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岗综合垦殖场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70
颗粒名称: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地名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4
页码: 225-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十里岗综合垦殖场地名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南港大队、南港、汤家畈、曹源、湖洋大队、湖洋等。
关键词: 乐平县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 地名

内容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 详见《十里岗综合垦殖场概况》。
  【南港大队】 在垦殖场中北部丘陵河谷处,南濒长乐水。辖4个自然村。570户,2623人。耕地4911亩,山林6450亩。产稻谷、甘蔗。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南港乡。1956年为南丰高级社。1958年成立洛口公社南港大队。1961年分立南一、南二大队,属十里茅岗垦殖场。1962年改属南港公社。1968年立十里岗垦殖场南港大队。1970年改属南港公社。1972年复属十里岗垦殖场。
  南港 在县城东偏南47公里。508户,2133人。北宋初,董氏从福建迁此建村,因南濒长乐水而得名。村内设有邮电所、营业所、卫生院、供销社、南港小学、税务所等。
  汤家畈 在南港北偏东4公里小丘西坡上。11户,85人。1973年,浙江新安江移民从南港迁入建村,因此地田畈原属汤氏家产,故名。
  曹源 在南港东北4公里山丘西麓。32户,252人。清中期,曹氏从德兴迁此建村,因地处溪水之源得名。
  南港新农村 在南港东北2.5公里小丘上,东南和西北部有3座小水库。19户,153人。1971年,董氏从南港迁此建立新村。
  【湖洋大队】 在垦殖场西北部低丘河谷,长乐水从境内流经。辖2个自然村。153户,945人。耕地1961亩,山林10338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三房乡。1956年为南港乡三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三星大队。1961年立十里茅岗垦殖场湖洋大队。1962年属南港公社。1968年并入十里岗垦殖场三房大队。1970年属南港公社三忠大队。1973年更为今名。
  湖洋 在南港西偏北5公里军山东麓,东邻长乐水。129户,828人。元末,程氏从下湖洋(在今洺口公社)迁此建村,因地势较低,涨水似湖而得名。
  畈上 在南港西北4.5公里长乐水西岸。24户,117人。明初,程氏从本地湖洋迁此建村,因处平畈上,故名。
  【三房大队】 在垦殖场西北部长乐水下游河谷。辖5个自然村。277户,1505人。耕地2984亩,山林1071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三房乡。1956年为南港乡三星高级社。1958年属洺口公社三星大队。1961年立十里茅岗垦殖场三房、何家大队。1962年属南港公社。1968年并为十里岗垦殖场三房大队。1970年改称南港公社三忠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
  三房 在南港西偏北3.5公里长乐水北岸。66户,394人。唐末,李氏从婺源迁入,后孙、刘氏又分别从本地篁坞和篙篁村迁入,以三姓共建此村取名。
  庄屋 在南港西北4.5公里小丘西麓。9户,49人。清初,程氏由本地湖洋迁此,始建庄屋得名。
  庄前 在南港西北3.5公里小丘西南坡下。92户,457人。清初,涂、孙氏从弋阳迁此建村,因位于庄屋之前而得名。
  何家 在南港西偏北1.5公里长乐水北岸平畈上。86户,461人。宋中期,何氏从洺口迁此建村。
  吕家园 在南港西2公里平畈上,东邻何家。24户,144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吕氏从德兴迁此建立家园,故名。
  【仓下大队】 在垦殖场东部长乐水北岸低丘河谷。辖3个自然村。241户,1052人。耕地1663亩,山林3012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碧港乡,八区、洺口区白塔乡。1956年为南港乡灯塔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仓下大队。1960年属十里茅岗垦殖场。1962年属南港公社。1968年并入十里岗垦殖场白塔大队。1970年改为南港公社仓下大队。1972年复归十里岗垦殖场。
  仓下 在南港东偏南2公里长乐水北岸河滩上。118户,701人。明初,黄氏从福建迁此建村,在村中建造了上、中、下三个粮仓,其中下仓最大,村名源于此。
  井湾 在南港东偏北3公里山坞中。81户,116人。明初,李氏从南丰县迁此建村,因村中一口井位于路旁拐弯处,故名。
  新屋前 在南港东3公里山坞里。42户,235人。明中期,李氏从南丰县迁此建村,因在村东新建祠堂而得此名。
  【店上胡大队】 在垦殖场西部长乐水南岸低丘谷地,众(埠街)篁(坞)公路横贯南部。辖5个自然村。346户,1956人。耕地3566亩,山林1449亩。产稻谷。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三房乡,洺口区店上、丰源乡。1956年为南港乡三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店上大队。1960年属十里茅岗垦殖场。1962年改属南港公社。1968年属十里岗垦殖场。1970年属南港公社。1972年复归十里岗垦殖场。1982年改为今名。
  店上胡 在南港西偏南3公里,众(埠街)篁(坞)公路右侧平畈上。174户,974人。清初,胡氏和王氏分别从本地丰源和婺源迁此建村,因胡氏在此开了一家小店,故称店上胡。
  张家桥 在南港西4公里长乐水南岸平畈上。79户,447人。宋孝宗间,张氏从浙江迁此石桥旁建村。
  篙篁村 在南港西偏南2公里长乐水南岸平畈上。64户,399人。唐初,吴氏从安徽迁此建村,村旁竹坑篙篁茂盛,故名。
  邹家 在南港西偏南4.5公里众(埠街)篁(坞)公路左侧小丘南坡下。8户,41人。明初,邹氏从河头邹家(在今乐平镇)迁此建村,一名店上邹家。
  邱家 在南港西偏南4公里众(埠街)篁(坞)公路南侧山坞口。21户,95人。清中期,邱氏由婺源迁此建村。
  【白塔大队】 在垦殖场东南部低丘河谷,长乐水流经中部。辖7个自然村。277户,1788人。耕地2367亩,山林4100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白塔乡,洺口区丰源乡。1956年为南港乡灯塔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白塔大队。1960年属十里茅岗垦殖场。1962年改属南港公社。曾分立南渠大队。1968年并为十里岗垦殖场白塔大队。1970年改属南港公社。1972年复属十里岗垦殖场。
  白塔 在南港东南3公里长乐水西南岸众(埠街)篁(坞)公路旁。139户,898人。清初,程、余两氏分别从婺源和福建迁此建村,因两姓共建了一座白塔而名。
  桐源 在南港东偏南5公里山坞里。29户,188人。清中期,唐氏从浙江迁此建村,因此地有很多桐籽树,村处小溪旁,故名。
  麻布滩 在南港东南3.5公里长乐水东北岸。30户,214人。清初,李氏从今南丰县迁此建村时,并带来一布袋麻根,移植于村旁河滩,故名。
  箭头 在南港东南4.5公里长乐水右岸小丘东坡下。13户,62人。清初,吴氏从湾头(在今众埠公社)迁此建村,以居地形似箭头取名。
  新建村 在南港南偏东3公里小丘东坡下。19户,94人。1959年,程、余二姓由本地白塔迁此建新村得名。
  三望源 在南港南偏东3.5公里丘坡上。26户,239人。清中期,汪氏从本地篁坞迁此建村,因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视野开阔,且东邻小溪,故称三望源。
  竹坑口 在南港东南5公里长乐水南岸山坞口,东邻德兴县。21户,93人。1975年本地鲍家庄(已废)人迁此建村,因村旁山坡苦竹茂盛,坡下有小坑,故名。
  【丰源大队】 在垦殖场西南部丘陵地区。辖2个自然村。103户,903人。耕地1896亩,山林17196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南港乡,洺口区店上、丰源乡。1956年为丰灯高级社。1958年属洺口公社店上大队。1961年立十里茅岗垦殖场丰源大队。1962年属南港公社。1968年并入十里岗垦殖场店上大队。1970年改属南港公社。1973年复立十里岗垦殖场丰源大队。
  丰源 在南港南偏西2.5公里低丘盆地中。156户,854人。南宋初,姜氏从今德兴县箬坑迁此建村,因地形似“双凤朝阳”,且有溪水源头,取名凤源。清康熙间,村民于本地梅龙镇下狭龙口修筑塘坝蓄水,盼年年丰收,故改为今名。附近灯盏山上发现有唐代瓷窑遗址。
  里湾新村 在南港南偏西4.5公里山坞中。7户,49人。1957年,姜氏从本地丰源迁此山坳建新山村。
  【篁坞大队】 在垦殖场东南部丘陵地区,东、南面与德兴县交界,德(兴)黄(柏)公路从南部横贯。辖3个自然村。153户,847人。耕地1539亩,山林7058亩。产稻谷。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白塔乡。1956年为南港乡灯塔高级社。1958年属洺口公社白塔大队。1960年属十里茅岗垦殖场。1962年立南港公社篁坞大队,次年底设十里茅岗垦殖场篁坞分场。1968年并入白塔大队。1970年改属南港公社。1972年复立十里岗垦殖场篁坞大队。
  篁坞 在南港南偏东7.5公里德(兴)黄(柏)公路与众(埠街)篁(坞)公路交汇处。68户,360人。唐末,汪氏三兄弟从大田寺(今婺源太白公社曹门附近,已废)迁入,其中一人在此山坞建村,因修竹繁茂得名。
  下篁坞 在南港南偏东6公里众(埠街)篁(坞)公路东侧山坞中。54户,298人。唐末,汪氏三兄弟由大田寺迁入,其中一人在此建村,因修竹茂盛,又处篁坞下方得名。
  石塘 在南港南偏东7.5公里众(埠街)篁(坞)公路西侧山坞中。31户,189人。唐末,汪氏三兄弟从大田寺迁入,其中一人在此建村,因在村中用石块砌了一口水塘而得名。1927年,方志敏同志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42天。
  【十里岗分场】 在垦殖场北部低丘陵地区。辖2个自然村。53户,209人。耕地100亩,山林4000亩。以林、茶、果为主。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南港乡。1956年称南丰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南港大队。1963年立十里茅岗垦殖场十里岗分场。1968年并入南港大队。1973年改为今名。
  十里岗 在南港北偏西3公里。29户,109人。1958年,本场各大队张、韩等氏迁此建村,因此地方圆十华里山丘连绵,茅草丛生,故称十里茅岗,后简称十里岗。
  石岭上 在南港北偏西1.5公里低丘坡上。24户,100人。1958年,本场各大队村民迁此石岭旁建村。
  【焦源分场】 在垦殖场东北部丘陵地区。辖4个自然村。94户,517人。耕地376亩,山林19158亩。以林为主。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南港乡。1956年立南丰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天子堂大队。1961年改为十里茅岗垦殖场焦源大队。1963年立焦源分场。1968年改称锰矿队、焦源队。1970年改属南港公社。1973年更为现名。
  焦源 在南港东北5公里天子堂和千年峰之间的山坞里,西南临虎山水库。46户,257人。唐初,焦氏从今河南省迁此建村,生有13个女儿,后郑氏从福建迁入,与焦氏结亲,为纪念焦氏,以村东溪源取名焦源。
  锰山 在南港北偏东4公里天子堂西北面山坞里。28户,139人。元中期,李氏从戴家寨(在今洺口公社)迁此建村,因地处山坞且有水源,称作李源坞。后改天子堂。1959年锰矿开采后,易名锰矿。1961年锰矿下马,改为今名。
  大岭 在南港东北7公里与德兴县交界的山岭上。5户,31人。清初,虞氏从玉山县迁此建村,因地处大岭南麓得名。
  查源坞 在南港东偏北5公里山坞里。15户,90人。1937年,查氏从浙江迁此建村,因地处山坞且当溪水之源,故名。
  【瓷土矿分场】 在垦殖场南部丘陵地带,南有德(兴)黄(柏)公路横穿,东部众(埠街)篁(坞)公路纵贯。辖4个自然村。182户,586人。耕地328亩。以产瓷土为主。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碧港乡,八区、洺口区南港乡。1956年归南丰高级社。1958年成立洺口公社南港大队。1960年属十里茅岗垦殖场。1963年立瓷土分场。1968年属何树岭队。1970年改属南港公社。1973年属十里岗垦殖场焦源分场。1981年立瓷土矿分场。
  瓷土矿 在南港东南半公里长乐水南岸。103户,321人。1958年本场抽调人员在此建村,以产瓷土取名。
  茶亭 在南港东偏南2公里长乐水南岸平畈上,众(埠街)篁(坞)公路从中穿过。18户,53人。建国前夕,本地仓下黄氏在此建一凉亭,称茶亭。1960年黄氏迁入居住。
  三八 在南港南偏东5.5公里丘坡上。10户,37人。1978年瓷土矿分场职工迁此垦荒造田,因位于三八水库东部而名。
  何树岭 在南港南偏东8公里,南邻德兴县境,德(兴)黄(柏)公路在此穿过。15户,54人。1961年焦源分场组织浙江移民在此建村,因村旁山岭上有棵大何树得名。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