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3010
颗粒名称: 经济贸易
分类号: F727
页数: 10
页码: 187-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浮梁县经济贸易委员会、招商协作,以及供销、粮食等的经济贸易情况。
关键词: 经济贸易 浮梁县 招商

内容

经济贸易委员会
  【综述】 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2002年机构改革后,原县乡镇企业局并入县经贸委;原外贸局、物资局、商业局保留牌子,其行政业务纳入经贸委工作范围。原县安全生产办公室由县经贸委析出,成立“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直接隶属县政府。改革后的县经贸委是全县经济进行宏观协调管理的综合部门,承担着经济运行、行业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技术改造、企业改制、贸易市场、外贸等职能。辖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两个事业单位。2003年6月,成立县招商协作局,原全县招商引资协作工作和职能由经贸委移交给新成立的招商协作局。
  2001-2003年对县属工业企业运行加强调度,并做好协调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总产值每年都能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加大了企业改制力度,企业由原来的简单转换经营机制走向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转换职工身份,使企业改制更彻底,不留后遗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2001年实际进资8246万元,2002年实际进资42000万元。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针对企业大多数已改制,为减少企业留守人员,加强内部管理,对直属企业实行报帐制,在现有企业会计人员中选调两名作为所有直属企业会计,其余人员下岗,各企业不再设有会计,只保留一名出纳每月到县经贸委报帐。这样既精简了人员,又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避免各种违纪开支的发生;精简了内部机构,分流富余人员,原乡企局合并后,共有事业人员14名,实际人数减为7人。同时辞退了两名临时人员。
  【浮梁县《投资指南》编印成功】 2001年11月为适应招商引资需要,县经贸委通过多方努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制了《浮梁县投资指南》,把全县工业、农业、旅游、矿产资源及政府的有关政策、可开发项目详细地展现在客商面前。
  【浮梁办证大厅成立】 2001年11月为提高办事效率,协助政府建立浮梁县人民政府办证服务大厅,使外来投资的客商能在最短时间内办好一切手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发放第一批重点保护企业牌和红绿保护卡】 2001年11月为切实保护重点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权益,县经贸委整理41家重点企业(项目),经政府批准,已发放《重点企业(项目)保护单位》牌和红、绿保护卡,凡到持卡企业实行公务活动,涉及收费的必须接卡登记,按要求填写并签名,有效地杜绝了单位和个人到企业摊派、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等现象。
  【2001~2003年全县经济稳步增长】 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9%;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7%;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6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8%。
  【招商引资首次奖惩到位】 2001年全县首次在年初实行招商引资奖惩办法,把招商引资落实到各单位,单位把任务分解到个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形成人人招商氛围,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年终荣获全县招商引资三等奖;2002年县经贸委获全县招商引资二等奖;2003年县经贸委引进8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进资3050万元,获全县招商引资一等奖。
  【企业改制攻坚破难】 企业改制“攻坚破难”,景东汽车修理厂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基本完成,扫尾工作即将结束。啤酒厂改制方案县政府已批准,只待解除劳动关系资金到位后就可全面实施。
  【成功举办旅游文化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 2002年9月,县经贸委成功举办了文化旅游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推介会上通过组织客商观看由县经贸委制作的《浮梁概况》光碟、《投资指南》,宣传浮梁良好投资环境和丰富矿产资源。扩大了全县在外的知名度,提高了对外的招商形象,并签订了12项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3.55亿元。领导名录
  行政领导主 任:刘模曾(至2002年7月)
  周家骥(2002年7月任)副主任:黄坚(至2003年4月)
  洪明华(至2002年7月)
  余乐群(至2003年4月)
  戴泽民(2002年8月任)
  程清宇(2003年4月任)
  党委领导
  书记:刘模曾(至2002年7月)
  洪明华(2002年8月至2003年2
  月)
  周家骥(2003年4月任)
  副书记:鲍定超(至2002年7月)
  周家骥(2002年8月至2003年3
  月)
  戴泽民(2002年8月任)
  委员:施跃顺(至2002年10月)
  纪检领导
  书记:吴水才(至2003年4月)
  汪文胜(2003年4月任)
  工会领导
  主席:鲍定超(至2002年7月)
  胡社胜(2003年4月任)
  原县乡镇企业局领导名单
  局长:黄湖田(至2002年7月)
  副局长:汪义宾(至2002年7月)
  张正发(至2002年7月)
  丰奀海(至2002年7月)
  招商协作
  浮梁县招商协作局于2003年6月从县经贸委析出,成为县政府主管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行政办公室和综合业务办公室,共有干部7人。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浮梁资源和区位优势,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博,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五制”措施。即:建立和完善项目首谈负责制、项目信息报告制、项目定期会商制、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和项目“一把手”工作推进制五项工作制度。坚持做到“六有”,即:有一个业务精通精明能干的招商领导班子,有一个符合县情、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招商项目库,有一个招商网络站,有一个招商咨询服务大厅,有一个办证服务专业队伍和一支项目落实跟踪督查队伍。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目的是富民强县”的招商理念,在实践“走出去、请进来”传统招商办法的同时,精心打造多维立体化的招商新格局,采取以商招商、特色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办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进了东秀、海畅、中旅信等一大批客商前来浮梁投资,2003年实际进资6.23亿元,同比增长129.9%,其中工业项目实际进资3.5亿元,占全年实际进资额的56.4%。
  领导名录
  局长:凌先智
  副局长:郑利成
  供销
  【综述】 县供销社原辖20个基层社,4个专业公司,共计有1100多名职工。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原来的经营方式、服务意识、职工的“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意识都极大地影响企业参予市场竞争,原来由供销社独霸一方的农村商品市场逐渐被新起的个体商贩和私营商业企业挤占,农村供销社的生存出现危机。尽管也搞过经营承包、定额包干、租赁经营、“挖瓤存壳”、四放开改革等形式,终因包袱沉重、负债累累,仍难以为继。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实行企业改制,才能拔掉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劣根,只有改制才能放下沉重的包袱,才能轻松地加入到市场大潮中参予竞争。为此,县供销社痛下决心,坚决走企业改制这条路。于2000年,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拟定《浮梁县供销合作社关于基层社改革工作方案》,对已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一律移交给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由他们负责向退休职工按月发放养老金。未到退休年龄的职工绝大部分与基层社解除劳动关系,基层社对职工实行买断工龄的方式给予下岗补贴。基层社原管理人员中只留极少人妥善管理遗留的固定资产,其余管理人员和职工一样办理下岗手续领取下岗一次性补贴。2001年10月,全县20个基层社的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共有720余名原在岗职工与各自所在基层社办理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并通过法律公证处办理了公证手续,领取了下岗一次性补贴。对全县70余名接近退休年龄的老职工一次性为他们向社保局足额缴纳了30余万元社会养老保险金,使他们到退休年龄后老有所养。同时,还为110名职工办好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改制后,90%的下岗职工都已进入再就业工程。其中洪源社的下岗职工陆毛仔和南安社的女职工汪小娟,一个承包了当地的荒山和水库搞立体开发,一个承包了800亩茶园。由于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县供销社的帮助,经营效果很好,先后被评为全市再就业明星。对改制后对各基层遗留的固定资产加强了管理。县社明确规定,改制后,各基层社的所有遗留资产其所有权一律归县供销社,而原基层社留守人员只有保管和使用权,并承担其保值增值的义务。对资产的变卖、转让、出租,必须征得县社的批准。
  基层社改制结束后,接着就是对县社的4家专业公司进行改制,其改制方式与基层社改制一致。2003年底,4家专业公司改制也全面结束。改制后,县供销社干部和职工共80余人,拥有流动资金1420.6万元,固定资产941.2万元。在县城拥有房产2万多平方米。在经营上,主要集中搞好为全县农业产业化提供系列服务,积极疏导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改制后的农资公司、新组建的双峰农资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淡季积极储备,旺季开展多渠道销售,抓好销售优质服务,尽量满足农民的需求。2003年,销售各类化肥3000多吨,农用薄膜20多吨、农药130多吨,销售总额3000余万元,市场覆盖率75%。县土产公司,抓住省有关部门给的烟花爆竹专营业务和专营管理工作,成立了烟花爆竹专营市场管理办公室。对全县烟花爆竹零售商户进行登记发证按章经营,并与工商、县防火安委会联合对县属农村烟花爆竹市场进行了整治,使全县的烟花爆竹市场,保持有序、规范经营。3年的总销售额达330万元。县再生资源公司于2002年底经市经贸委考核论证,取得了《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经营资格证书》。2003年在寿安镇开办了报废汽车拆解点,在县城大桥东头开办了一家废旧金属剪切、压块再生资源初加工经营点。月均销售额5万元以上。
  【在农村建市场疏导农产品流通渠道】 县供销社为了加大对全县农业产业服务力度,积极为农民的农产品进行疏导流通。 3年来,相继在瑶里、鹅湖、洪源,经公桥4个镇建起了上规模的农贸市场、综合市场、山货大市场和农产品购销、工业品批发零售大商场,对湘湖、寿安、三龙、黄坛、臧湾等地市场进行了更新改造,形成了县供销系统完整的市场网络,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县供销社被列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社】 县供销社一直围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工作;在农资服务上,每年搞好淡季储备,旺季及早投放市场,切实做到最优质的服务、最廉的价格、最活的方式、最捷的渠道;并且还采用预约送货,按需配货、折零供应等多种便民措施。为保障农民不受经济损失,除本身守法经营外,还积极配合工商、质检部门搞好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不断净化农资市场。2001年县供销社被列为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社。
  【首届旅游节农产品展馆倍受青睐】 2002年全县首届文化旅游节期间,县供销社承办的县农产品展示展销馆共展出6大类1200多个品种。如浮梁茶、名酒、浮梁出产的竹木制品(工艺品),浮梁大理石制品,以及香菇、木耳、野生蔬菜、森林蔬菜等优质绿色食品和苗木花卉等。展示展销会上,现货交易600余万元,期货和意向性洽谈成功业务1926万元,浮梁农产品倍受青睐。
  【供销社下岗职工再就业事迹登上《中华合作时报》】 2001年4月6日《中华合作时报》新闻部副主任马章来浮梁考察。在洪源社获悉下岗职工陆毛仔开发珍稀果园100亩时,很感兴趣,亲临果园参观考察。回去后,亲自写了一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通讯,刊登在2001年5月15日的《中华合作时报》头版。
  【省供销社主任朱秉发来浮梁供销社视察】 省供销社主任朱秉发来县供销社视察工作。对县社的工作表示满意,要求县供销社一定要把“三农”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做到与时俱进。
  【获全国十大典型供销社殊荣】 县供销社主任胡绍雄荣获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以后,2003年县供销社又获“促进全国供销改革与发展十大典型供销社”光荣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一家县级供销社。
  领导名录
  主任:胡绍雄
  副主任:徐高沛(至2003年4月)
  章青春(2003年4月任)
  汪金成(至2003年4月)
  书记:胡绍雄
  副书记:陈三齐
  章青春(2003年4月任)
  汪金成(至2003年4月)
  工会主席:李道可
  粮食
  【综述】 2002年9月,县粮食局由政府工作部门改为政府直属机构,定编16人。内设6个股室。即党政办、调控股、仓储基建股、计统财审股、保卫股、监察室、另设纪委。辖县粮油收储公司。县粮油收储公司由13个粮管所,1个直属库,4个加工厂组成。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775人,其中:离退休123人,内部退养108人。现有储粮仓库123幢,容量9325万公斤。承担着全县粮食收购、储存、加工、批发和零售等业务。
  3年来,全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粮食订单,粮食订单一年一个台阶,由2001年11.5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16.3万亩,递增41.7%,走在全省的前列。二是狠抓粮食收购。2003年以前,粮食除早稻放开收购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以外,中晚稻收购仍按国家保护价收购。在粮食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县粮食局千方百计筹措仓容和收购资金,坚持常年挂牌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打白条,真正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减负”的目的。3年来累计收购粮食17259万公斤。三是粮食销售突破历史最高。2001~2002年,粮食销售市场十分疲软,库存积压严重。为做好扩销增效积极想方法,组织专门销售队伍到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去销售粮食,3年来累计销售粮食19514万公斤。四是储粮安全达到“一符四无”(即帐实相符、无虫、无霉变、无事故、无鼠雀)达97.2%以上,被省粮食局评为“一符四无”县。五是强化管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撤并基层粮管所和加工厂,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六是粮食企业内部改革改制工作逐步推进,通过竞争上岗,人员定员定编、收储企业内部改革,已基本到位。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县粮食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大力发展粮食订单】 2001年,全县落实优质稻种植面积11.5万亩;2002年,发展到15万亩,2003年达到16.3万亩,分别递增了39%、41%。全县农民仅与粮食部门签订的优质稻价外加价中,年均增加收入150万元,做到了“农民由忧心变安心,政府由担心变放心,企业由烦心变顺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省内外兄弟单位前来浮梁考察、学习,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根泉专题来浮梁考察订单工作。
  【树立自己的品牌】 2001年,县粮食局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设备、人员、资金等优势,举全局之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品牌战略之路。7月县局用15万元取得合法的“鹅湖牌”商标使用权,投入70多万元用于改造自己的龙头加工企业及新增经营网点。县粮油收储公司制定实施品牌战略,走粮食产业化之路。
  【国务院粮改调研组来县调研】 2002年5月19日,以肖俊彦为组长的国务院粮改调研组一行在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来县进行调研。县领导周景伟、任文政,以及县粮食、工商、农业等部门领导陪同调研。粮改调研组就“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和规范管理”问题到县粮食管理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局长:
  江民干(至2003年4月)
  计新茂(2003年5月任)
  副书记、副局长:
  计新茂(至2003年4月)
  副书记:余金生
  纪委书
  人武部记长:叶国传
  党委委员、副局长:
  程何生(至2002年10月)
  金根阳(至2002年10月)
  叶柳平(至2001年11月)
  程四水(2003年6月任)
  党委委员:
  周世兴(至2002年10月)
  胡小明(2003年12月任)
  江冬生(2003年12月任)
  副局长:
  程四水(2002年11月任)
  陈玉齐(2003年4月任)
  工会主席:董集阳
  电力
  【综述】 1999年4月12日,原浮梁县供电局实行股份制改造后,成立浮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属江西省电力公司辖的县级公司,是浮梁县电力经营企业。对全县电网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到2003年底,公司拥有下属单位36个,其中供电营业所13个,供电营业站23个;有干部、职工573人(含农村电工)。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31人,获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6人,初级34人,技师14人,高级技工29人。公司拥有输变电网:110千伏枢纽输变电站1座,容量200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1条,长度5.6千米,35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15台,总容量71450千伏安;35千伏安线路11条,总长212.96千米,10千伏线路54条,总长1305.06千米;10千伏以下低压线路1100条,总长1446.1千米。低压配电台区1260台。总固定资产折合人民币总额8241万元。电网覆盖全县17个乡镇,190个行政村,1858个自然村。公司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建一流电网,一流管理,一流企业为动力,推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增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公司完成售电量4592万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19.4%,售电均价实际完成594/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03%,比2002年同期增长6.8%;线损计划是15%,实际完成年计划的14.3%,比2002年同期下降8.8%;售电收入实际完成2728万元,完成计划的123.22%,比2002年增长24.4%;当年电费回收率100%。县公司积极推进民主化管理,坚持创优争先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实现了连续三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公司本部与基层所站均荣获国家公司,省公司的各种优质服务的光荣称号。现已跻身于全省县级公司的先进行列。
  【农网改造顺利完成】 按照先改制,后改网的原则,采取分步、分期、分批,全面推进的办法,在完成县供电局股份制改造和全县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于1999年8月启动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该工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历时4年,于2003年9月中旬全面顺利完工。全县电网改造,总投资8610万元。其中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改造35千伏变电站6座,投资686.5583万元;新建35千伏线路97.3175公里,改造35千伏线路31.1公里,投资940.3762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086.609公里,投资2259.205万元;新建(改造)配电台区888个,容量38167千伏安,投资1375.3754万元;新建(改造)380伏/220伏线路1885.09公里,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照明用电52799户(一户一表工程),投资2366.8511万元。
  【两改一同价显成效】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与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成,为全县城乡居民用电同价奠定了基础。2003年7月1日起,全县城乡居民用电价格降至与全省同价,即每千瓦时0.56元,给农民于实惠。农村电网改造前,全县农村居民用电价每千瓦时平均1.26元,山区电价每千瓦时高达2元,个别边远山区自然村每千瓦时甚至高达4.95元。同价后,每千瓦时电价减少了0.7元。2001~2003年全县农民用电消费共减少3606.5万元,直接为农民减轻了负担。电价降了,供电质量提高了。电压合格率从原来的69%,上升到现在的92%;供电可靠性由原来的42%上升到现在的96%;线损由原来的38%,下降至2003年的14.3%。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调度通信自动化工程实施】 为建设一流电网,提升设备和技术的科技含量,公司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于2003年投资558.3839万元,新建调度通信自动化主站1座,分站8座,光纤线路78.8公里。
  【安全生产1098天无事故】 2001~2003年,公司一如既往坚持安全生产教育不放松;及时召开安生产分析会,发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立即采取措施纠正或排除。不断巩固和加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安全生产中的“违纪、违章、违规”行为的出现。对安全生产实行责任制管理。每年年初第一件事是各下属所站、班组与公司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所、站、班、组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纪律、法规、条例和操作规程,不断强化每个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形成安全生产人人肩上有责任,全员齐抓共管的大环境。健全和完善了全县电网安全生产三级管理网络,执行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制,任务明确,责任分明,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制定了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学习计划和方案,制定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全县电网安全运行。2001年元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全县电网已连续安全运行和安全生产1098天无事故。有效地促进了全公司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计划的顺利完成。
  【优质服务树形象】 2001年是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通过活动,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彻底改变了在广大农村用电户心目中“电老虎”的丑恶形象;杜绝了过去对农村用电户的索拿卡要恶习,完全治愈了过去“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的顽症;实实在在地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在管理上,全面实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在思想教育上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四比”(比优质服务、比爱岗敬业、比遵纪守法、比文明团结),“一争”(争当先进)、“一树”(树优质服务形象)活动。促进全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纵深发展,使每一个员工自觉地把“优质、方便、规范、真诚”八个字变成行动,送到农村的千家万户。2002年,公司本部荣获江西省电力公司,授予的“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暨诚信工程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公司本部荣获江西省电力公司授予的“创建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示范窗口先进单位”称号和“走千家、访万户供电优质服务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荣获景德镇供电公司授予的“双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3年,在浮梁县民主评议行风中被评为“优良单位”。2001年洪源供电所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农电示范窗口奖牌;2002年,该所再次荣获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农电优质服务标兵”称号;同年,三龙、湘湖供电所荣获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农电示范窗口称号;洪源、三龙、湘湖三所于2002年同时获江西省电力公司授予的“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奖牌。同年,浮东、湘湖供电所同时荣获景德镇市第八届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鹅湖供电所荣获江西省电力公司授予的“十佳供电所”称号。尤其是鹅湖供电所安全员朱润元2001~2003年连续三年被江西省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十大优质服务标兵”称号;2004年2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发起的评选“十大井冈之子”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朱润元是其中之一,并于3月10日应江西电视台邀请接受了电视采访;这是江西省电力系统唯一获此称号的职工。浮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在塑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形象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企业管理实行民主化】 2001~2003年,公司在管理上,加大民主化进程。首先是坚持和健全了“职工代表会”制度,每年3~4月必须召开一次全公司职工代表会,将公司当年的重大决策和企业经济状况以及企业发展计划向职工公布,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欢迎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请职工代表认真讨论公司的一些重大决策以及经济发展计划,提高职工企业主人翁感。平时,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及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职工们的意见,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底。另外,每年初必须签好两个合同:第一个合同是由工会代表全体员工与企业签订一个职工与企业的集体合同;另一个就是职工与公司的职能部门签订个人与企业的劳动合同;使每个职工明确自己对企业应承担哪些义务?自己在企业中享受哪些权利?再就是企业必须把关心每个职工,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摆在重要工作之列。自2001年起,公司实施送温暖工程。三年来,企业领导走访,慰问困难职工729人次,送慰问金共计13450元。慰问生产一线职工,发送慰问金6300元。
  领导名录
  总经理:阮金选(至2003年5月)
  副总经理:胡东潮(2003年5月起主持全面工作)
  孙社
  汪镇年(2002年3月任)
  医药
  【综述】 浮梁县医药公司于1990年成立,注册资金203万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始在景德镇市城郊结合部租用民房经营和进行行业管理。1999年12月县城办公楼竣工,公司迁入县城。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的监督管理职能,由新成立的药品监督管理局行使执法权。医药公司只承担医药商品供应主渠道职能。
  县医药公司主要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抗菌素、医疗器械、保健品等,设有中药批发站和药品批发配送中心,能确保全县各乡镇卫生院、驻县厂矿医院及农村药店等医疗单位的采购供应。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在管理中挖掘潜力和创新,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实际工作,相继完善了规章制度19条,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报酬能多能少”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强化和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了质量管理网络,确保医药商品的供应质量,真正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价廉的放心药。为解决公司干部职工的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公司及时为干部职工办理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确保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形成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良好工作氛围。
  【资产重组】 2001年实行资产重组,划出城关、黄泥头、朝阳、昌源、洪源5家药店由江西省南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连锁经营,同时转移劳动关系的有25人。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薄弱,药店经营比较困难,诊所卖药的现象无法阻止,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2002年公司对农村药店采取了买断销售的办法,基本缓解了供销矛盾,稳定了职工队伍。
  【公司拟办中药生产厂】 据资料统计,县境内野生植物药材共有木本类、藤本类、草本类、水生植物等210科,788种主要药材,品种有海金砂、粉防杞、大活血、黄精、百部、七叶一枝花、灵芝、桔梗、台乌药等大批品种都是地道的药材,而且质优、蕴藏量大,并且适应种植。据专家论证,浮梁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地产资源,可以兴办饮片中药生产厂,建立大型企业CAP种植无公害绿色中药材基地。现在浮梁的地产药材基本上是其他地方的品牌,没有形成浮梁药材的特色。
  领导名录
  经理:余爱玉(至2001年7月)
  程仁华(副经理、法人代表2001年
  7月至2002年11月)
  徐希明(2002年11月任)
  书记:江松柏
  新华书店
  【概述】 浮梁县新华书店1998年7月成立,是景德镇市新华书店的派出机构。2002年6月1日,与景德镇市新华书店分离,成为一级独立法人单位,隶属于江西省出版局、出版集团公司。现有正式员工12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8人。主要经营图书发行,兼营音像制品。2002年独立经营以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620万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利润2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利润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截至2003年底,拥有资产总额215万元,其中流动资金64.5万元。资产负债率16%,社会贡献率22%。
  县店主要经营业务是课本和其他辅助教材的发行。其次是其他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发行和销售。2001~2003年,由于初等教育的改制和国家采取政策措施从各个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凡9年义务教育的教材都实行了降价并限制用书。县书店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发行工作上。县店领导就当地学校教材品种的选用、辅助教材的配套,多次与县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洽谈,争取他们的支持。由于县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县内各级各类学校的配合不但完成了发行收入任务,还比上年略有增长。在具体的发行工作中,一如既往,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在课本发放时,启动相关科室支持,配合运作机制,打破作息常规,确保课本如期发到学校。
  在一般图书发行工作上,一是抓好门市卖场的销售;二是配合青少年读书活动,借助党政机关支持,全力做好主题书的发行。曾组织力量以批量形式发行了《弘扬“井岗山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读本》;三是上门为教育服务,为农村学生服务。县店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学校推销工具用书、助学类用书共计10万余册;四是有计划组织人力分片送书下乡,摆设临时摊点为农服务。3年共组织安排下乡为农服务102次。
  不断提高县店员工素质。按照省出版局、出版集团公司的要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为:门市销售、陈列、微机操作等。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本着学为用,练为用,依岗而练,练为岗用的原则,尽快地提高全体员工的服务水准,增强自身内功,使县店员工成为一支高素质的发行队伍,保持县店持续稳定的发展。
  【教材仓库竣工投入使用】 县新华书店担负着全县51所中、小学(农村小学以乡镇中心小学为单位)课本和其他辅助教材的发行工作,全年累计要发行各类教材书籍10万余册。没有一个专用仓库,进来的教材东一堆西一堆,使课本、教材书籍发放时非常忙乱,不但容易出差错,还增加了各学校前来领课本的人等待的时间,发行工作质量很难提高。为改变这一状况,县店报经省出版局和省集团公司批准于2001年4月动工兴建一幢占地面积140平方米三层钢混结构的总面积为490平方米的教材仓库,总投资30万元。于2001年秋季竣工,在新学年开始前课本发放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课本发放工作的质量,也给领书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县店中心门市部改扩建竣工】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城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县店原门市部无论是面积容量和内外容貌都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为此,县店报经省出版局和集团公司批准,对原门市部的面积容量和内外容貌进行改建和扩建。于2003年6月投资20万元进行改造。于月底改扩建完工。面积比原来的80平方米扩大了1倍,上架图书比原来增加了6000个品种;厅内外面貌焕然一新。
  【县店从景德镇市店正式分离】 根据省出版局(总社)赣〔2000〕36号文件精神,景德镇市新华书店经理会议研究决定,从2002年6月1日起,浮梁县新华书店正式与景德镇市新华书店分离,成立独立一级法人单位,按法人资本运作。
  【县店党支部成立】 县新华书店有中共正式党员4人,2002年6月1日县店与市店分离后,党的组织关系未变,县店的党员仍去市店参加各种党的会议,过党的组织生活,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县店向县直机关工委申请,组建县店党支部,隶属县直机关工委,2003年1月,经中共浮梁县机关工委批准,县新华书店中共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至此,县店与市店的各种关系已基本分离,关系也已理顺。
  领导名录
  经理:徐根生
  副经理:江俊孟
  王鲁鸣(2003年6月任)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浮梁年鉴2004年》

本年鉴记载2001-2003年浮梁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内容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3大部分,共31个类别。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