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67
颗粒名称: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地名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地名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大红山茶场、大红山、楼梯畈、韩家大队、韩家、韩家新村等。
关键词: 乐平县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 地名

内容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 详见《凤凰山综合垦殖场概况》。
  【大红山茶场】 在垦殖场西南平畈北缘,梅(岩)鸬(鹚埠)公路穿境。辖2个自然村。73户,427人。耕地125亩,茶地1200亩。产茶叶为主,年产量达3.6万斤。以驻地及专业命名。属全民所有制单位。1958年成立凤凰山垦殖场大红山果园。1961年改立大红山分场。1963年为凤凰山林业分场。1977年改为大红山茶场。
  大红山 在县城东偏南27公里平畈北缘大红山南坡上,梅(岩)鸬(鹚埠)公路穿村而过。57户,357人(包括非农业人口)。此山全是红壤土,故名。1958年建场,居民相继迁来,渐成村庄。
  楼梯畈 在大红山西北1公里梅(岩)鸬(鹚埠)公路东北侧丘陵垄田上。16户,70人。1969年从本地倪家坞迁来几户于此建养猪场,因村前农田形如楼梯而名。
  【韩家大队】 在垦殖场东南乐安河北岸低丘平畈上。辖4个自然村。285户,1768人。耕地2771亩。产稻谷。以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众埠区韩家乡。1956年称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众埠公社韩家大队,先后属鸬鹚、众埠公社和凤凰山垦殖场。
  韩家 在大红山东5公里乐安河北岸平畈上。238户,1480人。宋中期,韩氏由婺源韩家坞迁此建村。
  小同湾 在大红山东北5.5公里丘陵谷地。5户,25人。1957年韩氏从本地韩家迁此建村,因坐落在铜锣形小山弯内得名。
  韩家新村 在大红山东偏北5公里丘陵平畈上。7户,28人。1957年韩氏从本地韩家迁此建新山村。
  三桥 在大红山东偏北4公里丘陵平畈上。35户,235人。明初,胡氏从弋阳胡村迁此建村,原名胡家。明末,村人于村东小溪上建三座桥,旋改三桥。
  【龙亭大队】 在垦殖场东南乐安河北岸小丘平畈上。辖2个自然村。162户,746人。耕地1396亩,林地4000亩。产稻谷。以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众埠区杨湖乡。1956年称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众埠公社龙亭大队。1961年划归凤凰山垦殖场鸬鹚公社。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杨湖大队。1972年划入凤凰山垦殖场,分立龙亭大队。
  龙亭 在大红山东偏南3.5公里乐安河北岸。158户,728人。〔平阳汪氏宗谱〕南宋绍兴间,汪氏从婺源还珠迁此建村。并于村前建一亭,名龙亭,村名因之。
  三八新村 在大红山东偏北3.5公里丘陵谷地中。4户,18人。1957年汪氏从本地龙亭迁此建村,并设妇女养猪厂,故名。
  【杨湖大队】 在垦殖场南部乐安河北岸平畈上。辖两个自然村。366户,1843人。耕地1965亩。产稻谷。以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众埠区杨湖乡。1956年属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众埠公社杨湖大队。1961年划归众埠区鸬鹚公社。1963年划入凤凰山垦殖场。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1972年属凤凰山垦殖场。
  杨湖 在大红山东偏南2公里乐安河北岸。320户,1600人。南宋末,王氏从婺源武口迁此湖塘边建村,因避讳,故名。
  曹家埠 在大红山东南1公里平畈上。46户,243人。南宋末,曹氏从弋阳曹溪迁今张家附近建村,始称曹溪。因临乐安河畔,后改曹家埠。后因涨水,移居现址,袭用原名。明末,曹姓衰落,王氏从德兴十八都东圩畈迁入,村名依旧。
  【墨潭大队】 在垦殖场东南乐安河北岸小丘平畈上。辖1个自然村。181户,860人。耕地1181亩。产稻谷。地当墨潭边而得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众埠区韩家乡。1956年属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众埠公社蔡家大队。1961年属鸬鹚公社。1963年划入凤凰山垦殖。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1972年划入凤凰山垦殖场。1982年改称今名。
  蔡家 在大红山东偏南7公里乐安河北岸。〔墨潭蔡氏宗谱〕北宋时,蔡氏由本县铜山港口迁此建村,因居墨潭边,原名墨潭蔡家,简称蔡家。
  【程新大队】 在垦殖场西南低丘平畈上。辖4个自然村。305户,1839人。耕地2148亩。产稻谷,特产萝卜丝。以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属九区程家乡。1956年属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众埠公社程家大队,后属鸬鹚公社。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1972年属凤凰山垦殖场。1982年改称今名。
  程家 在大红山西南2.5公里乐安河北岸平畈上。215户,1300人。元中期,程氏从本地鸬鹚埠迁此建村。
  何家山 在大红山西偏南2.5公里低丘坡下小溪北侧。1户,5人。清初,何氏从德兴何家坞迁此山脚下建村。
  对家 在大红山西偏南3公里乐安河北侧小山坡上。33户,122人。清乾隆间,詹氏从瑞金坳酒村迁此建村,因村对面已有一村,故名。
  坑边 在大红山西南1.5公里小溪东北侧平畈上。56户,412人。明末,李氏从河冲(在今崌山垦殖场)迁此建村,因村临小溪(当地称坑),故称坑边。
  【薛家滩大队】 在垦殖场西南乐安河东北侧平畈上。辖1个自然村。161户,790人。耕地1098亩。产稻谷,特产萝卜丝。以当地河滩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众埠区程家乡。1956年属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众埠公社刘家大队。1961年归鸬鹚公社。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1972年划归凤凰山垦殖场。1982年改称今名。
  刘家 在大红山西南3公里乐安河东北侧平畈上。〔彭城刘氏宗谱〕南宋中期,刘氏从县城大检桥磨坊迁此建村。
  【张家洲大队】 在垦殖场南端乐安河畔冲积洲上。辖1个自然村。111户,593人。耕地552亩。产稻谷。以当地地名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众埠区鸬鹚乡。1956年属鸬鹚乡合星高级社。1958年属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61年改属鸬鹚公社上垴大队。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72年属凤凰山垦殖场鸬一大队。1977年立张家大队。1982年改称今名。
  张家 在大红山南2.5公里乐安河西北岸洲地上。元中期,张氏从婺源严田甲路迁此建村。
  【鸬三大队】 在垦殖场南部乐安河北岸平畈上。辖西山(村)及鸬鹚埠一部分。221户,1031人。耕地1273亩。产稻谷,特产萝卜丝。以驻地加序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兰亭乡,九区、众埠区鸬鹚乡。1956年属鸬鹚乡河北高级社。1958年属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61年归鸬鹚公社。1963年立下垴大队。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72年划归凤凰山垦殖场,成立鸬三大队。
  鸬鹚埠 在大红山南偏西2.5公里乐安河北岸。村分3个大队。650户,2999人。旧时以孵养鸬鹚著名。北宋中期,朱氏由安徽歙县篁墩迁此建村,原名朱家。朱氏衰落后,南宋绍兴间,程氏从安徽歙县篁墩迁入。因居乐安河畔,村前有鸬鹚洲,故改鸬鹚埠。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某部副师长程金泉为本村人。
  西山 在大红山西北2.5公里一山南麓,梅(岩)鸬(鹚埠)公路西南侧山坞内。25户,105人。属鸬三大队辖。明末,程氏从鸬鹚埠迁此建村,因居笔架山西南侧,故名。
  【鸬二大队】 在垦殖场南部乐安河北岸平畈上。辖邵家畈(村)及鸬鹚埠村一部分。241户,1028人。耕地1138亩。产稻谷,特产萝卜丝。以驻地加序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兰亭乡,九区、众埠区鸬鹚乡。1956年属鸬鹚乡河北高级社。1958年属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61年属鸬鹚公社。1963年为中垴大队。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72年划归凤凰山垦殖场,成立鸬二大队。
  邵家畈 在大红山北偏西1公里梅(岩)鸬(鹚埠)公路东侧小丘西坡下。8户,12人。元末,邵氏从弋阳邵家迁此建村,因称邵家畈。后废。1957年,程氏从鸬鹚埠迁此重建,村名依旧。
  【鸬一大队】 在垦殖场南部乐安河北岸平畈上。辖鸬鹚埠村一部分。216户,1057人。耕地1119亩。产稻谷,特产萝卜丝。以驻地加序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五区兰亭乡,九区、众埠区鸬鹚乡。1956年属鸬鹚乡河北高级社。1958年属众埠公社鸬鹚大队。1961年隶鸬鹚公社。曾分立上垴大队。1968年并入众埠公社。1972年成立凤凰山垦殖场鸬一大队。
  【阳台山分场】 在垦殖场东北阳台山东南山区。辖7个自然村。169户,713人。耕地873亩,山林10000亩。产稻谷及营林。以境内阳台山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先后属九区鸬鹚、韩家乡,八区流芳乡。1956年属鸬鹚乡河北高级社。1958年属凤凰山垦殖场凤凰山分场,后分立阳台山分场何家、中畈大队。1972年改名胜利大队。1979年更名墩上分场。1982年又改阳台山分场。
  墩上 在大红山东北6公里阳台山东南麓,石咀水库北尾山坞口。15户,61人。属全民所有制。以营林为主。1969年本地黄泥坞迁来几户在土墩上建村。
  廖家坞 在大红山北偏东6.5公里阳台山西南麓山坞内。18户,86人。清初,廖氏从婺源廖家坞迁此建村。
  岭下坞 在大红山东北7公里阳台山东麓山坞内。13户,72人。清中期,鄢氏从本地蛇形(早废)迁此建村,因居山岭下坞内得名。
  渣岭 在大红山北偏东4.5公里阳台山南麓、东方红水库东北侧山坞口。17户,72人。1969年韩、吴两姓从本地小塘坞(今废)迁此建村,因村后山岭多石渣,故名。
  中畈 在大红山东北5公里石鸡水库南侧山坞内。35户,130人。1967年浙江新安江移民在此建村,因居山坞垄田中部,俗称中畈。
  黄泥坞 在大红山东北4.5公里山坞内。32户,140人。明末,周氏从县城周家巷迁此黄土山坞建村。
  郑家 在大红山东北6公里一山南麓。39户,152人。宋初,郑氏从新亭村(在今洛口公社,已废)迁此建村。
  【倪家坞分场】 在垦殖场西北笔架山南部山区,梅(岩)鸬(鹚埠)公路从中贯穿。辖7个自然村。245户,1282人。耕地1872亩,山林1.35万亩。产稻谷及营林。以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属九区鸬鹚乡。1956年属鸬鹚乡河北高级社。1958年属凤凰山垦殖场凤凰山分场,后分立阳台山分场大塘坞、仓下大队。1968年并为红旗大队。1973年立泥家坞分场。1982年更为今名。
  倪家坞 在大红山北偏西2.5公里笔架山南麓、梅(岩)鸬(鹚埠)公路东侧山坞口。21户,177人。此坞原属吴氏祖业。清道光间,雇倪姓于此守山建村。1960年吴姓从本地大塘坞迁入,袭用原名。
  梅家岭 在大红山北偏东6公里乌云峰东北麓山坳内。2户,7人。高家公社在此附近设有农点。古为梅氏建村,称梅家岭。唐末,袁氏从南丰县桃源村迁此。1955年并入附近龙口,村废。1971年方姓从本地花山迁此定居,仍用原名。
  花山 在大红山北5公里乌云峰南麓山坞中。57户,253人。明末,方氏从婺源方山迁此建村,当时,周围山上山花烂漫,故称花山。
  夏家坞 在大红山西北4.5公里梅(岩)鸬(鹚埠)公路西侧山坳内。35户,151人。始为夏氏迁此建村,原名夏家坳。〔新城上炉席氏宗谱〕明末,夏氏衰落,席氏从南丰二十都夏家桥迁入,村名依旧。清末,易为夏家坞。
  仓下 在大红山西北3.5公里梅(岩)鸬(鹚埠)公路西侧山坡下。37户,161人。〔新城上炉席氏宗谱〕明末,席氏从南丰县二十都夏家桥迁此建村,因坐落在虎山仓下而得名。
  大塘坞 在大红山北偏东2公里东方红水库西南小坞内。68户,472人。南宋中期,吴氏从徐家(在今众埠公社)迁此建村,因村边有一池塘,村名因之。
  石里 在大红山西偏北4公里乐安河畔虎山南麓。25户,61人。明初名将沐英(1345——1392)生于此,死后追封为黔宁王。〔三田李氏宗谱〕南宋末,李氏从李家(在今接渡公社)迁此虎山下乱石地建村,俗称石里。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