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55
颗粒名称: 名人篇
分类号: K820.856.3
页数: 170
页码: 007-176
摘要: 本篇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并介绍其生平及对景德镇所作贡献。
关键词: 名人 生平事迹 景德镇市

内容

山川灵异,毓秀在人。江西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自古有“几与通都大邑等及”与“十八省码头”之誉的瓷都景德镇,是人才荟萃之所。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瓷器历千年不断,瓷都声誉久盛不衰,是因为历代制瓷能工巧匠,绘瓷名家大师“采众之长,化而超之”,用他们的超凡智慧,卓越技艺和献身精神,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了许许多多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精美绝伦的瓷器,造就了瓷都世代辉煌。
  随着瓷业的兴旺发达,各行各业繁荣昌盛,人才辈出。从古代的吴芮、赵慨、何稠、陶玉、霍仲初、佛印、蒋祈、林捷隆、童宾、昊十九、唐英、程门、金品卿,到近代的“珠山八友”及同期的陶瓷业名人,以及当代众多的陶瓷、教育、卫生、文化、财贸、机械、电子、农林水等行业出类拔萃的专家、教授、大师、艺术家、劳模等,尽管因篇幅所限介绍不详,或有疏漏之处和遗珠之憾,总而言之,本篇收集的名人,都是瓷都辉煌的创造者,都是瓷都的精英。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精湛的业务技能,锲而不舍地为瓷都创造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如同出色的“园工”,装扮着瓷都“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一代胜过一代的春天。
  他们的业绩与瓷都的历史同在,他们的名字彪炳瓷都的史册,他们的精神伴随着瓷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一、景德镇历代名人
  秦、汉
  吴芮 生于浮梁东北乡(原属番地)。初为秦番阳令,得民心,尊为番君。秦末,芮率百越起兵,派部将梅绢和女婿英布训练士卒,北上与项梁军会师击秦。攻打咸阳时,吴芮因入关有功受封为衡山王。楚汉争霸,吴芮助刘邦建立西汉。汉高祖四年,刘邦封其为长沙王,都临湘、豫章、象郡、桂林、南海五郡。次年,奉命率军定闽,行至赣南金精翠微峰病死。谥号文王。汉初刘邦共封8位异姓王,七王皆反,旋被翦灭,唯吴氏忠于汉室,共历5代,无嗣而终。吴芮逝后,其子孙吴臣、吴回、吴右、吴著相继世袭。
  晋代
  赵概 字叔朋,又名万硕。东晋时官至五品,后到景德镇定居,成为制瓷名匠。他结合各地制瓷技术,对景德镇瓷器的胎釉配制、制坯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景德镇五代青瓷和宋代青白瓷生产奠定了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尊敬他,称他为“制瓷师主”,建庙供奉。
  隋代
  何稠 字桂林,居河间(今属河北省),主要活动于隋及唐初。其父何通,善玉。何稠好学、博识、善思,用意精微。初为大匠,开皇年间迁太府丞,入唐后授少府监。他多识旧物,制作绝巧,精于织造。善于制瓷,曾赴景德镇考察,采办烧造绿瓷的瓷土,吸取制瓷经验,改进并提高了制瓷的烧造温度,使隋代瓷器质地坚固,远胜三国、两晋时期。对瓷器烧制工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唐代
  陶玉 景德镇钟秀里人。唐武德时制瓷名家,据《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记载,陶玉在景德镇烧制瓷器的窑称“陶窑”,他用洁白的瓷士制成胎体薄、色泽温润的瓷器,运输到关内出售,并且进贡给朝廷。这种温润优美的瓷器被人们誉为“假玉器”十分畅销。
  霍仲初 景德镇东山里人,唐武德年间制瓷名家。根据《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等书记载,霍仲初烧制的瓷器,质薄色素,莹缜如玉,人称“霍窑”或“霍器”。唐武德四年(621年),朝廷曾令霍窑造瓷进御。
  褚绥 字玉衡,晋州(今山西临汾)人。唐大足元年(701年)进士,景隆年间(701—709年)任新平司务,奉诏督造献陵祭器。因年成歉收,新平城乡百姓艰苦,瓷工无力烧制祭器。褚绥亲赴洪州督府衙门为民请命,恳求免征,蒙上恩准。
  薛仲佐 字光铺,浮梁县新平镇人。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进士。他生平勤劳谨慎,为官政绩卓著。任县尉时就以作风正派、处理事务果断,严以律己而闻名。其后,因公务入朝,路遇成德兵马,其军纪松懈,凡朝臣过境,资装往往被掠夺。当薛被拦阻时,他按剑斥责,被将士们胁迫至镇见主将,仲佐从容长揖,申辩原由。主将放他入关,后升任山东南经略判官。当时有息武之议,他上奏皇上日:“武备不可太驰,文职不可骤致”的建议,被提升兵部员外郎,因与朝臣意见不合,但有关军国事者,都力言之。后被调任武昌节度府判官。宝历年间(825—827年),因得罪镇将军李祐,被贬催税司,后告假归里。
  元崔 饶州剌史。唐元和八年(813年),元崔做了一批上好瓷器,进贡朝廷,特地委托大文学家柳宗元代他做了一篇《进瓷器状》,状之:“瓷器若干事。右件瓷器等,并艺精诞埴,制合规模。禀至德之陶蒸,自无苦窳;合大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上铡之德。置暂湖涟,贡异祭丹。既尚贡而为先,亦当光而用。瑾遣某官随状封进。谨奏。”寥寥数语却把当时景德镇烧造瓷器的特色描写得十分精致,既无粗劣毛病,又无陶器声响,且结合天地间刚柔气质,能保持长期的致坚,堪称是精美的器物。
  宋代
  齐宗蠖 字咸英,生于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世居德兴体泉。仁宗景佑三年(1036)初任景德镇御土窑窑丞,九载无失。庆历五年(1045)八月十五,因部运御器婺源下槎(金村)段,行从误毁器,蠖叹日“余奉命”,愿死,从者何辜!遂吞器自杀谢罪。后皇上追念其功,于皇佑元年(1049)三月初七,诏卦新安元州挚摩候。
  潘安生 景德镇人。北宋以制瓷而著名,擅长影青烧作。江苏镇江箕家山北宋墓出土影青瓷粉盒一件,八角器型,制作精细,内外施淡青色釉,明澈清丽,盒底有“潘家安生记”的铭文惟记,是目前以发现最早记录景德镇制瓷艺人名姓的瓷器。
  刘永之 瓷雕艺人,善塑佛像。江西高安出土的宋代景德镇瓷观音,底座有“刘永之造”字样。这尊观音,雕刻精细,堪称宋代瓷雕精品。
  程节 字信叔。浮梁县人。天资英敏,博学多才。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到京都赴试。路经亳州柳林,见远处飞尘四起,有十几个人骑马张弓奔来,他勒马拉弓发箭,射落对方箭镞。前头一骑马者急问是何人,程节说是往东京考的。那人听后,指挥从属逃跑,并回头咄咄称奇才。第二年,捷登进士,任陇右招计使推官。曾领精锐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察看地形,打听敌人虚实,以便做好对敌作战的准备,并把详情上报帅府,朝迁非常称赞他的才智,升任荆湖转运副使。宋神宗熙宁时,南方骚乱,他单骑领命安抚各地,并说:“示以威不若怀之以德”,不久,乱平定,人人信服,又升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帅桂府,恩义著称于。后奉命还朝升任枢密院副使,其后南方各部再次骚乱,宋哲宗绍圣中(1094—1098)以节为安抚使,第二次前往,南中复定,从此坐镇广粤。由于政绩卓著,不久升右仆射。晚年乞休还乡,加官宝文阁侍制,赐紫金鱼袋,封开国侯,著有《竹溪集》。
  李椿年 (1096—1164),字仲永,浮梁县人。宋徽宗重和元年进士,初任宁国宣渝使,高宗绍兴五年(1135)升任洪州通判,后入朝为左司员外郎,左司郎中。十三年(1143)任户部侍郎,十九年(1149)平调至江州、宣城等地。二十六年(1156)被罢官。李椿年是南宋赋税制度的改革者,他和他所推行的“经界法”的事迹千古留传。
  佛印 (1031—1098),俗姓林,小名丁原,浮梁县福港浯溪人。出家后,名了元,号觉老,又称宝觉禅师。佛印是宋神宗赐的法号。他自幼天资颖悟,5岁能记诸家诗三千篇,领里称为神童。12岁到县治城北的宝积寺出家。佛印出家后,仍对诗文耕猎不辍,故其文学与佛学造诣都很深。曾云游各地。元丰中(1078—1085年)主持镇江金山寺。苏东坡每经过镇江,都要与之交谈。至今金山尚存有佛印所托书写楞伽经的楞伽台,特别是金山寺内还存有苏东坡赠给佛印的玉带,被列为该寺的四宝之一。佛印在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三月四日,一笑而逝,终年67岁。由于他生性诙谐,滑稽多智,故为那些自命为正统的达官要人所不容,未入正史与高僧传,但他的事迹却散见于野史,传说广为流传。
  汪澈 (1102—1165),字明远,浮梁县桃墅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为秘书时,奏对称旨,任监察御史,进为殿中侍御史,特赠鞍马。当时,边境侵扰,正值议和,他向朝廷提出“养民,养兵,自治,预备”的建议,认为“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必须“务选实才,不限资格”。并揭露镇江大将刘宝十罪,时值金国使者高景山寻衅,他上疏认为,天下形势强弱成败是变化发展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皇上屈己求和,厚赠金银和丝绸等物,而他们反出恶言,侵略我国。希望皇上英明果断,加强防备,布告天下,上下一心,才能同仇敌忾,不久,汪澈由御史中丞出为湖北,京西宣抚育逾使。他点精兵,战守襄阳重地,敌将刘萼拥兵十万,扬言先取荆南,后夺武昌。他令部将严护武昌,自己领兵协战江南。令吴拱与敌军大战于汉水,敌军溃逃,不久,金主亮死。汪澈要求处兵与荆襄军夹攻,兵还未出发,而金新主罢兵求和。皇帝诏澈入朝为次相,任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共同辅助皇室。孝宗即位。决意恢复被金兵侵占的失地,以澈督军荆襄。隆兴元年(1163)汪澈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枢密使。终年63年,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著有文集20卷,奏议12卷。
  朱貔孙 字兴莆,浮梁县东高砂人。宋淳祐四年(1244)进士,授临江军学教授之职,福州学孝授,他曾上书朝迁要求减轻人民负担,惩办邪恶。极论宦官专权的祸害,后升任监察御史崇政殿说书。在这期间,上疏揭露了丁大全弄权误国之罪,申辩6名士人的冤枉。建议广泛招聚人才,凝固人心,选择贤良官吏,治理内郡和坚守江南,并严整舟师,加强海边的防守,以防“突至之敌”。当时有人建议迁都,他对皇帝说:“銮舆若动”,就会使一边的“将士瓦解”,而四方的“盗贼蜂起”。朝迁接受了他的意见,停止了迁都。后在讲筵说到朝臣干扰政务事,触犯了皇帝的旨意,调任大理少卿,又调司农少卿兼太子右谕德,并诏见他乘马赴讲。因谕导得体,太子很感动,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职,因他为诗为文“运笔如飞”,温润典雅。度宗即位后,升右谏议大夫,赐紫金鱼袋,章服犀带。因病向皇上辞职,后改封吏部尚书,极力辞归乡里。皇帝因为曾受教于貔孙,意欲挽留,临行时,派使者在路旁交错劝说,而他辞归意切,后以敷文阁学士,知福州安抚使,没多久,病逝于袁州。有文集奏议传世。
  朱宏 (1130—1210),字元礼,南宋时浮梁县长安沧溪(今属勒功乡)人。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求理解大义,作诗文以理为主旨,长大后,放弃科举考试,刻苦学习圣贤之收,独尊儒学。因听说国子司业计衡学术渊博,便同弟负笈前往求教。他善于思考,重于实践,对于生死,道德观,无不究根索源。而“以道为己任”,地方名士,重臣,交章荐举,他辞不接受。朱宏与朱熹交游甚密。常切切磋琢磨,统一认识,朱熹认为他“高识笃行,鲜与伦比”。并给他题其所居住的地方为“克已堂”,学者也称他为“克己先生”,他平生严肃坚毅,对已要求很严,平时在家也要冠带,对于儒学之外的则视为异端,严格防范,他讲解《孝经》“庶人”章时说“佛经无益于身心”。对佛学的一些观点反复进行驳斥,“惟恐学者陷溺其中”,至于阴阳巫占之说,则概排斥。在他影响下,乡里风俗淳雅,人们勤俭守礼,他还研究了古代冠婚,丧葬的礼节,辑为《礼编》。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他病危的时候,告诫其子说:“我死安葬,祭礼按规定礼节去办,不要听从世俗迷信”。说完,正襟端坐而逝。著作有《四书图考》、《六经义》、《惠绥集》、《有信论异》、《迥涧集》。
  蒋祈 南宋时期人。他著的《陶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瓷业生产的专著,影响十分深远。《陶记》全文只有1090字,言简意赅,但其内容丰富,系统全面。他在著文中对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原料产地、生产关系、制作过程、窑场建筑、窑器品种、瓷器贸易等情况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不仅是研究景德镇瓷业发展史和中国陶瓷工业史的专著,也是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重要文献。蒋祈《陶记》在《江西通志》、《饶州府志》、《浮梁县志》中均有记述,并引起国内外陶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1910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中国的陶瓷》曾作过英文的节译。1937年,日本《陶磁》杂志第九号发表了尾峙洵盛的日文译注本。我国陶瓷学术界也十分重视对《陶记》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考证、校刊与注释。20世纪80年代还引起了一场争鸣。过去学术界认为《陶记》写于元代,80年代初,新发现一部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版的《浮梁县志》,其中也录载了蒋祈的《陶记》,有人根据新发现的县志考评认为。《陶记》的写作年代应为南宋嘉定七年至端平元年间(1214—1234),这种说法近年来已被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元代
  林捷隆 字喜群,景德镇人。元代制瓷能手。其所制印花器,品质精湛。民国初年郭葆昌的旧藏品中有景德镇窑印花雷文三足鼎一件,造型古雅稳宜,纹饰工整精细,底有“林捷隆制”的印款。
  吴迂 字仲迂,浮梁县城西隅人。为元代的地方教育家。他天资过人,刻苦钻研理学。由乡试合格后,因对词章训诂不感兴趣,听说饶鲁讲学于双峰石洞书院,便前去就学。饶鲁喜欢他“立志坚确,用功精密”,便尽平生所得知识传授给他。从此体会更深,实践更充实,渊源广博,精心于教育事业。元兵进犯饶州,他退隐于横圹山中。同他一起迁往居住的有十余家,生活十分困难。但在战乱流离的艰苦环境,他仍然坚持讲学不辍。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知州郭郁请他为州庠师,兼长芗,双溪二书院。他教学程序清楚,训导讲学求法则,课程安排合理,屡出高徒,人才一新。来访的名士、乡绅,络绎不绝,学者称他为可堂先生。不久,回浮梁县治北的“瑞莲精舍”讲学,从师求教的人越来越多。就连郑合生,章谷卿,徐进,汪克宽四进士都来从师求教。他年80而视听不衰,诲人不倦。93岁逝世。著作有《易学启蒙》、《诗传》、《众纪书编大旨》、《左传义例》、《左传分纪》、《春秋纪闻》、《孔子世家考异》、《论语谱论》、《孟集注附导》、《论孟众纪》等多种。明代永乐间,朝廷诏令编辑的《经书性理大全》多引用他的
  学说。
  明代
  昊十九 (1523—1593),姓吴,行昊十九,自号壶隐道人,景德镇人氏。能诗善书;书法近元代赵孟兆体。毕生从事陶瓷工艺,所作色料精美,诸器皆佳,人称“壶公窑”,是一代制瓷名家。善仿宣德、永乐名瓷,精美足以乱真。所造壶类非常雅致,壶底署“壶隐道人”款。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薄胎瓷,其中流霞盏和卵幕杯尤为著名。盏色明如朱砂,杯则洁白晶莹,均薄如鸡蛋之幕,一件只重半铢。一时瓷名大振,四方争求。尽管能获大利,他却悉心研究工艺,并不好利,仍是房舍破旧,起居俭朴,过着清贫的生活。吴昊十九虽然“隐陶轮间,与众作息”,但与当时名流如万历进士、太仆少卿李日华,万历进士、御史樊玉衡等,颇有唱和。李日华在所撰《紫桃轩杂缀》中,对他及他的陶艺评价很高,并曾寄诗说:“为觅丹砂到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流霞盏,去泛兰亭九曲泉。”樊玉衡亦有赠诗云:“宣窑薄甚永宣厚,天下驰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周丹泉 字时道,苏州人氏。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在景德镇烧瓷,为当时制瓷名手。他特别善于制仿古器,他仿造的定鼎、文王鼎和兽面戟耳彝,尤为逼真。往往一品造出,四方竟购,以至不惜千金争市。“又能烧陶印,文开式,辟邪,龟象,连环,瓦纽,皆用火范,而成色如白定,其文亦古。”
  崔国懋 明隆庆,万历年间著名的制瓷艺人。据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载,崔烧造的瓷器,多仿宣德,成化二窑遗法,当时称为“崔公窑”。所造各器中,盏式比较宣、成二窑稍大一些,却具有同样的精美,上面所画青花也相同。在当时的民窑中较为突出。因此四方的人都争相购买他的制品,传世作品有“维香”款和“成化”款五彩酒盏一对,系清宫旧藏品,现为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收藏。
  童宾 (1567—1599),明代瓷工。字定新。浮梁县人。幼年读书,秉性刚直,父母早丧,遂投师学艺,在窑厂做工。万历二十七年(1599),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监督制造大器青花龙缸。这种缸直径1米,高0.6米,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久未烧成,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外苛索”,对瓷工进行鞭笞以至杀害,瓷工处境十分凄苦。童宾看到同役瓷工的困苦,非常愤慨,便纵身跳入火内,以骨作薪,以示抗议。瓷工们悲愤万分,决心烧好窑内瓷器,表示对童宾的哀悼。第二天开窑一看,所烧炼的青花龙缸果然成功了。当时能烧这样大的器皿,是瓷器烧成上的重大成就。童宾之死,激起了瓷业工人的义愤,全镇工匠群起焚烧了税署和官窑厂房。此举吓坏了潘相,偷偷地只身逃走。在瓷业工人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朝廷为了缓和人心,不得不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塑像,敕封他为“风火仙师”。祠内供奉的风火仙师童宾塑像,两边是烧窑各工种的师祖,有把桩、托坯、架表、收兜脚、打杂、小扶手、三扶手、二扶手等各脚窑工形象。烧窑业还定出行规,20年一届开禁迎神,招收徒工,定升工种岗位,并举行迎神盛会。清代唐英写有《火神传》、《龙缸记》等,记载童宾事迹。
  周芳誉 明成化礼部御史,御器厂钦差部使。山西路安长治人。景泰年间进士。成化三年(1467)监临御窑。周芳誉在任期间,“高雅俭约,简易不繁”。任满回京,“毫无所取,时称清白部臣”。
  魏氏 佚其名,浮梁县人。祖传砌窑名匠。其砌窑不同一般泥瓦匠。《景德镇陶录》说:“结砌窑巢,若不可考”,自元明来,镇土著魏姓其业”。清龚轼在《景德镇陶歌》中云:“魏氏家传大结窑,曾经苦役应前朝,可知事业辛勤得,一样儿孙胜珥貂。”
  何文白 明正德嘉靖年间人。景德镇御器厂工匠,善绘彩莲鹭大尊,为传世作品。
  吴明官 祖籍徽州。明代景德镇制瓷名家,其所作器品少而尤精,世称“吴明官窑”。
  程存工 明成化、弘治年间景德镇制瓷艺匠。传世作品有青花缠枝番莲兽耳瓶,其口沿外左侧有“江西饶州府浮梁县里仁都程家巷信弟子程彪,喜舍香炉花瓶三件共一付,送到北京顺天府关王庙永远供养,专保合家清吉,卖买亨通。弘治九年五月初十吉日,信士程存工造”款识,此瓷瓶为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收藏。
  陈仲美 祖藉江西婺源县。明末在景德镇烧造瓷器,尤善于仿造古窑器,精制各种古玩,有鬼斧神工之妙,当时与周丹泉齐名,后去阳羡(今宜兴),把瓷雕艺术与制壶技艺巧妙地结合起来,吴天篆著《瓷壶赋》云:“翎毛璀璨,镂为鹦鹉之杯”就是咏他制作的产品,由于用心瘅思,早年夭逝。
  郑子木 明朝嘉庆年间,茭草行老板为了更多地赚钱,拼命压迫包装工人,不仅任意加班加点,而且把原来规定的吃白米饭和每逢初一、十五、每五人一斤猪肉的惯例改变了,工人没肉吃,饭也是糙米饭。为此,以郑子木为首的全镇茭草工人罢工了,其他行业的工人也给予响应。老板把此事报告官府,官府把郑子木等十多个为首的工人抓了起来,逼令复工。工人们不答应,并提出复工条件。复工事件没有谈成,瓷器又运不出去,老板和官府着急了,想用硬办法制服工人们。知县在堂上烧起两盆大火,上面分别煨着一顶铁帽和一双铁草鞋,迫郑子木下令复工,否则就要给戴上烧红的铁帽和穿上铁草鞋。郑子木坚贞不屈,结果被活活烧烫而死。为了纪念这位为大众利益而牺牲的不屈勇士,茭草工人每人都系上一条“白围裙”,以资纪念,并世代相传。
  戴琥 字廷节,浮梁县人。幼年好学,长有大志,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由州县地方官推举,赴京师任监察御史。因平江盗贼蜂起,曾劾罢不称职的两个重臣,又疏论南京大臣在考察下属时任性取舍的过失,后升任绍兴知府。在任期间,他疏浚范仲淹的“清白泉”,以抒发自已的意趣,并以鼓励属下公务人员。他兴办教育,要求学生对至理要义认识明确,身体力行。并增祀乡贤祠,埋兰亭石刻,修葺稽的宋代陵墓,设守陵人员负责洒扫。遇水,旱灾荒,上疏乞免掉老百姓的上供米。为消除水患,他动员百姓筑堤几十万丈,围海造田四万余亩,老百姓称为戴公堤,又建筑横圹坝,改造盐碱地为良田,建柘林七个闸门,立石刻木告示百姓,按时开闭,蓄水排水,以便排涝。在任期间,减少劳役,调解诉讼,剪灭盗贼,奖励尊老爱幼,救济孤苦危难,消除奸商邪说。当他离开绍兴府那天,百姓不愿他离去,哭号挽留,道路为之堵塞。升任广西左参政后,边陲有盗寇骚扰。他出奇兵镇守,患乱日渐平息。他进而规划边境的防守。适值安南犯界,终于以智取胜,使边界安定。后因病情加剧,便上书乞归故里,著有《太极图说》,《青峰拾稿》等书。
  戴珊 字廷珍,浮梁县城北隅人。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受湖广秋荐为嘉兴教授,以学识闻名于世。他幼时好学,天顺八年(1464)试中进士。成化三年(1467)任御史,督学南畿十四年,后督学陕西,约束严明,坚持不懈。又历任渐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在任期间廉洁奉公,终任时,两袖清风,不携带一样土物。弘治二年(1489),升为右副都御史,在治理湖北郧阳诸府时,土豪劣绅聚集流窜,歹徒抢劫,他即日命令严格训练队伍,自己编制阵法,严加防范。当时四川一伙盗寇越境进入竹山,平利诸县,县守臣害怕,不敢追捕。戴珊联合湖北,陕西的军队进行讨伐,捉到他们的魁首,面释放胁从者千余人,事情很快平安下来。弘治四年召入京师,历任刑部左、右侍郎,办案明允。九年,升任刑部尚书。十三年奉命为左都御史,风纪严明,办事认真细致。一次皇帝亲自到大狱,询问情况,怒气冲冲,一些官员都很惊恐,戴珊则从容应对,详细分析案情,皇帝才高兴称赞。戴珊平时廉洁无私,待人和蔼,公正耿直,不与人苟合。但性情直爽,奉职守法,拒绝贿赂,为官四十余年家无余资。凡他所到之处,都政绩显赫。因有病,屡次上书乞归乡里,皇帝都挽留不允,并说:“目前还未太平,怎么能舍朕离去?”戴珊很感动说:“我要死在官任上了。”十八年夏,皇帝死,新君刚即位,珊不忍立即言去,抱病办事。同年12月,逝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号“恭简”。
  清代
  刘源 字伴阮,河南祥符(今开封)人。生于明末或清初。他“聪敏纤巧,迥异常人”。少年时代善于绘画,曾临摹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画“凌烟阁功臣像”,而且“镌刻行世”。后来他到内廷供职时,又“於殿壁画竹,风枝雨叶,极生动之致,为时所称”。他擅长书画、诗词、以及设计、雕刻,并善于制作瓷器、漆器、木器、墨、砚台等器物。刘源在景德镇御窑厂期间,曾进“呈瓷样数百种”。由于他能汲取诸家之长,擅于创新,所以前人说他是“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特别是他“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故他所督造的瓷器,“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
  吴麂 字粟园,安徽省歙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郎窑、年窑、唐窑齐名。
  臧应选 清康熙十九年(1650年)至二十七年(1688年)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员。当时清廷派赴景德镇的督陶官员尚有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廷禧、笔帖式车尔德。实际上这段时间以工部虞衡郎中臧应选在景驻造时间最久。按习惯称呼,将此时期御窑瓷称“臧窑”瓷器。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此时期的御窑瓷釉色品种甚多,可谓诸色俱备,其中以豇豆红(吹红)及洒蓝(吹青)最为著名。
  郎廷极 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1706—1707)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官窑瓷器烧造故名郎窑。“郎窑红”仿明宣德的宝石红,色泽深艳,似初凝的牛血,亦称“牛血红”。康熙郎窑红器历来被视为名贵珍品,物罕价昂。
  年希尧 字允恭,广宁(今辽宁北镇)人,隶汉军镶黄旗。雍正四年(1726)授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兼管景德镇窑务。故当时称为年窑。其器多蛋青色,洁白莹素,兼有青彩、描银、暗花、玲珑诸种巧制,仿古无一不精。并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龙以胭脂水釉为佳。
  唐英 (1682—1756),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能文善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由于他潜心钻研陶务,并且身体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在唐英的督办下,乾隆斗彩瓷器,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富贵华丽、色彩绚丽缤纷;纹饰图案多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等吉祥物组成,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等等。乾隆二十年(1756),唐英退职,乾隆官窑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闵遴 生于1704年,字登云,浮梁县城西隅人。天资敏慧,童年入县学,20岁得中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因念父母年岁已高,侍奉双亲二十多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初,才出任四川大宁盐课使,勤于工作,铲奸除弊,盐场秩序安然。其时朝廷出兵金川,他按要求办妥马匹等军需物资。后升任江苏溧阳知县。到任之初,适遇灾荒,他尽心竭力,深入灾区,赈济灾民,灾民摆脱饥饿死亡的威胁。他为官清廉,办事果断精明,一时奸胥猾吏,望风敛迹。当地老百姓作了十歌颂扬他,如《矜恤灾黎歌》说:“我公慈爱,矜恤不遗,惠补天灾,浃髓沦肌”。溧阳县在民间还流传着“廉洁捐资救百姓,救了溧阳百万人,这样的好官能有几,闵氏阴功后代深”的民歌。乾隆二十三年,上书要求回归故里。离县时行李萧然,欢送人群汪然泪下。归乡后,清贫度日,然而“义举必先”。县令黄绳光,认为他品德高尚,聘他掌管昌江书院。
  邓梦琴 字虞挥,浮梁县人。少有抱负,智慧超群,读书一目十行,为文提笔立就。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四川綦江县知县。两次代行处理江津事务,因平反了3件冤案而名声大振。其后继母病逝。服丧、侍奉父亲,家居十余年。乾隆四十三年,任陕西洵阳县知县。洵阳是个五方杂居的地方,盗贼纷扰。为铲除奸暴,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旅店设册登记来往客人,经商船舶要置有牌照,并加强循环连络,使方圆数百里,山行水宿,秩序井然,社会安定。遇饥荒的年岁,动员富商农户平价出卖粮食,惩办抬高价格和高利盘剥,救活了不少灾民。当时有些棚民开垦荒山,造成山权纠纷,他给调解,约定以五年为期由旧主偿还开垦费,期满后将土地退回,使双方都满意安心。山南各县历年开垦土地,府郡告示要增加赋税。梦琴则陈说垦民刀耕火种,居住不能固定,不可解定赋额,因而息罢了这种作法,使流民安定。乾隆四十七年,调任宝鸡县令。宝鸡是川陕交通要道,他到任后,即整饬驿站,使不增加民间负担,并领县民疏浚县东的利民渠,引水入渭河,灌溉田地五千多亩。南北注渭渠道都逐步疏通,百姓日渐富饶,乾隆五十三年他升任商州知州。五十六年署西府处理事务,仅两月,就处理了十分之六的积案。乾隆五十九年升任汉中府知府,后因病引退回乡。他自少时攻读洛闽理学,。故他所到的地方都以振兴文教为先。为官居二十余年,除书以外,别无他物。著有《洵阳县志》、《宝鸡县志》、《史记书后》和《懋亭文稿》十二卷、别稿四卷、诗稿十卷。因积劳成疾,回归故里。
  邓传安 字旰原,浮梁县人。邓梦琴之子。少有抱负,14岁时,能诵十三经,并强记无遗。善于写古文,有名于时。清仁宗嘉庆时中进士,历任福建罗源,武平,闽县知县,铲除强暴,救济灾民,颇有政声。任鹿仔港理番同知时,当地风俗好斗。往往持刀寻衅。传安与他们制定九条规约。并反复宣传严格遵守,当地人很服他的威德。后升任台湾知府,当地有一伙人结派烧杀掠夺,府内佐官都害怕不敢说话和治理。传安定下计策。迅速除灭首犯,得到上官的器重。由于他才能出众,政绩显著,曾两次摄任台湾知府,不久他又代理台澎道兼提督学政,收徒讲学。很多名流学者与他交游甚密,称他为古严先生。
  朱琰 其《陶说》以景德镇为重点,是全面阐述我国陶瓷史的第一部著作。《陶说》共六卷:卷一《说今篇》叙述清朝饶州窑(即景德镇窑)和生产过程;卷二《说古篇》叙述窑器起源,追溯到神农之世,并叙述了唐朝到元朝的名窑及其产品;卷三《说明篇》叙述明代历朝官窑器和生产技术;卷四到卷六叙述唐虞以至到明朝各时期的窑器,也是一部瓷器烧窑技术史。
  蓝浦 字浜南,景德镇人。在景德镇设馆课读。他将自己从小而长所耳濡目染,熟谙深知的有关陶瓷的事,随时记录,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编著《景德镇陶录》一书。但卷秩未终因病身故。蓝浦逝世后,其妻将遗稿谋请蓝浦的学生郑廷桂校勘续成。《景德镇陶录》是一部景德镇陶瓷历史的重要专著,共10卷,全书总目:卷一图说、卷二国朝御窑厂恭记、镇器起源、卷三陶务条目、卷四陶务方略、卷五景德镇历代窑考、卷六镇仿古窑考、卷七古窑考、卷八陶说杂编(上)、卷九陶说杂编(下)、卷十陶录余论,其中卷首图说,卷尾余论系郑廷桂所作,卷二至卷八皆蓝浦原作。
  寂园叟 姓陈名浏,所著《陶雅》对陶瓷的起源、瓷器胎质、釉色、装饰以及传世历代名窑与市场供销情况均有记载,尤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民窑器为详,且涉及古代瓷器款式及制瓷名匠,为清代末年重要的瓷器参考书。
  陈国治 安徽祁门县人。清道光、咸丰间景德镇著名雕瓷艺人。他善于在瓷板上雕刻花卉,深浅适度,富有画意。他还将瓷雕与釉色相结合,仿竹木、象牙器,无不神形俱备。曾有陈国治精雕细刻的仿漆器,釉色极似髹漆。传世陈国治制作的雕瓷凤毛麟角,伪器倒是很多。
  程门 清代画瓷名家,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王炳荣 为清代光绪年间景德镇的瓷雕名家,与时代稍早的另一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
  王廷佐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年间的绘瓷名家,以浅绛彩绘著称。他善于人物写意,更擅长画猴等动物。他在酒注等器皿上绘制的渔翁看鱼,清明雨景打伞人物、生动自然、极其神似。
  李维翰 其瓷画作品相传不多。但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所画瓷板画“彩绘浅绛山水图”来看,全景手法平稳,景物此起彼伏,安置极合法度,功力不凡,是同治、光绪年间浅绛瓷画名家。
  王凤池 字丹臣,筱沆人。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出色的画师。其与浅绛彩绘名家金品卿同道相善、与金氏合作。曾见王、金合作大品锅、方瓶等瓷画,其画功不凡。传世作品,彩绘浅绛《松风清簌图》就是一幅力作。此图章法紧密中透疏朗之气,翠岗绕一潭,有山泉自谷中奔腾而出,注入潭中,山麓之下。
  金品卿 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寒峰山人,安徽黟县人。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间,并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金品卿擅长浅绛山水和花鸟,山水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人沈石田,花鸟宗华岩一派,笔致潇洒,设色清丽。人物仅见一小茶盅,书伏生传经图,颇具黄慎笔意。工行草,有董其昌之遗风。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将瓷雕好后不上釉,便直接入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民国
  李之衡 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的色釉研究,尤其对霁红釉色很有成就,所制祭红是清末民初最为突出的作品。
  江资甫 (1857—1916),字智普,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人。世代经营茶叶生产。独资经营功夫红茶“天祥”号,除自种茶山产鲜叶外,还收购附近农民的“大红袍”,精制加工装箱运往上海。江资甫少年时不爱读经史,但喜攻农商之学,熟练珠算,13岁起就辍学跟父亲从事红茶经营,常往返于上海,结识了较多的茶叶工商界人士。20岁时,其父逝世,他继承父业,独自执掌“天祥”号。他千方百计开拓红茶产销门路,除自行扩种茶山外,并扩大生产、收购、加工、运销业务,年收购量约1000余担,自产量400多担,运沪销售每年可达2000余箱(1400担)。他非常注意茶叶质量,竭力维护“天祥”号的信誉,故深受顾客欢迎,连年获利1915年,“天祥”号所产功夫红茶(商标为祁红)被推荐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太平洋地区第一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一举获得博览会金奖。江资甫致富不忘故乡建设,1884年,自捐巨款并带头在江村沽演建立北斗书院,以发展地方教育。江村中洲木桥,常因水冲倒塌,他捐款制造一副长达十余丈的铁链条,把桥板和桥墩串联起来,以利交通。他还建造和修理了许多小桥、凉亭和道路,得到方圆几十里群众的赞扬。
  林大椿 字子衡,闽侯(今福州)人。晚清民初瓷画名家。善画人物,衣褶劲健,师法清末海派名家钱慧安。间作山水、烟云变幻、笔法精熟。福建省德化瓷业请林氏画彩瓷。瓷板画彩绘《秋林图》,就是林大椿山水画之精品。此图绘秋林景色,以前后段构景,曲水相隔,轻舟荡桨。秋岸红树层林尽染,双勾点叶,姿态挺立,坡坨百岸以小披麻皴、皴笔迅利。远景墨色稍浅,富有层次,山势圆隆,逶迤而去,一望秋山,寥阔无际。全景设色明净清朗、勾勒敷染以墨彩之一,线条明晰、稍以丹黄点染枝头,更得萧旷秋意。构图疏而不散、繁而不乱,有元人山水格调,望之古朴,淡清。图右上行草题诗:“秋老苍崖但有骨,霜清古树缀余姿。深秋萝薜红尘断,起棹归来夕照时。”诗画雅切,为之佳作。
  汪藩 (1843—1923),字介眉。早在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就以瓷器浅绛彩闻名,其擅长长山水、人物、花鸟,以文人画入瓷,用笔挺健流畅见长。如老者衣饰用钉头鼠尾描,起笔略顿,收锋轻盈;儒生衣纹用铁丝描。可见汪氏技法娴熟、多面。光绪十一年的浅绛彩人物帽筒可见此风格。
  鄢儒珍 “鄢得意”窑主。因勤奋好学,苦心钻研,在瓷器制作上颇有创造。清末民初时,名闻遐尔。曾承制袁世凯窃国称帝的“御用”仿珐琅瓷一百件。鄢以其精湛的技艺,细心制作,造出的瓷器胎质纯白,画工极精,施彩艳丽,纹饰绚美。
  王东荣 祖藉安徽休宁,为古彩名手。作品线条健劲,多为仿古,后又以工笔人物,花鸟见长。在民国初年颇有名声。
  周小松 名鼎,又名筱松,四川人。他是民国初年瓷绘名家,同是景德镇现代彩绘奠基人之一。他原为石刻名手,擅长神佛,如钟馗、罗汉等,颇为生动传神。他的瓷板画彩绘浅绛《读书图》,就是传世名作之一。此图绘一儒生倚石坐于梧桐荫下,展卷研读,甚为专注,旁侧童子捧书而立。全图描绘传神,并通过雅丽的背景设色,如花草、红栏等加以衬托、凭添一份书香习习之气。
  李明亮 皖南人。民国时期皖南歙县一带多有绘画瓷器的名家,为景德镇彩绘艺人中的一支劲旅。李明亮画风清秀不凡,当是这支劲旅中的高手。他善绘草虫小品、意味隽永、境界脱俗。如彩绘《款款飞来图》瓷板画,作者以描绘蜻蜒停栖于麦杆上为画面主题,以墨彩工笔描绘蜻蜒,双目浑圆幽绿、纤纤细足屈伸自如、毫发毕现。翅面网格勾勒分明,笔法至细至挺、清晰可辨,极富薄翼如纱之质感。
  陈安 (1868—1919年),别号仲亭,又号拙翁,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后任浮梁县县知事。陈安12岁就能篆刻、绘画、书写,以才学优秀闻名。曾任江西提法使,江宁知县,上海警察总局发审员,后辞职到江西。他与当时江西省长戚扬是同乡,戚早知陈安才能,便调陈安主治浮梁。浮梁是望县,且有以出产瓷器而驰名天下的景德镇,人口众多,各地杂处,其中有狡猾不法之徒,结伙扰乱社会治安。陈安到任初期,采取一些施政措施,他根据地理民情,于1915年报请省长公署批准并于1916年将浮梁县政府迁移至景德镇,原县治称为旧城。从此,景德镇成了浮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还将原东山寺一带辟为风景区,即现在的莲花塘。以前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一处大水塘。陈安组织疏通下水道,排除多余积水,并修筑环塘道路,在塘中种荷,路旁植柳,修桥筑坝,并适当布置了一些建筑,后把塘取名佛印湖,还有一米多高刻有“佛印湖”的石碑,公园则命名为“新邑公园”。从此这个地方为景德镇的风景名胜。还采取了严厉措施,平抑匪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禁止演戏聚赌和打架闹事,以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如此等等,都在景德镇的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游泽长 (1874—1922),绰号长子,蛮子,祖藉福建德化。生于木雕工匠世家,少年父母双亡,依靠叔叔游世文供养,长大拜当地雕塑名师何朝宗技艺传人张进奎为师,故深得何派技艺精华陶冶,加上极善广采博记,才使他较快地成为瓷雕行家,善作大型瓷雕。代表作品有3米多长的太白醉酒卧像,形神兼备,曾在陶瓷界轰动一时。他还擅长捏像,捏成后酷似被捏本人。此外,他对创作工具做过小改革,变木“桠扒”为弹性更好的竹“桠扒”,被仿用至今。
  汪晓棠 (1888—1924),又名汪隶、汪隶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江西省婺源县叶村人。清末民初的著名绘瓷名家。他少时在杭州以绘制纸绢扇为生。光绪、宣统之际,因妻投水自尽,避祸景德镇自学彩瓷,不到数年即名闻遐迩。1922年,浮梁县长徐仲亭雅好艺事,知事何心澄亦通丹青(何亦能画瓷,堂名“雅趣”),遂倡建“瓷业美术研究社”,汪晓棠当选为副社长。他的人物画最著名,所画仕女,俏丽妩媚,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精细淡雅,深得改琦、费丹旭一派精髓。其名作粉彩《黛玉葬花图》,即可见其风格。图中林黛玉颦眉荷锄、衣褶轻秋风吹起,衣带飘摇,如行云流水。一侧孤鹤相随、衬托出画中人孤高自许、目中下尘、郁悒悲然的思绪与情感。全图一人一鹤,不设背景,更添雅清素静的氛围。还有一幅瓷板画《彩绘仕女图》。此画构图及题诗均取自于明代唐寅著名的《秋风执扇图》。瓷板画仕女神采姿态与唐伯虎原作大同小异,惟仕女头挽双髻,眉宇间顾盼欣然,端静娴俏,未似唐寅原画中的仕女古媚风韵。人物衣纹绘法似流水行云,随风飘动,极见功力。
  吴霭生 (1886—1926),广东南海人。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家。原系南洋华侨,随叔父到景德镇经商,后开窑制瓷,制瓷屡有创新。吴敬容撰写的《吴霭生墓碑记》中称,他改良釉彩,“配方之精良,驾乎雍乾之上”。向焯在《景德窑址纪事》中,赞其瓷器造型匀称稳定,新颖美观,是民国初年首屈一指的制瓷家。因处在瓷业衰落时期,他的窑厂竟因亏损过甚破产,贫窘而终。
  潘陶宇 (1887—1926),宇鼎钧,斋名古欢,号澹湖外史,江西鄱阳人。1911年后饶州府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教师,“珠山八友”中汪野亭、程薏亭、刘雨岑均出其门下。潘氏世居鄱阳,执教之余,常干假期作客景德镇绘彩瓷,于花鸟、人物、山水各科无一不精,笔法以秀丽明朗见长。可惜英年早逝,流传后世的作品不多。
  万云鹏 (1890—1928),江西南昌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画瓷工人出身。1926年夏,奉中共江西特支调派,来到景德镇负责工运工作。曾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委员和国民党景德镇市党部执委兼工人部部长,景德镇市总工会首任委员长兼市总工会党支部书记,市工人纠察队大队长等职。他一为到景德镇,就深入到瓷业工人群众去,通过宣传发动,正式组织成立了“景德镇市总工会”,万云鹏担任委员长兼纠察队大队长。当时,有不少资本家抽走资金,停工停产,解雇工人,减少工人工资。他针对这种情况,于1927年2月在全市发动工人开展反对停工停产,反对解雇工人,反对减少工资的斗争,工人与工人纠察队捉拿了坚决与工人为敌的反动资本家刘和丰号的老板和大窑户老板向源狮,与他们进行说理,使资本家接受工会提出的条件,恢复了生产,发放了救济金。1927年4月在上级领导的指示和支持下,组织工人纠察队,智夺了警察局保安队和“商团”的500多支枪,几千发子弹,武装了刚组建的“人民自卫队”。后来又组织工人将利用宗教欺压群众,残害婴幼儿的外国神职人员的阴谋揭露出来,把他赶走。1927年6月工人纠察队捉拿并处决了受朱培德派遣来景德镇镇压工人的朱紫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培德在江西加紧了“清党”,“礼送”共产党出境,并借口调处“都乐械斗”,派一营宪兵来景德镇抓共产党。迫于形势,万云鹏于1927年夏离开了景德镇;1928年秋,在九江被捕,同年冬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南昌监狱,年仅38岁。
  黎勉亭 (1891—1928),江西新建县人。清末民初刻瓷名匠。由于他技艺高超,用钢针、钢刀、钢锥等工具,在瓷面上刻以各种画面,称为刻瓷。这种特技工艺,为黎勉亭所新创。当年袁世凯为了实现其个人的政治野心当上皇帝,千方百计讨好英国上层人士,于1915年将黎勉亭特地请进北京、为英王乔治刻像。黎氏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才把像刻成。该像刻得形神逼真,深受好评。
  程步蟾 (1905—1930),浮梁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参与姚相谦、余金德等领导的罗家农民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大港村的组织发展的工作。1927年3月,程步蟾率领农民群众,举行游行示威,向国民党市党部请愿,高呼“打倒残杀蔡修贤的刽子手!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同年4月,他在大港村程家祠堂组织,发动成立第一个乡农会,任农会主席。5月,他再组织农民2000余人,逮捕大港土豪押往景德镇游行示威,抗议反动当局残酷压榨农民,并协同镇上工人愤怒地砸掉囤积居奇高利盘剥的米店,油盐店及当铺。工农群众的正义行动,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农民队伍中牺牲了5人,被捕多人,受到了严重挫折。11月中共江西省委派黄光、金小鬼等来景德镇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重新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5月在罗家桥召开万人大会,组织募捐委员会。与此同时,在大港村成立中共党支部(包括方家村和鄱阳蔡家),发展党员11人,程步蟾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发动群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清算土豪劣绅,要求实行耕者有其田,又迅速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30年6月,正准备武装暴动前夕,被叛徒出卖,程步蟾被捕,后押往南昌,英勇就义。
  邓碧珊 (1874—1930),字辟寰,号铁肩子,“珠山八友”之一。江西余干县人。清末秀才。科举废除后,在余干县从事教学,后来到景德镇瓷业学堂任教习,于是一面代人书写瓷字,一面功习鱼藻画技。他博学善书、篆书尤佳。首创使用九格画瓷像,又熟悉西洋画技法,颇受绘瓷艺人尊敬。邓碧珊擅长粉彩鱼藻,其技法颇受日本写实绘画影响。他自幼生活在鄱阳湖畔,常常钓鱼、打鱼,非常熟悉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于是,他所画的鱼藻特别真实、生动、活泼。所作“游鱼”,相互联系,来往有势。他论述画鱼秘诀,在于“游而不散”。如彩绘《鱼藻图》瓷板画,他以柔和的设色,工细人微的笔法描绘池中三尾游鱼,配以碧草浮萍、悠沥自在、池水如镜的情趣。此作未画水波涟漪,仅以水草游鱼即得碧波云意。鳞光点点晕色极富层次,这种细腻的笔调优雅的笔趣、明显受本日写实画风之影响。因为他的鱼藻画得好,故在景德镇享有“鱼王”之美称。
  田鹤仙 (1894—1932),原名田青,号“荒园老梅”。祖籍浙江绍兴。少年寄居江西抚州岳父家,他从小喜爱艺术,在抚州随人习画,20岁时来景德镇,曾在江西省陶业公司夜校任教,逐渐与景德镇美术界名画家交流习画。后弃教从艺,专门从事陶瓷绘画。他最早与王琦来往,为“月圆会”发起人之,“珠山八友”成员。田鹤仙才思敏捷,观察细微。初学山水画,后攻粉彩梅花,国画基础功底也好。虽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历史不长,但能很快掌握陶瓷彩绘工艺技巧,作画用笔苍劲挺拔,用色淡雅绝俗,作风大胆,粗中有细,构图形式活泼,疏密有致,层次适当,能表现梅花的高雅精神。如彩绘《梅树图》瓷板画,绘一树红梅,树干粗壮,虬曲苍老,梅蕊盈闹枝头,一派春意。枝干以双勾之法得苍道之质,花蕊以红彩点风为之,亦得清雅高洁之态。
  王琦 (1886—1933),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画室名“陶陶斋”,原籍江西新建县。为“珠山八友”之首,是近代瓷苑画坛师首。他专攻人物画,初学钱慧安,后功学“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在民国初他与吴霭生、汪野亭等人组织“瓷业美术研究社”,1928年他又发起成立“月圆会”,与汪野亭、王大凡、刘雨岑等人结为“珠山八友”。他的作品构图简洁、笔调豪放、气势磅礴,成功地将中国画大写意的格调体现在陶瓷上,为陶瓷艺术开拓了新天地。瓷板画《鲁智深豪饮》人物刻画细腻、形象夸张、个性突出、动态逼真、笔意遒劲、设色古雅,题款学黄慎参用十七贴,是王琦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早年多流传海外,受到国内外极高的赞誉。
  徐良俊 (1887—1935),字复兴,祖籍江西都昌彭埠桥。太祖父,父亲皆为瓷业工人,他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在余生顺号画坯。民国初年,与人合伙组建义生隆号并管事。1919年前后,他根据客商对器型画面的意见,大胆地改进了青花仿古瓷的画面,创制了青花新器型。当时各类盘子宜菜不宜汤,汉碗、海碗容量过大而欠雅,水碗脚足细易翻。为此,徐良俊研制出一套大小不同的新型碗盘,因它的边沿状如荷叶,故名“荷叶器”。1927年以后,徐良俊继续研制出一批瓷器新器型,有正大耳茶、正大耳饭、金钟盂、青篱菊小饭碗、饭庄五寸至九寸和饭庄耳饭等。
  余金德 (1902—1937),祖籍江西余干县。7岁进厂当童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被选为景德镇总工会常委,发动工人同资本家进行斗争,捣毁“总商会”,没收“江西瓷业公司”和“英美烟草公司”的财产。1929年春,党组织派他到里村兼任景德镇近郊区委书记。1930年9月,任景德镇苏维埃政府主席,发动工人,积极配合红军,开展景德镇外围夺权斗争,枪毙了镇上的流氓恶棍“三十万麻子”。同年冬天,他与一部分共产党员、工人纠察队,星夜离开景德镇,进入浮梁苏区。1932年4月,闽渐赣省成立雇农委员会,余金德任主任委员。他带领一支队伍活跃在磨盘山,怀玉山发展苏区,组织雇农工会,人称为“雇农伯伯”。从1933年春至1934年初,他先后到了十几个县的苏区调查,指导土地革命运动。在葛源黄山底下召开的闽浙赣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省执委,省苏维埃政府第一副主席兼土地部长,成为方志敏主席的得力助手。1937年春,国民党十多万军队对苏区大围剿,大屠杀。他率师突围,在乐平渡河时指挥反击,不幸两腿负伤。此时队伍伤亡严重,只剩十几个人。由于天气阴雨连绵,山林潮湿,许多战士烂脚,他的伤口也化了脓。敌人则进行全面搜山,人员先后失散,他因腿伤不能行走,躺在石洞三天,不幸落入敌人之手。余金德被捕后,转押到衢州监狱,敌人用尽酷刑拷问,他坚贞不屈。1937年秋天,他预感敌人要下毒手,晚上,从鞋底取出长期积蓄的两块银元,交给同牢房的一位同志,要他转给党组织交最后一次党费,并劝慰同牢难友说:“革命总会有牺牲,曙光就在前头,血不会白流的!”三天后的凌晨,敌人悄悄地将这位勇敢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秘密杀害于衢州郊野。
  胡颜标 民国时期的绘瓷名家。胡氏能画能填,所仿乾隆“古月轩”珐琅彩画面,足以乱真。
  陈庚昌 (1879—1940),号仲西,名功晟,祖籍江西都昌县。清光绪年间秀才,承父业于景德镇经营陈新兴瓷厂,潜心改良传统产品青花脱胎器,立志烧造“外洋各国亦自以为弗如的精品”。1905年还筹资4万元开办了保源填料公司,专事采办云南珠明料,供烧造高档青花瓷用。由于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并博采古今相融的装饰手法烧制创新产品,使陈新兴瓷厂的青花瓷终以造型秀丽奇巧,花色流畅典雅,器质洁白晶莹而赢得海内外赞誉,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光绪帝特颁诰文,表彰他“亲躬恪慎,位事精勤”,授朝仪大夫四品衔,赏戴花翎。1909年,陈庚昌代表“都帮”。与“徽帮”代表康达,“杂帮”代表吴简廷在工商界发起组织景德镇商务总会,1910年奉准成立。陈庚昌被推为总会协理(副会长)。1921年接任商会总理(会长)职,遂以全副精力潜心瓷业改良。任职方两载,致使景德镇瓷器年产量达80余万担。1930年赣东北红军三进景德镇,他挺身而出接待红军,并参加红军筹措军包饷的财委会,考察弋横根据地,得到方志敏、邵式平称赞(建国后邵式平省长也经常提及,给予高度评价)。1935年,陈庚昌在南昌开设了专营景德镇瓷器的商店,并且被选为江西省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他在工商界人士中有较高声望,在瓷业工人中得到一定的信任和爱戴,1940年曾以厚望当选江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7月9日,患心疾萎颓,数月后逝世。
  何许人 (1882—1940),字“德达”,乳名“花子”,后改为“华滋”。安徽南陵人。少时至景德镇学绘青花,后改为粉彩。曾在民国初年,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学仿古瓷,由于得见故宫房藏历代名画名瓷、技法遂大进步。他善微书,能于径寸印盒上书《出师表》、《赤壁赋》。后专攻彩绘雪景,中年后并于九江自设店号,自画自销。常往来于景德镇与九江之间,学画经商。他的雪景山水的技法,远承宋人造景取势之长,又有明代宫廷院画风格,近受清初王石谷山水影响,用笔精到,工丽严谨,法度整饰。如画中的楼台界画,松针积雪的技法,山势相叠坡岸交错的布置,都是对传统技法成功的继承和再现。而在一些细节描绘上,同样是以细腻的画笔刻画。
  汪野亭 (1885—1942),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乐平县人。“珠山八友”之一。是近代最著名的陶瓷画家之一。20岁考入江西陶瓷学堂,25岁学成来景德镇以画谋生。由于他对中国书画的爱好与钻研,并运用文人画的高雅格调装饰陶瓷,使景瓷山水画走出了以往过于工整刻板的程式,得到了新的发展。作品色彩丰富、柔美层次变化万千、光泽艳丽,清雅脱俗,他的这一风格被誉为“汪派山水”一直为中外收藏家所青睐。
  柳灵谷 (1900—1942),又名行忠,祖籍江西都昌县。自幼家境贫寒,仅读私塾五年,即随父来景德镇学画青花。画坯之余,又习粉彩。20岁时,由画青花转绘粉彩,并专攻工笔人物,且以微形画面见长,被世人视为珍品。方寸之地,济济数十余人。而且尽皆眉目传情,栩栩如生。在30年代至40年代,其画博得名人赞誉,盛名驰于珠山。由于长期从事过细的工笔人物,精力高度集中,执着的艺术追求与生计所迫,摧逆了他的艺术生涯,于42岁时患精神病去世。
  杜重远 (1897—1943),吉林怀德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沈阳创办肇新窑业公司,曾任辽宁商会总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主编《新生》周刊。1934年初应江西省政府的邀请深入到景德镇调查写出了景德镇瓷业调查记报告,同年12月任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局长。他创办陶业人员养成所模范瓷厂培养人才。采用机器制瓷等对当时瓷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5月《新生》周刊刊登《闲话皇帝》一文,日本帝国主义藉口刁难,为此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在狱中,仍坚持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1月受周恩来委托赴新疆开展工作,任新疆学院院长,继续宣传抗日。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狱中。主要作品有《狱中杂感》和《盛世才与新新疆》等。
  程大有 (1902—1945),原名程桂森,号子辉,笔名程鹏,浮梁县新平人。出身于书香门弟,接受过西洋艺术理论学习和技法训练,早年曾在景德镇开设美术图书馆。能书善画,擅长刷花艺术,其陶瓷刷花作品斐声中外。刷花瓷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程大有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刷花技术,规范了刷花技术的操作过程,开创薄刷法的表现技巧,拓宽了陶瓷釉上刷花的表现力。他创作的刷花人物,运刀所刻线条平整、洁净,流畅而有节奏,人物的外在形貌和内在的气质及其动感都表现得丝丝人扣,用色也极为考究,使之达到清雅、洒脱的艺术效果。
  康达 (1877—1946),字特璋,祖藉安徽祁门县礼屋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拔贡,授内阁中书,后因参加戊戍变法,被谪往景德镇监制御瓷,1904年赴日本留学,翌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带头发起成立景德镇总商会,任第一任会长。1910年主持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同时,还在鄱阳分厂附设中国陶业学堂,培养新式陶业人才。公司产品制作精良,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赛获优等奖牌。公司还在九江、上海、汉口设立分销处,其业务蒸蒸日上。清末时期九江,汉口分销处因兵事影响,损失十余万元,以致元气大伤。1912年,他作为革命军方面代表团成员,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谈判。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战争。因通宵达旦地彻夜工作,极度疲劳而双目失明。此后,先后任交通部顾问,甘肃省政府谘议,国务院谘议和安徽省长名誉顾问。1922年,辞职回乡。康达生活俭朴,身穿土布衣袜,不嗜烟酒,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南乡高等小学堂创办时,他捐出会同康茶号以作校舍,并造林万余亩,为乡民造福。回镇后,捐资2万余元,建景德镇龙珠阁。
  邓碧孙 乃珠山八友成员邓碧珊之子。自小从父学画瓷艺,绘鱼藻风格与父相近。瓷板画《水乡鱼藻图》是一幅传世佳作,此图以墨彩、碧绿、草绿描绘水中鱼姿,刻画细致,虽不著一波一漪,而游鱼瞬间潜回的游姿,生动传神;四周葱笼茂密的层层水草,观之如身临池塘,清波之畔,泽国韵趣,一览无余。邓碧孙1937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
  张浩 生于1876年,字犀侯,祖籍江西新建县。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窑业,1906年回国。他与康达合作在鄱阳创办“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陶业学堂与江西瓷业公司分立,改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任校长。次年设分校于景德镇,定名“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1916年,他在省立陶业学校主持设计建筑10个火门的倒焰式煤窑,作为景德镇柴窑改煤窑的方向。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对建造煤窑多方刁难,以致煤窑不得不改变烟道设计,结果成品釉色未达洁白标准,又限于经费,窑炉改造不得不停顿。1932年,他在莲花塘五龙庵侧建起一座煤窑,供学生和瓷业工人学习煤窑烧炼技术。每逢烧窑之日,他必亲临坐镇指挥,以观察和研究用煤烧窑影响瓷质的各种因素。1934年,他任江西陶业管理局工务科长,并兼陶业人员养成所教师。1935年,张浩任陶业管理局代局长。张浩通过办学,办试验厂,改烧煤窑,采用脚踏辘轳、手动碎釉机、印花、刷花、石膏模型铸坯等新工艺,虽未得到推广,却为陶瓷生产由手工向机械,由柴窑向煤窑发展确定了方向,培养了一批生产技术人才,为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程意亭 (1895—1948),原名程体孚,别名甫,艺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斋名佩古,乐平县人。程意亭8岁丧父,由其兄长抚养长大。14岁在祥盛粮行学徒,常路过南门大街一家裱画店,被该店板壁上的纸画所吸引,往往驻足观赏而误时误工,被兄长责备。从此对学徒无意,立志从艺。1911年,16岁时自行离家,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原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师从名家张晓耕及潘陶宇学习山水花鸟。1914年毕业后,程意亭在九江“普芳居”瓷店从事瓷上绘画。曹焜督军江西期间,在南昌建“迎庆楼”,负责建造的程先生与程意亭关系甚好,特请他为该楼作画。“珠山八友”中有的人通过他的介绍,也参与了该楼的作画活动。1925年,程先生促成他举家从九江迁往景德镇,于筷子弄开办瓷店,开始了在瓷都景德镇的艺术生涯,同时也与“珠山八友”结下不解之缘。他最早参与了“月圆会”的艺友聚会,亦是“珠山八友”早期的成员之一。
  张沛轩 (1892—1949),江西余干县人,20世纪20年代师从邓碧珊学绘鱼藻,其作品完全继承掌握了邓碧珊的风格技巧,鱼趣的意境通过细腻、灵动、飘逸的笔墨传递给观赏者。他配画的诗句、书法亦与画面相得益彰,对中国画诗、书、画三者相辅相成的审美意趣有着浓厚的修养。张沛轩的三幅《鱼藻图》作品:其一幅,墨彩绘鳜鱼,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点乱成鳞,用以表现鱼鳞十分恰当;其二幅,绘鳊鱼二尾和鲢鱼,鳊鱼栖水草之中,相对静止,链鱼尾鳍摇,游姿如俯冲而下;其三幅,绘青鱼游于萍藻之间,鱼姿更显轻灵活泼,自由自在,鱼尾线条柔婉飘逸,极富动感。综观这三幅鱼藻作品,有邓碧珊笔墨技巧,鱼鳞明暗层次表现极佳,能将锦鳞光彩形于笔端屏上,且萍藻配景以游鱼动静相配合。可见其高超的表现功力。
  建国后
  邹文侯 江西南昌人。馆名为浔阳画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聘于南昌丽泽轩瓷店。其擅长花卉、翎毛、走兽、草虫瓷画。1951年去世。
  徐仲南 (1872—1952),江西南昌人,名陔,宇仲南,斋名栖碧山馆,号竹里老人,“珠山八友”中最年长者。自幼学徒,毕生从事陶瓷绘画创作近七十年,他勤学苦练,广博众采,花鸟草虫,人物山水无不精到。青年时期以绘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偏重干画松竹,作品尤以竹石著名。在创作中不仅师法文同戴熙,取其笔意,更注重师法造化,取其风骨。早期所绘松竹茂密虬壮,晚年所画的松竹疏放苍莽,既婉约俊秀,又蓬勃野逸,充满生机和活力。他画的山石更有特色,石的结构多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苍润浑厚,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汪大沧 (1899—1953),字沧生,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甫艺,安徽黟县人。是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6岁时便随伯父汪藩学艺谋生,在1913年其同乡冯远向张浩推荐进入第一所陶业学堂学习,得到潘匋宇、张晓耕器重,后留校任教。汪氏平生主要以创作浅绛彩,粉彩为主,偶尔涉及釉下彩的研究和创作。1924年,他应邀参加了汪晓棠、王大凡创办的“瓷业美术研究社”,任课范教师。其后,他也经常参加王琦、王大凡组织成立的“月圆会”活动。对艺术的追求认真严格,画任何一件作品,所要表现的题材对象,他都要到生活中去感受和写生。他善于画浅绛彩和粉彩,更擅长以秃笔绘画粉彩山水、技法娴熟、用笔简练、豪放浑厚,专以细笔精描取胜,其笔墨独树一帜,为秃笔山水堪称一绝。在20世纪四十年代,享有盛名。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对人,不依附庸权贵的高尚品格,着实为后人传颂。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第一画瓷合作社和建国瓷厂画瓷,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大型瓷板画《红军爬雪山》、《长征之歌》、《春牛图》等。
  方云峰 (1897—1957),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浮梁县人。早年在浙江省立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后入杭州浙江中华美专中国画系学习三年,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仕女,力追嘉庆、道光年间扬州名家王小某。绘画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等,善于运用中国画“立粉洗染法”在瓷上画花头,为后人发展成为瓷上“水点桃花”。中晚年喜绘猫和牡丹,常见作品如“富贵根苗”、“耄耋延年”等吉祥题材。彩绘瓷板画《鹿寿松贞图》,就是表示“长寿吉祥”如意的佳作。全图富有韵律,工而不板。作者在中国画传统笔墨中融人了西画写生素描技法,风格与民国间京津名画家刘奎龄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思清 (1908—1960),祖籍江西鄱阳县。1934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期间,即致力于对中国陶瓷历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并以景德镇制瓷历史的研究作为其毕业论文。1937年,又在该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写成12万字的专著—《景德镇瓷业史》,在中华书局出版。毕业以后,先后在江西鄱阳、上饶、浙江以及浮梁师范等学校讲授文史,并兼任《鄱阳县志》编辑主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古陶瓷文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于中国通史也有扎实的基础。1954年底,江思清来到景德镇陶研所资料室工作,从此他便集中时间和精力,将过去收集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心得进行整理和升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在其他同志的合作和协助下,先后写出了《景德镇陶瓷史稿》、《中国的瓷器》、《窑变观音》和《解放前景德镇陶工运动》等专著,同时还在《光明日报》等全国大报发表学术论文。
  任相仁 (1905—1960),祖籍江西丰城县。1921年来景德镇学利坯,1929年独营小手工业,专利薄胎瓷,逐渐成为景德镇杰出的利坯刀手。1930年,他创造了薄胎八角碗,为景德镇陶瓷产品添上了一颗明珠,许多画瓷名家如“珠山八友”的汪野亭、王大凡、刘雨岑等人纷纷向他买薄胎八角碗作画。广州、上海等地及至美国的瓷商也都相继来景德镇出高价购买。1955年,进景德镇国营试验瓷厂,专做利坯。同年底调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梅健鹰教授来景德镇主持设计中德技术合作用瓷,担任利坯工作,他日以继夜地用几个月时间出色地完成了餐具,咖啡具等500余件制作任务,获得了景德镇市委及轻工部的好评。后任制作组组长,承担专制国家用瓷的任务。
  王大凡 (1888—1961),山西太原人,后移居安徽黟县。号希平居士,“珠山八友”之一。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12岁举家迁景德镇,在姐姐的红店学习粉彩图案技法,15岁师从著名画师汪晓棠期间,不仅学习陶瓷粉彩技法,而且学习国画,诗词歌赋,为其后从事陶瓷装饰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新天地。他以自己的画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人道情感和人格的魅力作为他的艺术底蕴。作品俊雅飘逸、超凡脱俗充分体现了他以诗入画、以画孕诗、诗画结合的艺术风貌,作品无论大小,构图严谨、设色淡雅、用笔考究。他研究“落地粉彩”陶瓷技法。是一个技术全面、修养极深、个性鲜明的陶瓷艺术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的文人画派的代表。1915年粉彩《富贵寿考》瓷板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牌。
  潘庸秉 (1900—1961),江西鄱阳人。出生于陶瓷美术世家,少年时代随其叔父陶瓷美术名家潘陶宇习画,14岁考入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专攻陶瓷美术。毕业后受聘于江西陶业学校任教。1925年在北京瓷业公司任绘瓷技师,期间遍访名师,并经常到名胜古迹写生临摹,认真研究古代名画家的作品。经勤学苦练,技艺日精,所画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幽雅隽永,自成一格。他设计的陶瓷器型画面有明丽清新、格调高逸的特点。他能娴熟地运用陶瓷美术的各种技巧,早在30年代其陶瓷美术作品在国内外就有一定影响。他的作品先后参加过全国美展和参加美国、比利时、巴拿马等国展出,并多次获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协副主席、市美协主席、《陶瓷美术》总编辑等职。1959年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釉里红金鱼盘、兰釉堆雕鸡挂盘、天青云鹤新茶具、纯青釉堆玉青果壶、长条山水瓷板画等。
  毕伯涛 (1884—1961),名达,别号黄山樵子,祖籍安徽歙县。为清末秀才,“珠山八友”之一。早年曾师鄱阳画家张云山、吴虚谷,后居景德镇专攻粉彩,将熟练的传统绘画技法和文学修养结合,运用到陶瓷彩绘中。他擅长翎毛花卉,瓷画以用笔工细,设色雅静、艳丽著称。他习承清代画家新罗派的画风,标新立异,融汇古法,神形兼备。画花鸟善于表现禽鸟瞬问动态与明媚鲜艳的花树,风格俊逸清新,穿插疏密恰到好处,藏露亦颇得宜,别具一格。
  邹如圭 (1879—1962),字洁珊,江西宜丰县人。1906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次年赴日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深造。1913年从日本回国后,致力于引进和推广国外新科学技术,在继承传统制瓷工业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1916年与张浩一起,在饶州陶业学校研究建成了第一座倒焰式煤窑,试烧的瓷器符合要求。1932年,在江西省陶瓷试验所期间,组织开展了机械注浆制瓷,低压电瓷,以煤代柴和窑改等工作。1934年,随江西陶业试验所迁景德镇,并兼任陶业人员养成所的教师。1936年,在景德镇陶业管理局试验所任技正。新中国成立后,在景德镇建国瓷厂、陶瓷研究所工作。负责以煤代柴窑炉改革的技术工作,他与万鸿逵共同研究,组织了技术改造小组,利用陶瓷专科学校的小型试验窑,和工人一起劳动,亲自测窑温,看火候,作记录。经过多次改进,烧出了洁白如玉的瓷器。市委决定,在东郊童街银家山(今宇宙瓷厂)投资兴建煤窑,在试烧中,他与建国瓷厂烧炼工人一道,反复研究烧炼技术,进行多次改进,解决了烧窑中烟道升高,吸入孔扩大,掺入淮南煤等技术问题。1955年在建国瓷厂以煤代柴烧炼瓷器成功。1956年在全市推广。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他技术全面,对坯釉配方、窑炉、颜色釉等均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他为景德镇手工成型改机械成型,柴窑改煤窑的工艺的革新作出了贡献。
  徐顺元 (1894—1962),江西丰城人。1911年随兄来景德镇拜师学艺。他天资聪颖,悉心钻研,三年学徒,融众家之精湛技艺于一炉,且逐渐形成个人独特艺术风格。其瓷雕作品以精雕细镂见长,花草虫鱼一经他镂捏而成,无不栩栩如生。其首创的素胎花筛,令人叹为观止。20世纪30年代初,经多年苦心研究,综合镂、浮、捏、园雕技艺,创作一尺二寸长的瓷质《龙舟》而轰动瓷坛。瓷雕龙舟制作精巧,构思新颖,其工艺之精细,镂艺之高超,堪称一件前无古人的珍品。《龙舟》选送美国参加1932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20世纪三十0年代,日军侵华,景德镇瓷业衰败,民生凋敝,苦心制作数年的二尺四寸长的龙舟因窑位移换而烧塌,他由惊变深受刺激而疯颠,逢人便自称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或进深山,或居破庙,过着非人的生活。20世纪五十年代初,市人民政府派员把他从山上找回,并妥善安排治疗,嗣后又安置在部陶研所幸福安度晚年。他神志清醒后,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偶尔也雕塑一些小品以示回报,尽管是晚年的随意之作,然而能从中领悟到雕坛名家的深厚功力。
  蔡金台 (1904—1962),江西丰城人。8岁进私塾读书,12岁开始随其叔父蔡寿生和蔡寿元(绰号称“拿得稳”)两位著名瓷雕高手学习浮雕技艺,兼制作大龙缸。15岁转投福建来镇瓷雕名师游泽长(绰号“长子”或“蛮子”)门下学艺。从艺40多年,不但继承了前辈的高超技艺,精通圆、捏、镂和浮雕,而且敢于大胆创新,所创作的瓷雕作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其前期代表作有《天女散花》、《送子观音》、《和合二仙》和《太白醉酒》等。从1950年始,蔡金台先后进景市建国瓷厂和部陶研所工作,成功地创作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塑像和工农兵群雕,获得较高评价。嗣后又应邀参与大型瓷雕壁画《井冈山》的创作设计。1958年由部陶研所调入市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讲授陶瓷雕塑专业,并为来自越南、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留学生上创作示范课。1959年9月29日,荣获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授予的“陶瓷美术家”称号,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被陶瓷学院评为副教授,培养了大批雕苑新秀。
  曾龙升 (1900—1964),字龙生,江西丰城人。“瓷雕曾”的创始人。14岁随叔父到景德镇学艺,20岁时瓷雕才能崭露头角,30多岁就全面掌握了传统的瓷雕技艺,而且浮雕、捏雕、镂雕等独树一帜,特别是传统人物瓷雕深有研究,作品《孙中山》瓷雕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被美国博物馆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所创作的人物瓷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其中《天女散花》、《屈原》、《汤显祖》、《文天祥》、《陶渊明》、《王羲之》等,手法精巧、形象传神,衣纹繁复,生动细腻,获得很大成功。此外,还以他为主创作了高56厘米,长120厘米的瓷质《大龙船》,以捏、镶、镂、塑综合技法制成。龙船上安插了150多个各族人民形象。人物大不过二、三厘米,五官清晰,表情丰富,比例适宜,动态各异,以此歌颂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在他60岁时创作的瓷雕作品《钟馗》,借以木雕的特点,采用块面处理,施用青釉装饰,作品效果雄健浑厚、表现了钟馗嫉恶如仇的刚正性格。大戏剧家田汉来景德镇参观时曾赞道:“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于今有鬼犹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曾龙升一生勤奋工作,对瓷都的雕塑艺术有着卓越的贡献。1959年被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余昌代 (1916—1964),祖籍江西都昌。青年时其随叔父余黑巴学烧柴窑,由于他努力学习,逐步成长到驮坯,架表。33岁,担任柴窑把桩。1949年4月后,他继续任柴窑把桩工作。1958年,在艺术瓷厂负责七座柴窑的把桩。由于他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所负责把桩的柴窑烧成质量好,窑青高,倒窑事故少,因此,各窑厂都请他为技术指导。1955年获景德镇工矿企业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获江西省先进生产者称号。1960年,江西省政府授予他为陶瓷热工工程师。
  徐维栋 (1894—1964),乐平众埠乡高桥村人。赣剧演员小生,因身材矮小,人称“秤把仂师”。十几岁在乡里马灯戏班学小生,后改唱赣剧,在老同庆、老义洪、同春舞台、明经同乐等班搭班,并成名角。1947年离开班社,回乡教马灯戏、演傀儡戏。1950年在景德镇市参加泰安戏院(市赣剧团前身)演出,后为市赣剧团主要演员。1953年受聘与江西省文艺学校任教,直到1961年退休回家。其扮相、嗓子、做功具优,主工小生,除旦角外,角角能唱。主演的剧目有《结义贤》、《银桃记》、《寿阳关》,改演二花后,拿手好戏是《打龙袍》。
  戴亮侪 (1899—1966),祖籍江西金溪。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窑业系。对陶瓷工艺造诣很深。1946年来景德镇工作,1965年参与筹建景德镇瓷厂,曾任该厂总工程师。此外,还担任过宇宙瓷厂的总体设计工作并卓有建树。1964年被选为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郑水发 (1930—1967),景德镇市人。195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从事公安工作,曾担任过公安分局副股长等职。1967年5月2日下午2时,市彭家弄公安局宿舍失火,郑水发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先与妻子各抱一个小孩下楼,接着他冒着烈火浓烟上楼救人。当他将吴财发的母亲搀扶到楼梯边时,楼梯被烧塌。大火封住了楼门,他就背着老大娘摸进自己房间的窗前,用手猛砸窗户上的铁栅栏,并找来斧头,油漆的板屋,处处冒火,风助火势,整个楼房刹时成了一片火海。他迅速取下身上携带的手枪,扔给楼下救火的同志。继续用斧头砸栅栏,要救出老大娘,然而无情的烈焰,迅速吞噬着整个楼房,他在烈焰中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
  吴菊芳 (1898—1967),字道达,原籍安徽黟县。他14岁来景德镇当钱庄学徒,后以代写瓷字为生。30岁后,因爱子生病,为庸医所误,遂立志学医。他常常深夜攻读传统医学著作,遇有疑难问题,便虚心求教于当时知名中医余益吾,刘定恒两位先生。由于常年坚持医理学习,注重实践,治愈不少患者。40岁以后,医名大振,便于桂花弄口正式挂牌行医,当时浮梁四乡及邻县前来就医的人络绎不绝。他对《伤寒论》甚有研究,书中的条文,处方,可以背诵如流。还着重研究历代名家注释,并结合临床经验逐条理解。每有所得,便在《伤寒论》读本上圈圈点点,加以眉批。在临床实践中,他不主张把伤寒与湿病对立起来,认为两者均属外感热病,内涵虽然各异,但都揭示出外感热病的辩证层次和治疗规律,有相得益彰之妙。他临床治病以经方为法,时方为用。早年曾于《光华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这一观点。195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9年任中医院副院长。曾被选为市一、二、三届人民代表。主要论著有《吴菊芳医案》等。
  时幻影 (1908—1968),号鱼痴,安徽黟县人。12岁当学徒,1954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工艺社。擅长画鱼,有“鱼痴”之称。所画之鱼,无论画瓷画,皆有清淡高雅之风,绝无媚俗取宠之态。水中鱼,活跃漫游,往来翕忽,似与观者相乐;山水鱼,鳞光闪耀,目动鳃翕,似于观者相语。他的传记收入《黟县志》,他的粉彩装饰四方瓶“鱼乐图”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王步 (1896—1968),江西丰城人。字仁元,别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以擅长青花著称。其父王秀春(1851—1904)精于青花,是当时绘制青花高手。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六十余年之久。创作釉上、釉下、堆雕、刻花等作品无以计数,尤其精于青花瓷的绘制,借鉴水墨画技法创作青花,被誉为“青花大王”。他的陶瓷艺术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广为收藏。
  刘雨岑 (1904—1969),安徽太平人,后迁居鄱阳。原名玉成,后改雨城,尔后又改为雨岑,斋名觉庵,别号澹湖渔,60岁以后号巧翁。“珠山八友”之中年龄最小者。15岁时就读于饶州府江西省立甲种窑业学校饰瓷科,为陶瓷名家潘陶宇弟子。1922年来景德镇画彩瓷,擅花鸟,并创“水点”技法,在粉彩艺术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刘氏晚年多见任伯年、新罗山人原作,技法大进,作品传世不多。他的陶瓷艺术成就得到著名戏剧大师田汉的称颂,在《赠刘雨岑先生》诗中“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1959年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
  魏墉生 又名魏荣生,1956年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社供职。他曾师从王琦(“珠山八友”之一),擅画粉彩人物。后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技艺学校(陶瓷学院前身),担任粉彩课的教学工作。以绘制粉彩古装人物画为主,兼攻填色、洗染。曾以“龙女牧羊”粉彩瓷板画作课堂示范作品,让学生临绘学习。1956年前后调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桃李满天下,为陶瓷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震嘉 别名叶振嘉,1956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生产合作社供职,1958年在景德镇艺术瓷厂供职,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擅长粉彩人物,其作品布局简约、主题突出,色彩明快鲜艳、衣纹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显得功底深厚。
  余昭华 (1910—1969),江西都昌人。1917年,随父迁徙景德镇,在窑户冯茂和坯房里学利坯。1926年,余父拿出全部积蓄,并向亲朋好友借贷一部分,租赁了坯房,自己办厂生产瓷器,招牌为“余鼎顺”。由于余昭华管理有方,加上他又十分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生产出来的瓷器,一直位列同行业前矛。余昭华还非常注意交易中的信誉,客商订购的瓷器,总是按期交货,从不以次充优。如此十年,家业不断扩大,有坯房3幢,家屋1幢,成了中等窑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生产受到影响,销售不畅。余昭华便改作瓷商,在绍兴设点。由于他熟悉供销,营业不断发展,恢复了原办工厂的生产,经营上做到了产销一致,成为当时景德镇一个富裕的瓷业资本家。新中国成立后,余昭华第一个响应政府恢复生产的号召,热情拥护政府保护工商业者和实行“劳资两利”的政策,带头开工生产瓷器。以后在支前借款,购买折实公债,抗美援朝捐献和“五反”等一系列运动中,他都积极带头。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余昭华带头将资金,厂房等全部纳入公私合营企业,对工商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瓷业生产的发展。余昭华先后担任景德镇市瓷业生产联合会筹委会主任委员,市工商联1至6届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景德镇市委会1至5届主任委员,市人大1至4届委员,副市长,省工商联和民建省委副主任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全会筹备委员产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至3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刘仲卿 (1898—1969),字锡祖,祖籍江西南昌。陶瓷美术家。他擅长工艺装饰,专攻翎毛草虫,尤以蝴蝶见长,他将景泰蓝、刺绣、工笔绢画等多种艺术精华融于一体,创造独特“点结”技法,画面以线为骨架,以点成明暗,线条流畅细腻,柔中见刚,具有典型的清代雍正粉彩瓷的艺术特色,赢得国内外收藏家的高度评价,当时的“公和安”、“奇宝斋”、“闵泽轩”等古玩商家对其作品包购包销。
  章鉴 (1917—1969),号惕吾。生于进贤李家渡,原籍江西临川。1959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其“陶瓷美术家”。12岁被父亲送进桂家桥洋学堂念小学,在校期间受益于上海美专毕业的赵伟圣启蒙指教,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经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先生指点,22岁自开“章鉴画室”施艺。由于功底扎实,造型准确在景德镇渐有名气,慕名求画者络绎不绝。他开拓性地在瓷像画中进行艺术再创造,经他“美容”的瓷画像,不仅像,而且美,还有神。
  杨海生 (1922—1970),陶瓷美术家。字海昧子,江西丰城县人。童年时即来景德镇拜老艺人蔡寿生为师,学堆雕技术。由于他虚心好学,在堆、雕、镂、捏等方面有很大发展,青年时代就成为景德镇陶瓷艺坛的名人,其作品为外商所争购。新中国成立后,入陶瓷研究所工作。他以捏雕为主,技艺全面,艺术造诣极高。其作品明快、流畅、奔放,有独特的风格,为陶瓷捏雕技艺在景德镇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百花齐放”大花篮、色釉“月季花”挂盘、文具等。
  汪小亭 (1906—1970),为“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长子。1923年随父学画。早期画风酷似其父,运笔轻灵巧逸,构图疏松淡致,画面清丽秀雅,20世纪40年代中期与王晓帆、徐天梅等被时人称为“八小名家”。抗日战争期间被抓去当“壮丁”,抗战胜利前夕回到家乡乐平农村,以画宣纸画谋生,尔后画风大变,常以秃笔作画,笔力厚实雄健,洒脱奔放,善作奇山异石,意境苍润,深厚雄强。汪小亭1957年进入“景德镇工艺美术社”,与胡献雅、毕渊明、吴康、陈先水等交往甚密,并同时加入民盟组织。1958年景德镇市陶瓷艺人试评职称时给他评为“设计师”,享受国家给予专家物质补贴,1959年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1970年在“文革”中不幸去世。近年来,他的遗作在一些拍卖会上的价格已与“珠山八友”作品不相上下。原因之一是他的作品很有个性,其次是传世作品不多。
  张志汤 (1893—1971),斋名亦陶,祖藉江西婺源。陶瓷美术家。自幼在农村,喜欢画画,15岁到景德镇江西瓷业公司学绘瓷,后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饰瓷教师。擅长画马又兼工笔山水花卉。他用笔细致,构图严谨,对20世纪30年代景德镇流行的重工彩绘瓷器不无影响。40年代后受郎世宁绘画影响,绘制骏马,形象逼真,姿态生动。晚年在教学之余,偶作粉彩花卉小品,设色淡雅,尤为精妙。
  罗迈生 (1933—1973),江西都昌人。20世纪60年代首次革新传统的瓷坯施釉方法。成功单、双、三管施釉,已在部分瓷厂推广使用。接着又和秦红生等人一起,创造了70型成型自动作业线,为瓷业生产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系工人出身的陶瓷技术革新能手、劳动模范。
  陆云山 (1901—1974),1910年在天津裕丰瓷行学徒,1925年去唐山画瓷,1931年到上海画瓷,受任伯年画风的影响。1956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王大凡、刘雨岑、王步等人同堂献艺。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扁笔与指画相结合的新技法,又将新彩、粉彩融为一体的新装饰,为景德镇的陶瓷装饰开辟新面貌。他画的松鹰、梅花等画面深受行家称赞,在景德镇曾有“八小名家”之誉。
  张新喜 (1912—1974),江西丰城人。1925年离乡来景德镇拜镂雕名家徐顺元为师,潜心学习瓷雕技艺,从事瓷雕创作,深得徐顺元的真传。又在岳父、雕坛名师蔡金台的指导下,自立门户,技艺益精,产品远销国内外。解放后于1955年进市工艺社(后转雕塑瓷厂),一直在创作组从事瓷雕创作,尤以镂雕见长。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应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邀请,和曾龙升等人创作大型龙船(现陈列在市陶瓷馆内)。1958年经厂部选送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同年被市人民政府评定为第一批命名的“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师”。其代表作有:镂雕龙舟、堆雕葫芦瓶、荷花坛、捏雕花篮、花筛、水浅以及园雕水果、蔬果等,从中可以领略到张新喜传统瓷雕工艺的扎实功底。
  龚耀庭 (1910—1975),陶瓷美术家。江西南昌人。10岁即在景德镇何德达瓷店学艺,对陶瓷美术技艺刻苦钻研,年青时在山水瓷画方面颇负盛名。新中国成立后,技艺进步更快,在山水画方面,不论青绿、浅绛、雪景等都能尽其所长,特别是浅绛山水画更为出色,格调高雅,自成一家。对于工笔山水中的一草一木,树石楼台,无一不精。1964年他到黄山写生以后,在山水瓷画上兼工带写,以浅绛为基调。其画不仅表现笔法苍劲有力,而且刻画细腻,设色雅致而明快,构图生动,变化自如,给人以意境深远的美感,是景德镇颇有影响的粉彩工笔山水画家。
  段茂发 (1900—1976),字茂盛,号远高,江西都昌人。1911年,因家境贫困辍学,来到景德镇师从制瓷名艺人冯荣昌学画古彩,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为师傅和师兄弟称赞。三年过后,段茂发一出师,便在金家弄开设“茂发瓷社”,生产兼经营。他绘制的古彩瓷,古朴典雅,很受客商喜爱,瓷社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后,段茂发先后在景德镇工艺美术社、国家轻工业部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陶瓷学院创办时,调往参加筹建并在学院执教、搞创作。在任教时,被市政府首批命名为“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省政府授予陶院艺术系首任副教授、教授。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陶瓷古彩技艺骨干,多数人学业有大成,同时还负责为罗马尼亚、古巴、越南等国家来华留学生讲授陶瓷彩绘课业。其建国瓷古彩精品数十件选送“新中国首次赴国外大型展览”,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一代古彩宗师。国内外专家充分肯定段氏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他对陶瓷艺术所作的贡献。
  胡芦 (1903—1976),宇楫骏,号嘉穆,安徽黟县人。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设计师”。他出身书香门第,师法黟山派宗师黄士陵。1955年入景德镇工艺社,后入艺术瓷厂美研所。其博学多艺,书法、金石、绘画皆入堂室。他画黄山,笔墨精熟超脱,画家张志安教授曾在瓷画山水探意一文中评析:“胡芦多画黄山,纸上笔墨精练”。他的书法尤以篆书、行书见长,画作、瓷作多书卷气,为景德镇颇受推崇的一代名家。
  吴成仁 1909生,安徽祁门人。陶瓷美术家。他自幼喜爱绘画,8岁时随叔父来景德镇学画瓷。学徒生涯辛苦,整天为老板干杂活,只有利用晚上人静更深偷画几笔,练习勾线,临摹种种造型画面,探索陶瓷装饰规律。出师后由于生活所迫,先后为八个老板工作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关怀下,吴成仁参加了市工艺美术合作社;1956年入陶研所从事陶瓷美术装饰设计工作。他专长陶瓷釉上图案装饰设计。对釉上图案装饰刻意求精;风格古朴遒劲,手法灵巧,变化自如,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布局均衡,内容丰富,装饰性强;色彩华而不俗,雅而不灰。他的创作路子较宽,有粉彩、新彩、描金等,后来还创造了假腐蚀金的装饰方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陶瓷展览会,并获得高度评价及奖励。1953年赴苏联展览,因技巧高超,轰动了展览会,并被评为甲等奖及新花面创作奖。
  朱秋霞 女(1908—1977),安徽泾县人。世居景德镇,瓷像画家朱受之的女儿、著名陶瓷美术家刘雨岑之妻。她自小从父学画瓷,早年毕业于景德镇女子学校,曾供职于景德镇艺术瓷厂,书艺修养颇深,擅画走兽、绘瑞鹿。作品画面简洁,刻画细腻,设色淡雅,清淳有韵。
  周湘甫 (1894—1978),祖籍江西南昌。自幼在家里学习画瓷,在研究墨彩描金绘画人物的技法上,造诣较深。1955年,他进陶瓷工艺美术社工作,1958年随转艺术瓷厂,一直从事墨彩描金的研究和制作,所绘《木兰从军》、《单刀赴会》、《八蛮进宝》等瓷器为其代表作,现珍藏在景德镇陶瓷馆。周湘甫在艺术瓷厂所创作的墨彩描金人物瓷画数量较多,广销港澳地区,深受瓷商称赞。他还培养了一批陶瓷美术骨干。1959年,市政府授予他陶瓷美术家称号。20世纪60年代初曾出席全国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中央领导接见。《人民画报》还刊登了他的照片和作品。
  朱明 (1924—1978),江西鄱阳人。自幼酷爱艺术,20世纪40年代曾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社绘瓷,50年代在东方红艺术学校工作,并在家设立工作室绘瓷,后在建国瓷厂从事陶瓷设计,师从画鱼名家时幻影。擅粉彩人物、花鸟,艺术表现涉及到插图、漫画、水粉、水彩、国画及陶瓷装饰,其艺术功底深厚,在景德镇有一定影响。
  王富英 (1908—1978),北京人。景德镇市京剧团演员。生于上海梨园世家,其祖父王胖(绰号)唱老生,为清廷御戏子,其父王素云,是有一定声誉的武旦。他原名福英,8岁进上海庚福班学艺,曾师从金连喜(马连良师兄弟)等前辈艺术家,16岁科班登台,开始曾短期用过艺名雅亭,后改名富英。登台后,即以勇猛武生著称于沪,长时间在上海天蟾舞台等剧院演出。演出的《周瑜归天》、《伐子都》、《嘉兴府》、《挑滑车》、《长坂坡》,三本《铁公鸡》等享有盛名,《宋士杰》、《四杰村》、《青风亭》、《追韩信》等,也是他得麒派真传的拿手戏。年经时,他在《白玉堂》和《三盗九龙杯》等戏中,还能演出“扯风旗”的特技,即在舞台上部悬吊的一根小横木上,时而一手握横木,作追风状表演;时而仅用后脑勺扣住横木,全身放开;时而用脚尖勾住横木;时而用脚后跟横木,类似杂技表演(当时没有系安全带),获得掌声如雷。曾多次与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大师同台演出。
  江样春 (1906—1979),祖籍江西临川县。1946年来景德镇,在私人瓷厂学利坯。出师后,专利大件品种。1952年进试验瓷厂,他对大件利坯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逐渐成为利大件产品同行中的一把独刀。经他手利制的千件缸、千件瓶不计其数。1956年,他又利制了万件青花大瓶赴京展览,展出后,得到中央领导和国际友人的赞扬。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馆陈列的万件大花瓶,是他利制成功的产品之一。他对利坯技术毫不自私、保守,培养了一批大件利坯工人,使景德镇制瓷业中大件利坯工种后继有人。1964年、1965年、196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曾水苟 (1957—1979),景德镇浮梁人。他小学毕业后,在农村从事劳动。1978年3月,自原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勤学苦练,严于律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多次向组织递交请战书,要求上前沿阵地。批准后,他随部队直抵中越边境,在“友谊关”一带参战。他和全连战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向敌战区纵深穿插,先后参加460高地、423高地和玻堡高地的战斗,并配合友邻部队攻克边境重镇同登。他作战时勇敢顽强,机智灵活,多次受到部队领导和战友的赞扬。1979年2月27日,他所在的团负责攻打扣马山。扣马山为谅山市的北大门,海拔800米,山势险要,任务艰巨。所在连的任务是扫清扣马山东侧敌人据点内的守敌,保证团主力左翼的安全。在炮火掩护下,他们尖刀班向敌人阵地发起猛烈冲锋,迅速突破敌人第一道堑壕,但守敌顽固对抗,炮火猛烈。他和战友们机智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交替掩护,迂回前进,继续向敌人据点发起攻击。在接近敌据点时,敌人射来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负了重伤,经卫生员全力抢救无效,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中国人民解放军53504部队为他追记二等功,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党组织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刘五立 (1910—1979),天津人。1955年来景德镇,为景德镇市京剧团著名演员。他11岁拜师学艺,刻苦练习基本功,常年坚持不懈。16岁在天津登台演出重头武戏《挑滑车》,他饰高宠,得到当时京津京剧武行名角厉慧良等的称赞叫好,因而崭露头角。1958年9月,参加江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大会,主演《林冲夜奔》,获节目演出奖,人称“活林冲”。1959年8月,随剧团赴庐山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演出《长坂坡》,《大破拐子马》等京剧,得到中央首长的好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们并合影留念。1961年7月以刘立五为首创作并主演了大型新编历史剧《轩辕大战蚩尤》,为庆祝建国12周年,他改编,导演《郾城之战》,主演爱国名将岳飞。1963年1月17日,全国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田汉和戏剧史家周贻白,著名导演郑君里等观看他演出的《长坂坡》后,在报告会、座谈会上,给予高度评价。1965年演出《五岔口》,受到省委白栋材等领导接见。李富春、陆定一和郭沫若等中央领导看后,均给好评。
  江长生 (1948—1980),景德镇市人。出身贫农,196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时,主动要求分到最艰苦的施工分队风钻班,后来农场需要人,他又带领全班到农场搞农业生产。退伍后在公社武装部工作。他刻苦钻研军事教材,写了10多万字的军事笔记,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摸爬滚打,处处做示范。他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他从河里救起过同村少年方银菊;为保卫国家财产曾勇斗歹徒受到赞扬。1980年10月17日上午,他带领武装基干民兵连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民兵余国真由于心情紧张,在投弹时不慎把手榴弹滑落在右身后2尺和教员左后1尺处。弹内丝丝冒烟,即将爆炸。当时,江长生站在余国真左侧距弹着点10来尺远的地方。他见情况危急,高声发出“卧倒”口令,自己却一个箭步冲上去,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正要往外扔,但听轰的一声,手榴弹在他手中爆炸,民兵余国真和教员安全脱险,而江长生却倒在硝烟和血泊中。险情一过,大家急忙看视江长生,只见他负伤60多处,浑身成了血人,忙送医院抢救。因伤重失血过多,于当天上午10时40分与世长辞。江西省军区于1981年1月发出通令,给他追记一等功,号召全军区的部队和专职武装干部、民兵向他学习。
  刘乐山 (1917—1980),北京房山人。京剧琴师,幼年丧母,少年丧父,8岁时拜著名京剧琴师穆志田为师,14岁时独自谋生,先后为著名演员颜闻天、白玉艳、陈啸兰等操琴,并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于1955年随陈啸兰剧团来景德镇市。参加景德镇市京剧团任琴师,以陈啸兰等旦角戏伴奏为主,直至退休。
  章仕保 (1909—1981),江西进贤人。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花鸟草虫,精于墨彩花卉。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辛勤耕耘,精研古今中外名人杰作,广收前人精华,博采当今之长,融汇贯通,终于形成了“高古典雅,雄浑深沉”的画风。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如《鹦鹉桃花》、《鹦哥石榴》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赏,被选为国家礼品瓷赠送外国首脑。章仕保深谙陶瓷装饰的特点,他的作品为适应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根据不同的器型在主要部位进行重点装饰,富有“满”的特点。使人从任何角度都能欣赏到陶瓷装饰图案。他的作品还有穿插有致,满而不乱的特点。他在创作中力避满而呆的通病,讲究主题纹饰与次要纹饰的交错衬托,使作品疏密虚实开合有序。如《百鸟图》,由4块三尺六寸瓷条组成,春夏秋冬皆备。由于他处理巧妙,避免了花的“静板”,并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进发出活泼的生气,犹如把我们带人了百鸟和鸣、百花吐芳的妙境。
  张士华 (1902—1983年),字菊笙,祖籍江西婺源,世居景德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参加反对段祺瑞政府和抵制日货斗争。后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读进步刊物,对共产主义运动有了初步认识。1926年至解放前夕,先后在景德镇的时敏、中山、镇中、陶职、浮中、临中、天翼、紫阳等中小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教务主任。他教学有方为学生所倾服。一次天翼中学发生学生鸣枪斗殴事件,校方先请警察平息无效,后经他耐心劝解,学生才停止争斗。1945年他任教于紫阳中学,当时国民党特务对进步青年进行迫害,他巧妙地掩护了张国钧、张云樵、程渊源等从容逃脱。新中国成立后,任市第二中学校长,后历任市文教科长,局长,陶瓷学院副院长,市政府委员等职。他20世纪5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待人热情、诚挚,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本市的教育事业。
  杨秦川 (1914—1985),字秦生,江西丰城县人。1929年随兄在景德镇学陶瓷雕塑,并受老艺人黄泉生传授学做龙船、亭阁等瓷雕。因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技艺进步很快,引起同行的重视,瓷商也纷纷高价订货。解放后,进入陶瓷研究所工作,精心设计了许多镂空、刻花陶瓷珍品。他技艺全面,不但能堆、刻、捏、塑,还擅长镂空。他的镂空技艺基本功扎实,刀法细腻工整,造型古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他的许多作品,无论规模上、技艺难度上都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主要作品有“百花齐放”捏雕镂空大花篮、大龙船、小龙船等。
  彭青奎 (1919—1985),山东人。50年代初加盟景德镇市京剧团,工铜锤架子花脸,是京剧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演员。主演剧目《盗御马》、《铡美案》、《打龙袍》、《断太后》、《李逵探母》等。
  李盛春 (1903—1986),江西南昌人。1933年曾在南昌市陶瓷试验所工作,1954年进入景德镇市工艺美术社,1956年到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1959年由景德镇市政府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擅长古彩花鸟,其古彩作品更多地吸收了粉彩艺术,偏重写实的风格,在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方面,有“软”的韵味,笔法娴熟,苍润华美,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装饰性。
  余翰青 (1904—1987),乐平县人。1959年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文联委员、景德镇书画院顾问、市文物管理局鉴定委员。从事陶瓷艺术教育、创作60多年,擅长陶瓷美术、中国画、古诗词研究。创作了不少很有影响的陶瓷精品和中国画力作,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很多精品均被国家馆藏机构及海内外收藏家珍藏,其中有大件瓶《百鸽之春》、《枇杷》、《暖春图》、《松鹰》、《牡丹孔雀》等。著有《花鸟画技法》、《教案札记》等论文,并参与编撰出版《陶瓷彩绘》一书。他早年陶瓷作品工整典雅,以精细缜密著称。能自画自填色、自绘图案纹饰、自题自书自印,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陶瓷美术作品。晚年作品,题材更加广泛,意境越发深邃,笔墨苍劲有力,画风奇崛沉雄含蓄而不含糊,凝重而不凝滞,充满艺术生命力。在1986年香港举办的景德镇陶瓷名作展中,其参展8件珍品在港引起轰动,创汇百万多元,各媒体纷纷撰文盛赞其“功力深厚,左风卓越,几十年的珍品尤其难得,堪称国宝”。
  汪以俊 (1904—1989),安徽黟县人。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花鸟画。他14岁承陶瓷名家吴霭生学艺,有宫廷画派的特色。由于勤奋好学,20岁即声名卓著。在漫长的从艺生涯中,他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从经营位置到造型赋神都要仔细揣摸,反覆推敲,做到胸有成竹,笔无妄下。所以他的作品绝无粗制滥造之迹,而是神情并茂,意趣天成。其作品多次送展多次获奖。汪以俊精于粉彩工艺。一支单色的珠明料笔在他手中却能像水墨画一样挥洒自如,浓淡适宜,圆润流畅,毫无滞涩之感。纵观他的作品,均是花有花形,鸟有鸟势,颇为传神生动。孔雀、白鹤、麻雀或栖或飞,或啄或跃,各具神态。扑蝶捕雀的小狸奴,穿山越涧的梅花鹿,其神其情,跃然瓷上;笔调之清新、布局之活络,明显退去了烦琐富丽的宫庭画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瓷板画《六鹤迎春》较好地体现了他的艺术成就。此件作品在立意上表现了百花吐艳,青松呈翠,鹤鸣阳春之景。布局采取“金角银边”构图形式。鹤石花松枝叶交错,穿插自然,虽丰满而不雍容,多而不乱。最令人赞叹的是表现技法的高超,各种树木的纹理被表现得非常精妙。桃树的光滑,牡丹杆的斑驳,其质感使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古松主杆的鳞皮,仿佛是伸手便可剥落下来,真正达到了乱真之地步。
  毕渊明 (1907—1991),号至乐老人,祖籍安徽歙县。毕伯涛之子。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1921年在江西瓷业公司学徒。长期从事金石、诗、书、画和陶瓷美术创作研究,擅长画走兽、花卉、翎毛。尤擅画虎、猴。釉上山水、翎毛、人物、走兽无所不能,有"“毕老虎”之雅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从16岁开始学瓷器并自学国画、书法、篆刻,从事陶瓷美术书画创作70年,先后举办个人画展55次。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顾问。
  吴康 (1914—1991),宇季铭,安徽泾县人。13岁师从邓必诏,学画瓷上人物肖像。16岁首次成功创作彩色瓷板画像,尔后又创造人工底片晒花瓷像及粉彩瓷像。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全国民盟委员。
  康家钟 (1933—1992),四川宜宾县人。陶瓷美术家。擅长现代动物雕塑、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人物雕塑(康家娃)以及城雕。1955年他毕业于四川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同年分配来景德镇瓷厂建厂委员会工作。次年转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从事陶瓷雕塑创作,深受曾龙升,杨海生等前辈雕塑家的教益,而熟练地掌握了陶瓷雕塑技艺。随后又受浙江美院周轻鼎教授的影响与启迪,以及国外现代陶瓷所感染,而一直从事动物雕塑创作,并对景德镇的传统高温色釉如何与雕塑品相结合,与同行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而使色釉广泛应用于陶瓷雕塑,使动物雕在塑造手法、装饰效果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技艺,有了新的特色,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1957年他参与了把王锡良先生创作的山水画《井冈山》改制成大型瓷质雕塑壁画的制作工作。1980年参与了中国古代发明家组雕的创作,作品被选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科普美术展览,获二等奖。1983年随中国科普协会主办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团赴美国芝加哥,以精湛的陶瓷雕塑技艺当众表演,博得在场参观的外国人士的高度赞誉。
  余文襄 (1901—1993),原籍江西都昌。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8岁受教启蒙,1925年经人介绍,随何许人先生学画雪景,6年的学艺经历,练就了扎实的雪景绘画功力。他心蓦手追诸家名作,几可乱真,随着功底的不断扎实,其雪景画,构思严谨,布局自然,主次分明,意境深远,笔触凝练,极富诗意,他因此而被誉为“雪景大王”。
  许震庭 (1919—1993),浙江绍兴人。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幼年随姐夫钱麟童学戏,1934年在杭州拜胡月珊为师学艺,工长靠短打武生。在南京、蚌埠、上海、杭州、杭嘉湖地区以及南昌、赣州等地流动演出。1951年应邀来景德镇市,参加浮梁地委文工团二分团,曾一度负责剧团行政工作。成立景德镇市京剧团后,任舞台监督。曾主演的京剧有《挑滑车》、《长板坡》、《九江口》、《驱车战将》、《杀四门》等,深受观众欢迎。
  万里明 (1914—1993),祖籍安徽泗县。从小随父学习京剧,七岁时登台唱戏,在“碰碑”一戏中演杨七郎,从此开始了几十年的铜锤、架子花脸的演艺生涯。18岁时在南京大世界有幸同名角金少山先生同台演出,被金先生看中,拜师学艺。曾在南京、芜湖、安庆等地流动演出。1949年11月参加华东地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京剧队工作,并任队长。1953年加入景德镇市京剧团。主要演出剧目有《霸王别姬》、《姚期》、《群英会》、《打龙袍》、《古城会》、《天雨花》等,曾在南京中央大舞台与中国“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同台献艺。在现代戏中主演了《八一风暴》,《沙家滨》,《大破奶头山》等剧。1958年在庐山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演出时,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直到72岁高龄才离开舞台。
  张松涛 (1926—1994),江西鄱阳人。1944年毕业于江西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花鸟、走兽等,先后赴日本、香港进行陶艺交流和作品展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市政府曾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先后担任艺术瓷厂厂长、景德镇陶瓷馆馆长、国家用瓷办公室主任、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徐天梅 (1910—1994),江西南昌人。原名徐年,字天梅,是徐仲南之子,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受家传父教,勤习绘画,诗词、金石、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深习细研,颇得真传。青年时代便在瓷都画坛崭露头角,显示出浓厚的家学渊源和高雅的艺术格调。从艺长达70年之久,画名画技享誉瓷苑。他擅长画动物,尤喜画虎、狮,兼及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等,意趣广泛而笔力老辣。作品以气韵生动,寓情于理,手法新颖,笔精墨妙而见长,无论雄浑之虎,抑或绢秀之花,入于画中笔下,均达意而传神,笔到意随,落笔有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中外馆藏机构收藏。
  卓安之 (1929—1994),号芝山人笑梅,室名“笑梅轩”,江西鄱阳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卓安之精习中国画,擅长青花釉里红装饰,画路功力深厚而立意新颖。他的画路很宽,题材很广。作品充满着生活气息,艺术构思独特,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他的国画作品和陶瓷精品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出口创汇。尤以画梅著称。
  叶冬青 (1923—1995),安徽黟县人。陶瓷美术家,专长陶瓷图案装饰,所绘金龙,维妙维肖,博有“画龙专家”之誉。他的作品色彩繁而不杂,讲究工笔描绘,特别是龙、凤的装饰画颇有神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作品多次送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深受好评。其作品以博取胜,能把唐代的雍容典雅、宋代的严谨精致、明代的劲健挺拔、清代的华丽工细等画风融为一体。既专长宝相、缠枝、吊灯洋莲、吉祥纹样;更专长龙风的绘画。不仅能画出各种龙的变体,如虬、螭等,且所绘的龙颇有脱颖而出之感。所绘龙颈是根据古代对龙的描绘;牛鼻、鹿角、狮毛、鲤髯凸眼、高额、融入现代审美趣味来进行造型的。龙身不是如蟒蛇状之旧俗,而是根据龙头比例,用黄金分割法来进行组织,颇有新意。龙爪富有鹰爪的抓举动态,给人以强烈的力感。代表作有粉彩“云龙图案”鸡心瓶,粉彩“西番莲”800件莲子缸、粉彩《九龙》薄胎碗,均由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陈耀星 (1924—1995),江西新建人。1933年入画瓷行业,师从李子祥学画山水,1952年参加画瓷合作社,1957年进入美术瓷厂(艺术瓷厂前身)高级美术组专攻粉彩山水。60年代曾随贺天健学习中国画,对宋、明、清时代名家的画法颇有心得,其作品题材广泛,不管是气势恢宏的,还是清秀小巧的,都尽出笔端,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篷勃生机和乐趣。
  施于人 (1928—1995),原籍浙江余姚。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常务委员。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1952年,随院系调整转学于北京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从学于祝大年、梅健鹰、邓白、郑可教授。1953年,到景德镇参与设计制作“建国瓷”、“出国展览瓷”。由他创作设计的陶瓷美术作品选送欧洲10多个国家展览,并被中外博物馆收藏。1954年,毕业后留母校并在研究室深造。1955年,由国家高等教育部调配来景德镇。1958年在新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爱好和擅长绘制青花、五彩、颜色釉作品,借传统手法,凭创新意念,为陶瓷美术推陈出新注入丰富的内蕴釉鲜活的艺趣。古彩《蝶恋花》、《百花篮》挂盘,堪称示范之作。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陶瓷展览,并赴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销,深得藏家喜爱。他的主要作品有:五彩《富贵有余》瓷盘、斗彩《瓜瓞连绵》300件瓜形瓶等。斗彩《瓜瓞连绵》金瓜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他先后编著出版《陶瓷彩绘》、《景德镇的青花瓷》,并在《景德镇陶瓷》、《陶瓷》、《实用美术》上发表8篇学术论文。
  胡献雅 (1902—1996),字正民,江西南昌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教授。曾担任江西省第一届至第四届政协委员,江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等职务。他的国画以水墨见长,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牡丹、蔬果之类运用独特的造型语言,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面貌,呈现出大师的风采。
  余慧光 女,(1945—1996),江西都昌人。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后随父亲余文襄专攻陶瓷雪景山水,得其父严授,作品畅销世界各地。1988年应日本邀请在东京举办的大中国展作现场绘画表演,受到高度赞誉,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藏,“雪景山水”长颈瓶作为国家礼品送美国白宫收藏。
  杜浩生 1931年12月生,别名剑城老翁,字轩乐杜,江西丰城县人。自幼随父杜晓楼学艺,经多年勤学简练,艺术功底很高。他曾在市艺术瓷厂、古窑瓷厂等单位,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几十载,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擅长运用工笔粉彩绘画古代人物,亦善于诗词、绘画、书法。其作品集情境、神韵、笔力、刀功于一身,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光明日报》、《景德镇日报》、香港《大公报》对其曾作报道。有些作品被国内外文博馆收藏。如“滕王阁”150件四方瓶被美国洛杉机博物馆收藏,“三国故事人物”200件四方瓶、“紫气东来”瓷板画分别被日本、韩国收藏。
  邹国钧 (1913—1996),江西乐平人。15岁起受其恩师汪野亭言传身教,勤学苦练,擅长粉彩山水,并潜心国画、书法研习,曾与毕渊明等联袂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在厂前(御窑遗址前)毕家弄上弄创办“邹国钧画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建国瓷厂、艺术瓷厂陶瓷美术设计师、景德镇书画院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其作品既广纳“百家之长为我用”,“搜遍奇峰打草稿”。多次前往长城、新安江、太湖、西湖、泰山、井冈山、桂林及周边山区实地写生。尤其在“三上黄山”之后,进一步造就其个人鲜明的风格:构图深求意境,层次力求深远,气势磅礴,运笔多变,擅于中锋用笔,笔力遒劲,质感鲜明,色彩优雅。多数作品或题有个人诗作,或题有名诗佳句,深受国内外同行、收藏家好评。1955年作品《初春》获江西国画展优秀作品奖,1960年至次年,创作巨幅瓷板画《旭日照翠冈》、《圭峰秀奇》和《瓷都八景》中的《莲塘春晓》、《云崖探宝》分获重点作品奖,1979年《四季山水》条幅瓷板画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展一等奖,1986年《青绿山》条幅瓷板画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杯奖。其陶瓷艺术作品和国画作品曾多次发表于省内外多种报刊上。
  陈先水 (1923—1997),江西临川人。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潜心研究中国水墨画与陶瓷装饰相结合的新方式—陶瓷刷花艺术。他通过临摹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诸多国画大师的作品,从中领悟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尤其他以刷花为主,书画为辅,给瓷上刷花装饰注入新风,也为这门装饰艺术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的展览中获奖。
  赵惠民 (1922—1997),别名赵璧,原籍浙江绍兴。1959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人物,尤精画仕女。所绘仕女作品,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形神兼备。从艺60余年,创作成就硕果累累,1969年曾往北京为各友好国家领导人绘制肖像瓷画,享誉京华。他笔下的仕女面庞端庄娟秀,神情专注温柔,体态秀美多姿,风姿绰约自然。其代表作《红楼梦十二金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许多作品被国内外馆藏机构和收藏家珍藏。
  曹二妹 女,1917年2月生,江西都昌人。采茶戏演员,初演小旦,后演老旦。20岁时学戏,师从张令公,后在都昌、湖口、彭泽、波阳等地搭班演唱。1952年在景德镇财神弄曲艺场演出,1954年参加市采茶剧团,1965年剧团撤消,进文艺工厂工作,直至1976年退休。她主演剧目有《绣花针》、《蔡鸣凤辞店》、《报马山》、《乌金记》《铁龙山》等,小戏《苦媳妇叹苦》、《撇芥菜》、《磨头腐》、《挑牙虫》、《补碗》等。
  邵金生 (1925—1998),江西都昌人。13岁到景德镇,开始在红店学徒,后来学烧柴窑。1949年进建国瓷厂当烧炼工人,1954年调宇宙瓷厂参与煤窑烧瓷试验,在操作中,配合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艰苦试验,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成功。并且创造了20个小时烧熟瓷器的记录(一般烧瓷需要30个小时左右)。此后几年,他创造了可扩大窑的利用率一倍的“一囱烧两窑”和每次可节约煤炭一吨的“蒸汽升温”先进经验,既加速习窑期周转,又提高了瓷器质量,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煤窑技工,196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于邵金生“陶瓷热工工程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特约研究员”。
  王云泉 (1916—1998),景德镇乐平市。1936年春天,经人指点,迁徙景德镇市,进入江西瓷业公司陶业学校从学陶瓷美术。3年后帮人画“春炉”,开始掌握了瓷画性能,技艺逐精。他的山水瓷画作品,继承了景德镇传统粉彩山水瓷工艺,用笔设色一脉相承。进入20世纪60年代,他的画风转入气势磅礴的题材表现。景德镇、乐平两地的多处山野风物,他曾亲临描绘;祖国的秀丽山川,他也涉足摹写。几十年写生活动,不仅陶冶了他的情怀,而且丰富了创作源泉。1962年,王云泉创作的大型陶瓷壁画《井冈山》,安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褒奖。王云泉擅长画山水,瓷画国画交相研习,大幅题材多以黄山、庐山、井冈山为主,小幅创作多以早年乡村生活及浮梁、乐平一丘一壑为原型。1974年,王云泉被借调在景德镇市建国瓷厂特制万件大花瓶,他采用青花材料绘写了《庐山》风景。这件作品以其色泽鲜明沉稳,用笔洗练利落,晕色柔和清明,陈列于北京饭店,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王云泉以绘事为乐,他的学生大都是从平民百姓家发现培养的,其中不少已成为当今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山水瓷画的高手。1961年,王云泉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
  张铭声 (1917—1998)天津人。京剧演员(工老生),1955年从上海来景德镇市京剧团。1956年3月任京剧团团长。曾主演了不少传统剧目,如《徐策跑城》、《追韩信》、《状元媒》、《坐楼杀惜》、《扫松》以及连台本戏《汉光武》、《包公》、《欧阳德》等。还主演了不少新剧目,如《英雄杨春增》、《大破奶头山》、《郎窑红》、《黎明的河边》、《龙江颂》、《向前看》、《三本账》、《前沿人家》等。他演戏认真,唱做俱佳。嗓音宏亮,身手不凡,表情逼真,很受观众欢迎。他兼任过导演,执导过大型现代戏《向前看》、《黛诺》,小戏《三本账》等。并动笔参与过剧本创作与改编移植。1958年,他率市京剧团赴庐山,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演出《二本红娘》等剧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的好评。70年代后期(1979年)调南昌江西省文艺学校任教师,为培养戏剧新人作出了贡献。
  蔡敬标 (1926—1999),江西丰城人。1937年来景德镇学艺,师从瓷雕高手蔡雨生。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神、佛、道、儒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了“福、禄、寿三星”、观音、罗汉、关公、陶渊明等众多瓷雕精品。他不仅擅长传统瓷雕创作,也善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踢足球”瓷雕,《中国体育报》曾作专题介绍。他撰写的“瓷雕工艺设计工作报告”、“成型工艺生产过程及产生毛病的原因和克服办法”等文章,对培养和提高年轻人的瓷雕技艺水平具有指导意义。由于他在瓷雕艺术中取得了杰出成就,1986年国家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日报》等报刊、电台、电视台均以不同形式宣传介绍他的瓷雕技艺。
  邓肖禹 (1920—2000),别名云耕,室名“为绚画馆”,原籍江西余干。景德镇陶瓷美术家,曾任市书画院画师、市人大代表、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邓肖禹受其祖父邓碧珊(“珠山八友”之一)等前辈影响,自幼对陶瓷艺术具有浓厚兴趣,13岁进入江西瓷业公司学艺,其间曾得到程意亭、刘雨岑等名家指点,受益匪浅。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开始独自画瓷谋生,并崭露头角,被人们誉为“小名家”。1950年进建国瓷厂工作,1958年调入艺术瓷厂美研室。他从事陶瓷美术创作60余年,精品迭出,艺名远扬,在陶瓷美术界颇有美誉。邓肖禹擅长粉彩花鸟和鱼藻,亦作纸画,他崇敬高奇峰、张书旗之画风,效法景德镇花鸟瓷画名家程意亭的笔意和技巧,深得岭南画派之精妙。他的花鸟画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尤喜绘雄鹰、白鹤、家鸡等,他善用中国传统的寓意手法,使画面具有无穷的意境,作品生动活泼,构图新颖别致。他的画形神兼备,工写并用,用笔多变,自成一格。
  曾山东 (1926—2000),江西丰城人。6岁那年不慎落水得病,用药不当,致终生聋哑。8岁正式随父学艺,在父亲悉心授导和严格要求下,克服生理缺陷,从复制开始,苦练基本功,14岁时,便能独立创作。曾山东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从事陶瓷雕塑创作,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会员、江西省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景德镇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1961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曾山东善于创作气势恢宏的大型组雕,代表作有《飘海八仙降八兽》、《伟大的胜利》、《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奋战众天神》、《十二花神》、《三星下棋》等瓷雕,反映了他独特的创作才能。
  潘文复 (1938—2001),原籍江西鄱阳。1978年被景德镇市政府工作授予“陶瓷美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自幼生长在陶瓷美术世家,叔公潘陶宇为清末民初粉彩绘瓷名家,父亲潘庸秉是著名的陶瓷美术家。受家学影响,又得益名师张志汤培育,他秉承天赋,勤奋好学,成功的创制了高温色釉彩绘,开拓全新的陶瓷装饰语言。他以厚实的传统粉彩瓷绘功底,善于表现山水、人物、花鸟,还创作了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作品既体现材质的自然美,又具有工写瓷画的意趣。1983年经有关部门鉴定,他创制的粉红、青绿、淡蓝、淡黄五彩玲珑瓷为国内首创。1990年,他被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潘文锦 1924年生,江西鄱阳人。1944年就读省立陶瓷学校,1949年入省立陶专任教务员,校务委员,1954年进陶瓷研究所任技术员,1955、1956年赴上海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研所学习,回所后一直担任色釉、色料科研负责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陶瓷工作40年来,主要主持国家外事出访礼品瓷及展览瓷的承制任务。主要著作有《景德镇颜色釉发展概貌》、《景德镇的青花瓷》等10余部书籍以及许多科研成果。
  童玉昆 (1915—2002)原名牛俊生,生于上海一京剧世家。10岁登台演出《四郎探母》、《打棍出箱》等戏,崭露头角。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在沪、杭、苏、锡、常及天津等地,与诸多京剧名演员同台演出。1958年加入景德镇市京剧团,为主要的老生演员之一,常出演《古城会》的关羽,《四进士》的宋士杰,还有《火烧连营》、《水淹七军》、《打龙袍》等戏,并热心教戏排戏,为培养京剧艺术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傅尧笙 (1935—2003),江西临川人。他12岁起便进瓷厂做工,195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进修班,1978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八大山人”研究会会员,并曾选为景德镇政协委员和文联委员,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精通各种彩绘手法,既擅长青花,釉里红、颜色釉和釉下彩绘,又对粉彩、新彩等釉上装饰有很深的研究,他能工善写,巨细皆宜,工笔如仕女作品,细致入微,毫发不苟;写意民窑青花,虽寥寥数笔,但意趣横生,让人浮想联翩。小如鼻烟壶,方寸之间神意自足;又如六米长的大型瓷板壁画,得心应手,气势恢弘。粉彩薄胎碗,人物众多,各具神韵。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专业人士、博物馆和各界人士的青睐和收藏,有数十件作品在海内外展出并获大奖。主持创作设计的“青花梧桐餐具”,在巴拿马等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金牌;青花斗彩《丝路花雨》获景德镇首界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一等奖;《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风景日用陶瓷文具曾作为邓小平出访日本的礼品,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大型粉彩薄胎碗《贵妃出浴》等被国内外大型博物馆收藏;他创作成功的直径为1.8米的巨型瓷盘《三顾茅庐》,作品规格之大,工艺之精细,画面之美皆堪称稀世之作。
  王鹤亭 (1921—2004),别号桃源笑山人。原籍安徽黟县。高级工艺美术师。瓷都名画家八虬之一,玉茗窑画院院长,他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六十余年,专攻花鸟草虫,尤以画梅著称,笔下的梅花千姿百态、劲俏挺拔、技法工整、满而不繁,被誉为瓷都“梅花大王”。1986年他创作大型瓷板画《梅花图》在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活动中,一举夺魁,荣获金牌。他的作品不断在国内外参加陶瓷艺术作品展览,其作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被中外各界知名人士和收藏家珍藏,声誉极高。
  程镇元 (1931—2005),安徽黟县人。师从王晓帆、梁邦楚学艺,擅长陶瓷美术设计,1989年被授予“工艺美术师”职称,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自1954年起,先后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工业社、艺术瓷厂、人民瓷厂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从事专业工作。曾有作品青花《仙女散花》木瓜瓶获全国陶瓷行业评比优胜奖和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作品高温色釉综合装饰《牧牛图》瓶,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青花“园林风光”瓶,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不少作品选送参加国外展览。与其子程永安合写论文《试论古彩装饰艺术》登载在《江西省工艺美术通讯》1984年第一期。
  汪茂才 (1943—2006),安徽黟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景德镇笫七、八、九届政协常委,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汪茂才师从陶瓷美术家叶冬青学艺,从事陶瓷图案设计工作。1982年调省陶研所,其图案装饰设计精美、高雅、古朴、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众多图案题材中尤擅画龙。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秋光图》天球瓶、古彩《桂林山水》300件瓶,在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他为人民大会堂建成40周年所制作的《中华九龙杯》及《中华九龙笔》,陈列在大会堂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特为此题“中华九龙宝杯”6个大字,并得到一致赞扬。
  二、景德镇当代名人
  陶瓷
  王锡良 1923年生,安徽黟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书画院院长,六届景德镇政协常委。他擅长粉彩、人物、山水、花鸟画。其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笔力老到,技艺精湛。大处作眼有气势,小处观之有意味,形神俱佳,格调高雅,饮誉国内外。其父王大屏14岁从安徽省黟县家乡到景德镇,先学选瓷,后学填瓷,此后数十年开红店天平瓷社。其子女王采、王小凤、王秋霞受其父熏陶、培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在陶瓷艺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王隆夫 1931年生,浮梁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景德镇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古代人物及意笔花鸟瓷画,其作品熔诗词、书法、金石、绘画于一体,笔下的艺术形象,着力于真情实感,多以工笔兼写意手法塑造。其祖父王昌彬,光绪、宣统年间为御窑厂总办(即总管御窑),擅长高温颜色釉品种配方,对历代各名窑瓷鉴别富有经验。其父王廷芳、毕业于江西窑业学校后,考入上海美专,善画画、诗文、篆刻,曾一度协助王昌彬管理窑场,自己亦时以画画从事陶瓷装饰。其子女王淑凝、王安维、王淑明、王淑媛均继承父业为陶瓷艺术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王恩怀 1935年生,江西丰城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八届景德镇政协常委。自幼随父学艺,后又拜刘雨岑为师攻研粉彩,擅长花鸟瓷画,他博采众长,十分注重把花鸟还与自然,不拘成法,赋予花鸟生态情感的同时,赐予花鸟的时空意识,给人以造势沉雄、奇崛、轻重、虚实、灵动互为相关的艺术感。其祖父王秀春精于青花,系当时绘制青花高手。其父王步是著名陶瓷美术家,首创借鉴水墨技法创作青花,被誉为“青花大王”。其长兄王声怀,二兄王希怀均从事陶瓷艺术事业,精于青花,受到陶瓷界的好评。其子王清平、王青,媳徐国琴、李燕及侄王华都酷爱陶瓷,在陶瓷事业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王怀俊 1943年生,安徽黟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后入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师从周昌谷教授,擅长人物、兼及山水、花鸟瓷画,近年多画青花山水。其祖父王大凡,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父亲王晓凡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其女王莹继承父业,从事陶瓷美术研究与创作。其子王桤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研究生。
  王怀治 1947年生,安徽黟县人。其祖父王大凡为景德镇著名的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发起人之一,父亲王晓帆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曾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进修。从事陶瓷艺术专业已40余年,以人物画专长,兼习山水、花鸟等,在创作中驰神运思追求作品的诗情画意,给人们以较高的艺术享受。多年来,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等国及港台地区展出,并且曾亲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地考察并进行现场表演,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欣赏和赞誉。
  王采 1952年生,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市政协委员,陶瓷艺术委员会成员,江西省陶研究所陶艺工作室主任。1980年毕业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其父王锡良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采受父亲影响甚深,其作品取自于民间题材,典雅大方,在全国和省、市展出均受到好评,并获奖多项。他多次在国内外作现场技艺表演,作品热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代表作《雅集图》瓶被中国工艺术馆作为国家珍品收藏,《秋韵》瓶获“果喜杯”全省工艺美术大奖赛优秀奖。
  王秋霞 女,1960年9月生,原籍安徽黟县。1977年随父王锡良大师学艺,专攻粉彩人物,兼山水、花鸟。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王秋霞出生著名的陶瓷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受家庭影响,对陶瓷艺术有着深深的热爱。参加工作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之中,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逐渐成为景德镇新生一代的陶瓷美术优秀技艺人员。作品《花阴寂寂去》获“青春杯”一等奖;《四志图》获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奖赛一等奖;《茗乐图》及《好放春牛过山岭》、《悠悠鸾凤友》、《赤壁图》等数十件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创作评比的奖励。1994年7月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艺人员,并获创作成果一等奖。1991年在香港中艺公司参加“景德镇陶瓷珍品展”,同年5月应日本“中国贸易公司”邀请赴日本进行技艺表演。1993年赴新加坡,1997、1998、1999年再次前往日本广岛、富山、津泽等地进行文化交流。
  王淑凝 女,1962生,父亲王隆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她自小在艺术氛围中熏陶长大,毕业于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多次获省、市、国家级大奖,三次应邀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及陶瓷绘画表演。5件陶瓷作品由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先后参加在美国、台湾、香港等地举办的陶瓷作品联展,在日本举办了一次“景德镇闺秀女画家王淑凝的世界”个人陶瓷作品展。主持与参与过多幅大型壁画的制作工作。作品载入《中国现代陶瓷名人名作》等书籍中。
  王寿霖 1942年生,江西都昌人。号墨庐,又称陶庐轩主。他几十年孜孜不倦,铁砚耕耘,艺术功底厚、造诣深,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貌。其擅长国画、书法、古诗和陶瓷绘画装饰,尤以瓷上诗、书、画为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深受国内外高层次人士赞赏,多次荣获各级金、银等项大奖,荣获国际21家艺术团体授予“当代艺术名人”称号。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学会会员、江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新加坡新神洲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并任景德镇市政协委员、市书法家协会二、三届主席、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
  王跃林 1958年3月生,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南昌工艺美术厂技术科长,江西省工艺美术展销有限公司,景德镇东陶有限公司特聘画家,工艺美术系列中初级评委,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王跃林的父辈都是瓷上肖像画的老艺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跟随陈信高学习瓷上肖像画,并有幸得到中国美术大师杨厚兴和冯杰的指导。由于其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注重艺术实践和大胆创新。几年后,绘画技艺脱颖而出。其代表作彩色瓷板画《八一起义旧址》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博物馆;瓷板肖像画《日本高耸市长胁信男》作为南昌市人民政府的礼品赠送给胁信男市长收藏;彩色瓷上肖像画《陈香梅女士》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礼品赠送给陈香梅女士收藏;瓷上肖像《齐白石先生》收藏于江西省工艺美术馆。1979年其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
  王永生 女,1942年生,湖南湘潭人,祖籍上海。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主持和参加了十多次重大科研项目。其主持的腐值酸纳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中试)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的《我国与亚洲四小龙出口产品竞争水平分析及对策措施》(陶瓷部分)获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撰有论文50余篇,其中《腐植酸纳在陶瓷工业中应用》编入《全国腐植钠学术会论文集》。
  王宗涛 1945年生,浙江人。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2年起,从事陶瓷美术设计40余年,先后获各种奖励30余次。其中: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次;国家级奖5次;省、市级奖20余次。有9件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宜兴陶瓷博览馆收藏。创作的青花玲珑“龙凤”琵琶瓶,青花玲珑“双凤”咖啡具等,被选为国家礼品瓷。
  方文贤 1957年生,号高岭山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0年毕业分配在景德镇建国瓷厂科研所工作,曾任该所所长,1992年就职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从事国家用瓷的创作设计工作。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浮梁县美术家协会主席。他自从事陶瓷美术专业工作以来,创作设计了大量的优秀作品,1983年作品80件银辉釉美蕾瓶,获第三届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优秀奖;1987年色釉艺术台灯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1990年作品“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节徽”获一奖奖;1993年北京奥申委专用礼品瓷“打马球”薄胎腕和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主席团专用礼品纪念瓷四件一组被采用;1994年为外交部驻外使领馆设计第二代“国徽瓷”;2001年青花釉里红《江南水乡》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永久珍藏。
  邓希平 女,1942年生,江西兴国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总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9年晋升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评为江西省十佳科技人员,1999年荣立国家杰出专业人才一等功。其从事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研究开发36年,先后创造新型颜色釉30多种,并创作了许多颜色釉艺术珍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并被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其中陶瓷彩虹釉获国家发明奖、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个人荣获比利时王国骑士勋章。大件“郎红”釉新配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代表作品300件“郎红”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选作国家主席出访礼品,其中有一件收藏在日本天皇宫中。“凤凰衣”釉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代表作品“凤凰衣”釉醉仙瓶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玫瑰紫”釉福桶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宝石红”釉跃鱼瓶等14件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颜色釉综合装饰普天同庆小口球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综合装饰《锦绣河山》梅瓶等6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邓爱英 女,1963年生,江西余干人。祖辈四代从事陶瓷绘画,受家庭影响,随父邓肖禹学艺,专攻花鸟,现在艺术瓷厂美研室从事陶瓷绘画工作。作品多次参加省、市陶瓷展获得好评。其父邓肖禹陶瓷美术家。祖父邓青莲主攻人物画,擅长山水、花鸟、鱼藻以及瓷画像,是个多面手。其曾祖父邓碧珊为珠山八友之一,清末秀才,善吟诗作画,并工书法,最擅长鱼藻画所画之鱼栩栩如生,真实动人。其兄邓学贤擅长粉彩花鸟、并画鱼藻、走兽。
  牛水龙 1941年生,江西都昌人。8岁开始学徒,从事陶瓷工作近50个春秋,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釉料配方,高温颜色釉配制,获得全国、省、市九个项目14次奖。1988年薄胎瓷新工艺获省一等奖,国家科委发明奖,1985年获全国首届自学成才拔尖奖,1991年评为省、市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同年评为瓷都十大新闻人物。先后在红旗瓷厂,新华瓷厂、红光瓷厂担任过技术科长、研究所所长、厂长等职。祖辈四代从事陶瓷事业,祖父牛道煌是施釉好手,父亲牛波阳擅长利坯,其子牛士荣现在轻工业陶研所从事陶瓷工艺的研究应用,设计的花咖啡具获轻工部一等奖。
  孙燕明 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美术专业,系中国工艺美木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协会会员。擅长人物画,综合装饰、雕刻、吹釉等。主要陶艺作品有《大江东去》、《老子出关》、《淡妆浓抹总相宜》、《牧笛》、《唐诗画意》系列、《三国故事》系列、《敦煌之梦》等。作品发表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集》、《国画家》等大型画册和杂志里。传记收录在《中国陶瓷美术人名辞典》和《景德镇陶瓷百家》书内。陶艺作品《大江东去》在2000年上海大师展上获国家级银奖,2001年入选中国美协全国陶瓷展评。陶艺作品《淡妆浓抹总相宜》在2002年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银奖。
  孙同鑫 1943年生,江西丰城市人。祖辈四代以陶瓷为业。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对釉下彩和高温颜色釉有独到的研究,作品多次被选送参加国际博览会和国内外展出并获奖30多项,撰写专业论文8篇,作品多次被选为出国礼品或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其祖父孙洪元是景德镇当时做大件琢坯的著名高手,并从事高温颜色釉的研究。其父孙振东秉承父业,在恢复和提高传统颜色釉研制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其妻王水玉,陶瓷美术设计师,在历次百花奖展览中,作品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其子孙立新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是陶瓷美术界中的佼佼者。
  艾早红 女,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彩绘生产工人,1983年出席中国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田慧棣 女,1938年生,浙江上虞人。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青花课,1964年调入艺术瓷厂,任特种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擅长青花、彩色玲珑、色釉综合装饰,以花果、山水为主。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曾任全国妇联第五届执委、江西省妇联第七届执委、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宁勤征 1957年生,景德镇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现任景德镇陶瓷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岭陶艺学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理事。擅长陶瓷刷花兼青花、色釉综合装饰。作品在陶瓷美术展评中多次获奖,其中青花配诗山水瓷板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三等奖,雪景冬刷花瓷板获景德镇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并有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创制出釉下青花刷画,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高温彩瓷等新品种。1999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其作品《梅花》2000年9月由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文化美国行》大型展览在美国纽约展出,受到美国艺术官员的高度评价,并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作了重点报道。2001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被聘为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甘晓东 1955年生,江西丰城人。电大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1973年开始自学绘制瓷像,其特色为非常逼真、传神。对不同的人物对象采用不同的技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瓷像作品被国内一些大型博物馆、纪念馆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收藏。
  冯叔文 1953年生,1981年毕业景德镇首届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生于艺术之家的他从小就爱好画画,在题材上丰富多样,富有丰富的想像力。花鸟虫鱼、家禽走兽、人物山水都是他的创作源泉,尤其山水画更是堪称一绝。在几十年创作过程中,注重吸收传统画法中的营养以及张大千、傅抱石、黄秋圆等一些名家长处,并使之与国画、油画、素描、水粉画、摄影相结合,其作品取材传统,又不拘传统,在传统上加以创新。作品《无光釉青花书法装饰橄榄瓶》获首届日本恩巴名人作品奖。《奇山峻秀》等作品获全国陶瓷名人作品奖。在日本、香港进行个人展览,深受好评。
  许光挺 1937年生,浙江天台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高级工程师。历任景德镇陶瓷机械厂副厂长、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副经理,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厂长等职。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刘平 别名芝生。1944年生,安徽黄山人。1963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随父学艺,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和研究,主攻釉下花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父亲刘雨岑,陶瓷美术名家、国画家、景德镇“珠山八友”最年轻者,以釉上粉彩花鸟瓷画著称,在海内外颇有美誉。
  刘伟 1962年2月生,江西新干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主任,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陶瓷造型和青花,色釉综合装饰,作品参加陶瓷美术展评,获国家、省、市级奖多项。从艺20余年,既具扎实而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技法,又具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他曾承担中南海紫光阁《锦绣山河》陈列瓷的创作设计和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郎红釉双耳宝灵尊的设计创作等任务,得到国家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赞扬,被誉为世纪之作。是瓷都新生代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瓷都新生代》一书和《江西日报》均专题介绍。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学会会员。
  刘烟林 1933年11月生,江西临川人。祖祖辈辈从事陶瓷生产,其祖父刘松恒、父亲刘荣生皆从事陶瓷琢器刁削工艺。12岁随父学艺,从事陶瓷琢器刁削,后逐渐对模型制作有了兴趣,1961年后一直从事模型制作,掌握了精湛的模型制作技艺,为模型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刘远长 1939年7月生,江西吉安人。1959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6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从事陶瓷雕塑设计,后担任美研所所长、副厂长、厂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经理等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擅长陶瓷雕塑,兼长城雕、泥塑。作品注重从生活中提炼题材,表现形式集塑、刻、捏、镂于一体,分精雕、意塑二类。他功力扎实,对艺术有良好的悟性。其作品构思严谨,寓情于理,章法洗练,形式多样。能取传统技艺之功,融现代画理之妙,以人物创作为主,涉及走兽、翎毛,有虎、豹、熊、鸟、雀等题材。
  刘翮天 1943年生,江苏阜宁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陶瓷专业,高级工程师。原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景德画院副院长,景德镇市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景德镇硬笔书法协会顾问。他数十年来一直研习西画与中国书画,尤擅花鸟。其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青花釉里红作品追求、朴实、粗犷、线条简练有力,色彩浓重且对强烈,在历史上的官窑、民窑产品基础上有明显创新;其影青作品注重将宋代影青瓷的制作技巧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极为严谨。其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1999年作品《青花釉里红玫瑰纹盘》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收藏。
  毕德芳 女,原籍安徽歙县,1946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陶瓷美术世家。其祖父毕伯涛为清末秀才,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其父为陶瓷美术家毕渊明,善画虎,素有“毕老虎”之誉。毕德芳自幼成长于陶瓷美术界名流之家,耳濡目染,喜爱丹青,8岁时,便禀承家传,得其父耳提面命,专事陶瓷粉彩走兽瓷绘,兼务中国画、书法、篆刻。1959年,她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习绘瓷画,攻研美术基础理论,为陶瓷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正荣 1950年出生,原籍上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总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市高岭陶艺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陶瓷艺术新作选入中国当代陶艺百家电子画册。作品《松鼠》瓶和瓷板画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高温色釉综合装饰作品《清游》瓶于2001年月1月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雏鸭戏水》瓶获世界华人协会工艺美术展评优秀奖,5件作品被世界华人协会收藏。《情趣》瓶获2001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银奖,并被博物馆收藏。青花釉里红《情趣》陶艺2001年被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与艺术文化大展评委会评为金奖,其《陶瓷装饰与动物世界的关系》等学术论文,发表在《景德镇陶瓷》等学术刊物上,已出版《朱正荣陶瓷作品集》。多次参加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陶瓷艺术展,1996年月10月赴韩国举办陶瓷技艺讲座及现场表演,并被聘为“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余果 女,1987年生,2005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8月考入上饶师院美术本科。其作品曾获国家、部、省和地市级创新奖、金奖、银奖及各种奖项多项。
  余子富 1939年生,江西都昌人。祖辈四代以陶瓷为业,现在景德镇为民瓷厂任窑炉长,专门从事柴窑、围窑、煤、油隧道窑烧练,还掌握用煤烧多种颜色釉的技能。1984年继承父亲从事颜色釉研究。其祖父余用田系一直从事柴窑烧练,其父余略店系陶瓷老艺人,擅长高,低温颜色釉配方,在轻工部陶研所工作期间,将祖传秘方无私贡献给国家,把自制的各种颜色釉、花釉送给陶研所获得部、市政府嘉奖。其子余忠东继承家业,随父学艺,从事研究颜色釉工作。
  余希鹏 1953年11月生,江西都昌人。祖辈四代以陶瓷为业,擅长烧炼各式窑炉,1985—1986年参与用焦炉煤气烧制景瓷新技术试验中,获得成功,该项技术荣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陶瓷公司一等奖。色釉综合装饰夜光釉瓶等多件作品获精品大奖赛金杯奖二等奖和全国陶瓷艺术展二等奖。其父余建邦,从事陶瓷工作几十年。其祖父余忠荣自9岁学徒,24岁开始柴窑把桩,技术升至八级,为景德镇窑炉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曾祖父余叨金自小在天灯背窑学徒,专长烧窑,曾先后在罗家窑,豆芽井窑任把桩。
  余仰贤 1944年1月生,江西新建人。曾任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景德镇陶瓷馆馆长、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现任景德镇陶瓷协会董事长。善于利用各种陶瓷材质进行装饰设计,其手法多样,艺趣颇广。作品的表现形式有粉彩春景山水、雪景山水、古彩山水、玛瑙红山水,还有釉下青花山水,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余效团 1957年生。江西都昌人。自幼酷爱书画,金石、花鸟。198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先后师从李林洪、张松茂、王隆夫、张宝增等各位名家大师,遍临历代名碑法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画院秘书长、景德镇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陶瓷节陶瓷大奖赛评委,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95年9月作品在中日陶艺展获优秀奖。1997年由台湾《紫玉金砂》杂志专题介绍其陶瓷美术作品,1999年5月《收藏》杂志专题介绍其陶瓷美术作品。1999年8月《神州齐舞》陶瓷作品获全国“古今来杯”陶瓷大奖赛三等奖,2000年元月制作360块历代书法家“龙”字瓷板、100个书法“龙”字在上海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心展出并收藏。
  陈敏 1962年生,江西余江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擅于婴戏题材的现代民间青花装饰,作品将传统的民间青花手法和现代陶艺融为一体。他多次赴国外进行陶艺交流,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现代瓷艺展,作品现代民间青花山水装饰《江南情》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一等奖;陶艺作品觅叶获全国陶艺美术设计评比二、三等奖;陶艺作品花鸟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赛二等奖。
  陈小华 女,1961年生,江西丰城人。大学学历,高级工艺美术师。出身陶瓷世家,师从王怀治大师。其作品粉彩《饮中八仙》、新彩《锦堂富贵》等分别获瓷博会“中国瓷园杯”金奖和全国“朝霞杯”二等奖。
  汪桂英 女,1931年生,景德镇乐平人。室名“平山草堂”。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和研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1978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其父汪野亭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擅长陶瓷器型设计、高温色釉综合装饰,兼长中国画。工粉彩山水、釉下彩花卉。
  吴彩云 女,景德镇市红光瓷厂成型生产工人,因表现突出,199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吴锦华 1954年生,笔名吴之。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幼随其父、著名陶瓷美术家吴康习画,勤奋刻苦,为陶瓷彩绘打下扎实基础。在景德镇这座陶瓷艺术殿堂里,他广学博览,汲取众家之长,孜孜以求,埋头苦画,一心只求艺术的精深。他将时代审美思潮与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传统特征有机结合,使作品不仅富有时代特色美感,又充分展现了深厚文化渊源及工艺绝技。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广泛,多姿多彩,技艺精湛,清新画风中饱含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其代表作《盖世无双脸谱碗》创拍卖价一百万美元,是当代陶瓷工艺史上空前的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评比中获大奖,被国内外馆藏机构收藏,更有美、英、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收藏爱好者愿和锦华艺术共同成长,跟踪收藏。
  吴胜华 1941年生,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93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他曾先后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为民瓷厂美研所,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从事及专职陶瓷美术创作设计40余年。擅长粉彩花鸟和青花色釉综合装饰,亦精于国画创作。在粉彩花鸟大师余翰青、陶瓷美术家刘雨岑等名师指点下,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别有创意的装饰技法。另蒙著名国画家胡献雅老先生垂青,传授国画创作精髓,使其作品在构图立意、勾勒皴擦、气韵设色方面,独具特色。历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美术作品评比获奖。获国家级奖一项,省、市级奖10余项。不少作品被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等馆藏机构收藏,并在国内许多有影响的报刊杂志诸如台湾《壶中天地》、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鉴赏》等作过专题介绍。
  沈盛生 1941年2月生,江西都昌人。字书达,雅号东山寺居士,呤雪阁主人。曾任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他早年师从余文襄老艺人,从事陶瓷粉彩雪景的创作研究、开创了陶瓷彩色粉彩雪景。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多项奖,其中《江南雪景》粉彩瓷瓶、《匡庐秀色》粉彩超万件莲子瓶分别获全国轻工业产品与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匡庐秀色》粉彩超万件瓷瓶等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香港《文萃》、《世界美术集》杂志画册曾发表其作品,1990年应邀赴日本进行陶瓷技艺交流。传略载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和《世界美术家传》等书典。
  何叔水 1940年生,景德镇乐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轻工总会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1955年随父学艺,迄今40余年。在中国轻工总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和中国国画创作研究。1978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8年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7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擅长陶瓷粉彩人物、花鸟、山水画创作。其作品具立意深、寓情与理、工整严谨、富丽鲜明、苍峻秀逸、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历年来,曾有中国画作品先后四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多次参加省、市美展,陶瓷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型工艺美术展览。获奖30余项,出版、发表百余件,广泛被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物馆、收藏家及爱好者收藏。
  陆如 1936年1月生,江西丰城人。自幼随父学艺,酷爱陶瓷艺术,拜著名国画家许麟庐为师,传习技艺。现任景德镇高专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擅长中国花鸟画,陶瓷釉上、釉下综合装饰,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1988年应邀赴日本,1994年赴泰国做艺术交流。1993年至1996年作品四次在香港展出,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青睐。陶瓷精品被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会员,北京齐白石研究会会员。其父陆云山擅长花鸟,精于新彩研究,有“八小名家”之誉;其子陆涛、陆岩继承家艺,兼集当代画家之长。
  李文跃 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祖籍甘肃陇西迎祥。号墨里陶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教育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陶艺教研室主任。他长期专于从事陶瓷墨彩描金、粉彩瓷创作与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研究工作,创立了颇具个性的粉墨彩瓷装饰风格,其创作的作品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多次获奖。2004年出版专著有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教材,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在台湾出版专著《景德镇陶瓷艺术》;2003年在香港出版画集《李文跃陶瓷艺术》。并先后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陶瓷艺术个展及艺术交流活动,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新加坡国家电视台专题节目介绍其艺术作品与成就,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近代美术馆、景德镇陶瓷馆收藏。2000年新华社将其艺术作品与业绩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年鉴》。
  李一新 1948年生,江西鄱阳人。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结业,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画院特邀画家,上饶地区美协副主席,获1999年全国书画等级考核陶瓷美术专业一级资格。其作品《江南四月》载入《中国美术全集》。《踏青》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奔牛图》获国家级工艺奖,参与创作的超万件青花箭筒在1997年迎香港回归礼品展评中获最佳创意奖。
  李恭坤 1941年生。江西南昌人。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到雕塑瓷厂研究所从事瓷雕创作。所创作的《嫦娥思凡》、《寂寞的小和尚》、《达摩周游》、《孟姜女哭长城》,《回娘家》等许多瓷雕作品,形体洗炼概括,具有思想内涵,给人以藏锋不露画外的联想和美感。此外,他在创作中十分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如《三顾茅芦》瓷雕作品中对刘备、关羽和张飞各自不同性格的形象刻画,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丰富了文学原著的内涵,又如《三个歌唱家》中不同神情的塑造,那充满乐观的气氛,经作者略加夸张顿时显得妙趣横生,确是一件颇具现代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的上乘之作。有不少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类展览评比中获奖。如《华佗》、《张衡》获1978年全国科普艺术创作二等奖,《达摩周游》获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三等奖,《双鹿钟座台灯》获1986年全工艺台灯评比第三名、全国工艺品百花奖优秀作品奖。另有10余件作品分别被国内外有关展览馆收藏。所设计制作的大型漆版镶嵌浮雕《孔雀牡丹》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陈设。曾两次应邀赴香港、新加坡作瓷雕现场技艺表演。
  邱含 1961年生,江西临川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在景德镇玉风窑瓷艺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擅长以山水题材为内容的青花釉里红和现代民间青花装饰,其主要代表作青花釉里红《归》陶艺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现代瓷艺展览,2000年被聘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指导教师,并多次应邀赴国外参加陶瓷名作展,进行陶瓷技艺交流。作品《草居》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觅》、《叶》获全国陶瓷评比二、三等奖;陶艺《源》、《根》等四件作品参加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茶具设计获景德镇日用瓷新产品三等奖,青花釉里红系列茶具获优秀产品奖;《山居》、《人间乐》,获1998年全国陶艺设计评比一、三等奖,多次应邀赴国外进行陶艺交流。1997年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现代瓷艺展。
  张松茂 1934年生,江西鄱阳人。艺名“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江西省政协委员、市文联副主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擅长粉彩人物、山水、花鸟等以中国画为主的瓷上彩绘艺术。他师法自然,艺趣广泛,技法精深,时代感强,品位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祖父张有才先后从事烧窑、做坯、画瓷,40岁后转搞陶瓷销售。其父张德生,师从于陶瓷美术名家刘雨岑,是绘瓷高手。其子张晓东、张晓杰、张慧均继承家传,从事陶瓷事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张育贤 1938年生,笔名风友,江西余干人。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轻工部陶研所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绘画研究和创作。曾师承曾龙升、蔡金台传统技法。擅长圆雕、捏雕、镂雕、浮雕及陶瓷绘画。高级工艺美术师,199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
  张正海 1945年生,江西丰城人。现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美研所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系景德镇市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务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其外祖父蔡金台是景德镇首批授予的“陶瓷美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其父张新喜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受业于镂雕名师徐顺元。他自幼秉承家学,1959年1月进雕塑瓷厂随父学艺,得其真传。30多年来,一直从事镂雕创作,在几位现代陶艺家的指点下,接受了圆雕人物的创作训练,颇有收益。而今.不仅镂雕、捏雕技艺精湛,圆雕、浮雕也见特长。
  张吟玲 女,1962年生,江西余干人。笔名冰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早年随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学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及南昌师范大学,多年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擅长瓷雕创作,兼釉上彩工笔绘画及综合装饰。鸟金色釉《小八狐》瓷雕、新彩《玉露》咖啡具等作品分别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展评二、三等奖。《中国陶瓷》与《艺术陶瓷》等杂志画册曾发表其作品,1985年参与全国青联组团出访日本。传略辑入《中国名人录》《中国陶瓷美术全集》等书典。
  杨苏明 女,1940年生,别名杨美利,河北涿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杨苏明1955年考入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1958年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提前毕业,分配到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雕塑组,师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瓷雕高手杨海生,专攻陶瓷捏雕创作和技法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参与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艺术瓷雕《百花齐放》大花篮,即显示出精巧的技艺。创作的作品挤浆《菊花》瓷盘、粉红釉捏雕挂盘、高白泥捏雕花篮、《竹菊花》花架,选登于《景德镇瓷器》专集,并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范敏祺 1964年生,江西临川人。1981年进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入室弟子。1989年从江西省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专心致志于陶瓷艺术的设计创作工作,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景德镇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世界华人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其艺术陶瓷作品,大多以古典人物、花卉、山水和飞禽走兽为题材。1982年创作的《山水八骏图》被科威特皇宫收藏,1984年创作的《百美图》粉彩人物壁画参加香港国际陶瓷博览会,被陶瓷收藏家购藏,1986年创作的粉彩大圆盘《下棋》被日本博物馆收藏,作品《国色天香》瓷板画被中华全国总工会选送澳门总工会收藏,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设计的大型瓷屏曾获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并参加建国50周年成就展。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设计的“九九归一”瓷笔筒荣获澳门特区政府颁发特别证书。
  林露 女,1983年出生,美术专业本科。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自幼受文人家庭的熏陶,酷爱美术、书法、音乐、舞蹈,13岁时创作的美术作品便获得上饶青少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曾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水泉等陶瓷名家的指点。2006年5月,荣获首届中国红色之旅“井冈山杯”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2006年9月,荣获“伟大的征程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展”银奖。2008年,创作的山水瓷板画《黄果树瀑布》荣获“喜迎奥运爱我中华书画艺术展”全国大赛金奖。近年来共获得金奖三个、银奖五个、铜奖二个。
  赵明生 1957年生,浙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大美术系,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师承家父赵惠民(陶瓷美术家),现任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学会会员。
  赵紫云 女,1962年生,浙江绍兴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其出生于陶瓷美术世家,自幼承其父,陶瓷美术家赵惠民庭训,在笔法、造型、取材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加之受到高等美术教育,视野开阔,艺术个性日渐显露。其仕女作品用重彩写清雅之姿,用秀美绘拙朴之相,用现代视觉成古典之风,反映其较高的艺术修养,代表作品先后获30多项全国性奖励。
  胡景文 1959年生,江西新建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毕业,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旅法陶艺家协会理事、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法国留尼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陶艺《秋韵》获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陶艺《旋律》、《时空》参加1989、1992年日本国际美浓大奖赛;陶艺《瓷魂》、《森林》获《瓷都景德镇》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陶艺《庆贺》、《秋韵》、《蝉》、《根》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恩巴美术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法国世界华人艺术博物馆等,烟台美术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其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台湾《综合彩探索》、《紫玉金砂》、香港《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全》、新加坡《情系瓷都》等大型画册。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1996年至2003年,在上海、烟台、大连等地举办陶艺个展,多家电视台相继播出,多家报刊先后报道。并参加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艺术作品展。
  胡光震 1945年生,安徽绩溪县人。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在校师从胡献雅、余翰青教授,毕业后又得益于王恩怀大师言传身教,艺术功底深厚,作品屡屡获奖。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新近推出的“釉上清雅粉彩”艺术瓷创作新品,使古老的粉彩艺术再现青春。
  段庆新 1949年生,江西都昌人。东方函授大学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台湾台中市经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理事长。出身陶瓷世家,祖父段茂发为“古彩”一代宗师,其为传人,作品多被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
  洪国忠 1938年生,江西东乡人。祖辈四代从事陶瓷事业,是陶瓷琢器利坯高手,技术全面,从原料到成瓷能一手到家。曾制作过中法技术合作瓷、外交部礼品瓷、国家用瓷、7501用瓷、陈设瓷、展览瓷。试制的新产品在多次评比中获奖。1984年、1985年两次赴美国作陶瓷制作表演。其祖父洪金钱从事陶瓷青花工作几十年。其父亲洪炎喜是陶瓷圆器利坯能手,江西省首届劳动模范,在发展生产找窍门运动中创造了一刀法,为景德镇陶瓷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子洪燕平随父学艺,现已掌握了父亲两套技术,从原料到成瓷能全面完成,兼习青花和釉上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侯一波 1939年12月生,湖南长沙人。号“洞庭一波”。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从事陶瓷美术创作。1964年,调入景德镇市为民瓷厂,任民瓷厂总工艺美术顾问。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其擅长粉彩花鸟,兼事青花瓷画,作品新颖别致,古拙雄浑,笔法自由奔放,格调高雅劲秀。
  俞军 1962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设计系,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青联系员,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组委会陶艺评委,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瑜窑现代陶艺中心主持人。俞军从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教授门下,从事陶艺创作二十多年,擅长现代民间青花釉里红和红彩锦瓷创作的研究,对现代陶艺具有独特的创意,灵感来自大自然的感受。他的陶艺作品获奖180多项,其代表作品有获奖1994年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的《鸟语花香》、1998年第六届全国评比一等奖的《树之灵》,青花《五老图》、《鸡》被中国工艺美术馆视以珍品收藏。1989年代表中国陶艺家出访日本,参加日本国际美浓展评会,1992年在日本高知县举办陶艺展,作品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印尼、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展出和收藏。
  俞海青 女,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进景德镇市委员,政协委员,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景德镇市高岭陶艺学会理事,景德镇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景德镇《瓷都文化报》名誉主编,现工作于景德镇陶瓷研究院任副院长。曾在南昌、广州、南京、青岛、上海、新加坡、香港成功举办个人展。并应邀出席北京、上海、大连、杭州、广州等国际艺术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北京国际展览馆国庆展,陶瓷精品成就成果展,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等,共获国际国内奖项数十余个。作品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众多国家文博单位收藏。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新加坡联合晚报、Life英文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专题报道。
  饶晓晴 1961年生,江西临川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先后在景德镇技校、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教学与创作。擅长陶瓷青花,色釉综合装饰兼釉上彩,代表作《雪激牛奔》、《天趣婴戏》陶艺连获两届全国陶瓷美术三等奖,《水中月》钵等先后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及市级多项一等奖,《婴戏百图》为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中国陶瓷》、《景德镇陶瓷艺术》等杂志画册发表了其作品和论文。
  袁进 1975年生,江西都昌人。出身于陶瓷世家,自幼受陶瓷艺术的熏陶,钟爱陶瓷美术,擅长人物画,对翎毛有所突破。现为高级美术师,作品《达摩渡江》被评为福建美展一等奖,《寻梦少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创作“世纪杯”优秀奖。
  袁世文 1947年生,景德镇乐平人。擅长粉彩雪景山水画。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珠山陶瓷艺术院院长。出生于陶瓷世家,舅公汪野亭系景德镇“珠山八友”成员,其13岁随父亲袁林学画山水,曾师从陶瓷美术家王云泉,又受教于陶瓷美术家余文襄,汪桂英(袁世文之姑母)等。由于刻苦学习,认真研究,雪景山水画技艺提高,作品多次获奖。
  聂乐春 1938年生,江西丰城人。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其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瓷雕作品的特色。其多次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印尼、美国等地名人名作展,曾并应邀赴香港考察,作现场艺术表演,受到海内外赞誉。
  夏忠勇 1943年生,江西九江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14岁从事画瓷生涯,师从美术家周湘甫学习墨彩描金技艺。1980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得到著名教授梅健鹰、胡美生和著名画家范曾的指教。现在景德镇高专任教。曾在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30多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他擅长陶瓷墨彩描绘装饰,尤以仕女人物见长。代表作《嫦娥奔月》、《洛神》和《太白醉酒》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另有《屈原》获赴京作品展二等奖。《西厢记》和《丽人行》获市优秀作品奖。1999—2001年连续3年荣获上海艺术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许多佳作分别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景德镇陶瓷馆及日本恩巴美术馆收藏。曾应邀到日本献艺,主笔的陶瓷巨型壁画《上野四季繁荣图》,现装饰在东京上野火车站。
  唐自强 1940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在长期的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艺和经验、创作手法洗炼,技艺精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获全国评比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六鹤同春》捏雕作品于1978年作为国礼瓷由邓小平赠送给了泰国国王,不少作品选送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得一致好评,香港报纸对其进行了专题介绍和评价。多次到香港、澳门地区和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进行陶瓷技艺交流。
  徐焕文 1932年生,江西东乡人。出身于陶瓷世家,擅长粉彩山水。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协会员。历任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委,景德镇市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全国四届青联委员,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60年参加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受表彰。
  徐国祥 1948年生,江西临川人。1962年在黄坛瓷厂学艺,1967年到景德镇市红星瓷厂当工人,先后革新成功快速干燥器、张天取釉机、挖纤维饼子机、压坯自动刹等项目,被誉为“革新能手”。曾任市八届、省五届人民代表,红星瓷厂副书记、副厂长,建国瓷厂副厂长等职。1977年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
  徐庆庚 1941年生,又名徐庆根,景德镇乐平市人。1962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66年大学本科毕业,曾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美研室、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工作。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从事陶瓷美术研究、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自小爱好美术,中学时代学习西画,工作后一直画中国画。在陶瓷专业上,主要研究粉彩和青花艺术瓷,兼事新彩、色釉等装饰。擅长绘人物、画风景,追求诗韵画意,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形式。其粉彩艺术瓷具有写实和装饰相融合的工笔重彩风格;青花艺术瓷又具有意笔和装饰相融合的写意风格。
  徐亚凤 女,1940年生,江西南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擅长粉彩、花鸟画。祖父徐仲南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父亲徐天梅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她自幼即受家庭艺术熏陶,曾拜舅舅刘雨岑(“珠山八友”之一)为师,专攻粉彩花鸟瓷画。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在校期间,又得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余翰青指教。她以女性的细腻和韧劲,秉承家教师传,苦练技艺,潜心求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法画技,有诸多作品先后被选送国内外参加各类展览,屡获国家和地方奖励。其瓷画精品和中国画被中外馆藏机构收藏。
  徐子印 1940年1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196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陶瓷》杂志美术编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擅长陶瓷釉上山水、走兽,运用陶瓷颜料特有的肌理效果,开创了陶瓷彩绘中西结合的现代山水画风。《几度夕阳红》、《瀑声惊飞鸟》和《原野》等釉上彩瓷板分别获全国陶艺设计评比二等奖,省级'98瓷与杯新品大奖赛一等奖和市级奖多项。作品入编众多大型画册。传略载入《世界美术家传》、《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工艺美术研究》曾发表其论文,创新是陶艺的生命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涂金水 1938年生,江西南昌人。195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师从陶瓷美术家杨秦川。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任轻工部陶研所副所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陈设艺术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委会副主任等职。擅长陶瓷镂雕,兼长陶瓷捏雕、圆雕,作品独具特色,多次获奖。
  涂翼报 1957年生,江西修水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多年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中青年专家。涂翼报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设计20余年,既擅釉上、也长釉下,兼工陶艺及综合装饰,特别是水仙花题材的作品,深受人们赞赏。在陶瓷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其创意格调高雅,构图布局大方,线条流畅遒劲,色彩明快协调,画风清新秀美,作品雅俗并赏的风格特色。
  涂序生 1942年生,江西南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艺术陶瓷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美术创作40余年,主攻陶瓷粉彩人物画。作品参加各类陶瓷美术展,100件《怒沉百宝箱》粉彩薄胎瓶获景德镇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大观园》粉彩薄胎碗获省级工艺美术展评二等奖,作品曾在《景德镇陶瓷》等杂志发表,部分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1991年应邀赴美国进行考察与技艺交流,传略收入《中国陶瓷全集》。
  游艺 1933年生,江西鄱阳人。其父游渊泉擅长陶瓷书法,山水、翎毛瓷绘均有造诣,并乐于施教,广授艺徒,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颇有声名。游艺自幼秉承父教,习画学艺,读书赋诗,又师从景德镇绘瓷名师朱受之、吴德祖。学画瓷像、花卉、翎毛,在家教师传下,系统地学习素描、速写、中国画技法,为其陶瓷美术创作夯实了基础。游艺的陶瓷美术作品早年便流传海外。由于禀性所好,后转习绘画虎、狮、猫、蝶、菊。以画言志,托物抒情,慕虎狮雄风浩荡、正气凛然;爱菊花不畏风霜、高洁雅逸;喜猫、蝶机灵活泼,娇态可掬。自20世纪50年代始,常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毕渊明联手画虎。60年代初,由游艺画虎,毕渊明衬景题款的《虎啸图》被推荐展出,一时传为艺苑佳话,“游老虎”之名不胫而走。
  章文超 1932年生,江西临川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五六届人大代表、常委。系陶瓷美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14岁随叔父章鉴学艺,1952年入市美术合作社,后长期在市艺术瓷厂画瓷像,兼山水、花鸟瓷画。所绘瓷像,从伟人、国际友人、到平常百姓,其传略和作品载入《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和《景德镇陶瓷大全》等书典。
  章亮 1942年12月生,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61年景德镇艺术彩绘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美术创作,擅长陶瓷粉彩人物。作品有的被外交部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瓷,《景德镇陶瓷》等杂志曾发表《十二花神》粉彩薄胎碗等作品。1990年应邀赴香港举办景德镇陶瓷名人作品展,传略载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等书典。
  戚培才 1939年生,江西赣州人。室名“无名园”,陶瓷指画创始人。其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因其从事陶瓷艺术教学与研究三十多年,2000年被聘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其作品多次获国家部、省级大奖,曾赴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参加学术交流与作品展。
  黄勇 1965年生,江西上高人。轻工部陶研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广州工艺美专,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学习陶瓷绘画技艺。在名师悉心指导以及良好国画技艺的基础上,很快就溶入了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创作个性鲜明,作品风格气势宏伟,山水远近层次分明,动物花鸟虎虎生威,灵气活脱,人物绘画,意境古朴洒脱,悠然自得。绘画风格突破传统陶瓷的笔法揉入国画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擅长山水、花鸟走兽、书法别具一格。
  黄卖九 1938年生,江西都昌人。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协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设计创作的陶瓷作品,多次参加展评并获奖,陶瓷作品被日本东京陶瓷馆收藏2件,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3件,人民大会堂陈列收藏12件,中国画《万紫千红》为毛主席纪念堂展出收藏。1985年应邀赴日本交流陶艺并在日本十大城市现场献艺,1997年在新加坡举办陶瓷青花艺术品个展。
  黄水泉 1953年生,江西南昌人。1979年12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生于陶瓷艺术之家,其父黄金山,花鸟画造诣深厚。自幼受家学的熏陶,擅长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艺术陶瓷釉上新彩、釉下青花、色釉及综合装饰。历年来,先后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2000西湖博览会《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评委特别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银奖、铜奖;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一、二、三等奖等30多项。联袂创作的500件小口梅瓶《源》、《脉》作品,已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赠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亲民党中央党部。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一件。
  黄云鹏 1942年生,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分配在景德镇市陶瓷馆从事陶瓷史论研究,现为研究员。对景德镇陶瓷史和古陶瓷断代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绩。他相继发表论坛10余篇,与同时合作编著出版了《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等画册三本,其中《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器》论文发表在《中国工艺美术丛书·景德镇陶瓷》上,荣获1981年美术一等奖和1986年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曹木林 1942年生,字曹侃,号白发学童,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他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兼中国画。1979年《飞天》粉彩瓷瓶被外交部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瓷,《西厢》粉彩皮灯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布袋罗汉》粉彩瓷板和《降龙伏虎》粉彩瓷板等分别获全国轻工博览会、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部分作品在《景德镇陶瓷》等杂志上发表。1992年、1997年应邀赴日本、台湾举办陶瓷名作展,进行技艺表演。传略载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等书典。
  曹荣海 1942年生,江西鄱阳人。196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61年至1988年一直在建国瓷厂工作,曾任技术科副科长,1988年任景德镇万能达瓷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开发的新产品“陶瓷熏灯”和“玉笋茶杯”分别获省新产品奖和科技进步奖,色泥堆花艺术瓷获全国旅游产品二等奖。在中国古代陶瓷第二次国际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祭红釉工艺研究》论文,1992年获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谢胜旺 1941年10月生,江西临川人。自幼生长在陶瓷世家。至今连续六代人历时百年从事陶瓷器型、陶瓷民间美术技艺的实践,其家族形成并代代相传着陶瓷堆雕绝技,声名远扬。1949年,随父谢集贤学习堆雕、刻花技艺,1968年接受青花瓷画的练习。多年来,曾任建国瓷厂雕刻组组长、美研所主任等职,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全面继承了祖传的堆雕、刻花技艺,在新的工艺、新的材质、新的表现形式的影响下,发挥了祖传绝技的特长,揉迸综合装饰新形式,设计创作了不少汲古出新的新品种。主要有龙、凤、狮、花鸟、人物题材。作品大至上万件瓶,小及件内瓶罐,运用的材质以影青、青花装饰为主,兼涉高温色釉,釉上、釉下综合装饰。
  彭竞强 1940年生,湖南攸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高岭陶艺学会常务理事。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多年,擅长中国画、尤其擅长陶瓷粉彩、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秋韵粉彩瓶”等作品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及省、市级奖多项。“荷花釉里红斗彩瓶”等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等馆藏机构收藏,曾赴香港参加陶瓷美术展,进行技艺表演。近年来多次在国家级作品赛中获金奖、银奖。
  曾维开 1941年生,广东兴宁人。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在长达近40年的艺术生涯中,以造型求格、以笔势取气,用笔纵逸而曲尽其妙,在作品中渗入文人画的笔韵墨趣,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品格和欣赏珍藏价值。其还应邀分别赴美国、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艺术表演和交流。
  曾亚林 1964年生,广东兴宁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自幼随父亲曾维开学艺,曾先后师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姚永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既承家学,又得益众多名师,善于融汇贯通,勤于实践,不墨守成规,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其作品题材广,体裁宽,表现手法奇巧,艺术风格鲜明而独特。创作的综合装饰圆盘《清曲》作为世纪收藏品珍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参与设计制作的青花斗彩巨型瓷瓶《百荷图》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釉上彩《古乐图》获第二届国家级工艺大师精品展金奖。尤其是与其父合作的高1.88米重工粉彩《天女散花》堪称瓷雕仕女系列世界之最。作品在国内外展评中获奖达26项之多,并为国内外馆藏机构和收藏家所珍藏。
  程永安 1957年2月生,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设计专业,199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学习,现任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开发部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擅长釉上粉彩,兼青花色釉装饰。代表作综合装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瓶、古彩福寿瓶等先后获北京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和省、市级奖。《中国陶瓷》曾发表其作品,传略辑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和《中国高级人才辞典》等书典。
  喻冬华 1961年生,江西南昌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大学学历,现就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民建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喻冬华曾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师从国画家陈家泠教授。他创作设计的作品《冬》尺二瓷板、《乡村雪夜》满尺圆盘,荣获景德镇“青春杯”大奖赛一等奖。刷花十五头球型咖啡具获景德镇陶瓷厦门精品展银奖,系列景德壶获北京第二届博览会金奖,《乡村秋意》在北京中外世界艺术博览会获创作作品金奖,《金秋》四方瓷板入选日本思巴收藏;97香港回归,创作设计作品《紫归牡怀》80厘米大圆盘陈列在香港特别行政公署客厅,1999年迎澳门回归设计制作超万件大瓶《百荷图》作为江西省政府礼品,存放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公署。作品《春风拂拂》、大瓶《秋意》四方瓷板,分别获2002年上海艺术博览会金、银大奖。200件瓶《秋意》被精选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收藏。各类中国当代陶瓷名人选集刊登作品有60多件。
  舒惠娟 女,1945年生,江西南昌人。艺名舒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96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一直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致力于陶瓷装饰与材质机理多方位结合的探讨、研究,以人物仕女结合装饰见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评,《玫瑰园》、《群英苍萃》和《秦香莲》等陶瓷作品分别获国家,省、市级奖,《武士》陶艺参加日本第一届亚洲工艺展获特别奖,1990年应邀赴香港举办联展,传略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典。
  舒立洪 1955年生,安徽黟县人。号不闲居士。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和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现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以青花、釉上彩花鸟及色釉综合装饰见长,作品参加各类艺术展评,硬笔书法获市级大赛一、二等奖,《雏》釉下彩装饰瓶获市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秋韵青花半刀泥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传略与作品辑入《紫玉金砂》、《中国现代陶瓷全集》等杂志书籍。
  蔡忠顺 1958年生,江西南昌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工艺美术师。擅长陶瓷雕镶,并能全面掌握陶瓷美术设计、颜色釉综合装饰及历代陶瓷雕镶器的仿制和其他陶瓷仿制,作品《彩丝釉似玉瓶》获首届国家陶瓷节精品大赛和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其传略已载入《中国当代陶瓷美术辞典》。其父蔡金裕,雕镶老艺人。其祖父蔡道哈随父学艺,自开雕镶作坊。其曾祖父蔡厚广,1887年来景德镇从事雕镶工作。蔡忠顺一家四代从事陶瓷传统工艺雕镶工作,近百年来,始终如一地继承发扬雕镶工艺并做出了较大贡献。
  赖德全 1955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其作品先后多次在全国性参展评比中获得殊荣,共获得金、银、铜、一、二、三等奖49项,他的作品还多次选送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其中有数十件作品分别被国内外博物馆和工艺美术馆收藏。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赖德全陶瓷艺术》个人专集,《解放军报》、《世界名人录》刊载了他的传记及作品。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台以及国内外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对他个人及其作品均以高度评价和介绍。先后被评为景德镇市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党员艺术家先进个人,市政协委员,并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裴足喜 1940年生,江西余江人。室名“综色陶坊”,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崇尚师法自然,曾三上黄山,五游匡庐,故宫院内写古柏,冰天雪地画劲松,名山大川、乡间小景、房前杂树、屋后果架,均写生记录。他遵循罗丹名言:“美是一种发现。”努力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并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吸吮营养,进行美的创造。他对水彩画、中国画研习颇深,尤爱绘写山水,在陶瓷综合装饰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熊汉中 1938年生,江西丰城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擅长花鸟瓷画。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设计学会会员。1979年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荣誉称号。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4年被授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03年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曾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瓷用化工厂厂长,兼任江西省工艺学会副秘书长,景德镇包装装璜设计委员会主任等职。
  戴玉梅 女,1963年生,江西鄱阳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自幼在父亲戴荣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指导下学艺,认真刻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深造,毕业后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作品多次参评获奖,1991年应邀赴日本参加“大中国展”,并作现场献艺表演,受到赞誉。
  戴荣华 1940年生,江西鄱阳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0余年工作于轻工部陶研所,一直从事陶瓷古彩、粉彩研究设计。擅长人物仕女,兼攻花鸟、山水。历任东方陶瓷艺术院院长、轻工部陶研所艺术研究室主任、陶瓷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职称评审副主任委员等职。作品曾为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省美术馆、景德镇陶瓷馆等机构收藏。教育
  万昊 1921年生,江西都昌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是中国新印象派油画的开派人物。20世纪20年代已名扬中国,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与西方新印象派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新印象派偏重对外光的表现,不重视作品的社会属性。研究自然,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体效果,强调作品的民族性、真实性、整体性。
  于芳 女,1972年生,中共党员,市青联委员,现任景德镇高专团委副书记、学工处副处长。199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校,1994年考取景德镇高专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因成绩优异,于1996年留校,成为了一名专职团干。1998年荣获了全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全市“健康杯”歌手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2003年被提拔为校团委副书记,市青联委员。2005年兼任学工处副处长。2005年3月被团省委授予“全省助残先进个人”的光荣的称号。2007年6月荣获2006年度“全省优秀团干”的称号。2007年5月,获得了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电子政务专业的硕士学位。
  于长凤 女,教授。1978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学院),1990年获国家教委公派留学日本一年。现为陶院材料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项目1项,院级多项,参加国家级攻关科研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的“抗菌性陶瓷材料的研究”、“新型轻质隔热材料的研究”2项省部级项目取得“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科技论文18篇(其中2篇在国外发表),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6篇。主编《缺陷化学概论》教材。
  毛鹏飞 1972年生。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副教授、全国城建培训中心客座教授、硕士学位。现任生化系主任助理兼学团办主任。2003年被环保局聘为市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2004年获景德镇市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6年又被景德镇市政府评为“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
  王晓东 女,1967年生,学士学位,景德镇市第五中学工会主席,数学高级教师,华东师大数学研究生班结业,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市直数学学科带头人,省级师德标兵。1988年毕业于景德镇市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专业,1991年在职就读江西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并于199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参加华东师大数学研究生班一年学习并结业。所教的班数学成绩处于全市前列,1999年和2002年中考数学成绩均为全市第一;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和全市数学竞赛,特别是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一等奖2人(个人全省第一、第二名)、二等奖3人、三等奖19人,学校由此获得团体总分全省第二,并为我市团体总分第二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002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全市第三届“师德先进个人”。2004年被授予“全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白海 1945年生于景德镇市,江西临川人。20世纪60年代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73年转业回景德镇,在艺术瓷厂和建国瓷厂从事陶瓷艺术设计与研究。白海专攻山水,兼画人物、花鸟,功底厚,画路宽。坚持外出写生,从艺以后,几乎跑遍了各地的名山大川。他1979年调入高校任教,先后在景德镇陶瓷职大、景德镇陶瓷学院、绍兴文理学院讲授中国画课程,达25年之久。并担任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绍兴市文联副主席等职。1985年以来,在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陶艺展,并赴泰国、日本办画展,进行文化交流。有的作品获奖或被收藏。著作已出版有《白海山水写生画稿》、《艺为人生——白海从艺四十年作品集》、《水乡圆梦——白海水乡系列美术作品集》。他的人名小传被选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等多部辞书。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中国美协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古陶研究会会员。
  田鸿喜 1959年生,河北顺平人。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室内装饰协会会员。他先后在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和研究工作,对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和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深入的研究,出版《传统手工圆器制瓷走过千年》专著。现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陶艺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发表论文10余篇。近年来,潜心现代陶艺介入建筑与环境装饰艺术领域的研究,主张把现代陶艺推广运用到建筑与室内外环境空间中,为了使现代陶艺真正融入于人们的现代生活之中,特创办景德镇大智设计艺术工作室,引领一批莘莘学子致力于建筑物的室内外设计与装饰、装修。在园林景观设计、平面设计及陶瓷设计等方面,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倾情为瓷都人的现代生活,精心策划美好的未来。
  叶树开 1956年生,景德镇浮梁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01年9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76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1978年2月考入景德镇师范学校,1980年2月毕业分到鹅湖中学任教。先后担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务。1990年7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物理专业,1992年调入景德镇一中,现任景德镇一中副校长,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其多次荣获“市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2005年获市“优秀师徒结对”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江西赛区二、三等奖。先后在《中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科研》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研课题;指导学科竞赛。
  占发龙 1962年生,江西都昌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83年7月从江西师大地理专业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景德镇一中从事中学地理教学至今。现任景德镇一中教务处副主任,江西省中学特级教师,景德镇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西省地理学会理事,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专家组成员。获得全国地理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电教先进个人、省地理优秀教师等荣誉;论文《紧扣教材,加强分析》、《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获省一等奖;在科技创新,电脑课件制作,课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是省课题专家组成员。
  占腊生 1960年生,教授、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2004年3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太阳物理的研究工作,包括太阳活动预报模式的研究、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等。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及其子项目“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和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阳磁场拓朴分析在太阳活动预报中的应用”和“太阳磁大气活动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篇,其中国外SCI论文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篇,江西省物理学会第七、八届理事,景德镇市物理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
  冯青 1963年生,江西都昌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陶瓷学院热能工程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8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工程系,毕业后从事陶瓷热能工作至今。1996年至1998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工程系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学习。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市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陶瓷工业窑炉施工与验收规范》获得2005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技术骨干的科研项目《大规格蜂窝陶瓷的研究与开发》获得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专利8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为全国陶瓷行业设计、调试各种热工设备、窑炉一百多座,转让科学技术十余项。
  冯浩 1970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1996年3月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会。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陶瓷行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技术研究、水下导航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省各级科研项目7项。在信息融合判断、图形图像匹配和微小型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所发表的论文SCI收录3篇,EI收录3篇。
  冯四东 1962年生,江西都昌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业院工作至今,历任学工处处长、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兼教务处长,现任副院长,教授,硕士学位。先后获景德镇市优秀教师,景德镇市青年教师五项全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轻工系统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人才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主持完成省市科研课题3项;公开发表《高职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和《那年夏天》等论文、小说、散文30余篇;主编出版《文学欣赏》、《色彩构成及应用》等教材3部。
  宁钢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文学士),获韩国圆光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维良 1955年生,景德镇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中国材料网理事会理事和中国抗菌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主持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推广项目6项,拥有15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和1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承担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和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3项,获省高校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和宣读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出版专著2部。
  江伟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1997年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博士学位后回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20余篇被SCI或EI收录。获发明专利授权三项,主持申报发明专利6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以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荣获“江西省又红又专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和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指导的研究生获2003年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朱小平 教授。1978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学院)。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组织部部长,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曾获得景德镇市“公仆杯”优秀个人奖和景德镇市知识分子“丰收杯”优胜个人奖。荣获2007年度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任瑞华 1941年生,艺名仕博,江西南昌人。1960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1989年在中国城雕研究班结业,同年在北京艺术家画廊举办个展,专著《人体素描旋转视察速成书法》获1998年中国作协文艺报社研讨会一等奖,传略载入《世界华人美术家博览》,《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等。
  李菊生 1944年生,江西鄱阳人。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李菊生侧重于突破现有的工艺美术价值观念,挖掘现代文化的深层构建,倾心于对社会、人生、历史和自然的体验,用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其陶瓷美术作品,构图气势恢宏,用笔潇洒豪放,汲取东方文化精髓,借鉴西方传统和现代美术技法,其风格力求古朴而新颖,雄劲而壮美,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人与瓷》获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书画展一等奖、《神龙尝百草》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喜迎香港回归箭筒》获中国97香港回归纪念藏品评委组委会评为最佳创意奖。1993年在美国洛杉矶市举办个人陶艺展,1994年在上海市举办个人陶艺展,1995年在台中市举办个人陶艺展,1995年出版《李菊生陶瓷艺术》,1995年主编《中国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鉴赏》(中、英、日三国文字总计60余万字),2001年出版《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1995年入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1996年入编《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词典》,1998年作品《秋声》、《唐人马球图》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李贵生 1956年生,江西都昌人。1975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学生物高级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28年,现任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党支部书记。200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3年任景德镇旅游学校校长。撰写的《培养青少年优良个性》的论文获景德镇教育局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景德镇“十优青年”,1993年被评为景德镇“先进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江西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李爱生 1973年出生,景德镇浮梁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公室主任。多篇论文在全国、全省特殊教育杂志上发表,是“江西省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学科带头人”。
  李兴华 1964生,江西瑞昌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社会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复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江西省哲学学会、社会学学会理事,景德镇市社联特约研究员。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省级研究项目近10项。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曾获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景德镇市十佳理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李建英 女,1964年生,景德镇浮梁人。1984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教授、教学管理科科长、江西省教师教育化学学科组成员、江西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1984年毕业分配在原景德镇师范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在全省中师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手选拔赛中获一等奖,1992年被评为江西省“教坛新秀”。1997年在全市青年教师五项全能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市青年歌手演唱比赛中获一等奖。2005年并入景德镇高专后,主持了省级教改课题《化学教学中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2007年7月经校学术委员会通过为校级学科带头人。荣获2005—2006年全省师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林洪 1942年生,江西丰城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基础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李林洪用陶板和釉彩构筑的现代陶板画,富有联想性,具有独创性,既再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韵,又表现出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个性语言鲜明,个性色彩强烈。作品给观者的感受:有时宁静而幽远,有时怪异而神奇,有时令人战栗而恐怖,有时令人快慰而欢欣。那种冲击力和包围感,那种暗示性和象征性,展示出充满生命活力的欣赏空间。他的现代陶板画,不仅保留了油画、国画、水墨画的优长,而且注重发挥材质效果,运用现代绘画的特殊技法,去提高绘画肌理上的微妙变化,从而创造出神秘而奇幻的心象世界。
  陈树发 1961年生,江西临川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大学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近几年来主编和参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心理健康与咨询》等教材。其中《教育学》获江西省高校教材评比二等奖。主持并完成省级教改资助课题《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人才培养》的研究;参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调研》等省级课题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市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现担任江西省心理学会会员、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会员、景德镇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成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陈华龙 1961年出生,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1996年—1999年选调至江西省吉安县任科技副县长。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机械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被景德镇市授予优秀个人和吉安地委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编写的教材《陶瓷工业机械设备》,主审的《流体力学,风机与泵》被全国轻工专业院校选项为通用教材,组织与申报的省级重点开发和新产品试制项目《载体催化式窑炉烟气分析器》获国家实用型专利,先后主持并骨干参与完成了6项省市科研和教改研究项目,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国陶瓷》和《中国陶瓷工业》与《陶瓷研究》上发表论文十几篇。
  成岳 1963年生,江苏南通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岭土、瓷石尾砂综合利用工艺的研究”与“尾砂综合利用的制品的试验研究”两项,“陶瓷原料尾砂工艺玻璃研制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获江西省科技新成果、新产品交易会金奖一项。参加“发泡反应法制备新型泡沫陶瓷——啤酒石的研究”。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10多篇。
  杨冰 女,1957年生,江西赣州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女陶艺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陶瓷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展并多次获奖。1995年赴泰国曼谷举办个人陶艺展,作品受到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家的关注和收藏。其传略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等。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志安 1930年生于江西樟树市临江古镇。1955年鲁迅文艺学院毕业,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宜兴轻工业学校。他教过的学生大都成为陶瓷美术界挑大梁的骨干,其中有教授、工艺美术大师和众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出版过多部著作和画集。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中国书画名家紫砂金秋笔会会长、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副会长、宜兴市政协副主席、美协名誉主席、景德镇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多家院校聘为兼职教授。瓷都和陶都的美术界用“为人师表、德艺双馨”评价他的为人。
  张柏清 1950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十五”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会理事,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1)委员,华东地区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机械系统动态设计。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景德镇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一篇),编著出版了著作和教材十部,获“江西省优秀教师二等奖”,两次获景德镇市“丰收杯”优胜个人称号;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
  张文兵 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1989年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本院美术系研究生,师从施于人教授,1992年获硕士学位,后分配到原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设计、陶瓷装饰绘画及理论的研究,1998年调回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陶瓷艺术教学工作
  张学文 1943年生,江西清江人。号“伦伸”。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在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1979年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教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史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市文艺学会会员。张学文擅长陶瓷造型和综合装饰设计,尤以青花、新彩见长。他的陶瓷艺术作品形式新颖,手法独到,思路宽阔,融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和现代新潮设计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恪。他的青花作品讲究构图、运笔和气势。他的新彩作品又以白描工笔勾线、图案的装饰构图、西画的色彩变化综合融汇,色彩柔和,变化丰富,格调清新而别致。
  张德山 1965年生,安徽东至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本科学历,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民进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支部主任、景德镇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2005年获“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亚林 女,1959年生,江西南昌人。1989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总支书记、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兼任景德镇女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95年7月至2001年3月任美术系(现设计艺术学院)副主任。
  张景辉 1963年生,江西南昌人。198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现为该校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陆军 1948年生,上海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现任该系教授。擅长中国画、陶瓷美术。国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陶瓷作品曾参加中国文化大展陶艺展、新加坡当代瓷展、中韩陶瓷艺展。1995年赴泰国曼谷举办个展,1999年赴韩国国光大学讲学。作品及传略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中国景德镇陶瓷名瓷名家精品选》等。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学会会员。为寻找立足于陶瓷美术界的艺术支点,创作出陶瓷板画《陆氏童》系列:下棋的、赏花的、扑蝶的,形态各异,情趣天然,稚气可爱,拙味十足,表现出古代儿童天真烂漫的童趣。那拙与巧结合的金童玉女,配以虚实相间的环境,引人步入一尘不染超凡脱俗的意境。
  吴丁 1963年生,江西都昌人。1985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生物学在职硕士,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曾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副书记、校办主任、物理系党支部书记,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分会委员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通讯》特约通讯员。主要从事植物系统与进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入选为200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入选江西百千万人才工程,曾先后获江西省优秀党员和市优秀党员称号。
  吴隽 1969年生,博士、教授,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传统工艺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所长。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陶瓷科技研究工作,2007年5月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
  吴春桂 1955年生。研究生同等学历,教授。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硅酸盐学会理事,景德镇窑炉学会理事,日中美术工艺交流协会副会长,景德镇市中日友好交流分会会长,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高级顾问等职。在担任《陶瓷研究》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副校长期间,曾先后主持国家、省、部、厅、市级科研项目12项。荣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省政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21篇。1987年荣获江西省轻工业厅先进工作者,1992年和1996年荣获江西省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
  吴年进 1965年生,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企业会计师。2006年度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2006—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国陶瓷》曾先后发表过《陶瓷企业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等三篇专业学术论文。2005年省级教改课题《基础会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005年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课题《景德镇陶瓷教育科技资源整合问题研究》主要参与者、2006年市级课题《成套日用瓷价值工程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年省级课题《陶瓷职业教育在景德镇陶瓷业中的战略地位研究》项目负责人。
  吴南星 1968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中国机械工程高级会员。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1990年7月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7月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8月至1992年8月工作于安徽省宿松县被单厂,自1992年至今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于清华大学机械学院精密仪器系访学。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与完成十多项国家级、省市部级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和景德镇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4篇被EI收录。
  吴坚强 1958年生,安徽休宁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至1982年,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陶瓷材料与器件专业毕业。1982年1月至2000年2月,在国营第九九九厂工作。2000年2月至今,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执教。
  吴天麟 1962年生,江西丰城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兼书记、副教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艺术陶瓷商会副会长。先后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艺术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30余项。
  余勇 1959年生,江西抚州人。1982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九三学社景德镇市委副主委、政协景德镇市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国际高岭陶艺学会常务理事。
  余小荔 女,1963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198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持、参加完成艺术陶瓷科研课题6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获国家、省、市级奖数十项。
  余筱勤 女,1961年生,安徽黟县人。九三学社社员,副教授。1984年7月毕业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机械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机械装备委员会委员,200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后在核心期刊中国陶瓷上发表了《金属光泽釉工艺研究》、《基于小波去噪的陶瓷墙地砖边缘检测》、《辊道窑结构的改进》等论文;参加了高职高专《陶瓷工业机械设备》教材的编写工作。
  余华珍 女,1971年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为景德镇第二高级中学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获全省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4年获全省优秀CAI课件评比二等奖;2005年获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评比一等奖、全市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全市职工技术操作比武“技术状元”称号;2006年被聘为市级骨干教师入选景德镇市“511名师”工程;2007年被评为“景德镇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称号。
  余琍萍 女,1961年生,江西都昌人。198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曾先后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科普大使”、市“优秀班主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小组组长。主编与参编《大学语文》、《影视文学》等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6篇。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独立完成校级课题一项。
  余金保 1964年生。1983年8月毕业于江西大学化学系。2007年5月获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一直在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003年11月晋升为教授。2004年7月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党支部书记,2003年4月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2005年3月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部(景德镇电大)主任(校长)。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出版教材一部,并于2005年主持完成了一项省级教改课题。
  肖绚 1970年生,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东华大学信息学院,师从于邵世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及非电量测量的研究。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TheoreticalBiology和Amino acids审稿人。主持及参加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在国内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8篇,EI收录2篇。
  肖任贤 1950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获轻工部科技进步奖一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景德镇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和景德镇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三项。在《中国陶瓷工业》、《陶瓷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余篇。
  肖文香 女,1968年出生,江西都昌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指导学生盲生唱歌获全省、市一、二、三等奖,现任市特殊教育教育办公室副主任。
  何炳钦 1958年9月生,江西婺源人。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由轻工联合会聘为第八届全国陶瓷展评会评委。
  武智理 1950年8月生,1976年至1978年在鹅湖中学任教,1978年高考进入上饶师专,1981年毕业后至今在景德镇一中任教,现为江西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多次评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拔尖人才,2001年和2004年两次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作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任教班学生从1988年至今在市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300多个,其中有两位同学均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分别在2001、2003年进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在1992年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在1997、2000、2003年分别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第二、第二名,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03年获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邹晓松 1965年生。1984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2006年毕业于韩国圆光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任美术系副主任,2002年起任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罗凌虹 女,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至2003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2003至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先后参与完成任务江西省重点科研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一项、新加坡国家级项目两项;主持完成福建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编写教材一部。
  罗时福 1972年生,江西奉新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95年6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同年参加教育工作。1999年3月任江西省景德镇一中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8月任景德镇一中办公室主任,2007年9月任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罗贤海 1965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党总支书记,1989年4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力学学会理事长,全国随机振动学会理事。从事力学、结构分析及优化、计算机辅助工程、分形理论与艺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省市科研项目十多个,主持教学研究项目二项。获省优重点新产品奖一项,景德镇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参编著作一部。
  罗学正 1942年生,江西吉安人。196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教授。其作品在国内陶瓷展和评比中多次获奖,并有二十多万字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作品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艺术传略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陶瓷全集》、《世界名人录》等辞书。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史学会副会长。
  郑乐善 1952年生。197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景德镇高专系党支部书记,人事处长,组织部长,现任校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审计室主任,副教授。他一直兼任校“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概论”、选修课程“秘书学”的教学。1996年被评为省委宣传部、省教委表彰的“江西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省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省教育厅、省教委纪工委授予江西省教育系统“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
  周健儿 1952年生,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江西省直机关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专攻低膨胀陶瓷材料,无机膜改性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仅“耐热陶瓷炊餐具”一项成果就累计新增产值近6亿元,新增利税9000多万元。主持了“二十一世纪初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多项;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成果转让7项,获专利3项。先后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且有9篇被评为全国、省市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多篇被SCI、EI收录。出版《陶瓷釉配制基础》专业书籍一本,主编《陶瓷釉制备技术》。1992—2007年赴日本大学讲学和作学术交流。
  周国桢 1932年生,湖南安仁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分会主席、江西雕塑协会会长、景德镇市美协名誉主席、高岭陶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1988年轻工业部授予全国轻工业科技先锋称号,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土与火的熔炼中探索40余年,创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独特语汇和时代精神。《动物世界》是其真诚的奉献,给童心者以灵趣,给思考者一面人情事态的镜子;表现手法的多变和材质的多样是其陶艺创作的另一重大特征。他曾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等地举办个展十余次,于澳门、新加坡等地联展多次。中国工艺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及海内外私人收藏其作品甚多。四川美术出版社、香港文化促进中心等为其出版了专辑。英、美等三家国际名人中心将其列为世界名人,1992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授予世纪勋章,个人传略1997年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周永正 1963年生,江西广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江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江西省数学学会理事,江西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数学学会理事长。1984年7月江西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2月至1987年12月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数理统计研究班学习二年,获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1997年8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10月晋升为教授。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
  胡继平 1962年生。现任职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系、教授、系主任。198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2007年获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决策规划方向)硕士学位,中共党员。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系统与数据挖掘、软件工程、Internet与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在核心期刊及全国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2005年中国经济技术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景德镇高专校园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独立完成了《数学与计算机系六年发展规划》的编写。
  胡祥青 女,1965年生,江西鄱阳人。教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校学科带头人。1981年7月在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85年毕业,在上饶师范学院物理系任教,1989年调入景德镇高专物理系工作至今,任物理与应用电子系主任。主编及参编教材3部,作为第一主编,编写了《大学物理》、《电子测量》,参编教材《科学技术概论》,2004年获第一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胡景星 1951年生,湖北汉川人。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数学系。现任景德镇一中校长,江西省教育学会理事、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市数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共景德镇市第七、八、九届党代会代表,市第十二、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获我市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和学术会上获奖。参与编写了三部学术著作。在担任学校领导期间,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课题的研究,近年来还担任了两项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组的组长。
  胡辉琴 女,1970年生,江西抚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曾获市教育局“优秀党员”、市“优秀教师”等称号、指导学生舞蹈获全国、全省、市一、二、三等奖,论文分别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多篇论文在全国、全省特殊教育杂志上发表。是“江西省首批特殊教育学校学科带头人”。
  胡鸿豪 男,1953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湿度及水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特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江西赛区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温度、水分、湿度、位移等非电量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测试技术、测量装置、仪器的研究开发。主持和参加过原电子工业部重点项目“JW1221W精密扫频仪”、“JW1252W精密扫频仪”、江西省科委工业重点项目“JDS1471合成信号发生器”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JW1221精密扫描仪”和“JW1252精密扫频仪”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几年主持或参与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项。在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科研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一部。
  胡跃辉 1966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江西省骨干教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半导体薄膜光电材料与器件。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参与国家973项目的研究一项。在Chin.phys.Lett、《功能材料》等刊物及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被SCI和EI索引9篇。主持并完成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三项,取得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院多媒体课件议评比二等奖一项。
  胡林荣 1963年生,江西南昌人。硕士、教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务处处长。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5篇,编著教材5本,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
  钟莲生 1944年生,江西萍乡人。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执教陶瓷美术和中国画人物、花鸟画。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申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中国画、连环画、水彩画研究会会员。钟莲生艺术手法多样,技艺精湛,创作题材丰富,艺术视野开阔。对传统艺术能吃深吃透,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均能驾轻就熟;对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亦能融会贯通;对中国民间艺术深入研究和广泛吸取。他运用从素描、速写练就的造型能力,以得心应手的传统绘画技巧,揉入西方水彩画、油画的光色效果,集民间艺术之精粹和现代艺术之精神于一炉,兼容并蓄中、西艺术精华而自成风格。写实、变形、抽象等各种构成方式均能为我所用,驾驭自如。
  姚永康 1942年生,艺名“土人”,绰号“老马”。浙江宁波人。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高岭陶艺协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作品造诣深厚,风格独特,既富前卫性又具有民族特色,经常参加国际和国内雕塑、陶艺展览并获奖。1982年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邀,为国内第一部陶瓷雕塑美术片《瓷娃娃》任美术设计(负责造型设计与陶艺创作),该片获1983年中国电影美术片百花奖;1984年参与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卫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土办的中国首届城市雕塑规划展,城雕设计《智魔》获铜奖;《美术》杂志给予刊载与评论。1987年城雕作品《陶与瓷》组雕获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比二等奖(与康家钟合作主持);1987年为中国电影百花大奖设计奖品——百花女神铜雕;1999年为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西瓷园门前景点作大型陶雕《瓷魂》,该景点获金奖;2001年8月陶艺作品《自喻》组雕,《世纪娃系列》参加韩国首届世界陶瓷博览会的20世纪世界现代陶艺展,世界各国陶艺杂志凡是报道韩国博览会的,皆有《世纪娃》作品刊载。
  郭文连 1942年生,江西吉安人。艺名“愚人”。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兼任院美术设计中心总经理、陶瓷美术研究所所长。现任职称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东方陶瓷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釉上釉下彩绘、高温色釉及综合装饰,郭文连都涉猎,其技法全面娴熟,笔触挥洒自如,艺术语汇丰富而独特。其艺术风格,全面展示出追求中国民间艺术质朴、明快、凝重的意趣,活化中国文人画飘逸洒脱的情调,融会现代艺术抽象的表现手法,使人品味其高雅脱俗的审美追求。
  郭文华 1961年生,江西兴国人。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系主任、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至今。先后担任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学工处副处长、教务处副处长、材料工程系系主任等职。现为江西省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专业委员会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先后主编了《陶瓷工业机械设备》、《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指导》等教材,且《陶瓷工业机械设备》教材获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郭小丽 女,1963年生。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主任,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英汉翻译、商务英语口译、秘书英语、英美文学以及英文写作的教学工作。2001—2003年、2004—2006年两度被评为“江西省中青年高校骨干教师”,2006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十佳教育工作者”,“景德镇市优秀共产党员”,“景德镇高专学科带头人”,“校拔尖人才”。从1990年首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开始,连续九年担任首席翻译。参编的教材有:《现代英语教程》、《实用旅游英语》。并翻译出版了《景德镇古树名木》一书。
  柴少蓉 女,1965年生,大学本科。1984—1988年工作于景德镇第三中学,1988年3月调入景德镇市第五中学至今,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英语教师。现任第五中学教务处副主任。1997、1998、2000年三次被省教委、省教研室聘为江西省中考命题教师。2001年1月被市教委评为地、市级首批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2003年继聘为地、市级学科带头人。2004年10月被评为20012002年度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2004年7月16日10月16日参加江西省首批骨干中学英语教师赴英国剑桥师资培训。
  柳炳祥 1966年生,江西九江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全国计算机模拟学会理事、江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1987年7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制图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军事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解放军合肥炮院军事运筹学专业毕业,获军事学硕士;2003年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9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11月晋升为教授。发表53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篇被EI收录,2篇被ISTP全文收录,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勘察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部省级重点项目5项,总经费达100多万元;获得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彭庶修 1948年生,江西泰和人。自幼在赣州长大。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下乡插队知青。恢复高考后,1978年考入江西冶金学院物理专业学习,本科,理学士。毕业后分配在陶瓷学院任教至今。其间1985—1986年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进修班学习。担任过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实验室主任、基础课教学部主任、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参加编写“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现代物理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主编出版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所在课题组承担过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603—01高岭土、瓷石矿尾砂综合利用工艺的研究”。所在科研课题组荣获“97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钱立秋 1963年生,浙江淳安人。1973年随家迁往江西景德镇。大学本科学历,中学特级教师,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浮梁一中任教。科研成果有:主持了江西省重点课题高中地理新教材整体设计,其成果部分被采纳用于全国统一使用教材;参与《景德镇地理》编写;2002年至2005年主编出版发行了地理教材,教学辅助教材20册,共300万字,论文10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1998年获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徐伟哲 1957年出生,江西乐平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就读于景德镇师范、华东师范大学,现为江西省景德镇一中史地音美教研组长,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市中学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省市级评委成员。任教并担任班主任的96届文科班,不仅考出了景德镇地区第一个全省状元,而且创造了一个班包揽了全市文科高考前三名和第五、六名的佳绩。先后获得过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市级优秀班主任、校级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
  徐玉光 1962年生,1991年获得景德镇市政府颁发的优秀班主任称号。2002年8月,担任景德镇市群星学校教学副校长。2001年被评为景德镇市首批市级学科带头人,2004年又被评为第二批市级学科带头人。2002被全国语文教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6年主持了省级课题的研究,是省青年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市青年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和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徐明文 1938年生,江西鄱阳人。原景德镇陶瓷职业中专教师,副教授职称。现为上海时代陶瓷文化研究院陶瓷书法创研室主任,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高级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陶瓷书法创作釉上与釉下、笔写与刀刻都得心应手,尤其“釉上堆书”,可谓一绝。其作品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美国纽约世界艺术中心、日本东京、东南亚及国内各地展出,获各项大展金、银、铜、优奖40多项,被授予“世界华人艺术人才”,“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涂申年 1948年生,江西南昌人。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专业。现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热工教研室主任、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主编了全国高级职业教育陶瓷专业统编教材《陶瓷热工过程及设备》,并在陶瓷期刊上发表了《两用抽屉窑焙烧操作体会》、《倒焰窑节能途径的探讨》、《用有限差量法计算一给不稳定导热》、《8M3侧排烟梭式窑》、《用耐火纤维制品建窑效益分析》等论文。曾先后获得了江西省轻工系统劳动模范、江西省优秀班主任、江西省优秀学生管理干部光荣称号,并多次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秦锡麟 1942年生,江西南昌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是我国闻名海内外的著名陶瓷艺术家和教育家。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荣获推进中国现代陶艺教育与国际交流特殊贡献奖,并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秦锋 1976年生。1993年在市第二中学高中毕业,当年市理科状元,进入中国科技大学。199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保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1年研究生毕业,以托福高分655分(满分为670分)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毕业后被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录用为副教授。
  聂文广 1962年生,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主任、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校任教至今。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获得云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主持过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过专业论文十多篇。
  聂陶荪 1946年生,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标准化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机电一体化”、“特种材料加工与检测”。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和教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材料一部。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等奖项。
  曹春生 1960年生,江西都昌人。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文学学士。2007年毕业于韩国圆光大学美术学院,文学硕士。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雕塑系主任、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副秘书长。
  曹春娥 女,1952年生,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8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工业学校,1976年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陶瓷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1978—1985年期间,回母校进修硕士研究生,并先后在上海科技大学、北京轻工学院、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学习。1986年至1987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无机材料工学科留学,1992年至1995年由省委组织部选派任浮梁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主持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省、部、市、院级科研与教改项目,并获各级奖励。正式出版教材三部、译著一部,获一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50多篇,被评选为首届“瓷都十佳杰出女性”。
  梁宪平 1954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模范教师。从教26年来,多次被评为市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1995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班主任”,1997年荣获“优秀教练员奖”。2003年又被评为“全市师德先进个人”和“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授予“江西省模范教师”光荣称号。
  黄磊 女,1984年生。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2004年7月至今工作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主要担任的课程有武术课、公共选修课、公共体育课。2003年获得一级运动员、一级裁判员;2004年江西省首届机关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太极拳第一名;2005年至2007年每年都担任省、市武术比赛裁判;2006年十一月在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中共获得“劈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剑术”三项冠军。
  黄顺发 1965年生,副教授、硕士。现任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系副主任。1986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起在景德镇高专工作至今。1988年至1990年在陕西师大进修基础数学助教进修班进修,2007年7月获武汉大学电子政务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12月被评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1月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编了《高等数学》(上、下册)教材,参编《高等代数学习指南》一书,有30多篇论文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及省级、地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黄焕义 1960年生,江西临川人。198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韩国圆光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进景德镇市副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巢勇 1988年分配到景德镇市五中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至今。2001年至2006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市直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全市十佳教育工作者、“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2005年参加首期全国“希望杯”教练员培训班。
  韩文华 1966年生,江西临川人。198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1995年在华东师大化学系获硕士学位。现在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任系主任,担任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从教接近20年。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2006年获景德镇市拔尖人才殊荣。曾主编教材一部,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三篇被美国CA收入。一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全文复印。多次被获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江西省教育厅论文一等奖。
  韩晓光 1951年1日生,江西都昌人。1984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任教24年,曾先后获校“师德师风模范”、市“优秀园丁”、市“‘丰收杯’知识分子先进个人”、“江西省首届高职高专教学名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现已在《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5篇,出版专著5本,参编著作4本。
  韩旭光 1962年生,安徽黟县人。1982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现为景德镇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长。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一届中小学优秀校长”。
  蓝国华 畲族,1941年生,江西高安人。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中专毕业,1965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毕业。江西省陶瓷工艺美院教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台湾师范学院、台湾艺术学院、莺歌高职的客座教授、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会长。获全国省、市奖项20多个。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展,艺术作品在日本、香港、台湾、东南亚地区颇受青睐。
  喻佑华 1964年生,湖南长沙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系矿物岩石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获中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实验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至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7月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2至2003年在韩国科学研究院(KIST)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副主任。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5篇,作为副主编编写《先进陶瓷工艺学》教材一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受命组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
  蒋鉴华 1952年生,上海人。教授,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1976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并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至今。1982年在华东化工学院自动化系进修学习一年。
  卫生
  于秀旺 1963年生,江西鄱阳人。主任医师。从1985年江西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一线工作,1990年后分别到上海瑞金医院、长海医院、华山医院、北京302医院进修学习血液内科,骨髓移植技术,参加了江西省首例骨髓移植术,共顺利完成了12例自体骨髓移植术,该技术获1993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江西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一等奖”,2002年被评为“医院星级医师”,同年被入选为“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003年被景德镇市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人才”。2005年任内科主任医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万士荣 1938年生,江西进贤人。毕业于江西九江医专,1957年9月至今在江西景德镇市第二医院内科临床工作,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市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现任市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景德镇分所所长。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无创心功能微机自动分析系统”、“重症监护病房信息微机管理系统”、“中医药防治老年人舒张功能不全临床及基础研究”“分别获1991、1995、1997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三项)。其主要著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监护系统临床应用》、《退行性钙化性心脏办膜病超声与临床诊断价值研究》、《肺静脉及二尖办血流估测肺动脉楔压与心导管检测对比研究》等50余篇论文,分别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
  王祉武 1966年生,江西鄱阳人。大学本科文化,副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历任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师,医务科长,市中医院副院长,现任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政协景德镇市第十、十一届委员,昌江区第八届人大代表。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理事,江西省中医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市医疗事故鉴定、工伤伤残鉴定、药品招标采购等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市卫生系统“丰收杯”先进个人,2003年获市政府抗非典先进个人。王祉武1990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工作。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五篇,主持科研课题二项。2003年担任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王根权 1948年出生,江西婺源人。197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曾在江医二附院心胸外科、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毕业后一直在市第二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2002年任江西省第五届胸外学会委员,现任江西省外科学会委员、江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江西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1988年晋升外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主任医师。2001年任外一科主任,2005年任大外科主任至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了多项科研课题工作。
  王子婵 女,1961年生,江西鄱阳人。1983年8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儿科主任医师。自1983年8月以来一直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04年晋升为儿科主任医师。发表了《新生儿败血症98例临床分析》、《小儿急性中毒186例临床分析》、《266例小儿心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临床分析》、《暴发性脑脊髓膜炎并上、下肢干性坏疽1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以肾脏改变为主1例》等论文10篇。完成了景德镇市科技局立项的科研课题《铅中毒与儿童多动症关系的研究》。
  艾伟民 女,1957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三院内一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1977年4月在市电机厂工作,1977年12月考入江西医学院,1982年毕业以来,一直在三院内一科工作,1988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一年,1993年在武汉同济医院进修半年。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左房内径增大的关系》、《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糖尿病胰岛B细胞的功能研究》。用动态血压监测发现了甲亢患者不仅收缩压升高,而且舒张压也较正常人升高,多数患者血压杓型消失,这一研究发现在全国《高血压和激素关系研讨大会》上宣读,并发表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先后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和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乐树生 1951年生,江西抚州人。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国名医理事协会理事、中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全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国名医创新成果大典》编委委员、江西省中风康复专科主任、景德镇市药事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市“非典”、“艾滋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景德镇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十五”期间中医工作先进个人。1974年4月毕业于景德镇市中医专科班,1982师从当代著名针灸名家、博士生导师杨甲三先生,研修针灸理论及临床。先后有十余篇专业医疗论文发表在国内、省内医疗专业杂志刊物上。
  朱少波 1965年出生,景德镇人。198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外科主任医师,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先后到上海瑞金医院、广东佛山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先后开展了无张力疝修术、腹腔镜技术、碘125放射微粒子组织间植入技术治疗恶性肿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等。于2003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对象,于2004年被评选为20012002年度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参与《现代外科诊断治疗学》一书编写,曾撰写论文十余篇。
  朱远兴 1938年生,江西莲花人。主任医师。1957年毕业于九江医专,现任景德镇市第三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市高、中级职称晋升评委,市医疗事故鉴定会委员。1998年被选为市人大代表。89年晋外科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主任医师,被聘为江西医学院外科兼职教授,社会兼职近10项。任副主任医师后,共有论文26篇,如实用外科杂志上的《结肠梗阻急诊手术的经验》,江西医药的《美兰用于肛门长效镇痛的报道》;外科理论与实践的《切口皱裂与间接医源性关系》两篇等。
  江兴华 1965年生,江西都昌人。198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2006年晋升为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同年被聘为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现为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2001—2002年度被评为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葫芦形气囊导尿管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课题2002年度获奖。2003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对象。先后有十几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期刊上。
  江兴玉 1962年生。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昌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和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984年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同年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工作,1993年在上海市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2005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2003年晋升内科主任医师,2005年任呼吸科主任。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疑难,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心包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的研究》等8篇论文在省级和国家级杂志发表,参加科研课题3项,其中《非侵入性检测肺动脉嵌压的研究》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市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医学技术人才。
  江旭初 1940年生,江西都昌人。1964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同期参加工作,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江西医学院内科学教授。1964年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留校于病理生理教研组任教,同年赴上饶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983年调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工作至今。先后任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1975年在江西医学院二附院进修内科一年,1985年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肾内科一年。1986年主持、创办医院血液净化室,同年在我市率先开展腹膜透析技术,1991年开展了肾移植技术,负责内科方面的监护及治疗。著作有《临床少见病》。科普书《肾脏病人必读》也出版发行。1998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娟 女,1966年生,江西萍乡人。1989年7月2日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景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中医临床针灸工作,现任门诊疼痛科主任中医师。2005年6月当选为江西省第五届物理——康复理疗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9月成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治疗了许多突尼斯的患者并为可比里的省长做好保健工作,受到大使馆医疗队的表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搞好对外宣传工作,撰写的文章《我为克比里省长做针灸》以及《大漠里的五朵金花》在中国健康报刊登,并荣获三等奖。另外还有多篇专业论文如《针灸放血治疗痤疮》《针灸减肥》等多篇专业文章在国内和省内杂志发表。
  刘建平 1963年生,江西南昌人。198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对象,2004年被评选为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被卫生厅选拔为援突尼斯医疗队队员。
  刘宵妮 女,1970年生。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199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历。擅长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孕症、子宫卵巢等疾病的治疗。发表《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比较》、《人工流产两种镇痛方法的比较》、《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3例分析》等文章。
  岑小杰 1966年生1989年7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外科工作。1996年8月被聘为外科主治医师,2001年8月被聘为普外科副主任医师,2006年12月被聘为普外科主任医师。2006年6月任景德镇市中医院任业务副院长。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灾害专业委员会全国专家组常委;《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景德镇市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1995年—1996年在上海肿瘤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外科。1998年6—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经皮经腹动脉皮下埋藏药量系统治疗肝癌》获市科委2000度资助项目。目前承担《微波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应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中应用》两项市级课题。十几年来,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
  杨峰 1961年生,河北赤城人。1983年8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管理专业博士毕业。历任市第一医院外科医师、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现任市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的科研项目《经皮肝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肝癌》、《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荣获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科技研究一等奖,填补了景德镇市这个领域的空白。先后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和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多次被授予省优秀带教老师;全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市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先进个人;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市拔尖人才及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杨贞洪 1939年生,儿科主任医师。现为景德镇市第三医院儿科名誉主任、南昌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撰写的《婴幼儿脑型B?缺乏症误诊教训》等论文在《临床儿科杂志》等医学期刊中发表,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该病的诊治当时属国内领先水平,从而避免了该类患儿的死亡与致残。40余年来先后在《中华儿科杂志》等医学刊物中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数篇获优秀论文奖。
  张澜 1948年生,浙江杭州人。景德镇市第三医院专家门诊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针灸学会理事,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市第三医院病案室副主任。主持或参加了市级科研课题3项,通过课题鉴定并获市级成果3等奖1项。作为编委和作者,编著并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医学大型书籍2部,担任了六章节撰著。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3篇。代表著作为《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丹参注射液(片、口服液、粉针剂)》、《扶正降浊法治疗疑难病的体会》。
  张瑾 女,1943年生,江西萍乡人。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江西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196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曾在铅山县福惠、石塘和县人民医院任中医师。1978年调入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住院部中医科主任,大中医科主任。张瑾擅长中医内、妇科,已总结出近二十种专方,主持《12种常见病专病、专证、专方中西诊疗方案》等科研课题。撰写论文二十余篇,发表于国家和省级书刊。
  宋仲麟 1936年生,195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第一医校。历任南昌市第一医院、景德镇市第一、第三医院外科医师、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院长、名誉院长。是省内著名外科专家,我市外科学术带头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委、省外科学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市医学会副会长,并曾兼任多所医疗机构技术顾问等职。出版专著三部。1962年《外科学总论》一书,为第一作者;1992年参著《外科急危症诊疗基础》一书;2004年《实用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一书,任副主编。在《中华外科杂志》等刊物发表医学论文、译文、讲座、综述、病例报告及科普文章100余篇。代表作有《胆管胸部瘘》、《胆瘘与胆漏》、《游走脾》、《肠系膜裂孔疝》、《烧伤》、《胆管出血》、《男性异位乳腺癌》、《体外震波碎石的不良作用》、《老年肿瘤所致急腹症》、《胰腺假性囊肿胃肠隔障造口内外引流术》等。部分文章被美国只读光盘CD—MEDLINE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INDEX—MEDICUS收藏。1994年被英国剑桥IBC授予“国际名医”称号。
  吴民 1962年生,江西鄱阳人。1984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学士学位,现任景德镇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2005年当选为江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2006年当选为江西省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近三年来无一起医疗事故。发表代表性论文有《高频通气并膈肌兴奋剂治疗肺心病Ⅱ型呼衰疗效评价》、《静注头孢唑林钠致急性肺水肿应激性溃疡1例》、《冠状动脉造影30例临床分析》、《BIPAP呼吸机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等。
  吴钟山 1930年生,湖南邵阳人。195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在景德镇市立医院任住院医师、市第三医院任内科主治医师、内科主任医师及大内科主任、业务副院长、名誉院长。1992年10月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科协副主席;1997年8月被授予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佳称号。吴钟山1960年最先在我市成立临床血液实验室,使景德镇市常见血液病及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成为可能。1978年与999厂何维庚合作研制成功压电晶体换能器并成功用于临床,获市科学大会奖。1980年至1982年首先在景德镇市成立无创心功能检查室,并对检查结果与年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论文发表在《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85年第1期。获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一等奖。1991年底,在江西省率先开展自体骨髓移植。至2002年共完成自体骨髓移植12例。1996年上半年获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在全国性、省级及地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4篇。198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80至1987年被评省、市劳模。省市科技先进个人,1988年被评为市十佳。1989年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江西归侨、侨眷省先进个人。1990年被评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个人。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沈国荣 女,1957年生,江西都昌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1989年晋升主治医师,199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主任医师。现为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景德镇分所副所长。沈国荣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87年至1988年在上海心血管研究所、上海市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分别于1994年至1996年,2000—2002年被选派为中国援突尼斯医疗队心血管病专家,被江西省卫生厅授予优秀援外医疗队员。先后发表《内科重症监护室对心脑血管急症的治疗价值》、《高血压病并高胆固醇血症降脂治疗辅助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负责参与《前列腺素E1对心功能衰竭肺压影响研究》、《动态心电图对活动平板缺血性ST段改变患者分析研究》等多项科研活动,其中《重症监护病房微机管理系列》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利新发 1966年1月生,江西都昌人。1987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市三医院副院长,主任药师,省医院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市药学会理事。主持了《重组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对II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和《血液灌流救治毒鼠强中毒患者临床研究》课题的研究,被市科技局立项。先后撰写了十余篇论文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和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是三院省级“青年文明号”首任号长;在创建“放心药房”活动中被市卫生局首批授予“放心药房”称号;为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市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培养对象。
  陆士荣 1940年生,江苏无锡人。大专文化,放射科主任医师。曾任景德镇市第三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景德镇市分会理事及影像学组组长、江西省放射学会委员、景德镇市尘肺诊断组组长;九三学社景德镇市委员会主委(兼)、江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景德镇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常委。1961年1969年先后任景德镇市第一医院内科、放射科医师。后下放农村三年。1972年调入景德镇市第三医院,历任放射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1993年2000年任景德镇第三医院业务副院长。自1993年起,连续二届获得“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4篇。代表作有《结石染色一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一个征象》、《扁胸对心脏的影响》。取得科研成果二项,其中《针刺对输尿管功能的影响》获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编写教学资料五十余万字。
  余钢成 男,1963年生,安徽祁门人。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现任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江西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第七次内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院管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输血与血液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景德镇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成员。自1991年以来,一直参加骨髓移植小组,并圆满地完成了12例自体骨髓移植术(ABMT),此项技术于1995年获“江西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等奖”(第五完成者)。历年来在省级和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共15篇,另有6篇论文在省或国内医学会议上交流。曾被评为江西省和景德镇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景德镇市卫生系统“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2001—2002年度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周景俭 女,1963年生,江苏溧阳人。198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景德镇市农工民主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妇产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癌协会江西分会委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任医生,期间1994年至1995年6月在上海国际妇保进修。1995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6年担任科室副主任。200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2年担任妇产科主任。2006年晋升为妇产科主任医师。有10余篇论文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主要负责在研项目《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007年通过市科委鉴定,《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2006年立项。
  金万新 1951年生,景德镇人。1978年考入江西医学院,1983年毕业后从事内科工作至今。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技科主任、主任医师。历任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以前在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曾于上海中山医院全国心内科学习班进修一年。1993年以后在市人民第三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医技科主任至今,曾于上海中山医院和南大一附院进修心脏超声诊断和消化内镜诊断。撰写了十余篇论文在省内外发表。
  赵赛菊 女,1961年生,江西都昌人。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2000年在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双学历。2003年江西医学院研究生结业。2005年晋升为内科主任医生。景德镇市三院内二科科主任。主持并参与的科研课题三项,发表国家级和省级论文10余篇。2003年任发热门诊及“非典”留观病房主任,被评为景德镇市抗“非典”先进个人,被市卫生局评为“百十”工程优秀中青年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对象。2003年被聘为“景德镇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04年被授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景德镇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卫生部颁发的“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师资”。
  饶云龙 1963年生,江西临川人。1984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1984年至1989年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任医生;1989年至2001年在景德镇市二院骨科从事骨科临床。期间1992年至1993赴上海第六医院进修骨科,1992年晋升为骨科主治医师,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4年晋升主任医师,1997年至2000年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2000年5月任景德镇二院骨科主任,2001年至2005年两次赴摩洛哥王国从事骨科援外工作。2006年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他撰写的论文《灭菌后深低温保存同科异体骨在临床中的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拆中的应用46例报告》、《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性骨折26例报告》、《不同内固定器械治疗股骨转子骨折192例疗效分析》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承担了《异体骨的采集、保存及临床应用》科研工作。
  饶筱荣 女,1963年生,江西临川人。1985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太白园分院院长,主任中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江西中医学院副教授,景德镇市医学会首批专家库成员。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如“太冲穴的临床运用”、“加味平胃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56例”、“针刺治疗心律失常一得”、“腰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2例”。“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临床研究”通过市科委立项,并获经费资助。多次在全市中医知识、病案书写竞赛中获奖。
  秦永斌 1962年生,江西都昌人。景德镇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每年甲乙级手术均在100例以上,无一例发生医疗事故及纠纷,所在科室被评为景德镇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临床科室之一。2004年被聘为外科主任医师,连续几届当选为景德镇地区唯一的江西省泌尿专业委员会委员,并被评为景德镇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及景德镇市百名优秀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
  涂秀英 女,1938年10月生,江西进贤人。1963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本科,随即分配到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1965年12月调入江西省景德镇市二医院妇产科工作。现任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撰写发表论文:《套圈法治疗脱入阴道内子宫粘膜下肌瘤》、《腹腔镜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中西结合治疗宫外孕》、《头位难产306例分析》、《剖宫产194例分析》、《吊钩法提取输卵管的体会》等10余篇。1987年10月至1990年3月,参加中国第八批援外医疗队赴突尼斯工作,1994年8月到1996年8月参加第十一批援外医疗队赴突尼斯,并任妇产科医师组长。1996年7月荣获突尼斯凯比利省政府颁发的工作成绩优秀的荣誉证书。
  袁志明 1952年生,江西都昌人。江西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2005年晋升为主任中医师,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大内科主任中医师,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中国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全国和本省中医内科和针灸学会会员。发表论著1部,发表论文9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篇,1篇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论文”,省级论文3篇。2003年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医消石新疗法的研究》被景德镇市科技局立项,2004年度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黄夏雨 1962年生,大学文化,景德镇市中医院副院长兼骨伤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政协景德镇市第十、十一届,珠山区第四届、昌江区第五、六届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理事,江西省中西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市医疗事故鉴定、卫生高级职称评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伤伤残等级评定等委员会委员,中医、中西结合执医、执助技能考试主考官,卫生系统优秀中青年医学专业人才及“十佳”标兵。1983年江西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市中医院任骨伤科临床工作,发表医学论文十二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四篇,省级八篇,参加五项科研课题研究,有二项已通过鉴定分别达国内、省内先进水平,三项课题正在研究中。
  董晓明 1960年生,景德镇人。1984年7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贵溪火力发电厂职工医院工作。1988年调鹰潭市人民医院工作。1997年至2000年曾两度援乍得及援突尼斯。2001年4月作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调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2005年11月获眼科主任医师资格,同年被聘为眼科主任医师。年均完成住院的中、大型手术超大250例。有《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临床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188眼疗效分析》等30余篇学术论文在省级及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景德镇市“百十”工程人才,景德镇市专家人才库成员。
  詹启敏 1959年生,景德镇乐平人。1977年入苏州医学院,1984年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考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肿瘤研究)首席科学家。1989年公派美国留学深造,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院、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证研究所做研究。1998年7月受邀至美国爱兹堡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工作。1997年江泽民访美时亲切会见了詹启敏等十位旅美科学家。2002年1月回国。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科技论文52篇,科学文摘28篇,其中科技论文《CELL71:587—297,1992》被评为全世界医学领域十篇最佳论文之一,并在1994年被美国《科学家报》评为细胞生物领域当年最佳论文,科技论文《GNCOGENE9:2743—3751,1994》被评为《癌基因》当年三篇最优秀论文之一。老师”。
  赖丽文 女,1968年生,江西修水人。景德镇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90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96年起组建血液净化中心,先后开展了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出血倾向尿毒症,低分子肝素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合并重度心衰等。2003年被团市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2005年被南昌大学医学院评为“优秀带教
  熊作群 1956年生,江西丰城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1989年晋升主治医师,199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主任医师。现为骨科大外科副主任,江西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后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985年至1986年在中国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进修一年。先后在全国性骨科志上发表《闭合穿针治疗Bennett骨折》,《前臂肌腱刀伤早期处理的体会》,《内固定另臀中肌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8例分析》等;并积极参与市科委课题《异体骨的采集,保存及临床应用》,《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吸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等科研活动。分别于2002至2004年被卫生厅选派赴突尼斯工作,因工作出色2005年2007年又被选派赴摩洛哥工作。
  熊晓荣 1956年11月生,江西南昌人。1983年12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主任中医师,市三院门诊副主任。1988年6月赴湖北中医学院参加全国中医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美容学习班;1989年9月赴武汉陆军193医院进修美容整形专业学习,1990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颌面外科学习班。2004年主持开展了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自体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先后撰写专业论文十数篇分别在各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以及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
  魏有林 1951年生,江西新建人。197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85年在上海长征医院进修泌尿外科。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3年晋升主任医师,现任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外科主任医师。先后在全国专科性杂志发表论文6篇。参加编著的《肾脏替代治疗学》专著,1999年由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发行。获市卫生局技术创新二等奖,主持的《葫芦形气囊导尿管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市科研课题,2000年通过鉴定认证验收。文化、体育
  丁东亮 1934年生,安徽黟县人。主任编辑。1957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景德镇日报》、景德镇人民广播电台、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工作。采编和发表新闻200多篇,参预摄制、监制电视剧三十多部(集)。其中《刑068》获1985年全国城市电视台金牛奖,《理解万岁》获1987年全国电视大奖金鸡奖。
  万筱华 女,1959年生,江西南昌人。大学学历,射击高级教练员。1975年入江西省射击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1981年,她在景德镇市体委工作,从事射击教练员工作至今。自担任教练员以来,所带运动员获全国性比赛金牌12枚;省级金牌130余枚;在省11届、12届运动会上共获21枚金牌。培养出国家级运动健将5人,一级运动员50余人。1992年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0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王湘芝 女,1949年生,江西万年人。二级演员,主攻花旦,现就职于乐平赣剧团。主演的《台湾知府》参加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演出获三等奖。主唱的《玉堂春》、《牡丹对药》等剧应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音像出版公司的邀请录制成合成式磁带出版发行,远销海外,主演的《玉堂春》、《秦香莲》由江西省电视台摄制成录像带。1990年《戏曲研究》编辑部将她编入《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录。
  王光琪 1937年生,安徽黟县人。主任记者。自1955年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80年以来,发表新闻摄影作品达90余幅。《喜摘春耕》、《家情满怀》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龙的传人》获摄影世界三等奖,《文房四宝》获全国轻工新貌艺术展三等奖。
  王全喜 1945年生,河北新安人。梨园世家,5岁随父学艺,11岁登台。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西戏剧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剧协副主席,中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景德镇市京剧团演员(1996年调入江西省京剧团)。1984年,参加上海举办的麟派艺术进修班,得到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刘斌昆、吕君棋等精心指导。1985年在文化部主办的《纪念周信芳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他主演的《清风亭》在上海出演时引起强烈反映。1986年应江苏电视台特约,在四集电视剧《伴飞》中扮演周信芳。1989年在武汉演出,获得湖北省京剧爱好者联谊会赠给正宗麒派、重整雄风锦旗一面。1986年获江西省第一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一等奖,1992年获江西省第三届玉茗花戏剧节《风雨督陶路》主演一等奖。
  尹霄 1953年出生。1966年入江西省乒乓球队,成为一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1968年因“文革”回景德镇读书,1971年重返江西省体工队,成为江西省乒乓球队队员。1976年被任命为江西省乒乓球队教练,1986年被中国乒协委任为专家派往秘鲁任教,1989年被调中国乒乓球队任教。在国家队教练期间,他带领刘国梁创新打法直拍横打。刘国梁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队男子单项冠军。2000年12月1日荣升为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是中国乒坛功勋教练。
  叶迎春 女,1970年生。北京广播学院音乐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先后在景德镇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任主播。现为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主播,国家一级播音员,央视海外中心播音组两位组长之一,参与直播过97'香港回归、98'抗洪抢险、99'澳门回归、迎新千年、釜山亚运会、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APEC会议、北京申奥、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大型报道。参与《中华成语千句文》的主创工作。
  孙厚华 1979年生于景德镇,原籍江西都昌。身高2米18,全国篮球CBA(甲A)联赛运动员。1990年4月(当时身高1米89,11岁)作为特招兵从景德镇参军入伍进入江西省军区篮球队。1992年4月至1996年3月转入空军39120部队篮球队。1995年5月代表福建省篮球队参加了全国乙级联赛,同年代表南京军区空军部队参加了全国空军系统的比赛并获得了冠军。1996年4月上调到中国空军青年篮球队,连续三年参加全国青年联赛和青年锦标赛以及青年全军比赛,都获得了前六名的成绩。1998年11月转会到浙江万马篮球俱乐部,参加了1999年至2003年的全国CBA联赛,1999年参加首届南北争霸赛获得冠军,2001年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取得了第九名。2003年7月至2004年8月转会到广东东莞新世纪篮球俱乐部,获得2003年的乙级比赛的第三名,2004年CBL(甲B)联赛第二名。孙厚华在部队多次获得嘉奖和被评为优秀士兵,1995年还荣立三等功一次,1998年被提升为空军文职干部,2000年8月作为特殊人才被浙江省引进转业到浙江省体育局,现就职于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淼 女,1955年生,景德镇市人。1983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1987年获美国圣田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圣田大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89年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任教;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印地安纳州密西瓦卡潘公主图书馆任图书馆理员,1994年至今任图书馆馆长。
  江亚平 1959年生。1977年入景德镇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在景德镇五中任教,1981年考入武汉大学外语系。现在新华社工作,专门从事国际新闻的报道。先后独家采访过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英国首相布莱尔、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系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英国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波黑悲剧》、《跟女王聊天》等著作。
  刘玉学 1971年生,安徽宿州人。国家摔跤队队员。1993年退役,1995年起至今任景德镇市体育运动学校摔跤队教练。十几年来,所带队员获得江西省级摔跤比赛冠军100多个,为省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50多人,其中五人次获得过全国冠军。1995年—1998年度,1999年—2000年度、2003—2006年度被江西省体育局授予优秀教练员称号;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其出席江西省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体育运动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练员,2006年当选为景德镇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刘新园 1937年生,湖南澧县人。大学学历,研究员,1987年由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先后任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长、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从事陶瓷考古研究多年,其《宋元芒口瓷器与覆烧工艺研究》第一次阐述了已经消失了600多年的装烧技术。是我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
  刘丽芳 女,1941年生,天津人。国家二级演员,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刘祥云艺名九仙旦,是著名的京剧《宫庭》武旦,父亲刘五立是全国著名武生,大姑父周信芳是全国京剧艺术大师。1950年入武汉中南戏曲学校。1953年毕业,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工作,1962年调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1960年在北京参加大型京剧艺术片《杨门女将》的拍摄,担任九妹一角。1965年主演现代京剧《五叉口》。
  刘珠玲 女,1942年生,北京人。1950年学艺,1955年在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国家二级演员。1979年全省调演京剧《龙床恨》,获主演优秀表演奖,1981年在全省现代戏调演中,《白莲花》获优秀表演奖,1989年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主演《女囚》,获主演二等奖。1990年由市委、市政府批准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刘平原 1941年生,江西鄱阳人。大专文化,国家二级舞台美术设计师,系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自1965年以来先后在景德镇市越剧团,景德镇市文工团,景德镇市京剧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工作。1986年为《北魏魂》剧目设计舞台布景,服装(合作)设计,获江西省第一届玉茗花戏剧节舞美设计二等奖,服装设计单项奖,1989年《女囚》舞美设计获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舞台美术设计一等奖,1992年《风雨督陶路》舞美设计获江西省第三届舞台美术设计一等奖,同时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作品奖。
  许锁弟 1949年生,浙江绍兴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景德镇市京剧团。其从小随父许震庭学艺,1960年入景德镇市京剧团攻文武老生,曾拜董少英、张铭声为师。1986年在《北魏魂》剧中饰李平,获江西省第一届玉茗花戏剧节三等奖;1989年在《女囚》剧中饰姜文清,获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节戏剧二等奖;1991年在《徐平跑城》中饰徐策,获江西中青年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优秀表演表演奖,同年获全国荧屏奖,1995年在《情系高原》剧中饰孔繁森,获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三等奖。
  陈啸兰 女,1927年生,天津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第六、八届人大代表,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景德镇市人大代表,景德镇市政协委员。幼年(九岁)承受父搭班学艺,后随叔父,姑母学艺练功,青年时代又随叔父,姑母在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搭班,正式登台表演,工青衣花旦,1955年来景德镇市京剧团,任副团长,1978年退休。曾主演京剧《穆桂英》、《凤还巢》、《花木兰》、《龙风呈祥》、《玉堂春》、《宝莲灯》、《状元媒》、《牛郎织女》、《红娘》、《李慧娘》、《十三妹》、《沙家滨》等一百五十多出戏。1958年8月在庐山为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演出头二本《红娘》,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陈松龄 1927年生,又名陈永玲,北京人。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人大代表,景德镇市京剧团演员,1985年退休。出身于四代京剧世家,祖父陈嘉梁曾为皇宫演戏,后帮梅兰芳大师吹笛,父亲陈富瑞,在富连城坐科,架子花脸,南北较有名,弟子成群。他从幼年(1935年)开始,在北京宝兴社科班练功学艺,1937年进北京中华戏剧学校,排行永字,艺名永玲,定行“丑”。日军侵华,学校解散,在北京、山东青岛,烟台一带演出,1953年先后在上海、天津、武汉、南昌、景德镇演出。拜师罗盛功,从旗、罗、伞、报起步,上主角至正宗小“丑”。其主要剧目有:《群英会》、《活捉张文远》、《法门寺》、《拾玉镯》、《风还巢》、《小上坟》等一百几十出戏,担任方巾丑、彩旦、半文半武角色等。1959年为党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演出,得到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和好评。
  陈丽 女,1962年生,景德镇人。国家二级演员。1976年入江西省文艺学校京剧班,攻青衣、花旦行,1982年毕业,同年分配至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1987年主演《断桥》饰白素珍,获全国青年比赛一等奖,全国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1991年主演《坐宫》,饰铁镜公主,获全省中青年京剧大赛最佳优秀演员奖和全国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1992年主演《风雨督陶路》,饰如磬,获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表演二等奖;1999年主演《景德镇》,饰春玲,获江西省第五届玉茗花戏剧节表演二等奖,2004年主演《追排》获全省小品,小戏比赛二等奖。
  余进 1948年生,江西都昌人。大专学历,高级射击教练员。1966年入省射击队,1973年任省射击队男子步枪二班教练。1978年担任市体校男子速射、慢射、女子手枪教练。30年来,培养出蔡烨清、张冬莲等运动员。其中健将3人,一级运动员30余人,向省队、部队输送运动员40余人。1989年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7、1996、1999年获得全省先进教练员,1991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
  余玮 1973年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院毕业。担任过工商、中消协的首席记者,现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1999年承担《中国上海财富论坛》系列报道,2000年对《北京尧山汉墓》进行了系列报道,参予策划了当年8月的尧山汉墓直播报道,担任助理导演,负责制定整个直播方案;2001年,对“山西保利地下传销”进行系列报道,暗访海南金夜夜总会毒品、色情泛滥进行系列报道,节目播出的几天里,《新闻30分》栏目收视率突破6%大关,创栏目开办以来新高。
  吴静钰 女,1987年生,景德镇人。女子跆拳道国家队队员。11岁入选市体校跆拳道队,12岁入选省跆拳道队。2002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小级别冠军,2003年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金牌,之后入选国家集训队。2004年获全国跆拳道47千克级冠军、2004年获世界青年锦标赛49千克级冠军,2005年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47千克级、中韩对抗赛47千克级冠军,2006年在多哈亚运会上创造了中国在亚运会跆拳道上的零的突破,获49千克级冠军。2008年2月好运北京邀请赛上夺47千克级首枚金牌,2008年8月获北京奥运会49千克级金牌。
  张婵莺 女,1980年生。1989年入江西省体校,1992年入江西省体工队;1994年入选国家队。1995年3月在法国国家举行的国际分龄游泳邀请赛上获得100米自由泳第二名,100米蝶泳第二名,100米仰泳第二名;同年7月在葡萄牙举行的国际游泳邀请赛上获得200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三项冠军,被大会评为最佳运动员,1996年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获得400米自由游泳冠军,现被委派香港任游泳教练。
  张耀鸿 女,1966年生,天津人。江西省京剧团国家二级演员,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景德镇第十届政协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高研班,出身梨园世家,6岁考入市体操队,13岁考入文艺学校景市京剧班,受到祖母董明艳、母亲刘珠玲的耳濡目染及指导,14岁登台主演《岳云锤震金弹子》,被观众称作为“小岳云”称号。2007年3月,被江西省文化厅选中参加“5511工程”拔尖人才培训,同年考上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授艺及指导老师有:梅葆玖、小何玉凤、张逸娟、许湘云、董明艳(祖母)、刘珠玲(母亲)、方小亚、董洳楠、杨路英、吴佩茹、白丹萍等……。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哈药六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荣获“荧屏奖”;2002年在“四特杯”江西戏剧表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海慧杯希望之星”艺术大赛中获专业京剧组“优秀奖”;2007年,在河南“梨园春擂台赛”中获“荧屏奖”。
  张冬莲 女,景德镇人。女子飞碟国家队队员。1995年入市体校参加射击训练,1999年进江西省射击队;2005年获全国十运会第七名。随后入选国家队。2006年,获多哈亚运会女子冠军。
  张玉龙1939年生,天津人。1948年从名角刘五立、李洪春、张二鹏等学艺。1955年参加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国家二级演员。1960年江西省青年会演,获得优秀青年表演奖。1986年首届全省玉茗花戏剧节获配演二等奖。
  杨祖芳 1941年生,江苏常州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系,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省广播事业管理局,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从事技术工作,主持官庄电波发射台的扩建,筹建景德镇电视台7.5千瓦、10千瓦中波发射机安装调试等多项大型工程,主持建成景德镇市第一座卫星地面接收站景德镇电视台卫星地面站
  周莉莉 女,1949年生。自幼随母陈啸兰学戏,1963年进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国家二级演员。自1965年开始担任主角起,主演《宇宙峰》获江西省第二届青年演员会演优秀演员奖;主演的现代戏剧创作剧目《蟠溪口》、《北魏魂》分别获戏曲会演一等奖和配角三等奖;主演的《穆桂英挂帅》获南京区域18地市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最佳表演奖。
  周筱水 1944年生,江西奉新人。中专文化,国家二级京剧演奏员。1966年始在景德镇市京剧团担任京剧演奏员,1987年为《追韩信》、《断桥》剧目担任主胡,被评为全国京剧电视大选赛全国荧屏二等奖;1992年为《风雨督陶路》一号人物设计唱腔,并担任主胡,获江西省第三届玉茗花戏剧节京剧演奏二等奖,唱腔设计一等奖,1995年与著名唱腔设计大师舒正太-起为《秋风赋》剧目设计唱腔,并担任京胡演奏,获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唱腔设计一等奖。
  金紫薇 1985年生,辽宁沈阳人。16岁来到景德镇体校学习,由于训练刻苦,成绩突出,随后送到省队及国家队训练,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女子赛艇中,以6分16秒06成绩为我国夺得赛艇项目首枚金牌。
  郑允钦 1948年生,景德镇浮梁人。国家一级作家、江西省作协副主席,《微型小说选刊》主编。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作品200万字,出版童话专集9部,获各种文学奖36项,《好蛇索索米》等数十篇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中华儿童文学精选》等;童话集《吃耳朵的妖精》、《树怪巴克夏》获中国作家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儿童文学奖;中篇童话《怪孩子树米》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授予第三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姚泉荣 1939年生,上海人。大学文化,二级作曲。自196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云南德宠民族歌舞团,云南洛西宣传队、景德镇歌舞团从事音乐教学和作曲指挥工作。1985年合作研制成功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瓯获第二届全国发明展展览会银奖,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省音乐节特别奖。1990年又研制成功一新型民族打击乐器瓷编磬,创作的瓷磬五重奏,在省音乐舞蹈艺术节上获创作表演双奖。
  袁鸣霖 1938年生,江苏南京人。国家二级导演、舞台主任技师。1947年入南京鸣声社学艺,1950年入南京明星大戏院群力京剧团,1954年调景德镇市京剧团。1964年从事导演工作,先后执导了京剧《前沿人家》、《大破奶头山》、《徐虎师傅》、《邱娥国》等,主创和导演了《徐洪刚》,导演了《西游记》、《包公》、《济公传》、《封神榜》等,1984年整理执导了《雁荡山》,1986年导演了《北魏魂》获江西省第一届玉茗花戏剧节导演奖。
  耿鸿滨 1982年生,景德镇人。国际健将级运动员。1995年进入景德镇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射击,1999年入兰州军区射击队,2001年入南京军区射击队,2003年,转广州军区射击队。2002年由南京军区射击队抽调入国家集训队。1999年,全国射击锦标赛上获十米移动靶第三名;2002年全国射击锦标赛获十米移动靶团体第二名、第三名;2002年全国射击冠军赛十米移动靶个人冠军和第二名,总积分第一名;2003年全国射击锦标赛十米移动靶第三名;2004年奥运选拔赛十米移动靶第一名,入选雅典奥运会。2004年亚洲射击锦标赛获十米移动靶个人冠军、团体冠军;2004年世界杯射击赛获十米移动靶第六名;2004年世界杯射击总决赛获十米移动靶第七名。
  董明艳 女,1919年生,河北沧州人。景德镇市京剧团演员,专工文武花旦。1925年在上海天蟾舞台,拜王德同,朱德芳为师,1934年(15岁)在上海新新公司京剧场挑梁演出。尔后,在沪、宁、汉等地享有盛名,其擅长名剧有:《穆柯寨》,《花木兰》,《樊梨花》,《周瑜归天》等。1955年2月参加景德镇市京剧团以来,主演了不少传统剧目,并在新编历史剧目《天京烽火》、《郾城之战》等剧目中担任主演,很受观众欢迎和好评。1958年,曾随剧团赴庐山,为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演出了《八仙飘海》等剧目,获好评1979年调南昌江西省文艺学校任教师,为培养戏剧新人作出了贡献。
  韩湘文 1934年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来景德镇市京剧团工作,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常务理事,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市政协五、六、七届常委,市七、八届人大代表,农工党市委委员,市剧协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出身梨园世家,从小随父母及姐姐学艺,16岁登台表演。历年来曾主演过《秋江》、《蝴蝶媒》、《梁山伯与祝英台》、《唐伯虎点秋香》、《吕布与貂蝉》、《群英会》、《红娘》、《美人醉》、《沙家浜》等100多出传统剧与现代剧。1958年8月随团上庐山,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演出了头二本《红娘》,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蔡烨清 女,1971年生。1984年入景德镇体校为射击队女子手枪队学员,其勤学苦练,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半年后,她的专业成绩已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1985年入江西省射击队,1989年入国家集训队。1988年全国射击冠军赛获女子气手枪第一名。1990年荣获世界杯射击比赛女子手枪第三名。1992年获全国射击锦标赛女子手枪第二名。1994年夺得全国射击冠军赛女子手枪第一名。同年取得全国射击锦标赛女子手枪两个第一名。1996年夺得全国射击锦标赛气手枪第二名;1998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世界杯射击比赛中夺得女子气手枪冠军。同年7月23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四七届射击锦标赛上获女子运动手枪个人项目金牌、运动手枪团体项目金牌,同年12月在第十三届亚运会射击比赛中连夺3块金牌和1块铜牌。1999年被评为“江西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光荣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财贸、工商
  李曙光 1963年生,景德镇人。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市第二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1983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先后获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留校任教。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学院副院长,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2000—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考和访问研究员。2001年4月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新《破产法》、《兼并条例》立法起草小组成员。先后参与《反垄断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制定工作。著有《管理者收购》、《中国企业资产与重组》等著作和文章。
  刘毅 1975年生,景德镇乐平人。199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现为国家行政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运行处工程师。九年来,策划和主管了信息中心的众多项目的实施。如“工商总局援藏信息化建设项目”、“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件管理系统”、“总局政务内网建设”、“总局网络安全支撑平台”等。著有《与人合作》、《Visual++与AC—tiveX的web应用开发》、《智能大厦的综合布线》等著作和论文。
  刘玉鸿 女,1959年生,景德镇人。1976年服役于民航北京管理局,1980年转业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从事航空地面服务工作。1987年至2001年先后完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现代企业管理》专业和中央学校《经济管理》研究生专业。1989年担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饮服公司梅樱阁豪华餐厅副经理。2000年出任瑞士航空集团佳美航空配餐中国地区首席代表的助理和报价副经理。2003年出任韩国大韩航空公司中国地区业务经理。
  朱立志 1961年生,江苏南京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会计师。现任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证券部部长。朱立志曾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财务科科长、昌河汽车配件制造公司副总经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财务处副处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总会计师、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等职。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公司改制、资本运作、上市公司治理和公司信息化工程构建(ERP)等工作。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期间,深入研究涉及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税务及其他方面的经济法律法规,积极推动了公司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提升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朱立志曾全面参与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多项重大改制工作和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筹建工作,并为昌河股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完善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被评为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赵伯辉 江西丰城人。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江西省审计系列高评会成员。先后在景德镇市从事计划统计、财会、审计工作多年。1960年6月获全国财贸系统珠算比赛第一名。撰有论文《这种精神可贵》、《变废为宝》、《浅谈景德镇陶瓷企业多角优势经营》、《强化地方政府对物价的宏观调控职能》等近百万字的论文。1978年至1981年,1984年至1986年两次出国援外,为赞比亚大使馆主管中国铁路专家室组等9个组做个财务工作,获中国大使馆表彰。
  周国顺 1958年生,江西余干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江西长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景德镇长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1981年从学校分配到江西省汽运总公司景德镇汽运公司工作,先后任车队技术员、汽车站副站长、车队长、公司副总经理兼客运公司经理、公司总经理,景德镇汽运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景德镇市汽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景德镇长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2006年3月至今,任江西长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1996年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2005年被江西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动模范。
  郑一明 1962年生,景德镇浮梁人。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同年分配至江西省委党校任教。198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学习,获该院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国外处处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三所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著)等著作。
  郑系平 1957年生,景德镇浮梁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高级统计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担任《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总编辑,获得过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
  欧阳琦 江西都昌人,江西省劳动模范。2003年参与组建了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自筹资金500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从原料精制到产品检验整个工序的自动化控制,2007年入主景德镇酒业。欧阳琦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在湖北经济管理大学计算机系学习,1999年至今,先后任景德镇金昌利陶瓷大市场总经理助理、景德镇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技术中心(省级)主任、景德镇酒业执行总经理等职。
  胡慎言 1974年生,江西南昌人。在景期间分别就读于景德镇市第十二小学、景德镇市一中,并担任市一中校足球队队长、校体育部部长。东南大学毕业后又获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系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现任中国MBA华东联盟副主席,江西财经大学MBA联合会主席,江西财经大学景德镇市校友会会长。江西省足球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江西省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西省报联广告有限公司江西聚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领导的江西省报联广告公司与全国300多家报纸、电视广告界精英有着长期的、可以信赖的、卓有成效的良性互动,并以此为优质资源,为昌河汽车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各类广告十四年,现仍继续扩大合作共赢领域。同时,为江铃汽车、东风汽车的广告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为服务移动、电信、金融等大型国有企业奠定了坚实的智力、财力基础。
  席晟 1963年生,景德镇浮梁人。198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受聘担任过南京审计学院兼职教授,审计署外交司副司长、司长;现任国家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注册造价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政策研究会理事,财政部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组成员。主要学术成果:《中国审计学》(合著)、《审计报告编制技术与方法》(合著),《财政、投资体制改革与政府投资审计》(课题)、《蒙哥马利审计学》(译著)。
  徐春荣 1967年生,景德镇市人。1984年考取上海同济大学测量系,毕业后在浮梁县土地局、景德镇市土地局工作,主持编辑《景德镇土地资源》一书,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理系土地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他毕业后在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地产咨询评估中心从事不动产评估,1999年,按国家有关规定,所有中介机构必须与所在部委脱钩,与同事一起下海,与同事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地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现为中地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先后承担了中国电信重组上市,中国移动上市注册,中国石油上市收购,昌河汽车重组上市,洪都航空重组上市,江西人保重组上市,江西电信上市,江西移动注册上市等土地评估工作。
  程志中 1945年生,江苏淳安人。大学学历,高级会计师。1966年分配至999厂工作,撰写论文《浅谈天线电元件制造企业废品损失的计算和考核》、《实行内部利润核算的企业如何制订厂内结算价格》、《流动资金周围与企业经济效益》、《读:用固定成本法分摊辅助生产费用》等论文,曾被江西省财政厅授于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
  程初开 1965年生,景德镇浮梁人。大学学历,注册水利造价工程师,现就职于景德镇市水务局。自1986年从事水务工作至今,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注册水利行价工程师,主持编制了《景德镇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完成了杨湾水库,程家山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作,其中杨湾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获景德镇市第二届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曾先后被国家防总授予全国抗洪抗旱模范,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程德宝 1947年生于景德镇。1970年毕业交通大学电机系高压技术专业,先后在435厂、999厂工作,高级经济师。工作期间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加强基础管理,1982年至1991年获国家级质量奖金牌1块,银牌2块。是江西省企业管理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江西省电子质量协会理事。
  徐仲赣 1956年生于景德镇,浙江宁波人。高级经济师,现任景德镇市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行长。自1975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获全国金融红旗手。
  聂文亮 1958年出生于景德镇,江西都昌县人。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江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江西省中医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客座教授。1994年被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授予全国保险系统优秀专业能手称号,1995年被中国人寿保险分公司授予全国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政法
  张华勐 1972年出生,江西上饶人。大学本科文化程度。1990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空学院,在部队服役期间,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到团以上嘉奖,1993年退役。1995年至1996年在景德镇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工作,1996年调入景德镇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工作,2003年至今任一大队副大队长一职。
  他两次评为“瓷都十佳民警”、“全市优秀人民警察”,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景德镇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十佳平安卫士”、“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学邱娥国先进个人”,并被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江西省交警总队评为“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先进个人”、“全省优秀交通民警”、“全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先进个人”、“江西省十大执勤执法标兵”,并于2007年光荣当选为“景德镇市人民代表”、“珠山区政协委员”。
  李维俊 山东阳谷人。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二级律师。在景德镇市从事法律工作多年。先后编写了《宪法讲话》、《行政诉谈法》、《刑法》教材。撰有《行政纠纷可以调解》、《这起奖券中奖奖金给谁》等多篇论文。
  罗多夫 1950年生,江西临川人。大专文化,主任法医师,中华法医学会会员,中国警察学会刑事科学现场统计研究会会员,现就职于景德镇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1985年至1990年获市劳动模范、省、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993年获省、市刑事技术标兵,1994年获全国、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市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瓷都十佳民警,1997年获瓷都十佳民警,学济南标兵,2000年获省打拐专项斗争先进个人,2001年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撰有论文《二例颅内出血因法医学分析》、《先天性肠肌部分缺损胃移植胸腔破裂致死1例分析》、《目前法医鉴定体制的现状与改革思路》、《人体摔伤鉴定(标准)部分条文不足思考》、《89例交通事故伤残程度探讨》等。农、林、水
  丁志仁 1944年生,江西铅山人。高级农艺师。1959年毕业于江西省上饶高级农校,分配在乐平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曾在礼林四房村推广种、肥、密、保,实现籽棉生产连年丰收,全村170亩水稻由常年亩产500斤提高到1050斤,棉花由亩产50斤提高到150斤籽棉,在接渡乡推广杂交晚稻,由原来平均亩产1000斤提高到1200斤,曾获农业部三等集体奖。
  刘浩元 1945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上海农科院畜牧系专业。1979年在市农牧渔研究所工作,从事农牧渔研究开发,从技术员升任为农科所所长。1989、1991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990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现为江西得宇集团董事长。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主持研究的新产品“板鸡”生产工艺,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新产品开发二等奖。此后,他带领员工研制的“得雨活茶”,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茶,畅销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进入21世纪,还开发了得雨生态园,古木成林、鲜花常开,为景德镇最佳的旅游休闲的景点之一。
  肖振东 1940年生,江西泰和人。高级农机工程师。先后在江西饶丰综合垦殖场、江西共大饶丰分校、景德镇市农机研究所、景德镇市农机站工作,曾获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二等奖。
  徐仲元 1955年生,景德镇浮梁人。农技师,景德镇浮梁县湘湖东安园艺场场长。1987年获江西省科协科技扶贫优秀工作称号,1990年获江西省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出手称号;1991年获市果树科技推广工作优秀会员称号;同年获团中央、林业部、全国绿委、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出手称号;1994年获瓷都十大新闻人物称号;2000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曹桂喜 1948年生,景德镇浮梁人。1996年在鹅湖创办老曹土特产店,经营香菇、木耳、干笋等农副土特产品。2004年发展了19个生产基地,面积达1.2万亩,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了12个连锁和6个代销店。2003年、2004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体工商户;2003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
  章查田 1952年生,浮梁县人。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省植保学会会员,现就职于景德镇市植保植检站。1981年在蛟潭推广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被江西省农业厅评为技术三等奖,1984年推广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被江西省农业厅评为新技术推广一等奖,1994年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获国家农物渔业丰收三等奖,在辣椒疫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工作中,获江西省科学进步三等将和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机电、化工、建筑
  丁新权 1966年生,景德镇浮梁人。注册城市规划师,硕士。现在江西省建设厅规划处工作。1995年参加组织庐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庐山被联合国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2年成功组织了省首届花博会风景名胜缩微景区建设;2002、2004年组织仙女湖、三百山、梅岭、滕王阁和龟峰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工作,获得成功。
  王贤玉 1963年生,江西广丰人。高级工程师。自1983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电子计算机专业以来,一直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直升机试飞技术和装配技术工作。参加了“直八”机首飞,曾赴南昌和北京表演、调整试飞,鉴定试飞,交付试飞,改装训练及任驾工作。并立“直八”个人三等功。在参与研究KJ8A自动驾驶仪在“直八”机上运用程中,获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撰有论文《微带天线多频现象的发展和现实研究》、《直八机自动驾驶仪故障综述》、《利用自动驾驶仪对直八机系统状态监控的探讨》、《关于直八机空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诊断及其预防》等多篇论文。
  王水华 江西玉山人。1966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系,高级工程师。自1967年起一直在华意电器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85年至1986年先后赴南斯拉夫、意大利考察学习电冰箱生产技术及设计。1986年参加了全国电冰箱国家标准的修改定稿工作,1987年参加了知识出版社《家用电冰箱百科全书》的编写。1990年参加了《无霜冰箱回家标准》的起草和定稿工作。主持参加设计了BQJ—20型冰淇淋机,BCO185和BC—145电冰箱。分别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省优秀新产品奖。
  石其光 1929年生,景德镇乐平人。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北京地质学院地矿专业毕业。先后在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01队,河南地质局、中南地质科研所,甘肃地质局,中南地质科研所,江西地矿局等单位从事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参与和主持平顶山大型煤矿及其外围矿区的勘探。1992年,国务院授予该队全国地质勘探功勋单位,地矿部及河南省政府在该地共建军地质工作者纪念碑。主持编制河南省一套地质图件及说明书,该项整体成果获国有自然科学一等奖。在主持西秦岭地质普查工作期间,发现一批矿产地,并总结该地区的金属矿产水平分带现象,提出两秦岭南侧存在班岩铜矿的可能。参与主编《河南地层》、《河南大地构造说明书》、《江西地质科技》等科技刊物。著有《钨矿瓷源概况及新矿层岩型简介》等近百万著作和论文。
  刘福令 1943年10月生,山东莱阳人。1969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研究员。1995年7月至2001年2月任六0二所所长。现任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顾问。他1991年被评为航空部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景德镇市“十佳”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6年评为航空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级专家。1999年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直8”海军型是六0二所自行仿测设计的大型直升机,他作为第一副总设计师,协助总师全面组织国产化设计定型研制,其中五大动部件国产化经济效益达到4亿元。“直9”舰载反潜直升机型号研制,在一无资料、二无样机的情况下,他组织科研人员三年攻关,完成直升机关键设备“鱼叉装置”,主要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取得国家实用专利(IQ3770);主持研制某型直升机舰面悬停加油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部级评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装备使用;主持研制的舰面格栅装置达到法国同类设备水平,价格仅为国外10%。他作为专业副总师和所长,参加和组织了重点工程论证、前期攻关工作。在预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如与北航合作开发“定量泵频响计算”,通过专家评审“达到世界水平”;与301所合作研究“系统设计综合评价技术”通过了技术鉴定;防砂装置核心元件涡旋管研究取得了工程应用。
  刘夏石 1937年生,籍贯福建。195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1989年入选国家级专家,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1969年起在六0二所工作,先后任设计员、研究室主任、科技委副主任等职,2002年退休。系中国科协第三届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被聘为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特约研究员、九江市政府顾问、景德镇市智囊团成员。他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获国家、部省级科学技术奖18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很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飞机设计;率先进行矩阵法和有限元法的应用研究,并成功应用于歼八机机翼;最先开展金属胶接、蜂窝结构与整体壁板的研究,并应用于高超音速歼击机;在飞机设计中大胆突破使用载荷下应用塑性设计的禁区,使高应力区能按设计意图分散应力,从而降低设计难度;引入国外先进技术,首次在歼击机机翼上采用塑性接头和齿板连接设计;领先开展“复杂航空结构最佳设计”研究,建立首套飞机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他的“复合材料自适应辨识建模技术”攻克了复合材料旋翼设计、计算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开创了中国直升机计算力学之先河。他还针对各类型直升机特点重点突破,对武装直升机开展布局优化,建立非线性吸能技术,提高耐坠性;对军用直升机进行“任务效能研究”以指导背景机设计。这一系列研究分获多项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军转民上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其农业研究成果被中国专利局和农业部作为首批推荐用于农业方面的专利技术项目,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列为国家重点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同时获国内外发明展览会多项金奖。所研究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窑炉还获得部节能降耗优秀成果奖,其创造巨型陶瓷花瓶创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我国农业、陶瓷、科学与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逢彬 1941年生,江西永修人。1964年毕业于江西省交通学院士木系,高级工程师。曾任景德镇公路分局科研堪测设计室主任。参与景德镇河西桥高沙渡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侯司至萨达公路,南昌至九江高等级公路施工等,主持景德镇吕西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乐平立交桥西端路面设计等。著有《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小桥涵孔径计算诺模图》、《沥青路面养护》、《悬链线变截面石拱桥的设计与施工体会》、《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等论文。
  吴跃 1963年生,浙江慈溪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气技术专业。硕士。研究员。现任六0二所所长。中国科协常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被国防科工委授予“511”高级管理人才、2003年被评为中航二集团劳动模范、2004年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获中航二集团总经理鼓励奖、2004年评为中航二集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荣获首届“长三角自主创新青年领军人物”,2006年入选国防科工委级专家。他和同事们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和航天员座椅,为“神舟”5号、“神舟”6号载人飞船上天作出贡献。认真贯彻落实“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任务能力结合型研究所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六0二所形成了第三代直升机自主研发和第四代直升机预先研究的共用支撑条件,直升机设计和试验手段初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在完成好军机研制任务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民用直升机技术,推动中国民用直升机产业的崛起。2001年,他始任六0二所副所长,主管民品开发和经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近五年来,民品和军工经济总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壮大了研究所的整体实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吴希明 1964年生,福建福州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专业。研究员,中共党员。1995~1996年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六0二所总设计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立部级一等功4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2002年当选国防科工委级专家,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百优科技创新青年标兵”称号、“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3年获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2005年获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奖。系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委员。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专家。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谐较深,具有丰富的直升机工程研制实践经验。参加工作20多年来,亲自参与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国家重点工程在内的多个直升机型号的研制,为直升机事业的跨越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直11”型直升机研制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首次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建立了实用于型号的全机理论外形,填补了我国直升机领域CAD\CAM的空白,开辟了直升机数字化设计的先河,该机的研制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六项技术突破、七项国内第一,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在部队服役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机机种。近年来,他带领全体参研人员开拓创新,以2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费时多年完成的工作,将中国直升机研制水平向前推进了15—20年,直升机研制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设计一代、生产一代”的合理格局和“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直升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余枫 1961年生,云南东川人。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机械工程系,同年分配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199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还参加了D120汽车纵梁大型复合冲孔落料模的设计研制工作,这两项均获1990年上海国际模具展览会优质模具奖和特优奖。
  张向军 1962年生,江西瑞昌人。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同年分配至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曾在机动处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副处长等职。主管汽车毓检测线的安装,调试、设计工作。参加了公司热风循环炉的设计与制造,该项目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撰写的论文:《M7180A平磨改造》,获1988年江西省航空学会机动分会三等奖,《TSF交合材料导轨带的应用》获1991年江西省机动分会二等奖。
  杨金槐 1944年生,安徽来安人。高级工程师。196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专业,1970年分配至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工作,先后任设计员,室主任,设计所副所长,江西汽车新产品鉴定试验站站长,昌河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历年来参加过“直6”、“直5”飞机起落架的设计与研制,直八型机着陆系统测绘试验、设计工作,主持过第一代微型车国家定型五万公里道路试验。组织领导昌河牌旅行车CH636,CH630G、CH6600、CH6531、CH6591A、CH630系列专用车的设计开发工作。
  杨国平 1962年生,江西樟树人。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同年分配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艺处工作。在参与“直8”飞机尾桨叶设计试制和定型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直8”尾桨叶QC成果奖。主桨叶的研究课题在1992年通过航空航天部的技术签定,其中高精度的“直8”主桨叶装配,获昌河首届青年科技成果一等奖。撰写的论文《直8机主桨叶动平衡方法探讨》在航空学会第六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上宣读;《超黄峰直升机主桨叶动平衡力矩分析》载入1992年第八届全国直升机学术论文集。
  旷光华 1964年生,江西永新人。昌河汽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昌河铃木公司第一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87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铸造工程专业,南昌大学2006级汽车产业MBA班结业。现为中国汽车质量检验协会、江西省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旷光华1992年10月—1994年12月,从事CH1018/1018A(SK410)研制,CH1018(A)年产4万台焊装生产线工艺设计和CH1018(A)车主要工艺技术准备工作,获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7月—2001年12月,负责昌河铃木公司质量管理,完善了昌河铃木公司质量体系,并担任1号、2号工程建线指挥部总装组副组长,获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参与的CH1018微型车研制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负责组织、协调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获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主持的北斗星/CH7140轿车新产品研制项目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2004.01—2005.12负责组织、协调利亚纳三厢/两厢轿车、浪迪小型MPV车的开发和工艺技术工作,现都已顺利实现批量生产;2007年,主持的北斗星/CH7140乘用车开发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周世宁 1958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1992年12月起历任372厂副总工艺师兼微型车厂副厂长、汽车产品开发中心第一副主任、昌铃公司副总经理和第一副总经理,期间获得1992年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度公司劳动模范、1999年度公司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称号。他2001年任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04年兼昌铃九江分公司中方总经理,全面负责昌河九江汽车发动机项目的工程建设、昌河铃木九江分公司的筹建和管理、K14B发动机和LIANA(利亚纳)轿车的试制和生产组织等工作,通过创新思路,突破了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技术人才少、管理基础薄弱、产品质量要求高等难关,实现了九江昌河汽车发动机项目优质高效运行。并于获得2005年度中航二集团总经理鼓励奖。
  郝来春 1944年生,山西平定人。焦化高级工程师。1966年毕业于太原冶金工业学校焦化专业。先后在江西新铜焦化厂、景德镇焦化煤气厂工作。一直从事焦化专业工作,两次参加两个大中型焦化厂(新钢焦化厂、景德镇焦化厂)的筹建、烘炉、开工与生产管理。先后撰有论文多篇,其中一篇在1991年中国金属学会焦化年会,中国城市煤气学会气源专业委员会第二次技术交流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曾被江西省经委评为1989——1990年度江西双科优秀管理人员。
  胡海镇 1962年生,江西鄱阳人。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电气工程专业,分配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员,工程师,副处长。主管飞机的总装试飞。1985年主管配合“直8”机研制获三等功,《薄壁软油箱研制及应用研究》课题获部科研二等奖,参加了中法合作超黄峰直升机反潜机改装工作,组织了“直8”机加装电子设备(气象雷达,多普勒雷达等)工作。
  康宏 1964年生,景德镇浮梁人。高级验船师。现供职于设在中国的英国劳氏船级社,是一位国际验船专家。1984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工程系。毕业后从事舰艇建造业20余年,先后在南京航政局,南京船舶检验局工作。1995年公派援外,在罗马尼亚从事集装箱船的建造工作,1996年借调法国劳埃德船级社工作,1997年加入英国劳氏船级社。曾多次到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受训和交流;参与检验的船舶有客轮、油轮、集装箱轮、散货轮、滚装船和化学品船。
  康明 女,1969年出生于景德镇市,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测绘院浦东分院总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一中,199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96年入母校同济大学国土信息工程与测量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市第四建筑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上海市测绘院浦东分院工作。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程冬久 1965年生,景德镇浮梁人。现为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公司党委书记、社会科学研究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程冬久198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多年来,该同志积极从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研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各类文章、论文,其中多篇文章、成果获部、省级奖励,并先后当选为景德镇市社联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工业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航空工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工业新闻编审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政协九江市第十一届委员,九江职业大学客座教授。
  蒋新桐 1938年生,江苏江阴人。研究员。1960年10月南京航空学院毕业。1989年4月至1998年11月任六0二所总设计师;1992年入选航空总公司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荣立部级一等功3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航空二集团颁发“为航空工业做出杰出贡献”航空金奖;1998年11月至2004年7月先后任科技委主任、高级专务。2004年7月退休。任职期间,作为型号总设计师,带领科研人员在直升机研制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直9”武装直升机、第一代“直9”C舰载直升机、第一代自行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11直升机;主持、组织了重点型号方案论证、立项,主签了该型机对俄、对法合作合同;培养了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谐较深、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直升机总设计师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使我国直升机技术实现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设计的重大飞跃。蒋新桐任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期间,负责主持某重点型号的前期研制可行性论证工作,先期技术攻关工作,对外合作和立项批复,为该机研制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通过该型机的立项,为研究所条件建设铺平了道路。他主编了四本著作:其中《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主编的《直升机设计手册》获中航二集团奖。由于其为直升机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获得航空二集团颁发“为航空工业做出杰出贡献”航空金奖。
  童政荣 1969年生,江西上饶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991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2002年获清华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硕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西分会理事。现任昌河汽车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昌河铃木公司副总经理。其多年从事汽车工程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先后负责过汽车的总体规划、生产线技术改造、技术管理、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负责完成了昌河铃木公司工艺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组织了北斗星、面包车、爱迪尔车的车身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组织建设九江昌河工厂年产10万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高档轿车生产线项目;全面主持了福瑞达和爱迪尔Ⅱ生产线改造、质量控制。1997年,参与昌河四万台微型车生产线技改决策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项目,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管理成果二等奖;1998年,主持《建立微型汽车质量创优管理新模式》研究项目,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管理成果二等奖;2003年,主持汽车生产线混线生产机械化输送系统技术改造与研究应用项目,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主持九江昌河汽车公司年产10万辆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第四届机械工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谭振华 1962年1月4日生,江西永新人。高级工程师,北航汽车工程系在读博士,现任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次获得昌飞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领导干部等荣誉称号,1995年的“直8”型直升机主桨毂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8月毕业分配到昌河,历任372厂工具处
  设计员、工具处副室主任、副处长、昌河飞机制造厂52车间副主任、主任、昌飞集团公司企管办主任、昌飞集团合肥分公司副总经理、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合肥分公司总经理、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分公司副总经理、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出版者:中国档案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对景德镇作过贡献的名人,当代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大师、教授、副教授、 先进人物,以及知名人士共500名;景德镇瓷器产品、工、农土特产、特色小吃共53个;陶 瓷文化、名胜古迹、人文生态景区、景观共47个。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