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乡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632
颗粒名称: 天保乡地名
分类号: K925.6
页数: 5
页码: 442-4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天保乡的各个地名介绍和地理分布情况。
关键词: 天保乡 地名 景德镇市

内容

盛家墩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中部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两侧低丘谷地。辖3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290户,971人。耕地1540亩,林地450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解放前夕属浮梁县第三区天宝乡。建国初属第二区天宝乡。1956年为五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为天宝大队盛家墩生产队,1959年属鹅湖公社,1965年分立天宝公社盛家墩大队,1967年改为红星公社,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为天宝大队盛家墩生产队。1976年恢复天宝公社盛家墩大队。1984年天宝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盛家墩
  乡政府、村委会驻地。在鹅湖东南6.5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线上。92户,477人。唐代前,金氏在此土墩上建居,得名金家墩。唐末,盛氏由浮梁北乡继迁此村,改名盛家墩,宋代,苏、胡二姓陆续徙居此地,村名未变。
  彭家庄
  在盛家墩东北1公里简易公路线上。47户,236人。宋初,彭氏在此建村而名。宋末,胡氏由婺源清华继迁此村,沿用原名。
  竹屋岭
  在盛家墩东北简易公路两侧。16户,67人。原本无村,旧名分称竹园、大乌包、阳前山,田屋里。1967年,此地建有盛家墩小学和公社综合厂。1971年,倪氏由江苏句容县迁居此地大乌包下面,后附近村民陆续聚居于此。1986年,乡政府按其地势地貌,取名竹屋岭 。
  双桥
  在盛家墩南0.5公里,简易公路东侧田畈中。一户,5人。1981年,此地建有乡办油料加工厂和笔杆厂。不久,陈氏由安徽祁门迁此建居,因村旁小溪上建有两座石拱桥,故名。
  阐头
  在盛家墩东南1公里,简易公路旁低丘西坡下。34户,186人。元代 ,朱氏在此建居,因其好出头排忧,阐明事理,人称“阐头”,村名源于此。明景泰间(1450年),郑氏由浮梁杨田坞继迁此村,原名保留。
  潘村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东北大油山西麓丘陵谷地。东北山峦起伏,西南地势低平 。辖4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128户,724人。耕地1253亩,山林1800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解放前夕属浮梁县第三区天保乡五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二区天保乡,潘村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社 。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为天保大队潘村生产队。1959年属鹅湖公社 。1965年分立天保公社潘村大队。1967年改为红星公社,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为天保大队潘村生产队。1976年恢复天保公社潘村大队 ,1984年天保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潘村
  村委会驻地。在盛家墩东北2.5公里,简易公路东端。50户,291人 。宋末,李氏由婺源迁此建村,不久,另一李氏由界田(今鹅湖滩乡)继迁此村,两李攀亲而名攀村,后谐音讹为潘村。
  小麦坞
  在盛家墩东北5公里,小麦坞水库东侧。8户,40人。清中期,张氏由广东干洲迁此建村,因种植小麦得名。
  都头
  在盛家墩东北3公里,小麦坞水库西南侧简易公路东北端。28户,162人。清中期,胡氏由本地石马下迁此建村,因此地为锦义都,该村处都之首,得名都头。
  打鼓坦
  在盛家墩东北25公里,简易公路西北侧。6户,21人。因地形似鼓状得名。1976年,童、吴等姓由浙江淳安县迁此建居,村袭地名。
  天灯坦
  在盛家墩东北25公里低丘坡下。6户,30人。因旧时小孩夭折后葬于此,得名奀鬼坦。为驱怪避邪,曾建塔点天灯,又称天灯坦。1979年,张氏由附近小麦坞迁此建居,村因地名。
  董家
  在盛家墩东偏北3.5公里,大油山西麓山坞口。5户,37人。清中期 ,董氏由安徽安庆迁此,村以姓名。
  寺下
  在盛家墩东2公里,低丘南坡下。村前一小溪。25户,143人。明正统间(约1440年),蒋氏由安徽安庆迁入本地洪冲坞建村,后又徙居此地,因丘岭上有一寺院(早废),村处寺院下面而名。
  柳溪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北部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两侧丘陵谷地。辖6个村民小组 ,10个自然村。175户,897人。耕地2120亩。产稻谷,以所辖片村命名。驻地上河东。解放前夕属浮梁县第三区天宝乡六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二区天宝乡、柳溪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为天宝大队柳溪生产队。1959年属鹅湖公社。1965年分立天宝公社柳溪大队。1967年改为红星公社。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为天宝大队柳溪生产队,1976年恢复天宝公社柳溪大队。1984年天保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上河东
  村委会驻地。在盛家墩西偏北1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线上。周围小溪环绕。37户,176人。清乾隆间(约1757年),王氏由安徽祁门迁此建村。因溪流旁杨柳成荫得名杨柳滩。建国后又因处东河支流东岸上方而名上河东。
  宋村
  在盛家墩西北15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旁佛儿岭南坡下。27户 ,144人。南宋初,宋氏由浮梁北乡迁此,村以姓名。清中期,王氏由安徽祁门继迁此村,沿用原名。
  岩泉井
  在盛家墩西北1.5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北侧佛儿岭南坡下。4户,10人。1974年,金、顾二姓由江苏丹徒县迁此。因有一石井,乃岩缝所渗之泉,得名岩泉井,村因井名。乡办陶器厂亦设此。
  庄村
  在盛家墩西北1.5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旁茅屋岭南坡下。15户 ,59人。清康熙间(约1682年),王氏由安徽祁门迁此附近沙陂陀建村,后于雍正年间(约1732年)徙居此地,因属庄户村落而名。
  沙陂陀
  在盛家墩西偏北1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旁谷地上。8户,41人 。清康熙间(约1682年)王氏由安徽祁门迁于沙地不平处,故称沙陂陀。
  小坞里
  在盛家墩西偏北2公里,低丘东坡下。3户,10人。1976年,此地建有公社畜牧场。1977年,卢氏由浙江淳安县迁此建村,因地处低山坞内,得名小坞里。
  致富岭
  在盛家墩西25公里低丘东坡下。1户,2人。1977年,王氏由下河东迁此建村。旧时名为姐夫岭。1986年乡政府以谐音改称致富岭。
  下河东
  在盛家墩西偏北1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旁,周围小溪环绕。50户,298人。清乾隆间(约1757年),王氏由安徽祁门迁此,因河旁杨柳成荫得名杨柳滩。建国后又因处东河支流东岸下方而名下河东,现含西岸店屋里与洪家屋里,连成一村。
  竹窝里
  在盛家墩西0.5公里,鹅湖至天保简易公路南侧谷地上。15户,77人。明天顺间(约1457年),王氏由安徽祁门迁此建村,因处竹林中,得名。
  徐村
  在盛家墩西2.5公里低丘东坡下。15户,24人。原为徐氏建村得名 。清中期,徐氏衰落,林氏由浮梁北乡迁入,村名未变。
  邓村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南部简易公路两侧低丘陵谷地。辖6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251户,1273人。耕地3178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浮梁县第三区天宝乡四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二区天宝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为天宝大队邓村生产队 。1959年属鹅湖公社。1965年分立天宝公社邓村大队。1967年改为红星公社。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为天宝大队邓村生产队。1976年恢复天宝公社邓村大队,1984年天保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邓村
  村委会驻地。在盛家墩南偏西2.5公里,简易公路线上。52户,272人。宋代,邓氏由浮梁景德镇迁此,村以姓名。
  程村
  在盛家墩南偏西2.5公里,简易公路线上。62户,331人。始为程氏建村得名。明初汪氏由梁浮西乡继迁此村,沿用原名。
  冷水坑
  在盛家墩西南3公里,低丘东坡下。32户,128人。南北朝时,方氏由县城(今旧城乡)迁此泉边建村。当地称泉水为冷水,称溪为坑 ,村名因之。
  桐源
  在盛家墩西南3.5公里,低丘谷地上。54户,261人。宋初,余氏由江西上饶迁此建村,因最早源出安徽桐城,取名桐源。
  油榨井
  在盛家墩南偏西2.5公里,低丘谷地。6户,31人。1983年,邓氏由附近邓村迁此建居。有一水井,人称油榨井,意井水宝贵,滴水如油,村袭井名。
  石马下
  在盛家墩南偏西2.5公里,低丘南坡下。15户,87人。宋初,胡氏由婺源清华街迁此,因村后有块大石,形似马状而名。
  下村
  在盛家墩南偏西2.5公里的小溪旁。9户,42人。宋末,胡氏由邻村石马下分家迁此,因处旧居下方得名。
  郑村坞
  在盛家墩南偏西4公里,简易公路西南端。23户,120人。后周,郑氏由浮梁北乡迁此山坞口建村,得名。
  张村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南部简易公路两侧低丘谷地。辖6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 。232户,1204人。耕地2467亩,产稻谷,因驻地得名。解放前夕属浮梁县第三区天宝乡,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二区天宝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为天宝大队张村生产队,1959年改为红星公社。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为天宝大队张村生产队,1976年恢复天宝公社张村大队。1984年天保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张村
  在盛家墩南1.5公里,简易公路旁低丘西坡下。98户,472人。明代前,因张氏建村得名。明初,张氏迁出,明中期,王氏由浮梁北乡迁入,村名未变。
  阴冲
  在盛家墩南偏西1.5公里,低丘东坡下。17户,96人。明末,王氏由附近张村迁此建村,因村旁有条林荫小道,而名阴冲。
  詹家
  在盛家墩南偏西2公里低丘东坡下。2户,18人。明末,詹氏由婺源迁此,村以姓名。
  前山
  在盛家墩南2公里,简易公路线上。4户,21人。1977年,胡、戴等姓由附近爵禄源迁此建村,因处小山之前得名。
  爵禄源
  在盛家墩南2公里,简易公路东侧谷地上,林前一小溪。39户,221人。宋初,郑氏由安徽祁门迁此水源边建村,因有人被朝廷封爵,享受国家俸禄,故名。
  眼前山
  在盛家墩南2公里,简易公路线上。17户,86人。唐初,汪氏由婺源大畈迁此,因村前有座山丘,取名眼前山。
  茶培山
  在盛家墩南偏东3.5公里,茶培山水库西侧丘坡下。11户,56人。宋末,洪氏由婺源县迁此,在山丘上培育茶籽,故名。
  施家庄
  在盛家墩南偏西3公里,简易公路南端。42户,225人。早为施氏建村得名。明初,周氏由浮梁继迁此村,沿用原名。
  石岩僻坞
  在盛家墩南偏东3公里,低丘坡下。3户,9人。因此地山坞偏僻且多岩石,得名。1958年,柳、郑氏由张村迁此建居,村袭地名。
  崔家林场
  在盛家墩东偏北5公里,大油山西麓山坳中。1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6户,43人。耕地75亩,山林3500亩,产木材,稻谷,因驻地得名。解放前夕属梁浮县第三区天宝乡五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二区天宝乡潘村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属天宝大队潘村生产队。1959年属鹅湖公社。1965年分立天宝公社潘村大队。1966年由潘村大队划出成立崔家林场,1967年改属红星公社 。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天宝大队。1976年恢复天宝公社崔家林场,1984年为天保乡崔家林场。
  柳溪(片村)
  在乡境西北部鹅湖至天宝简易公路两侧丘陵谷地。清乾隆间(约1757年),王氏由安徽祁门迁此建村,因处河旁,两岸杨柳成荫,得名杨柳滩。后以附近的店屋里,竹窝里,沙陂陀,宋村、庄村皆姓王,合为六村,形成片村,建国后简称柳溪。
  婺源棚
  在盛家墩东偏北3.5公里大油山西麓丘坡下。20户,100人,唐代始名凤家。建国后,婺源人在此搭棚建农作点,故名。
  金家山
  在盛家墩东2.5公里,杨桃山西北麓丘坡下。1户,2人,农忙时达60人,宋初,此处山地为金氏所有,故名。建国后,婺源人在此建村设农作点,袭用地名。
  洪冲坞*
  在盛家墩东3.5公里杨桃尖西北麓,无常住户,农忙时达70人。明景泰四年蒋氏曾在此建村。因山坞荒地被洪水冲刷成田,故名。建国后,婺源人在此设农作点,保留原名。
  竹山嘴
  在盛家墩东偏南2.5公里低丘陵谷地。无常住户,农忙时达30人,因山嘴上毛竹甚多得名,建国后,婺源人在此设农作点,沿袭地名。
  外枫村
  在盛家墩东偏南3公里杨桃尖西麓丘坡下,无常住户,农忙时达100余人。元初,丰氏由安徽迁此,因丰氏属外地人,人称外丰村,后丰氏迁出,讹化为外枫村。建国后,婺源人在此设农作点。
  灰窑坞
  在盛家墩东偏南4公里,杨桃尖西麓。无常住户,因山坞内曾建有石灰窑得名。建国后,婺源人在此设立农作点。
  塘坞里*
  在盛家墩东南3.5公里杨桃尖西麓,无常住户,农忙时达70人,因山坞象口园塘,故名。建国后,婺源人在此设立农作点。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