业80户,较上年分别增长10.1%和380%。同时,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按照集镇城市化的要求,从改造老镇区、开辟新镇区、修建镇区道路入手,抓好小集镇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和居民小区的规划、建设,逐步把众埠、涌山、镇桥、乐港、接渡等集镇建设成为人口密集、生产勃兴、商贸繁荣、设施配套的城市卫星镇。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保持乡镇企业高速高效发展,一改过去齐头并进的习惯做法,实行非均衡发展,梯次推进战术。以上台阶、上规模为总目标,采取重点扶持,有条件的乡镇进一步增强实力,使有限的资金、物资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通过重点乡镇上台阶工程的实施,带动全市乡镇企业大发展。市政府鼓励各乡镇冒尖,围绕乡镇企业上亿元台阶,组织攻坚战,与有条件、有积极性的乡镇第一责任人签订军令状,全力以赴抓落实。分阶段指导实施,给以优惠政策,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并组织有实力的单位对口扶持工程的实施。同时,建立激励机制,经考核达标的给予重奖,奖励书记、乡镇长和有功人员。全市1993年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发展到3个,1994年增到7个,财政收入达到百万元的9个。
  【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新闻】 全市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818万元,兴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商贸市场、交通、邮电、金融设施。
  1、建成沿河千米防洪石堤。关系到全市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沿河防洪石堤共投资1000余万元全部建成。堤上还建筑了中国古典城楼式楼阁,堤体内建筑商业用房,堤外水运码头也修葺一新。沿河石堤的建成,不仅能保障城区汛期安全,同时还为城区增添了一道雄伟壮丽的景观,对水上运输、沿河商业繁荣都有很大促进使用。
  2、建成江南第一长廊——乐平仿古商业长廊。这座位于西市区黄金地段的大型建筑,外型融明、清宫殿楼阁建筑和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楼顶重檐,翘角均为金黄色琉璃瓦构成,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内部装修为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形式,牢固坚实,宽敞明亮。长廊全长350米,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高三层,主楼六层。整个建筑气势宏大,雄伟壮观,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长廊。
  3、五千门程控电话开通。乐平市邮电局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DMS——100型程控电话交换机已安装完毕,于3月19日开通使用,从此乐平的电话可以畅通海内外。
  4、建成邮电通讯大楼,坐落于向北大道繁华地段。高9层的乐平市邮电通讯大楼主体工程于7月中旬完成,并进入内外装修阶段。该大楼上建有全市最高的塔式通讯天线。
  5、实施黑色油路工程。省级干线黄乐(乐涌段)、田乐、乐江(原乐弋)公路全部完成了油路铺设工程,乐平的重要旅游线官洪公路油路工程和环绕市境东南且与德兴市连通的流湾公路改造工程也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6、建成中国银行大楼。位于市区中心新北街的中国银行大楼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7层,投资300多万元,于年底竣工,1995年初将交付使用。该楼是市区十大高层建筑之一。

知识出处

乐平年鉴1995年版

《乐平年鉴1995年版》

《乐平市年鉴》是由乐平市年鉴编委会主持逐年编纂出版的、具有政府公报性质的综合性工具书。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系统、翔实准确地按年记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成就和新问题,旨在为后世保存翔实资料,为当代“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借鉴经验,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乐平提供信息、资料。本年鉴记叙内容以199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标准时间,部分涉及跨年度事件稍有上溯或下延。附录部分专记1985——1992年的大事和获奖名录,以弥合《乐平县志》(下限1984年)和《乐平市年鉴》1993年卷之间的断档。本年鉴采用中编体类目编辑,不标“政治、经济、文化”大部类编目。类目划分按部门、单位、行业划分,重要单位和企业立简介条目排列于所在分目之后。凡条目均列入目录之中,不另作检索说明。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