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田乡地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92
颗粒名称: 储田乡地名
分类号: K925.6
页数: 7
页码: 286-292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储田乡地名介绍如:储田桥、山泉、铺前、温里、洪坑坞、新安、马鞍坝、上桥头、下桥头、牌楼下、西坑坞、新居、杜家坞、北坑坞、打棰杈、虎形、外金、梨树前、箬皮山、黄村坞、东源坞、砖门里、内金、油榨岗、李家山、柳溪等。
关键词: 蛟潭区 储田乡 概况

内容

储田桥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中部低山地区。南(昌)张(王庙)公路经此。以驻地储田桥得名。辖9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191户,944人。耕地1984亩,山林1.78万亩。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一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属第七区乐农乡;新仁乡。合作化时,由新居;储田初级社转乐农高级社。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储田大队,1961年为储田公社储田大队。1968年为红卫公社储田大队,1975年恢复储田公社储田大队。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储田桥
  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位于蛟潭北23公里处,大华尖东北峡谷中。南(昌)张(王庙)公路穿街而过。51户,212人。宋朝初期,郑氏由本地新居迁此。因周围皆山,中有田垄,故名储田。明代,建有石拱桥,又称储田桥。储田桥包括唐家坞;施牛坞;大坑畈和梅林屋里等。解放前夕,此地只有9户,36人。街上只有杂货店;药店和油坊各一家。建国后,形成了一条长500余米长的街道。
  山泉
  在储田桥北1.5公里处,大华尖北麓丘陵地带。21户,102人。宋朝末年,郑氏由本地祖庙里迁此。山涧清泉汇成小溪从村前流过,故名。此地明代建有祝圣寺(今已毁)。朱;吴氏后迁此聚居。
  铺前
  在储田桥北1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因村后有一家店铺,故名。原有住户均已先后迁出。1984年储田饲料厂建于此,有职工220余人。
  温里
  在储田桥北0.7公里,大华尖北麓,南(昌)张(王庙)公路旁。8户,38人。宋朝初期,郑氏由本地祖庙里迁此。建村于背风朝阳的山脚下,冬季温暖宜人,故称温里。
  洪坑坞
  在储田桥北0.7公里的洪坑坞中,南(昌)张(王庙)公路与储田至江村公路交叉处。2户,11人。明朝初期,程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迁此山坞定居,村以坞名。
  新安
  在储田桥北0.5公里处,南(昌)张(王庙)公路旁。9户,62人。1963年,储田公社农机厂设于此。1975年夏氏由安徽省东至县迁此。因此地为新建之村,原属洪安生产队范围,故取名新安。此地现有翻砂厂;林场;油坊。
  马鞍坝
  在储田桥北0.5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东侧。11户,53人。清朝初期,金氏由本乡内金迁此,建村于马鞍形山下溪旁,溪上建坝,供小船停靠,故名。现有金;郑;汪;何;饶氏在此聚居。
  上桥头
  在储田桥东面0.5公里,与储田桥隔河相望。14户,76人。明朝万历年间,程氏由夏田(在今兴田乡)迁此。建村于桥头,又因此地处小河上游,故名。现有程;唐;吴氏居住。
  下桥头
  在储田桥东面,与储田桥隔河相望。14户,53人。明朝程氏迁此,建村于桥头,又因地处小河之下游,故名。现有程;朱氏居住。
  西坑坞
  在储田桥西4公里,大华尖北麓峡谷中。10户,48人。清朝初期,吴氏由本地吴家迁此。因村在小坑西面而得名。后有王氏迁此。
  牌楼下
  在储田桥西南3公里,大华尖东南麓峡谷中。23户,125人。宋朝中期,郑氏由本地新居迁此。因村前曾立有牌楼而得名。后有陈;钱;邵氏迁此居住。
  新居
  在储田桥西南2.5公里,大华尖东南麓峡谷中,28户,144人。宋朝初期,郑氏由本地祖庙里迁此,以建新村而名。《浮梁县志》载:“郑履祥,明万历丙辰进士,曾任严阴知府,崇学恒民,兴利除害。”此地为郑履祥的家乡。后有陈;钱;程氏迁来聚居。
  东风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北部山区,以东风林场而得名,驻地杜家坞。辖3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42户,233人。耕地207亩,山林6000亩。以林业为主,兼产油茶等,属乡办企业。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一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1952年为第七区乐农乡。合作化时,由柳溪初级社转乐农高级社。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时,由东源坞;杜家坞合并成立北山垦殖场。1961年转为杜家坞油茶专业队。1966年由杜家坞,北坑坞;打棰权组成前进公社东风林场。1969年改为红卫公社储田大队东风林场。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杜家坞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北3公里处,独龙尖东南麓峡谷中。10户,54人。清朝初,杜氏居此,故名。1958年王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袭用原名。
  北坑坞
  在储田桥西北8公里,独龙尖西麓谷底。6户,43人。1952年查氏由本乡打棰杈迁此,村前有一小溪名北坑,故名。
  打棰杈
  在储田桥北5公里,独龙尖东麓谷底。18户,99人。清朝中期,查氏由安徽省太湖县迁此。因村后一座山形似打棰杈(一种工具)而得名。现有王;查;汪;余氏居住。
  虎形
  在储田桥北3.5公里,独龙尖东南麓山坞中。8户,37人。1962年刘氏由本乡牛背坞村(已废)迁此建村。因村后两山形似虎而得名。
  金家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北部,南(昌)张(王庙)公路两侧。以片村得名,驻地外金。辖5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158户,808人。耕地1530亩,山林4940亩。主种水稻,兼产茶叶;香菇等。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六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为第五区金家乡;第七区乐农乡;新仁乡。合作化时,由红金;红星初级社转乐农高级社。1959年属上游公社储田大队,1961年为储田公社金家大队,1966年改为前进公社金家大队,1968年为红卫公社储田大队金家生产队。1975年恢复储田公社金家大队,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外金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西北4公里处,南(昌)张(王庙)公里西侧丘陵地中。60户,292人。宋朝初期,金氏兄弟由槐里(在今新平乡)迁此,分两处建村,因本村位于山谷外,故称外金。后有崔;刘;谭;柳氏迁此聚居。
  梨树前
  在储田桥西北6公里,樟树岭东麓山坞中。6户,34人。1958年,周;戴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因村后梨树甚多,故名。
  箬皮山
  在储田桥西北5.5公,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6户,42人。宋朝末期,金氏由本地外金迁此,建村于盛产箬皮的山脚下而得名。后有余;查;谭氏迁此聚居。
  黄村坞
  在储田桥西北5公里,独龙尖西南麓山坞中。4户,38人。明朝初期,黄氏由安徽省怀宁县迁此,在山坞中建村,故名。现有谭;毕氏居此。
  东源坞
  在储田村西北4.5公里,独龙尖西南麓山坞中。12户,59人。宋朝程氏由本地程家山(废村)迁此,建村于小溪发源处之东,故名。后有凌;陈;李氏迁此聚居。
  砖门里
  在储田桥西北5.5公里峡谷山溪旁。3户,14人。宋朝末期,金氏由本地内金迁此。因村有砖砌门楼,故名。后有许;柳氏迁此居住。
  油榨岗
  在储田桥西北3.8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小山岗上。4户,20人。清朝此地建有油榨,故名。1982年金氏由本地外金迁此。
  内金
  在储田桥西北5公里处,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丘陵谷地中。48户,238人。宋朝初期,金氏兄弟由槐里(在今新平乡)迁此,分两处建村,因本村位于山谷中,故称内金。现有唐;詹氏居此。
  李家山
  在储田桥西北8公里,棉花岭东南山麓峡谷中。15户,71人。清朝中期,李氏由礼芳(在今蛟潭乡)迁此,村以姓氏而名。后王;吴氏迁此居住。
  柳溪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东北部峡谷中。以驻地柳溪得名。辖5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142户,670人。耕地1276亩,山林13730亩,主种水稻,兼产香菇;茶叶;油茶和木材等。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二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属第六区柏林乡,后改为第七区乐农乡。合作化时,由柳溪初级社转为乐农高级社。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储田大队。1966年为前进公社柳溪大队。1968年并入红卫公社,为储田大队柳溪生产队。1975年为储田公社柳溪大队。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柳溪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东北1.5公里,苦珠山南麓,储田至江村公路旁。64户,320人。唐朝末年,施氏由楠木田(在今勒功乡)迁此。村前小溪两旁柳树成荫,得名。现有施;章;朱;丁;周氏居此。
  畈上
  在储田桥东北4.5公里,茶安岭东南麓峡谷中。5户,17人。清朝中期,汪氏由府前(在今西湖乡)迁此。因建村于田畈上而得名。
  燕窝里
  在储田桥东北4公里,茶安岭东南麓峡谷中。23户,125人。清朝中期,宋氏由安徽省祁门县高塘迁此。村庄地势犹如燕窝,故名。后有朱;程;汪氏迁此聚居。
  花庙
  在储田桥东北3.5公里,茶安岭东南麓峡谷中。26户,102人。唐朝,此地立有一庙,雕刻精致美观,人称花庙。清朝中期,宋氏由安徽省祁门县高塘迁此。现有宋;汪;王;郑氏聚居。
  汪家
  在储田桥东北3公里,储田至江村公路旁。14户,59人。清朝初年,汪氏由茶宝山(在今西湖乡)迁此建村,故名汪家。后有童;吴氏迁此居住。
  施牛坞
  在储田桥东北2公里,储田至江村公路旁。2户,12人。1966年施氏由本地柳溪迁来,建畜牧场,村名施牛坞。后施氏迁回柳溪。1983年周氏迁此,袭用原名。
  吴家
  在储田桥东北3公里,储田至江村公路东侧山洼内。9户,35人。清朝初期,原有吴氏居此,故名。1966年施氏由本地柳溪迁此,袭用原名。
  坳背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部八仙飘海山区,以驻地坳背得名。辖2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49户,190人。耕地78亩,山林5000亩。以林业为主,兼产稻谷,香菇。1979年以前属前进大队(今新田村民委员会)。1979年划出成立林场。因地处八仙飘海山区,故称八仙林场。原驻地金家阙,1983年在金家阙西1公里山坳中新建场址。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坳背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西9.5公里,八仙飘海东侧。37户,129人。1983年八仙林场在此建场,职工皆迁此居住。因其地处金家阙对面山坳的背后,故称坳背。现有汪;陈;李氏居住。
  金家阙
  在储田桥西9公里处,八仙飘海东侧小溪旁。12户,62人。此地山头形似八仙。传说此地为“神仙居住的城阙”,又因金氏于宋朝末期迁此建村,故名。现有金;王氏在此居住。
  新田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西南部山区。以驻地新田坞得名。辖7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103户,592人。耕地959亩,山林1000亩。主种水稻,兼产油茶。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六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分别属第七区新仁乡和新民乡。合作化时,由新田初级社转为新新高级社。1959年属上游公社新源大队。1961年属储田公社前进大队。1966年改为前进公社永红大队。1969年属红卫公社新源大队。1975年恢复储田公社前进大队。1984年称现名。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新田坞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西南7.5公里处,大华尖西麓谷地中。16户,92人。宋朝初期,吴氏从吴家(在今西湖乡)迁此。在山坞中开荒造田,故名。后汪;程;张;叶氏迁此聚居。
  英竹塅
  在储田桥西8.5公里的八仙飘海的峡谷中。15户,76人。宋朝末期,汪氏由安徽省歙县迁此。因村前毛竹茂密,夏日成荫且有英竹,故名。后有江氏迁此居住。
  新屋里
  在储田桥西8.3公里新(源)外(金)公路西侧的峡谷中。3户,15人。1930年汪氏由本乡新田坞迁此建新屋,故名。后又有吴氏迁此。
  油榨下
  在储田桥西8公里新外公路东侧的山谷中。8户,55人。宋朝初期,吴氏由吴家(在今西湖乡)迁来,因村建于油坊之下,故名。后有陈;金氏迁此居住。
  布袋丘
  在储田桥西南8公里的山谷中。11户,84人。1958年因程家山建水库,程氏由程家山(村已废)迁此建村,因田畈形似布袋而得名。
  程家
  在储田桥西南7公里,大华尖西南麓峡谷中。10户,57人。明朝中期,程氏由兴田(在今兴田乡)迁此,故名。
  儒家桥
  在储田桥西南6.5公里,大华尖西南麓峡谷中。3户,17人。明初,吴氏由本地新田坞迁此。因村前小溪上有一石拱桥名儒家桥,故名。现仅有王氏居此。
  枫林坑
  在储田桥西南6.5公里,大华尖西南麓谷地中。20户,132人。宋朝中期,汪氏由府前(在今庄湾乡)迁此。建村于盛长枫树的小溪旁,故名。后有吴氏迁此居住。
  阳平湾
  在储田桥西南6公里,大华尖西南麓山谷中。11户,64人。明朝中期,郑氏由本地新家源迁此。因村建于山弯而朝阳,地势平坦,故名。后有程;金氏迁此聚居。
  何家堰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东南部,大华尖东麓。南(昌)张(王庙)公路穿境而过,以驻地何家堰得名。辖4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43户,260人。耕地313亩,山林5000亩,茶园600亩,主产茶叶,水稻。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一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属第七区乐农乡。合作化时,由新居初级社转乐农高级社。1958年属上游公社储田大队。1961年属储田公社储田大队。1966年属前进公社前进大队。1968年由下放干部;教师;知识青年在蜈蚣岭建立红卫公社储田大队“五七”茶场,1975年划归储田公社。1978年为公社何家堰初制茶厂。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何家堰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东南1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东侧。10户,77人。此地原有何氏居此,并在村边河上建一石堰而得名。1978年公社办茶厂迁此,市林业局储田林管所驻此。现有陈;汪氏在此居住。
  蜈蚣岭
  在储田桥南0.5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1户,8人。此地小山岗形似蜈蚣,故名。1968年在此建有储田大队“五七”茶场。1978年迁往何家堰。现市公路局储田桥养路队驻此。
  祖庙里
  在储田桥南1.5公里处,大华尖东麓谷地中。16户,93人。唐朝末期,郑氏由安徽省祁门县迁此。郑氏后代为祭祖建庙,故名。后有米;王;郑氏迁此居住。
  早禾塅
  在储田桥南2公里,大华尖东麓谷地中。8户,41人。因水源不足,此处稻田只适于种植早稻,故名。唐朝末期,郑氏由本地祖庙里迁此建村。后有朱;王氏迁此聚居。
  莲塘坞
  在储田桥东南3公里,水桶尖西北峡谷中。8户,41人。因村处山坞,旁有莲塘而得名。1976年,陈;何;唐氏由安徽省歙县;怀宁;亳县迁此。
  新源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南边缘山区,以驻地新源得名。辖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126户,635人。耕地1000亩,山林7000亩,主产水稻,茶叶。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五保。建国初属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分别属第七区新民乡,新仁乡。合作化时,由新源;新新和杨新3个初级社转为乐农高级社。1958年为上游公社新源大队。1961年为储田公社新源大队。1966年为前进公社新源大队。1968年为红卫公社新源大队。1975年恢复储田公社仍为新源大队。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新源
  位于储田桥西南5.5公里,大华尖南麓山谷中。110户,551人。宋朝初期,郑氏由本地早禾塅迁此,因村前溪水源源流过,故称新源,又名新家源。明末清初,人丁兴旺,有九井十三塘,人口逾千。村中有内阁;中阁;外阁。在村口山岭上有红白二塔(已废)。至今尚存两棵明代古柏,青翠依然。现有郑;朱;包;阂氏等聚居。
  陈家
  在储田桥西南6公里,大华尖西南麓峡谷中,10户,49人。清末,陈氏在此居住,因名。1968年郑氏由本地杨家塅迁来,袭用原名。
  杨家塅
  在储田桥西南7公里,大华尖西南麓谷地中。2户,17人。宋初,杨氏迁此建村。名杨家塅。明朝,郑氏由本地新家源迁此居住,袭用原名。
  方家门前
  在储田桥西南5.5公里,大华尖南麓。4户,18人。此地原有方氏居此。宋末,郑氏由本地新家源迁来。在方家门(村已废)前建房,故名。
  曲阿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境东南部山区,以驻地曲阿里得名。辖4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144户,737人。耕地1362亩,山林2410亩。以种水稻为主,兼产木材,茶叶等。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第五保。建国初属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1952年为第七区新仁乡。合作化时,由曲阿初级社转为乐农高级社。1958年属上游公社储田大队。1961年为储田公社曲阿大队。1966年为前进公社曲阿大队。1968年为红卫公社储田大队曲阿生产队。1975年恢复储田公社曲阿大队。1984年建乡时建立村委会。
  曲阿里
  村委会驻地。在储田桥南4公里,来龙岗东麓峡谷中,南(昌)张(王庙)公路两侧。44户,236人。宋末,计氏由源港(在今经公桥乡)迁来,因村前河道迂回弯曲,故称曲弯里,又称曲阿里。明嘉庆年间,此地建有大龙山庙(已废)。现有计;程;宋氏居此。
  张家
  在储田桥东3.5公里,球形山南麓谷地中,32户,142人。宋初,张氏由流口老屋里(在今峙滩乡)迁此,以姓得名。现有张;王;侯;韦氏等居住。
  小柏林前
  在储田桥东南3.2公里,舍坞岭西麓坡地上。1户,8人。宋朝末年,张氏由流口(在今峙滩乡)迁此。因村后有柏树林而得名。现有侯氏居住。
  郑家
  在储田桥东南4公里,水桶尖北麓谷地中。25户,134人。元朝中期,郑氏由本地新居迁此,以姓得名。现有郑;吴;黄氏居住。
  杨树湾
  在储田桥东南3.5公里,水桶尖西麓山谷中。1户,1人。元朝末期,郑氏由本地新居迁此,建屋于生长杨树的河道拐弯处,故名。
  枫栖口
  在储田桥东南4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东侧谷地中。2户,11人。明朝初期,朱氏由朱家屋里(在今江村乡)迁此。因村当山口,鸟常栖于村头大枫树上,故名。后郑氏迁此居住。
  皮山
  在储田桥南7公里,皮山岭东北麓峡谷中。32户,157人。宋朝初期,李氏由界田(在今鹅湖滩乡)迁此,村以山得名。
  汪家坦
  在储田桥南7.5公里,南(昌)张(王庙)公路西侧。5户,33人。原汪氏迁此建村于平坦上,故名。1982年李氏迁此居住,袭用原名。
  官桥
  在储田桥南7.5公里处,南(昌)张(王庙)公路东侧,2户,15人。宋朝中期,李氏由界田(在今鹅湖滩乡)迁此。因村前有座石拱桥称官桥而得名。
  金家坞(片村)。
  在储田桥西北4公里处山谷地区。包括外金,内金和砖门里3个自然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属金家村委会管辖。宋朝初期,金氏由槐里(在今新平乡)迁来,在山坞内;外分别建村,故称内金,外金。宋朝末期,金氏又迁砖门里建村,形成金家坞片村。
  枫栖(片村)。
  在储田桥东南部球形山和舍坞岭之间山坞内。包括张家;小柏林前;郑家和枫栖4个自然村。属曲阿村民委员会管辖。宋朝至明朝间,张;郑;朱氏分别由侈溪坞;新居;朱家屋里迁此。以上4村出口处为枫栖口,故名。
  桥头(片村)。
  在储田桥隔河相望的山谷平地上。包括上桥头和下桥头2个自然村。属储田村民委员会管辖。明万历年间,程氏由夏田(在今兴田乡)迁此,分别建村于河的上下游,故名。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储田桥
相关地名
山泉
相关地名
铺前
相关地名
温里
相关地名
洪坑坞
相关地名
新安
相关地名
马鞍坝
相关地名
上桥头
相关地名
下桥头
相关地名
牌楼下
相关地名
西坑坞
相关地名
新居
相关地名
杜家坞
相关地名
北坑坞
相关地名
打棰杈
相关地名
虎形
相关地名
外金
相关地名
梨树前
相关地名
箬皮山
相关地名
黄村坞
相关地名
东源坞
相关地名
砖门里
相关地名
内金
相关地名
油榨岗
相关地名
李家山
相关地名
柳溪3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