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源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609
颗粒名称: 洪源乡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蛟潭区洪源乡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山林、工业。
关键词: 蛟潭区 洪源乡 概况

内容

洪源乡位于蛟潭区南部,东部隔河与昌江区旧城、竟成乡相望,南与昌江区鲇鱼山乡、吕蒙乡接壤,西与波阳县金盘岭乡交界,北面与三龙乡和罗家桥乡毗连。乡政府原驻地洪源,现驻地罗家滩,距蛟潭29公里,距市区4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91个自然村。共2664户,12591人(其中非农业598人)。除苗族1人外,均为汉族。
  辖区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西北偏高,东部平坦,西南较低,最高山英花尖海拔363.3米,东南部一片良田,自然气候适宜于农业生产。境内西河支流在历史上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一条重要运输河道,今因淤塞,木帆船运中断,但汛期竹排、木筏仍可放流入市。
  辖地清朝属浮梁县安西乡鱼步都、星槎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四区三龙乡。建国初乡建制未变,1952年属浮梁县第四区洪源乡和洗马乡,各乡均组成了初级社,并于1956年转为洗马、洪源、鸣山、高峰4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划归国营罗家综合垦殖场,1963年改属罗家人民公社。1964年更名为洪源公社,1968年改称红源公社,1973年复称洪源公社。1984年建立乡建制称今名。
  辖境内地质多属红壤土和沙质粘土,土地肥沃,又紧靠市区,肥料充足,是蛟潭区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21098亩(其中水田19931亩,旱地1167亩),农业以稻谷为主,兼种芝麻、油茶、花生、红薯、荞麦以及经济作物甘蔗等。建国后,兴建了水库12座,其中小(一)型西冲水库蓄水量达367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3700亩,小(二)型水库9座,渠道1.8万米长,旱涝保收面积达14121亩,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市、区农科部门的指导下,洪源乡曾举办两次科技交易会,为全市各乡提供科技资料3万份(包括良种、植保、耕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农科技术)。省、市电视台还拍摄了科技交易会的盛况。1984年粮食产量达2,064万斤,平均亩产1004斤,比1978年增长34%,比建国前翻了一番多。油料作物也连年丰收,油菜籽产量达22.1万斤,芝麻产量5.3万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37.8%和49%。该乡同时也是蛟潭区的畜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五养(鸡、鸭、鱼、牛、猪)为中心的养殖业,建立了三站——畜牧兽医站、人工授精配种站、饲料供应站。1984年生猪存栏数4397头,供应商品猪2600头,存栏牛有944头。群众挖塘及利用水田养鱼积极性很高,有养鱼专业户195户,桂花村的农户普遍养了鱼。全乡水库养鱼水面871亩,放养鱼苗14.4万尾,还有59亩水塘放养2.18万尾,1984年鱼产量达7.85万斤。
  辖地有山林面积70455亩,茶园面积2878亩,油茶林面积1644亩。由于林业政策的落实和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经营林、茶的积极性很高,1984年以杉、松为主造林1300亩,年产茶叶700担,茶油6800斤。洗马、江家2个村委会的森林覆盖率均在50%以上。
  建国后,工商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市水产养殖场1984年生产水花鱼苗8700万尾,冬片鱼苗140万尾,供应市内及各地的需要。洪源茶场有精制的“浮红”茶出口。乡办企业有红砖厂、茶林场、建筑材料预制厂、配件厂、建筑公司、砂石厂、福利瓷厂等。1984年8月从浙江绍兴引进技术,合办一个绍红酒厂,适应了市场需要。全乡拥有汽车5辆,大中型拖拉机27台,农业机耕面积不断扩大。
  乡境内生产建设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逐步发展。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65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71万元,工业产值181万元。近年来,建新房103幢,购买电视机近600台,80%以上农民有存款。建国前境内只有洪源、大港2所小学,100多名学生。现在有中学1所,小学20所,共有学生2485人,教职员1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乡有卫生院,村委会有卫生所、保健站,医务人员16人。乡有广播站、文化站、电影院,还有5个电影放映队。境内交通方便,景(德镇)湖(口)公路横穿乡境。
  洪源乡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861年太平军攻克景德镇,曾在营盘山驻扎,至今遗迹尚存。土地革命时期,地下党在龙头山一带积极活动。1930年9月红军三次攻克景德镇,曾在鲍家的罗家桥油榨坊内,设立了苏维埃政权(亦称红军总局),管辖地区从罗家、三龙到杨家店。当时洪源、鸣山、方家、桂花桥、洗马村都成立了农民协会。参加红军的有30多人,为革命牺牲烈士12人。
  境内的宝石村,有“二石如玉,双峙河心,出水丈余,其根相连,一名飞来石,亦曰玉笋峰”。清督陶官唐英写道:“玉笋峰存浮梁之西昌水中,双峰对峙,皎洁巍峨,颇有意致”,故有撑天柱之说。现为景德镇市旅游点之一。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