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府胜景撩人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900
颗粒名称: 阳府胜景撩人眼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268-26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市人文景观阳府胜景。
关键词: 阳府 景观 景德镇市

内容

阳府山东临昌江,南接三闾庙,西北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巍峨、壮丽。山间树林蓊然,苍秀深幽,是一处“松青竹翠挥云开”的风景胜地。其山峄人称“阳府山尖”,海拔236米,是景德镇西面的天然屏障,有所谓“撑住西方天半壁”之说。登上阳府山尖,市区全景一览无余。自古以来,阳府山尖都是人们登高眺望观瞻美景之地。
  山下的阳府村,背山临江,绿树环绕。村口有株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如伞似盖的千年樟树。此树直径近9米,为全市最大的一株古樟。在古樟周围,还有石桥和立有晚清风格的青石雕花牌坊等建筑物,点缀其间,景色十分优美。
  阳府山山麓有一古寺,名阳府寺。系宋绍兴年间所建,元末毁,明洪武元年重建。据史载:宋绍兴三年(1133)秋,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率兵过此,在寺中住宿三晚。临行之前应禅师朗日之请,挥笔题“机关不露云垂地,心镜无暇明在天”对联一副。岳飞走后,朗日将岳飞手书制成黑底、金字木质楹联,挂于寺门前。从此,寺名远扬,香火兴盛。文人墨客常来寺中吟诗题对,填词作赋。
  阳府寺现址为清末以后所建。今日阳府寺1982年被列入省重点寺庙之一,近年来进行过多次修缮,扩建重修了“大雄宝殿“、“礼佛斋堂”。并把寺庙后的一处小庵进行了修缮。庵中有一泓清泉,长年不竭,清澈如露。故此小庵名曰“甘露庵”。前往烧香拜佛,汲圣水的人不断。
  在阳府寺上游一公里的江水中,矗立三石。出水丈余,石根相连。因其独起江心,故称“飞来石”。宋刘景芳诗云:“试向飞来石,飞从何处来,山景留作地,永不放回飞。”因三石相依,形似莲藕,故明代称作“藕石”。又因其状如玉笋,故清代称其为“玉笋峰”。清代督陶使唐英,曾镌“玉柱”二字于石上。当地百姓视三石为宝,民间称其为“宝石”。
  对阳府美景,历代不少名人在此游览留下墨宝。宋时金君卿登山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山势萦纡一径钭,水烟深处梵王家。闻雷已荐鸡鸣笋,未雨先尝雀舌茶。吟客披云题玉壁,药僧和露采松花。倦游向晚寻归路,溪畔平沙卧古槎。”对古八景之一的“阳府雪晴”,邑人黄壁、蓝毓等都留有诗句。如“坞僻境偏静,桥横泉更清。禅堂坐白昼,树杪一禽呜。”将阳府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