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田人民公社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47
颗粒名称: 洄田人民公社地名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5
页码: 181-1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洄田人民公社地名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早仂岭 、南源坞新村 、西源坞 、大坑坞 、孔家 等。
关键词: 乐平县 洄田人民公社 地名

内容

洄田人民公社 详见《洄田人民公社概况》。
  【富家分场】 在公社中南部丘陵地区,南高北低。辖9个自然村。164户,654人。耕地287亩,山林20707亩。以林为主。因驻地得名。原属洄田公社柴家大队。1966年始建富家分场,属白土峰林场。1968年改立白土峰林场,属礼林公社。1970年分立富家大队。1973年改立白土峰林木良种场(即洄田公社)富家分场。
  富家 在县城南21公里山谷口低丘坡下小溪旁。49户,266人。原名傅家岭,最早由傅氏在此建村。傅氏衰落后,饶氏于清初自建昌府(今南城县一带)迁入,袭用原名。1952年设礼林区富家乡后,改为今名。村西及东北边分别发现商周时代文化遗址两处——湾里山遗址和庙山遗址。
  早仂岭 在富家西偏北3公里平畈上。23户,47人。清朝,本地黄家庄程氏与万年人争执山权,经官府判决:由黄家庄人走一个早晨,所到之处归其所有,故称早仂岭。1971年,程氏由本地黄家庄迁此建村,村用岭名。
  南源坞新村 在富家南偏东2.5公里。13户,60人。1963年,李、吴、孔三姓自本地王家棚迁此建村,因地处南源坞而名。
  西源坞 在富家南偏东2.5公里。15户,32人。明代村为官兵平毁。1974年,富家分场在此重建村。因此坞在东源坞的西边而得名。明代农民起义军——姚源军首领汪澄二为此村人氏。
  大坑坞 在富家东南4公里。12户,44人。1966年,白土峰林场在此建村,因此坞有条大坑而得名。
  叶家 在富家南偏东3.5公里南源坞中部。15户,88人。清中期,叶氏从建昌府(今南城县一带)迁此建村,历居11代。
  孔家 在富家南偏东4公里南源坞里。7户,35人。清朝,孔氏由建昌府(今新建县一带)迁此建村,历居8代。
  王家棚 在富家南偏东4.5公里南源坞里。8户,40人。清中期,王氏自建昌府(今新建县一带)迁此建村,始居茅棚得名。历居10代。
  脚岩里 在富家南偏东5公里南源坞底。22户,42人。1966年,白土峰林场在此建村,地处红峰山脚下的山岩里,故名。
  【洄田大队】 在公社西北部丘陵河谷上,西濒安殷水。辖3个自然村。443户,1918人。耕地2158亩,山林700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四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乡。1956年为洄田乡曙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61年划入洄田公社。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1973年复属洄田公社。
  洄田渡 在富家西北4公里安殷水东岸。417户,1799人。明天顺至成化间,柴氏自县城吉坛坊迁此建村,地处安殷水曲流岸边田畈上,且设渡口,故名。
  窑厂里 在富家西北3.5公里安殷水东岸,与万年县隔河相望。与周家边共26户,119人。清光绪间,孙氏从本地孙家迁此建村,以此地曾建砖瓦窑厂取名。
  周家边 在富家西北3公里安殷水东岸平畈上。与窑厂里共26户,119人。原由婺源周氏来此山林边建村。后废。清同治间,柴氏从洄田渡迁此建村,袭用原名。
  【马桥大队】 在公社西北部丘陵河谷上。辖4个自然村。202户,1116人。耕地1363亩,山林200亩。产稻谷。以片村马涧桥得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四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乡。1956年为洄田乡曙光高级社。1958年属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61年成立洄田公社马桥大队。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73年划回洄田公社,改为现名。
  上马桥 在富家北偏西3公里平畈上。48户,252人。〔清显程氏家谱〕清初,程氏由本地黄家庄迁此建村,以居于片村马涧桥上方取名。
  下马桥 在富家北偏西4公里平畈上。19户,111人。清初,程氏从本地黄家庄迁此建村,地当片村马涧桥下方得名。
  中马桥 在富家北偏西3.5公里平畈上。45户,260人。清初,程氏从本地黄家庄迁此片村马涧桥中部建村。
  黄家庄 在富家北偏西2公里平畈上。90户,493人。宋朝,本地府前王刚中在此建了一幢庄屋,称为王家庄。〔清理程氏宗谱〕明万历间,程氏从县城东关(今乐平镇东门)迁此建村,取延年益寿之义,称黄耇庄。清末改名黄家庄。
  【孙塘大队】 在公社西北丘陵河谷上,中部安殷水横贯,南与万年县交界。辖4个自然村。173户,923人。耕地1136亩,山林1300亩。产稻谷、兼林业。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四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孙家乡。1956年称洄田乡孙家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孙家大队。1961年划入洄田公社。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73年改为白土峰林木良种场孙家大队。1982年因重名改为今名。
  孙家老宗 在富家西偏北4公里安殷水北岸。50户,270人。明初,孙氏由今万年县地迁此建村,因村旁有一口清水塘,取名清塘孙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洪水泛滥,孙氏大都迁至本地北山脚下,故称孙家老宗。
  孙家新宗 在富家西北4.5公里安殷水北岸平畈上。52户,288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孙氏从本地清塘孙家迁入建村,人称孙家新宗。
  塘畈 在富家西偏北4.5公里安殷水南岸。30户,160人。清康熙间,王氏从万年迁此建村,因处田畈上的水塘边得名。
  曾家 在富家西偏北5公里小山北麓,西濒安殷水。41户,205人。明嘉靖间,曾氏由建昌府南丰县(今南丰县)迁此建村,历居18代。
  【府前大队】 在公社东北部丘陵地带。辖12个自然村。260户,1579人。耕地2033亩,林地200亩。产稻谷。以片村府前得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礼林区乐义、富家乡。1956年称富家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府前大队。1961年属洄田公社。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1973年划回洄田公社。
  中府前 在富家东北2公里丘陵宽谷中。51户,313人。〔太原王氏宗谱〕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王氏从弋阳横塘桥和活竹林迁此附近建村,取名履恒里。后繁衍为三个村,此村处履恒里中部,故称中履恒。不久田氏迁入,亦名田家。宋绍兴间,上履恒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履恒里建造府堂。以府堂居此群村之前而易名府前。田氏全改姓王,因此村在片村府前的中部,故名。
  梁家 在富家东北4公里山坞中,北倚勤俭水库。12户,76人。〔梁氏宗谱〕明初,梁氏从山东汴城迁入县城牌下(已废)定居,明万历年初从牌下迁入石溪村(今礼林公社石坑),不久又迁此建村。
  下府前 在富家北2.5公里荒岭南坡下。56户,357人。〔太原王氏宗谱〕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王氏自弋阳横塘桥和活竹林迁此附近建村,取名履恒里。后逐渐发展为三个村,因此村处履恒里下方,故称下履恒。宋绍兴间,上履恒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履恒里建造府堂。以府堂处此群村之前而改为今名。
  鸭鹅咀 在富家东北3公里山坞里。3户,13人。清朝,曾氏从县内南乡塔前(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村旁一座山,形似鸭鹅咀,村名因之。
  细屋下 一名上府前。在富家东北2.5公里丘陵宽谷中。29户,136人。〔太原王氏宗谱〕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王氏由弋阳横塘桥和活竹林迁此建村,取名履恒里。后发展为三个村,因此村在履恒里上方,故名上履恒。宋绍兴间,本村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履恒里建造府堂,以府堂在此群村之前而改名府前。因此村在片村府前上方,故称上府前。宋末,王氏迁入本地南岩,此地只留下一幢小屋。俗称细屋下。
  塘井湾 在富家北偏东1公里山坞里。20户,127人。清朝,王、张二姓从中府前迁此建村,此地有一口水塘和一口井均坐落在山湾之中,故名。
  南岩 在富家东北2公里山坞中。35户,224人。宋末,王氏从本地细屋下迁此建村,因居府前南面石岩山下而得名。
  鲍家桥 在富家东偏北4公里笔架山东麓泗源坞口。6户,44人。宋朝,有位鲍氏在此建了座石桥,村从桥名。
  丘家 在富家东偏北4公里两山坞交汇处山咀上。9户,56人。宋朝,此地有三户人家共一丘田建屋,故名。清朝,张氏自芜丘(在今文山垦殖场)迁入,沿称原名。
  府前新村 在富家东6公里山坞底。8户,54人。1964年,本地矢源、中塅村民迁此建村,因属府前大队,故名。
  中塅 在富家东5公里泗源坞内。17户,102人。清代,倪氏从倪家(在今众埠公社)迁此建村,因地处矢源坞中间得名。
  矢源 在富家东偏南6.5公里深山狭谷中。14户,77人。宋朝,史氏从建昌府(在今南城县一带)迁此建村,因临溪水之源,称史源。后史家衰落,张氏从芜丘(在今文山垦殖场)迁入,演化为矢源。
  【程家畈大队】 在公社西部低丘河谷中,西濒安殷水。辖5个自然村。180户,976人。耕地1279亩,山林2500亩。产稻谷,兼营林业。以片村程家畈命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一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富家乡。1956年为曙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61年分立洄田公社程家畈大队。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程家大队。1973年改为今名。
  程家 在富家西偏北3公里安殷水东岸平畈上。31户,192人。清朝,程氏从牌楼(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
  杨家庄 在富家西偏北3.5公里安殷水东岸平畈上。51户,271人。清乾隆间,王氏从新城畈(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因避讳,取名杨家庄。
  吴家 在富家西偏北3.5公里安殷水东岸。30户,93人。清道光间,吴氏从巴阿坑(在今弋阳县)迁此建村。
  港背 在富家西3.5公里安殷水曲流西岸丘坡上,西邻万年县境。25户,164人。清乾隆间,朱氏由建昌府新建县迁此建村,地当安殷水凸岸背后,俗称港背。
  沙洲上 在富家西3公里安殷水曲流东岸。43户,256人。清乾隆间,程氏从店上程家(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因此地回水河段建有陂坝,始称回陂洲上。〔荷溪彭氏宗谱〕清道光间,彭氏从万年荷溪迁此,地当河洲,改为今名。
  【柴家大队】 在公社西南丘陵谷地。辖12个自然村。255户,1333人。耕地1640亩,山林1050亩。产稻谷,兼营林业。因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一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富家乡。1956年称富家乡富家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柴家大队。1963年底分立白土峰公社观前大队、洄田公社柴家大队。1966年并入白土峰林场富家分场。1968年复归礼林公社柴家大队。1971年划为富家大队。1972年再改为柴家大队,次年划归洄田公社。
  柴家 在富家南偏东2公里,南源坞口北600米宽的谷地上。30户,153人。清初,柴氏自本地洄田渡迁此建村。今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柴荣生的家乡。
  叶家畈 在富家西北1公里。7户,39人。清代,叶氏从叶家(在今众埠公社)迁此平畈建村。
  庄屋里 在富家西偏北1公里低丘东北坡下。4户,23人。清朝,文山胡氏在此建了一幢庄屋后,胡氏陆续迁入,繁衍成村而得名。
  戈厂里 在富家南半公里小山东麓。16户,77人。丁氏始建村。清末,周氏自周家(在今接渡公社)迁此建村,黄、徐等姓氏也陆续迁入,因此地历史上曾铸造铁锅,原名锅厂里,后演化为戈厂里。
  章家 在富家南1.5公里西源坞口。26户,121人。清朝,章氏自建昌府(在今南城县一带)迁此建村。
  刘家 在富家东南2.5公里东源坞口北侧。14户,77人。清朝,江氏从江湾(在今婺源县)迁此建村,因渐衰落,仅剩一家,人称留家,后演化为刘家。
  江家 在富家东南3公里东源坞中。37户,213人。清道光间,江氏从鄱阳迁此建村。
  蔡家坞 在富家南偏东2公里西源坞口。5户,19人。清初,饶氏由建昌府(在今南城县一带)迁入此地附近建村,取名老屋里。当时老屋里缺少水源,只好在此种菜,称菜坞。饶氏在老屋里繁衍六代后分居迁此,后演化为蔡家坞。
  塘坞里 在富家南偏东3公里。23户,126人。清代,叶氏由建昌府(在今南城县)迁此建村,地当南源坞内水塘旁,故名。
  庄屋下 在富家南3.5公里雷陇山东麓西源坞中。23户,120人。清道光间,柴氏从今洄田大队一带到此种庄田,后发展成村得名。
  杨家 在富家南4.5公里西源坞底,南邻万年县境。16户,98人。清代,杨氏由中村畈(在今万年县)迁此建村。
  观前畈 在富家北偏东2.5公里旗山南麓,北临勤俭水库。54户,267人。宋代,彭氏由万年荷溪迁此建村,此地原有庵堂在进村山咀上,村在其前,故称观前畈。
  府前 片村。原名履恒里,在公社北部山谷内。宋时,田、王氏散居履恒里的上、中、下履恒三个村。宋绍兴间,下履恒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此建造府堂,以府堂处履恒里燕窝村前而改称府前。
  马涧桥 片村。在公社西北河谷平畈上。相传宋时,此地有一深涧,骑马不能越过,后在涧上架一石桥得名。清时,程氏迁入聚居,发展为上、中、下马桥三个自然村。
  孙家 片村。在公社西北隅安殷水河畔。明初,孙氏由万年迁此建村,因处清水塘旁,称清塘孙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部分村民迁居本地北山脚下,取名孙家新宗,原清塘孙家改称孙家老宗,两村合称孙家。
  塘下畈 片村。在公社西隅安殷水南岸,与万年相邻的平畈上。明、清时,曾、王氏分别从南丰县和万年县迁此建村,繁衍为塘畈、曾家两个村,因两村的田畈上有口水塘,故合称塘下畈。
  程家畈 片村。在公社西部边缘安殷水东岸平畈上。清时,程、吴、彭三姓相继迁入建村,发展为程家、吴家、沙洲上三个自然村,因程氏在此田畈上建村最早,故称程家畈。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柴荣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