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县治——长乐水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43
颗粒名称: 唐代县治——长乐水口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1
页码: 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县治长乐水口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乐平县 唐代县治 长乐水口

内容

长乐水口(今众埠公社铜山港口),位于乐平县城东南19公里乐(平)弋(阳)公路北侧建节水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为县内水陆交通要道。村当建节水与长乐水汇合处,古称长乐水口(一称常乐水口)。后因发现村西南山上有铜矿,遂改铜山港口。
  长乐水口于唐初立乐平县治。据同治版《乐平县志·沿革》载:“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江南西道廉访使韦玢即长乐水口建乐平新县,统领乐安旧地”。《太平寰宇记》亦载:“……唐朝建立,亦在银城。后因歙寇程海亮剽掠,兼山势险峻,地陇高下,权以常乐水口置为乐平县”。今铜山港口《程氏宗谱》中关于立县治的记载则更详细。据该谱载:“铜山遒,即古长乐县治也,又云即乐平新县。郡志载:唐开元时建,旋即迁乐,今其遗址,皆为程氏居焉。”谱上并绘有当时置县治简图,标明府堂、花园、亭阁、城隍庙、放生池等处所之位置,按图索骥,古迹依稀可辨。
  唐末废长乐水口县治。据史籍载: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乐平,县令据城顽抗,致使县城残破。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县治即迁花靥镇(今乐平镇)。南宋淳熙十五年大理评事程尝中作《铜山程氏连青楼》云:“铜山遒,古乐平新县治,与当时柳尹作战,相持不下,城西南数里,均为黄巢义军所据。”今铜山港口西南数公里处的扶源坞,确有当年驻兵遗迹可寻。宋末名儒李有元,曾走访到此,见当年县治已被焚毁,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并咏长乐旧县诗一首,诗曰:“千古空传长乐溪,谁知乐极已生悲。凄烟断础祝家市,落日荒城柳尹祠。上起何年无信史,中更巨变有残碑。青峰亭下踌躇急,说与时人未必知。”
  北宋初,程氏祖先从安徽歙县徙居此地,在废墟上重建村落。今日铜山港口住有43户,264人。村内除设有代销店、小学外,并立铜山大队管理委员会。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