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928
颗粒名称: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浮梁县建置沿革情况包括位置、沿革、面积、四至、区划。
关键词:
浮梁县
位置
沿革
内容
【位置】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东邻婺源县,西毗鄱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市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距海岸线305公里。地处五山(黄山、九华山、龙虎山、三清山、庐山)、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和四大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黄山、安徽省黟县的宏村和西递村)的中心,也是赣皖浙毗邻地区的中心;是江西省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金三角”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革】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鄱阳东界置新平县,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被减并,重入鄱阳。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县制恢复,称新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县,为上县。关于县名来源,《唐书·地理志》曰:“本新平也”,由此得知,浮梁县始称新平县。“浮梁”一名,据《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据此得知“新昌”更名“浮梁”之由来。县属鄱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鄱阳郡更名饶州,县属之。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县北境入歙州合黟县南境置祁门县。南唐属永平军饶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属饶州,为望县,隶江东路。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隶江南东路。元代,属饶州路,隶浙江行中书省。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县升为中州,隶饶州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饶州路改鄱阳府,浮梁州属之,隶江西行中书省。洪武二年浮梁改州为县,属饶州府,隶江浙行中书省。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撤行省,县隶江西布政使司九江道饶州府。清初袭明制。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裁并各道,县隶属江西省饶州府。民国3年划全省为4道,浮梁属浔阳(今九江)道。民国15年废道,县直隶于省。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县属第四行政区。民国24年缩改为8个行政区,县属第五行政区。同年,行政区治所从鄱阳迁至浮梁县治景德镇。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浮梁县全境。景德镇析出置市,直属赣东北行署。浮梁仍为县属浮梁专区。同年9月,景德镇改为县级市,与浮梁同属乐平专署。同年10月,乐平专署改为浮梁专署,治所由乐平移驻景德镇,县、市均属浮梁专署。1952年9月,浮梁专署并入上饶专署、县、市随属上饶地区。1953年6月,景德镇市升为省辖市,直属于省,浮梁仍属上饶地区。1958年10月,县改属景德镇市。1960年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市直辖。1988年11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撤销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建制,恢复浮梁县建制,行政区域由原两区行政区域合并,同时,将景德镇市昌江区旧城乡划归浮梁县辖。1989年8月12日,浮梁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从此,浮梁县建制正式恢复。
【面积】 民国24年全县面积16555.62平方市里,折合为4138.9平方公里。解放后,景德镇析出建市,全县面积16100.23平方市里,折合为4025平方公里。1989年,县建制恢复后,县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003年为每平方公里97.56人。
【四至】 2003年从县城至周边各县城公路里程距离为:东距婺源县城85公里,南距乐平市城区57公里,西距鄱阳县城88公里,北距安徽祁门县城129公里,东北距安徽休宁县城180公里,西北距安徽省东至县城153公里。
【区划】 清康熙至道光年间,全县行政区划为:县城分东、南、西、北4隅、19图。全县共设10乡、56郡、103图。另设景德镇、桃墅镇。清末,全境共设2个镇,15个市(街),八个乡。民国17年,成立地方自治组织,实行区、保、甲制。全县共设6区、22保联、237保、3210甲。民国30年,裁撤保联办公处,改设乡、镇公所。全县共设4镇,18乡、228保,1857甲。(4镇即景德镇分设一、二、三、四镇、设镇公所)。解放后,1949年至1958年11月,县境一直设区、乡、村三级行政区划,几乎每年都有区划变更。1958年11月,始将县辖区撤销,将35个乡,15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垦殖场合并为10个乡,建立10个人民公社和4个垦殖场,实行乡社合一。1960年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并入景德镇市。1989年县建制恢复后,全县行政区划共设4镇,19乡,4个垦殖场,21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4个分场,1666个村民小组。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洪源、瑶里、湘湖3个乡改设镇。1996年寿安乡报经省政府批复,撤乡建镇。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储田、福港、罗家桥、新平、金竹山、天保6个乡建制,分别并入经公桥镇、蛟潭镇、洪源镇、浮梁镇、鹅湖镇。九龙山垦殖场并入勒功乡,万寿山垦殖场并入蛟潭镇,罗家垦殖场并入洪源镇,臧湾垦场并入鹅湖镇。2003年全县共辖8个镇,9个乡,155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1727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4年》
本年鉴记载2001-2003年浮梁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内容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3大部分,共31个类别。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