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革命纪念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13
颗粒名称:
革命纪念地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5
页码:
303-3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的革命纪念地,其中包括了乐平县革命老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塔、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乐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关键词:
革命纪念地
乐平县
内容
乐平县革命老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乐平县是赣东北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它经过了创立、成长、发展、挫折的艰难历程,,在土地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乐平开始传播新文化思想。1924年中国共产党即在乐平开展活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赣东北首先有弋阳方志敏、横峰吴宪民揭杆而起,领导弋、横农民暴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同年10月底至11月初方志敏同志来到乐平石塘(篁坞村旁)养病并从事革命宣传工作。这年,乐平县地下党组织也派人去弋阳与方志敏等同志取得联系。1928年初,方志敏同志为了开辟乐平革命根据地,便派杨立治、陈加玉二同志到乐平东南乡的西峰湾、湾头、上咀畈、赤棠、暖屋马家、西岸、双牌、店上胡家、长辿、松柏、和郎中、李家畈、才四店、秧畈、界首等地进行秘密宣传组织活动。同时鄱乐煤矿乐平矿厂(即鸣山煤矿)工人王乃太,篁坞汪祥、江庆等同志也在当地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1928年秋,弋横暴动的成功,对乐平东南乡一带影响甚大。不少农民积极分子多次去弋阳邵畈、漆工镇找方志敏、邵式平同志,要求开辟乐平革命根据地。
1929年乐平县东南乡一带的篁坞、閧树里、松柏、长迪、文山等地的革命斗争也处在酝酿之中。
1930年初,为了尽快打开乐平土地革命的局面,赣东北特委决定组织鄱乐煤矿公司乐平矿厂(即鸣山煤矿)工人举行暴动。3月10日清晨红军战士和暴动工人里应外合,一举占领了鄱乐煤矿公司。
鸣山煤矿工人暴动的成功。使乐平城乡震动很大。紧接着方志敏、邵式平同志在弋阳方家店召开会议,决定打下乐平通往弋阳的南大门——秧畈。
193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七),由方志敏、邵式平同志率领红军一、二、三连星夜将秧畈村团团包围,清晨占领了秧畈,全歼敌人一个连(300多人)和反动靖卫团,缴枪300余支。随后,红军乘胜追击,打下了众埠街、黎家桥、铁山、湾头、洺口等村镇。
1930年5月中旬,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在弋阳方家店召开200多人的大会,选出了乐平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主席团主席杨立治,成员有马碧泉、吴水金、方达焕、马兆泉等同志。会后,乐平县第一个红色政权机关——乐平县苏维埃政府在长迪村旁的尖竹山成立。七月初在閧树里召开乐平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参加人数达三、四百人。会议内容有:组织群众,发展苏区;准备攻打乐平镇;研究平分田地。会上杨立治同志当选为县苏主席。
1930年8月20日(农历闰六月二十六日),在方志敏同志亲自领导下,红军和游击队解放乐平县城,活捉反动的三县(乐平、万年、余干)联防头子、乐平自卫大队长兼县长蔡子贻,并就地镇压,悬首示众。紧接着,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乐平县委机关迁到县城。同时成立了十六个区苏维埃政府:即一区驻南港,二区驻湾头,三区驻众埠街,四区驻浯口街,五区驻潘村,六区驻鸬鹚埠,七区驻临港,八区驻涌山,九区驻官庄,十区驻龙珠,十一区驻围渡,十二区驻洄田渡,十三区驻镇桥,十四区驻鸣山,十五区驻茶园岗,城区驻乐平镇。县、区苏维埃政府还成立了赤卫队、少年先峰队、妇女慰劳队、工会、反帝大同盟等群众组织。各地的乡、村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至此全县都挂起了红旗。
1930年8、9月间,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中共赣东北特委、军政学校等迁来乐平县城。
1930年8月,在立三路线干扰下,红军和地方武装奉命出击湖口、九江等地,造成乐平、弋阳、德兴根据地内空虚,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12月7日(农历十月十八)国民党第五师伙同地方靖卫团,分四路向洄田渡、众埠街、浯口街和湾头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县委及县、区苏维埃政府暂离乐平,转移到德兴洋林铺。同年12月,由县委书记邬顶山、县苏主席杨立治主持,在德兴洋林铺召开了乐平县区苏以上的干部会议,作出了开展游击战争,收复苏区的决议。
1930年10月红十军在界首(今众埠公社内)创立。10月中旬方志敏同志在众埠街召开了十三县雇农会。同年11月赣东北特委在湾头附近李家坞召开扩大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批判,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工作上的正确转变。
1931年2月,在赣东北特委关怀支持下,派出红军警卫师300余人,从弋阳、万年分两路进攻文山,全歼驻在文山的靖卫团,活捉团总胡树梅。3月县游击队300余人攻下众埠街,紧接着又在德兴瓦口苏家将众埠街、湾头两路向苏区进犯的1300多名敌军和靖卫团彻底消灭,从而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1931年4月,县苏维埃迁驻弋阳东岗庙。管辖六个区苏维埃政府和一个特区:即一区驻篁坞,二区驻暖屋马家,三区驻文山,四区驻矢源坞,五区驻德兴洋林铺,六区驻弋阳东岗,乐北特区以崌山为中心。
1931年6月,在文山召开全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由县委书记俞传才主持,参加人数达八百多人。会议内容主要是恢复苏区,建立赤卫队打游击,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九月,敌人为了扑灭乐平人民的革命火焰,先后调来敌五十五、五十三、五十七师,向苏区进行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但是敌人的血腥镇压并未吓倒苏区人民,他们“坚壁清野”、“避实击虚”,用游击战夜袭昼伏,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2年3月,在上屋张家召开了全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由县委书记何永辉主持。会议内容:研究如何打击敌人;向乐北扩展,成立了以方远辉为首的肃反委员会。随后。红军、县游击队四处向敌人出击。3月在西岸村激战敌五十五师,歼敌一个营,缴步枪五十多支,机枪两挺半,俘敌三十余人。7月在县委书记程伯谦的率领下,摧毁了敌人长达四十余里的碉堡封锁线。12月在全县所有苏区内正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分土地运动。12月27日红十军与当地游击队和革命群众配合,巧破九林炮台,受到方志敏同志的表扬。1933年5月下旬,红军和县独立营在庙前与敌军五十三师激战,消灭该师一个团,活捉了敌团长,缴步枪一千多支,机枪七挺半。6月下旬,红军三十师又攻占了乐平东部的重镇洺口。这时整个东南乡革命运动又开始高涨起来。
1933年8月,由县苏主席华新杨主持,在弋阳东岗召开了全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研究扩军、壮大红军地方武装。随后五区、六区分别划回德兴、弋阳,乐平增加了两个区(五区:驻地白土峰;六区:驻地黄铁炉)。
1934年11月,红十军在赣东北组成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周建屏等同志领导,由闽入浙、皖向北进发。这时,国民党凭借优势的兵力,开始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敌人在其飞机大炮掩护下,步步为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最野蛮最残酷的清剿。至年底,全县苏区被沦为敌占区。但是,革命火焰是扑不灭的。革命力量转移至崌山地区,开辟了乐北苏区,并成立乐北县委和重新组建游击队,在浮、乐、婺一带开展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又紧密配合倪南山同志率领的皖浙赣工委武工队在崌山一带开展革命斗争,直至1949年4月乐平重新获得解放。
革命烈士纪念塔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乐平县属赣东北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乐平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无数的英雄业绩。为了褒扬和缅怀先烈,并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始建革命烈士纪念塔。
纪念塔矗立在县城东郊登高山顶峰,坐东朝西。塔基海拔62米,塔高14米,塔基呈正方形,长宽各15米,塔顶凸出红五星,塔身正面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纪念塔周围栏杆环抱,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登高山西麓,竖立一座“浩气长存”牌坊。从坊门而入,蹬一百九十级水泥阶梯至塔基,立平台俯瞰,全城景物尽收眼底。纪念塔四周,遍山松柏常青;山麓清溪环绕,环境幽静秀丽;塔貌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1976年,“浩气长存”坊北侧又建起一座约30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设有四个陈列室,展出了《乐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载有3283名烈士);烈士遗像、遗物、革命斗争时用的武器实物等300余件;反映鸣山暴动、秧畈大捷、解放乐平县城、巧破九林炮台、庙前激战等著名战斗的油画、图表约百余幅,内容丰富多彩。所有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永远激励着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
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在县城东大街,东邻富贵巷,西毗周家巷,北倚花园巷,即今乐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是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的前身。1930年前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方志敏、吴宪民、黄道、邵式平等同志的领导下,革命形势发展很快。1930年7月,信江苏区开始向赣东北伸展。8月1日,在弋阳芳家墩召开了江西东北全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这是赣东北早期的苏维埃政权。革委会成立后不久迁众埠街。同年8月20日(农历闺六月二十六日),红军胜利攻克县城后,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机关随即迁入汪老伍家(即上述旧址)。这时,乐平镇不仅成为全县的革命中心,而且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
当时赣东北革命委员会管辖乐平、弋阳、万年、鄱阳、贵溪、余江、德兴、横峰、上饶、都昌、浮梁、余干、东乡十三个县。革命委员会内设:内务、财政、土地、教育、粮食、劳动、经济、裁判部,工农检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方志敏同志任主席,徐跃同志任秘书长,其它成员有:黄道、余金德、余汗道、王丰庆等。
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是一幢二层七拱四面回廊的大楼,高墙围护,独立在庭院中,东、北两侧有配房两幢,中留跨院。当年方志敏及其夫人缪敏同志住在楼上。门口挂着用乌绒绣的“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八个大字的红缎招牌。赣东北革命委员会看守所设在方家祠巷东侧(今乐平镇第二小学校址)。此间,中共赣东北特委、军委驻西门,军政学校驻东门程家祠堂,中共乐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衙门里(今县人民政府院内)。
后来由于党内“左”倾路线错误的影响,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开始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1930年12月7日(农历十月十八日),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与中共赣东北特委等机关被迫撤出县城,迁往横峰县葛源。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虽然在乐平县只有短暂的三个月,但是她使赣东北人民在黑暗中开始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在乐平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象。
乐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乐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县城南门,今乐平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土地革命时期,乐平县曾经是方志敏同志开创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七)红军攻克乐平秧畈,打开了通往乐平的南大门。五月中旬在长迪(今众埠公社閧树大队境内)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8月20日(农历闰六月二十六日)红军占领了县城,县苏维埃政府与中共乐平县委机关也随之迁入乐平镇,先驻汪老伍家(今乐平镇人民政府机关院内),未几时,又迁此地。
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乐平县最早的红色政权。当时县苏维埃政府设财政、内务、土地、文化、粮食、劳动、经济、裁判、军事部和工农检查委员会。邬丁山同志任县委书记,杨立治同志任县苏主席,成员还有马碧泉、吴水金、方达焕、马兆泉等。
乐平人民在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建立了县直属游击队、赤卫队、少年队、妇女队、反帝大同盟、工会等工农武装和群众组织,与此同时在全县成立了十六个区苏维埃政府,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赦帐、缴款、反迷信等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
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自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至清代末年,历为县衙。民国时,县衙改称县政府。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初,县衙依旧。旧政府大院内原设有国民党县党部、劝学所、法庭、司法处、社会服务处,还有头门、仪门、内监、外监、礼堂、清白堂等建筑物,皆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大都破旧不堪。县苏维埃政府驻此办公三月许,废除了旧政府一切官僚机构,但建筑物依然保持原貌。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诞生于此。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造扩建,政府大院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破旧低矮的平房全部拆除,都改成了现代建筑。如今政府大院内高楼平房布局紧凑有序,大院中央的府园,繁花似锦,四季芳香。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幸福的今天,人民永远怀念创建红色政权的先躯们。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