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山人民公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705
颗粒名称: 涌山人民公社概况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涌山人民公社的概况,其中包括了位置、工业、农业、自然资源、文教卫生事业、历史人物等。
关键词: 涌山人民公社 概况 乐平县

内容

涌山公社位于乐平县北部,东邻共库管理局,西毗科山垦殖场、双田公社,南连临港公社,北接婺源与景德镇市鹅湖区。约170平方公里。驻地涌山镇距县城33公里。公社因驻地得名。
  全社有17大个队,241个生产队,112个自然村,4662户,27257人。均为汉族。省223地质队、乐平矿务局所属的涌山煤矿、沿沟煤矿、职工医院、汽车修理厂,县属东方红煤矿、水泥厂、石灰厂皆坐落在境内。
  地处丘陵地区。北部丘峦纵横,多在海拔100~200米;南部丘谷相间,多在海拔30~70米。最高处涌山(又名鸡公山)主峰海拔309.3米。黄(泥头)乐(平)公路沿西北丘谷穿行,东南面的车溪河自北向南顺流出境。
  现辖区旧属万全乡三十九都、四十都、四十一都、四十二都、四十三都。建国前夕为涌山、德田乡。建国初属二区(临港)涌山、德田乡。1950年改属六区(涌山),辖车溪、沿沟、涌山、厚田、东岗、长松乡。1951年增设官口、闵口、石峡、流槎乡,废长松乡。1952年属涌山区,增留田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涌山、东岗、车溪、厚田乡。1957年东岗、涌山乡归蔡家区,车溪、厚田乡归临港区。1958年10月撤区并乡成立涌山公社。1961年上半年归县直属,同年8月恢复涌山区,成立涌山、车溪、厚田公社。1962年增设东岗公社。1963年12月涌山区与五峰山垦殖场合署办公,东岗公社并入涌山公社,增设五峰山、九龙岗、长松岗分场,五峰山水产场。1965年下半年厚田公社划归临港区。1966年改称涌山综合垦殖场。1968年10月撤区)场)扩社并队,并为涌山公社。
  涌山公社工业发达,以工促农。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28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22万元,占64.7%;农业产值443万元,占35.3%。为全县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工业以产煤为主,还有建材、运输、水电、手工业。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北丘陵地带,以烟煤为主,煤质优良,在赣东北占有重要地位。除省、县矿外,公社开办小煤窑9座,年产煤炭20万吨。其次石灰岩分布在鸡公山、鸡母山一带,品位高,适宜锻烧石灰和水泥。全社拥有石灰窑10座,年产石灰2万吨,为县内主要石灰产地。此外还有砖瓦窑、小水电站、油坊、农机站、农机厂、基建队、手工业社等社队企业46个。企业职工有2592人。拥有运输汽车20辆。
  农业主产稻谷,兼育山林。全社耕地35505亩,其中以双季稻为主的水田面积32737亩,1980年产粮食2556万斤。棉花种植面积1192亩,年产皮棉236担。山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15万亩。1974年后,新造杉木林2万亩,属县内杉木林基地之一。
  境内溪流密布,水利条件较好。全社建成小水库145座,总蓄水量357万立方米。且地处共库总干渠上游灌区,灌溉方便。全社拥有拖拉机16台、手扶拖拉机47台。其它农用机械也较齐全。
  文教卫生事业较发达。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3所,教职员工209人,在校中学生580人,小学生4300人。还创办了文化中心站、电影院、电影队、广播站、农科所。公社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7人,设有住院部,病床24张。各大队都办有医务所,共有医务人员41人。
  历史人物有:明代出使中山国(今日本琉球群岛)正使董旻,张家村人;清代江南道监察御史石景芬,厚田村人。
  六十年代初,在涌峰岩洞内发现“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齿骨化石及石英质旧石器,为县内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还有坐落在车溪及其附近的古建筑物敦本堂(明代)和金坊桥(清代),宋元瓷窑——官口窑、闵口窑遗址。
  公社境内有黄(泥头)乐(平)公路、涌(山)横(山坞)公路通景德镇市、乐平镇、共库等地。涌山镇每天有13班客车通过。镇北侧有国家煤炭运输专线的小铁路通景德镇市区。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