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田乡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95
颗粒名称: 兴田乡地名
分类号: K925.6
页数: 9
页码: 296-304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蛟潭区兴田乡地名介绍如,兴田、苏村、上程、方家坞、丁家棚、陈家、大船丘、胡家、毕家、东坑坞、余家、童家埠、彭家、百阳坦、潭下、港口、城门、赵家、塘溪、龙墩、大坞、金村塅、内式溪、外式溪、潭口、潭口坞陈家、王家、坑下、坳头、营新等。
关键词: 蛟潭区 兴田乡 景德镇市

内容

兴田乡地名
  兴田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中部山谷中。兴(田)传(芳里)公路穿过境内。以驻地兴田村而名。辖6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168户,746人。耕地911亩。山林11774亩,茶园330亩。以种水稻为主,盛产木材。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六保。建国初属第六区。1952年为第八区兴福乡。合作化时,由兴田初级社转为光辉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属兴田公社,均称兴田大队。1984年建乡后改为现名。
  兴田
  在蛟潭东偏北49公里处,郎台岭东麓山谷中。乡政府、村委会驻地。131户,584人。此地原有胡氏居住。唐朝末期,程氏由本地夏田程家畈(废村)迁来。因此地有兴龙寺。村边有田取名龙田。兴龙寺毁,就结合村旁兴口桥之兴和田而易名兴田。现有程、石、宋、陈、许、胡等氏聚居。
  苏村
  在兴田北0.5公里,罗家尖西南麓谷地,兴(田)传(芳里)公路东侧。37户,162人。南宋祥兴年间,程氏由夏田程家畈(废村)分迁此地。因村周围盛产紫苏(一种做香料的野生植物)而得名。现有陆、于、徐、潘、石、郑氏聚居于此。
  上程
  在兴田东南1公里,虎山西北麓山谷中。曲(中)陈(村)公路经过村前。清嘉庆年间,程氏由府前(在今臧湾乡)迁此。因村居小河上游,故名上程01933年程氏迁回原地。1980年兴田公社在此建立虎山林场,后林场迁港西。现建有体育器材厂、松脂厂,有15名职工居住。
  方家坞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北部山区,皖赣铁路横穿村境,以驻地方家坞得名。辖12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208户,1,086人。耕地面积1,836亩,山林24,550亩,茶园420亩。主种水稻,盛产木材、香菇。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三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1952年为第八区龙溪乡和城门乡。合作化时,由方家坞、潭下初级社转为潭城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属兴田公社,均称潭城大队。1968年为童家埠大队,1972年成立方家坞大队,1984年称现名。
  方家坞
  在兴田北偏西12公里,皖赣铁路北面山坞中。村委会驻地。45户,261人。南宋,方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赤桥迁浮梁佛塔,后迁横路方源村,再迁此地。因村建在山坞,取名方家坞。现有方、王、郑、李、邹、周、邵、曹等氏聚居于此。
  丁家棚
  在兴田北偏西14.5公里,金凤山西麓小溪西岸。14户,63人。民国初期,丁氏从安徽省怀宁县迁此,搭棚居住,故名。
  陈家
  在兴田北偏西14公里,金凤山西麓山谷两小溪交汇处。9户,48人。明景泰年间,陈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迁此,因名。现有陈、石、王、方氏迁此居住。
  大船丘
  在兴田北偏西13.5公里,姚岭东南麓谷地中。2户,15人。建国初期,陈氏由本地陈家分居于此,屋前有丘似船形的大田,故名。
  胡家
  在兴田西偏北12公里,皖赣铁路北侧丘陵谷地。16户,78人。宋建炎年间,胡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迁此,因名。后有丁氏迁此居住。
  毕家
  在兴田西偏北11.5公里,皖赣铁路北侧山坞里。4户,21人。此地原是毕氏居住,故名。清朝中期,程氏由本地石溪迁来,后有周氏迁此,村名未变。
  东坑坞
  在兴田西偏北11公里,皖赣铁路南侧山坞小溪两岸。13户,57人。明嘉靖年间,胡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营口迁此。建村在东有小坑的山坞中,故名。现有胡、汪、魏、路、王、彭、周氏等聚居。
  余家
  在兴田西偏北12.5公里,皖赣铁路南侧山谷中。22户,129人。宋仁宗年间,余氏由安徽省休宁县迁来,取名宏衢里。建国后,易名余家。后有王、叶氏迁此居住。
  童家埠
  在兴田西偏北7.5公里,昌江北侧。皖赣铁路穿过村前。27户,135人。清乾隆年间,童氏在此开店,常有往来船只停泊,生意兴隆,成为商埠,故名。现有郑、吴、魏、丞、江、徐、戴、王氏聚居于此。
  彭家
  在兴田西偏北11公里,皖赣铁路南侧小溪两岸。1户5人。清康熙年间,彭氏由本地东坑坞迁此,故名。
  百阳坦
  在兴田西北7.5公里,杨梅岭南小溪两岸。3户,8人。1958年,兴田公社曾在此建立畜牧场,1980年王氏由浙江淳安迁此居住。因此地有几十亩平坦土地,故名百阳坦。
  潭下
  在兴田西北7.5公里,昌江南岸丘坡下。32户,172人。唐永贞年间,吴氏由安徽休宁县老柏墩迁此。因村建在昌江老虎潭下,故名。
  港口
  在兴田西北9公里,昌江北侧小丘坡上,20户,94人。宋咸淳年间,余氏由本地余家分支迁此。因村建在近河渡口处,故名港口。
  城门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北部,皖赣铁路以北丘陵山区。昌江流经村境。以驻地城门村而得名。辖1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207户,989人。耕地1,635亩,茶园410亩,山林22,000亩。以种水稻为主,出产木材、油茶,特产香茹。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三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1952年为第八区龙溪乡和城门乡。合作化时,城门、式溪、塘溪、龙墩、赵家初级社转为潭城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属兴田公社,均称城门大队。1969年并入童家埠大队。1972年从童家埠大队划出,恢复城门大队。1984年称现名。
  城门
  在兴田北偏西7.5公里,地处三面被昌江环绕的开阔丘坡下。村委会驻地。97户,428人。唐永贞年间,吴氏由安徽休宁县老柏墩迁此,此地原建有城门,设有城门阙,是浮梁县北乡的大门和重要关卡。曾名锦城,现名城门。建国后有张、郑、程、汪、王、苏、查、余、刘氏陆续迁此居住。
  赵家
  在兴田北偏西11.5公里,毛岭尖东麓山谷小溪旁。43户,214人。宋朝,赵氏由安徽省祁门县潭滩迁此定居,故名。后有李、汪、徐氏迁此居住,村名未变。
  塘溪
  在兴田北10公里,井湾里山西丘陵谷地。27户,120人。明宣德年间,汪氏由查村(在今新平乡)迁此。村边有水塘,小溪流过村前,而名塘溪。现有汪、李、万、计氏等居住。
  龙墩
  在兴田北偏西10.5公里,金凤山东麓谷地。24户,121人。宋仁宗年间,吴氏由本地城门分支迁此。因村南田垄形似长龙,村前有一小丘墩,故名。现有吴、刘、宁氏居住。
  大坞
  在兴田北偏西12公里,金凤山南麓。1户,10人。清光绪年间,丁氏由安徽太湖县迁此,因建村在东坑坞尽头,故名。
  金村塅
  在兴田北偏西9公里,丘陵谷地小溪两侧,3户,16人。宋朝,有金氏在此居住,村前有一大田畈,故取名金村塅。明崇祯年间,王氏由安徽省祁门迁此,沿用原名。
  内式溪
  在兴田北8.5公里处,西凤山西麓丘陵谷地。5户,38人。北宋初年,程氏由本地兴田分支迁此。有二条小溪分别流经村中和村西,曾有贰溪之称,后人把贰误为式,故名式溪。后程氏分居两村,此村在小溪内边,称内式溪。现有程、江氏居住。
  外式溪
  在兴田北8公里,昌江北岸。7户,42人。宋靖康年间,程氏由内式溪分支迁此。因村在内式溪外边,故称外式溪。现有程、刘氏居住。
  潭口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部丘陵地区,皖赣铁路穿过村境,昌江流经村境,以驻地潭口而得名。辖10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196户,880人。耕地1,553亩,茶园430亩,山林16,000亩,以种水稻为主,出产茶叶、木材、毛竹。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一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1952年为第八区龙溪乡。合作化时,由红星、同心、同和初级社转为潭口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属兴田公社,均称潭口大队。1984年称现名。
  潭口
  在兴田西北12.5公里处,铁帽尖西南麓,昌江北岸丘陵地。村委会驻地。104户,538人。北宋真宗年间,汪氏由桃墅店(在今西湖乡)迁此。村中有一口水潭,故名。现有汪、郑、钱、姜、胡、高、王氏等居住。
  潭口坞陈家
  在兴田西偏北15公里,潭口坞内。6户,20人。清乾隆年间,陈氏由本地方家坞迁此。后陈氏迁潭口。建国初张氏由安徽太湖县迁此居住,袭用原名。
  王家
  在兴田西偏北13公里,潭口坞内。2户,14人。明洪熙年间,王氏由本地太源坞(废村)迁此定居。
  坑下
  在兴田西北13.5公里。7户,29人。1975年王氏由浙江淳安迁此。在小坑下建村,故名。
  坳头
  在兴田西偏北15公里处。13户,41人。明泰昌年间,张氏由法京(今峙滩乡)迁此。因村处山坳里,故名坳头。
  营新
  在兴田西偏北13公里,昌江北岸,皖赣铁路东侧。10户。40人。1966年浙江淳安县移民至此,建新村在营里对面,故名营新。现有王、钱、洪、卢氏聚居。
  大路上
  在兴田西偏北12公里,昌江北岸,与潭口相邻。6户,32人。明朝,郑氏由安徽祁门县奇岭迁居此地。因建村在大路旁,故名。后有余、徐氏迁来居住。
  程家湾
  在兴田西偏北11公里,铁帽尖南麓,昌江北岸。1户,8人。宋靖康年间,程氏由本地夏田分支迁此。因村建在山湾里,故名。后程氏迁走,方氏由本地方家坞迁来居住,袭用原名。
  营里
  在兴田西偏北13.5公里,昌江南岸丘陵北坡下。36户,161人。唐朝末期,朱氏由安徽省歙县率兵在此安营,而后留居此地,原名朱家营,建国后改称营里。现有汪、徐、程、施、季氏聚居。
  高岭头
  在兴田西偏北11.5公里处,铁帽尖西南麓,昌江北岸。9户,41人。宋哲宗时期,汪氏由桃墅店(在今西湖乡)分迁至此,建村在潭口东南高岭上,故名。
  黄金山村民委员会(茶场)
  位于兴田中西部,铁帽尖东南麓,昌江两岸谷地。以辖地黄金畈而名。驻地罗布冲。辖2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75户,284人。耕地351亩,山林4,000亩,茶叶1,800亩。以产茶叶为主。1979年兴田公社在此建立茶场。
  罗布冲
  在兴田西偏北11.5公里,铁帽尖东南麓,昌江北岸。村委会驻地。39户。103人。昔日曾有周氏在此居住,后周氏迁走,村废。1979年兴田公社在此成立黄金山茶场,胡、王、余氏由浙江淳安县迁此居住,重新建村。
  招宾
  在兴田西偏北11公里,女儿尖西北麓峡谷中。15户,77人。此地原有方氏居住。宋朝,汪氏由桃墅店(在今西湖乡)迁来定居。村口原有接官亭,并有官路,村中有招宾街,村名简称招宾。后有周、陈氏迁此居住。
  上屋
  在兴田西偏北12公里,铁帽尖东南麓,昌江北岸谷地。3户,18人,明朝,张氏由本地下屋分居于此。村处在张培山之上。故名上屋。现有张、周氏居住。
  下屋
  在兴田西偏北12公里,铁帽尖东南麓,昌江北岸谷地。18户,86人。明朝,张氏由余干县迁至本地城门,再迁此地,后人口增多,分居张培山上、下两地。此地在张培山之下,故称下屋。现有张、黄、王、吴氏居住。
  天晓山村民委员会(茶场)
  位于乡境东部天岭尖西南麓,昌江两岸丘陵谷地。以天岭尖的天字,和新办茶场象征着天晓初升的太阳而得名。1977年兴田大队划出镇埠、正德坑等自然村成立天晓山茶场。驻地传芳里。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121户,615人。耕地624亩,茶园1700亩,山林15000亩。以垦复茶园和种水稻为主,特产茶叶。
  传芳里
  在兴田北偏西4公里,昌江南岸,天岭尖南山谷中。村委会驻地。46户,236人。元朝末期,汪氏由安徽省休宁县迁此,以造船为业。相传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在此造战船,名传四方而得名。现有汪、张、许、潘氏等聚居。
  兴滩
  在兴田北偏西5公里,昌江东岸天岭尖西麓谷地。4户,15人。耕地80亩,山林200亩。1964年兴田农业中学建此,后撤销。1978年兴田公社在此办畜牧场。现有吴氏居住。兴田乡果木林场设此。
  镇埠
  在兴田北偏西3公里,昌江南岸,女儿尖东北麓山谷中。41户,212人。宋初,程氏由本地兴田分支迁此。地处昌江上游皖赣水运码头,有多家店铺,成为集市村镇,故名镇埠。现有程、柳、金、卢、兰氏等居住。
  正德坑
  在兴田北5公里,罗家尖西南峡谷小坑旁。8户,37人。宋朝,方氏由安徽省歙县篁墩迁此,原名方家。传说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在此投宿一晚,便称正德坑。
  镇埠新屋里
  在兴田北3公里,女儿尖东北麓山谷中,与镇埠隔河相望。8户,51人。程氏由镇埠分支迁此建新屋定居,故名。后有陆、李氏迁此居住。
  金家坑
  在兴田北4公里,昌江南岸。14户,64人。清初,金氏在此居住,因附近有一小坑,故名金家坑。1980年天晓山茶场在此建立茶叶队。方氏由本地正德坑迁居此地,村名未变。
  朱家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南部丘陵山区。以辖地朱家得名,驻地下门朱家。辖10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181户,866人。耕地1,454亩,茶园178亩,山林23800亩。以种水稻为主,特产香菇。建国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二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1952年为第八区龙溪乡。合作化时属潭口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属兴田公社,均为潭口大队。1962年从潭口大队划出,成立夏田大队。1968年并入潭口大队,1977年成立朱家大队,1984年称现名。
  下门朱家
  在兴田西8公里,女儿尖西南麓丘陵谷地。村委会驻地。9户,36人。明成化年间,朱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村处闽坑下岸,称下门朱家。
  冰潭
  在兴田西11.5公里,昌江南岸丘陵低坡下。4户,16人。因地势低洼,冬天村前水潭结冰不易溶化,而名。清光绪年间,戴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建村。
  夏田上村
  在兴田西9.5公里,女儿尖西麓丘陵谷地。30户,133人。宋朝,汪氏由桃墅店(在今西湖乡)迁此,以姓得名。后在一片田畈中建“汪氏宗祠”,系夏季落成,故名夏田。后分上下两村,此为夏田上村。
  夏田下村
  在兴田西10公里,女儿尖西麓丘陵谷地。80户,378人。宋朝,汪氏由桃墅店(在今西湖乡)迁来。以姓得名。后在一片田畈中建“汪氏宗祠”,系夏季落成,故名夏田。后分上下两村,此为夏田下村。
  董家
  在兴田西0.8公里,女儿尖南麓。11户,63人。清道光年间,董氏由安徽潜山迁此搭棚居住,名董家棚。1953年迁至老门前建立新村,改称董家。
  张源
  在兴田西4公里,女儿尖南麓谷地中。31户,157人。唐朝末期,有张氏居此,取名张源。宋真宗年间,方氏由安徽省祁门县碧桃迁此,沿用原名。
  油榨里
  在兴田西5.5公里,女儿尖南麓山谷中。3户,21人。1933年潘、李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因地形似油榨,故名。
  北边
  在兴田西7.5公里,女儿尖西南麓谷地,小溪北面。2户,13人。1963年范氏由范家棚迁此,村建在田畈小溪北边,故名。
  南边
  在兴田西7.5公里,女儿尖西南麓谷地小溪旁。3户,14人。清顺治年间,季氏由安徽省潜山县迁此定居。建村在田畈小溪南边,故名。
  上门朱家
  在兴田西8.5公里,女儿尖西南麓丘陵谷地。8户,35人。明成化年间,朱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村居闽坑上岸,称上门朱家。解放后,范氏迁此。
  虎山村民委员会(林场)
  位于乡境东部,梨树岭东山区。曲(中)陈(村)公路沿虎山峡谷穿过。以兴田附近的虎山而名,驻地港西。辖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118户,595人。耕地944亩,茶园220亩,油茶1,200亩,山林14600亩。以种水稻、造林为主,盛产木材、油茶,特产香菇。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七保。建国后先后属第六区。第八区兴福乡。合作化时,各村转入光辉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兴田大队,1961年从兴田大队划出成立港西大队,1968年又并入兴田大队。1973年调整社队规模,重新成立港西大队。1980年山田林场与港西大队合并成立虎山林场,1983年山田林场划出,仍称虎山林场。1984年称现名。
  港西
  在兴田东5公里,梨树岭东北麓山谷中,村委会驻地。34户,173人。此地原有胡氏居住。宋朝末期,叶氏由本地上程迁此(中),因地处小港西岸,故名。
  高培下
  在兴田东8.5公里,曲(中)陈(村)公路北侧。1户,5人。此地现为虎山林场油茶队驻地。
  宋家
  在兴田东3.5公里,梨树岭南麓峡谷中。曲(中)陈(村)公路经过村前。3户,57人。明朝,宋氏由安徽太湖迁此,故名。后有金氏由金家棚迁此,村名依旧。
  陈村
  在兴田东6.5公里,梨树岭东北麓山谷中。曲(中)陈(村)公路终点。43户。209人。北宋治平年间,陈氏由安徽省祁门县东港迁此,故名。
  严湖
  在兴田东南5公里,虎山东麓谷地中。32户,151人。宋祥兴年间,张氏由婺源县甲路迁此建村。因四面环山,中间平畈开阔,形似湖状,村口严紧狭窄,故名。
  山田村民委员会(林场)
  位于乡境东南部山区。以驻地山田村得名。辖5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29户,148人。耕地158亩,山林10700亩。以造林育林为主。盛产木材。原属港西大队。1968年划归兴田大队。1973年成立山田林场,1980年合并到虎山林场。1983年从虎山林场划出,恢复山田林场。1984年称现名。
  山田
  在兴田东南6.5公里梨树岭南山谷中。村委会驻地。21户,106人。清乾隆年间,郑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至侈溪坞(在今峙滩乡),后迁此地。原名郑家棚。建国后,以四面高山,当中有田畈,取名山田。
  樟山培
  在兴田东南5.5公里,失人尖北麓02户,10人。1972年金氏由本乡山田迁此。此地曾有很多樟树长在山培上,故名。
  村头
  在兴田东南6公里,梨树岭南麓峡谷中。小溪穿境。1户,7人,清光绪年间,郑氏由安徽省太湖县迁此。因在山田村头,故名。现有张氏在此居住。
  老棚里
  在兴田东南7公里峡谷中。2户,11人。清光绪年间,郑氏由安徽省太湖县迁此,搭棚居住,故名。现有金、叶氏居住。
  半坑里
  在兴田东南8公里,失人尖东麓山谷中。3户,14人。民国初期,张氏由本地严湖迁此定居。村居大、小二坑(小溪)交汇处,故称半坑里。现有徐、张氏居住。
  锦里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中南部,小河北岸谷地。驻地锦里陈家,以锦里片村得名。辖7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139户,631人。耕地963亩,茶园142亩,山林7,500亩。主种水稻,生产木材。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九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1952年为第八区锦里乡。合作化时,由锦里、双河、左家初级社转光辉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锦里大队。1959年并入兴田大队,1972年从兴田大队划出恢复锦里大队。1984年称现名。
  锦里陈家
  在兴田南3.5公里,六岭东南麓,鹅(湖)锦(里)公路终点。村委会驻地。74户,320人。唐朝末期,陈氏由安徽省迁此建村,而名陈家。现有陈、舒、魏、张、王氏等聚居。
  左家
  在兴田南偏西3.5公里,六岭东南麓,曲(阿里)陈(村)公路经过村前。12户,45人。元朝,左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迁此建村而名。现有左、李、程氏等聚居。
  西程
  在兴田南偏西3.5公里,六岭南麓谷地中,曲(阿里)陈(村)公路经过村前。13户,66人。宋朝,程氏由夏田程家畈(废村)迁此,故名西程。后有郑、汪、左氏迁此聚居。
  李家
  在兴田南3.5公里,六岭东南麓,与锦里村隔溪相对。11户,44人。宋朝,李氏由界田(在今鹅湖滩乡)迁此建村,以姓得名。
  双河
  在兴田南6公里,人字头山北麓,鹅(湖)锦(里)公路经过村前。14户,76人。宋咸平年间,周氏由安徽省六安县迁此,村庄座落在两条小溪汇合处,故名双河。后有李、陈、王氏迁此居住。
  东源
  在兴田南偏东7.5公里,人字头山东北麓山谷中。15户,80人。南宋,凌氏由本地港口分支迁此。因有小溪起源于村东而名。
  程家山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南部,鹿角尖北麓山谷中,以驻地程家山得名。辖1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208户,1,067人。耕地1,670亩,茶园630亩,油茶1,500亩,山林34,500亩。以种水稻为主,盛产木材,特产香菇。解放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十保。建国初先后属第六区英溪乡、清溪乡,后属第八区兴福乡。合作化时,由程家山初级社转为程家山高级社。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2年属兴田公社,均称程家山大队。1984年改为现称。
  程家山
  在兴田南偏西9公里,鹿角尖西北麓,黄泥头北麓的山谷。程(家山)龙(源)公路经过村前。村委会驻地。43户,223人。明朝末期,程氏由安徽省歙县篁墩迁此。建村山脚下,故名程家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在此成立中共皖赣特委和中共河东县委,是赣北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现有程、黄、金等氏聚居于此。
  潘坑坞
  在兴田南偏西7公里,六岭西南麓山谷中,4户,23人。此地原名潘坑坞。1962年钱氏由本乡六岭棚迁来建村居住,沿用原名。
  车田
  在兴田南偏西7.5公里,六岭西南麓谷地。24户,121人。宋朝末期;潘氏由安徽省太湖县迁此。村前畈田易旱,经常车水灌溉,故名车田。现有潘、周、凌、方、汪、赵、戴氏聚居。
  鸡公桥
  在兴田西南11.5公里,大英岭北麓谷地。9户,42人。北宋咸平年间,李氏由界田(在今鹅湖滩乡)迁此定居。村后之山似鸡冠状,村中有桥,故名鸡公桥。现有李、戴、秦氏居住。
  湾头
  在兴田西南9公里处,黄泥尖北麓谷地中。7户,37人。北宋治平年间,詹氏由瑶里(在今瑶里乡)迁此。村建在前山坞村头的山湾里,故名。现有詹、王、余、胡氏居住。
  曲中
  在兴田西南11公里,大英岭北麓山谷中。19户,108人。宋咸淳年间。潘氏由本地兴田迁此,原名大坦上。因村建在曲溪中段,建国后改称曲中。后潘氏迁车田。现有程、朱、李、金氏聚居于此。
  双田
  在兴田西南10公里,黄泥尖北麓谷地中。16户,100人。明朝末期,程氏由安徽省歙县迁此。原村前有庙,曾名大庙里。又因村前有两畈田,建国后更名双田。现有程、朱、汪、郑、何、陈氏居住。
  何家
  在兴田南偏西9.5公里,鹿角尖北麓山谷中。6户,27人。宋咸平年间,何氏由婺源县迁此,而名何家。
  龙源
  在兴田南12公里,人字头西北麓,80户,386人。先是韩氏在此居住,因村居曲溪源头,曾名韩源。后韩氏迁走。宋朝,叶氏由兴田上程迁此建村居住,改名龙源。现有叶、程氏居住。
  国营程家山采育林场
  位于乡境西南距兴田9公里,黄泥尖东北麓丘陵谷地中。驻地程家山,以紧靠程家山而得名。1966年景德镇市农林垦殖局在此开办国营林场,有山林11,800亩,是全省30个国营林场之一,直属左家经营管理所管辖;1970年隶属景市农林水管理局;1972年属景德镇市林业局直辖。后改称国营程家山采育林场。1985年划归景德镇市林业公司管辖。现有16户,干部、职工50人。
  锦里(片村)
  在兴田南人字头北部。39户,631人。包括陈家、左家、西程、双河、东源、李家等6个自然村。宋朝,程、周、左氏等分别由安徽省等地迁此建村,因此地山青水秀而得名锦里。
  张培山(片村)
  在兴田西北部,铁帽尖东南麓,昌江曲流凸岸。北宋建隆年间,张氏由本地龙墩迁此建村。后因人口增多,分支建村于上屋、下屋两个村庄,俗称张培山。
  夏田(片村)
  在兴田西黄土岭西麓。宋朝,王氏由桃墅店(在今西湖乡)迁此建村,后因人口增多,分为夏田上村、夏田下村,统称夏田。
  北冲(片村)
  在兴田西7.5公里,女儿尖西南麓谷地小溪旁。5户,27人。清顺治年间,李氏由安徽省潜山县迁此,建村在小溪南边,村名南边。1963年范氏由范家棚迁在小溪北边建村,村名北边。两村同处在北冲之中,形成片村。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兴田
相关地名
苏村
相关地名
上程
相关地名
方家坞
相关地名
丁家棚
相关地名
陈家
相关地名
大船丘
相关地名
胡家
相关地名
毕家
相关地名
东坑坞
相关地名
余家
相关地名
童家埠
相关地名
彭家
相关地名
百阳坦
相关地名
潭下
相关地名
港口
相关地名
城门
相关地名
赵家
相关地名
塘溪
相关地名
龙墩
相关地名
大坞
相关地名
金村塅
相关地名
内式溪
相关地名
外式溪
相关地名
潭口
相关地名
潭口坞陈家
相关地名
王家
相关地名
坑下
相关地名
坳头
相关地名
营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