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519
颗粒名称: 珠山区概况
分类号: K925.6
页数: 3
页码: 29-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珠山区地理位置、人口面积、气候特征、历史发展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珠山区 概况

内容

珠山区位于市中心。东至黄泥头与鹅湖区湘湖乡接壤,西至罗家桥与蛟潭区洪源乡相邻,南至吕蒙桥与昌江区荷塘乡交界,北至青塘电厂与昌江区竟成乡青塘村毗连。面积40.5平方公里。市级党、政、军机关和中央、省、市级许多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区内,系景德镇市工业、商业、文教卫生部门集中的区域。
  珠山,原名立马山。秦朝番君(即鄱阳县令)吴芮曾登山立马于此,称立马山。后因山势蜿蜒,有五龙抢珠之说,唐代改称珠山。珠山历来为景德镇之标志。区以此命名。驻地于1983年9月由珠山路59号迁至中山北路277号。现辖珠山、新村、石狮埠、西郊、昌江、周路口、里村、新厂、昌河九个街道办事处。设167个居委会,1266个居民小组,有63854户,220857人。除汉族外还有回、满、壮、傣、朝鲜等民族321人。辖境历为古镇之地,先后属新平、新昌、浮梁县领辖。1949年6月辖地所设街公所(政府)、街道办事处由市直属。区建制始于1970年3月,称景北区。1979年3月改称今名。1980年12月成立区人民政府。1981年初朝阳、先锋2个垦殖场划入。1983年12月2个垦殖场析出,同时昌江区所辖昌江、周路口、里村、新厂、昌江5个街道办事处划入区辖。
  辖区地跨昌江中游两岸,地势北高南低,东部较平坦,西部低丘平地相间,区境中部的马鞍山为最高点,海拔93.3米,十八渡沿河地带最低,海拔20米。一般高度在海拔26—34米间。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日照2009.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7天,年平均气温16.9℃,一月平均气温4.5℃,七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10℃。≥5℃积温5799.1℃,≥10℃积温5322.8℃。年平均降水量1686.5毫米,其中4—6月占49%,8—10月占13%,六月为霉雨期,降水量为全年的17.5%。
  辖区古时是生产陶瓷的小手工业集中地,它的兴衰、发展与陶瓷生产密切相关。在元代以前,区境主要是瓷器出口贩运地。明代,随着瓷业发展,制瓷工序和技艺需要互相配合,加之当时御窑厂在珠山建立,郊区民窑渐向城区集中,使辖区成为以瓷业为主的五方杂处、工商业集中之地。
  明代,辖区繁华地带是正街(今中华北路),即从御窑厂东门向北经龙缸弄、邓家岭、三角井、徐家街与五龙山以西各民窑相联。沿正街至斗富弄、监生弄、青石街、沟沿上、罗家坦一带人烟密集。半边街附近的里市渡,是明清时祁门瓷土卸货和景德镇瓷器出口码头,对岸三闾庙为粮食集市。清代,城区有新的发展,逐渐向南伸展,陈家街、十八桥代替了正街的繁荣。苦株山、青峰岭、花园里、周路口制瓷工场日增。中渡口、南门渡成了新兴的装卸码头。前街也日趋繁荣。当浮梁县治迁来城区后,结束了景德镇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状况,促进了城区建设。自观音阁之江南雄镇坊至小港嘴有六公里半长,故有“陶阳十三里”之称。1935年拆建马路,除拓宽前后街,又从麻石弄至马鞍山、斗富弄至莲花塘,南门头至莲花塘,修成三条较长的纵形马路。建国前,街道虽经拓修,但仍很狭窄,只能通独轮土车或三轮车,为沙石路面。
  鸦片战争后,外国瓷器打入中国市场。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许多窑场坯房被毁,加上统治者高压盘剥和抽捉壮丁,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景德镇陶瓷生产景况日下,各业凋蔽,经济萧条,街巷冷落。至建国前夕,瓷工只剩八千余人,瓷业濒临绝境。
  建国以来,随着瓷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百业俱兴,城区旧貌变新颜。区境内48条街道,298条弄巷全部进行了整修。珠山路、新厂路、曙光路、朝阳路、通站路、兴华路、广场路、莲社路、沿江东路等均铺设了水泥或沥青路面。沿江西路、环城路正在开拓中。座落在珠山路中段的有市人民政府、市政协、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等机关单位和百货商场、瓷器友谊商店、工艺美术服务部、物资贸易中心等大型商场及景德镇饭店等。路东段设有体育馆、光明电影院、市机械工业公司等单位。市人民广场位于路南侧。路西段经珠山大桥有市人大常委会、邮电大楼、供电局、服装一厂等单位。中山路是老市区繁华的商业区。新辟的工人新村始建于五十年代,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实施配套,整洁优美。占地面积达1.5平方公里,约有高层楼房300余栋。区内辟有12个农贸市场。市属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其他公共设施分布在辖区各个地段。
  区属经济是在原街道工业、服务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陶瓷、食品、建筑、商业、二轻、运输等50多个企业。1985年社会总产值3216.03万元。主要产品有各种日用陶瓷、雕塑瓷、陈设瓷,各种食品,橡胶制品等。红卫瓷厂的粉彩十五头咖啡具和青花文具厂的青花六头文具,1984年分别获省优质产品奖。跃进瓷厂的双黄龙咖啡具,1985年获省花面装饰第一名。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新办家务劳动服务公司6个,服务所1个,从业人员数百人,1985年总收入146.78万元,服务网点遍及区内大街小巷。
  建国前城镇仅有陶瓷专科学校1所,私立中学3所、公办完全小学7所、私立小学8所,规模不大。大都是利用祠堂、庙宇、会馆作校舍。文化体育卫生等更为落后。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区内驻有陶瓷学院、市委党校、陶瓷职工大学、电大分校、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有4所,普通中学有11所。许多厂矿也办了电大班和职工子弟学校,有的还办了工学院。区属小学有13所,学生1326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及了初等教育。区、街道办幼儿园有32所,入托幼儿1598人。近年来,石狮埠业余学校根据学员需要开设课程,为社会青年升学、就业,为在职干部职工提高文化水平作出了贡献。
  区建立了三级文化网。有区文化馆1个,街道文化站8个,居委会文化室68个。体育场1个。除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7所中西医院设在区境内,区办妇幼保健所1所,各街道均有保健站、防治所,负责本区防疫灭病及妇幼保健工作。
  城区交通便利,区境南面呈东西走向分别设有火车站和汽车站。景德镇民航售票处设在莲社北路南端。人民广场东侧设有公共汽车中心站。珠山路、沿江东路、新厂路、朝阳路、新风路、兴华路、黎明路及市内至各区乡均有公共汽车通行。至上海、杭州、黄山、庐山等旅游胜地有专车直达。区境内有珠山大桥、浮桥横跨昌江河上,沟通东西城区的往来。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全区在创“三优”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文明路、文明弄、文明单位、文明居委会、文明楼院、文明之家、五好家庭。里弄花台、庭院绿化、窗台美化遍及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绩。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7%,低于全市、全省计划指标。1979年以来,一直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5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辖地名胜古迹、会馆庙宇和革命纪念地甚多。有松涛浪逐的森林公园和陶瓷历史博览区,有古木葱郁、花径通幽的人民公园,有风景优美的莲花塘和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还有分布在祥集上弄、花园里、抚州弄、低头弄、新当铺弄等处的世俗建筑。其中祥集上弄明代住宅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修整一新,开放供游客参观。
  区辖境地,在大革命时期,是景德镇革命活动的中心,红军攻克景德镇时指挥部、中共赣北特委、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均设在区境内,当年莲花塘大观茶园是新四军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联络据点。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