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田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91
颗粒名称: 储田乡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
页码: 285-286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蛟潭区储田乡的概况,地理位置、稻谷产量、乡村工业、文教卫生、交通事业、革命斗争历史。
关键词: 蛟潭区 储田乡 概况

内容

储田乡位于蛟潭区西北部,东与江村乡和峙滩乡接壤,西南与蛟潭乡毗连,北与经公桥乡交界。南(昌)张(王庙)公路将乡境分为东西两部。乡政府驻地储田,距蛟潭19公里,距市区53公里。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46个村民小组,61个自然村。共1174户,5306人(其中非农业515人)。除1人系泰国籍外,均为汉族。
  辖区清朝时属化鹏乡腾凤都。解放前此地为浮梁县第五区乐农乡。浮梁县储田区;浮北区曾先后设于此。建国初乡建制未变,后成立储田;金家等农会。1952年分别为第六区柏林乡,第七区乐农乡和新仁乡,后组成初级社,1956年转乐农;新新2个高级社。1958年划属上游人民公社乐农管理区。1961年设立储田人民公社,1968年改名前进公社。1968年12月并入红卫公社后成为新源;储田大队。1975年恢复储田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时改为现名。
  辖地是山丘地带,山脉属安徽黄山余脉,境内西北多山,最高峰独龙尖海拔482.3米,东缘球形山海拔130米。地势东南较低。源于乡境李家山的梅湖水,以及建溪河汇入昌江。储田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其他有大豆;芝麻;花生;玉米;荞麦;红薯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储田乡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30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2万元,工业产值130万元)。
  解放前,稻谷亩产只有200多斤。建国后,全乡有耕地面积9041亩,其中水田8021亩,旱地1020亩。先后修建水库9座,山塘44个,水电站4个。蓄水量达1.52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354亩,旱涝保收面积4386亩,占水田总面积的50%以上。由于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粮食生产稳步上升,稻谷产量690.2万斤,比1978年增长22.7%,平均亩产840斤。林业也有较大发展,1981年以后,特别是1983年林业“三定”政策的贯彻,划给农民责任山和自留山63243亩,占山林总面积13.472万亩的47%,推动了林业的发展。近年来营造杉木林面积903亩,封山育林面积71498亩。新垦茶园1679亩,现有茶园4280亩,年产茶叶349担。垦复油茶面积5200亩,年产油脂23389斤。商品经济较为活跃,全乡出现了以商品生产经营为特征的专业户42户,全乡每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4万多元。
  辖区乡村工业稳步向前发展。建国前,只有一些铁;木;篾匠;手工作坊。现有工商企业14个,职工538人,企业固定资产93万元。胶合板厂采用全套机械化设备,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胶合板远销湖北;安徽;河南;江苏;内蒙古等省区。此外,还办起了家具厂;茶叶初制厂;香菇厂;汽车修理厂等。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78年的1372马力增到1984年的2012马力。现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手扶拖拉机34台,机耕面积3252亩,占耕地面积的40%以上。
  文教卫生和交通事业变化显著。原来储田桥只有1所完小和祖庙里等地有3所小学,学生不足200人。如今,乡办有职业(林业)高中1所,完全小学1所,小学20所,在校学生1178人。乡设有卫生院;文化站;电影放映队。建国前,境内交通闭塞,经济凋敝,山区农副产品外运困难。现在公路成网,解放前修建的南(昌)张(王庙)公路直贯乡境,建国后又新建了由储田桥至柏林的公路,由曲阿里经峙滩至兴田的公路,各村委会及90%以上的自然村都通了汽车。
  储田桥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景德镇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1934年境内许多村庄分别建立了工农革命团。新家源曾驻过中共赣北特委。1934年12月,闽浙赣省委书记;工农红军新十军主要领导人方志敏同志亲自到储田桥参加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召开的纪念十月革命节军人大会,研究部署了革命活动。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