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802
颗粒名称: 山川志
分类号: P942.56
页数: 24
页码: 282-3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苏省乐平县山川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山体、河流、地片、岩洞等。
关键词: 乐平县 山川志

内容

乐平县自然地理概况
  乐平县处黄山和怀玉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以丘陵为主,地势北、东、南部较高,向中部偏西北倾斜。西部边缘乐安河谷地海拔为18米,东北部崌山主峰海拔789.2米,南部高峰黄天峰为海拔644.1米。全县地貌大致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三大类型。
  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乐安河中下游及其支流两岸。原为第四纪河流冲积物形成,属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多为水稻土、潮土。一般海拔在20—50米。跨越镇桥、港口、蔬菜、乐平镇、礼林、后港、浯口、接渡、众埠、凤凰山南部等十个公社(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县内粮、棉兼作的高产区。
  丘陵主要分布在南北两大腹地。绝大部分属剥蚀堆积岗阜地形。多为红壤土,其次为紫色土、石灰岩土等,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3.5%。其中:高、中丘陵多为前震旦纪千枚岩风化所形成。高丘主要分布于南北边缘地带,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中丘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大腹地的东北和东南部位,一般海拔在100~200米;低丘多由石炭纪或侏罗纪沉积风化和第四纪红壤土所形成,主要分布于西北乐平盆地和西南部,一般海拔在50~100米。丘间宽谷平原为耕地。山丘多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沟谷宽缓,植被稀疏,风化侵蚀强烈,并有水土流失现象。
  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科山、涌山,东北部共产主义水库、崌山、红岩和南部文山等地,约占全县总面积8.5%。为前震旦纪千枚岩风化而成。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切割深度100~200米。山顶呈浑园状,山坡平缓,植被发育,是县内主要用材林基地。
  丘陵和低山地区石灰石分布非常广泛,且石灰岩溶洞很发育,亦广泛出露,以洪岩、中堡岩、汪家岩、梅岩等洞底幽深、怪石嶙峋而著称。同时,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也丰富。全县山地面积149万亩,其中林地61.9万亩,森林覆盖率约占21%。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阔叶树次之,杉木较少。主要林木品种有:马尾松、杉、樟、槠、栎、栲、还有何、枫、檀、椿、檫、柏、杨、柳、槐等,以及茅竹、油茶、油桐、茶叶等,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铜、铁、瓷土、陶土、石灰石等,其中瓷土、陶土、石灰石、煤、锰已大量开采。
  乐平县位于鄱阳湖区饶河水系乐安河中游。乐安河横穿县境东西83.2公里,南收洎水、建节水、安殷水,北纳官庄水、长乐水、车溪河、磻溪河等主要支流。水力资源和水产资源都很丰富。
  目前,全县工农业用水仅占年径流总量的30.3%,已开发利用的水能占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的9.7%。水域开阔,总面积21.7万亩,其中河流8万亩,水库6.15万亩,塘湖2.29万亩。全县可养殖水面7.4万亩,占水域总面积34%。已养殖水面5.5万亩,占可养殖水面74.4%。
  全县总面积为1973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工农业生产,繁荣经济。
  山体
  山体名称
  康山 在县城东郊,南至县委党校,西界殿下,西北邻东风制药厂。南北走向,长400米,宽270米,主峰海拔78.2米。表层黄土,亦有黑石裸露。幼松、杂草及灌木丛覆盖。〔同治版乐平县志〕康山在城东五里许,康氏世居得名。为县治之主山,亦名东山。“东来叠嶂绕康岭,树密林深积翠连”。景色宜人,以“康山积翠”列为乐平古十景之一。清末毁于战乱,现已荒芜。
  登高山 在县城东南郊。东西走向,长600米,宽200米,主峰海拔62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松、柏及灌木丛。山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塔,山下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同治版乐平县志〕此山苍松翠柏,奇阁耸立,清溪环流,风景优美,为历代士儒春秋登高游览之处,故名。古有读书台,早毁。
  南山岭 在涌山公社中部,东南接鸡公山,西南连狮子山,北至长松岗大队煤矿。长25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300.3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有煤矿。因处长松岗南而名。
  涌山 在涌山公社中部,东临涌山镇,西至涌山大队石灰厂,南接黄(泥头)乐(平)公路,北连南山岭。东西走向,长210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319米。有石灰岩裸露。少量灌木覆盖。此山岩石烧成的石灰质量好。山下石灰窑甚多,石灰畅销县内外。因是方园几十里内的大山,山势高峻,山东麓一小溪流经,故称涌山。且山峰形似鸡公冠,亦称鸡公山。
  桐子排 在涌山公社北部。南北走向,长10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203.9米。表层黄土上杂草丛生。因山岗原长有一排大油桐树而得名。
  五峰山 在涌山公社东北部,北界婺源县珍珠山垦殖场。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230米。西北表层黄土,亦有石灰岩裸露。植被灌木丛。〔周源程氏宗谱〕此山有五个山峰。
  庙山 在涌山公社北部,东至夹口岭煤矿,西临小溪,南为乐平矿务局涌山煤矿。东北——西南走向,长16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270米。表层为黄土,植被灌木丛。烟煤蕴藏量丰富。周围办有乐平矿务局涌山煤矿、县东方红煤矿及涌山公社王家桥、夹口岭等煤矿。此山原有一庙,故名。
  鸡母山 在涌山公社中部,西濒共库总干渠,东至县水泥厂及公社农机厂、畜牧场。东北——西南走向,长200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130米。石灰岩裸露。形似鸡母得名。
  牛形山 在涌山公社东部,东濒官口水库。南北走向,长8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00米。表层黄土。长有薪炭林及少量杂木。山形似牛,故名。
  狮子山 在涌山公社西部,东北接南山岭,南至黄(泥头)乐(平)公路。东西走向,长1200米,宽900米,主峰海拔230米。表层黄土。山南有一小岩洞。植被灌木及少量杂木。山形似雄狮,故名。
  架鼓山 在涌山公社中部,涌(山)横(山坞)公路东侧。西南——东北走向,长100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170米。表层泥土、碎石。植被薪炭林。因形似鼓架,故名。
  石山 在涌山公社西部,东南接黄(泥头)乐(平)公路,西南连华子峰。东西走向,长20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210米。石灰岩裸露,故名。植被杂草。产石灰,蕴铜矿。
  缸甏山 在涌山公社西南部。南北走向,长7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19.6米。黄土覆盖。植被薪炭林。原以山形似象鼻得名象鼻山。1921年因山下烧制缸甏,易为今名。
  太阳尖 在塔前公社北缘,西邻景德镇市昌河区。东西走向,长8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421米。表层黄土。生长茶籽和灌木丛。此山乃附近最高山,晌午,山峰似顶太阳,故名。
  书房岭 在塔前公社北缘,西邻景德镇市昌河区,山岭为区、县交界处。南北走向,长6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347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清时,汪树坞等村在山岭立过学堂,故名。
  白虎头山 在塔前公社东北部,西起涂家岭,东至山下村田畈,南为王家,北临外西坑。南北走向,长2000米,宽1600米,主峰海拔276米。表层黄壤。杉木幼林及少量薪炭林覆盖。因山形似虎头而名。
  双峰岭 在塔前公社北部,南(昌)张(王庙)公路东侧。西起陈家坞,东至枫树亭,南临源头坞,北界景德镇市昌河区。长2500米,宽1800米,主峰海拔303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此山有两峰并立,故名。
  石山 在塔前公社东部,西南起大,东北至山下,东南接雷公岭。东北——西南走向,长250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209米。西、北两面有石灰岩裸露,其余表层黄土。山南育有少量杉幼林,余均薪炭林。因山体多由石灰岩构成而名。
  雷公岭 在塔前公社东部,西起程家,东至年坞亭,南临段家,西北接石山。东西走向,长120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19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因顶峰易遭雷击而名。
  神岭山 在塔前公社中部,塔(前)科(山)公路北侧。西南一一东北走向,长100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9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经勘探,有铜矿(未开采)。清代,本地马路口人于此山岭建一神庙(1941年被焚),故称神岭山。
  雷公尖 在塔前公社西缘,西毗景德镇市昌河区。南北走向,长8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62米。表层碎石、黄土。植被薪炭林。因山尖易受雷击即名。
  屏风岭 在塔前公社西南边缘。北属塔前公社杨家、杨安辖,南为后港公社屏风岭林场管。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60米。表层黄土。薪炭林覆盖。因山形似屏风而名。
  天门岗 在双田公社北缘,北临科山中学,南至下冲坞,西起科山垦殖场蓝桥,东连杨草尖。东西走向,长2300米,宽2000米,主峰海拔428米。表层泥土、碎石。植被薪炭林。有煤矿(未开采)。因山岗连绵,高入云端,故名。
  杨草尖 在双田公社北部,东界涌山公社,西接天门岗,南起上冲坞水库,北至科山垦殖场杨草坞。东西走向,长2200米,宽1800米,主峰海拔434.3米。表层黄土。茅草、灌木丛覆盖。有煤矿(未开采)。此山多茅草,山下原有王氏定居,为避讳,取名杨草尖。
  华子峰 在双田公社东北部,黄(泥头)乐(平)公路左侧,西北连杨草尖,西与马鞍山隔溪相望。东西走向,长1800米,宽1600米,主峰海拔346米。黄土、岩石表面。植被薪炭林。南麓有县横路煤矿。此山形如瓜子,原名瓜子峰。后按谐音雅称华子峰。
  马鞍山 在双田公社西北部,西起下冲坞,东至上冲坞,北接天门岗,南临瓦场里。南北走向,长18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306.9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薪炭林。山底蕴煤。办有双田公社下冲坞煤矿及队办上冲坞煤矿。还有铁矿(未开采)。因形似马鞍得名。
  天分山 在双田公社西北部,西为操家坞,东至大坞,北与前山隔溪相望,南至箬塘。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270米。石灰岩裸露,少部分表层褐土。植被薪炭林。旧时,当地徐、汪二姓争此山权时议定,白色部分(灰山)属汪氏;黑色部分(土质山)归徐氏。村民称此为靠天(自然)分山,故名。
  大山 在双田公社西南部,西起田畈,东至小水库。南北走向,长700米,宽450米,主峰海拔10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山四周均平畈,显得高大,故名。
  苦木山 在双田公社西南部,西起龙珠田畈,东至戴家仓田畈,北为东坡蔡家,南临油麻墩。南北走向,长6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96.5米。表面黄土。植被薪炭林。因曾遍长苦木树(亦称“黄楝”),故名。
  鹄山 在临港公社东北边缘,西南连鹰山,东界崌山垦殖场,北至涌山公社芦洲坳。东北——西南走向,长15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478.3米。石灰岩广为裸露。少部分表层为泥土,并由薪炭林杂木覆盖。因山形似鹄鸟得名。
  鹰山 在临港公社东北部,东北接鹄山,西南近中堡,西至涌山公社鹰山坞。东北——西南走向,长2100米,宽1400米,主峰海拔393米。少部分灰石裸露,多为黄土表层。植被薪炭林。山形似鹰,故名。
  画子山 在临港公社东部,东临胡冲坞水库,北濒大坞庙水库,南为九墩村田畈。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191.1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原此山林木茂盛,风景如画,名画子山。明洪武间,本地九墩村人在山上曾建画子庙(后拆毁)。
  大塘山 在临港公社西部车溪河西侧,北临临港水电站。南北走向,长55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93米。表层泥土。植被薪炭林。此山腰有一口塘,山名由此而来。
  猪尾尖 在临港公社中部,北临居佳田畈,南濒大口坞水库。东西走向,长170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210米。表层泥土。薪炭林中夹有少许松杂林覆盖。山形似猪尾,故名。
  七层山 在临港公社东南部,西起芳田,南临程冲坞,北至毛干厂。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550米,主峰海拔214.8米。表层泥土。育有少量杉幼林,多为薪炭林及松杂林。因主峰下有7个小山坡,故名。
  磨锥峰 在临港公社南缘,南与高家公社交界,延至高家公社朱家。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200米,宽900米,主峰海拔254米。表层泥土。薪炭林中间有松杂木覆盖。山高峰尖,形如磨锥,故名。
  白玉峰 在高家、洺口公社交界处,西北与凤形山相连,西濒官庄水。东北——西南走向,长21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319.9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杂林。相传古时,一农夫在山下挖得一块白玉,山因之得名。
  虎头山 在高家、洺口公社交界处,东北靠高家公社方家坞,南至洺口公社楮树坞,东为洺口公社哪吒坞,西临高家公社董家林场。东西走向,长20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352米。表层泥土。植被松杂林及杉幼林,山形象虎头,故名。
  牛皮岭 在高家公社南缘。属阳台山次峰之一。南连阳台山,北至八亩岭。东西走向,长985米,宽725米,主峰海拔300米。表层泥土,植被松杂林。传说一农夫的耕牛冻死于此山中,寻到后,将肉取走,皮弃于此,故后人取山名为牛皮岭。
  阳台山 在高家公社与凤凰山垦殖场交界处,西起凤凰山垦殖场廖家坞,东至岭下坞,南为渣岭,北连牛皮岭。东西走向,长2100米,宽1700米,主峰海拔407米。表层黄土。杉木及松杂林覆盖。以岭为界,南北坡分别在凤凰山垦殖场、高家公社境内。山高向阳,远看主峰似戏台,山名因之。
  何树尖 在高家公社西部,西连铁石岭,东接梅岩石山,北临乐(平)上(饶)公路。东北—一西南走向,长1600米,宽1300米,主峰海拔296.4米。表层黄土、碎石。松杂林覆盖。山陡峭,原盛长何树,故名。
  铁石岭 在高家公社西缘乐(平)上(饶)公路南侧,北界临港公社,西连北山,东接何树尖。东北——西南走向,长10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180米。表层为黄土及碎石,薪炭林中间有稀疏松杂林植被。山中有铁矿石,故称铁石岭。1958年办过炼铁厂(后废)。
  将军山 在高家公社西缘乐(平)上(饶)公路东南侧,西至车溪河上乌滩渡,南与美女形对峙。东西走向,长15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21米。表层为黄土、褚色岩石,植被松杂林。山形威武壮观,誉称将军山。
  北山 在高家公社西缘,东北连铁石岭,西南接美女形,南至北山夏家。东西走向,长22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160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薪炭林中间有松杂林。地当樟木里村北,因名北山。
  红树尖 在高家公社中部,西濒幸福水库,南至鸡脚坞,北临幸福水库溢洪道。南北走向,长13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186米。表层黄壤。植被薪炭林。此山原盛长枫树,深秋时,满山鲜红,人称红树尖。
  凤形山 在高家公社东部官(庄)洺(口)公路东侧。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159.7米。表层泥土。松杂林植被。山形似凤凰,故名。
  美女形 在高家公社西缘,西界浯口公社,与筲箕挂壁相连,东北接北山,北濒水库,与将军山对峙。东北——西南走向,长1100米,宽520米,主峰海拔138.2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松杂林。此山秀丽多姿,与将军山相对并立,被誉为美女配将军,故名。
  大源岭 在高家公社南部,东接新岭,西连双红尖,北与红树尖隔坞相连,南接洛口公社猪鬃山。南北走向,长1400米,宽650米,主峰海拔160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杂林。因山高源长得名。
  双红尖 在高家公社南缘,东接大源岭,西连虎头山,北起鸡脚坞,南连洺口公社猪鬃山。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266.9米。泥土表面,植被松杂林。明末,高家村为争此山权,打官司胜诉,故取名双红尖。
  新岭 在高家公社南部,西南接洺口公社猪鬃山,东至洺口公社冷水坑。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810米,主峰海拔230米。表层黄土。松杂林覆盖。因是高家与洺口两社分水界,原名分水岭。明末,铁炉前村将此山一部分卖给文田村,文田人易山名为新岭。后铁炉前人也将管辖部分改称新岭。
  马鞍山 在后港公社东北部,黄(泥头)乐(平)公路东南侧、磻溪河西岸。南北走向,长400米,宽260米,主峰海拔75.2米。表层黄土,薪炭林间有少量松树覆盖。山形似马鞍,故名。
  坐山 在后港公社东北部,东起塔前公社范家,西临磻溪,北靠塔前公社老黎家,南至长山坞水库。南北走向,长1600米,宽1300米,主峰海拔74米。表层黄土。植有幼松及杂木树。因位于磻溪村背得名。
  打鼓岭 在后港公社西缘,西界波阳县。东西走向,长45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78.4米。表层黄土。植被稀疏薪炭林。因山形似鼓得名。
  五雷山 在后港公社中部黄(泥头)乐(平)公路东侧、磻溪河西岸,东靠大山坞,西近上马湾,北临新乐中学。南北走向,长45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68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间有松、杉幼林。因有五个小山头而名。
  杨梅岭 在后港公社西南部磻溪河西北侧。东西走向,长450米,宽200米,主峰海拔57米。表层黄土、薪炭林覆盖。此山曾长杨树、梅花,故名。
  上边山 在浯口公社北缘,西连双田公社岐山,南至石峡汪家,北部在双田公社境内。东西走向,长30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49.9米。表层泥土、岩石、薪炭林覆盖。因处石峡汪家村后得名。
  大尖山 在浯口公社北部,西北至蔡家,东南靠后庄。东西走向,长20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99米。表层碎石。植被薪炭林。此山形似锥,故称大尖山。
  瘌痢山 在浯口公社西缘乐安河北岸,东靠西湖桥,西连金鹅山,北至乐(平)上(饶)公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68.6米。泥土表层,局部岩石裸露。植被茅草间有松树,远看如瘌痢头,故名。
  鸡公山 在浯口公社西缘,车溪河入乐安河处,东起杨家山,西至西湖桥。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200米,主峰海拔70.9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杂木林。山如雄鸡屹立河畔,故名。
  筲箕挂壁 在浯口公社东缘,东北与高家公社美女形相连,北至寨下村。东西走向,长20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135.4米。表层黄土砂石。薪炭林覆盖。此山坡陡如壁,半坡中凸出一石包,似筲箕挂在墙壁上而得名。
  乌云峰 在浯口、高家公社和凤凰山垦殖场交界处,东接凤凰山垦殖场梅家岭,西濒浯口公社桥林水库,南靠凤凰山垦殖场花山,北至高家公社万西。东西走向,长宽均2000米,主峰海拔180米。表层黄土,薪炭林覆盖。此山原林木茂盛,远望如天边乌云,山势威武,故名。亦名威峰。
  虎山 在浯口公社与凤凰山垦殖场交界处,乐安河畔。南北走向,长20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209米。岩石裸露。植被稍有松杂林。山形似卧虎,故名。
  乌头山 在接渡公社西北缘。南北长400米,宽270米,主峰海拔78.2米。表层黄土,山头黑色岩石裸露,一名乌石山。植被稍有灌木丛,故名。〔同治版乐平县志〕清道光间,此山同登高山均为游览地,后经离乱,变为荒山。
  金鹅山 在接渡公社北缘乐(平)上(饶)公路北侧,北界梅岩垦殖场,南至山下。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97.4米。表层红壤。灌木丛中间有松木覆盖。山形似金鹅,故名。又因山下村坐落山南麓,亦称坐山。
  桃树尖 在接渡公社东南部乐(平)弋(阳)公路东北侧,北靠茅屋,南至里冲坞。东西走向,长11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147.9米。表层红壤。植被幼松。因主峰原有棵大桃树得名。
  虎山 在接渡公社东南部乐安河西岸,与浯口公社虎山隔河并立。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850米,主峰海拔150米。石质山,稀疏幼松覆盖。山形似虎,故名。
  鸡仂峰 在接渡公社南缘,东北临大小塘源水库,东南濒跃进水库,西北靠洪继安,南至山里朱家。东北——西南走向,长17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177.5米。表层碎石黄土。灌木丛中稍有幼松覆盖。山形如鸡,故名。
  虎山 在港口公社西北部龙塘水库东南侧。西南一一东北走向,长1000米,宽250米,主峰海拔83米。表层黄土。灌木丛及稀疏马尾松覆盖。山底蕴煤。因山形似虎而命名。
  扫帚岭 在港口公社中北部,西靠王子塘。西南——东北走向,长13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6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间有少量幼松。山形似扫帚,故名。
  鸡公岭 在港口公社中部田(畈街)乐(平)公路南侧,东临磻溪河,南至丁家山,西靠麻山。东西走向,长1200米,宽1100米,主峰海拔131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山形如一雄鸡,故名。
  象山 在港口公社中南部,北连鸡公岭,南至河下渡。南北走向,长800米,宽250米,主峰海拔8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因形似一头大象而名。
  鸣山 在港口公社南缘,东北接象山,西南靠陈家,南濒乐安河。东北——西南走向,长21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174.4米。表层黄土。植被杉、松幼林及茅竹、果树。山底蕴有丰富的乐平煤系B2(已开采)。〔同治版乐平县志〕晋忠烈王石敬纯,为报父仇,率兵追杀牛昌隐,至贵溪而杀之。兵至之日,风烈云涌,水跃山谷自鸣,遂称鸣山。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赐“孚惠”庙为祀之。因感其灵者,遐迩毕趋。邑人诣而祷者,幸香火以归。至此,亦于此山中建庙以祀之。因不忘其本末,遂名鸣山神,后讹为鸣山大帝。山名由此而来。
  炉山 在港口公社西南,东临小溪,西近毛家塘,西北靠炉山背,东南至炉山下。东北——西南走向,长13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15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由形如火炉,故名。
  塔山 在蔬菜公社中部,东邻江西东方红电化厂,西濒乐安河,南靠县砖瓦厂。南北走向,长1600米,宽700米,主峰海拔71米。〔同治版乐平县志〕山上原有古寺禅林,俯视如台阶,因名禅台山。明万历间,知县石如圭于傍山临水处建一七级石塔,旋改塔山。清代以“禅台塔影”列为乐平十景之一。
  嶂岭山 在蔬菜公社南缘,东临万山煤矿,西濒小水库,北起垱岭水库,南至何家坞。西南——东北走向,长16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172.8米。表层红壤,松林及幼松覆盖。此山雄踞县治之南,尤如屏障,常年云雾缭绕,风景壮丽,因称嶂岭山。清代以“嶂岭朝烟”列为乐平十景之一。
  鸡公尖 在洺口公社东北部,东起谷沙园,西临官(庄)洺(口)公路,南濒乐安河,北靠杨树坞(地片)。东西走向,长4000米,宽2000米,主峰海拔211米。表层黄土。松、杉幼林及薪炭林植被。山形似公鸡,故名。
  军山 详见《军山》一文。
  猪鬃山 在洺口公社西北部,北连大源岭,南至兰坑。南北走向,长32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213米。表层碎石、黄土。植被松杂林。此山原林木繁茂,密如猪鬃,故名。
  松毛岭 在洺口公社东缘,南临洎水,东北靠德兴县平家畈。西南——东北走向,长21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11米。表层黄土、碎石。松杂林覆盖。山上松树多,遍地落满松毛,俗称松毛岭。
  下横山 在洺口公社南缘,西濒长乐水。东西走向,长21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165.6米。碎石裸露的荒山。此地两山相连,长乐水从山谷横穿,因山处长乐水下游,故称下横山。
  上横山 在洺口公社南缘,东临长乐水,西连军山。南北走向。长10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30米。岩石裸露的荒山。此地两山相连,长乐水从山谷横穿,因山处长乐水上游,故称上横山。
  野山头 在镇桥公社西北边缘,西与波阳县接壤。南北走向,长100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105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树、茅草。因此山远离村庄而名。
  马鞍山 在镇桥公社西北部,西南接观音峰,东南濒莲塘水库。东北——西南走向,长80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98.4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树、茅草。山形似马鞍,故名。
  观音峰 在镇桥公社西北部,西南临乐安河旧河道,东北连马鞍山。东西走向,长8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10米。表层黄土、稍有灰岩裸露。松树、茅草覆盖。因山半腰曾建有一座观音寺,山称寺名。后把此寺拆建到山岭,旋改名观音峰。上作马山 在镇桥公社东部,北临小水库,南至新屋场。南北走向,长1000米,宽700米,主峰海拔104米。黄土表层。植被松树、茅草。此山形象马鞍,且处东北方向的马山上方,俗称上作马山。
  栽禾峰 在镇桥公社东缘,西靠皖赣铁路,东连礼林公社七马岭,北临渡(头)洄(田)公路,南濒栽禾峰水库。东西走向,长17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117米。表层黄土。松树、茅草覆盖。此山形如甑皮,原名甑皮峰。后改栽禾峰。
  孤山 在镇桥公社西南部,西靠土旁山,地近南(昌)张(王庙)公路。南北走向,长250米,宽150米,主峰海拔60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树、茅草。因山从平川中拔地而起,故名。
  万山 在镇桥、礼林公社交界处,山西北属镇桥公社青妇林场,东南归县万山果场辖。东起皖赣铁路,西至鸽子山,北靠桐源村,南为共青水库。南北约长3000米,东西约宽1700米,主峰海拔230米。表层黄土,少许地方石灰岩裸露。植被松树、茅草及幼林。因山头众多,故名。
  土旁山 在镇桥公社西南边缘南(昌)张(王庙)公路西北侧,西邻万年县境内,北靠蔡家岭。南北走向,长900米,宽850米,主峰海拔68.7米。表层黄土。杉、松树及茅草覆盖。原为一座黄土荒山,故名。
  金银山 在镇桥公社南部,北起金山脚下,南至坑下,西接万年县牌楼下,东为上垴。东西长约2400米,南北宽2100米,主峰海拔191米。表层黄土,亦有岩石裸露。植被松树、茅草。原名银峰岭。据传:古代主峰半腰有块石头,上有一妇女及金牛脚印和耙齿印,金光闪闪,故改称金银山。
  打鼓尖 在镇桥公社南缘,西与金银山隔溪相望,东至北山张家,北起麻老坞,南至万年柴家岭。南北走向,长约30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192.5米。表层黄土碎石、松树、茅草覆盖。据传:唐末黄巢起义军见此山势险要,曾于此屯兵息马,击鼓为号,训练军队,故称打鼓尖。
  白土峰 在礼林、众埠公社交界处,西属礼林公社白土大队,东归众埠公社董畈大队辖。西起白土老宗,东连雷鼓尖,北临童家湾水库,南靠葫仂山。南北走向,长约4000米,宽2500米,主峰海拔336.6米。表层红壤。植被松幼林。此山因产白土,故名。清代曾烧制瓷器。1981年礼林公社于此建一瓷土矿,每年向景德镇市提供瓷土120吨。
  翥山 在礼林公社北缘安殷水与乐安河汇合处,西至蔬菜公社匣厂。南北走向,长1100米,宽900米,主峰海拔128.6米。表层红壤、碎石。植被薪炭林中杂有松木。为嶂岭山向东北延伸的最尾端,山形似飞凤,故称翥山。山当县治之南,旧时作乐平县名之别称。〔同治版乐平县志〕三国时,吴周鲂平彭绮于此。
  黄柏山 在礼林公社北缘。南北走向,长5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05米。表层红壤。松幼林覆盖。山形似王八,名王八山。建国前夕,雅为黄柏山。
  七马岭 在礼林公社西缘,西濒栽禾峰水库,东靠县皮肤病防治所,北临渡(头)洄(田)公路,南至坞头。南北走向,长18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16.5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杉幼林。从南至北有7个小山包,远望似七匹野马奔驰。
  告仂山 在礼林公社东北部。西北——东南走向,长、宽均600米,主峰海拔84.9米。表层红壤。松幼林覆盖。形似拜神问佛的告仂(“爻”的俗称),故名。
  座山 在礼林公社西部,栽禾峰水库东南侧。南北走向,长450米,宽200米,主峰海拔60.5米。表层黄土。松杂林覆盖。山底蕴煤,1958年曾开采(已停)。因原甘棠村(已废)背倚山下,山形似座椅,故名。
  白石岭 在礼林公社中部,北靠张家坞,东至王家坞,西南与小丘相连。南北走向,长850米,宽450米,主峰海拔90.3米。表层黄土,间有白石。松幼林及茅草植被。因山岭多白石而得名。
  楮子山 在礼林公社南部,西临安殷水,东连小丘。东西走向,长600米,宽350米,主峰海拔75.4米。表层红壤。松杂林覆盖。因曾长有许多楮子树,故名。
  打鼓山 在礼林公社南部,西起东源,东至坞泥畈,东、西、南三面均临小溪,北与小丘相连。东西走向,长14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12米。红壤表层。松幼林植被。据传:古时人在此山,能闻邻村打鼓声,人称打鼓山,又叫打鼓岭。
  羊冲尖 在礼林公社东南部,东、西临小溪,北靠界头,南濒勤俭水库。礼林至众埠简易公路从山南部穿经。东西走向,长25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92.9米。表层红壤。长有稀疏幼松,余皆荒芜。山东麓有羊冲坞(地片),山因坞得名。
  蛇形山 在礼林公社南缘,东与羊冲尖、西与蝴蝶仂山隔溪相望,南界洄田公社。走向不定,弯曲蜿蜒,状似蛇形,故名。长约400米,宽180米,主峰海拔55米。表层红壤。灌木丛覆盖。
  马山 在礼林公社南缘,西起泉源坞,东至端山,北靠亭子下,南界洄田公社。南北走向,长2000米,宽450米,主峰海拔96.6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形似马鞍,故名。
  眉毛山 在礼林公社西南部,西濒大坞水库,东北接连绵小丘,南至新城畈。西南——东北走向,长500米,宽200米,主峰海拔60米。山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弯弯似人眉毛,故名。
  石榴花尖 在礼林公社东南部,西北、西南分别伸向勤俭水库,东南至文山垦殖场下湾水库。东西走向,长23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203米。表层红壤土。植被松幼林。因形似石榴花,山岭较高得名。
  雷鼓尖 在众埠公社西部,东起荆坑坞,西至扶源与白土峰相连,南靠董畈,东北临乐(平)弋(阳)公路。东西走向,长2400米,宽2100米,主峰海拔342米。表层黄土、碎石。薪炭林中有少量松木覆盖。此山因高大,易遭雷击,原名雷公尖。又因雷雨时,隆隆雷声似战鼓声在山谷中回响,亦称雷鼓尖。
  烈马回头山 在众埠公社东缘,众(埠街)篁(坞)公路南侧,西南濒南山水库,东至十里岗垦殖场邱家。南北走向,长1000米,宽700米,主峰海拔111米。表层黄土。薪炭林植被。形似烈马回头,故名。
  西南山 在众埠公社东部,众(埠街)篁(坞)公路南侧,东接东南山,南连冬瓜形。东西走向,长85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233.9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因位于众埠街至南港古大路(今众篁公路)南面,俗称南山。东延至双牌南岸,与东南山间断,此段称西南山。
  冬瓜形 在众埠公社东部,北连西南山,南至倪家坞,西起马蹄坞,东接东南山。东西走向,长16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151米。黄土表层。茅草及零星小树覆盖。形似冬瓜,故名。
  东南山 在众埠公社东部,西接冬瓜形,东至南山林场。南北走向,长1300米,宽300米,主峰海拔192.5米。黄土表层。薪炭林覆盖。此山乃西南山延伸,于双牌南岸间断,此段故名东南山。
  杨家山 在众埠公社东部,南至众(埠街)篁(坞)公路。为军山南麓余脉。南北走向,长13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63米。表层黄土。茅草覆盖。因属外邱村(多为王姓)管理,为避讳,取名杨家山。
  铁山峰 在众埠公社西南,北靠众埠街,南至乐华锰矿。南北走向,长62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179.8米。石质荒山,有锰矿(已开采)。古时,人们误为此山有铁矿,因称铁山峰。
  白泥岭 在众埠公社东部,北临新峰水库,南至韩村坞,东南与弋阳交界。东西走向,长20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110米。表层黄土。植被茅草。此山南部土呈白色,俗称白泥岭。
  大岭 在众埠公社东部。南北走向,长500米,宽350米,主峰海拔128.9米。表层黄土、碎石。稀疏薪炭林及茅草覆盖。周围皆小丘,数此山高大,故名。
  螺蛳岭 在众埠公社西南边缘,为白土峰南麓一小丘。西北——东南走向,长75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90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杉幼林。因山形似螺蛳得名。
  高架尖 在洄田公社东南边缘,南连文山垦殖场双峰寺,北接羊山坞,西起大坑,东至大溪源。南北走向,长1600米,宽1800米,主峰海拔488米。表层泥土。薪炭林植被。山岭高耸,如三角架矗立,故名。
  梨树坪 在洄田公社东南边缘,东靠文山垦殖场双峰寺,西接西源坞,南连冬瓜坪,北至脚岩里。东西走向,长15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300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因山上的大草坪曾有一株大梨树而名。
  冬瓜坪 在洄田公社东南边缘,北接梨树坪,南连万年县将军山,西靠鹅公头,东接文山垦殖场双峰寺。西北——东南走向,长650米,宽450米,主峰海拔350米。表层黄土。薪炭林覆盖。山岭平坦,形似冬瓜,取名冬瓜坪。
  芝麻坪 在洄田公社南端,东接鹅公头,北至西源坞,西南连万年县鲤鱼山。西北——东南走向,长10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440米。黄土表层。薪炭林覆盖。因古时曾种过芝麻得名。
  鹅公头 在洄田公社南端,处冬瓜坪、芝麻坪、梨树坪及万年县鲤鱼山四山中间。山形酷似鹅公头。东西走向,长400米,宽500米,主峰海拔459.7米。表层黄土。植被薪炭林。
  蝴蝶仂山 在洄田公社西北边缘,西临安殷水,东北界礼林公社,南接马涧桥。西北——东南走向,长2000米,宽850米,主峰海拔90米。表层黄土。薪炭林间有松林覆盖。因山形得名。
  旗山 在洄田公社北部,西北连蝴蝶仂山,西南至下府前,东北临勤俭水库大坝下小溪。南北走向,长20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100米。红壤表面。植被松幼林。1930年因山顶炮台上插过旗子而名。
  平箩山 在洄田公社北缘,东起梁家,西与旗山隔溪相连,北濒勤俭水库,南至细屋下。南北走向,长15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129.1米。表层红壤,松幼林覆盖。1930年山上筑炮台时主峰平成萝口形,故名。
  笔架山 在洄田公社东部,西起南岩,东至鲍家桥,北临小溪,南连应天峰。西北——东南走向,长1200米,宽700米,主峰海拔152米。红壤表层。薪炭林覆盖。此山数峰相连,宛如笔架,故名。
  朱山场 在洄田公社东缘,西南起泗源坞,东接文山垦殖场分水界。南北走向,长5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50米。黄土表层。植被薪炭林。山权古为朱氏所有,故名。
  棋子山 在洄田公社西缘,东临安殷水,西延至万年县境。山大都属万年县江田管辖。东北——西南走向,长1000米,宽850米,主峰海拔54米,红壤表面。植被薪炭林。山势低平,形如棋子,故名。
  枣子岭 在洄田公社西部边缘,西界万年县境,与老虎山相接,东与小丘相连。南北走向,长7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70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零星茅草、几乎荒芜。因山岭曾有棵大枣树得名。
  应天峰 在洄田公社东部,东西分别至泗源坞两小坞,南接羊山坞,北连笔架山。南北走向,长1400米,宽1100米,主峰海拔260米。表层黄土。植被松杂林。峰高入云端,故称应天峰。
  罗家岭 在科山垦殖场北端,主峰东北在景德镇市昌江区,西南为科山分场管理。面积1.5平方公里。南北走向。主峰海拔569.3米。表层泥土,生长毛竹及杂木林。历属罗氏管辖,故名。
  吕家尖 在科山垦殖场东部,南界涌山公社,北靠朱家村前小溪,西南接杨草尖,东北至吕家、昔冲。东西走向,长2100米,宽1000米,主峰海拔330米。泥土表面。植被松杂林。主峰尖高,属吕氏管理,故名。
  前山 在科山垦殖场西南边缘,与涌山公社各辖一半,北归科山,南属涌山。北起里冲、三港口,南至涌山公社操家坞,西起上徐田畈,东至涌山公社范家坞。南北走向,长2000米,宽1700米,主峰海拔279米。泥土表层。薪炭林中间有松杂林覆盖。居陈家村前,故名。
  崌山 详见《崌山》一文。
  羊角尖 在崌山垦殖场西缘,西南界临港公社,东北临青年水库。东北——西南走向,长850米,宽700米,主峰海拔198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薪炭林间松杂林。因山形如羊角而得名。
  炮台山 在崌山垦殖场中南,西临项(家庄)阳(山岗)公路,西北起段家村田畈,东南至项家坞。南北走向,长750米,宽350米,主峰海拔114.9米。黄土表层。植被松林及薪炭林。清初,于此烧过烟煤,原名烟煤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于此筑炮台一座(于建国初拆毁),遂称炮台山。
  南京塔 在红岩垦殖场东北边缘,西至尖村,东北界婺源县境,东南至德兴县角冲坞。西北——东南走向,长21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339.5米。表层泥土。茂密杂木林覆盖。为乐平县主要产林区。山上长有全县最大的南酸枣、何树。此山雄踞三县交界处,如南京金銮宝殿,故称南京塔。
  角箭峰 在红岩垦殖场南部,南起吴家分场,北至龙坞,东界德兴县境,西达高家公社。南北走向,长2200米,宽2000米,主峰海拔391.3米。黄土表层。植被稍有杉林,多为薪炭林。相传葛仙翁学道于此,原名葛仙峰。后因谐音讹传为角箭峰。
  笔架山 在梅岩垦殖场北端,东北连双田公社岐山,西接双田公社螺山坞,东至虎塘尾,南临小溪。东西走向,长14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142米。西北部属双田公社管辖。表层黄土兼碎石。薪炭林中杂松林植被。因山形得名。
  牛形山 在梅岩垦殖场南端,东南接乐(平)上(饶)公路,西北部属接渡公社辖。南北走向,长820米,宽600米,主峰海拔50米。表层红壤。油桐及薪炭林覆盖。形似黄牛伏地,故名。
  坞头岭 在凤凰山垦殖场东北边缘,与高家、洺口三社(场)交界处,东接洺口公社槠树坞,西北连阳台山,南至阳台山分场。南北走向,长12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270米。表层泥上。松、杉林覆盖。山下是坞,故名。
  笔架山 在凤凰山垦殖场西北部梅(岩)鸬(鹚埠)公路东北侧,北起花山,南至倪家坞,西靠仓下。南北走向,长2000米,宽1600米,主峰海拔257.3米。表层黄土。杉林、松杂林覆盖。因三峰相连似笔架而名。
  梅树林 在凤凰山垦殖场东部,北接牛头坞。南北走向,长80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142米。表层黄土。松杂林中间有杉林覆盖。元末,龙亭汪氏到此看山,发现有大片梅树,故称梅树林。
  卢家山 在凤凰山垦殖场西缘,西濒乐安河,北靠虎山水文站。南北走向,长500米,宽250米,主峰海拔60米。表层黄土、碎石。植被松杂林。此山始属卢氏,故名。宋元文史学家马端临墓在山西北麓“马氏崮”。
  大岭 在十里岗垦殖场东北隅,西接天子堂,东连德兴县猪油岗,北至德兴县南家井,南靠千年峰。南北走向,长2400米,宽1200米,主峰海拔320米。表层黄土。毛竹及杂木林植被。此山高大,俗称大岭。
  天子堂 在十里岗垦殖场东北部,东接大岭,西靠曹源,北至德兴县红源坞,南至焦源分场。南北走向,长2500米,宽2000米,主峰海拔323.9米。表层泥土。杉、毛竹及杂木林覆盖。元中期,李氏从戴家寨(在今洺口公社)迁此山下建村,盼子孙能出皇帝,因名天子堂。1958年经勘探,发现此山有锰矿,又称锰山。1961年锰矿停建后,恢复原名。
  千年峰 在十里岗垦殖场东北部,西临虎山水库,东与德兴县接壤,东北连大岭,南至查源坞。南北走向,长2600米,宽2000米,主峰海拔312米。表层黄土。杉及杂木林植被。据传:五代后梁初期,一和尚从大茅山来此修建寺院,庙门两边各立一石马,马肚上分别刻有“千年神马”四字,山名因之。
  大岭 在文山垦殖场南部,松(树岭)文(山)简易公路东侧,北起大岭背,南至文山分场。南北走向,长2500米,宽1100米,主峰海拔378.1米。表层黄土。松林及茅草覆盖。岭高且峻,故名。
  芙蓉峰 在文山垦殖场东南边缘,东至弋阳县境内芦山岩,南接弋阳境内五雷尖,北与众埠公社交界。东西走向,长1200米,宽750米,主峰海拔439米。岩石裸露。稍有灌木丛及茅草。山形如芙蓉花,故名。
  动天峰 在文山垦殖场西南边缘,南濒万年县境内港道源水库,北连灰山,西接洄田公社冬瓜坪。西北——东南走向,长2000米,宽750米,主峰海拔417米。石质荒山。据传:天灵官奉玉帝〓命选址建庙,曾在峰岭停息,山峰摇摇欲堕,好似天要塌下一般,故名。
  黄天峰 在文山垦殖场南端,南至万年县境瓦子坪,北靠朱家山,西连万年县境指天峰。南北走向,长1700米,宽1500米,主峰海拔644.1米。属县境南部最高峰。岩石裸露。植被茅草。古时,此山顶上长有一棵黄树,高耸云天,故称黄天峰。
  红毛岭 在文山垦殖场西北边缘,此山西北归礼林公社铺里辖,东南濒下湾水库,北与众埠公社交界。东南——西北走向,长2300米,宽800米,主峰海拔90米。表层黄土。植被茅草中间有松林。清末,太平天国一支起义军曾到此山,俗名长毛岭(当时,太平天国革命被贬为“长毛造反”)。后改红毛岭。
  花果山 在文山垦殖场中部,松(树岭)文(山)简易公路西侧,北至蔡家,南临荒丘田畈。南北走向,长650米,宽400米,主峰海拔40米。黄土表面。稀疏松林。此山原多果树、山花,因称花果山。
  分水界 在文山垦殖场西缘,罗源水库西北侧,西连洄田公社朱山场。西北—一东南走向,长1600米,宽1100米,主峰海拔220米。表层黄土。植被茅草中间有松林。清末,因防山界纠纷,故掘大沟为界,山因之得名。
  灰山 在文山垦殖场西南边缘,东、西临红领巾水库尾部两小溪,南连动天峰。东西走向,长1100米,宽650米,主峰海拔300米。灰岩裸露,山南有一石洞。稍有松杂林。此山岩石可煅烧石灰,故名灰山。
  崌山
  崌山位于赣东北乐平、婺源两县交界处,东南临德兴县境。属怀玉山系余脉,为乐平县东北部天然屏障。东至婺源县许村公社,西濒共产主义水库,南抵崌山垦殖场小坑分场,北达婺源县珍珠山垦殖场,纵横12~13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89.2米,为乐平县第一高峰。崌山古称居山。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胡氏因慕居山之名,游猎于此,历居山之胜,旋易今名。曾称崌山。
  崌山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较县内平原地区气温偏低,雨量偏大,冬不严寒,夏无酷热,土壤亦肥沃,宜植物生长。古代山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主要有马尾松、杉、樟、槠、栎、楮、栲,还有何、枫、檀、椿、桕、檫、杨、柳、槐等,以及毛竹、山茶、油桐。还产蕨萁、香菇、猕猴桃、薄荷、红杨梅等。今山中有株银杏,树大二围,枝繁叶茂,身与云齐。还有五老松,皆径过两米,肤润如玉,参差并列,高耸入云。建国后山中自然林逐渐改造为人工林,仅崌山垦殖场造林保存面积达3.5万亩,大部分为杉木、毛竹林,还有茶地。每年上调国家一批木材与毛竹,为县内重要林业基地。崌山云雾茶在县内享有较高声誉。崌山,山势陡峭,狭谷幽深,落差数百米,且雨量充沛,为四周溪水之源。崌山垦殖场南部广溪与清溪分别发源于大河山、半山庙,合于坑畔坞,南流乐安河,为官庄水的发源地。西部溪水汇入共产主义水库,东部与北部溪水皆入婺源县境。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发展山区小水电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崌山垦殖场建成200瓩水电站一座,尚有大量水能有待开发利用。
  崌山因是乐、德、婺三县交界处的一大名山,古代不少僧侣教徒、儒生学士隐居深山,因而修建不少寺院、文昌阁,仅县境内就有崌寺、半山庙、仙姑庙、尼姑山、阁坞等作为地名流传至今。崌寺,—称明恩观,处主峰北一公里乐、婺两县界南侧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坡上,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今废,惟建寺之碑犹存;南宋中期,当地小坑村又在崌山南部海拔220米处的山坡上建寺,因山势高耸,常年云雾缭绕,登庙如履云中,原名步云庵。又因庙落半山之巅,俗呼半山庙。1884年被烧毁,1896年重修,今改建平房;主峰山坡海拔760米处的仙姑庙建于明嘉靖间,庙壁有石刻,上刻四言诗,叙仙姑显圣济旱之始末,字迹依稀可辨。庙小而建筑古朴、雄浑;山南的尼姑庙建于清代,其山亦称尼姑山;山南麓谷地中的文昌阁建于南唐时,村因之得名阁坞。南宋绍兴间进士、衡州等知州张敦颐,南宋淳祐间进士、江西常平事许月卿,元国史编修、礼部员外郎程文等相继在崌山就读成才。
  崌山地势险要,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清末,乐平地区以夏庭宜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半山庙一带安营扎寨,对抗清庭时达三年之久。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仓坞、王冲坞一带打过游击。阳山岗附近的红军坪,即为当年红军出操练兵的场所。1934年底建立过乐北苏区,中共乐北县委机关也设在这一带。解放战争时期,倪南山同志率领的武工队也在这一带开展过革命活动。
  旧时崌山地区人烟稀少,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围剿”革命根据地,对崌山地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使山区变得更加凄凉。
  建国后,尤其是1957年底崌山垦殖场成立以来,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各分场、大队都修通了公路,扩大了耕地,增建了新山村,兴办了企业、学校、卫生院(所),生产大发展,文化生活大提高。特别是山区气候宜人,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故在崌寺、王冲坞等地兴建了招待所,供先进工作(生产)者,退(离)休老同志和老弱病人疗养避暑。
  军山
  军山坐落在县境东部洺口、众埠公社与十里岗垦殖场交界处,东濒长乐水,南邻众(埠街)篁(坞)公路,北部与西部为乐安河环抱。东西蜿蜒7公里,南北绵亘3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军山平地耸立,独立在原野上,为县内最大的一座孤山。
  军山得名于唐代。据同治版《乐平县志》载:“唐末五姓军保山捍寇(旧时对黄巢起义军的诬称——编者),因名军山。”又因山脉逶迤,群山朝拱,如大将登坛,众武士俯伏听令状,故称军山。
  军山之巅群峰连绵,山势陡峭,尤以中部三峰突出。主峰居中,海拔468.6米,东峰海拔420米,西峰海拔424米,余皆400米以下。三峰并立,主峰距东、西峰各为八、九百米。
  山中风物胜迹亦为军山添色。东峰海拔410余米处于杨吴(公元905~937年间)时建有寺观——军山庙,至清代军山共有三座庙,近代皆废。东峰上的军山庙前有石塔及两株古银杏,庙旁有泉,泉东兰花坞,时散芳香;山南有云坪、醉仙石、云雾谷等。东南山崖上有当地湾头村武侠吴文林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镌刻的“雾障云屏”四个大字,字迹清晰,笔力遒劲,与周围花草灌木交相辉映,宛若一幅古朴、清幽、奇妙而富有诗意的画卷。军山摩崖石刻,迄今为止,为县内发现的唯一的山崖石刻。此外还有悬崖瀑布,每当雨季,飞流直下,蔚为壮观。
  军山脚下丘谷相间,丘坡平缓,昔日葭茅蔽日,荆棘丛生,一片荒凉。如今,四周筑小型水库十余座,仅北麓的军峰水库和西麓的军山水库可灌田3000余亩,因而荒坡山谷变良田,成为米粮川。
  河流
  河流名称
  内河 常流河。源于镪山(在今梅岩垦殖场),自东向西穿越梅岩垦殖场、接渡公社等处,至登高山下汇成小溪,流经城内观音阁、小南门桥、文昌门桥、南门桥、陶家桥,于西门外出城后,再经庞公桥、张家桥注入乐安河。全长约9公里,不能通航。因流经县城内,故名。
  乐安河 详见《乐安河》一文。
  车溪河 常流河。源于婺源鸡公山。因流经车溪(村)而得名。于古金山(在今涌山公社)村北1公里处同涌山水汇合,南流厚田、临港、程家墩、杨家山、至西湖桥(在今浯口公社)东南鸡公山下注入乐安河。因流经涌山、临港,分别称涌山河、临港河。干流长55公里。县境内长42公里。流域面积609.5平方公里。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1220立方米/秒。河面宽约40米。原可通航,建国后因筑水库、建水电站,仅在汛期可通小木船。
  官庄水 常流河。源于崌山小河山口,顺山势急流南下,经小坑、段家、甘村、于岩前(在今红岩垦殖场)合洪源水又经罗家、官庄、蔡家,至洺口注入乐安河。全长32公里,河面上游宽约15米,下游约40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按其不同河段分别称清溪、洪源水、洺溪水。因干流经官庄而名官庄水。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1480立方米/秒,最枯期为0.1立方米/秒。不能通航。
  磻溪河 常流河。因流经磻溪村(在今后港公社)得名。上游水分两支。东支流源于横路、柴良,经上河、磻溪等村;西支流源于科山,经上徐、大、菱田,于新田村(在今后港公社)东400米处两支流汇合,再经湖塘、徐家畈、高桥、黄泥埠陶家、芦家山,于鸣山东麓注入乐安河。全长45公里。流域面积311平方公里。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780立方米/秒。
  安殷水 常流河。源于万年县陈营东鸣岭。在万年县境内称殷水。于港背村(在今洄田公社)流入乐平县境,经洄田渡、礼林、牌楼,至翥山渡口入乐安河。因经礼林,此河段亦名礼林河。因万年之殷水注入乐安河得名安殷水。全长57公里,在县境内26.4公里,河面宽约45米。流域面积676.3平方公里。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3100立方米/秒,枯水期为1立方米/秒。不能通航。
  洎水 常流河。因源于德兴县洎山下而名。经德兴龙头山、花桥、银城、南墩等地,于王家山(在今洛口公社)入乐平县境,至戴村注入乐安河。全长72.4公里,县境内仅长4.4公里。河面平均宽约55米。流域面积660平方公里。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1210立方米/秒,枯水期不到1立方米/秒。沿河工矿企业较多,河水污染严重。沿河建有发电站、水轮泵站、滚水坝约10座,仅能通小木船。
  长乐水 常流河。源于德兴米头尖、四角坪,因流经召口长乐村而得名。于汤家(在今十里岗垦殖场)入乐平县境。因流经南港,于洺口对岸汇入乐安河,亦称南港河。全长50公里。境内长14.3公里,河面平均宽约65米。流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1420立方米/秒。枯水期1立方米/秒。不能通航。
  建节水 常流河。源于德兴周家、横峰山田、弋阳徐家等处。源于周家、山田二溪在德兴港西村上游2.5公里处汇合,经黄柏、刘家,于碧湾渠(在今众埠公社)流入乐平县境;源于徐家支流经秧畈入乐平县境,于港口(在今众埠公社)村东200米处与周家、山田支流汇合,西经众埠街、铜山港口,至尚濂咀注入乐安河。全长62公里,在县境内长25.7公里,河宽约70米。因流经古建节乡(在今众埠一带)而得名。又因经众埠街,亦称众埠河。流域面积为930平方公里。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枯水期为7.5立方米/秒。可通小木船。
  乐安河
  乐安河属鄱阳湖区饶河水系。源出于婺源县芙蓉岭,因流经古余汗县东北境之乐安乡,故名。一名洎江,因其支流发源于德兴洎山下而得名。婺源境内亦称婺江。德兴境内古称大溪。今跨越婺源、德兴、乐平、万年、波阳县,与昌江之水合流成鄱江(一名饶河,古称番水),滔滔西注鄱阳湖。全长279公里。流域面积8367平方公里。乐平戴村上游河流行于山区、半山区,水流湍急,河面宽一般为100~200米;戴村至万年石镇街,河流进入丘陵平原地区,河面宽一般为200~250米;石镇街以下河流进入滨湖低洼地区,河面宽一般为250~300米。
  乐平县处乐安河中游地区,河水自戴村入境,流经洺口、众埠、凤凰山、浯口、接渡、礼林、乐平镇、蔬菜、港口、镇桥等十个公社(场)入万年县。县境内干流长83.2公里。南收洎水、建节水、安殷水,北纳官庄水、长乐水、车溪河、磻溪河等主要支流。其中建节水干流最长,达62公里,流域面积最大,为930平方公里;洎水在县境内最短,仅4.4公里;唯有磻溪河、官庄水发源于本县境内,磻溪河干流长45公里,为乐安河在县境内最长的支流。
  乐安河流域处赣东北暴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径流深1000毫米,由于4~6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48.6%,所以乐安河水位、流量受季节影响极大。据虎山水文站实测资料表明:2~8月多年月平均流量为112~613立方米/秒,其余月份则为44~73.8立方米/秒。最高水位30.73米(1967年6月20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10100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9.58米(1967年9月11日出现),最小流量4.8立方米/秒。乐安河上游山区林木茂盛,水土保持较好,所以水流清澈,含沙量很低,多年平均输沙量43.2万吨,含沙量0.065公斤/立方米。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沿河工厂的废水大量排入乐安河,使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部分河道淤塞,丰富的水产资源遭受到严重损害。
  每年4~7月汛期一到,乐安河及其支流洪水猛涨,县境内水位通常超过警戒线,酿成沿河两岸低洼地区的洪涝灾害,历史上最大洪涝淹没面积为27.8万亩。建国后,沿河两岸修筑圩堤35条,长155公里;排涝工程23座,总装机容量0.83万瓩;山区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2135座,还有近两千座山塘水库,总蓄水量达3.38亿立方米,增强了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乐安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县境内理论水能4.97万瓩,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3.94万瓩,便于灌溉和发电。目前,全县工农业年平均用水量6.25亿立方米,仅占年径流总量的30.3%;建成小水电站20座,总装机容量0.34万瓩,占可供开发的水能9.7%。可见乐安河水力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乐安河为常年河,水运便利。县城下游,按水深可通500吨位的机动船,因建高家渡桥与韩家渡桥,只能航行100吨位的机动船。水路可下行万年、波阳,上溯德兴、婺源。县境内的长乐水、建节水、车溪河等支流原可通小船,近年来因建水库,小河流量明显减少,河床淤塞以及建桥原因,所以一般都不能通航。
  乐安河流域是乐平古代文化的摇篮。自汉代以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几经变迁,从乐安乡(今戴村)、长乐水口(今铜山港口)到花靥镇(今乐平镇),但都处在乐安河畔。一些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古陶瓷窑遗址也都散落在乐安河一带。但是,在旧社会,乐安河中下游洪涝濒繁,沿河居民深受其害。建国后,人民政府组织大规模地筑圩堤,抗洪排涝;疏河道,便利航运;建电站,开发资源,变水害为水利。今后乐安河对于乐平县现代化建设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地片
  地片名称
  荒田坞 山谷名。在涌山公社北部,坞口西南靠石冲坑(村)。长250米,宽10米。原是一片荒谷,故名荒田坞。建国后,开垦成稻田,袭用原名。
  螃蟹形 山谷名。在涌山公社西北部。长约500米,宽20米。山形似螃蟹,坞名由此而来。中间是稻田,四周皆稀疏自然林。
  方坑 山谷名。在涌山公社西北边缘。长约500米,宽12米。此坞有一方形塘窟,俗名方坑。谷地皆稻田。
  泉水坑 山谷名。在涌山公社北部。长约400米,宽30米。原有朱氏定居,1959年因筑水库他迁。此坞有口清泉,终年涌水不断,故名。坞内除水库外皆稻田。
  西源坞 山谷名。在塔前公社北部双峰岭东南麓。南北长1000米,宽200米。原全是农田,1956年坞内筑一水库,1958年又建一库,尚有梯田70余亩。邻近有两个山坞,此坞居西,因名西源坞。
  梅树坞 山谷名。在塔前公社东北部太阳尖东南麓。坞内有一小溪。南北长3000余米,宽100米。1962年于此建一水库。现有农田100余亩。因坞内曾有一株大梅树而名。
  上冲坞 山谷名。在双田公社东北部马鞍山与华子峰中间。坞底已筑水库,坞口外设横路煤矿。坞内农田730亩。因处横路(村)上方得名。
  下冲坞 山谷名。在双田公社东北部马鞍山与天门岗中间。坞底已筑水库,坞口东侧是下冲坞煤矿。坞内农田约650亩。因居上冲坞下方得名。
  螺山坞 山谷名。在双田公社东南部,西起胡家坞,东连笔架山,南至梅岩垦殖场卢家。南北走向。地当螺山脚下,故名。
  石家坞 山谷名。在高家公社北部,大口坞水库东侧。坞内农田约100亩。1970年至1973年间鲁家大队于此曾建砖瓦厂。因古属石姓管辖而名。
  冷水坑 山谷名。在洛口公社北部官庄水西岸大源岭东麓。面积约10亩。因山高水冷而得名。
  张家湾 山谷名。在洺口公社西部,西界凤凰山垦殖场。东西长约800米,宽70米。皆稻田。因古为张氏所有,山谷由此得名。
  槠树坞 山谷名。在洺口公社西部,虎头山西南麓。长约1500米,宽约120米。坞底多为稻田。坞内原长满自然林,尤以槠树为最,故名。
  官长畈 田畈名。在洺口公社西部,乐安河北岸。长2500米,宽500米。田畈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宜植棉花、水稻。唐末,赵有春带兵剿寇至此,故称官长畈。
  马蹄坞 山谷名。在众埠公社东部众(埠街)篁(坞)公路南侧。东西长600米,宽350米。皆稻田。山谷形似马蹄,故名。候良畈 田畈名。在众埠公社南部,乐(平)弋(阳)公路东侧两小溪之间。东西长2300米,宽850米。此畈面积大,产粮多,誉称“厚粮畈”,后因谐音演化为候良畈。
  大柴坞 山谷名。在众埠公社南部,东连小丘,西至中段,西北靠才四店,东南临小水库。西北——东南走向,长800米,宽700米。盛长薪炭林,且有茅草及少量油茶,坞内两侧皆柴山,故名。
  泗源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东部。自北至南有丘家、鲍家桥、庙前新村、中塅、矢源五个自然村。长3200米,宽120米。内有4个小坞,每坞均有一溪(汇于府前,流入安殷水),故得名泗源坞。坞内有稻田300余亩。
  东源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东南部。自西向东有刘家、江家、大坑坞三村。长2300米,宽150米。坞内有一小溪,大部分谷地垦为稻田。附近有三个山坞,各为一小溪之源,此坞居东,故称东源坞。
  西源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南部。自北至南有章家、蔡家坞、塘坞里、庄屋下、杨家五村。长4000米,宽200米。多为稻田。因是西边小溪发源地而名。
  石井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东部,西靠笔架山,东邻文山垦殖场,南近朱山场。西北——东南走向,长1400米,宽650米,此山下坞底有口石井,坞名因之。
  碓臼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南部,西南靠万年县境。南北走向。长800米,宽100米。西部有兔仂桥水库,坞内为稻田。山谷状如碓臼。
  羊山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东部笔架山与应天峰西麓。南北走向,长为2500米的狭谷。因形似洋伞,原名洋伞坞。后口语讹传为羊山坞。
  南源坞 山谷名。在洄田公社东南部,自北至南有新村、叶家、孔家、王家棚、脚岩里五村。长3000米,宽150米。坞内多稻田,约有8亩毛金竹林等。因是府前南面小溪发源地得名。
  三港口 山谷名。在科山垦殖场西南部,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田畈。谷地有三条小溪纵横,故称三港口。东西长1500米,宽150米。除小溪外。皆稻田。
  灯盏窝 山谷名。在文山垦殖场南部,处红领巾水库西南山坞底。传说明末时,一人黑夜砍柴此至山窝内,见前面有盏灯火,走近即灭,人称灯盏窝。
  大柴坞 山谷名。在凤凰山垦殖场西部,西与卢家山隔畈相望。东北——西南走向,长1800米,平均宽70米。古代此山坞西侧皆柴山,故名。
  大石坞 山谷名。在凤凰山垦殖场中部,处东方红水库南面。内有一座小水库。长约2000米,平均宽100米。坞内梯田种水稻。山谷两侧为岩石,因名大石坞。
  牛头坞 山谷名。在凤凰山垦殖场中部,西濒东方红水库,北有小水库。中间及坞口分别有梅树林、三八新村。长约2100米,平均宽80米。坞内种水稻。西侧山峰似牛头,因称牛头坞。
  岩洞
  岩洞名称
  涌峰岩 在涌山镇西偏南1.5公里黄(泥头)乐(平)公路北侧涌山东南
  涌峰岩坡上。洞口海拔210米,与顶峰垂直距离109米,岩洞高约16米,宽20米,深100米。系石灰岩天然洞穴。内有石田、石柱。洞内发现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齿骨化石及打制石器,为县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洞处涌山主峰下,故名。
  洪岩洞 详见《洪源仙境》一文。
  大公岩 在黎家桥南2公里石溪村南侧大公岩山北坡上。洞口海拔57米,与山顶垂直高差162米,高1.5米,宽5米,深5.5米。石灰岩天然洞穴。因属附近几个村庄共同管辖,故称大公岩。
  仙岩 在黎家桥南7公里小丘西南坡上。石灰岩天然洞穴。洞口海拔65米,洞高约3米,宽2.5米,深50米。据传:古时有位和尚居此洞,死后成仙,岩名因之。
  马石岩 在众埠街南偏东9公里一小孤山东南坡上。洞口海拔52米。系喀斯特溶洞。洞口东侧设有众埠公社石灰厂。古属马氏石山,原名马氏岩,后改马石岩。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