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洄田人民公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45
颗粒名称:
洄田人民公社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9
页码:
179-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洄田人民公社的概况及地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乐平县
洄田人民公社
内容
洄田人民公社概况
洄田公社(亦名白土峰林木良种场)位于乐平县中南边缘,东至文山垦殖场,南界万年县,西、北邻礼林公社。面积45.1平方公里。驻地富家距县城21公里。全社辖6个农业大队,1个分场。共有127个生产队,49个自然村,1649户,8586人。县水电局所属勤俭水库管理局居北部边境。
地处丘陵地区。东部和南部群丘蜿蜒,东南边缘高架尖最高,海拔488米;西北边缘低丘起伏;中部地势低平,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为30—40米。安殷水自南向北沿西北边缘流入乐安河。整个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山地约为平地的三倍。
现辖区旧属丰乐乡三十都。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属四区(礼林)乐义乡。1950年1月属一区(礼林)洄田乡。1952年6月属礼林区洄田、孙家、富家乡。1956年6月撤区,并为洄田乡。1957年6月复区,归镇桥区。1958年10月属礼林公社洄田、孙家、府前、柴家大队。1961年上半年成立洄田公社(县直属),以驻地洄田渡命名。同年8月划归礼林区。1963年底观前大队划入白土峰公社。1966年初属白土峰林场,分立洄田公社与富家分场。1968年10月撤区扩社并队,并入礼林公社。1973年8月重立洄田公社(亦称白土峰林木良种场),辖区至今未变。
公社经济特点农林并举,以培育林木良种著称。1980年全社工农业总产值137.5万元。其中农林业产值120.0万元,占总产值的87%;工业产值17.5万元,占总产值的13%。
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全社耕地面积9833亩,其中水田9167亩。以双季稻为主的粮食种植面积8555亩,年产粮食974.47万斤,其中包括小麦、红薯、大豆、荞麦。以油菜籽和油茶籽为主的油料作物年产10.38万斤,油茶籽产量居全县第二。全年生猪上购1756头,平均每户超过1头。
林业以培育林木良种为主。全社山地面积4.6万亩,现有国外松2000亩,油茶2000亩,苗竹1500亩,杉木林6461亩,油橄榄70亩,檫树1000亩,其余皆为松杂木林。建有油茶物种收集圃80亩,杉木子代测定林65亩,树木园50亩,苗圃18亩;建成林道36公里,防火线20公里。同时,先后引进和选育优良速生珍贵树种90多种,选育杉木、板栗、油茶等优良无性系180多个。从1973年起,部分良种开始销售。
全社共修筑中小型水库23座,总蓄水量达1530万立方米。建成电灌站3座,装机容量100瓩。有效灌溉面积6473亩,旱涝保收面积6421亩。现有推土机1台,手扶拖拉机3台,打谷机104台,碾米机18台,柴油机31台,农用水泵31台,喷灌机1套。社队企业共有7个(其中公社2个)。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厂、砖瓦厂、手工业社、农机厂等,产铁、木、竹器农具以及砖瓦、鞭炮等。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建国前仅有一所小学。建国后,办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有教职员工92人,在校中学生299人,小学生1267人。公社设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9人。
洄田地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土地革命时期,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8年,洄田渡、庄屋下等地成立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1930年8月至12月成立了乐平县十二区(洄田渡)苏维埃、政府,后于矢源坞改立四区苏维埃政府。同年5月,方志敏同志在洄田渡召开了乐平、万年两县四千余人农民大会。1930年10月至1932年2月红十军与国民党第四师在这里进行过多次战斗。红军撤走后,赤卫队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了数年的武装斗争。
商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有两处:即富家村西八十米处的湾里山遗址和富家村东北三百米处的庙山遗址。
宋相、文学家王刚中故里在府前,明正德间农民起义军——姚源军首领汪澄二故里在西源坞;今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柴荣生家乡在柴家。
洄田人民公社地名
洄田人民公社 详见《洄田人民公社概况》。
【富家分场】 在公社中南部丘陵地区,南高北低。辖9个自然村。164户,654人。耕地287亩,山林20707亩。以林为主。因驻地得名。原属洄田公社柴家大队。1966年始建富家分场,属白土峰林场。1968年改立白土峰林场,属礼林公社。1970年分立富家大队。1973年改立白土峰林木良种场(即洄田公社)富家分场。
富家 在县城南21公里山谷口低丘坡下小溪旁。49户,266人。原名傅家岭,最早由傅氏在此建村。傅氏衰落后,饶氏于清初自建昌府(今南城县一带)迁入,袭用原名。1952年设礼林区富家乡后,改为今名。村西及东北边分别发现商周时代文化遗址两处——湾里山遗址和庙山遗址。
早仂岭 在富家西偏北3公里平畈上。23户,47人。清朝,本地黄家庄程氏与万年人争执山权,经官府判决:由黄家庄人走一个早晨,所到之处归其所有,故称早仂岭。1971年,程氏由本地黄家庄迁此建村,村用岭名。
南源坞新村 在富家南偏东2.5公里。13户,60人。1963年,李、吴、孔三姓自本地王家棚迁此建村,因地处南源坞而名。
西源坞 在富家南偏东2.5公里。15户,32人。明代村为官兵平毁。1974年,富家分场在此重建村。因此坞在东源坞的西边而得名。明代农民起义军——姚源军首领汪澄二为此村人氏。
大坑坞 在富家东南4公里。12户,44人。1966年,白土峰林场在此建村,因此坞有条大坑而得名。
叶家 在富家南偏东3.5公里南源坞中部。15户,88人。清中期,叶氏从建昌府(今南城县一带)迁此建村,历居11代。
孔家 在富家南偏东4公里南源坞里。7户,35人。清朝,孔氏由建昌府(今新建县一带)迁此建村,历居8代。
王家棚 在富家南偏东4.5公里南源坞里。8户,40人。清中期,王氏自建昌府(今新建县一带)迁此建村,始居茅棚得名。历居10代。
脚岩里 在富家南偏东5公里南源坞底。22户,42人。1966年,白土峰林场在此建村,地处红峰山脚下的山岩里,故名。
【洄田大队】 在公社西北部丘陵河谷上,西濒安殷水。辖3个自然村。443户,1918人。耕地2158亩,山林700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四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乡。1956年为洄田乡曙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61年划入洄田公社。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1973年复属洄田公社。
洄田渡 在富家西北4公里安殷水东岸。417户,1799人。明天顺至成化间,柴氏自县城吉坛坊迁此建村,地处安殷水曲流岸边田畈上,且设渡口,故名。
窑厂里 在富家西北3.5公里安殷水东岸,与万年县隔河相望。与周家边共26户,119人。清光绪间,孙氏从本地孙家迁此建村,以此地曾建砖瓦窑厂取名。
周家边 在富家西北3公里安殷水东岸平畈上。与窑厂里共26户,119人。原由婺源周氏来此山林边建村。后废。清同治间,柴氏从洄田渡迁此建村,袭用原名。
【马桥大队】 在公社西北部丘陵河谷上。辖4个自然村。202户,1116人。耕地1363亩,山林200亩。产稻谷。以片村马涧桥得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四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乡。1956年为洄田乡曙光高级社。1958年属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61年成立洄田公社马桥大队。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73年划回洄田公社,改为现名。
上马桥 在富家北偏西3公里平畈上。48户,252人。〔清显程氏家谱〕清初,程氏由本地黄家庄迁此建村,以居于片村马涧桥上方取名。
下马桥 在富家北偏西4公里平畈上。19户,111人。清初,程氏从本地黄家庄迁此建村,地当片村马涧桥下方得名。
中马桥 在富家北偏西3.5公里平畈上。45户,260人。清初,程氏从本地黄家庄迁此片村马涧桥中部建村。
黄家庄 在富家北偏西2公里平畈上。90户,493人。宋朝,本地府前王刚中在此建了一幢庄屋,称为王家庄。〔清理程氏宗谱〕明万历间,程氏从县城东关(今乐平镇东门)迁此建村,取延年益寿之义,称黄耇庄。清末改名黄家庄。
【孙塘大队】 在公社西北丘陵河谷上,中部安殷水横贯,南与万年县交界。辖4个自然村。173户,923人。耕地1136亩,山林1300亩。产稻谷、兼林业。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四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孙家乡。1956年称洄田乡孙家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孙家大队。1961年划入洄田公社。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73年改为白土峰林木良种场孙家大队。1982年因重名改为今名。
孙家老宗 在富家西偏北4公里安殷水北岸。50户,270人。明初,孙氏由今万年县地迁此建村,因村旁有一口清水塘,取名清塘孙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洪水泛滥,孙氏大都迁至本地北山脚下,故称孙家老宗。
孙家新宗 在富家西北4.5公里安殷水北岸平畈上。52户,288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孙氏从本地清塘孙家迁入建村,人称孙家新宗。
塘畈 在富家西偏北4.5公里安殷水南岸。30户,160人。清康熙间,王氏从万年迁此建村,因处田畈上的水塘边得名。
曾家 在富家西偏北5公里小山北麓,西濒安殷水。41户,205人。明嘉靖间,曾氏由建昌府南丰县(今南丰县)迁此建村,历居18代。
【府前大队】 在公社东北部丘陵地带。辖12个自然村。260户,1579人。耕地2033亩,林地200亩。产稻谷。以片村府前得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礼林区乐义、富家乡。1956年称富家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府前大队。1961年属洄田公社。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1973年划回洄田公社。
中府前 在富家东北2公里丘陵宽谷中。51户,313人。〔太原王氏宗谱〕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王氏从弋阳横塘桥和活竹林迁此附近建村,取名履恒里。后繁衍为三个村,此村处履恒里中部,故称中履恒。不久田氏迁入,亦名田家。宋绍兴间,上履恒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履恒里建造府堂。以府堂居此群村之前而易名府前。田氏全改姓王,因此村在片村府前的中部,故名。
梁家 在富家东北4公里山坞中,北倚勤俭水库。12户,76人。〔梁氏宗谱〕明初,梁氏从山东汴城迁入县城牌下(已废)定居,明万历年初从牌下迁入石溪村(今礼林公社石坑),不久又迁此建村。
下府前 在富家北2.5公里荒岭南坡下。56户,357人。〔太原王氏宗谱〕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王氏自弋阳横塘桥和活竹林迁此附近建村,取名履恒里。后逐渐发展为三个村,因此村处履恒里下方,故称下履恒。宋绍兴间,上履恒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履恒里建造府堂。以府堂处此群村之前而改为今名。
鸭鹅咀 在富家东北3公里山坞里。3户,13人。清朝,曾氏从县内南乡塔前(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村旁一座山,形似鸭鹅咀,村名因之。
细屋下 一名上府前。在富家东北2.5公里丘陵宽谷中。29户,136人。〔太原王氏宗谱〕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王氏由弋阳横塘桥和活竹林迁此建村,取名履恒里。后发展为三个村,因此村在履恒里上方,故名上履恒。宋绍兴间,本村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履恒里建造府堂,以府堂在此群村之前而改名府前。因此村在片村府前上方,故称上府前。宋末,王氏迁入本地南岩,此地只留下一幢小屋。俗称细屋下。
塘井湾 在富家北偏东1公里山坞里。20户,127人。清朝,王、张二姓从中府前迁此建村,此地有一口水塘和一口井均坐落在山湾之中,故名。
南岩 在富家东北2公里山坞中。35户,224人。宋末,王氏从本地细屋下迁此建村,因居府前南面石岩山下而得名。
鲍家桥 在富家东偏北4公里笔架山东麓泗源坞口。6户,44人。宋朝,有位鲍氏在此建了座石桥,村从桥名。
丘家 在富家东偏北4公里两山坞交汇处山咀上。9户,56人。宋朝,此地有三户人家共一丘田建屋,故名。清朝,张氏自芜丘(在今文山垦殖场)迁入,沿称原名。
府前新村 在富家东6公里山坞底。8户,54人。1964年,本地矢源、中塅村民迁此建村,因属府前大队,故名。
中塅 在富家东5公里泗源坞内。17户,102人。清代,倪氏从倪家(在今众埠公社)迁此建村,因地处矢源坞中间得名。
矢源 在富家东偏南6.5公里深山狭谷中。14户,77人。宋朝,史氏从建昌府(在今南城县一带)迁此建村,因临溪水之源,称史源。后史家衰落,张氏从芜丘(在今文山垦殖场)迁入,演化为矢源。
【程家畈大队】 在公社西部低丘河谷中,西濒安殷水。辖5个自然村。180户,976人。耕地1279亩,山林2500亩。产稻谷,兼营林业。以片村程家畈命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一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富家乡。1956年为曙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洄田大队。1961年分立洄田公社程家畈大队。1968年并入礼林公社程家大队。1973年改为今名。
程家 在富家西偏北3公里安殷水东岸平畈上。31户,192人。清朝,程氏从牌楼(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
杨家庄 在富家西偏北3.5公里安殷水东岸平畈上。51户,271人。清乾隆间,王氏从新城畈(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因避讳,取名杨家庄。
吴家 在富家西偏北3.5公里安殷水东岸。30户,93人。清道光间,吴氏从巴阿坑(在今弋阳县)迁此建村。
港背 在富家西3.5公里安殷水曲流西岸丘坡上,西邻万年县境。25户,164人。清乾隆间,朱氏由建昌府新建县迁此建村,地当安殷水凸岸背后,俗称港背。
沙洲上 在富家西3公里安殷水曲流东岸。43户,256人。清乾隆间,程氏从店上程家(在今礼林公社)迁此建村,因此地回水河段建有陂坝,始称回陂洲上。〔荷溪彭氏宗谱〕清道光间,彭氏从万年荷溪迁此,地当河洲,改为今名。
【柴家大队】 在公社西南丘陵谷地。辖12个自然村。255户,1333人。耕地1640亩,山林1050亩。产稻谷,兼营林业。因驻地命名。建国前夕属乐义乡。建国初先后属一区乐义乡,礼林区洄田、富家乡。1956年称富家乡富家高级社。1958年成立礼林公社柴家大队。1963年底分立白土峰公社观前大队、洄田公社柴家大队。1966年并入白土峰林场富家分场。1968年复归礼林公社柴家大队。1971年划为富家大队。1972年再改为柴家大队,次年划归洄田公社。
柴家 在富家南偏东2公里,南源坞口北600米宽的谷地上。30户,153人。清初,柴氏自本地洄田渡迁此建村。今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柴荣生的家乡。
叶家畈 在富家西北1公里。7户,39人。清代,叶氏从叶家(在今众埠公社)迁此平畈建村。
庄屋里 在富家西偏北1公里低丘东北坡下。4户,23人。清朝,文山胡氏在此建了一幢庄屋后,胡氏陆续迁入,繁衍成村而得名。
戈厂里 在富家南半公里小山东麓。16户,77人。丁氏始建村。清末,周氏自周家(在今接渡公社)迁此建村,黄、徐等姓氏也陆续迁入,因此地历史上曾铸造铁锅,原名锅厂里,后演化为戈厂里。
章家 在富家南1.5公里西源坞口。26户,121人。清朝,章氏自建昌府(在今南城县一带)迁此建村。
刘家 在富家东南2.5公里东源坞口北侧。14户,77人。清朝,江氏从江湾(在今婺源县)迁此建村,因渐衰落,仅剩一家,人称留家,后演化为刘家。
江家 在富家东南3公里东源坞中。37户,213人。清道光间,江氏从鄱阳迁此建村。
蔡家坞 在富家南偏东2公里西源坞口。5户,19人。清初,饶氏由建昌府(在今南城县一带)迁入此地附近建村,取名老屋里。当时老屋里缺少水源,只好在此种菜,称菜坞。饶氏在老屋里繁衍六代后分居迁此,后演化为蔡家坞。
塘坞里 在富家南偏东3公里。23户,126人。清代,叶氏由建昌府(在今南城县)迁此建村,地当南源坞内水塘旁,故名。
庄屋下 在富家南3.5公里雷陇山东麓西源坞中。23户,120人。清道光间,柴氏从今洄田大队一带到此种庄田,后发展成村得名。
杨家 在富家南4.5公里西源坞底,南邻万年县境。16户,98人。清代,杨氏由中村畈(在今万年县)迁此建村。
观前畈 在富家北偏东2.5公里旗山南麓,北临勤俭水库。54户,267人。宋代,彭氏由万年荷溪迁此建村,此地原有庵堂在进村山咀上,村在其前,故称观前畈。
府前 片村。原名履恒里,在公社北部山谷内。宋时,田、王氏散居履恒里的上、中、下履恒三个村。宋绍兴间,下履恒王刚中中了进士,官至宰相,并在此建造府堂,以府堂处履恒里燕窝村前而改称府前。
马涧桥 片村。在公社西北河谷平畈上。相传宋时,此地有一深涧,骑马不能越过,后在涧上架一石桥得名。清时,程氏迁入聚居,发展为上、中、下马桥三个自然村。
孙家 片村。在公社西北隅安殷水河畔。明初,孙氏由万年迁此建村,因处清水塘旁,称清塘孙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部分村民迁居本地北山脚下,取名孙家新宗,原清塘孙家改称孙家老宗,两村合称孙家。
塘下畈 片村。在公社西隅安殷水南岸,与万年相邻的平畈上。明、清时,曾、王氏分别从南丰县和万年县迁此建村,繁衍为塘畈、曾家两个村,因两村的田畈上有口水塘,故合称塘下畈。
程家畈 片村。在公社西部边缘安殷水东岸平畈上。清时,程、吴、彭三姓相继迁入建村,发展为程家、吴家、沙洲上三个自然村,因程氏在此田畈上建村最早,故称程家畈。
王刚中故里——府前
洄田公社北部,山峦连绵,清溪环流,林木郁葱,自然景色秀丽。这里,有一个叫府前的群村,就是宋丞相王刚中的故里。
府前,包括下府前、中府前、细屋下(又称上府前)三村,散落在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有居民136户,806人。
府前,原名履恒里,始建于北宋。据《太原王氏宗谱》载:宋太宗兴国五年(公元987年),王氏始祖由婺源武口迁居弋阳横塘。其曾孙容公,于宋明道三年(1034年)迁东津畈(今接渡公社东溪畈),宽公于宋景德二年(1005年)迁三合源(在今镇桥公社),建公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同父寻山水之秀,遂择此建村,取“履,历也。恒,久也。宜历久不变”之意,村名履恒里。
始祖第五代玄孙王刚中,字时亨,号竹坞。生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幼时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1145年)举进士,历左宣义郎。召试。秦桧怒其不附己,抑授洪洲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普安王宫教授,累迁中书舍人。刚中力主抗金御侮,帝韪之。以龙图阁侍制知成都府,检身以洁,驭吏恩威并行,深得蜀民拥载。孝宗时,累除端明殿学士,进同知枢密院事。乾道元年(1165年),以疾薨于位。帝辍朝三日,遣官护表〓葬于九林石榴峰郭家姚(在今礼林公社铺里附近)。谥恭简。刚中所作百十余篇,尤以《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记》、《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为最,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乾道初,刚中拜相后,诏建家庙,设相府,故村名易为府前。谥曾祖为少保、公祖为少傅、父为少师。分三公奉祀,故分三村居,名上府前(亦称细屋下)、中府前、下府前。
据《太原王氏宗谱》载:古时的府前,峙峰耸秀,源水流清,尤以相府遗基、东园亭址、故家乔木、金潭夜月、远寺钟声、虹桥垂柳、东岭樵歌、西窗夜读为最,号称“履恒八景”。相府遗基中有三世丰碑、东园亭址、宸翰古碑等建筑。东园中栽有刚中在蜀为官时带回来的稀有名树——应雪木花。可惜的是因历时过久,又经大火焚毁,原迹毫无留存。相府详情无可考查,仅剩几块厚大石板、石柱作证。民间尚有上府前建有石牌坊、中府前建石门楼、下府前建石祠堂之说。
青山依在,溪水照流,今日府前面貌焕然一新。新植的松杉幼林更使群山添翠;村之东北,筑起了勤俭水库,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府前三村,依山傍水,新屋栉比麟次,风景煞是好看。真如人们所说:上下三府前,清水灌良田,水碓舂白米,快乐似神仙。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柴荣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