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滩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97
颗粒名称: 峙滩乡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
页码: 307-308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蛟潭区峙滩乡的概况,地理位置、建置沿革、农业、革命纪念地、历史人物。
关键词: 蛟潭区 峙滩乡 概况

内容

峙滩乡位于蛟潭区中部,东邻兴田乡和鹅湖区金竹山乡,南连福港乡与鹅湖区臧湾乡,西接储田、蛟潭乡,北毗江村乡。乡政府驻地峙滩,距蛟潭25公里,距市区59公里。总面积约194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06个村民小组,118个自然村。有农、林、牧、渔场4个。共2543户,11775人(其中非农业548人)。均属汉族。
  辖地清代属浮梁县化鹏乡,为法京都、〓口都、侈溪都、引京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为峙滩乡、冠石乡。建国初为浮梁县第三区峙滩乡,不久改为第六区峙滩乡。1952年调整区乡规模,分别成立浮梁县第六区峙滩乡、明溪乡、梅湖乡、流口乡和第八区清溪乡、英溪乡。后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峙滩、明溪、梅湖、英溪划属东风公社,流口划属曙光公社,清溪划属幸福公社。1960年成立峙滩公社,辖峙滩、英溪、流口、清溪等大队。1966年改名太阳升公社,1969年复名峙滩公社。1984年改乡建制,称现名。
  辖区是土地革命时浮梁县的一个重要革命老根据地。境内地处丘陵地带,东部山脉连绵,山峦重叠,西北部较低,山多林茂,最高峰鸡笼尖海拔680米,群山纵横,村落遍布山山坞坞。1930年湖北省黄梅革命暴动失败,许多革命同志到这一带以烧炭、抬轿、当雇工种庄田为掩护,秘密开展宣传活动和组织发动工作。1934年4月方志敏领导的红军来到浮梁县农村开辟新的根据地,境内有100多个村先后建立了工农革命团。7月中旬在清溪的打渔章家的章家祠堂召开的皖赣边区八县工农革命团代表大会,成立了皖赣边区苏维埃政府,选举了主席和各部部长。流口不仅驻过皖赣分区委重要机关,而且红军挺进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里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工农革命团在各村广泛开展了“平债分田”、参军拥军活动,有140多名红军新战士在清溪受训。至今,许多革命遗址仍保留完好。
  辖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稻谷,兼办工副业,林业潜力很大。耕地面积18155亩(其中水田面积16311亩,旱地1844亩)。山林面积298590亩,其中国营林场17253亩。森林覆盖率67.24%,活立木蓄积量17.43万立方米。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先后修建了小(二)型水库6座,山塘72个以及水坝、水渠等11处,小水电装机(5台)容量159瓩,有效灌溉面积6819亩,旱涝保收面积5567亩,分别占水田总面积的41.8%和34.1%。并且利用水利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有养鱼水面386亩,年产鲜鱼5.4万斤。解放前水利条件差,耕作很粗放,每年只种一季。建国后逐步改种双季,提高复种指数。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平衡增产。1984年稻谷产量达到1408.7万斤,比解放前增长二倍,比1978年增长41.32%。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为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乡办有农用机械厂、木制厂、红砖厂、福利厂(生产爆竹、藤椅等)、建筑工程队、砂石厂、运输管理站,以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建材等17个企业。村办工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木制厂就有8个,流口村委会纤维玻璃厂生产的纤维玻璃瓦,远销十多个省市。乡有汽车5辆,中型拖拉机7台。乡办有金竹采育林场,1984年造林2513亩,供应国家木材3514立方米。乡有茶场1个,茶园4607亩,年产茶叶470担。
  峙滩是旧时有名的港口码头。现皖赣铁路纵横乡境南北,火车站就建在峙滩村前,水陆交通十分便利。10个村委会有7个通了公路。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现在全乡有中学1所,学生256人,教师18人;小学30所,学生2064人,教师82人。乡有文化站、图书室、电影院,村村设有文化室,有6个电影放映队,还有一支业余文艺宣传队,农村文化生活十分活跃。乡有卫生院1所,医疗站7个,有医务人员23人。
  辖境革命纪念地和历史人物颇多。历史上境内曾是古战场,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在当地农民配合下,于英溪、小源一带打了大胜仗。金达、字德孚,浮梁引京都(今英溪)人,嘉靖丙午乡举第一,丙辰会试第二,探花。金达的五开间府厅祠门罩为“国学师”牌坊,现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