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港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603
颗粒名称: 福港乡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
页码: 335-336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福港乡的概况,地理位置、沿革建制、农业、文教卫生、交通建设、历史人物。
关键词: 蛟潭区 福港乡 概况

内容

福港乡位于蛟潭区东南部,东邻鹅湖区臧湾乡,南与鹅湖区新平乡和王港乡接壤,西和蛟潭乡交界,北同峙滩乡毗连。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以建国前福西乡之“福”和杨家港之“港”而名,寓意鱼米之乡。乡政府驻地广明堂,距蛟潭8公里,距市区28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包括1个林场和1个茶场),52个村民小组,52个自然村。共1703户,8194人(其中非农业324人)。均为汉族。
  辖地清代属浮梁县安东乡己溪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四区福西乡和第六区冠石乡。建国初乡建制末变。1952年分属浮梁县第七区新民乡;福港乡;建石乡。并分别建立了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改为龙星;明星;黄山;光明等高级社。1957年小乡并大乡时,福港归蛟潭乡,石鼓归旧城乡。1958年建樟树坑水电站时,许多村庄迁往三龙;坑口等地,分别划属高峰公社和坑口公社。1959年停建电站重新迁回,属新平人民公社。1961年从新平公社划出成立福港公社。1966年改名勤奋公社,1968年又分别并入蛟潭;新平2个公社,1972年复立福港公社。1984年建乡时改为现名。
  辖境地处山区,东面群山重叠,西部地势较低,山丘起伏。东北部黄字号主峰,海拔643.9米。东南部猪食尖海拔530多米。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玉米;大豆等杂粮及芝麻;油菜籽;茶叶;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并利用水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全乡耕地面积10483亩(其中水田8785亩,旱地1698亩),人多田少(人均只1.1亩多田),建国前沿河农民口粮大部分靠邻县供应。建国后的一段较长时间,仍吃国家回供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建国以来,修建了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11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5亩,旱涝保收面积5095亩,使粮食生产面貌迅速得到改变,1981年度开始粮食自给有余。1984年稻谷产量674.8万斤,比1978年增长23.8%,向国家出售商品粮183万斤。同时,充分利用水库水面养鱼,年产鲜鱼20万斤。石鼓的石鲫是乡的一大特产。
  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的昌江穿越境内。古代著名的石鼓镇,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当地人历来多以造船业和航运业为生。全乡现有木帆轮192条,航运事业较为发达。境内尚有三条小河,春汛时可放运木;竹排。
  全乡山地面积190898亩,建了2个林场。走马湾林场以育林为主,年为国家提供木材1100立方米。1984年办了以造林为主的小暑林场,营造杉;松林2500亩,杂柴林3800亩。此外,乡办了茶场1个,有茶园3924亩,建有茶叶初制加工厂,年产茶叶517担,还有桐籽树面积50亩,年产桐油3503斤。
  该乡在积极发展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建国前,只有一些造船业和几个铁匠铺,如今办有农机厂;板套厂;拼花地板厂;车木厂;木材加工厂;装配厂;木炭厂;翻砂厂等。各村委会办有木材加工厂;砖瓦厂以及联户和专业户办的企业。走马湾村委会户户推广食用菌新法培育香菇,被称为“香菇村”。全乡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167.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2万元,工业产值37.8万元,畜牧业产值11627元。
  文教卫生和交通建设事业日益发展。建国前,境内仅5所小学,100余名学生。石鼓有1家中药铺和1位郎中。现在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31所,中小学生1490人,教职员60多人。有文化站;电影院(有电影放映机2部);业余剧团。还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4人。村委会设有医务室。
  辖境交通也较方便,皖赣铁路直穿境内中部,福港火车站建在广明堂村前1公里处,从广明堂到西南部的官中;潘村,向东到库源坞;内库都有新建的简易公路。蛟潭到韩源的公路穿过乡境西南。
  辖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9月工农红军攻克景德镇时,革命曾发展到石鼓,在此驻过红军局,并与敌民团进行了一次激战,红军局领导人孙求来等10余人先后壮烈牺牲。1934年5月,芳村建立了农民革命团,开展了打土豪与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历史人物。了元,字觉老,邑之林氏子(建溪村人)。三岁能记诸家诗千篇,称为神童。宝积寺为僧,会游京师,奉诏入内讲经,神宗赐号佛印并赐紫袈裟高丽磨袖金钵,以旌其德。他与苏轼最善,并交黄庭坚。居庐山时,与庭坚有尺犊往来。宋,郑发龙,字子俊,诸溪村人,嘉定戊辰进士,通判永州,迁知柳州改彭州,所在故土养民多善改,民立祠祀之。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人物

了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