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69
颗粒名称: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概况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十里岗综合垦殖场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十里岗综合垦殖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文教卫生事业等。
关键词:
乐平县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
农业
内容
十里岗垦殖场位于县境东南边缘,驻地南港距县城47公里。东、南与德兴县接壤,西与众埠公社交界,北与洺口公社毗邻。面积79.5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大队、3个分场。共有117个生产队,41个自然村,2586户,13151人。
地处丘陵地区。东北群山逶迤,东南丘谷相间,西部南北两翼低丘起伏,中间夹着较开阔的河谷平原。发源于德兴县的长乐水,自东南向西北流入乐安河。东北与德兴县交界的最高山峰海拔375米,河谷平原海拔30米上下。
场区旧属乐安乡十六都。建国前夕属碧港乡。建国初属五区(湾头)碧港乡。1950年1月属八区(洺口)南港、三房、白塔乡。1952年6月属洺口区,增立店上乡。1953年底撤销店上乡,增设丰源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合为南港乡。1957年6月划归众埠区。1958年10月属洺口公社。1960年成立十里茅岗垦殖场。1961年8月划入洺口区。1962年10月部分大队从十里茅岗垦殖场划出,成立南港公社。1963年底升为区级,代替原洺口区。1964年10月流芳公社划入众埠区。1968年10月撤区并社,本场辖区缩小。1970年改称南港公社。1972年11月复称十里岗垦殖场。辖区自1968年10月至今未变。
经济特点是农工并举。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202.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9.3万元,占83%;工业产值23.1万元,占17%。
农业方面:全场耕地面积21691亩,主要分布在长乐水下游河谷平原。主种水稻、甘蔗,也产芝麻、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1980年产粮1547万斤,甘蔗176万斤。南港一带的甘蔗,汁多且甜,经加工成的块糖,誉满全县。水利条件大大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3785亩,早涝保收面积10557亩。全场有农用拖拉机10台,手扶拖拉机18台,电动机21台,柴油机45台,农机动力2323马力。
工业方面:以陶瓷、电力为主。全场办有瓷土矿、瓷厂、水电站等企业。年产瓷土0.46万吨。水电站装机容量400瓩,年发电量45万度。此外还有农机厂、砖瓦厂等企业。拥有运输汽车2辆。
建国前,文教卫生事业几乎空白。建国后,创办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村小11所。现有中学生320人,小学生1400人,教职员工100人。全场设卫生院1所,卫生所11所,有医务人员47人。还建成电影院1座,广播站1个。
瓷土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低丘陵地区。丰源一带开采瓷土、烧制瓷器历史悠久,明朝中期为全盛时期,后衰落。近十几年来,瓷土开采业又逐步兴盛起来。瓷土土质优良,是景德镇陶瓷原料基地之一。
篁坞处乐(平)德(兴)两县交界的丘陵山坞,地形险要,是土地革命时期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9月方志敏同志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石塘村内仍保存着方志敏同志旧居。1930年建立了农协会、赤卫队,并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在五次反“围剿”期间,篁坞人民坚持了六年的游击战争。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