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街道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21
颗粒名称: 珠山街道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珠山街道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发展历程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概况 珠山街道

内容

珠山街道,位于市中心。以自然实体“珠山”命名。街道办事处驻中华北路19号,距区政府0.5公里。东至莲社北路与新村街道相邻,南至珠山中路与周路口、昌江街道相连,西临昌江河与西郊街道相望,北至风景路、斗富弄与石狮埠街道相接。面积约1.5平方公里。弄巷67条。20个居委会,137个居民小组,7511户,23979人,除回、满、蒙族6人外,余均为汉族。
  辖地清属浮梁县兴西乡里仁都三、五图。民国时属景德镇第二、三镇公所。建国初分属北、中市区。1952年分属第四、五、六街政府。1953年属第三区。1956年属市人委苏家弄办事处。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0年与石狮埠办事处合并称珠山公社。1963年分开复称苏家弄办事处。1965年改称珠山办事处。1966年改称新华北路办事处。1969年改称珠山公社。1976年改称景北区珠山街道革委会。1979年改称珠山区珠山街道办事处。
  辖区历为官府驻地。明清时期监造皇宫用瓷的官员驻珠山上的朝天阁(后建龙珠阁)。御窑厂东的九江道、厂西的公馆岭都是省和地方官员驻地。解放前,国民党江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莲花塘(今市委机关宿舍),浮梁县政府驻厂前(今市府大院)。建国后,中共浮梁地委、县委、浮梁县政府驻此。现在,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市军分区亦驻辖区。
  明清时期曾在珠山南麓设规模宏大的御窑厂,专造皇宫用瓷,是我国延续烧造时间长、产品佳的官办瓷厂,其产品至今仍珍藏在国内外博物馆,成为考察景德镇陶瓷史的珍贵文物。解放前,东门头、迎祥弄一带有不少红店(彩绘作坊)、坯房(制瓷作坊)和窑场。龙缸弄是以烧造御窑厂龙缸(鱼缸)而得名。今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友谊商店和以青花瓷闻名,曾获国家、国际金牌奖的人民瓷厂以及以颜色釉著名,曾获国家银牌奖的建国瓷厂均在境内。
  建国前,境区街道狭窄,弄巷污水漫流,沿河垃圾成堆,郑家洼是有名的垃圾堆。现珠山中路东段原为苏家弄和猪婆山岭,仅有一条山间小道通马鞍山。建国后,辟山开道,拓宽了街道,新辟了珠山路。街巷里弄铺设了水泥路面,沿河修筑了护坡,新建了绿化带。珠山中路是新兴的繁华街市,街面宽阔,许多大型企业,如百货商场、瓷器商店、医药公司、粮油食品店、物资贸易中心、旅社、剧院等座落于此。中山路是繁荣的老街,交通拥挤,商店密集,这里还有百年老店“种德堂”药店和“公和第一圃”餐厅。
  珠山街办企业有珠山彩绘瓷厂、纺织瓷厂、综合皮件厂、运输站、建工队、水电安装施工所等十余个街办企业,年总产值达210多万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销路。1985年被评为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市工人文化宫、人民电影院、大众剧院和第八小学座落于辖境。街道办有中心幼儿园1所、文化站1所;居委会均办有幼儿园、托儿所。
  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里弄居民执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工作做得较好。路边墙角建起了花台,种上了花木,环境面貌有了改观。辖区共评出文明单位33个,其中市级文明单位22个,区级文明单位11个。
  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1984年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地区计划生育率为97.35%,人口自然增长率5.85‰,节育率98.04%,名列全区第二。安全防火工作、卫生工作,1985年均评为市先进单位。
  名胜古迹,有风景如画的莲花塘,塘侧山巅建有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有祥集弄3号、9号明代住宅:有龙珠阁御窑厂遗址,历史上还有很多古寺观和纪念瓷业工人反封建专制斗争的祠庙。现祠庙虽已拆毁,但人们的记忆犹新,当年瓷业工人的斗争精神却永载史册。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