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坛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600
颗粒名称: 黄坛乡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16
页码: 321-322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蛟潭区黄坛乡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经济发展、文教卫生、交通建设、历史人物。
关键词: 蛟潭区 黄坛乡 概况

内容

黄坛乡位于蛟潭区西部,东邻蛟潭乡,南接三龙乡,西连波阳县枧田乡与莲花山垦殖场,北交经公桥乡。乡政府驻地黄坛,距蛟潭36公里,距市区45公里。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87个村民小组,188个自然村。共1959户,9347人(其中非农业329人)。均属汉族。
  辖区清代属浮梁县安西乡黄坛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四区南溪乡。建国初,乡仍沿旧制。1952年属浮梁县第四区,分成南溪乡、东港乡、大洲乡、龙潭乡,并分别建立了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组成东港、港口、龙潭、黄坛、南溪5个高级社。1957年小乡并大乡,各乡并为南溪乡。1958年高级社并入高峰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黄坛公社,1966年更名为曙光公社。1969年并入三龙公社,1972年再度划出恢复黄坛公社。1984年建立乡建制改为今名。
  辖境属丘陵地带,四周高山峻岭,西部雷打石主峰海拔745米,天荷山、黄竹尖、水牛包都在700米以上。中部为南北向的狭长谷地。发源于天荷山的西河,流经黄坛、三龙、罗家、洪源汇入昌江。境内河流长约35公里,其中大洲至南溪一段河床被砂土淤积,其余河港可通木、竹筏。为治理瓷土余砂流入河道为害,已经在大洲瓷土矿区,修筑了拦砂坝。
  辖境内耕地面积12783亩(其中水田11290亩,旱地1535亩),山地面积24943亩。东港、中堡、板坑、双港等地,森林稠密,山多田少,以林为主;黄坛、南溪、吴家、七甲等地,水田较多,以粮为主,兼营林业。全乡村庄多处西河两岸,黄坛形成一片较大的田畈。全乡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7.8%,1984年木材砍伐量达8836立方米,为全市的第二位。共有茶园2659亩,其中专业林场,有茶园500亩,年产茶叶347担。除木材、毛竹、茶叶外还盛产香菇,1984年供应国家香菇2万余斤。境内土质多砂性,易旱易涝。建国后,先后建筑了小(二)型水库3座,山塘、堰坝320座(口)。有效灌溉面积9200亩,旱涝保收面积7400亩。1984年全乡稻谷产量989万斤,亩产860斤,比1978年增长16%,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作物亦获丰收,油菜籽产量112400斤,芝麻47000斤,花生243300斤。
  境内地下矿藏丰富,是景德镇市陶瓷原料重要产地,大洲瓷土矿年产8000吨高岭土。乡办企业有萤石矿、瓷土矿、钨矿、瓷石矿。此外,还办有文体用品厂、化工厂、木制厂、陶瓷厂,以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共有职工275人,年产值172万元。村办企业也较兴旺,8个村委会都办有木材加工厂,有7个村委会办有铸造厂、油坊。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4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63%,工业产值占37%。
  建国前,境内没有公路,交通不便。建国后,修建了连接南(昌)张(王庙)公路的三(龙)(东)港公路穿越乡境,每天有班车通行。全乡80%以上的山村都修了简易公路。乡拥有汽车12辆。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山区旧貌变新颜。建国前,境内只有国民保学4所,学生150多名,教师6名。中药铺2个和中医师2名。现有1所中学,8所小学。为了建设老区,上级拨款新建了1所中堡小学,全乡共有中、小学生1600人,教职员61人。乡有卫生院1所,村委会有医疗站。乡有2座拥有千人座位的电影院和文化站、图书馆。兴建了大洲水电站,有2台160瓩,1台75瓩机组发电。
  境内李家村,处在三县(江西省浮梁、波阳,安徽省东至县)交界的山区,1933年建德、鄱阳、浮梁党的地下工作者曾在此秘密组织游击大队和3个游击中队,1934年4月革命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这个村农民大多数参加了革命,并在此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区长李佑祥及其父、叔等都为革命壮烈牺牲,全村房屋被烧毁。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