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瓷工艺再现古窑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68
颗粒名称: 古代制瓷工艺再现古窑厂
分类号: K928.725.63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西市区蟠龙岗陶瓷文化博览区古窑和陶瓷民俗博览馆两部分的情况。
关键词: 窑厂 陶瓷工艺 景德镇市

内容

景德镇西市区蟠龙岗陶瓷文化博览区,有古窑和陶瓷民俗博览馆两部分,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景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古窑由制瓷作坊、镇窑、风火仙师等景点组成,向我们展示了景德镇独特的瓷业习俗,古代工业建筑布局,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
  古代制瓷作坊,景德镇人也把它叫做“坯房”。作坊有圆器作坊和琢器作坊之分,结构布局大致相同。但制作的产品不同,工艺和设备也有差距。一般来说,作坊都是由正间、廒间和泥房三座单体建筑组合的庭院式建筑。南面是正间,为成型操作之处;北面是廒间,为原料仓库。二者相互平行,南北呼应。西侧为泥房,是泥料陈腐和精制之处;中部为长方形庭院,是淘洗泥料和晾晒坯体的空间。各间都向内院敞开,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式建筑。作坊内工人师傅淘泥、捺泥、拉坯、印坯、利坯、补水、沾釉、荡釉、剐坯等全是手工操作,每人只做一道工序,在细致分工的基础上又进行生产合作。
  窑,是制瓷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景德镇窑,简称“镇窑”。是在唐宋以来所使用过的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的优点的基础上,参考北方馒头窑的长处,并根据当地松柴燃烧温度高、火焰长的特征发展而来的。景德镇人也称之为“柴窑”。镇窑的炉膛呈长锥状,前宽后窄,前高后底,窑囱在窑的尾部。窑蓬呈桥拱状,采用窑砖作无模、无支撑、咬缝砌造的蛋壳结构。烧窑之先,窑工把装有瓷坯的匣钵依次放入窑膛内,码成一根根匣钵柱,这个过程叫满窑。满好窑后,用窑砖把窑门封起来,仅在窑门上部留一个投柴口。烧窑时,窑工在把桩师傅指挥下,把一捧捧柴投进窑内,日夜不停,直到瓷坯烧成瓷器。
  风火仙师庙中的风火仙师,是景德镇瓷业工人所祭拜的特殊的神。这神原本是一个现实中人,名叫童宾,明代浮梁里村人氏,御器厂窑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太监潘相来镇督造大器青花龙缸,久不成功。便对瓷工进行“例外苛索”,鞭打以至捕杀。瓷工处境十分凄惨。童宾目睹此况,非常愤慨,纵身跳入窑内,以示抗议。几天后开窑,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然而童宾之死,激起瓷工义愤,导致民变,焚烧了御器厂的厂房,潘相吓得只身偷偷地逃跑了。朝廷为安抚民心,在御器厂东侧修建“佑陶灵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现此庙内风火仙师两边分别是雷公、电母和金、木、水、火、土、风六神。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