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雄镇的北大门观音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901
颗粒名称: 江南雄镇的北大门观音阁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2
页码: 270-2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市江南雄镇的北大门观音阁的人文风情。
关键词: 观音阁 景区 景德镇市

内容

景德镇旧时有“上到观音阁,下到小港嘴”之说,然而,观音阁只是一个地名。它坐落在今中山北路北端,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山上树木成林,四季常青;江中碧水涟漪,清澈见底。观音阁历来是景德镇风景点,为诗人、墨客吟咏题绘的佳境。
  当年的观音阁建在石埭山层崖间,其地势是景德镇的南北通衢,又是地势险要的关隘。从浮梁县治(今旧城)到景德镇,有长约20华里用石板铺成的官马大道。城外有一小桥,过桥即为城门,上有石板刻字“江南雄镇”。城门东依石埭山,西临昌江,上有峭壁高山,下有悬崖深水,真是个险要的雄关。进城门前进数十步,就是观音阁。它背东朝西,凌驾在通衢之上。阁下有亭,西有短墙,亭柱上有木椅可供坐憩;阁前祀观音大士,由阁的左边进去,是个客厅;客厅后面是方丈室,方丈室的右面有石阶;环绕而上,直到得月台,台前全用石板铺地;靠西面围有石栏杆,再往上就是“大雄宝殿”,里面有如来佛塑像。
  关于观音阁的创立时间,资料中有多种说法。一说阁是六朝萧梁时建起来的。宋代苏东坡浏览观音阁后,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
  岩上清泉岩下湖,俨如南海旧规模。
  庭前翠竹千年有,门外红尘半点无。
  水绕三山同楚地,替连五老共洪都。
  夜来一片无私月,照见牟尼顶上珠。
  一说创于明,在明代建亭,清初建阁。明代诗人方清诗曰:
  石笋撑流险亦奇,绿荫亭子正钭晖。
  量当烟雨真堪画,鸟啄凤声此即诗。
  花气逼人春满面,山光照眼翠沾衣。
  洗心更惜亭边水,欲脱凡尘上九疑。
  清末光绪年间,观音阁一位住持法名僧观莲,原来姓江,他虽出家为僧,而事母甚孝。德宗闻之,钦赐匾额旌表为孝僧。此事的确轰动了全镇。民国初年,僧观莲为修缮观音阁,募化景德镇三帮(都帮、徽帮、杂帮)商人和城乡信士弟子捐资。于1917年8月竣工。此次修缮,除刷新诸佛像和修理古阁以外,还在殿后新建楼三层。当时有人根据佛经中“清凉宝山一万菩萨”的说法,给取名为“宝石楼”。登高远眺,风帆、沙岛、竹影、云烟,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离阁循南出口处有一城门,上有石梁刻字曰“昌江通衢”。这个地方虽然离市中心数里,但由于风景秀丽,历来都吸引着许多游人。
  20世纪50年代观音阁部分倒塌,70年代,由于公路拓宽,峭壁被削。观音阁全被拆掉,有古名而无古阁。如今,取而代之是80年代初建的观音寺。经过僧众、信士30多年艰苦努力,如今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成为全市名气最大的寺庙之一。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