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人民公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14
颗粒名称: 临港人民公社概况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2
页码: 53-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临港人民公社的概况,其中包括了位置、辖区、经济、农业、工业、水利、文教卫生事业、历史事件等。
关键词: 临港人民公社 概况 乐平县

内容

临港公社位于乐平县东北部,东邻崌山垦殖场,西毗双田、浯口公社,南至高家公社,北界涌山公社。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公社因驻地临港得名。临港距县城25公里。全社辖15个农业大队及汪家农科站、七层山林场。有67个自然村,195个生产队,3625户,20149人。
  地处丘陵地区。境内岗峦起伏,中部狭长谷地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车溪水由北向南流过境内。古(田)官(庄)公路沿谷地斜穿全境,乐(平)上(饶)公路从南端穿行。境内鹄山最高,海拔478.3米;谷地海拔在30米上下。
  现辖区旧属金山乡十都与九、十二都一部分,及万全乡四十四都。建国前夕属梅溪、德田乡。建国初属二区梅溪、德田乡。1950年1月属七区鹄山、临港、和平、古田、新民乡和六区睦乐乡。1952年6月属临港区临港、古田、中堡、下石、童家、九墩、柏桥乡和蔡家区睦乐乡。1953年底撤销古田、童家、柏桥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属睦乐、临港、中堡乡。1957年6月复归临港区。1958年10月成立临港公社,睦乐大队属横路公社。1961年8月复区,分立临港区临港、中堡公社,睦乐垦殖场属耆德公社。1963年12月属幸福垦殖场。1964年4月睦乐大队划归临港公社。1968年10月扩社并队,并为临港公社。
  临港公社经济以农业为主。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44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23万元,占71.7%。
  农业主产稻谷。全社有耕地32339亩,水田达31511亩,年产稻谷2860万斤,为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山地6万亩,建立了七层山、中堡林场及睦乐、罗家林业基地。已营造幼林1123亩,用材林873亩,杉木林813亩,油茶林280亩,果木林436亩,苗竹100亩,茶地300亩。利用水面养鱼,年产鲜鱼5万余斤。
  工业以建材、发电、粮食加工业为主。办有石灰厂3个,年产石灰8000吨;兴建小型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600瓩,年发电量20余万度;还办有粮食加工厂、农机厂等。
  水利条件大为改善。建国前十年九旱。建国后兴修了水利,建成1座中型水库、135座小型水库、60余里灌溉干渠;还添置了3543匹马力的排灌设备,使80%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建国前,仅下石有1所小学,8名教职员工,百来名学生;无医院药店。现有中学1所,小学22所,教师196名,在校中学生439人,小学生3057人。办起了电影队、广播站。设立了公社医院(并附设住院部)和15个大队医疗所。
  公社境内东北部鹄山一带,风景宜人,曾以“鹄岫晴岚”列为乐平古十景之一。
  清末县内农民起义军首领夏庭宜(1861—1907),宋绍兴间进士、广州通判夏康佐都是睦乐人。明代万户侯盛庸、附马盛瑜皆古田下堡人。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