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029
颗粒名称:
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6
页码:
219-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浮梁县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分别记述了县设计院实行集体承包,扭亏增盈、加大县城市容市貌整治力度见成效、五项建设工程荣获市级优良工程等情况。
关键词:
浮梁县
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
内容
【综述】 2001~2003年,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紧紧围绕“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市场经营、依法管理”的工作重心,进一步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拉开县城建设框架,打通县城干道,配套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发挥县城载体功能,城乡面貌有较大改观。
在县城建设上,强调规划,巩固规划的“龙头”地位,在规划上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2001~2003年,完成、完善、调整了《浮梁县2000~2020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规划新征用土地2217.8亩,调整规划用地28.4亩;完成了县城40平方公里四等控制网,景浮路中西两线8.2平方公里、私人建房45户、龙湖、朝阳西大道和滨江路等红线规划测绘任务;完成了自来水网延伸宝石段7公里、景樟段2.5公里、旧城段4.5公里渠管线段1:1000地形规划测绘工作。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并将小城镇建设规则管理纳入县规划委员会统一管理和审批。此外,加快了县城绿地系统景观规划、龙湖风景旅游区、旧城千年古城旅游开发区、瑶里历史文化名镇和城市道路及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逐步形成规划建设体系网;共完成城镇总体规划面积35.5平方公里,区域控制详规面积5平方公里。
2001~2003年大力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完善工程建设。完成了民福南路(工人文化宫~一中段)路面改扩建工程;高岭南路建设工程;茶厂路完善工程;朝阳中大道、民福北路,开源中路等两纵两横道路拓宽改造硬化工程;高岭北路、新昌南路二期延伸和道路硬化工程;浮梁大桥西端立交路、桥东景樟线部分路段,学府路、浮红路、消防路建设和改造工程以及中心花坛改造等。2003年开始实施金岭大道、滨江东路、景蛟线,三大公路4项重点区间主干道建设工程,总长21公里。完善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工程工作与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同步进行。埋设下水涵管8000余米,埋设自来水管4200余米,铺设彩色人行道板1万平方米,安装路缘石1100余米。同时,在县城建成区内重点抓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实施。新增绿地面近3万平米,新栽补栽行道树1千余株;栽隔离带苗木500余株,完善绿篱450余米;分别在3纵4横的县城主干道上安装了风格各异,新颖别致的高压钠灯,县城的亮化率达到了98%。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已完成总投资8725.85万元;建设用地总面积达60.6公顷,竣工房屋总面积9万平方米,改造道路总长88.6公里,硬化道路总面积50万平方米,增加自来水管网总长347公里,受益村庄225个,新植绿化树25.6万株,新增绿地面积6.8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7万平方米,埋设下水道涵管3200米,安装路灯共计279盏,城镇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在大力加强县城建设的同时,致力于县城的管理。2001年,县人民政府发布了《浮梁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浮梁县城市容市貌整治方案》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意见》以及《县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规定》,3年来,依据以上法规对县城的市容市貌依法管理、将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对县城建成区内12万平方米路面的清扫和保洁工作实行社会公开招标承包。做到定岗定人,责任到人,县城路面保洁效果良好;2003年,对县城37万平方米保洁道路进行新一轮承包,与每位承包人签订了1年的合同,同时,有效地维护县城道路的整洁。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共组织县城内各单位进行卫生大扫除5次,加强了占道摆摊设点、乱停乱放,在行道树上乱挂乱贴,乱倒乱堆垃圾破坏市容市貌等行为进行了多次整改;平时城管人员加强巡逻管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容市貌的整洁。
认真贯彻《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招投标管理法》。2002年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行动,大力推行招标投标制,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以招投标工作为重点,所有建筑招投标工程全部进入县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全面实行招投标告知制度,招投标告知率100%。2003年,招投标工程35个,招投标率98%,工程合同造价4181万元,对建筑工程质量加强了监理。2002~2003年,受监面积256533平方米,受监面98%,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同时,为贯彻《建筑法》、《安全生产法》,2002年对县内的建筑安装企业开展了资格质量年检和78名项目经理资质复查工作,其中有6名不合格人员下岗。加强了安全生产检查力量,2003年进行专项安全检查8次,下发停工通知单42份,整改通知单20份。
环保方面,严格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全面加强污染企业的查处力度。2003年共对43家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其中九龙化工厂被县人民政府依法关停取缔;景德镇啤酒厂列为限期整治对象;并对洪源先锋瓷厂等3家煤烧圆窑进行淘汰,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共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9起,其中三龙原料车间水体污染、九龙化工厂、活性炭厂恶臭废气污染、木材厂粉尘污染等热点问题,通过现场调查,都得到妥善的处理;坚持做到合法合理、应征应缴、责任到人、奖惩结合,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共完成年度排污费用征收28万元;筹建了县第一个环境监测分析室,添置了必需的监测仪器设备,并与市环保局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培训工作,定时对县域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已提供有用基础数据达100个以上,尤其2003年昌江河水质PH值出现异常,及时进行了实地监测和取样监测,迅速查找出污染源,并进行专项治理,保障两岸群众生命安全。
2001~2003年,县市政公司、城建开发公司、自来水公司、建筑建材企业和勘测、设计等单位都按照市场规律开展自主经营,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把两个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全县城乡建设开展工作。同时也以此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壮大。
【江西省昌南建筑集团公司组建成立】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做大做强浮梁县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创建省内外知名建筑安装企业品牌,提升浮梁形象。经县政府批准同意,在原县第一建筑公司、县第二建筑公司、浮梁建筑公司、县寿安建筑公司、景德镇市农林垦殖场建筑公司、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等6家建安企业基础上,实行强强联合。通过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组建江西省昌南建筑集团公司,注册资金达2500万元,成功申报房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成为浮梁县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建安企业,2003年以集团公司为龙头,全年累计签订工程项目合同32项,合同总金额1.158亿元。已完成工程项目11项,竣工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72.1%,其中上报市级以上优良工程8项。全年完成产值887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292万元,与上年同比翻了一番。2003年10月28日经国家质量认证机关批准,获得GB1T1900-2000-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
【县设计院实行集体承包,扭亏增盈】 为适应市场生存,提高市场竞争力。2001年,县建设局对建筑设计院进行体制改革,实行集体承包,采取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通过承包,设计院原有设计人员都积极入股参与,并对原有人员的月固定工资变为设底不设上线的活工资,要求设计人员不但要抓好设计关,而且要积极主动找市场,把建筑设计这块“蛋糕”做大做强,提高经济效益,当年实现了扭丑增盈的目标。
【自来水公司逐步实行抄表到户】 为提高服务水平,方便县城居民,2001年县自来水公司在承诺办理单宗报装和每件收费业务时间都不超过20分钟的基础上,自筹资金10余万元对县城拍卖区居民住宅小区、商贸街、县计委宿舍及郭家洲示范村的居民户进行自来水管道全面改造,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由原来被动收费变为主动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大县城市容市貌整治力度见成效】 2001年,为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整洁卫生的县城,县建设局上报县政府批准,制订出台了《整治县城市容市貌工作实施意见》,联合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对城市进行为期1个月时间的专项整治大行动,共清理违规违章出店经营物品及广告牌130余件,整治车辆停乱放和不按时倾倒垃圾的行为。通过整治,“门前三包”制度得以落实,县城“脏、乱、差”现状有明显改观。
【五项建设工程荣获市级优良工程】 2001年,是浮梁县质量安全活动年。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县建设局质监站人员从源头严把安全施工关,确保各项工程做到安全施工、文明建设,各个环节落实好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制。当年建筑工程共有5项工程喜获市优工程。其中由县一建公司承建的“县公安局警察培训中心大楼”;县农垦建筑公司承建的“县自来水公司综合化验楼”;省第一建筑公司承建的“县邮政大楼”;南昌县第二建筑公司承建的“景德镇市监获1#、2#楼”;县朝阳建筑公司承建的“县交警大队驾驶员培训中心大楼”等5项工程同时获得市级优良工程称号。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是浮梁县建筑工程首次荣获市级优良工程称号。
【县城建档案馆正式对外挂牌】 长期以来,全县城市建设工程竣工资料分散,管理措施不当,造成大量工程竣工档案流失,既不利于今后工程的维修与保护,也不利于一旦工程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处理。因此,2001年县建设局在原有的人员中,抽调2名专业人员,组建浮梁县城建档案馆对外挂牌。主要负责全县复县以来有关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和资料的收集、疏理管理和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解决工程竣工后工程资料散乱、流失的问题,用于集中存放,为今后的各项工作开展夯实基础,使工程竣工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截至2003年底,共整理出城建档案600余卷。
【自来水2.5万吨/日水厂技改工程争取到国债二期补助】 县自来水2.5万吨/日水厂技改工程,属国债建设项目,国债首期投入资金达800万元,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为完善2.5万吨/日水厂的配套设施,解决旧城旅游区、工业园区及洋湖居民区等工业和民用水“难”的问题,县自来水公司利用水厂技改工程后续国债项目争取资金,得到600万元的水厂技改后续国债项目专项补助,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及民用区居民管道建设经费,为实现浮梁县城居民用水普及率达100%的目标夯实基础。
【县建设局规划、测绘、设计、城管实行联动工作机制】 鉴于在城乡建设中规划、设计、测绘和城管工作中出现相互脱节、互相推诿的现象,为严肃工作纪律,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2001年县建设局出台了《浮梁县建设局联动工作制度》,要求规划、设计、测绘、城管加强工作上联合联动,做到便民、快捷、高效,切实为大众服好务。
【“一控双达标”工作通过市环保局验收】 为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绿色家园,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工作部署,县环保部门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列为“十五小”整治企业为73家。经过有效的治理和整治,2001年浮梁县工业污染源治理“一控双达标”工作除8家需进一步整改的企业外,全部通过市环保局检查验收,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达91%以上。
【自来水化验综合大楼通过竣工验收】 自来水化验综合大楼是县自来水日产2.5万吨水技改工程的配套附属项目,2000年动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造价100余万元。2002年12月落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同时购买了十余万元的化验设备,周围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绿地,成为集科研、美化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实验楼。
【加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为切实抓好建筑行业施工安全,2002年县建设局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多次进行动员部署,分别对县辖8个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围绕“五防”(即防冻、防滑、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有针对性进行“六查”: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与安全行为;二查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三查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防护、临街全封闭作业和自制品吊栏、脚手架;四查“三违”现象(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五查企业安全体系动作资料收集整理情况;六查现场安全达标、创文明工地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措施执行情况等。全年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加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宣传力度】 为提高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理水平,提升全民规划建设的思想意识。2002年,县建设局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出动宣传车,先后到县辖各乡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巡回宣传,并散发传单500份;二是在各乡镇所在地及规模较大的村庄刷写宣传标语和横幅200条,并认真组织学习,切实贯彻落实《条例》。
【浮梁县建设系统安全生产13年无事故】 县建设局切实做到警钟长鸣,截止2002年,实现了安全生产13年无事故。每年都要对系统涉及安全领域在岗人员进行安全技能知识培训,制定一整套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全系统每个单位和部门都配备配齐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实现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
【县城中心主干道朝阳中大道桥头段通过竣工验收】 朝阳中大道是县城中心主干道,也是县城与市区及浮东相连的主干道,由于历史原因,从浮梁大桥至县委大门东侧约500余米,仍是简易沥青路面,路况较差。为改善交通和提升全县招商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2002年县建设局按照以地置换的形式进行改造,投入资金达190余万元,于2002年10底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大大改善县城的交通状况,提升基础设施品位,为加快县城建设步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县路灯管理所挂牌成立】 2002年8月浮梁县城安装路灯420余盏,县城亮化率达98%。为加强路灯日常管理,确保路灯正常运行和维护,2002年经县编委批准,成立浮梁县路灯管理所,履行日常路灯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浮梁大桥西部立交工程完工】 根据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县旅游相关产业及配套政策建设加速,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为进一步改善旧城千年古城旅游交通环境,促进旧城千年古城旅游发展,2003年,县城建综合开发公司承担县城至旧城道路立交工程新建工程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和以地置换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建设,铺筑水泥路面5993.2平方米,并于同年8月竣工验收。该路建成,改善了县城至旧城千年古城旅游区的交通状况。
【县城道路设施逐步配套完善】 为进一步配套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2003年,县建设与环保局对已建城区道路高岭北路、御旧中路、浮红路、新昌南路、学府路、消防路等6条道路进行全面改扩建,对原有简易的沥青路全面铺筑水泥路面,浇筑面积达39万余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县城的环境。
【县建筑设计院软硬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市场,树立良好风貌。2003年县建筑设计院在抓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部门工作条件的改造,率先在系统内建立起首个内部局域网,规范设计图纸管理,提高工作效益。全年实现产值45万元、利税5万余元,创下建筑设计院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大型铜雕采茶女神像在县城中心花坛落成】 2003年,县建设与环保局在对县城中心花坛进行全面改造时,在花坛中心立了一尊大型铜雕采茶女神像。该铜雕由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龚循明、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张锦辉联合设计,南昌裕丰金属构件厂铸造,雕塑底高3.98米、像高6米,造价30余万元。它集中反映浮茶悠久的历史展示茶乡人民新时期风貌,成为浮梁县标志性建筑。
【县城建立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创新城市管理体制,2003年县建设与环保局上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出台了《浮梁县关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改变原有市容环境卫生由城建部门1家独揽的局面,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全城推行“政府监督,部门参与,多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新的城市管理机制,落实各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促使县城市容环境进一步美化、靓化,为县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领导名录
局行政
局长:张文生(至2003年4月)
江民干(2003年4月任)
副局长:刘长沙(至2002年10月)
俞寿发(至2003年4月)
黄世保
陈窑保
徐胜阳(2003年4月任)
李兴爱(2003年4月任)
局党委
书记:张文生(至2003年4月)
徐胜阳(2003年4月任)
副书记:刘长沙(至2002年10月)
江民干(2003年4月任)
李兴爱(2003年4月任)
委员:俞寿发(至2003年4月)
黄世保
陈窑保
江锦兴
郑宜民
范国保(至2002年10月)
局纪委
书记:郑宜民
局工会
主席:范国保(至2002年10月)
方建化(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
赵学奇(2003年4月任)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本年鉴记载2001-2003年浮梁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内容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3大部分,共31个类别。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