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综合垦殖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66
颗粒名称: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概况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凤凰山综合垦殖场的基本概况。其中包含: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农业经济、工业、水利、文教卫生事业等。
关键词: 乐平县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 大队

内容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在乐平县东南部,东邻洛口公社,西毗接渡公社,南濒乐安河,与众埠公社隔河相望,北界高家、浯口公社。面积70平方公里。驻地大红山距县城27公里。
  垦殖场辖13个大队(分场)。共有154个生产队,34个自然村,2691户,14136人。江西省虎山水文站和县航运公司农场坐落在境内西缘。
  地处丘陵河谷地带。北部、中部丘峦起伏,海拔多在100——200米间。北缘阳台山主峰最高,海拔441米;南部为河谷平原,地势在海拔20米左右。整个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地与平地之比约为5∶3。
  场区明清时属乐安乡十五都及长城乡八都一部分。建国前夕属铁峰区兰亭乡。建国初属五区(湾头)兰亭乡。1950年8月属九区(众埠)韩家、程家、杨湖、鸬鹚乡及八区(洺口)流芳乡。1956年6月月撤区,并属鸬鹚乡。1957年7月复属众埠区。1958年10月成立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因与众埠公社的凤凰山隔河相望得名。辖凤凰山林场、大红山果园苗圃,其余皆属众埠公社。1961年上半年立众埠区鸬鹚公社,垦殖场为县直属,同年8月划归临港区。1963年成立桃园公社,与鸬鹚公社同划归本场,增设阳台山分场。1964年增设龙口公社,桃园公社并入浯口公社。1968年10月龙口公社、阳台山分场划归永红公社(即高家公社),鸬鹚公社并入众埠公社。本场辖红旗、文山大队和凤凰山林场、松树岭生产队。1972年11月,程家、鸬鹚、杨湖、韩家大队从众埠公社划入本场。文山分场、松树岭茶场划归文山垦殖场。此后辖区未变。
  垦殖场经济以农业为主。1980年全场总产值295.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86.2%。农业以生产水稻、棉花为主。全场耕地面积17593亩,主要分布在乐安河畔。1980年产粮985.7万斤,产皮棉1587担。鸬鹚埠、张家、刘家、程家一带特产萝卜丝,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此外,还产黄麻、蓆草、甘蔗。全场拥有山林4.77万亩,已育林4.45万亩,其中杉木林1.43万亩,油茶0.04万亩,薪炭林0.59万亩,其它林地2.39万亩,为县内林业基地之一。还有果园160亩。
  工业以发展建材业为主。办有石灰厂和砖瓦厂,此外还有农机厂、手工业社和茶场。有汽车2辆,拖拉机7台,还有钻床、车床、刨床、电焊机等工业设备。
  水利条件有了改善。在北部山区建有东方红水库(中型)及1座小(二)型水库,蓄水量为1159万立方米;建有提灌站4座。有效灌溉面积达8751亩。
  文教卫生事业方面:现办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9所,在校中学生320人,小学生1752人,教职员工108人。总场设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1人;大队、分场设医疗站8个,赤脚医生20人。还办有放映队4个,巡回放映。
  交通条件有了改善。梅(岩)鸬(鹚埠)公路贯穿全境,每日从县城均有客车到达,与邻社亦有公路相联。乐安河从垦殖场南缘流经,水上运输方便。
  明太祖朱元璋义子、黔宁王沐英故里在场内石里。宋元文史学家马端临墓址在石里附近的马氏崮,墓已毁。
  韩家村东300米处发现有商代早期高岸岭遗址。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