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24
颗粒名称:
附录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45
摘要:
附录
关键词:
附录
内容
附录1 地名标准化处理中的几个文件
乐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意见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遵照国务院提出的“地名是历史形成的,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以保持地名的稳定性”的原则,在地名标准化处理过程中,我们对全县不同类型的不标准地名,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地名的更名、命名(包括恢复原名)力求达到“尊重历史,面向群众,照顾习俗,体现规划,含义健康,一地一名,符合原则,好找好记”的要求。
根据地名办关于地名更名、命名的意见申报,经第三十七次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提请人大常委会研究审批(具体内容详见《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
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从1982年8月1日起,应启用新地名,同时废止旧地名。经批准使用的新地名,要及时通知各部门、各单位和邻县,并利用广播、公告、更换图表、站牌、路标、街门牌等形式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所有地图、书刊、报纸、文件等均应使用新地名。
以上报告,请予审批。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乐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原则批准乐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的决定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通过)
乐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乐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草案)》,会议认为,这个意见符合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和《江西省地名命名、更名暂行办法》的精神,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会议决定通过并原则批准这个意见,由乐平县人民政府颁布执行并上报备案。
乐平县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的通知
乐平镇人民政府、各公社(场)及有关大队管委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和《江西省地名命名、更名暂行办法》的精神,结合我县地名中的实际情况,拟订出《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经报请乐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批准,现特予以颁布,希认真贯彻执行。
附:乐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
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乐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地名标准化处理的意见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县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地名标准化工作是行政管理和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和《江西省地名命名、更名暂行办法》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反复考证地名,广泛征求意见,现将全县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地名,特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重名大队更名
镇桥公社:
汪家大队,更名为“塘西大队”;
华家大队,更名为“神溪华家大队”;
渔业大队,更名为“镇桥渔业队”;
桥头大队,更名为“桥黄大队”。
浯口公社:
汪家大队,更名为“石明大队”;
蔡家大队,更名为“尖山大队”;
李家大队,更名为“望楼大队”。
众埠公社:
杨家大队,更名为“桐坡大队”;
黄家大队,更名为“黄铁炉大队”;
港口大队,更名为“铜山大队”;
徐家大队,更名为“河头徐家大队”;
大田大队,更名为“大田岗大队”;
横路大队,更名为“铁峰大队”;
界首大队,更名为“南界首大队”。
洺口公社:
蔡家大队,更名为“朱坞大队”;
港口大队,更名为“五一桥大队”;
南岸大队,更名为“上南岸大队”。
涌山公社:
杨家大队,更名为“杨潭大队”;
刘家大队,更名为“闵口大队”;
渡头大队,更名为“渡桥大队”。
塔前公社:
杨家大队,更名为“塔杨大队”。
双田公社:
黄家大队,更名为“箬塘大队”;
华家大队,更名为“双华大队”;
童家大队,更名为“童姚大队”。
后港公社:
张家大队,更名为“庙顶大队”;
高桥大队,更名为“新高桥大队”。
接渡公社:
坑口大队,更名为“上坑口大队”;
方家大队,更名为“淇头大队”;
渔业大队,更名为“杨家渔业队”。
港口公社:
程家大队,更名为“龙塘大队”;
陈家大队,更名为“陈高大队”;
袁家大队,更名为“打油袁家大队”。
高家公社:
仓下大队,更名为“仓田大队”。
洄田公社:
孙家大队,更名为“孙塘大队”。
文山垦殖场:
墩上大队,更名为“墩建大队”。
十里岗垦殖场:
店上大队,更名为“店上胡大队”。
科山垦殖场;
汪家大队,更名为“里冲大队”。
凤凰山垦殖场:
蔡家大队,更名为“墨潭大队”;
张家大队,更名为“张家洲大队”;
刘家大队,更名为“薛家滩大队”;
程家大队,更名为“程新大队”;
泥家坞分场,更名为“倪家坞分场”;
墩上分场,更名为“阳台山分场”。
二、与当地地名不一致的大队名称更名临港公社:
红旗大队,更名为“胡家大队”。双田公社:
和平大队,更名为“梅林大队”。接渡公社:
星星大队,更名为“刘家垄大队”。崌山垦殖场:
新村大队,更名为“下埠塅大队”。
三、含义不好的村名更名文山垦殖场:
猪场(村),更名为“梨塘丘”(村)。接渡公社:
猪栏部(村),更名为“窑背畈”(村)。
四、一地多名的山名定名浯口公社与高家公社交界的山:
确定“乌云峰”为标准名称,“威峰”为别名。
高家公社与洺口公社交界的山:
确定“白玉峰”为标准名称,“白牛峰”为别名。
五、县城地名更名命名
从乐平中学门口至坝口东方红水闸的路,命名为“环城东路”;
从县搬运公司汽车队经程家畈至沿河街的路,命名为“环城西路”;
从蔬菜公司收购站至乐平中学的路,命名为“环城北路”;
位于城邹油榨和程家东北方向的新居民区(不包括杨家巷),命名为“程家畈”;
位于县电机厂北边的饶建二公司居民区,命名为“省建新村”;
位于县广播事业局西边的饶建二公司居民区,命名为“省建二村”;
现西后街34号至38号的巷,恢复“新安里”巷名;
现龙溪巷12号至13号和陶家桥(巷)5号至6号的巷,恢复“三溪巷”巷名;
现西门外1号至45号的居民区,恢复“转湾头”名称;
现站前公路(从二轻局招待所至乐平县火车站),更名为“站前路”;
现联盟公路(从县自来水公司东侧至乐上公路),更名为“联盟路”;
现居民新村,更名为“向北居民新村”;
现居民二村,更名为“向北居民二村”;
现居民三村,更名为“向北居民三村”。
六、含生僻字的地名更名涌山公社:
〓田(村),更名为“厚田”(村)。接渡公社:
南迪畈大队,更名为“南畈大队”;
南迪畈(村),更名为“南畈”(村)。梅岩垦殖场:
㠑头大队,更名为“岿头大队”;
㠑头(村),更名为“岿头”(村)。
上述新地名,自批准之日起开始推广使用,同时废止旧地名。有关单位要及时更换公章、站牌、路标、街门牌,所有地图、书刊、报纸、文件等均应使用新地名。
一九八二年九月六日
附录5 建国后乐平县政区沿革集
建国以来,乐平县疆域稳定,除极个别地方曾作过调整外,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县内行政区划的变化频繁,大的调整曾有五次以上,小的调整几乎每年都有。
建国初期(1949年4月),全县分为5区5街18乡。其中:
一区(驻地县城),又称城关区,辖一、二、三、四、五街;
二区(驻地临港),辖涌山、梅溪、德田、永善、洪岩5乡;
三区(驻地菱田),辖义成、公安、天华、和安、鸣山5乡;
四区(驻地礼林),辖乐义、续湖、万山、古港4乡;
五区(驻地湾头),辖兰亭、军峰、永义、碧港4乡。
1950年1月,调整为9区1镇5街96乡。其中:
一区(驻地礼林),辖洄田、九林、新庄、鲍畈、礼林、朱桥、墈上、续湖、李洪、坑口、潘村11乡;
二区(驻地渡头),辖长溪、护里、库前、吊钟、金山、浒崦、镇桥、古港8乡;
三区(驻地港口),辖民主、魁堡、新立、龙溪、双山、合心、官桥、团结、共和、双桥、新民、大同、自强13乡;
四区(驻地接渡),辖菱田、接渡、浯口、桃源、潭溪、龙安、民兴、严洲、胜利、赵湾、解放11乡;
五区(驻地田里蔡家),辖龙田、横路、兰桥、天山、桃林、天马、解放、杨梧、太平、塔前10乡;
六区(驻地涌山),辖车溪、沿沟、睦乐、涌山、朱家、耆德、厚田、东岗、长松9乡;
七区(驻地临港),辖鸟树、团结、庄泉、龙口、官庄、鹄山、民主、联合、和平、临港、古田、新民12乡;
八区(驻地洺口),辖洺口、湾头、河南、南山、南港、三房、太白、流芳、白塔9乡;
九区(驻地众埠),辖尚濂、韩家、程家、蓼畈、杨湖、方山、众埠、鸬鹚、莲塘、叶家、秧畈、黎桥、大田13乡;
乐平镇辖一、二、三、四、五街。
1951年3月部分乡调整,全县有108乡。一区增匣厂、戴畈、坞头乡;二区增邵家、塘湖、万山乡;三区增义方、和心乡,废合心乡;四区增中店、杨家、桃园乡,废赵湾、解放、桃源乡;五区增柳木乡,废杨梧乡;六区增石峡、官口、流槎、德明、闵口、长源乡,废长松乡。
1952年6月增立塔前区。全县划为10区1镇9街160乡。区乡以序数和驻地命名同时存在。其中:
礼林区(一区),辖坞头、戴畈、甘棠、后鲍、围渡、孙家、牌楼、九林、匣厂、富家、洄田、礼林、长遇、新庄、坞泥、姜家16乡;
镇桥区(二区),辖长溪、护里、库前、吊钟、石墨、坑畔、杨畈、金山、墩上、浒崦、镇桥、源里、塘湖、古塘、古港、蒋湾、杨家、邵家、魁堡19乡。
港口区(三区),辖后畈、港口、竹窠、童家、石下、后杨、高渡、张家桥、袁家、谢家、墈上、南岸、寺山、龙溪、老山、义方、黎家17乡;
塔前区(四区),辖龙珠、高桥、太安、菱田、大田、下徐、桃林、马家、杨家、瀛里、岩前、塔前、湖塘、上徐、官将15乡;
蔡家区(五区),辖界首、横路、新睦、上河、店上、田里、华家、童家、石峡、睦乐、耆德11乡;
涌山区(六区),辖官口、东岗、林头、沿沟、流槎、厚田、留田、涌山、车溪、枫林、闵口11乡;
临港区(七区),辖临港、百桥、古田、院前、龙口、庄泉、梅岩、高家、九墩、官庄、鸟树、董家、甘村、段家、小坑、中堡、下石、鲁家18乡;
洺口区(八区),辖南港、店上、洺口、戴村、湾头、白塔、河南、南山、三房、池口、流芳11乡;
众埠区(九区),辖众埠、铁炉、杨家、尚濂、程家、鸬鹚、杨湖、韩家、蓼畈、莲塘、方山、倪家、大田、閧树、秧畈、界首、黎桥、墩上、王寺、芜丘20乡;
接渡区(十区),辖李洪、罗渡、潘村、坑口、中店、朱家、双桥、严洲、接渡、华家、张家、茅炉、民兴、江村、梅溪、桃园、潭溪、江岭、浯口、西桥20乡;
乐平镇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街及城郊、靠城乡。
1953年底增设浯口区,部份乡调整。全县划为11区1镇156乡。
礼林区增鲍畈乡,废戴畈、坞泥乡;镇桥区废墩上乡;港口区墈上、南岸乡划归接渡区;塔前区增杨安、山塘乡,废杨家、岩前乡,高桥乡划归港口区;蔡家区增兰桥、岐山、范家乡,废界首、上河、华家、童家乡;涌山区废枫林乡;临港区废百桥乡,古田、院前、龙口、庄泉、梅岩乡划入浯口区;洺口区废店上乡,增丰源、蔡家乡;众埠区废铁炉、杨家、墩上乡,增叶家、文山乡;接渡区废炉亭乡,增张家、茅炉、江岭乡,江村、梅溪、桃园、潭溪、浯口、西桥乡划归浯口区。
1956年初撤区并乡。在1955年试点的基础上,大部分地区成立了农业高级社。全县并为53乡1镇,即礼林、长桥、洄田、续湖、甘棠、镇桥、浒崦、乐丰、金山、观峰、古港、港口、鸣山、后杨、寺山、塔前、菱田、高桥、太安、塘远、上徐、田里、横路、岐山、睦乐、厚田、东岗、车溪、涌山、临港、官庄、中堡、段家、高家、龙口、洺口、流芳、湾头、南港、戴村、众埠、鸬鹚、魏家、黎桥、倪家、接渡、李洪、墈上、卢亭、浯口、桃园、罗渡、城郊乡及乐平镇。
1957年6月复区,成立镇桥、蔡家、临港、众埠区。废长桥、古港、后杨、塘远、田里、横路、戴村、魏家、炉亭、桃园、城郊乡。调整为4区42乡1镇216个农业生产高级社。其中:
镇桥区辖礼林、洄田、续湖、甘棠、鸣山、浒崦、乐丰、金山、观峰、镇桥10乡。其中:
礼林乡,辖礼林、牌楼、新庄、石坑、朱桥、围渡等高级社;
洄田乡,辖新城、府前、柴家、孙家、和平、曙光、罗汉、鲍畈高级社;
续湖乡,辖五星、红旗、南星、北星、爱国、爱民等高级社;
甘棠乡,辖甘棠、远景、杨家、杨畈等高级社;
鸣山乡,辖童乐、石下、梅溪、龙溪等高级社;
浒崦乡,辖浒崦、华家、魁堡、石墨、护里、高埂、樟树等高级社;
乐丰乡,辖吊钟、库前等高级社;
金山乡,辖金山、坑畔等高级社;
观峰乡,辖杨家、蒋湾、古港、邵家、翁家等高级社;
镇桥乡,辖镇源、塘湖、墩上、古塘、坑口等高级社及新生渔业社。
蔡家区辖寺山、高桥、塔前、下徐、太安、歧山、上河、东岗、涌山9乡。其中:
寺山乡,辖寺山、义方、邹星、长星、寨前、江罗、官将、王家、西冲、柴家等高级社;
高桥乡,辖高星、陶星、冯星、同星、临星、叶星等高级社;
塔前乡,辖塔前、新园、桃林、马家、龙田、杨安等高级社;
下徐乡,辖下徐、上徐、兰桥、界首等高级社;
太安乡,辖太安、大、岩前、瀛里、雌雄、山塘等高级社;
岐山乡,辖五岐、金星、新周、金童等高级社;
上河乡,辖和睦、双田、龙珠、华峰、五店等高级社;
东岗乡,辖东长、林松、三联等高级社;
涌山乡,辖涌山、闵口、沿星等高级社。
临港区辖车溪、厚田、睦乐、临港、中堡、段家、浯口、龙口、高家、官庄10乡。其中:
车溪乡,辖车星、金星、官联等高级社;
厚田乡,辖厚田、留冲、流槎等高级社;
睦乐乡,辖五乐、五耆、石明、张韩、五星、四联、蔡家等高级社;
临港乡,辖临港、李边、聂家、后房、张墩、下堡等高级社;
中堡乡,辖中堡、高潮、前进等高级社;
段家乡,辖先化、光明、周兴等高级社;
浯口乡,辖胜利、共和、西塘、塘头、和平、桃园、友好、友爱、西湖、增产等高级社;
龙口乡,辖龙口、院前、庄泉等高级社;
高家乡,辖高家、乐华、新华、梅岩等高级社;
官庄乡,辖官庄、罗家、鸟树、吴家等高级社。
众埠区辖众埠、流芳、洺口、南港、湾头、鸬鹚、黎桥、秧畈8乡。其中:
众埠乡,辖众星、和平(一)、和平(二)、蓼畈、方塘、濂星、河星等高级社;
流芳乡,辖前进高级社;
洺口乡,辖明景、远景、星星等高级社;
南港乡辖南丰、三星、灯塔、丰灯等高级社;
湾头乡辖湾头、河南、南山等高级社;
鸬鹚乡辖河北、合星等高级社;
黎桥乡辖黎星、墩建、杭桥、文峰、董畈等高级社;
秧畈乡辖秧畈、大田、閧树、倪家、方家、界首、新屋、松柏等高级社;
罗渡、接渡、湖塘、墈上、港口5乡为县直属乡。同时成立崌山、凤凰山综合垦殖场,梅岩农场及县农场归县直属。其中:
罗渡乡,辖金一、金二、联一、联二、五星等高级社;
接渡乡,辖共和、星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进,星星等高级社及胜利渔业社;
湖塘乡,辖湖塘、安心、磻溪、民星、星明、黎星、菱田、大田、塘星等高级社;
港口乡,辖港口、里汪、谢家、渔农、余家、中苏、后杨、张桥、庞公、塔瑞、袁家、传星、大星、陈家、后畈、洪溪等高级社;
乐平镇辖城郊、邹家高级社及15个居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乡、社、垦殖场平级,为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了政社合一的体制。全县划为15个公社1镇10乡3个垦殖场221个大队(分场)。即乐平镇、乐平镇公社,港口乡、港口公社,镇桥乡、东风公社,礼林乡、礼林公社,众埠乡、众埠公社,接渡乡、接渡公社,洺口乡、洺口公社,临港乡、临港公社,涌山乡、涌山公社,横路乡、横路公社,太安乡、超美公社,崌山垦殖场、崌山公社,梅岩垦殖场、梅岩公社,凤凰山垦殖场、凤凰山公社,红专公社辖乐平大学、乐平中学、乐平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其中:
乐平镇公社,辖庞公、城郊、邹家大队;
港口公社,辖顾家、山塘、大联、义方、官将、菱田、湖塘、袁家、后杨、韩渡、西冲、徐家畈、绾口、程家边、高桥、湖腰畈、江罗、塔瑞、谢家、后畈、唐家畈、黎星、寺山、陶兴、港口、汪洪、张家桥、里汪、下朱大队;
东风公社,辖童家、龙溪、老山、魁堡、坑口、华家、蔡家、护里、库前、邵家、翁家、石墨、浒崦、蒋湾、余家、前蒋、杨家、镇源、张家、徐家、前溪、塘湖、渔业、吊钟、古塘、坑畔、墩上、金山大队;
礼林公社,辖杨畈、礼林、朱桥、牌楼、后鲍、董家、杨桥、围渡、陈家埠、新庄、甘棠、白土、鲍畈、塔背、坞泥畈、铺里、新城畈、洄田、孙家、府前、柴家大队;
众埠公社,辖众埠、魏家、尚濂、港口、和平、莲塘、黄家、方山、河南、湾头、徐家、南山、董畈、横路、方家、流源、高桥、秧畈、河东、界首、黎桥、杭桥、芜丘、墩建、韩家、龙亭、杨湖、程家、刘家、鸬鹚大队;
接渡公社,辖接渡、童家、星星、坑口、严洲、中店、双桥、朱家、李洪、赵家、毕家、叶家、华家、袁家、窑上、墈上、天济、南岸、上畈、前屋、姜家、续湖、茅屋、潘村、邹家、杨家渔业大队;
洺口公社,辖流芳、洺口、戴村、南港、三星、仓下、店上、白塔、天子堂大队;
临港公社,辖临港、下牌、鹄山、中堡、高湖、古溪、夏家、桃园、院前、九墩、聂家、李边、后房、高家、官庄、龙口、望楼、罗家、庄泉、浯口、张韩、梅溪、江村、杨家、西桥、程家墩大队;
涌山公社,辖涌山、闵口、沿沟、林松、东岗、官口、金星、车溪、里村、流搓、稍田、横塘、厚田大队;
横路公社,辖田里、横路、店上、金童、耆德、上河、德明、龙珠、范家、睦乐、四联、石明、尖山大队;
超美公社,辖塔前、下徐、桃林、岩前、瀛里、太安、新园、杨家、马家、上徐大队和科山、界首林场;
崌山公社,辖小坑、段家、甘村、阳山岗分场和大坑畜牧场;
梅岩公社,辖赵家、王家、㠑头大队和金鹅山分场;
凤凰山公社,辖凤凰山分场和大红山果场。
1959年3月超美、东风公社分别更名为岩前、镇桥公社,其辖区不变。同年下半年取消乡级机构,成立科山、文山、共产主义水库综合垦殖场,以及马家农场、蔬菜农场、松树岭茶场。
1960年,接渡公社分出部分大队,成立钟家山公社。县马家农场更名为县良种繁殖场。增设长松岗、万山、裁禾峰、民兵水库、红色综合垦殖场和十里岗综合垦殖场。
1961年7月,全县政区调整,划为4区37个公社(垦殖场)。其中:
镇桥区,辖镇桥、观峰、鸣山、金山公社;
临港区,辖浯口、临港、中堡公社和幸福垦殖场;
洺口区,辖洺口、戴村、流芳、湾头公社和十里茅岗垦殖场;
众埠区,辖众埠、方山、鸬鹚、秧畈公社和文山垦殖场。
梅岩、崌山、凤凰山、科山、共库、蔬菜、马家为县直属垦殖场。
礼林、洄田、涌山、横路、塔前、岩前、菱田、高桥、港口、接渡、乐平镇、钟家山为县直属公社。
1961年8月,增设礼林、塔前、涌山、接渡4个区,取消直属公社,将全县调整为8区1镇45个公社(垦殖场)413个大队。其中:
礼林区辖礼林、洄田、续湖、钟家山、甘棠(万山)公社。其中:
礼林公社,辖大畈、黄家、九林、新庄、围渡、白土、和平、董家、礼林、陈家埠、刘家、牌楼、洲上、戴家、朱桥大队;
洄田公社,辖洄田、马桥、鲍畈、府前、柴家、邱家、程家畈、孙家、新城、端山、富家、西源、兰花大队;
续湖公社,辖李家、前屋、南迪、邹家、李洪、李家、毕家、续湖、跃进、袁家、姜家大队;
钟家山公社,辖叶家、西桥、杨溪、桃园、民兵水库、塘头、塘尾、墟里、茅屋、莲湖洲、坑口、南窑、钟家、潘村、望楼大队;
甘棠公社(又名万山垦殖场),辖竹窠、万山、祝家、甘棠、杨家、前鲍、罗汉、老屋里大队。
镇桥区,辖镇桥、渡头、观峰、鸣山、金山公社。其中:
镇桥公社,辖余家、黄湾、古塘、孙家、石墨、桥头、前溪、浒崦、坑口、镇源、徐家、塘湖、观山大队;
渡头公社,辖渡头、裁禾峰、库前、华家、高埂、塔山、汪家、蔡家、护里大队;
观峰公社,辖邵湾、楼房、张家、岩山、杨家、翁家、邵家、蒋湾、前蒋、前房大队;
鸣山公社,辖魁堡、龙溪、童乐、鸣山、魁陈、梅溪、山河、魁民、老山、程家、富家、石下、缸甏山大队;
金山公社,辖金喜、新源、杨畈、坑畔、金山、吊钟、墩上大队。
塔前区辖塔前、岩前、寺山公社和科山垦殖场、马家良种场。其中:
塔前公社,辖新园、万家、乐园、桃林、杨安、杨家、彭家、塔前、马家大队;
岩前公社,辖新场、大、岩前、万山、山下、下徐、上徐、太安、瀛里大队;
寺山公社,辖义方、寺山、谷口、官将、王家、长星、西冲、江罗、柴家大队;
科山垦殖场,辖兰桥、界首、吕家分场和林业队、畜牧队;
马家良种场,辖鱼种场、种蜂场、杨家畈分场、农垦分场。
涌山区辖涌山、横路、耆德、厚田、德明、双田公社和共产主义水库垦殖场。其中:
涌山公社,辖涌山、枫林、沿沟、下涌山、长松岗、茅屋、新屋、东岗、长源、月形、林头大队;
厚田公社,辖厚田、流搓、朱家冲、留田、横塘大队;
德明公社,辖德明、岐山、华家、尖山、大联、石明大队;
双田公社,辖桥头、店上、黄岭、双溪、双田、龙珠、范家大队;
横路公社,辖横路、华峰、和平、中堡、老睦、上河、新亭、岩口大队;
耆德公社,辖耆德、五耆、睦乐、金家、余嘴、童家、许家、四联大队;
共产主义水库垦殖场,辖杨家、稍田、车溪、官口、横山大队。
临港区辖临港、中堡、浯口公社和幸福、崌山、凤凰山垦殖场。其中:
临港公社,辖临港、下牌、罗家、李边、后房、张墩、下堡、聂家、五星、红旗大队;
中堡公社,辖九墩、中堡、鹄山、新店、下石、程家大队;
浯口公社,辖浯口、共和、和平、程家墩、寨下、友爱、张韩大队和三八分场;
幸福垦殖场,辖高家、官庄、吴家、岭杨、杨边、桐林、溁前、鲁家、新田、鸟树、上老、董家大队和幸福、罗家、吴家分场;
崌山综合垦殖场,辖小坑、大坑、甘村、项家庄、段家、杨山岗、岩前、三门亭、湖村大队;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辖樟木里、蔓粹、王村、庄泉、院前大队和大塘坞、大红山、北山、何家、龙口分场。
洺口区辖洺口、戴村、流芳、湾头公社和十里岗垦殖场。其中:
洺口公社,辖洺一、洺二、南岸、蔡家、许家湾、宝山寺大队;
戴家公社,辖戴一、戴二、戴三、戴四、良坑大队和蔬菜农场;
流芳公社,辖流一、流二、流三、流四、流五、流六、流七、流八、流九、流十大队;
湾头公社,辖湾头、河南、南山、碧湾大队;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辖南一、南二、三房、何家、湖洋、店上、丰源、白塔、篁坞、虎山、仓下、焦源大队。
众埠区辖众埠、秧畈、方山、鸬鹚公社和松树岭茶场、文山综合垦殖场。其中:
众埠公社,辖众埠、徐家、港口、黄家、尚濂、杨家、叶家大队和畜牧场;
秧畈公社,辖秧畈、河东、界首、松柏、塘背、大田、赤棠、閧树、方家、高桥、倪家大队;
方山公社,辖方山、塘畔、莲塘、魏家、刘家、濮家、新屋、三八果园、后埠、蓼畈大队;
鸬鹚公社,辖鸬鹚、蔡家、龙亭、杨湖、韩家、程家、刘家大队和龙亭分场;
松树岭茶场,辖杨子江、叶水桥大队;
文山垦殖场,辖文山、红领巾分场及黎桥、芜丘、墩上、童家、石坪、南昌畈、张家、横路、徐家、董畈大队。
接渡区辖接渡、高桥、港口、菱田公社和蔬菜农场、梅岩垦殖场。其中:
接渡公社,辖山下、严洲、接渡、朱家、子安、詹家、双桥、童家、华家、窑上、周家大队和杨家渔业队、坎背农场;
高桥公社,辖高桥、陶兴、叶兴、甘榨油、徐家畈、观山、程家、顾家大队;
港口公社,辖汪洪、后畈、袁家、塔瑞、港口,里首、龙会洲、后杨、程家埠、大路边、陈家、张家桥、谢家、余家、下朱、传芳、韩渡、芦家山、里汪大队;
菱田公社,辖菱田、大田、山塘、磻溪、湖腰畈、程家边、湖塘、唐家畈、黎星、杨家坞、新田大队和长岭农场;
梅岩垦殖场(又称金鹅山公社),辖西湖、古楼岗、星星、新周、㠑头、赵家大队;
蔬菜农场,辖上畈、南岸、墈上、天济大队;
乐平镇公社,辖城郊、庞公、邹家、中店大队。
1962年10月增横路、港口区。横路、耆德、双田、德明公社划归横路区。港口、高桥公社从接渡区划出,鸣山公社从镇桥区划出,寺山公社从塔前区划出组成港口区。涌山区增车溪、东岗、厚田公社。浯口公社从临港区划归梅岩垦殖场。塔前区增下徐公社。洺口区增南港公社。
1963年初,钟家山公社划出西桥、杨溪、桃园、塘头、塘尾、望楼大队成立桃园公社,隶属凤凰山综合垦殖场。鸣山公社划出魁堡、魁陈、魁民、富家大队成立魁堡公社,隶属镇桥区。涌山公社划出长松岗、东岗、长源、月形、林头大队成立东岗公社,仍归涌山区。共产主义水库垦殖场划出杨家、稍田、车溪、官口、横山大队并新增库前大队成立车溪公社,仍属涌山区。十里岗垦殖场划出南一、南二、三房、何家、湖洋、店上、丰源、白塔、篁坞、虎山、仓下大队,成立南港公社归洺口区。文山垦殖场划出黎桥、芜丘、墩上、童家、石坪、南畈、张家、横路、徐家、董畈大队成立黎桥公社,隶属众埠区。凤凰山垦殖场划出樟木里、蔓粹、王村、庄泉、院前大队以及北山、龙口分场成立龙口公社,隶属凤凰山垦殖场。崌山垦殖场划出湖村、项家庄、河冲、甘村、段家大队成立段家公社,隶属崌山垦殖场。岩前公社划出上徐、下徐、万山、山下大队,并增设汪家、陈家大队,成立下徐公社,仍属塔前区。湾头公社从洺口区划出归众埠区,辖湾一、湾二、湾三、南山、军山、碧湾、程畈、郑桥、过都、汪家、柿墩大队。鸬鹚公社废鸬鹚大队,增上垴、中垴、下垴大队,并从众埠区划归凤凰山垦殖场。同时,其它社场所辖大队均有增减。如:礼林公社增九甲、杨桥大队。洄田公社废富家、西源大队。续湖公社增长遇、东津、庄上、李坞大队,废李家、跃进大队。接渡公社废墟里大队。甘棠公社废竹窠、祝家大队。镇桥公社废观山大队,增渔业大队。横路公社废岩口大队。范家大队从双田公社划归德明公社。临港公社废聂家大队,增李家大队。语口公社废共和、和平、友爱大队。增梅溪、杨家山、江村大队。洺口公社废宝山寺大队。十里岗垦殖场增天子堂、瓷土、十里岗分场。众埠公社废黄家、尚濂大队,增老下、培下、中亭大队。秧畈公社废赤棠大队。菱田公社增新菱田、马家大队。塔前公社增安邦大队。岩前公社增范家、卢何、花门楼大队。乐平镇公社增路口大队。蔬菜农场更名墈上公社。
1963年底全县调整为6区6场44社。垦殖场与区并级。礼林区甘棠公社并入万山果场。镇桥区魁堡公社并入鸣山公社。涌山区东岗公社并入涌山公社,同时增设九龙岗、长松岗、五峰山分场。众埠区方山公社并入众埠公社,同时增设横山、南山分场。洺口区改十里岗综合垦殖场,同时增设焦源、篁坞、许家湾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将林场改称阳台山分场。临港区改幸福综合垦殖场,将幸福公社分立为吴家、罗家、梅岩分场及官庄公社。塔前区改科山综合垦殖场,增桃林、万山分场。新庄、白土、董家、和平、九林、观前大队从礼林公社分出成立白土峰公社。
1964年10月,全县分立14个区(场),辖76个公社(分场),426个大队。
礼林区将万山果场划入镇桥区。续湖公社废东津、长遇大队。洄田公社增甘棠、泉源坞大队。镇桥区的镇桥公社增观山林场,渡头公社废栽禾峰大队,观峰公社废前房大队,鸣山公社废魁兴大队,增万山大队。科山垦殖场将马家良种场划归县直属,将桃林分场并入塔前公社改桃林大队,将塔前、岩前公社划归双田区;增月山、界首分场:月山分场辖科山、月山、兰桥、中蓬大队;界首分场辖界首、吕家大队。横路区改称双田区。双田公社增象鼻山林场。涌山区增水产场;长松岗分场增邹坊大队,废林业队;五峰山分场增林业大队。中堡公社将大坞庙大队改为七层山林场。官庄公社增桐林、岭杨、杨边大队。梅岩分场辖梅岩、竹林大队。幸福分场辖刘家、直属大队。十里岗垦殖场将流芳公社划入众埠区。戴村公社废蔬菜大队。众埠区黎桥公社、文山分场划归文山垦殖场,废南山、军山分场;众埠公社废朱家、三八大队,增凤凰山、魏家大队;秧畈公社增閧树大队;湾头公社增南山、军山大队。文山分场辖文山、双峰寺、峰景坪、东坑坞、大岭背大队。接渡区将菱田公社划归双田区,接渡公社撤坎背大队和杨家渔业队,寺山公社增邹家大队,高桥公社增陶星大队、后港良种场,墈上公社将新村大队并入龙口大队,梅岩垦殖场废新周公社,增梅岩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废桃园公社、大塘坞分场,阳台山分场辖大塘坞、何家、中畈、仓下大队。崌山垦殖场增半山庙、崌寺分场,段家公社增三门亭大队,小坑分场废天井坞、苗圃、大坑口大队。马家良种场辖农垦分场和同心桥大队。
1965年底,部份社场调整。其中:礼林区将续湖、钟家山公社划归接渡区,增设石坑、富家岭分场后更名为白土峰林场。科山垦殖场增设科山、兰桥、吕家分场,废月山分场。双田区将耆德公社划归临港区,将塔前公社划归马家良种场。涌山区将厚田公社划归临港区。临港区将官庄公社,吴家、罗家、幸福、梅岩分场划出成立幸福垦殖场。崌山垦殖场将红岩分场划出成立洪源林场。凤凰山垦殖场增设庄泉、何家、中畈、大塘坞分场,废阳台山农业分场。文山垦殖场增设芜丘分场。梅岩垦殖场将梅岩垦殖场直属大队更名为杨树湖分场。其它各公社所辖大队亦有调整。如:洄田公社罗汉、端山大队并为塔背大队,府前大队划归石坑分场,柴家大队改为富家岭分场,甘棠大队划归镇桥区万山果场。白士峰公社将观前大队划归石坑分场后改称白士峰分场。科山垦殖场将界首大队并为界首分场,吕家大队改为吕家分场,科山大队改为科山分场,月山、兰桥、中蓬大队并为兰桥分场。岩前公社卢何大队并入花门楼大队。菱田公社马家大队并入菱田大队,新田大队并入磻溪大队,黎兴、程家大队并入唐家畈大队。车溪公社将杨家大队划归涌山公社后改称车溪分场。耆德公社将五耆大队并入耆德大队。龙口公社将洪冲大队划归梅岩分场,塘尾大队并入塘头大队,北山、庄泉大队划归北山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将大塘坞、仓下大队并归大塘坞分场,何家大队改为何家分场,中畈大队改为中畈分场。众埠公社将徐家、黄家大队并为河星大队,塘畔、刘山大队并入方山大队,后埠、蓼畈大队并入魏家大队。湾头公社将郑桥、过都、汪家大队并为程家大队。流芳公社将原流芳村8个大队并为4个大队。黎桥公社将芜丘、童家大队划出成立芜丘分场。梅岩垦殖场将赵家、西湖大队由场直属划归浯口公社。塔前公社增辖同心桥大队。
1966年调整为5区11场1镇40个公社42个分场。其中:
白士峰林场,辖礼林、洄田公社和白士峰、富家岭、石坑分场;
科山垦殖场,辖下徐公社和吕家、兰桥、科山、界首、万山分场;
幸福垦殖场,辖官庄公社及幸福、罗家、吴家、梅岩分场;
崌山垦殖场,辖段家公社和小坑、半山庙、崌寺、杨山岗分场;
十里岗垦殖场,辖南港、戴村、洺口公社和焦源、十里岗、许家湾、篁坞分场;
文山垦殖场,辖黎桥公社和文山、芜丘分场; 梅岩垦殖场,辖浯口公社和金鹅山、老山、三百分、杨树湖分场;
洪岩林场,辖岩前、尖村、岇山、洪源坞分场;
凤凰山垦殖场,辖龙口、鸬鹚公社和庄泉、大塘坞、何家、中畈、林业分场;
镇桥区,辖镇桥、渡头、观峰、金山、鸣山公社及万山果场;
双田区,辖双田、菱田、岩前、横路、德明公社;
涌山垦殖场,辖涌山公社和车溪、长松岗、九龙岗、五峰山、水产分场;
临港区,辖临港、中堡、耆德、厚田公社;
众埠区,辖众埠、湾头、流芳、秧畈公社和松树岭茶场;
接渡区,辖接渡、寺山、高桥、港口、墈上、续湖、钟家山公社及虎山药场、民兵水库水产场;
马家农场,辖塔前公社及马家良种示范繁殖场;
乐平镇辖4个居民管理区。
1968年10月撤区并社。全县辖14个公社、7个综合垦殖场和共产主义水库管理局,187个大队。其中:
礼林公社,辖牌楼、礼林、后鲍、围渡、洄田、塔背、鲍畈、新城、新庄、和平、九林、府前、柴家、甘棠大队和白士峰林场;
镇桥公社,辖浒崦、新乐、徐家、塘湖、古塘、张家、杨家、蒋湾、邵家、渔业、华家、渡头、库前、金山、杨畈、吊钟、坑畔、坑口和观山林场;
港口公社,辖张家桥、前进、袁家、后阳、高家渡、韩家渡、五星、南岸、墈上、天济、鸣山、程家、龙溪、童乐、魁堡大队;
五七公社,辖五七、永红、官将、义方、高桥、顾家、陶星、叶星、庞公、菱田、唐家畈、湖腰畈、湖塘、大田大队;
接渡公社,辖团结、星火、星星、向阳、渔业、红星、罗渡、潘村、联星、续湖、前屋、姜家、友谊、红旗、袁家、中店大队;
浯口公社,辖浯口、朝阳、星火、团结、红旗、梅溪、前进、桃园、紧跟大队;
众埠公社,辖众埠、黄家、卫东、方山、魏家、秧畈、界首、高桥、河东、流源、南山、河南、黎桥、湾头、杭桥、董畈、芜丘、韩家、杨湖、程家、鸬鹚大队;
洺口公社,辖洺口、蔡家、南岸、戴村、流芳大队;
双田公社,辖双田、龙珠、店上、上河、横路、范家、华家、德明、耆德、童家大队;
临港公社,辖中堡、九墩、下石、临港、五星、永红、古田、李边、睦乐、四联大队及七层山林场;
涌山公社,辖涌山、东岗、刘家、稍田、车溪、沿沟、厚田、流槎、留田大队;
塔前公社,辖塔前、马家、桃林、杨家、花门楼、岩前、上徐、下徐大队及西源坞林场;
永红公社,辖鸟树、官庄、永红、向阳、梅岩、五七、庄泉、龙口、北山大队;
乐平镇公社,辖邹家、城郊大队、棉种场和十个居民委员会;
梅岩垦殖场,辖老山、㠑头、新周、金鹅山大队和接渡果园;
凤凰山垦殖场,辖红旗、文山大队和凤凰山林场、松树岭生产队;
十里岗垦殖场,辖南港、店上、三房、白塔大队和蚕桑队、锰矿队、焦源队、何树岭队;
幸福垦殖场,辖梅岩、吴家、刘家、罗家、直属大队;
崌山垦殖场,辖段家、甘村、下埠、小坑、王冲坞、杨山岗、岩前大队、农科所和林场;
科山垦殖场,辖界首、吕家、兰桥大队和科山林业队;
马家农科所,辖农科所、洪家山大队;
共产主义水库管理局辖横山大队和林业队、水产队、副业队。
1970年,凤凰山垦殖场并入众埠公社。幸福垦殖场并入永红公社。十里岗垦殖场改称南港公社。礼林公社增万山、富家大队和农科所。镇桥公社废观山林场。港口公社部分大队划出成立蔬菜公社。接渡公社增接渡大队,废渔业、前屋大队。众埠公社增文山、红旗、胜利、凤凰山、红领巾、松树岭大队和农科所。洺口公社增农科所。临港公社增红旗、永忠、紧跟大队,废永红、睦乐大队。涌山公社增畜牧场、农科所。永红公社增罗家、吴家大队和农科所。乐平镇增乐北农场,棉种场改农科所。梅岩垦殖场废老山、新周大队、接渡果园及三八生产队,增向阳、尽忠、紧跟大队。南港公社增三忠、仓下大队,废三房大队及蚕桑队、锰矿队、焦源队、何树岭队。崌山垦殖场废下埠、王冲坞、阳山岗、岩前大队,增红岩、新村大队。科山垦殖场增月山大队,废兰桥大队。马家农科所改称马家良种场,同心桥大队由塔前公社划入。五七公社废庞公大队,增红星大队和农科所。
1971年,礼林公社废柴家大队,增立新大队。镇桥公社废坑口大队。港口公社废高家渡大队,增陈家大队和农科所。蔬菜公社增农科所。接渡公社废红星、联星、红旗、团结、向阳、星火大队,增杨家、金家、邹家、李家、严洲、詹家、华家大队。浯口公社废朝阳、团结、星火、紧跟、红旗、前进大队,增赵家、江村、钟家、程家墩、枧头、杨家大队和农科所。洺口区废农科所,增白玉峰、宝山寺大队。双田公社增农科所。临港公社增农科所。涌山公社废畜牧场。塔前公社增万山大队。上徐大队划归科山垦殖场。永红公社废农科所。梅岩垦殖场废向阳、尽忠大队。科山垦殖场废林业队。
1972年,增凤凰山、文山、红岩垦殖场。鸬鹚、程家、杨湖、韩家、胜利、红旗、全民大队从众埠公社划出属凤凰山垦殖场。黎桥、杭桥、芜丘、文山大队和文山分场,红领巾水库从众埠公社划归文山垦殖场。红岩大队改红岩分场,从崌山垦殖场划归红岩垦殖场;罗家、吴家大队分别改罗家、吴家分场,从永红公社划归红岩垦殖场。礼林公社废立新大队,增朱桥、杨桥、铺里、柴家、坞泥畈、程家畈大队。镇桥公社废渡头大队,增塔山、翁家、护里、蔡家大队。港口公社废前进大队,增塔端、港口、里汪大队。五七公社改称后港公社,废五七、永红大队,增绾口、江罗大队。接渡公社增农科所。浯口公社增蔡家、五七农场,废钟家大队。众埠公社增农科所。洺口公社将白玉峰、宝山寺大队改为白玉峰林场。双田公社增老睦、新睦、华峰、余家咀大队。临港公社废永忠、紧跟大队,增百桥、睦乐大队和农场。涌山公社废留田大队,增枫林、杨家、里村、横塘、官口、农科所。塔前公社增大、瀛里大队和农科所。永红公社改称高家公社,废永红、向阳大队,增鲁家、高家大队和农科所。南港公社改称十里岗垦殖场,辖区未变。梅岩垦殖场废紧跟大队,增王家、㠑头大队。科山垦殖场增兰桥大队及农科所。
1973年增设洄田公社(同时又称白士峰林木良种场),柴家、洄田、程家畈、府前从礼林公社划归洄田公社。后港公社增程家边大队。接渡公社增墟里、钟家、坑口、毕家、杨家店、南辿畈、金鸡山、双桥大队,废金家、李家大队。浯口公社废五七农场,增塘头大队。众埠公社增港口、尚濂、莲塘、新屋、濮家、柿墩、倪家、大田、松树岭大队。洺口公社增兰坑、上四、港口大队。临港公社废五星大队,增下牌、古溪、下堡大队。塔前公社增山下、新场、新园大队。高家公社增董家湾、山田、樟木里大队。十里岗垦殖场废三忠大队,增三房、湖洋、丰源、篁坞大队和十里岗、焦源、曹源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废鸬鹚大队,增蔡家、鸬一、鸬二、鸬三、刘家、花山大队。文山垦殖场增朱家山大队和农科所。
1974年,镇桥公社增坑口大队。港口公社废农科所,增里首大队。众埠公社废湾头、流源大队,增湾一、湾二、湾三、石源、閧树、方家、柏松大队和农科所。崌山垦殖场增更新林场。洄田公社增孙家、马桥大队和富家分场。
1975年,镇桥公社增前蒋、墩上、渡头、桥头大队。蔬菜公社废农科所,增上畈大队。众埠公社增洗马、横路大队。梅岩垦殖场增三百分分场。文山垦殖场废朱家山大队,增石坪、墩上、童家、南昌畈大队。
1976年,礼林公社增万山果场。后港公社增横源林场。接渡公社废金鸡山大队,增李坞大队。梅岩垦殖场增农科所。崌山垦殖场增茶叶、阳山岗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废花山大队。洄田公社增勤俭分场。红岩垦殖场增岇山、夏家坞分场。
1977年,高家公社废梅岩分场,增杨边大队。双田公社废余家咀大队。梅岩垦殖场增虎山下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增大红山分场、张家大队。洄田公社增富家分场。
1979年,礼林公社增董家、黄家、刘家、白土、陈埠、洲上大队。镇桥公社增楼房、前房、岩山、明户、孙家、邵湾、大甲、金喜、汪家、李京、高埂、石墨、余家、前溪、镇源大队,废新乐大队。后港公社增曹家、山塘、磻溪、西冲、张家大队。接渡公社废杨李、淇头、杨家店大队,增莲湖、周家、李家、窑上、李洪、方家、李坞大队。浯口公社增汪家、西桥、李家、张韩、杨溪大队。众埠公社增、徐家、汪家大队。松树岭茶场划归县直属。临港公社增杨村大队。涌山公社增月形、渡头、朱家冲、长松岗大队。塔前公社增太安、安邦、杨安大队。高家公社增仓下、上老、万西大队。崌山垦殖场增项庄大队。科山垦殖场增陈家、汪家、界首大队。洄田公社废富家大队,增富家坞分场。洺口公社废洺口、流芳、戴村大队,增流一、流二、流三、流四、洺一、洺二、戴一、戴二、戴三大队。双田公社废双田大队,增田里、双溪、黄岭、桥头、黄家、许桥、和平、龙庙大队。临港公社增罗家、汪家大队。
1980年上半年,接渡公社增林里、咀上大队,废邹家大队。港口公社增汪洪、后畈、魁陈、下朱大队。
1981年,礼林公社增老屋大队,万山果场划归县直属。镇桥公社废前屋大队,增前房、渡头、塔山、邵家、吊钟、前蒋、坑畔、墩上、金山、杨畈大队。港口公社废后陶大队,增后阳大队。接渡公社废李塘大队,增茅屋大队。众埠公社废卫东、石坑大队,增叶家、杨家、石源大队。临港公社废汪家大队。高家公社增梅岩、仓下大队。十里岗垦殖场废锰山、曹源分场,增瓷土矿分场。崌山垦殖场增崌寺分场。凤凰山垦殖场废胜利、红旗、泥坞大队,增大红山、墩上、泥家坞分场。
1982年,镇桥公社汪家、华家、渔业、桥头大队分别更名为塘西、神溪华家、镇桥渔业队、桥黄大队。浯口公社汪家、蔡家、李家大队分别更名为石明、尖山、望楼大队。众埠公社杨家、黄家、港口、徐家、大田、横路、界首大队分别更名为桐坡、黄铁炉、铜山、河头徐家、大田岗、铁峰、南界首大队。洺口公社蔡家、港口、南岸大队分别更名为朱坞、五一桥、上南岸大队。涌山公社杨家、刘家、渡头大队分别更名为杨潭、闵口、渡桥大队。塔前公社杨家大队更名为塔杨大队。双田公社黄家、华家、童家、和平大队分别更名为箬塘、双华、童姚、梅林大队。后港公社张家、高桥大队分别更名为庙顶、新高桥大队。接渡公社坑口、方家、渔业、星星、南迪畈大队分别更名为上坑口、淇头、杨家渔业队、刘家垄、南畈大队。港口公社程家、陈家、袁家大队分别更名为龙塘、陈高、打油袁家大队。高家公社仓下大队更名为仓田大队。洄田公社孙家大队更名为孙塘大队。文山垦殖场墩上大队更名为墩建大队。十里岗垦殖场店上大队更名为店上胡大队。科山垦殖场汪家大队更名为里冲大队。凤凰山垦殖场蔡家、张家、刘家、程家大队及泥家坞、墩上分场分别更名为墨潭、张家洲、薛家滩、程新大队及倪家坞、阳台山分场。临港公社红旗大队更名为胡家大队。崌山垦殖场新村大队更名为下埠塅大队。梅岩垦殖场㠑头大队更名为岿头大队。
附录6 乐平县物产与地名
乐平县居赣东北中部,东倚怀玉山余脉,西濒鄱阳湖滨,土壤肥沃,气候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特产“红(辣椒)、黄(长生果、萝卜丝)、兰(靛)、白(棉花、石灰)、黑(煤)”,五色俱全,在省内向负盛名。现将县内名产及主要物产与产地地名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煤 乐平煤质地优良,品种齐全,分布面广,储藏量多。初步探明储量在两亿吨以上。“乐平煤系”在煤炭地质史上早有记载,驰名全国,其中鸣山煤不仅发热量高,而且含油多,在美国、日本亦享有盛誉。品种有焦煤、瘦煤、贫煤、气煤、气肥、无烟煤。主要分布在鸣山、横潘里、狮子口、回源岭、竹山里、桥头丘、涌山、沿沟、仙槎、麻姑路、王家桥、夹口岭、钟家山、桃园、万山、下冲坞、科山等地,几乎遍及全县。乐平为全省煤炭重要产地之一。
石灰 不仅是良好的建筑材料,而且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全县相当多数的低丘都有裸露的石灰岩,其数量之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产地有:涌山、沿沟、岩前、月山、甲路坞、横路、庙前、茅坪、梅岩、庄泉、中堡、临港等地。其中以涌山、梅岩地区的石灰窑最多,这些产地石灰岩品位高,宜烧水泥,还大量运往德兴铜矿选矿,以及余干等滨湖地区农村下田沤肥。山下朱家烧制的靛灰,为制青靛必须的原料,过去除销售本县产靛地区外,江西很多种青靛的地区亦都到此地采购。用靛灰泡制的皮蛋没有苦的余味。
锰 乐平锰矿藏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四大产锰地之一。主要分布在众埠公社铁山峰、锅灶山、太阳山一带,系中石炭纪沉积富集而成的硬锰矿、软锰矿、菱锰矿,取锰集中,含锰量达50%左右,品质优良,自熔性好,可炼锰钢,能制化学药品、染料、电池等。此外在众埠街以南的鸡公山、南港附近的天子堂山也有发现。
铁 县内有赤铁矿和菱铁矿两种。赤铁矿主要分布于珠山坞、下冲坞、桥头丘、岩前、金鹅山、东岗、寨下等地,含铁量40%左右,主要是氢氧化铁,并含一定混合状沙质,可炼灰口铁。菱铁矿分布于洺口公社戴家寨一带,主要是硫化铁,可提炼硫磺。
铜 乐平县开采铜矿历史悠久。据同治版《乐平县志》载:“县北五十里有炼铜山,唐代开矿炼铜。”铜矿主要分布于东岗、月形山附近,化学成份为硫化铜与氢氧化铜,含铜品位高,可提炼纯铜。此外,在塔前、涌山、高家等地也发现有铜矿资源。
沙金 乐平名产之一。本县并无矿床,其矿源在德兴一带古老地层中,因河流冲刷,随流而下,零星分布于乐安河底流砂中。乐平淘金始于晋代。古代乐平沙金主要产地有汰金洲(今石墨潭附近)、淘金滩(今戴村附近)、车子塔(今车溪附近)。曾设麸金场于淘金洲,至唐开元废。南宋以前,沙金为乐平贡品之一。今涌山公社库前与镇桥公社库前,其名称由来,与古代设金库有关。近年来,县内淘金业又在兴起。
瓷土 主要分布在南港、丰源、礼林、窑上华家、上麻山、早禾田、松冲坞、小陂等地。远在明代乐平即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原料基地。据《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1.枫林高岭土,产地乐平东白塔乡丰源村;2.礼林瓷釉,产于乐平南礼林乡烟包山;3.乐平白土,产于乐平西乡小陂、麻山上、周家山、王治堂等处。”接渡公社的窑上、窑背畈与蔬菜公社的匣厂,皆因当时产瓷器而得名。现在南港和礼林地区的瓷土矿开采方兴未艾。
陶土 即黑粘土,陶器生产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塔前公社的瀛里、上窑、中窑、下窑、新窑,高家公社的万西,涌山公社的缸甏山,还有洺口、后港、洄田等公社一些低丘陵地区也有发现。考《浮梁县志·物产》:“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陂塘青产于乐平,明嘉靖乐平格杀,遂塞。”又见《景镇陶录》:“主要用料为乐平陂塘青。”乐平陶土以瀛里一带的土质优良,开采历史悠久,所产陶器畅销而闻名。高家公社万西的陶土近几年也已开采,并用于发展陶器生产。
海泡石 一种稀有非金属矿产。具有耐压、耐温、防幅射等特殊性能,广泛用于海底钻探、核试验等。过去我国靠进口,近年来在县内后港公社江罗大队境内牯牛岭发现有这种矿床。
兰靛 乐平兰靛种植历史悠久,质地优良,驰名全国。旧时,自中店溯乐安河而上,至鸬鹚埠等沿河村庄,从翥山、小港咀沿安殷水而上到礼林等村,都以种植青靛为主,而且安殷水沿岸产的质量最佳。又从张家桥顺流而下,自港口至镇桥、蒋湾等村,以种蓼兰为主,既多又好。乐平兰靛历史上曾畅销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各大中城市,近代因矿物染料上市,渐被淘汰。近几年仅在镇桥、港口等公社有少量种植,供江苏、福建等地工厂制作国画颜料,还供本县医药公司制作药材。
辣椒 品种有大籽、中籽、小籽之分。乐平大籽红辣椒俗称提笼椒(亦名灯笼椒),;以色鲜味美、个大肉厚、辣中带甜、清脆可口而见长,尤其便于腌藏,次年取之,色、香、味、形不变,曾制成辣椒罐头在广交会上展销。主要产地有镇桥公社的蔡家、渡头、华家、徐家,蔬菜、港口等公社沿河平原,以及乐平镇邹家等地,尤以蔡家红辣椒最闻名。
水稻 乐平属鄱阳湖平原商品粮基地之一。双季稻在全县粮食生产中都占有绝对优势,主要产地分布在乐安河及其支流河谷平原地带,稻谷主要产区有:众埠、镇桥、后港、礼林、双田、接渡、港口、临港、涌山、高家、浯口等公社。众埠公社年总产量最多,约占全县的1/8;镇桥公社亩产达1300余斤,居全县首位。
棉花 乐安河两岸的镇桥、港口、接渡、众埠、凤凰山、蔬菜、浯口、后港等社场为主要棉产区。其中镇桥、港口公社皮棉总产约占全县的1/2,且产量高,质量好。产棉区中又以高家渡、陈家、张家、传芳余家、谢家、汪家、程家埠等村植棉历史悠久,耕作技术精湛,棉质白净,纤维长,单产高而闻名全县。
甘蔗 封建时代为贡品。乐平现在品种有青皮蔗、红棵蔗、台湾蔗、茅蔗等。十里岗垦殖场、洺口公社盛产台湾蔗和茅蔗,主要加工成蔗糖。南港蔗糖质地最佳,其状如块石,质松而轻,色泽金黄,寒热不变。流芳、洛口、戴村一带的蔗糖则多成牛筋状,不易取食。礼林、接渡、港口、后港等公社产青皮蔗和红棵蔗,多为零星种植。塘里畈、牌楼一带所产青皮蔗向负盛名,其质味松香,皮薄甘鲜,窑藏经年,仍能一如新收,甚宜鲜食,取之做种,芽苗茁壮,成活率高。乐平甘蔗历来远销武汉、芜湖、安庆、南京、上海等地。
红花 学名紫云英,是隔年生长的好肥料。全县产粮区都大量种植。乐平红花长势茂盛,红花籽出产量大,远销南方各省。六十年代中期,南方十一省在乐平召开过绿肥会议。旧时只有乐安河畔的里汪、港口、镇桥等地区留种,现在全县都普遍留种。
蕌头 薤(xie)的俗名,多年生百合科植物。可鲜炒作菜,但更多的用来制酱菜,蕌头酱菜,鲜美醇香,生津开味,老幼皆宜食。干爆鳞茎可入药(称薤白),主治胸痹心痛,泻痢等症。礼林地区种植蕌头历史悠久,享有名气,其亩产2600斤左右,经济效益超过上等水稻田,每年有二十余万斤销往县外。
萝卜丝 具有色泽金黄、通明透亮、香气醇厚、质软脆嫩、味道甘甜等特色,是久藏不坏,价廉物美的佐食佳品。清末列为江西名产,畅销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建国初曾运往朝鲜,支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主要产于鸬鹚埠、接渡、中店、张家桥、传芳余家、传芳谢家、韩家渡等乐安河沿岸的一些村庄,以鸬鹚埠一带的产品最佳。
蔬莱 唐代,县治迁花靥镇(今乐平镇)以来,南岸洲历为县城蔬菜供应基地。天济、墈上、南岸余家、西路杨家等村,所产蔬菜品种繁多,一年四季常青,尤以大蒜、韭菜、葫子、苦瓜等品种特优,其所在公社因盛产蔬菜而得名。河头邹家、官路口程家、张家桥、庞公桥、中店、五星大队等地所产的萝卜、青菜深受市民欢迎,除供应本县外,还大量销往景德镇市区,德兴、波阳等县。还有东津畈藕,科山生姜,黄沙岭芋头,李家(接渡公社)脚板薯,龙会洲与后杨的葫萝卜,在县内向负盛誉,成为地方名产。
乐平花猪 江西省七个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全县生猪唯一当家品种。特点是:毛稀,自头部沿背脊至尾根为黑色,额心、尾尖、腹部及四肢肘(腓)关节以下皆为白色,故有“乌云盖雪”之称。也有少数腹部为黑色的。头型有狮面与马脸两种。中心产区在接渡、梅岩、浯口、后港等社场。乐平花猪具有稳定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因而深受省内各地欢迎。
鸬鹚 俗称鸬鸟,亦名水老鸦、鱼鹰,属游禽类。乐平饲养鸬鹚捕鱼,已有数百年历史。程家埠、鸬鹚埠、儒林杨家、戴村、洺口等乐安河沿岸的村庄,以捕鱼为业的不少,故都饲养鸬鹚,这些村渔民对鸬鹚选种饲养,亦有独到的技术,所养的鸬鹚捕鱼量年平均可达八百斤,最高可达一、两千斤。六十年代以前,乐平生产的鸬鹚远近驰名,尤以程家埠、鸬鹚埠最佳。近十余年来,因乐安河水质污染严重,鸬鹚数量锐减,濒于绝迹。
虎山鳊鱼 产于乐安河虎山潭。虎山潭,亦名大汾潭,潭深莫测,此处河床皆为裸露岩石,岩石上长满青苔,甚宜鳊鱼栖息。六十年代以前,这里鳊鱼每尾重皆为5—8市斤,渔民们常在此捕鳊鱼,有时一网能捕数百斤。
潭头鲤鱼 产于乐安河潭头港。潭头港在西湖桥一带乐安河段。此处潭深,水流回旋,潭底腐殖质丰富,成为鲤鱼繁衍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潭头鲤鱼为荷色鲤,六十年代以前,这里鲤鱼每尾重皆为5—8市斤。
长生果 亦称甜橙。树干高大,树冠紧密,终年常绿,宜美化庭院。果实肥大,色泽金黄,食味芳香,甘甜可口。饭后食用,可助消化。能与四川广柑、新会甜橙媲美,因此很名贵。长生果引种乐平已有百余年历史。栽得较多的有中店、儒林杨家、窑上华家、港口、里汪、余家等村,以窑上华家长生果为佳。建国后,货畅其流,长生果闻名全省。现在各地都纷纷引种。
西瓜 以尚濂咀所产较出名。尚濂咀在建节水与乐安河汇合处的冲积洲上,适宜种植西瓜。尚濂咀西瓜皮薄、汁多、甜润、肉质松疏、个儿不大,畅销市场,唯近年所产不多。梅岩垦殖场三百分分场、虎山下分场盛产西瓜,为县内西瓜主要产地。
狗肉 乐平城乡烹饪狗肉具有传统的习惯。乐平人喜食狗肉,近年来狗肉成了宴席上不可少的佳肴。平常多围坐在狗肉摊旁,白切取食。狗肉摊遍及城乡,其数量之多,在省内外少见。咀上邹家多数农户皆能烹饪狗肉,技艺独特,泡制的狗肉色、香、味俱佳,闻名全县。
家禽毛 指鸡毛、鸭毛、鹅毛。可用于制作手工业装饰品、高级纺织品等。南岸余家每逢春节期间收购家禽毛,已成为传统的家庭副业,不仅在本县收购,而且还到波阳、万年、余干等县收购,年收购量可达10万余斤,支援国家出口,换取外汇。
山茶花 乐平名产。一名曼陀罗。乐平山茶花品种齐全,多达六十余种,红、紫、白、粉、蓝,什色俱备,花形各异,千姿百态,甚宜美化环境。其中赤丹、梅茶、西施面等最为名贵,为国内稀有品种。乐平栽培山茶花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时,民间广为栽培。近代,县城、中店、窑上华家、赵家湾、大田、汪洪、镇桥等地均有栽培。目前,仅乐平花园中,植有大山茶花树125株,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有8株。全县五十年以上树龄的山茶花约有三、四百株。
附录7 乐平县古今名人与地名
乐平是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才辈出:他们有的是革命志士;有的是风节名臣;有的是名著编者;……本文以厚今薄古,瑕瑜互见为出发点,收集县内政界地(师)级以上,各界有成就的名人(收集不全,凡去台人员或侨居国外者均未选录),分村简志于后。
1.县城官路口程家
程意亭 近代陶瓷美术家,“珠山八友”之一。擅长画翎毛,作品广传国内外。
2.县城坝口雷家
雷雨篁 黄埔军校毕业,曾留学英美。历任国民党军政幕僚。现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3.城里汪家(在今花园巷、东门口一带,又名儒林汪家)
汪守和 字惟友,号巽泉。清嘉庆元年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历任国史馆协修、咸安官总裁、山东副使、工部尚书、礼部尚书。
汪汝梅 前清举人,留学日本,民国初国会议员。工书法。
汪璠 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当代陶器专家。现任郑州瓷厂副厂长。授高级工程师。
汪瑄 留学美国,法学博士。现任北京政法大学教授。
4.县城东门程家
程楷 字正之,号佛子。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会试第一(会元),廷试第四。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十一年简命教中官。著有《史断》、《玉亭集》、《史今一览》、《国初乐平人物传记》等文集。
5.城北黎家(原在老营盘一带,早废)
黎福 明成化间进士,历任浙江道御史、镇江知府等职。累官兵部右侍郎。
6.涌山公社张家
董旻 字子仁。明成化间进士。弘治中曾以天朝正使衔代表皇廷出使中山国(今日本琉球群岛)。民间讹传董旻曾当一时三刻的皇上,故称董旻王。
7.涌山公社厚田
石景芬 清道光癸未(182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据说是“钦点翰林”)。后历任甘肃平凉知府、浙江金华知府、甘肃平庆泾道台、皖南道台等官职。清咸丰、同治间在乐平主持团练,对抗太平军。后在浮、乐交界处死于山火中。石景芬精文章,工书法。曾主持修纂同治《饶州府志》。
8.塔前公社下徐
徐衡 宋重和间武进士(旧志载廷试第一,即武状元)。曾两尚公主为驸马。宋廷曾赐建“仁寿楼”。今楼已废,“仁寿楼”匾尚存。
9.双田公社上河
何成照 中共党员。曾在广西大学肆业,后入南京通讯学校就读。建国前夕随校撤至湖南兰田县。1949年兰田县解放,随军南下。现任昆明军区某军部通讯处长。
10.双田公社耆德
余童 宋绍兴间进士。历任信州知军、蕲州知州、江西提举等官职。有文集传世。
余爌 明嘉靖间进士。曾任都察院副御史。原有余爌进士坊,今已废。
11.双田公社黄沙岭
刘祖三 今中共景德镇市委副书记。曾任中共乐平县委副书记、乐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12、双田公社范家
范〓 明正德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后世寓居〓阳,范文程即其裔孙。
13、临港公社下睦乐
夏庭宜 又名庭义,绰号混天麻仂。赣剧演员。清光绪末乐平抗捐反教(天主教)农民起义首领。曾捣毁教堂,火烧县衙,震撼清廷。后阵亡于欧家塘(在今接渡公社)之役。
夏康佐 宋绍兴间进士。曾任广州通判。是洪皓的从姐夫。
14、临港公社下石
石昉 宋宣和间进士。任陇州功曹录事时,金兵来犯,石昉据城死守,城破被俘,囚禁多年,终不屈。绍兴十年为金兵杀害。
15、临港公社古田下堡
盛庸 明洪武五年(1372年)被封为乐亭侯(食万户)。
盛瑜 明永乐五年(1407年)被招为驸马。曾立驸马坊。
16、后港公社大田
石凌鹤 中共党员,当代戏剧作家。1927年入党。1928年赴日留学。回国后,从事左翼文艺活动,曾任昆明《民意报》副刊《人生》编辑。先后改编、创作了《西厢记》、《还魂记》、《洪波曲》等大小剧目40余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共合作的政治部三厅任科长。建国后任江西省文化局局长。现任上海市文联顾问。
石天行 中共党员。曾任江西社会科学院院长,现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
17、后港公社楼上
徐旭 明洪武间进士。曾任《永乐大典》纂修副总裁。著有《玉堂文集》等。
18、浯口公社西桥
方孚 明建文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19、浯口公社浯口街
倪益 明永乐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土、南京行人司司正。
20、接渡公社新屋场
袁闻柝 郎中医士出身。因办团练得清军将领左宗棠尝识,入军籍。官至台湾知府。在台时,曾开发台湾,与日本人抗争。著有《开山日记》。
21、接渡公社前屋畈
洪斗祥 宋绍定间进士。官至国子监丞。
22、接渡公社儒林杨家
王仲寿 明永乐二年进士。曾以翰林院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历任山西、湖广等省道御史。有诗集传于世。
23、接渡公社续湖
吴泽 绰号皮老三。清咸丰间,因与袁闻柝等办团练,得清军将领左宗棠尝识,被保荐任衢州知府。
24、接渡公社赵家湾
赵善庆 元代著名戏曲音乐家。所作《太和正音谐》被誉为“如兰田美玉”。有《唐太宗骊山七德舞》、《醉写满庭芬》等七种作品。
周树人 北京大学毕业。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25、港口公社龙溪(亦名小陂)
吴长根 中共党员。历任乐平与婺源县长、婺源县委书记,上饶地区行署专员、地委副书记。现任鹰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6、港口公社里汪(原名埂上)
汪道诚 字勉旃,号砺轩。清嘉庆十四年一甲一名武进士(即武状元)。历任直隶天津镇总兵、浙江提督,简授云南提督。
汪朝海 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政委。
27、港口公社传芳汪家
汪野亭 近代陶瓷美术家,“珠山八友”之一。擅长山水画,作品曾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展出,并获得金质奖章。
28、港口公社狮子口
徐跃 字文鉴。革命烈士,中共党员。1926年参加革命。在苏区曾任赣东北革命委员会秘书长兼《工农报》总编辑、列宁师范学校校长等职。1934年11月牺牲于弋阳。
29、港口公社魁堡
徐金 今德兴铜矿基地副总指挥。曾任江西省冶金工业厅副厅长。
30、洺口公社戴村
戴儒 以德兴籍中明嘉靖间进士。官至都察院御史。有《城隍庙碑记》传于世。
戴良谟 早年留学日本。早期乐平中学校长。历任南昌、武汉各大学数学教授。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其妻是清宗室。民国时改姓“金”。
31、洺口公社洺口
许亢宗 宋政和间进士。任国子博士时,曾参与编修《元丰九域志》。
许鸿 又名凌青。武汉商科大学毕业。曾加入中共、参加北伐。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国民党军政大学教官。建国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现任河南省政协常务委员。
许还山 许鸿之子。当代著名电影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肆业,现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
32、镇桥公社护里
李尚庸 保定军校毕业。历任虎门要塞司令、黄浦军校教官,旧政府江西省建设厅厅长、民政厅厅长、南昌市长。建国后曾任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
33、镇桥公社三合源
王逢 字原夫,号松坞。明代史学家。明宣德元年荐授富阳训导。著有《四书通义》、《通鉴释文》、《史略标题》、《梧溪集》等。
34、镇桥公社墩上
邹家燮 清嘉庆六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实录馆编修、主考、礼科给事中等官职。
35、众埠公社閧树里
马长炎 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革命。参加过红军长征,随后,在陕北、华北各地战斗。曾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现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36、众埠公社官渡
方综 陶瓷工程师。现任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景德镇市副市长。
37、众埠公社楼前
马廷鸾 字翔仲,号碧梧。南宋淳祐七年进士。咸淳元年被拜右丞相兼枢密院使。著有《碧梧玫芳集》等诗文集多种。
马端临 马廷鸾次子。南宋咸淳中漕试第一(解元)。曾以父荫补承事郎。廷鸾罢相后,随父归里隐居。积二十余年之精力,著成历史名著《文献通考》。曾任慈湖、柯山书院山长和台州路教授。
38、众埠公社秧畈
马遵 宋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龙图阁直学士。故有“马龙图”之称。著有《直清集》。
39、洄田公社柴家
柴荣生 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革命。先后任红军战士、报务员、连长。长征后曾率连队返回南方根据地执行任务,并在赣、闽、浙、皖、苏等地打游击。后历任新四军、解放军连长、团长、师长。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任徐州军分区司令员。现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40、洄田公社上府前
王刚中 南宋绍兴十五年进士。曾任四川成都知府并帅蜀军,孝宗乾道初拜相。著《易说》、《春秋通义》、《经史辨》、《汉唐史要览》、《东溪集》、《应斋随笔》凡百卷,为宋代著名文学家。
41、洄田公社西源坞(在洄田渡村南山谷中,原村为官兵平毁,1974年重建)
汪澄二 明正德间乐平等地农民起义军——姚源军领袖,与王浩八齐名。
42、科山垦殖场月山(原名月形山)
郑冕 明景泰间进士。曾任衡州知府。
43、崌山垦殖场大坑(原名广溪里)
胡翘元 清乾隆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道御史、科给事中、山东督学等官职。著有《文选精理》、《道德经论注》等书。
44、红岩垦殖场岩前(原名丰化桥)
洪彦昇 宋元丰间进士。历任潞州、吉州、潭州知州,累官给事中。为洪皓同胞伯父。
洪皓 字光弼。宋徽宗政和进士。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扣十余年。他拒绝金人高官厚禄,屡次秘密派人回到南方,报告金王朝的虚实。绍兴十二年被释归宋,授徽猷阁直学士。他见秦桧,直言不可苟安钱塘,为桧所忌。不久被贬。工诗词,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
45、红岩垦殖场大茅岗
李士会 字有元。南宋时乐平社会贤达。曾致力于编纂地方志。著有《乐平广记》三十卷。
46、凤凰山垦殖场鸬鹚埠
程金泉 中共党员。飞行员出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
47、文山垦殖场石城山(久废,在茅坪附近)
程博文 宋皇祐五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相传,他致仕归里,隐居石城山中,依山为家,标曰“丛玉”。后李伯时绘为图。至清代相演为乐平古十景之一“丛玉画图”。
附录8 乐平县地名一般规律
地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反映人类历史演变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活的“化石”。地名的起源演变、表达方式及其稳定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乐平县自汉代置县至今已有将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且处赣东北中部,疆域近两千平方公里,物产资源丰富,因此其地名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一、语源
地名的语源,即地名的来历含义。地名源远流长,起源较为复杂。乐平县地名语源因地名类别而异。
居民地多以姓氏命名,一般不重名。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村和街巷名称。全县自然村1644个,街巷99条,其中以姓氏命名的达657个(条)。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乐平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直到唐代以前,史料中关于乐平居民地名称记载极少,仅发现有7条。目前的自然村绝大多数为唐以后所建。漫长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传统的宗族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村名多因姓氏得名。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在一定范围内的重名,带来许多不便,单纯地以姓氏命名容易产生重名,于是形成了姓氏与自然环境、方位、物产、建筑物等结合命名。例如:全县以邹姓命名的自然村有11个,但名称(有的是别名)不尽相同,乐平镇有河头邹家,后港公社有横源庙邹家,接渡公社有咀上邹家、林里邹家、背后邹家,镇桥公社有墩上邹家、湾里邹家、肥皂树邹家、邹家边,十里岗垦殖场有店上邹家,涌山公社有邹坊等,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其它姓氏命名的自然村也是一样。
居民地除以姓氏命名外,有的以地理景观命名,如莲湖洲、天井湾、黄沙岭、岇山、峡山、阳山岗等;有的以某种愿望命名,如扶摇巷、财贵巷、福禄巷、大睦、居佳、传贤、安邦等;有的以纪念祖先命名,如杨子安、蛟湖塘(即高湖塅)、戴智坞、明户等;有的以原籍命名,如新安里、樟木里等;有的以古代行政建制命名,如履恒里、礼林里、下阳里、八甲、过都等;以建筑物命名的较为常见,建筑物中又以桥、庙、亭、楼、塔命名普遍,如张家桥、塔前、花门楼、万福亭、龙王庙等;有的以历史事件或典故命名,如泪滩、万家池、薛家塘、府前等;更多的是以物产命名,如铜山港口、麸金场、缸甏山、柿墩、篁坞、枫树林、槠树坞、漆树村、檀树岭、枣林、松墩、樟坞、桐源、黄柏坞、杨梅坞、楮子山、茶园岗等。
政区名称一般皆以当地地名命名。目前,县、社(场、镇)、大队(分场)三级行政区划名称,除梅岩、凤凰山、红岩垦殖场和白土峰林木良种场是借用地名外,皆以当地地名命名,且绝大多数以驻地命名。这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山、河、地片、岩洞等自然地名,其语源亦各不相同。
山名多因相似形状得名。有的描绘成动物:如牛形山、狮子山、螺蛳山、凤形山、蝴蝶仂山、虎山、蛇形山、七马岭、烈马回头山、翥山、鸡公山、象山、鹰山、鹄山等;有的拟人形象:如美女形、将军山等;有的似物:扫帚岭、笔架山、乌云峰、阳台山、屏风岭等。其次是以物产命名。反映地下资源的山名有铁山峰、锰山、炼铜山、金银山、灰山、铜山、铁石岭等;反映了当时植被状况的山名更多:如黄栀山、苦木山、松树岭、何树尖、楮子山、檀树岭等;少数山名也有以姓氏、方位等命名的:如卢家山、马氏崮、南山、北山等。
河流名称常因发源地或流经区域(包括政区、村)而得名。且不同河段有不同河名。如乐安河因流经古乐安乡而得名,婺源境内亦称婺江,德兴境内古称大溪,乐平境内乐安河支流名称也是如此。
地片名一般以相似形状,或以姓氏、物产、方位等命名。以相似形状得名的有:大方丘、方坑、牛头坞、鸡脚坞等;以姓氏命名的有:陈家坞、刘家坞、刘家垄、石家坞、孙冲坞等;以物产命名的有:胡椒坞、红梅坞、梅树坞、松树坞、槠树坞、大柴坞等;还有以方位命名的:内西源坞、外西源坞、上冲坞、下冲坞等。地片名常用作村名。
岩洞常用当地村名、山名命名:如中堡岩、涌峰岩,沿沟岩、天分山岩、天马岩、鸣山岩等;也有以姓氏命名:如洪岩、马氏岩、程家岩;少数以神话传说命名:如仙岩、仙姑岩等;还有象梅岩却是以植物命名。
建筑物主要有公路、水库、桥梁、圩堤、亭庙等。所有公路皆以起止点命名:如乐(平)上(饶)公路、南(昌)张(王庙)公路等;大多数水库以坐落地点命名:如官口水库、大口坞水库、栽禾峰水库等;少数水库则以反映信仰、愿望等观念形态的词汇命名:如东方红水库、共产主义水库、跃进水库、幸福水库等;当代的桥梁、圩堤多以当地地名命名:如韩家渡大桥、接渡大桥、港口圩堤、魁堡圩堤等;古代的桥梁、亭庙多以美好愿望命名:如太平桥、同心桥、宜人亭、民乐亭、万福亭、兴亭等;或纪念名人:如关帝庙、许君庙、葛仙庙等;或反映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功能:如南门桥、军山庙、八角亭、稍息亭等。
专业部门指行政、企事业单位,其名称多以隶属关系或当地地名与专业性质结合而成。
二、演变
地名形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演变的。乐平县地名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七个方面的演变。
因语言谐音而演变。农村地名的演变表现突出。由于农村较城市在文化方面要落后得多,形成了地名的谐音上的变化。例如:人们把江南洲说成江严洲,把儒林杨家说成树林杨家,把征粮脑说成真祥老,把饭场里说成范厂里,把长工桥说成长江桥,把葛仙峰说成角箭峰,把锅厂里说成戈厂里,把经堂说成金堂,把马撞头说成麻冲头,等等。这些地名纯属以讹传讹,流传至今,逐渐被人们所公认。
因宗族迁徙而演变。漫长的封建社会,除少数商业繁荣的集镇外,人们一般都聚族而居,但聚居的宗族兴衰迁徙是常有的事。据统计,全县现有1113个自然村是县内居民迁徙中形成的,约占自然村总数的2/3;531个自然村是县外居民迁入形成的,约占自然村总数的1/3。其中婺源籍居民迁入建村最多,达188个,占县外居民迁入总数的1/3以上。宗族的迁徙,造成了部分村名的变化。例如:陈良改柴良,章家改张家,李家改张李,杨家改查家,张家改前鲍,范家坞改王家,黄墩改程家墩等。
因自然环境变化而演变。蔬菜公社老湾里,古称清水湾,又名湾里,后因河床改道,村址内移,部分村民迁居内地建成新湾里后,此村旋改今名。县城有一地名,原因葭茅蔽日而得名葭茅巷,建国后经改建,便利交通,巷名改称交通巷。
因时局变化而演变。表现最明显的是城镇地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87条街巷名称更名,占其总数的86%。这些更改后的地名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另外,在农村,王氏所建的以姓氏命名的自然村绝大多数以杨姓命名。全县王氏所建的以姓氏命名的自然村32个,其中以杨姓命名的就达28个。据初步考证,这与明代王浩八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关。明正德四年(1509年),乐平县南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王浩八率领姚源军活跃于皖浙赣边境地区,明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急忙调兵遣将,于正德八年将起义军血腥地镇压下去。当时,明廷一方面析乐平县丰乐、新进二乡隶于万年县;另一方面残酷屠杀王氏家族,以期达到他们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样,全县的王氏家族为了求生存,纷纷隐名匿姓,遂改杨姓命村名,逃避灾难。
因性质变化而演变。有的地方,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作用,使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地其地名也会改变。例如:县火车站前原有一条公路,称站前公路,后来公路两侧设立旅社、商店、机关等,形成了街道,故易名站前路。接渡公社有个地方,原为集体养猪场,俗称猪栏部,后养猪场停办,改建民房,形成村落,现改窑背畈。崌山地区有座山,原来是烧烟煤的地方,始称烟煤山,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围剿”红军游击队,在此筑炮台,旋改炮台山。
因繁就简而演变。有的地名字数较多,或笔画较多,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加以简化。例如:双田公社驻地附近原有燕窝蔡家、岭上蔡家二村,后来两村连在一起,建国后,人们根据当地特点,简称为双溪。高家公社有柏树杨家、范村杨家二村,人们根据两村位置分别简称为上杨、下杨。还有英家桥范家简称范家,十里茅岗简称十里岗,接竹渡简称接渡等。以及将螺山简写成罗山,石溪简写成石坑,景墩简写成井墩,坑边简写成开边,蔓粹简写成万西等。
因名称雅化而演变。有的地名粗俗平庸,不合当地居民的意愿与情趣,因而地名雅化现象应运而生。例如:黄莺源雅称耆德,观墓岭雅称官睦岭,船形塘雅称传贤,小陂(或小溪)雅称龙溪,盘崖㙩上雅称盘安,狐狸村雅称胡里村,杨岸雅称杨安等。
三、用字
乐平县地名在用字上总的特点是:简朴明确,反映实际,使用方便。
反映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的关系。县内派生地名一般都冠以主地名,即与主地名保持一致性。同时派生地名之间,为了避免重名,常用“新、老;上、中、下;东、西、南、北;前、后”等字加以区别。城镇街道派生地名较多,如新建东路、新建西路;环城东路、环城西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等。在一些自然村稠密的地区,派生地名也不少,如新菱田、老菱田;上石、中石、下石;前谢、中谢、后谢等。有的地区这类地名占的比例较大,如接渡公社具有对称性的派生村名占其村名总数的1/10以上。
反映居民地所处的地理环境。靠水的居民地,其名称常分别含“港、溪、渡、塘、咀、桥、埠、滩、洲”等字,如南港、杨溪、渡头、江家塘、尚濂咀、张家桥、老方家滩、程家埠、龙会洲等自然村(或居民区)或靠大河小溪,或临近池塘。靠山或处地势较高的居民地,其名称常常分别含“山、坞、岭、岗、埂、垄、寨、崦、墩、墈”等字,如陈家坞、鸣山、李家岭、阳山岗、高埂、戴家寨、鲁家垄、浒崦、墩上、墈上等自然村,有的处山区或丘陵地带,有的居地势较高处。处地势较平坦地区的居民地,其名称常常分别含“畈、田、塅、坪、,”等字,如秧畈、大田、新屋塅、茅坪、大等自然村皆处较平坦的地形上。处地势低洼的居民地,其名称通常分别含“坑、冲、沟、湾、湖”等字,如坑口、韩冲、沿沟、湾里、湖洋等村落,其所处地势较周围要低。一般说来,从上述常见的地名用字中可以初步判断居民地所处的地理环境。
反映居民地规模的大小。规模较大的居民地,其名称常用“镇、街、埠”等字结尾,如乐平镇、接渡镇、镇桥镇、涌山镇、官口镇、众埠街、浯口街、鸬鹚埠、程家埠等。这些村镇人口一般在一千以上,甚至达数万人。但是,象桐林街、闵口街、鲁丹街等,历史上曾兴盛一时,后因故衰落,虽然现在人数不多,规模不大,却反映了其历史面貌。
反映城乡居民地的特点。城镇居民地名称大多数都包括通名与专名两部分。通名是指地名中用以区别地域、地点性质或类别的部分;专名是指专用于所指地点的部分。城镇地名的通名常用“大道、街、路、巷、里”依次表示其规模的大小,如人民大道、东大街、环城北路、周家巷、康乐里等。城镇地名省略通名的只占1/3,如北门外、万寿宫、石下庙、儒学背、菖蒲塘、金家园、十亩地等都不含通名。农村自然村皆为散列式居民地,其名称常用“村、家、庄、场、屋、房”等字结尾,如甘村、张家、项家庄、新屋场、茅屋、后房等,绝大部分村名都省略通名。
反映地名特性的专名用字绝大多数为常用字。全县经地名普查后,在近三千条地名中,仅发现“㠑”、“〓”、“岇”、“迪”四个生僻字。含生僻字的地名只有㠑头大队、㠑头、〓田、岇山、南辿畈大队、南辿畈、长辿七条地名。在这次地名标准化过程中,对其中的五条地名进行了更名。
四、语音
乐平县地名语音与乐平方言密切相关。乐平方言属赣方言的小支。其总的特点是:比较易懂,与普通话语音有异同之处。因此构成乐平地名语音富有地方特点。
极少数地名存在异读。乐平方言与普通话在发音方面固然有差异,一般说来,在社会交往中并不构成语言交流的障碍。但是方言地名中的个别字,其方言音与标准音差异很大,有的声母不同,有的韵母不同,甚至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在使用这些地名时往往产生语言交流的困难。例如:楮子山的“楮”字,方言读“du”(赌),标准音“chǔ”(楚);麻畲(村)的“畲”字,方言读“qià”(恰),标准音“yú”(于);柿墩的“柿”字,方言读“he”(喝),标准音“shì”(市);高圳(片村)的“圳”字,方言读“gèn”(亘),标准音“zhèn”(阵);大的“”字,方言读“tǎn”(坦),标准音“shàn”(膳)。这类地名仅占已普查地名总数的1/20。
少数农村地名保留着浓厚的方言音。上述异读地名皆为农村地名,存在浓厚的方言音。此外,含“仂”、“宗”等方言字的地名也有近二十条,如鸡仂峰、山头仂、兔仂桥水库、魁堡老宗等,其中“仂”字为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口语时发音要轻;“宗”字为“村”的意思。
个别地名用字存在一字多音。例如。观峰的“观”字读“guān”(官),观山、观前的“观”字读“guàn”(贯);长辿的“迪”字读“shān”(山),南辿畈的“迪”字读“tè”(特),标准音皆为“chān”(搀);新屋场的“场”字读“cháng”(长),横源林场的“场”字读“chǎng”(敞),官长畈的“长”字读“zhǎng”,长坞里的“长”字读“cháng”。
五、稳定性
乐平县各类地名使用寿命有长有短,有的地名沿用了一两千年,有的地名只用了一两年,其延续性、稳定性大不一样。
自然地名稳定性最强。山与地片名称多以相似形状得名,少数以姓氏、物产、当地地名命名,河流则因发源地及流经区域(政区、村)而得名。这些地名由来所依附的对象,在其名称形成初期,一般不会发生急剧变化,一旦地名稳定后,它们便顽强地延续下去。例如:乐安江之名始于汉代,鸣山之名始于宋代,军山之名始于唐代,涌峰岩之名在古代书籍上早有记载,这些地名千百年来极少易名,充分说明自然地名生命力极强。
建筑物名称比较稳定。目前,县内现存有地名意义的古建筑物甚少。这些地名大多数反映当时的人们愿望、时代特征,因而很少更名。例如:太平桥原名众乐桥,宋改今名;南门桥原名文明桥,清乾隆时重修后,旋改今名。其余的桥梁、亭、庙等都基本上没有发现更名。现代建筑物中,不论公路、水库、桥梁、圩堤等,都极少更名。
政区名称不够稳定。在古代,县以下设乡,乡名多以某种愿望命名,如丰乐、永丰、乐安、永善、万全、新进乡等;少数则以当地地名命名,如金山、铜山乡等。从汉代起,直至建国前夕,县与乡的专名都是稳定的,不少乡名沿用了近两千年。建国后,县内基层行政区划变更濒繁,不仅政区范围时大时小,政区体制和名称也经常更改,大的调整至少在五次以上,局部范围的调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政区名称沿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近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迟缓,长期地停滞不前,社会变革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广泛。
专业部门名称很不稳定。专业部门名称多因隶属关系或当地地名与专业性质结合得名。一般说来,大中型的企业单位,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名称变化较少,但这部分单位所占比例小;县以下大多是小型企业单位,级别低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名称常因隶属关系或当地地名的变化而变化,也因专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地说,省属企事业名称很少变化,地区、县以下的行政、企事业名称经常变化。专业部门名称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建国初期的1—2%上升到10.2%。一些小地名也因专业部门名称的急剧增长、影响扩大而被逐渐湮没、消失。
城镇地名比农村地名变化快。城镇地名与农村地名存在着显著区别。城镇雅化地名较多,涵义较丰富;而农村地名多以姓氏及其它形式(地理环境、物产、方位等)命名,通俗地名较多,涵义较朴素。城镇面貌比农村变化快,且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政局变化反应敏感,因此城镇地名较农村地名演变复杂,其稳定性也差。
附录9 乐平县地名对联
地名对联,是县内人民群众在闲谈中的一种乐趣资料,也是介绍地名的一种好形式。人们通常把几个村名或山水名联成一句,又把另一组有对称意义的村名、山水名串在一起,遂成情趣横生的地名对联。它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县内的一些常用地名,便于使用和记忆。为了对仗工整,力求平仄押韵,且赋予新意,常以谐音替代原名。今辑县内流行的二十副地名对联,供读者欣赏。
岩前扎座花门楼
山下修条鲁丹街
弥来上禅台敲钟鸣山响①
观音坐殿下拂尘东风荡②
打油打出甘蔗油⑤
接竹接上糠头橙⑥
閧树休进王八坞⑧
洗马哪下乌龟塘⑨
停车横路路到东门断⑩
上河龙珠珠滚港下止
金山银山堆成万山
铜山铁山挤满峡山
四马拦桥寻界首⑮
二曹和山找天分⑯
塌水淹倒龙王庙⑱
黄泥堆起罗汉墩⑲
塘头塘尾水从西桥流下港
塔前塔背柴由东路运上河
将军将赢的钱修外婆堰用尽东无西无㉓
画家以石墨汁画寡妇桥获得前奖后奖㉔
古田修造百子桥
新村建起万福亭
坐在余家看钟点③
走出桃园见李红④
小陂勤劳为富家
大田丰收满粮仓⑦
南界首北界首无界无首
东桥头西桥头有桥有头
涌山不出四口⑪
鹄山想进八约⑫
府前王桩可以上马下马⑬
塔背抱畈任凭前抱后抱⑭
前逃后逃逃不出竹窠府⑰
东冲西冲冲进了天子堂
菱田采菱上吸下吸⑳
后港淘金前淘后淘㉑
共库水灌山田由车溪转库前临港
半山庙住尼姑从断家返红颜落家㉒
磻溪旁边徐家岭岭上有狐狸窿
菱田头脑柳树下下面是蛤蟆塘
注释:①弥来,指弥来佛村,在港口公社内,即张家桥去龙溪村路边的一个小村。禅台,即
禅台山,今名塔山,乐平古十景之一——“禅台塔影”所在地。鸣山在港口公社。
②观音,指观音泉,在县城东郊。东风指东风路,在县城东郊殿下附近。
③钟点,“中店”(村)的谐音,在接渡公社内。
④李红,“李洪”(村)的谐音,在接渡公社内。
⑤打油,指港口公社的打油袁家。甘蔗油是指后港公社的甘榨油(村)。
⑥接竹,指接竹渡;糠头橙是“康家程家”的谐音简称,皆在接渡公社内。
⑦粮仓,指双田公社的良家仓。
⑧王八坞,即黄柏坞,在众埠公社内。
⑨洗马,指洗马滩,在众埠公社内。
⑩停车,指停车塅(村);东门断,指东门塅(村)。均在双田公社内。
⑩四口,指涌山公社内的官口、岩口、金字港口、闵口,涌山居四口之中,故曰“涌
山不出四口”。
⑫八约,临港公社内的上堡、下堡、中堡、新店称四董,上石、下石、中石、后石为
四石,四董四石合称八约。其东北部的鹄山,似展翅飞翔的鹄鸟,因被鹰山挡住,故
有“鹄山想进八约”之称。
⑬王桩,即王家庄,上马指上马桥(村),下马指下马桥(村),均在洄田公社内。
⑭抱畈,指鲍畈,前抱、后抱分别指前鲍、后鲍,皆在礼林公社内。
⑩四马,指司马市,在塔前公社内。拦桥,指科山垦殖场的蓝桥(村)。
⑯二曹,即科山垦殖场的上曹冲、下曹冲。和山,指涌山公社的荷山。天分指双田公
社的天分山。
⑰前逃、后逃是指前陶、后陶,竹窠府是指竹窠(村),皆在后港公社内。
⑱塌水,是港口公社“塔瑞”(村)方言的谐音。龙王庙,是双田公社的一个自然
村。
⑲黄泥,指黄泥埠陶家,在后港公社境内。
⑳上吸、下吸分别是“上徐”、“下徐”的谐音。上徐在科山垦殖场内;下徐在塔前
公社内。
㉑前淘、后淘分别是“前陶”、“后陶”的谐音,皆在后港公社内。
㉒尼姑、断家分别指尼姑山、段家,皆在崌山垦殖场内;红颜、落家分别为“红
岩”、“罗家”的谐音,均在红岩垦殖场内。
㉓将军,指涌山公社将军庙村。赢的,为塔前公社“赢里”的谐音。外婆堰在塔前公
社花门楼对面。东无、西无分别是“东屋”、“西屋”的谐音,均在塔前公社内,西
屋尚在,东屋已废。
㉔画家,是神溪华家简称的谐音;前奖、后奖,分别为“前蒋”、“后蒋”的谐音。
皆在镇桥公社内。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