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85
颗粒名称: 江村乡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
页码: 261-262
摘要: 本文记述景德镇市蛟潭区江村乡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貌、木材、水陆交通、文教卫生事业、革命历史。
关键词: 蛟潭区 江村乡概况

内容

江村乡位于蛟潭区东北部,东界兴田乡和安徽省祁门渚口乡,南接峙滩乡,西与勒功、经公桥、储田乡接壤,北和安徽省祁门县闪里乡相依。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84个村民小组,90个自然村。下属2个林场、1个茶场。共有2366户,9654人(其中非农业244人)。均属汉族。
  乡政府驻地江村,距蛟潭42公里,距市区76公里。旧时为浮梁县北乡第二大集镇。辖地清代属浮梁县化鹏乡儒林都,新定乡长安都、长宁都、城门都。解放前属浮梁县第五区新政乡、乐农乡。建国初为浮梁县第三区和第六区江村乡。1952年浮梁县第六区政府设在此,辖江村、溠口、中洲、柏林、严台5个乡,后又并为江村乡并建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江村、溠口、中洲、诰峰、严台高级社。1958年江村与勒功、流口合并成立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勒功公社。1961年江村分出成立江村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飞跃公社,1968年复称江村公社。1984年改乡建制称现名。
  境内四面环山,西南、东北部山峦重叠,最高点北缘高坑尖海拔543米,一般为海拔200米左右。南和西部多低山,东南和中部是丘陵。乡境自古就是种茶的地方,江村是“大户三千庄八百”的集镇,清末有茶号13家。建国后,茶叶生产发展很快,先后恢复与开垦了新式茶园6000余亩,现全乡共有茶园8000多亩。有乡办茶叶精制厂1个,年产精红茶2000多担。1984年全国茶叶评比,江村茶厂精制的二、三级工夫红茶获优质产品证书。严台、江村等村委会都先后建起了茶叶初制厂。
  辖区高地易旱,近河低处易涝,建国前水稻产量不高。建国后,先后在柏林、沽演、溠口、江村、严台等地修建小(二)型水库9座,并利用山多坞多的特点,建山塘62个。水利设施灌溉面积6000余亩,占全乡总面积11611亩的51.67%。1984年全乡稻谷总产量910万斤,比1978年663万斤增长近30%。
  辖地盛产木材,森林覆盖率达69%,活木蓄积量达45.45万立方米。近年植树造林4000多亩,每年为国家提供木材约5000立方米。此外,还盛产油茶、油桐、板栗、柿饼、柑桔、香菇等,严台盛产茶籽素有“油库”之称。境内还有地下资源铜、瓷土等矿藏尚待开发。
  工副业生产,利用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办起了榨油厂、食品厂、木制品厂等。198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87.8万元,其中农业146万元,林业31,3万元,乡村企业93万元,畜牧业16.5万元,其他收入1万余元。
  水陆交通较为便利,储(田)严(台)公路干线由西南至北贯穿全境,连接这条干线的还有儒林、朱家、古潭、沂溪等简易公路支线,总长45公里。全乡有10个村委会和45个自然村通汽车。有汽车5辆,大小拖拉机21台。发源于安徽祁门县仙寓岭的江村河流经诰峰、江村、中洲、沽演,于峙滩杨村口注入昌江。
  建国后文教卫生事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乡设有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电影院,并有7个电影放映队,在各村巡回放映。1968年村村通了广播,1985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广播事业先进单位。乡有中学1所,学生247人,教师16人。江村村委会办的幼儿园保教质量高,有幼儿80人,为全市幼托工作的先进单位。有小学22所,学生1678人,教师67人。乡卫生院1所,各村委会均有医疗站,同时设有中西药房。乡建有中洲水电站,装机容量150瓩,供应沽演、中洲、江村等村庄用电。江村大桥沟通了江村东西两岸的交通。
  江村乡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34年4、5月间,许多村建立了农民革命团。在儒林村成立了河西县第三区苏维埃政府,并在江村秘密设立了河西县第四区。儒林驻扎过中共河西县委会。溠口夏家山设立过红军医院。江村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展了打土豪、平债分田、扩军等活动,为革命捐躯的烈士10多人。浮梁四大书院之一的北斗书院,也被敌人烧毁。建国后,为缅怀革命先烈,在乡境内的柏林、儒林、溠口、新庄、沽演等地都建有“赣北红军烈士公墓”。
  历史文人有:方其道,浮梁长安都(今江村)人,“从儒习医,精其技,淮藩病,征十全医于县,众以为莫如其道能比,至则病危甚,诸医不知所为,其道一进药而愈……”。赐诗有“门栽舍杏能捐疾,灶养丹砂好驻颜”之句。朱兆怡,儒林都人,朴实真诚,以勤俭起家,虽丰不易素,以诗书教子孙。卒乾隆三十三年,百岁奉旨建坊。至今“百岁坊”猶存。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