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935
颗粒名称: 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分类号: D22
页数: 21
页码: 53-73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中共浮梁县委员会情况包括综述、县委全体会议、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农村工作、统战工作等。
关键词: 浮梁县 县委 委员会

内容

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井冈山会议以来,中共浮梁县委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全县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发展思路不断清晰。县委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党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认真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选派了大批干部外出学习、参观、考察,从而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得到很大转变;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正在全县形成。通过解放思想,浮梁县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理清,即策应景德镇建设经济重镇和江南旅游都市的发展战略,围绕“富民强县”总目标,走“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城镇立县”发展之路,努力把浮梁建设成为经济强县和江南旅游名县,建设成为景德镇后花园,重振“中国名茶之乡、世界瓷都之源”辉煌。根据这一思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63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1元。2003年以来,全县又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加快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2%。3年以来,全县工业通过抓好“三个一批”即扶持一批驻县部省市属企业发展,做大一批民营企业,改革一批国有集体企业,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农业上,围绕生态农业抓开发。围绕绿色食品抓调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打造了一批茶叶、林业、优质森林野生蔬菜、花卉苗木等一批生态优势产业,打响了浮瑶仙芝、瑶里崖玉、鹅湖大米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59亿元,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凸显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城乡面貌大力改观,旅游产业生机盎然。围绕把县城建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和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城、旅游度假城、休闲娱乐城和风味美食城。加强了县城规划,全面实施了县城“十大工程”。县城“十大建设”也陆续开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玉茗大道、滨江路、景樟路、三大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启动,进一步拉开了县城框架,打通了对外通道。随着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的实施,县城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区绿化覆盖率为21%,绿化率13%,县城亮化率达97%以上。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洪源、湘湖、鹅湖、经公桥、蛟潭等一批中心镇正在逐渐形成。全县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抓。强化了规划,加大了投入。重点狠抓了县衙、高岭、瑶里三个景区建设,完善了景点景区的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了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举办了首届“瓷都之源”文化旅游节,制作了一批旅游宣传品,使浮梁对外影响不断扩大,来浮梁县旅游人数不断增加。2002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0.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03.5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1倍和3.82倍。今年尽管遭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年旅游人数仍达到20.15万人(次),门票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倍。
  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完成了县乡机构改革,机构得到精简,人员得到优化。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县农民减负幅度达49%,减负总额1321万元,人均减负61元。亩均减负41元。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加强横向经济联系与合作,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浮梁县与杭州西湖区缔结为友好县区,建立了北京、上海、广州3个工作处。同时,我们积极创造扩大自身开放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大开放战略,2002年引进县外项目220个,协议资金19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倍,为复县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2003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9%,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9%,全县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县上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政治稳定。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以“五带头四上门三不准”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浮梁县被评为全省村建工作先进县。同时,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锤打和锻炼干部,全县广大干部的思想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想干事、肯干事、爱干事的心情舒畅的干事氛围。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民主法制进程,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良好的治安秩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了全县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县委全体会议
  【县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 县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01年2月13日在县委礼堂召开。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马承祖作了以“团结一心,再接再厉,努力开创浮梁新世纪发展的良好局面”为题的报告。报告要求全县在新的一年中要按照中央、省、市委的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继续按照五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把浮梁建设为具有特色的生态经济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个私经济发展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实现新世纪的良好开局。
  县委副书记周景伟传达了省委副书记步正发在浮梁县调研时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县上下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步正发的讲话精神,要通过学习,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标准,搞好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干部的素质。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辛慧传达了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庄金莲传达了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金宜民作了关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把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的报告。县委副书记江新顺部署了2001年的政法工作,并与各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工作责任状;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江木发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对2000年度各项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和包村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
  县委副书记江新顺在总结时强调指出: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做好全年工作。要进一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抓好基层工作、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新世纪创造新业绩而努力奋斗。
  县委委员、县委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县纪委委员、各乡(镇场)党委书记、副书记,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县直各单位纪检书记及受表彰的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参加了会议。
  【县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 县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于2001年5月24日在县委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马承祖主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辛慧报告了出席中共景德镇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初步人选酝酿提名的情况,同时介绍了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他指出:中共景德镇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将于6月中旬召开,这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出席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采取自下而上推选,自上而下把关的形式,使全县9000多名党员都参加这次政治活动。严格程序,准确把握好代表名额及构成比例,坚持代表的先进性、广泛性,坚持代表条件,保证代表素质。会上选举了45名同志为浮梁县出席中共景德镇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预备人选,名单报市委审批。
  县委全体委员和候补委员出席了会议。
  【县委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 县委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01年9月21日在县委礼堂召开。会议上午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伍枝勤主持,下午由县委副书记周景伟主持。县委书记黄小华首先传达了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然后作了题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浮梁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强调,必须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理清发展思路、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排难而进,奋力拼搏,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县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讨论了《浮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县委副书记、县长伍枝勤上午主持会议时,就如何抓好县委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和2001年后几个月的工作作了讲话。县委副书记周景伟在会议总结时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强调要继续做好“三个代表”村级学教活动试点工作,同时要做好浮梁县“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回访复查工作。
  县委26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出席了会议。不是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副县级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县纪委委员,部分党内老同志列席了会议。
  【县委五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县委五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02年7月10日在县委礼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省党代会和市委全委会议精神,分析总结上半年和部署下半年的全县经济工作。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省委《关于学习浙江经验,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分组讨论了县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意见》、《关于加快茶叶生产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瓷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花卉苗木基地和市场建设的意见》和县政府《关于优化政务发展环境的决定》。
  县委书记黄小华在作会议总结时指出:一要认真贯彻江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要求,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加快作为第一要务。二要学习借鉴浙江发展经验,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在发挥自身优势中谋求新发展,要在解放思想和创新观念上有新进步;要在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有新气象;要在发展上有新成效。三要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在实现浮梁经济的新跨越中锻炼和造就一支善谋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县委全体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了会议。不是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纪委委员、各乡(镇)党政负责人、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非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列席了会议。
  【县委五届十二次全体会议】 县委五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02年12月21日下午在县委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议听取了县委书记伍枝勤就向中共浮梁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作的《工作报告》(草案)所作的说明和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陶永昌就向中共浮梁县第六次代表大会所作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所作的说明。全会就这两个《报告》(草案)进行了审议,并通过了这两个《报告》。会议还听取了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吴光辉就两委建议名单所作的说明。县委副书记郑小平宣读了第六届县委、县纪委组成人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
  县委全体委员、侯补委员出席了会议,县纪委委员列席了会议。
  【县第六次党代会暨县委六届一次全会】 县第六次党代会于2002年12月25日至27日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伍枝勤代表中共浮梁县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浮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了县第五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工作;指出今后五年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四新”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园林城市基本达标,生态农业基本实现,旅游产业基本凸显,为把浮梁建设成为经济强县和江南旅游名县,为浮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凸显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特色;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四个推进”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力主攻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着力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有效推进旅游资源开发。
  会议选出新一届中共浮梁县委和中共浮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通过了中共浮梁县委第五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和中共浮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55名代表和特邀的4名老同志出席了会议。不是本次大会代表的党员副县级以上领导和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的党员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市委组织部、市纪检委派员参加和指导会议。
  2002年12月27日上午县党代会闭幕后,下午县委六届一次全会在县政府食堂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议选举伍枝勤、吴光辉、郑小平、王培东、陶永昌、马翔、江萍、庄金莲、孙艳峰、罗晓云、胡中华为县委常委;选举伍枝勤为县委书记,吴光辉、郑小平、王培东、陶永昌为县委副书记。全会批准了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常委、书记、副书记人选。
  伍枝勤在全会上号召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厚望,携手为振兴浮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县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中共浮梁县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于2003年9月4日在县委礼堂召开。
  会议传达了中共景德镇市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原则通过了《中共浮梁县委、浮梁县人民政府关于策应景德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开创浮梁经济工作新局面的若干意见》。
  县委书记伍枝勤代表县委常委会,全面总结了浮梁县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井冈山会议以来的各项工作,并就如何策应景德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浮梁县实现高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策应景德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开创浮梁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了会议。不是县委委员、侯补委员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纪委委员和正县级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会议。
  组织工作
  【综述】 2001-2003年,全县组织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组织保证。
  浮梁县作为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7个试点县之一,2001年学教活动由学习培训转入对照检查阶段,全县88个单位,2317名教育对象进村入户,走访群众24938人,收集意见建议14344条。4月,学教活动转入整改提高阶段,全县共整改问题4450条,健全制度620项,其中新建228项,完善392项。6月6日,县委召开了全县“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经验交流及总结大会。7月上旬,开展了一次“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回访复查工作。7月中旬至9月底,经公桥镇作为省、市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整个“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四个明显”要求,为全国、全省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成功的经验。2002年1~6月,在全县村级铺开“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2003年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以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三民”乡镇好班子、争创“123”先进县级党政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创建”活动。4月,争创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活动开展,选择了蛟潭镇党委、湘湖镇党委、景德酒业集团党委和湘湖镇洞口村党支部等四个点进行抓点示范工作。9月,创建“亲民、为民、富民”优秀乡镇领导班子和以“抓好‘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县级党政班子活动开展。
  根据市委要求,县级班子换届在2003年1月完成。新任县委常委班子平均年龄41.8岁,比届前下降1.7岁,政府班子平均年龄40.3岁,比届前下降2.1岁,党政领导班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1名,占73.3%。县级班子换届后,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以及考核成果和《干部任用条例》,县委对政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和重新任命,对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2001年底,开始了撤乡并镇工作,全县乡镇由23个合并为17个。2003年9月完成村委会撤并工作,全县村民委员会由190个合并为154个。2002年7月开始进行了机构改革工作,全县共设置县委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22个,议事协调机构2个,撤并了15个单位,精简编制17%,调整科级干部18名。乡镇换届工作于2002年2月底完成,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平均36.7岁,比上届小2岁,班子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8人,占68%。
  实施干部综合素质测试(TCQC)制度,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两次组织全县科级及以下干部分AB两类进行综合素质测试考试。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制定了《2001-2005年全县干部教育和培训规划》,三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11班次,培训干部11986人次,完成调学调训任务173人,派出异地挂职锻炼35人。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凡进必考制度。继续推行干部任前公示,接受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完成第一、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续聘和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预选工作。成立了10个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建立离退休干部免费游览县内旅游景点等优待制度,成立老干部“五组一团”,切实发挥关工委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完善了后备干部推荐程序和选调(拔)生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35岁左右、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每年“七一”期间,县委均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2001年,按照中组部《关于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意见》,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步伐,全县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的14家,其中建立党委1家,党总支1家,党支部12家。符合条件的均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100%。2003年6月,选择了瑶里镇瑶里、绕南,王港乡渭水等3个点进行了农村村落社区的试点工作,并同步建立了党组织。全面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制和党建工作季度调度会制度。统一印发了村党支部制度挂图和《部门包村挂点工作手册》。2003年4月,精心组织开展了“三培两带”活动,各村党支部制定了“三培两带”一览表,建立了“三培两带”工作档案,建立了“三培两带”互培互助组,全县有72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1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28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全县一类村党支部达109个,占70.3%,二类村党支部45个,占29.3%。2001年湘湖镇北安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浮梁县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湘湖镇古田村被评为全省创“五好”先进村党支部。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均衡发展,适度增长”的原则,三年全县共发展党员825名,其中女党员190名。按照“三定三审”的原则做好党费收缴工作。2003年3月开始,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全县农村无职党员4398人,共设定4大类岗位共2470个,有2965名无职党员上岗,上岗率达67.4%,并且每个村党支部都做到了“四有”。坚持管用结合,进一步拓展党员电教网络,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三年共解决拓展党员电教网络经费10万余元,为97个村党支部配备了电教设备,使全县村级党员电教设备配备率达78%,全县电教片保有量达2682张。同时,设立了浮梁县农村党员电教工作示范点29个,三年全县各乡村播放点共播放党员电教片17784场次、观看党员达29万余人次。三年来,全县各基层业余党校共举办党员培训班87期,培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6960人次。2003年6月,浮梁县党员代表队在全市“双学”电视大奖赛中获第二名。疏通“出口”,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民主评议党员参评率达90%以上,合格党员占98%以上。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2003年8月至11月,全县组织系统集中4个月时间,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部机关的自身学习,在坚持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大力提倡“5+1”、“8+2”学习活动,并向全社会多渠道征求意见、梳理出问题21个,针对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建立了《县委组织部五条纪律规定》,完善了《内务管理制度》,健全了“三明三评”组工干部管理机制。此外,信息和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组工信息在200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一批有特点的信息被《江西组工信息》刊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落实党员和群众“四权”问题研究》等调研文章在全市组工调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撰稿:张金虎)
  【江西中医学院到罗家桥乡程家村开展包村工作】 2001年1月17日,江西中医学院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2001-2003年包村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副院长王金平带领计算机系副主任章新友为组长的两人工作组,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程毛毛、市委村建办主任黄明的陪同下,到罗家桥乡程家村开展包村帮扶工作。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马承祖、县委副书记周景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辛慧陪同王金平一行到程家村,并进村入户走访慰问群众。
  【省委副书记步正发来县调研并参加洪源镇班子民主生活会】 2001年2月6日-7日,省委副书记步正发在省纪委常委徐必鸿、市委书记舒晓琴、市长陈安众、市委副书记张桂生、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马承祖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洪源镇调研,先后参观了工业园区和洪源的大棚蔬菜,走访了桂花村贫困户,并在桂花村农民方三花家举行座谈会,吃派饭。同时参加了洪源镇“三个代表”集中学教活动的班子民主生活会,随后在县委听取马承祖关于近期全县“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汇报后,步正发充分肯定了浮梁县“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对下步如何开展好“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督查组来县督查】 2001年3月12-13日,中央督查组组长、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赵副主任,中组部组织局钟副局长、王处长一行在省委副书记步正发、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天鸥的陪同下来县进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督查。督查组分别到县土地局、林业局、工商局、湘湖镇等单位督查,省派驻县督查组王金平、熊国才,省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处副处长胡跃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樊耀,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马承祖,以及县领导周景伟、王辛慧、金宜民、江木发、庄金莲等参加督查。
  【组织开展建党八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2001年“七一”期间,县委表彰了先进基层党组织40个,优秀共产党员9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0名;推荐市委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优秀共产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湘湖镇北安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委组织部与宣传部、党校、社联、报社联合主办了“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暨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为2篇、3篇和4篇;开展了建党80周年党建研究征文活动,向市委组织部选送论文10篇;组队参加全市“学习党的知识,实践‘三个代表’知识竞赛活动,取得较好成绩;组织三位老干部参加全市老干部纪念建党80周年“景电杯”党的知识竞赛,在全市20个代表队中取得第二名获二等奖;还组织了全县党员收看全国、省、市纪念建党80周年党员电教片展播。
  【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在重阳节举行】2001年10月25日,新世纪第一个重阳节(老人节),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县老龄委、老年体协共同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共有200余名老年人参加。县领导黄小华、周景伟、王辛慧出席了颁奖仪式。
  【成立全市首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委】 2002年7月,县委批准江西小龙集团公司成立党委,该公司下辖4个子公司,有党员48名,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集团公司向县委提出成立基层党委的请示,县委组织部先考察,然后报县委研究同意,成立“江西小龙集团公司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该党委的成立是全市首家,是一个创举。此后,由于企业更名,党组织更名为“中共江西景德酒业集团公司委员会”。
  【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全市干部综合素质测试(TCQC)】 2002年11月17-18日,全市干部综合素质测试(TCQC)在县(市区)和市直分考点同时举行。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考务工作,浮梁县在县一中考点设37个考场,科级干部(A类),一般干部(B类)考试分别在17日和18日上午举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蒋云国与市纪委、市人事局有关领导在县领导黄小华、伍枝勤、周景伟、王辛慧、金宜民、庄金莲的陪同下到考场进行巡视。全县共有1085名机关干部报名参加测试,其中A类467人,B类618人,考试成绩名列全市前茅。此后根据市委组织部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在第一次测试中因各种原因缺考和考试成绩不及格者进行补考,共有168名干部报名补考,其中A类107名,B类61名,补考在全市统一考场举行。
  【开展村级组织集中整顿活动】 2002年11月至12月底,县委组织部按上级文件要求,对村级党组织进行一次集中整顿,为全面铺开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这次集中整顿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规范工作程序,突出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工作务实、作风优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队伍。全县205个村级党组织开展了集中整顿,调整了17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务公开落实率100%。
  【组织开展包村部门捐赠党员电教设备活动】 2003年元月31日上午,县委组织部在县委礼堂召开2002年包村工作通报暨捐赠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大会,省、市、县三级包村工作组长、各乡镇党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程毛毛出席会议。县领导周景伟、王辛慧主持捐赠仪式。省、市、县48个包村部门分别向所包村捐赠党员电教设备48套,当天下午捐赠电教设备由包村部门送达到包扶村。
  【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2003年5月份,县委组织部对2001年底民主评议党员中评为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限改的党员进行了集中教育。2002年年底以来,各级党组织对照评议标准,评出合格党员9417名,基本合格50名,不合格36名(其中限改26名)。对10名不合格党员清理出党员队伍,其中劝退4名,除名6名。通过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一批单位和个人受表彰】 2003年“七一”前夕,中央、省、市委陆续召开“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全县一批单位和个人受到上级表彰。鹅湖镇农技站获全国“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单位,鹅湖镇农技站、洪源镇桂花村获全省学教活动先进单位,洪源镇党委等10个单位获全市学教活动先进单位,寿安镇党委书记彭集祥、兴田乡党委书记汪德祥2人获全市学教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县委组织部、村建办精心组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尤其是开展乡镇党委“创六好”,村级党支部“创五好”活动取得实效。在2003年“七一”前夕,全县共有寿安镇、湘湖镇、臧湾乡等7个乡镇党委获市委颁发“六个好”先进乡镇党委称号,蛟潭镇勤坑村等28个村获市委颁发的“五个好”先进村党支部称号。
  【组织实施农村党员、村干部“双富创业”工程】 2003年3月开始,在全县农村党员、村干部中实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富创业”工程。县委组织部从“双富创业”典型中,推荐了湘湖镇洞口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河、寿安镇朱溪村主任宁高仔等19名党员、村干部参加全市“致富带头人”评比,获市委组织部表彰。
  【县代表队获全市“双学”知识竞赛二等奖】 2003年6月26日上午,全市“双学”(学“三个代表”、学十六大党章)知识竞赛在昌河工人文化中心举行,浮梁县以县委常委、农工部长孙艳峰、团县委副书记黄君、臧湾乡党委委员杨良为3人组成的代表队,经过紧张的三轮答辩,在全市九支参赛代表队中名列总分第二,荣获二等奖。这是全市四县(市、区)中的最高奖。
  【县委隆重召开纪念建党82周年暨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 2003年6月27日下午,“七一”表彰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各基层党委书记、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县委副书记郑小平主持大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江萍向大会作创先争优总结报告。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光辉宣读县委《表彰决定》,大会现场向4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优秀共产党员和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颁奖,获奖代表兴田乡党委、湘湖镇洞口村党支部代表基层党组织作典型发言。县委书记伍枝勤到会作重要讲话。
  【认真理顺机构改革后组织关系和更改组织名称】 2003年9月,县委组织部根据县机构改革后的情况,及时理顺组织关系和更改组织名称,报县委批准新成立了县农业局和工业园区党委,至此,全县基层党(工)委达29个,其中,乡镇党委17个,工业园区党委1个,县直单位党委8个,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各1个,机关工委1个。同时,县政府办公室等18个政府组成部门成立了党组,并更改其党支部名称,使县直单位的组织关系、党组织名称得到及时明确。
  【选派干部赴浙江挂职锻炼】 2003年10月中旬,选派6名乡镇科级干部和3名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到浙江杭州市西湖区、萧山区等地进行为期2个月的挂职锻炼,派村干部外出挂职这在全市尚属首次。此前,8月27日至9月3日,选派了18名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赴浙江省委党校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市开放型经济研讨班”。
  【2003年组工信息工作获全省先进单位】 全年共撰写上报组工信息124篇,被《江西组工信息》采用24篇,其中简讯11篇、综合信息10条、内部参阅3条,《江西党建》上稿5篇,《江西组工通讯》1篇,被市组工信息用稿10篇。同时,在新华社发通稿1篇,在中央广播电台上稿1条,江西日报上稿3篇,江西广播电台上稿5篇,景德镇日报上稿35篇,其中头版头条1篇。同时恢复《浮梁组工》刊物,共编发18期,其中编发“三项创建”5期。组工信息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同时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这是县委组织部复县以来组工信息工作取得最好的成绩。
  领导名录
  县委组织部领导
  部长:王辛慧(至2002年11月)
  江萍(女,2002年11月任)
  副部长:汪炎海(至2002年9月)
  朱勇奇(至2003年4月)
  宁少瑜
  胡益根(至2002年9月)
  彭顺才(2003年4月任)
  县委村建办
  主任:胡益根(至2002年9月)
  县委组织员办
  主任:朱勇奇(至2003年4月)
  县直机关工委
  书记:傅梦珠(女)
  副书记:彭顺才(至2003年4月)
  委员:俞丽琴(女,至2003年4月)
  于秀其(至2003年9月)
  县直机关工委纪检委
  书记:彭顺才(至2003年4月)
  县直机关工委人武部
  部长:于秀其(至2003年9月)
  县委组织部组织员
  正科级:刘军(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
  副科级:刘军(至2002年10月)
  俞丽琴(女,至2003年4月)
  占文军
  李晓华(2002年9月任)
  郑建新(2002年10月任)
  刘宝莲(女,2002年10月任)
  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宁少瑜
  副局长:李满成(至2002年10月)
  李春才
  县老年人活动中心
  主任:余琼芳(女,2003年12月任)
  宣传工作
  【综述】 2001~2003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维护稳定。2001年被评为全市对外新闻报道优胜单位;第6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组织奖。2002年获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对外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第7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优秀组织奖。2003年被评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对外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获景德镇市第24届群众歌咏月优秀组织奖。
  为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相继建立并完善学习组织、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检查考核等一系列学习制度,变“软”要求为“硬”管理,并抓落实,力求实效。充实学习内容。改变过去单一学习政治理论的做法,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前沿性的要求,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遴选出报告主题和内容,内容涉及政治、时事、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国防形势、党性修养等方面。改进学习方法。做到“四结合”,理论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提出对策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交流对话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力争每次学习讨论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深化学习模式。延用“1+X”学习模式,继续保持“两高”态势,即由宣传部高水准择定报告题目,承办单位高规格邀请报告人,报告人均是省市具有丰富讲学经验的专家、学者,2001年至2003年共学习40次。
  加大对各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进行指导。合理统筹安排各单位拟出并上报的全年学习计划。实行派员参会制度,由宣传部、组织部派员参加各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现场指导,规范程序,促进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实效。
  组建县、乡镇两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重点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级宣讲团先后深入各乡镇、单位、中小学校进行宣讲。2001~2003年县委宣讲团共宣讲100场次,受听人数达4万人次。乡镇宣讲团入村组宣讲483场次,受听群众达16.3万人次。
  举办全县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报告会。2001年9月14日,全县学习“七一”讲话报告会,报告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庄金莲主持,市委宣讲团宁武忠同志作了“伟大的行动纲领”的辅导报告。县领导和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听了报告。2002年12月13日,市委“十六大”讲师团到浮梁宣讲。全县党政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200余人听取了市委党校教师汪龙贵作的“十六大”精神专题报告。2003年8月中旬,邀请市委讲师团团长李长彬来浮梁县主讲,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共150余人聆听了报告。
  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相继举办了全县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干部培训班4期;举办全县科级干部学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9期,举办村级干部学习“十六”大培训班110期。
  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结合全县重大节日活动开展宣传,使人们感知浮梁、了解浮梁、亲近浮梁。3年来在市级报刊发表旅游文章约80余篇。为充分宣传浮梁、推介浮梁,2003年7月,在上海劳模到来之前出版了一期“赞浮梁、迎劳模”特刊送到刚启程的上海劳模们手中,使他们通过报纸对浮梁“先睹为快”,受到劳模一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劳模浮梁行”结束后,又推出了专版多形式地报道了这次意义深远的交流活动,上海及省十多家报台共刊播报道了34篇,江西日报还开辟了宣传专版。
  2003年上半年,抗击“非典”宣传是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为使“非典”宣传深入人心,形成全县上下共抗“非典”的浓厚氛围,提出“确保每天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的要求,及时宣传报道了防“非典”知识,抗“非典”形势及抗“非典”的典型事迹,并在省、市新闻媒体刊播“非典”报道60余篇(条),其中省级5篇。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从2003年5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教育活动。5月20日,召开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主题教育动员暨座谈会。各成员单位根据活动要求,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尧靖宇同志获市级演讲比赛三等奖,李政群同志获市级征文比赛一等奖,李景春同志获得市级征文二等奖。
  【信息质量、数量均上新台阶】 2003年在省委宣传部《宣传简讯》和《舆情专报》上稿10篇,总分位于全市第一,超额完成市委下达全年省级5篇任务,其中3篇被省委宣传部上报到中央宣传部,县委宣传部荣获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倪凯同志荣获省级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这是全市唯一获此项殊荣的先进个人。
  【对外宣传反响强烈】 为充分宣传浮梁、推介浮梁,2002年制作了一批宣传品,浮梁县首届“瓷都之源”文化旅游节前,由县委宣传部编辑,江西省画报社印制的《浮梁》画册出版。画册分为千年古韵、瓷都之源、名茶之乡、绿色家园、世纪晨曲4部分;制作了浮梁风光明信片3万套,制作了《浮梁风光片》光盘200块;制作了旅游挂盘1328件。
  2003年7月,“上海劳模浮梁行”结束后,及时推出了专版,多形式地报道了这次意义深远的交流活动,上海及省10家报台共刊播报道稿34篇,江西日报还开辟了宣传专版,反响强烈,效果很好。在县委潘永俭副书记的牵线下,邀请了上海东方卫视《车游天下》栏目组来浮梁县拍摄了4集电视旅游节目。节目播出后,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旅游时报》等16家媒体相继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接着浙江卫视、福建东南电视台、深圳《游遍天下》杂志等台报也及时宣传报道了浮梁的旅游资源。3年共接待名台名报记者82家,122批,计1300余人。
  【大报台稿增幅明显】 2001年,全县在中央级新闻媒体上稿33篇,其中《人民日报》1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条,新华社2篇。在省级新闻媒体上稿160余篇,在市级新闻媒体上稿1600余篇。
  2002年,全县在中央级新闻媒体上稿50余篇,其中新华社2篇,新民晚报1篇,中国旅游报1篇,文汇报1篇,解放日报1篇。在省级新闻媒体上稿200篇。在市级新闻媒体上稿1500篇。
  2003年在国家级台报上稿46篇,《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刊均有上稿;在省级上稿304篇,首次突破了300篇;市级上稿1657篇(其中景德镇日报头版头条8篇),同比增加70篇,增幅达20%。在《江西日报》上稿60篇,头版头条1篇,同比增长260%;《江西卫视》上稿29篇,头条1篇,同比增长20%;在“弘扬井冈精神记者特别行动”活动中,江西日报在一个星期内连续刊登8篇浮梁县新闻,稿件数名列全市第一。特别是一些重要稿件在中央台的播出,取得非常好的宣传效果。6月4日,中央电视台7套在长达30分钟中播发了“浮梁做好茶业品牌文章”的专题片;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4套也用8分钟播发了“浮梁古县衙”专题片,进一步扩大了浮梁县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2001年,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开纪念建党8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唱只山歌给党听卡啦OK赛,举办全县“三个代表”之歌文艺汇演,演出9场,演员达1000余人,观众达3万人次。2002年,组织选手参加全市举办的塑造江西新形象演讲比赛、卡拉0K、书法、绘画比赛,鼓励各乡镇积极开展舞龙灯、划龙船、唱地方戏等活动。2003年7月25日,举办“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群众歌咏月万人歌咏比赛。
  【理论研讨出成果】 2001年6月22日,召开了建党80周年“国土杯”理论研讨会。大会共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2002年8月28日,全市第七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在浮梁县召开,大会收到论文78篇,14篇论文获奖,浮梁县委办公室方建文同志获论文一等奖,浮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树安、县委党校凌本初获论文三等奖,浮梁县委宣传部获市优秀组织奖。2003年7月中旬,举办“浮粮杯”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大会收到研讨论文35篇,其中9篇文章在景德镇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获奖。3年来,浮梁报开辟了“理论与实践”、“三个代表”学习体会专栏,发表学习体会论文120余篇。
  【新闻宣传导向明确】 2001~2003年,重点组织了7次大宣传战役,先后掀起7次宣传高潮。2001年,围绕全县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报道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做法与效果,反映各单位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每年的各级两会是宣传的重点。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各新闻单位集中时间、集中版面,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宣传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典型。
  【基层党校建设得到巩固】 2003年,制定了“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基层党校建设步骤,确立蛟潭、湘湖、臧湾3个基层党校联系点,通过规范制度,交流学习,资金扶持,督查考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规范制度。拟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实施意见》和《基层党校建设评分细则》,就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二是学习交流。由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县纪委3家共同对全县基层党校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督导,将各乡镇宣传委员分片集中到3个基层党校联系点,了解各基层党校建设,学习联系点基层党校建设好的做法,相互交流工作经验,督查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三是资金扶持。为配备基层党校活动基地的硬件设备,采取“上面给一点,政府拔一点,党费支一点,基层出一点”的办法,重点解决活动场所的电教设备和其它器材。现已有75%的基层党校配齐了电教设备。四是考核评比。由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县纪委共同组织全县基层党校建设考核评比活动。全县基层党校建设已初见成效,软件资料逐步规范,硬件器材逐步配齐,村级党员活动室覆盖率达100%。
  领导名录
  部长:庄金莲(女)
  副部长:张树安
  林宏(至2003.4)
  李奇龙(2003.4任)
  农村工作
  【综述】 2003年,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以工业化的理念、城镇化的战略,谋划农业的发展,走“两化促一化、三产带一产”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之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年内,全县实现第一产业总值55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农业产值33280万元,增长33.9%,林业产值7000万元,减少18%;牧业产值12417万元,增长16.4%;渔业产值1252万元,增长7.6%;农业实现增加值1969万元,增长20.4%;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97069万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比上年增长5.5%。创1997年以来历史新高。
  农村政策得到较好地落实。一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003年,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和部署,在狠抓政策落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法监督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农民减负工作。实行农业税费制,坚持预决算、监督卡和专项审计三项制度,认真做好涉负案件的查处和农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肃开展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重点开展以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农村电网改造乱收费、报刊征订乱摊派、计划生育管理和农民建房乱收费等专项治理活动。年内,全县农民负担总额1363.05万元,比上年减少1321.75万元,下降49.23%,农民人均负担63.69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73%。二是稳定农户承包地使用权。全县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在此基础上,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三是落实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粮食购销部门继续实施“订单”制度,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各项改革稳步开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人均减负61.77元,减负率达49.23%;农村社会保持了稳定;通过转移支付,确保了各级财政的收支平衡,县乡各级机关工作正常开展。全县乡镇企业通过租赁、拍卖、股份改造和合作等形式进行改制,改制率达95%,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制率达100%。通过改制,盘活了资产,提高了企业效益。农村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各乡镇按照县委的要求和规定,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加大行政村撤并力度,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年内全县行政村总数由上年的203个撤并为154个,减少49个。农村中小学教学场所由上年382所调为327所,调减61所,减幅16%。
  农村践行“三个代表”、“三项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根据中央、省、市的部署,年初,农村践行“三个代表”、“三项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年内,全县共有17个乡镇、71个县(直)部门1200多名干部参加了践行“三个代表”、“三项创建”活动。在活动中,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社会风气、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据统计,全县共有1200多名对象进村入户,与近2800名党员、550名干部结对帮扶带动2万户以上群众致富,涌现出一批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带动10户以上群众致富的“两带”致富标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县委切实狠抓以转变基层干部作风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继续搞好以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县乡各级都建立了目标管理体系、责任追究体系和考核考察体系,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和各项制度。全县涌现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七一”期间,县委予以一一表彰。二是实行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把基层干部任用关,全县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两推一选”(村民推荐、党员推荐、党内选举)的方式产生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把素质高、基础好、作风硬的村民选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增强了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全县农村按照“全面推行、逐步规范、持之以恒、总结提高”的要求进行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着力在提高质量、规范内容和坚持经常化、制度化上下功夫,使公开真正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各地普遍建立了村务民主日制度、意见反馈制度、党员代表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度、村民质询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保障了村民自治的权力,促进了农民民主权力的落实,激发了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四是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地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则,以培养“四有”新农民为目标,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文明村镇、文明村组、“十星文明户”评比活动。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纷纷响应号召,学科学、用科学、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
  【全县农村工作会召开】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在县委礼堂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全县过去一年的农村工作,对2003年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就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五项要求: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二要围绕市场抓调整;三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五要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龙头企业效益增长】 全县大小加工型企业92家,年销售收入28136万元,比上年增长69%,上缴税金1400万元。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固定资产6255万元,年销售额17765万元,上缴税金894万元。
  【中介组织发展迅速】 通过开放型农业的发展,中介组织发展迅速,全县中介组织有75个,是上年的6.3倍,销售收入由上年的1960万元上升到9370万元,增长378%,上缴税金468.5万元。
  【专业市场初步建立】 专业市场建立4个,分别是:鹅湖、湘湖、洪源、蛟潭4个仔猪市场,年交易额384万元,上缴税金16万元。
  【种养基地规模扩大】 全县种植基地面积65万亩,比上年增长30%。其中:茶叶面积新增0.6万亩,可采面积达7.3万亩,粮油基地增加9.3万亩,达36.3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增加1万亩,达8万亩,野生蔬菜增加0.28万亩,达1.28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增加0.8万亩,达3.8万亩,果业基地增加0.2万亩,达2万亩,西瓜基地增加0.3万亩,达1.5万亩,草莓增加0.1万亩,达0.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增加0.12万亩,达0.32万亩,中药材保持1万亩,食用菌生产增加200万袋,达800万袋,养殖山羊、食用肉牛、生猪由上年的3万头增加到7万头,禽类饲养由上年的10万羽增加到12万羽,水产品养殖面积由上年的0.06万亩增加到1.2万亩。
  【农产品流通网络和组织发挥效益】 为了从流通领域、销售环节上增加农民的收入,按照“健全组织、规范运作、发挥作用、争当龙头”的工作思路,坚持管理、服务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于2001年8月建立了浮梁县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中心,继后举办了全县各乡镇网络信息员培训班。为了使农经信息网不断发挥其效益,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了农业资源和发展方向的光盘,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协会会员和各类农民办、户办、联户办购销组织、联营组织,壮大本地运销队伍。二是完善乡镇及县农口部门、农村经济信息的网络建设,2003年,全县有14个乡镇、农口部门建立网络,极大地丰富了浮梁网页,来访人数达到2万人次,网上交易和电话联系业务频繁增多,既较好地宣传了浮梁,又为浮梁农产品的营销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窗口。
  【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类型生态模式】 县委、县政府对生态农业非常重视,2001年以来,经过反复实践,勇于探索,征集30余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2003年综合论证反复研讨,最终遴选出:“猪-沼-粮”、“菜、茶、果”、“农林牧复合”、“畜禽渔果立体种养”、“生态种植”、“巩固森林资源与持续利用”、“生态茶果园”、“观光生态农业”等具有代表性的八大类型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上均由曹国梁撰稿)
  【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和环境区域优势,以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3年,全县累计完成农业招商项目72个,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0%;出口创汇48万美元;农民纯收入2453元,增收122元,增长5.23%,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规模化开发,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全县上下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外资,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影响、带动农民规模化开发生产,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一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征用、入股的形式,实现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各类土地向产业基地、产业大户集中,一改过去“零星栽种”、“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如福建樟州客商在王港投资500万的金凤凰园艺,江西南昌客商在鹅湖投资的优质稻良种繁育等基地的土地开发都是这种模式。二是以基地建设为龙头,扩大基地示范效应,扩充基地规模和区域均衡发展。如县域花卉苗木业,首先以公路主干线建设好基地示范区,带动周围乡镇和千家万户搞规模开发。仅去年一年,就建成基地7个,面积2000亩。三是积极培植产业开发大户,以大户带动产业规模开发。如引进浙江海鹰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千亩茶叶博览园,引进浙江宁波客商在勒功建设有机茶基地,浙江丽水客商发展食用菌种植都起到很好的示范促进作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县委、县政府在建好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运作模式,引进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市场、农民连接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一是产业开发型龙头企业,如引进浙江临安客商在鹅湖开发千亩杨梅园。二是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如引进浙江客商投资200万元组建的浙新茶场,集茶叶制作、包装、品牌策划、加工销售于一体,还有臧湾茶场、勒功茶场等茶叶加工厂,都起到较好的辐射作用。三是流通型企业。如安徽客商在经公桥兴建的山货市场,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直接辐射农户1000多户。浙江永康福达公司出资20万元整体收购江西省高岭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并投3796万元对公司进行改扩建,力求3年内达到年销售收入2亿元生产规模。
  (以上均由林群撰稿)
  领导名录
  部长:孙艳峰(2003.2任)
  副部长:朱少芳(2003.4任)
  统战工作
  【综述】 按照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2003年6月3日县委第17次常委会研究决定,县台办、侨办、民族宗教事务局并到县委统战部,实行“一套人马、几块牌子、交叉任职、合署办公”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县委统战部负责协调机制的范围和职责。
  3年来,县委统战部一是切实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阶段建设,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职工作。统战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工作的精神,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关于加强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力度,坚持把党外后配干部建设当作一项事关统一战线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县安排7人在法、检两院、政府部门担任实职,3人在乡、镇、政府担任实职。其中有1人由正科职务的党外干部提拔为副县级,有3人由副科级职务提拔为正科级。另外,还有6名党外后配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同时,建立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人才档案”库,确保党外后配干部队伍不断层,不脱节。二是做好民族宗教调查摸底工作。2003年,根据省委统战部赣统发[2003]12号文件精神,组成专门调查组对全县所有乡镇及工业园区的民族宗教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共有13个少数民族(蒙古、回、苗、壮、朝鲜、满、瑶、白、土家、黎、水、畲、俄罗斯族)。信仰基督教的信徒有7000多人,信仰佛教的信徒有10000多人,信仰天主教的信徒有12人。宗教活动场所86个,其中佛教点17个,天主教点1个。基督教点最多,全县共有68个。经县政府登记发证的基督教点32个,佛教点8个,天主教点1个。三是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招商引资。3年来,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朋友多的优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手段来抓,促成修复宝积寺”正式签约,现已完成征用土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工程建设。
  3年间共完成招商引资额380万元。
  【举办“佛印道场”宝积寺奠基法会】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在浮梁旧城原宝积寺遗址隆重召开奠基法会。参加法会的有省、市、县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各界群众数千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九江能仁禅寺方丈辉悟大和尚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发来的贺电。法会期间,全国各地数十个寺院的方丈、主持纷纷前来祝贺、观瞻。
  领导名录
  部长:朱民生
  副部长:王奀田(至2002.9)
  汪学森(至2002.9)
  鲍根才(2002.9任)
  汪腊泉(2002.9任)
  对台工作
  2001~2003年,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积极宣传党对台湾政策,宣传浮梁县经济发展和投资政策。3年撰写宣传稿件近百篇,在各级报刊用稿50余篇。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向全县台胞、台属寄信、寄贺卡,走访慰问,加强对台湾的联络工作和做好台胞的接待工作。3年来,共接待回乡探亲、旅游、考察、投资的台胞150余人次。同时,加强对台湾的招商引资力度,搞好对台招商引资的协作和服务。共引进台资企业3家。
  领导名录
  县委办公室
  主任:郑赞辉(至2003.5)
  施莉萍(女,2003.5任)
  副主任:朱家峰(至2002.9)
  施莉萍(女,至2003.5)
  张国新(至2001.12)
  胡算生(2001.2~2002.1)
  吴利民(2002.10任)
  程文芳(2003.4任)
  余镇保(2003.5任)
  方毛女(女,2003.5任)
  县委县政府信访办公室(局)
  主任:余镇保(至2003.3)
  副主任:杨秀琴(女,200.2~2003.3)
  局长:余镇保(2003.4任)
  副局长:姚贤胜(2002.9任)
  副局长:杨秀琴(女,2003.4任)
  县委政策研究室
  主任:张国新(2001.2~2001.12)
  吴利民(2002.7任)
  副主任:程步才(至2001.2)
  胡算生(至2001.2)
  吴利民(至2002.7)
  程文芳(2002.7任)
  县委机要局
  局长:刘喜初(2002.2~2003.3)
  王建华(2003.5任)
  副局长:刘喜初(至2001.2)
  王建华(2001.2~2003.5)
  胡水旺(2003.5任)
  县委保密局
  局长:吴利民(至1001.1)
  方毛女(女,2001.1~2002.12)
  县委党史办公室
  主任:施莉萍(女,2001.12~200.12任)
  副主任:方建文(2003.4~2003.12)
  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主任:朱家峰(2001.2~202.9)
  副主任:戴卫华(女,2002.7~2002.12)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主任:方毛女(女,2003.5任)
  信访工作
  2001~2003年,按照信访工作程序,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01年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080件人次,其中来信148件次,来访932件人次,集体访29批818人次;2002年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共计1030件人次,其中来信168件次,来访862人次,集体上访53批591人次;2003年1985件人次,其中来信121件次,来访1864件人次,集体访91批1668人次。
  老干部工作
  截止2003年底,全县有离退休老干部760人,其中离休干部28人;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32人,科级以下退休干部702人。县委老干部局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各项政策。2003年6月成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配备了老干部中心专门管理人员。加强了老干部党支部的建设;每年春节召开一次老干部工作座谈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向老干部通报全县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情况;定期向老干部送阅文件;组织老干部学习中央文件和党的十大会议精神,使老干部能经常了解党的方针政策。2001年9月,组织老干部到革命摇篮井冈山参观,重温井冈山革命精神;2002年又组织老干部到省会南昌参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丰硕成果,焕发老干部的革命青春。
  在生活方面遵照上级有关精神认真落实对老干部的经济和生活待遇。2001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16名离休干部办理了从一般干部提高到正科级待遇。同时,还解决了1名退休干部改为离休待遇。起草了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的文件(即离休干部离休费、医疗费和财政支持三个保障),由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转发。为170余名副科级以上老干部办理了参观游览优待证。2003年10月又为退休老干部补齐发放了170元地方补贴全部到位。
  党校
  【综述】 县委党校是县委轮训和增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随着全国干部培训规划工作的逐步落实,县委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工作,逐步向正常化、规范化迈进。2001年举办村级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210人,2002年举办村级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214人;2003年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达923人,其中科级干部培训人数761人,村级干部培训人数222人。继续搞好党校函授大专班学历教育,3年共招生275人。党校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学历教育,至2003年7月,教师均已获得本科学历,职工均已获得大专学历。2003年选派3名教师参加中央党校举办的“十六大培训班”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班”。
  县委党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每年均有论文在市、县两级学术活动中获奖。2001年6月2篇论文获全市学校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二、三等奖,2002年1篇论文获全市第七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三等奖;2003年3篇论文获全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会”二、三等奖,1篇论文获全市组工调研文章一等奖。
  【“三讲”活动成效显著】 2001年1月至6月,党校严格按县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发动、查找问题、民主生活会、落实整改措施等阶段的有力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工作绩效明显提高,受到县委领导的肯定和校内外的一致好评。
  【党校教师积极宣讲江总书记“7·1”讲话】 2001年8月份党校安排吴水前、汪桢明两位讲师,按县委的安排和各单位邀请赴全县部分单位进行巡回宣讲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受到全县各单位干部群众的好评。
  【浮梁辅导站受表扬】 2001年10月,省委党校开展全省函授工作大检查,县辅导站代表景德镇学区接受检查验收。省分院涂斌副院长,对县辅导站的教学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外出考察,受益匪浅】 2001年12月,县委党校组织全体中层干部赴都昌、贵溪、戈阳、婺源、波阳等县级党校考察学习,了解兄弟县党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党校及时向县委递交了考察报告,对促进县委党校事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十六大培训班圆满成功】 2003年2月县委党校举办了4期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学习十六大精神培训班。培训班设总讲、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五个专题进行了讲授,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管理严格,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分制招生引起轰动】 2003年4月,省分院开设学分制大专班,党校教职工为扭转招生明显下滑的局面,分为8个组分别下到全县各单位积极招生,共招收学员84名,此举引起省、市委党校领导对浮梁县委党校的高度评价,同时在全县、广大干部中树立了党校人敬业爱岗勤奋奉献的好形象。
  【学分制管理方式效果明显】 2003年,县委党校在各类主体班教学中采用学分制管理的模式,加强教学管理,把考勤、讨论、笔记、调研、考试、奖励等项折算分数,综合考核学员在校学习成绩,效果十分明显。
  【举办新提拔干部培训班】 2003年6月、10月,党校举办了两期全县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班。这是县委按照浮梁县干部培训规划和落实全省关于干部培训大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也是干部培训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转变。
  领导名录
  校长:周景伟(至2002.8)
  郑小平(2003.4任)
  常务副:汪建民(至2003.4)
  校长:林宏(2003.4任)
  副校长:吴水前(至2002.9)
  李奇龙(至2003.4)
  汪桢明(2003.4任)
  浮梁报
  【综述】 《浮梁报》于1993年复刊,为周二对开4版。一版为要闻,二版为经济新闻,三版为社会新闻,四版为副刊。现有干部职工13人。成立11年来,浮梁报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认真开展基层党报的宣传工作,忠实履行“三个代表”,为浮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硬件建设得到加强】 2002年7月,报社自筹资金2.65万元,从南昌购进一套激光照排系统,含一套智能排版软件和北大方正电脑,高档精密扫描仪和佳能BXⅡ激光打印机各1台;同年又添置数码照相机1台。
  【创办高岭公司】 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经济的号召,2001年报社创办了“高岭风名特优产品推介中心”,并申请注册了“高岭”商标。通过协商,报社以商标入股,于2002年1月16日与县粮食局、县农业局共同创办了“高岭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浮梁农副产品和土特产。
  【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2001年,为配合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报社全方位、多角度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以一版头条、三版专栏和连续刊发评论员文章等方式,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出舆论强势。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系列报道】 2002年报社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主题,开辟了“实践‘三个代表’、转变工作作风”,“整治市容市貌、创建文明县城”,“破解发展难题、密切干群关系”等专栏,并在一版连续推出7篇关于“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评论员文章。
  【加大抗击“非典”的报道力度】 2003年4月16日,报社把预防“非典”作为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利用一版、三版显著版面,加强预防、抗击非典工作的报道力度,在5个月时间内,累计发稿100余篇。
  【全方位宣传浮梁旅游】 2001年以来,为迎接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的旅游高峰,报社组织采编力量,以专稿、专栏的形式,全方位介绍全县旅游发展情况。2002年12月12日,浮梁报编辑出版了首届“瓷都之源”旅游文化节特刊(彩报);2003年4月15日,为迎接上海300多名劳模来浮梁旅游,《浮梁报》又适时推出一期介绍浮梁文化、历史和风景名胜的特刊(彩报),两期彩报内容丰富,文图并茂、编排细致、印刷精美。
  【大力宣传“三项创建”活动】 2003年11月14日,《浮梁报》在一版开辟“三项创建”专栏,开始深入报道全县开展“三项创建”活动的先进事例,并派出记者、编辑参与“三项创建”的宣传栏、图册的文字材料和照片的组织工作。
  【争当对外报道的主力军】 2001年,浮梁报社加强了对外报道工作的领导力度,并对外宣传工作的奖励实行制度化管理,当年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上稿400余篇(条)。2002年、2003年继续保持这一对外发稿势头,3年中在外发稿1000余条(篇),成为浮梁对外报道的主力军。
  领导名录
  总编:董斌(至2001.12)
  张国新(2001年12月至2003年3月)
  副总编:吴敏(2003年3月起主持全面工作)
  许国栋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浮梁年鉴2004年》

本年鉴记载2001-2003年浮梁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内容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3大部分,共31个类别。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