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刹宝积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94
颗粒名称: 一代名刹宝积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59-2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市浮梁县一代名刹宝积寺文化遗存状况。
关键词: 宝积寺 浮梁县 景德镇市

内容

宝积寺位于浮梁县古县衙北面5华里处,原名冷泉寺,在安东乡三里都马兰山下。唐大中年间(847—860年),因山洪暴发被水冲毁,寺中住持于兹禅师把庙迁到靠县城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梅家岭,又因为当地有金沙,故更名“宝积寺”。
  唐宋时期,寺院规模宏大,有屋百间,僧众逾千。宋代“僧中之魁”佛印出家于此,佛印、苏东坡、黄庭坚曾集会于此。宋神宗皇帝敕封宝积寺为“佛印道场”,此后香火更加旺盛,成为一代名刹。元代为兵火所焚。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并在寺后建起了“三贤堂”,祀奉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人。崇桢年间又遭兵火之灾。清代顺治七年(1650)重修,并把焚枯的佛印柏(佛印亲手所栽的两株柏树)找出来,雕成苏、黄、佛印三人的肖像,祀奉祀“三贤堂”内。清康熙以后,宝积寺代代都有修茸。
  到晚清、民国年间,寺庙逐渐冷落,大殿年久失修而倒塌,柏树的雕像亦不知何时被毁。仅存有明永乐七年《重建宝积寺记》、清雍正八年《重建宝积寺碑记》和乾隆四年(1739)《宝积寺游记》碑文,以及传说中的佛印为修寺院作法于井中取木头的“卓锡井”等。
  现宝积寺遗址虽仍有香火,但正处在重建之中,观其建筑规模,也许不亚于当年旺盛之时。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