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古城和历史文化长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82
颗粒名称: 浮梁古城和历史文化长廊
分类号: K928.725.63
页数: 3
页码: 245-2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市浮梁古城和历史文化长廊的风貌。
关键词: 浮梁 城墙 旧城 瓷板

内容

浮梁县在东晋时名为新平,也叫新昌,于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从鄱阳县划出建县。后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天宝元年(742年)新昌改名浮梁。浮梁之名,在民间野史中还有一说:某年秋天县治选梁,在江村选中八人合围的古樟树,但无法运至县城。走旱路抬不动,走水路昌江干浅。正在犯愁时,突然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栋梁随浩浩洪水顺流而下,一路上百鸟护送,莺歌燕舞,直抵县城,故得此名。
  古代浮梁县城曾先后设在江村古演和新平南城。由于原县城经常被水淹,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县城被迁往西北高埠的“十里桃花村”,就是现在浮梁旧城处。在历史上浮梁为上县,县城有3万多人口,非常繁华。元朝时县城墙初步建成,当时设有五个门,即、东、西、南、北和小南门。以后的朝代中城墙逐步加固,并发展为八个门,形成八卦图。至今在古老的县城内,仍留下许多闪烁着昔日辉煌的遗迹,如古城墙、孔庙、城隍庙、牌坊、锦绣街、宝积寺等,还有保留比较完整的被誉为“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县署,以及被誉为“江西第一塔”的宋代红塔。
  1916年,民国第一任县长陈安认为当时的战争靠城墙已无用,而景德镇治安混乱、纷争四起,他力排众议,提出指挥前移,把县署迁至景德镇。而今古城被称为“旧城”,但旧城的老百姓始终有一种优越感,不承认景德镇是城,称到景德镇为“下镇”,称回旧城为“回城”、“到城里”。
  “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这是人们对浮梁赞誉。在浮梁古县城门前,有一条中华第一、世界一绝的“浮梁历史文化长廊”。它是用青花瓷板来记载大事记的,在全国独一无二。
  这条长廊共有216块瓷板、长328米,有56幅图画,9幅字,141幅文字说明。路面是用南京雨花石铺成的。第一幅图案为敞开的城门,意思是“浮梁欢迎您”;第二幅图是八卦图,因为古县城是按八卦原理建的,看到此图意味您到了浮梁城;第三幅是大元宝,意思是您若到浮梁投资,一定要发大财。后面还有福、禄、寿、禧等图案。
  历史文化长廊共设有五个过口,每个过口中间都是用每个朝代的仿古瓷铺就的。为了能使铜条扣住瓷板,瓷板底下卧着五条长龙,就是五根铜丝,寓意“五品”。
  长廊内容十分丰富,每个画面就是一个故事。还有一块完整的,由浮梁天宝大理石制成的“浮梁天书”,它凝聚了浮梁一千多年来的灵气,本地有俗谚说:“摸摸浮梁天书,代代能当尚书”;“摸摸浮梁天书,子孙后代会读书”;“摸摸天书头,考上博士后”;“读书读不进,与天书合个影”。它的后记是一块石头,形似船头。上面刻了浮梁地图,因为古时候民间传说浮梁县城像只船,红塔、白塔分别像船的两根竹篙,后记船头意思是一帆风顺。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