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699
颗粒名称: 乐平县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15
页码: 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乐平县的概况,其中包括了位置、环境、自然资源、气候、历史、经济、文教卫生事业、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
关键词: 乐平县 概况

内容

乐平县概况
  乐平县位于赣东北中部,东邻婺源、德兴,西毗波阳,南连万年、弋阳,北接景德镇市区。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全县辖24个公社(场、镇)和1个水库工程管理局,374个大队(分场),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644个自然村(镇),605193人。除有蒙、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土家、畲、达斡尔等民族共334人外,均为汉族。县城乐平镇位于南昌市东北209公里乐安河畔,距景德镇市42公里。
  乐平县处怀玉山和黄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北、东、南三方边缘多山,多在海拔500米以下,崌山主峰最高,海拔为789.2米;中部平原与丘陵交错,海拔为100~200米;西部和乐安河沿岸多平原,海拔为20~50米。山地多石灰岩,丘陵表层一般为红壤,平原多冲积土。乐安河东自戴村汇婺江、洎水,西流83.2公里,至镇桥公社出境,经万年、波阳入鄱阳湖,境内有洎水、官庄水、长乐水、建节水、车溪河、安殷水、磻溪河等大小支流纳入。还有共产主义水库等人工湖泊。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中部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5.0℃,极端最低气温-9.1℃;7平均月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5℃。年平均日照2039.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670mm,其中4~6月占48.6%,8~10月占13.7%。年平均无霜期256天(3月中旬~11月下旬)。春夏之交为梅雨季,6月多暴雨,常有洪水为灾。夏秋之交闷热少雨,时有旱情出现。初冬至早春有寒潮袭境,有时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藏以煤、锰、石灰石为主,还有铜、铅、锌、金、银、瓷土、陶土等。煤储量达2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涌山、鸣山、桥头丘、钟家山等地,其中涌山煤储量和开采量最大,鸣山煤质优良。全县年产煤112万吨,居赣东北首位,为全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适于生产水泥和石灰,全县每年有大量石灰畅销县外,其中涌山、高家和双田最多。锰产于众埠。瓷土产于南港和礼林。其它金属矿尚未开采。山地发展林业潜力大,现有林木42万亩,其中杉木、毛竹12万余亩。乐安河及其支流水力资源丰富,便于灌溉,宜办小水电。
  乐平县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秦属九江郡,为余汗县东北境之乐安乡。汉灵帝中(公元168年—188年),析余汗县乐安乡于银城堡(今德兴银城畈)置乐平县,因“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得名。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县治西徙乐安乡(今乐平戴村),易名乐安县。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于乐安县地置银城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银城县入鄱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于银城旧县置乐平县,武德九年又废。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于长乐水口(今铜山港口)重置乐平县,辖区依旧。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迁县治于花靥镇(今乐平镇)。后唐属杨吴。南唐属永平军。宋为江南东路饶州。元属江西行省饶州路,改称乐平州。明属江西行省饶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复称乐平县。清因明制。民国先后隶属浔阳道,第四、第五行政区。1949年4月29日乐平县解放,先后属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3年属上饶专区。1983年划入景德镇市。
  土地革命时期,乐平是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红军占领县城三个多月。1927年至1935年红军一直在本县篁坞、长迪、閧树里、文山、崌山等地开展武装斗争。全县有3138名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也占较大比重。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1352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811万元,占65%;工业产值4710万元,占35%。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县水田面积47.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1%,1982年稻谷总产达5亿斤,亩产超千斤。棉麻油料也为大宗农产。甘蔗在封建时代为贡品,历来远销南京等地。提笼辣椒、萝卜丝、红花籽在省内久负盛名。乐平青靛尤其著名,曾畅销国内外。乐平花猪为江西良种猪,以生长快、抗病力强、肉嫩味鲜驰名,年收购量达八万余头。建国后,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全县兴建了大、中型水库5座,防洪圩堤28条,小型水利设施3000余处,使全县65.5%的农田旱涝保收。全县现有农用汽车81辆、拖拉机679辆,农机总动力达9.4万马力。耕作制度普遍改进,优良品种全面推广,实行了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工业有煤炭、建材、机械、化工、电力、纺织、医药、陶瓷等企业。主要产品有化纤、青霉素、煤、气门、电机、电扇、化肥、电石、氧气、水泥、石灰、电、皮鞋、棉布、酒、香醋、灯泡、铝盖、纸张、日用陶器、瓷器等。其中青霉素质量优良,畅销全国。
  交通便利。建国前,全县仅有一条公路,运输主要靠水路和人力。建国后,全县共兴建和改建干线公路4条,县社级公路40条,厂矿专用公路18条。皖赣铁路纵贯南北。乐安河横穿东西,上溯德(兴)婺(源)、下行万(年)波(阳),终年通航。
  文教卫生事业兴旺。建国前,全县只有一所中学,二十余所小学,学生寥寥无几;一所卫生院,缺医少药,设备简陋。现在,全县有中学50所,其中完全中学15所,在校学生2万余人;小学638所,在校学生达10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3.4%。此外还有41所幼儿园。县城有中西医院三所,社场都有卫生院,群众就医方便。县城有电影院两所,剧院一座,还有文化馆、图书馆、工会俱乐部、电视转播台,社场都有电影队或影剧院。农村业余赣剧团很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较丰富。
  历史人物辈出。明代王浩八、汪澄二,清末夏庭宜(绰号夏混天)都是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宋代,丞相洪皓出使金国被扣14年,全节以归;右丞相马廷鸾在朝不畏权势,深得文天祥称赞;文史学家马端临著《文献通考》,集历代典章之大成;文学家王刚中学识渊博,著《易说》、《春秋通义》凡百卷;文学家洪迈精通经史百家与医卜星算,著《容斋随笔》五集。明代,进士徐旭协编《永乐大典》;进士董旻出使中山国(今日本琉球)。清代袁闻柝出任台湾知府,开发宝岛,保护了国家主权。
  名胜古迹与革命纪念地亦有多处。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涌山、岩前等十几处,古陶瓷窑遗址有丰源、窑上、礼林、张家桥等处,还有儒学里、观音泉、饶娥祠、马端临墓、汪道诚墓等旧址。众埠公社的古石坝,是保存完好的明代水利工程。古乐平有十景,“洪源仙境”居十景之冠,至今仍为旅游胜地。还有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了纪念先烈,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登高山建成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馆。

知识出处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

本志主要内容有政区与居民地、专业部门、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自然实体等五大类地名的语源、沿革与概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