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483
颗粒名称: 乡镇概况
分类号: C912.82
页数: 39
页码: 236-27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浮梁县乡镇概况包括浮梁镇、瑶里镇、鹅湖镇、湘湖镇、寿安镇、洪源镇、蛟潭镇等情况。
关键词: 浮梁县 乡镇 概况

内容

浮梁镇
  【综述】 两年中,全镇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04、2005年,分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80万元、1744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2%;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1007万元和15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50%;固定资产投资2200万元和25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15%;招商引资5068万元和60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6%和20%,其中2005年引进外资1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9万元和44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20%;财政总收入550万元和5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6%,其中2005年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完成237万元,这是在剔除几年协税的情况下完全靠实有税源完成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10元和75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12%;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620元和686元,2005年达到3396元。2004、2005两年均获得全县综合评比考核一等奖。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2004年,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全镇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双创”历史新高,优质稻播种面积达1437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8000吨,农民仅种粮一项人均增收440元。全镇发展蔬菜1000余亩,玉米300余亩,甘蔗360亩,果园100多亩;新增各类“示范户”108户,特别是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年仅生猪出栏就达14000余头,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005年,认真贯彻中央的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投入60万元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维修建设,完成大小水利工程40多处;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户购买农机具补贴30多万元。完成水稻播种16976亩,其中早稻2384亩,同比增长31.5%,早稻总产量达830吨,中、晚总产量达6688吨,农民仅种粮一项人均增收220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处县城和邻近市区的地域优势,稳定蔬菜、玉米、甘蔗的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畜牧水产业进一步发展,全镇生猪出栏21761头,存栏15459头,家禽出栏80000羽,荣获全省“百强畜牧业乡镇”称号。完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使林农从中获得实惠;同时以沼气推广为龙头,发展生态和高效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通过劳务输出和服务浮梁县城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2、坚持主攻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2004年,实际引资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兴办民营企业1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3家,实现年新增税收80万元。2005年全镇引资达715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9%,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家(查大采石场、东江桥生态休闲中心、盛源金属加工厂、同益顺五金加工厂、洋湖精工机械制造厂),超额完成25%。工业项目进资占实际进资总额的95%,2004年引进的项目无一例撤资,已正式投产的有鸿业真空有限公司、浮梁灯具加工厂、查大粮食加工厂、龙湖山庄。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两年间,镇村两级累计投资556万元,用于水利设施维修和乡村道路改造工程。茶培、金竹两个村的村级道路争取到国债资金,现已投入建设,其它各村基本达到了村村通水泥路和沥青路面的要求。洋湖和大洲两个村还实现了自然村通水泥路的愿望。目前新建和维修村级道路有40余公里,特别是查大和教场分别投资32万元和30万元完善了村级路灯建设。与此同时,在县建设局、土地局的支持下,浮梁镇规划了大石口、桂坑、郭家洲、朱家港和乌珠段等居民安置点;正在规划的有查大、教场、旧城3个居民安置点。农村的改水、改厕工作不断推进,各村正向着村容整洁的目标迈进。为配合县城建设,镇政府先后征用土地3350亩,拆迁面积12890平方米,极大地加快了县城建设的步伐。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平安。2002年以来投入资金240万元对中心、新平等6个学校的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和新建学校面积近2000平方米。教育“两基”达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学校向着规模化,高标准要求发展。计生整体工作水平进步较大,计划生育率达92.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9年的8.63‰下降到2005年的6.38‰。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近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妇科病免费体检;切实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失地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243户困难户得到“一帮一”、领导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帮扶,39户五保户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群众的文体活动蓬勃兴起,自发组织的大洲村龙舟队在全省农运会上夺得三等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
  认真贯彻新信访条例,建立了信访接待室,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社会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坚持了普法宣传经常化,纠纷排查制度化,纠纷调解规范化,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05年无一例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并代表市、县通过了省里的“四五”普法验收。
  【市委、市政府领导督导早稻扩面增产工作】
  2004年3月25日,市委书记许爱民在市委农工部长陈家林、市委副秘书长张良华、市农业局局长蔡衍富、县委书记伍枝勤、县长吴光辉等陪同下来到浮梁镇韩源村督导水稻扩面增产工作。3月28日市政府副市长谢茹、县人大副主任潘火仙到浮梁镇大洲村督导早稻扩面增产工作。
  【县政府在浮梁镇召开城建土地县长办公会】
  4月15日,为研究浮梁镇城镇建设和居民小区事宜,县政府在浮梁镇召开城建土地县长办公会,县长吴光辉主持了会议,副县长孙庚九,建设局、土地局领导,以及镇党委书记刘文盛、人大副主席汪国周、镇长助理陈宗华参会。
  【电子装配项目签约】 2004年5月12日,电子装配厂项目签字仪式在镇二楼会议室举行。县委书记伍枝勤、副书记王培东参加了签字仪式并作了讲话。
  【县政府在浮梁镇召开城建工作会】 7月20日,为研究浮梁镇大石口、乌珠段、郭家洲、洋湖、教场、旧城六个村民建房安置点规划问题。县政府在浮梁镇召开城建工作会,县长吴光辉主持,副县长孙庚久、县建设局长江民干、镇党委书记刘文盛、镇长胡建繁及有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
  【广东暨南大学师生来大洲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2004年7月23日,广东暨南大学师生13人来大洲村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三下乡活动。
  【市政府及有部门领导来浮梁镇慰问座谈】2005年1月13日,市政府副市长汪天行及市建设局、市房管局、市交通银行、市妇联、团市委领导到浮梁镇慰问并组织洋湖、大洲、旧城、新平、韩源五个村支书一起召开了座谈会。
  【万平社区居委会挂牌】 2005年3月8日,万平社区居委会挂牌,这是浮梁镇成立的第三个居委会。
  【市委书记许爱民调研粮食生产情况】 3月29日,市委书记许爱民在市委副秘书长夏军、县委书记伍枝勤、县长吴光辉等陪同下深入洋湖村走访粮食种植大户,了解他们的粮食种植打算,倾听他们的心声,宣讲国家的粮食生产政策。
  【魏改生来浮梁镇督导先进性教育工作】 8月23日,省先进性教育巡回组组长魏改生,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景伟、县委书记伍枝勤的陪同下到浮梁镇督导先进性教育工作。
  【市人大副主任查炳炎来检查档案工作】2005年9月29日,市人大副主任查炳炎、市档案局局长胡永泰、县人大副主任朱爱民、县史志档案局局长冯云龙到浮梁镇检查档案工作,镇党委书记刘文盛、党委副书记程红萍、党委委员汪向荣陪同检查并作了汇报。查炳炎在察看了档案库房和保管的文件资料后,对浮梁镇的档案工作表示肯定,并指出今后要认真贯彻《档案法》,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 9月,上海人民开关厂景德镇分厂,香港勤基集团美信工业园”落户洋湖村,浮梁镇招商引资工作取重大进展。
  镇人民政府
  镇长:胡建繁
  副镇长:朱牛生
  朱礼平
  汪斌
  丁长余
  涂耀明(2005年7月任)
  镇长助理:刘华生(至2005年7月)
  陈宗华
  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程红萍
  镇人民武装部
  部长:程宝林
  瑶里镇
  【综述】瑶里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北部,赣皖两省的祁门、浮梁、婺源、休宁四县交汇处。镇域面积200.48平方公里,境内的高岭—瑶里国家重点风景区面积108.7平方公里,辖有村(居)委会11个,人口1.2万。
  2004年,瑶里镇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9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国税完成12.5万元,地税完成223.5万元,财税完成33万元,率先完成财税任务。全年招商引资11900万元,已到位资金510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2%。全年人平增收853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79元。共接待游客32969人,门票收入140万元。
  2004年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村级公路建设。对高岭村、罗源村、东埠村、早禾组、南泊村进行了油路和水泥路建设,建设里程17.5公里,总投资315万元。加强电信、通信建设,延伸长明村电话至7个村小组,装机98部,并在寺前增建移动通讯塔一座。投资400多万元用于迁建政府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总面积3700多平方米;投资20多万元完善新区自来水工程。投资上百万元兴建了瑶里中学、罗源小学、高岭小学、寺前小学及梅岭小学,加强了南泊小学、长明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优惠政策,投入6万元解决了全镇共52户纯二女户的养老保险问题。投资13万多元在东埠建起了一个可浇灌上千亩农田的电排设备,解决了农民种田灌水难问题。与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农民工培训,为160名农民进行了进城务工免费培训,并输送至深圳就业。完成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征地拆迁40余亩,对汪胡景区进行了重点建设,新建了南山瀑布调节水坝、汪胡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并对汪胡景区的游步道进行了串联与改造。
  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166.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2.1万元,共招商引资5100万元。全镇生产总值达3200.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939元。旅游总收入1330万元,门票收入达462.9万元,游客数为52万人次。
  2005年所做主要工作有:一是积极申报争创品牌。全年共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六块国家级品牌。同时,瑶里镇、居委会分别获江西省卫生镇(村)荣誉称号。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建有机茶园500亩,发展旅游观光园400亩,发展无公害茶园3000亩。全年茶叶总产量66.5吨,产值92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1.9%。在南泊村试种超级水稻新品种100亩,培植野菜鸭脚板30亩。林业上,封山管护面积54440.8亩,退耕还林管护面积4440.3亩,完成林改面积184772.7亩。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新村规划与旧村改造,改变农民住房的无序不良建设状况,完成了瑶秀新区的概念规划。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建设,迁建了派出所、财政所、司法所;启动并即将完成百姓梦寐以求的古镇自来水安装工程。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改善村容村貌及社会公共管理设施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寺前的茶叶,绕南的盆景、旅游和釉果加工等主导产业,使新农村建设更富有成效,村民得到更多实惠。六是认真抓紧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瑶里镇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厦落成】 2004年1月2日,瑶里镇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厦落成。当日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镇长芦继云致词。
  【瑶里镇举办鹅湖调入干部迎接会】 2004年2月3日,因行政区划变更,原鹅湖镇9名干部来瑶里镇工作,瑶里镇在政府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一个简短隆重的迎接会。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吴建旺、鹅湖镇党委书记叶柳平、瑶里镇镇长芦继云分别致词,会议由瑶里镇党委副书记吴云清主持。
  【瑶里镇政府新办公楼正式破土动工】 2004年3月8日,瑶里镇政府新办公楼正式开工建设,在新建地点铁炉里公路边举行了开工典礼,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了此次典礼仪式,副县长陈雅岚到场祝贺,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吴建旺讲话,典礼由镇长芦继云主持。
  【“金色农业”专题现场会在瑶里南泊召开】2004年3月19日,“金色农业”专题现场会在瑶里南泊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副市长周华保、县领导郑小平、吴建旺、任文政,“金色农业”董事长董克勤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会上,董克勤就“金色农业”项目开发前景作了讲话,县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如何支持和解决“金色农业”发展中的困难作了表态发言,最后周市长作了总结讲话。会议由吴建旺主持。
  【原《闪闪红星》拍摄组再次莅临瑶里】 2004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摄制组来瑶里镇,重访三十年前拍摄《闪闪的红星》的现场。
  【中国百名记者瑶里行】 2004年3月24日,中国百名记者江西行来瑶里镇寻访生态家园,县委宣传部长庄金莲陪同。
  【侗铁蕊一行来瑶里采风】 2004年5月29日,中央七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侗铁蕊一行来瑶里镇采风,拍摄MTV节目。本次拍摄的节目将为景德镇市千年置镇庆典添彩。
  【刘祖礼一行来瑶里考察】 6月26日,省林业厅厅长刘祖礼一行来瑶里镇考察林业资源,为申报国家森林公园作进一步准备,陪同考察的有市、县林业局领导。
  【百名高峰论坛学者来瑶里参观考察】 2004年7月8日,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孟建柱“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精神,全省一百多名绿色高峰论坛学者、专家抵达瑶里,就瑶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绿色资源进行了参观考察。市领导张忠信、周华保和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庄金莲等陪同。
  【电视剧《青花》正式在瑶里开拍】 2004年7月10日,电视连续剧《青花》剧组来到瑶里,把瑶里作为主要的外景地之一,随后主角演员赵雅芝、斯琴高娃也抵达瑶里。
  【江西青年旅游形象大使决赛在瑶里风景区举行】 2004年7月4~8日,首届“瑶里杯”江西青年旅游形象大使决赛在瑶里旅游风景区举行,来自全省34个赛区,经初赛、复赛层层选拔的20位参赛选手在瑶里参加茶艺表演、水上竹筏、岸边戏水、泳装展示等多个项目的才艺表演,角逐冠、亚、季军及最佳才艺奖、最佳上镜奖等多个奖项。
  【全市农村村落社区党建工作会在瑶里召开】2004年7月15日,全市农村村落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在瑶里镇政府四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景德镇市、乐平市、浮梁县委组织部及有关乡镇的领导。
  【台湾农业考察团一行在瑶里考察】 2004年8月10日,由亚奥委会财务主席张丰诸、亚州蔬菜中心理事长孙明贤、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蔡胜佳等组成的台湾农业考察团一行十人来瑶里参观考察。市县领导周华保、伍枝勤、郑小平、吴建旺、任文政等陪同考察。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陶艺协会代表团在瑶里考察】 2004年9月9日,联合国科教文国际陶艺协会代表团60多名陶艺家在市、县领导的陪同下,到瑶里参观考察。
  【新余市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团一行在瑶里镇考察】 2004年11月12日,由新余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小华率领的新余市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团一行,在县领导伍枝勤、郑小平、王培东、陶永昌、冯干勤、张承龙、江萍的陪同下在浮梁参观考察,之后考察团一行游览了瑶里汪胡景区、绕南遗址、瑶里古镇、浮梁古县衙等景点。
  【瑶里旅游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04年12月5日,由市旅游局主办的景德镇瑶里旅游区规划专家评审会,在瑶里风景区梅岭度假村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九部门的有关专家及景德镇市农口部门、计划发展委员会及旅游、建设、规划、交通、文物等各相关单位40多位代表与会,市委副书记张忠信、副市长谢茹出席,专家们一致通过了瑶里的旅游规划。
  【瑶里博物馆正式开馆】 2005年4月30日,浮梁县瑶里镇博物馆正式开馆,整个博物馆分为主展厅、陶瓷文化厅、古瓷厅、茶文化厅、民俗农具厅和古字画厅六个部分,浮梁县委书记伍枝勤和市旅游局的领导作为首批游客参观了博物馆。
  【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检组在瑶里景区进行检查】 2005年7月17日,以中国旅游协会城市分会秘书长唐洪广为组长的“创优”国检验收组一行,对瑶里风景区原始森林、南山瀑布等景点进行了现场检查,省旅游局长王忠武,市领导许爱民、张忠信、陈长庚、谢茹、冯林华,浮梁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王培东、胡中华、吴建旺、洪贵胜等陪同。当晚,验收组一行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茶道表演和歌舞节目。
  【瑶里茶叶有限公司再获殊荣】 2005年7月,瑶里茶叶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AAA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该公司已拥有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茶园2000多亩,高山无公害茶园5000多亩。
  【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取得成功】 2005年8月,国家矿山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8个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单位参加了会议,浮梁县申报的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以86.67分的名列第三,申报取得圆满成功。
  【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瑶里调研】2005年8月4日,市委书记许爱民、市委副书记樊耀率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来到浮梁县瑶里镇,就如何开展好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调研,浮梁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江萍、吴建旺等陪同调研。当日,许爱民、樊耀等在瑶里改编纪念碑前出席了市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地”的揭牌仪式。
  【中国国家机关第一协作组在瑶里举行计划生育“三下乡”活动捐赠仪式】 2005年11月6日上午,由文化部、外交部、卫生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人口基金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八部门组成的中国国家机关第一协作组在浮梁县瑶里镇举行了隆重的计划生育“三下乡”活动捐赠仪式。瑶里镇20户优秀计生代表接受了实物和现金捐赠,市计生委主任程和容、县委副书记智卫等领导出席了捐赠仪式,副县长任文政主持了捐赠仪式。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专家在瑶里风景区考察】 2005年12月24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专家马克平、马莉、厉色一行在江西省建设厅领导的陪同下,到浮梁县考察高岭——瑶里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工作,市政府副市长谢茹,浮梁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智卫等陪同考察。
  领导名录
  镇党委
  书记:吴建旺
  副书记:吴云清(至2004年4月)
  刘七斤(2004年4月任)
  徐春旺(2004年4月任)
  党委委员:吴瑶成(至2005年8月)
  陈民生(2004年3月任)
  刘继莲
  徐习仁(2004年2月任)
  叶时清(2005年8月任)
  镇人大
  主席:吴建旺
  副主席:施雪开
  镇政府
  镇长:芦继云
  常务副镇长:刘七斤(至2004年4月)
  程根才(2004年4月任)
  副镇长:程根才(至2004年4月)
  方革新
  李胜林
  镇长助理:黄 花(至2004年7月)
  汪新田(2004年3月任)
  镇纪委
  书记:吴云清(至2004年4月)
  徐春旺(2004年4月任)
  镇人武部
  部长:周财生
  鹅湖镇
  【综述】 鹅湖镇位于浮梁县东部,镇政府驻地鹅湖村,距市区40公里,距浮梁县城35公里,辖区面积208.6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2个村级场,229个村民小组,共有6560户,26124人,其中农业人口6375户,23570人。全镇拥有耕地面积35989亩,其中水田面积34322亩,旱地657.2亩,是全县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
  2004~2005年,鹅湖镇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办好实事、加强班子”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了“计划生育、财政税收”两大难点工作,抓好“特色农业、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四大重点工作,以社会稳定为基础,全面促进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38亿元,2005年达1.56亿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2862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3042元;2004年财政收入273.3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250万元。
  农业是鹅湖镇的一大支柱产业。两年来鹅湖农业坚持“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主要抓“一园三基地”建设,建成了万亩西瓜园、2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千亩有机茶生产基地、千亩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建成了农经网,农产品实行网上销售。如老曹土特产店实行“公司+产品+基地”销售模式,现已在景德镇、上海、南昌、乐平、九江、婺源开了多家分店。
  小城镇建设是鹅湖的一大特色。两年间,鹅湖镇以建成浮东的交通、文化、商贸中心集镇为目标,在完善现有老街基础设施的同时,与县土地局合作开发了鹅湖大道,于2005年9月竣工,历时1年9个月,整个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成的鹅湖大道全长3000米、宽42米、双向四车道。同时先后对大道边的5宗8130平方米的商业用地成功进行了拍卖,最高价达1372元/平方米,行政规划用地中,派出所、交警中队办公楼已经竣工,土地所大楼正在建设中。一个策应旅游开发、休闲度假、商贸、农副产品集散的中心集镇已初步形成。它的建成进一步拉开了鹅湖“一环二轴三片区”的框架,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企业发展迅速。全镇13家集体企业改制成为个体、私营或股份制企业。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10多年来引进了龙缔斯、新源石化、朱锦沙金矿、细木加工厂等企业。
  旅游业成为鹅湖的新兴产业。2004年与华声物业金竹山景区进行旅游规划调整,2005年金竹山旅游规划已通过有关专家评审,现按规划对景区景点进行建设,规划中的曹村旅游公路现已开通。
  【市委书记送“礼”到村头】 2005年正月初八,机关单位上班的第一天,市委书记许爱民在县委书记伍枝勤和县长吴光辉的陪同下,来到鹅湖镇农民家送“礼”。许书记一行走访了朱锦村党员种粮大户李桂生、桥溪村的农业生产特困户李顺达、鹅湖村种养大户童月香、农产品的销售大户曹桂喜家,分别给他们送去了早稻良种、化肥和电脑,当许书记了解到曹桂喜连锁店开了10多家,去年销售总额达300多万元时,许书记说:“土特产打开大市场,这条路是对的”。
  【鹅湖大道建成通车】 2005年9月30日,鹅湖大道建成通车,市委副书记张忠信、副市长占勇、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王培东等出席鹅湖大道的通车典礼。鹅湖大道是浮梁县“九五”时期确定的一项重点交通工程。由浮梁县国土局、鹅湖镇合作建设,总投资1500余万元,全长3000米,宽42米,双向4车道,综合配套了给排水、通讯、电力、广电、路灯等市政设施,工程历时1年9个月,于2005年9月完工。它的建成,改善了鹅湖和瑶里的交通条件,给鹅湖小城镇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领导名录
  镇党委
  书记:叶柳平
  副书记:张金水 徐仁功 李新元
  委员:刘秋来 奚成林 郑伟秀 王富新
  镇人大
  主席:叶柳平
  副主席:汪石发
  镇人民政府
  镇长:张金水
  副镇长:郑伟秀 陈静生 奚成林
  李新桂 郑有梅
  镇纪委
  书记:徐仁功
  镇人武部
  部长:王富新
  湘湖镇
  【综述】 湘湖镇位于景德镇市东郊,浮梁县东南部,与婺源县毗邻,素有瓷都东大门之称,镇政府驻地荞麦岭。全镇耕地面积2.6万亩,其中水田2.33万亩。森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辖12个村委会,1个林场,103个村民小组,共5617户,2.3万人。湘湖镇党委、政府抓住城市扩张机遇、紧紧围绕“大学城、大集镇、大交通”思路,使镇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以迅速发展。2004年和200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4380万元、2939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为1442万元、115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分别为7140万元、98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3365元、3660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496万元、369.1万元,连续两年名列浮梁县第一,被评为全市“六强乡镇”。
  2004年以来,随着重点工程项目高岭大道、陶院新区、景婺黄高速、东璟集团、南外环高速、荞玉线、湘官公路相续开工建设,湘湖镇党委政府倾全镇之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配合做好了征地、拆迁、安置等大量工作,使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宽50米,长2.3公里的景德镇东迎宾路--高岭大道延伸至湘湖镇,陶院建成开学,东璟顺利投产,景德镇市公交8路、8路支线、108路、108路支线开通到湘湖。由武汉大学设计院规划设计,多方专家评审认可的湘湖镇5.6平方公里小城镇总体规划获批准实施,使镇小城镇建设走上健康轨道。完善了土地管理、城镇规划、城镇管理的各种机制,先后成立了规划所、城管中队和拆迁办,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多万元对镇内主街道环境进行了改造,对街面进行了美化、亮化、硬化建设;推进村村道路硬化工程,先后完成了前程、长源、玉长、陈坑、林场、盈田、东流等300多公里的村级公路改造。按照小城镇建设的详规逐项建设,建成了东流停车场、乔麦岭农贸市场,在建陶院新区门口的商贸城,筹建自来水厂和陶院新区门口车站等。
  2005年全镇共完成早稻播面6600亩、中稻播面14500亩、二晚播面7300亩,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14619万公斤。全镇新增反季节蔬菜大棚19个,大棚蔬菜面积达400亩,果树种植面积达3000亩,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亩,基本形成了盈田苗圃、古田蔬菜、兰田西瓜、湘湖草莓、东安果业的特色农业基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长足发展。2004、2005年全镇水利建设总投入分别达195万元和160万元。水库除险、灌区渠道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了施工计划。2004年早稻扩面,水利修复16项,水利冬修建设15项;2005年冬修项目29项,其中病险水库除险5座,新建山塘1座,水库山塘维修9座,渠道维修加固14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全镇防汛抗旱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充分利用陶院新区落户湘湖产生的人口聚集效应,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商贸业。荞麦岭约1.5公里的街道两旁,聚集了300余家餐饮、服装、网吧、百货等店铺,许多农民正在从靠土地生存转为向工贸要效益。随着湘湖小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巨增,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全镇农民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3660元,比上年净增300元。
  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大。2004年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7140万元;2005年达9870万元。在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投资环境上,湘湖镇着力抓好“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既加大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又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各项激励机制。镇党委、政府成立招商引资小分队,组成专门人员进行招商,每年落实了招商引资经费5万元,科学规划招商用地。2004年完成招商引资13020万元,2005年完成9200万元,共引进民营企业5个,投资在200万元以上有:盈田苗木基地、和家坞采石场、东璟艺术陶瓷、新平瓷业。两年来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2004年工业总产值15000万元,2005年工业总产值20738万元。
  失地农民得到帮扶,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随着大学城、大交通、大集镇格局的形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公路改造、校园扩建、城镇建设等用地需求大量增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为有效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率先开展了失地农民帮扶试点工作,发放了216本失地证,有55名老人陆续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40余名适龄青少年读书减免了杂费,45户农户有线电视月租费每月减免7元,有100多名青壮年失地农民被推荐安置到陶院新校区和东璟集团上岗就业,由于各项工作做到位,湘湖镇近两年来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事件,陶院新区大门口的40余幢房屋也顺利拆除,保证了陶院新区建设的正常进行。
  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大。先后完成镇内南安中学宿舍楼及5所小学的重新建设;对南安中学进行扩建,逐步把景光中学、东安中学并入南安中学,实现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规划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已完成灵安增坡高速公路安置新村的建设。成立了兽医站,对全镇的动物防疫工作加大了投入。积极组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农民参合率达88%。成立了文化站,积极组织企地、军民及院校与本镇文化交流,组织群众文体活动。
  关注民生,帮助困难群众。镇民政优抚工作扎实推进,一方面制定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定期对困难群众支付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另一方面提高村级退休老干部待遇,每人每月增加100元。镇团委广泛开展希望工程一助一活动,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取消了镇、村不合理的林业收费,制止了加工厂对木竹的垄断经营,调处了林权纠纷20余起,并按照“谁造谁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流转合同。通过林改使林业产权得到明晰,林农得到实惠。
  全力构筑治安防控网络。2005年刑事案件与上年相比下降37%,民事纠纷调处77起,调解成功率达97.7%,有效防止群体事件2起。全年未发生特大、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开展了打击盗窃电力设施专项整治,景白公路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打击“六合彩”赌博等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刷写标语90余条,印发宣传单3000多份,出动宣传车30余次,开办法制课60余课时,为全镇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8.67%,人口出生率为10.25‰,自然增长率为5.71‰,较好地保持了低生育水平,顺利通过省计生检查组的检查。
  【党管武装成绩裴然】 湘湖镇结合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的工作特点,着眼打基础、谋发展、创一流,圆满完成了征兵、整组、训练、战备执勤等各项工作任务,镇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被南京军区评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评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陶院新区大门建设如期进行】 为使陶院新区大门如期开工建设,湘湖镇干部加班加点上户做好被拆迁户的拆迁、安置工作,于2005年4月9日至2005年7月15日,历时78天把规划区内的房屋全部拆除。此次拆迁总面积为17000平方米,补偿及安置资金共计1100万元,涉及40余栋房屋,62户居民,保证了陶院新区大门建设的正常进行。
  【湘湖商贸城开工建设】 2005年7月15日湘湖商贸城开工建设,该商贸城于陶院新校区大门口对面,由景德镇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共占地42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预计该商贸城投资超过2000万元,可建设店面20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
  【荞麦岭、东安人行道改造竣工】 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浮梁县建设局和湘湖镇政府共同投资500多万元,对景白沿线荞麦岭和东安路段人行道实施美化、亮化、硬化改造,铺设彩色人行道板和大理石道板2000米,安装路灯90盏,栽种绿化树木220棵。
  【南安中学宿舍楼竣工】 湘湖镇南安中学宿舍楼于2005年4月8日破土动工,至2005年12月8日竣工并交付使用,该工程造价80万元,其中上级寄宿制学校立项资金50万,镇政府和学校配套30万元,该宿舍楼共三层,总面积1403平方米,可容纳360名学生住宿。解决了学生住宿紧张的困难。
  【前进中的湘湖小学】 湘湖镇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成绩硕果累累。2004年7月1日,湘湖教育支部被县委评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红旗单位”。校舍改造方面,2004~2005年,相继改造了灵安、三桥、双凤、西安、前程五所小学校舍,特别是前程小学,属逸夫工程,工程资金10万港币,镇、村配套资金39.1万元,总投资50.1万元。该教学楼设计新颖,成为湘湖镇学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近两年共有30余人获省级以上的奖励。
  【东安停车场竣工】 2004年12月8日东安停车场建设如期竣工,该工程由市汽运集团和东安村委会共同投资38万元建设,为公交108路支线的开通垫定了基础。
  【长源公路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30日,湘湖镇最后一条未改造的山区公路——长源公路水泥路面铺设竣工。长源村距镇政府13公里,属湘湖镇偏远山村,在市、县、镇、村等多方努力下,集资140万元对长源山路进行水泥路面改造,长源公路路面宽5米,长7公里,从长源村曹家坂小组直通兰玉公路旁玉田村,公路的建成,解决了全村2000多人行路难的问题。
  【北安村朱家坂、董家渠道衬护工程完工】2005年12月28日,北安村朱家坂、董家渠道衬护工程完工。该工程整修渠道5417米,工程总投资80.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5万元,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8万元,镇、村两级自筹资金43万元,受益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4.15万元。领导名录
  镇党委
  书记:张永进(至2004年7月)
  章桂芝(女,2004年7月至2005年4
  月)
  吴金发(2005年4月任)
  副书记:张国新(至2004年4月)
  陈振华(2004年4月任)
  余乐镇(至2004年4月)
  王正民(2004年4月任)
  周民主(2004年4月任)
  程春生(2004年4月任)
  委员:徐焱民(2004年元月~2005年7月)
  余天顺
  汪彩香(女)
  程创新
  肖小宁
  镇人大
  主席:张永进(至2004年7月)
  章桂芝(女,2004年月7月至2005年
  4月)
  吴金发(2005年4月任)
  副主席:王正民
  镇政府
  镇长:张国新(至2004年4月)
  陈振华(2004年4月任)
  副镇长:徐焱民(至2005年7月)
  涂耀明(至2005年7月)
  方才来
  王木河
  镇长助理:王亚平
  镇纪委
  书记:余乐镇(至2004年4月)
  周民主(2004年4月任)
  镇人武部
  部长:程创新
  寿安镇
  【综述】 寿安镇地处浮梁县东南,驻地柳家湾,距景德镇市区13公里,离县城26公里。面积12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75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35198人,其中农业人口15042人。全镇耕地面积17326亩,山林9.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以上。交通条件便利,黄涌公路、柳鸿公路、景涌地方铁路贯穿境内,公交班车有景德镇至沿沟、浮梁县至鸿兴两条线。
  2004年,全镇GDP1.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财政总收入408.6万元(其中一般地方财政收入229.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1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5000万元。2005年,全镇GDP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8元,财政总收入504.8万元(其中一般地方财政收入26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3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220万元,其中有总投资达700万元的景德镇鑫源陶瓷有限公司;引资500万元进行改制的寿安南市街原料厂;引资1500万元进行技改的朱溪铜矿。
  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现有水库13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1座,山塘水坝83座,总蓄水量达2000万立方米。投资45万元完成朱溪对家坞水库、鸿兴陈冲坞水库的除险加固及支渠清淤工程;投资35万元对小南河的丰旺、朱溪、柳溪段进行清淤护坡。
  全镇造林面积达2.2万亩,毛竹4千亩,林木储量为177261立方米。两年间,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全镇的农村经济增长较快。2004年农业总产值4724万元,比上年增长8.5%;2005年农业总产值5025万元,比上年增长6.3%。2004年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11395吨,创历史新高。2005年受大旱影响,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但仍突破万吨,达10400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镇民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其中煤矿4家,瓷石矿4家,石灰石及石灰加工厂12家,匣钵厂1家;服务类企业共有170余家,各类运输车辆160余辆。2004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4%;2005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9715万元,比上年增长6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现有中学2所,完小9所,共有教职工181人,在校学生2720人。2005年投资38万元新建鸿兴小学教学楼,同时启动了总投资达420万元的寿安中心小学重建工作,其中投资72万元的主体教学楼工程通过招标。中小学危房全部得到改造,实现了“基本无文盲乡镇”目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为99%。两年来,寿安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要求,计划生育率达100%,2004年获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4月镇卫生院重新恢复,现有主治医生2人,护理人员5人,卫生防疫工作人员3人,有较齐备的医疗设施。广播电视发展迅速,2004年12月联通了浮梁县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用户2600多户,普及率70%。开通程控电话2000多门。
  2004~2005年,全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2004年投资280万元对灵珠公路、东明公路、仙槎汪村公路进行水泥路面改造;投资70万元新建寿安柳溪汽车站;2005年投资45万元对鸿兴—陈冲坞—项冲坞公路进行改造,全镇公路道路硬化里程达80%,各行政村之间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化。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工作。2004年,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6万元对全镇12户残疾人每户5000元的建房补助。到2005年3月,12户房屋全部完工入住。
  【能源工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04年度,全年先后引进外资200万元对窑坞、仙涌、仙林、仙红等煤矿进技术改造;引进外资800万元对景柳、天元、林场等三家洗煤厂进行资产盘活。
  【灵珠公路、东明公路、汪村公路改造完工】2004年5月三条公路同时动工,三条公路总长14公里,总投资280万元。2004年12月,三条公路的水泥路面改造工程完工。
  【寿安柳溪汽车站竣工】 2004年8月柳溪汽车站完成土地规划平整,投资40万元的汽车站大楼从9月开始建设,于当年12月完工;2005年1月,投资30万元对汽车站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并开始运营。
  【林改工作完成】 按照省委19号文件和浮林改1号文件精神,2004年10月至2005年11月,全镇8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组全面完成勘界确权。其中落实公益林面积28729.5亩,落实自留山面积5337.3亩,责任山面积42540.5亩,集体统一经营山林面积34204.1亩,合作经营山林面积7672.5亩,未能确权山林面积8051亩。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全镇累计投资45万元,完成朱溪对家坞水库、鸿兴陈冲坞水库的除险加固与支渠清淤工程。
  【小南河清淤工程结束】 镇政府组织丰旺、朱溪、柳溪三个村委会,抓住冬季的有利时机对小南河进行了清淤和护坡,从2005年11月开始,总投资达35万元,累计投工投劳1100日(个),清理总长达1300米,不仅提高了小南河的防洪抗旱能力,保障了全镇农业生产需要,而且改善了小南河的生态环境。
  【鸿兴小学教学楼工程竣工】 总建筑面积400余平米,总投资38万元的鸿兴小学教学楼,从2005年7月开始动工,2005年12月完成了主体工程。
  【寿安中心小学重建工程启动】 寿安中心小学总占地面积500余亩,重建总投资达420万元,从2005年11月开始全面启动,预计2008年交付使用,2010年学校配套设施全面完成。2005年12月,投资72万元的主体教学楼工程动工兴建。
  【鸿兴—陈冲坞—项冲坞公路改造工程结束】
  该工程总长度2.5公里,总投资45万元。
  从2004年11月完成设计,2004年12月全面动工,2005年11月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全市计生优质服务月活动督战会在寿安召开】 2005年,寿安镇分别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7月,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月活动现场督战会在寿安镇召开,到会的有市计生委主任程和容、副县长任文政等市县领导。
  领导名录
  镇党委
  书记:彭集祥
  副书记:江建军(至2005年3月)
  张英敏(2005年3月任)
  李德福
  程文华
  余乐镇(2005年7月任)
  党委委员:张长焰 方向东 吴文平
  戴香枝(女,至2005年7月)
  程宝林(2005年7月任)
  镇人大
  主席:彭集祥
  副主席:宁长征
  镇人民政府
  镇长:江建军(至2005年3月)
  张英敏(2005年3月任)
  副镇长:张英敏(至2005年3月)
  汪胜辉 童朝红
  科技副镇长:涂宏斌
  镇长助理:佘宏斌戴炳福
  镇纪委
  书记:李德福(兼工会主席)
  镇人武部
  部长:方向东(2005年12月)
  洪源镇
  【概况】 洪源镇是浮梁县一经济重镇,地处景德镇市郊,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69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000余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洪源镇区位优势明显,206国道、九景高速、景婺黄(常)高速、景鹰高速均在镇域中心交汇,景德镇罗家机场也落在境内,是景德镇乃至赣东北的一个交通枢纽,2004年3月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又被评为“江西省示范镇”。
  2004~2005年洪源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城镇立镇,商贸兴镇”之路,2005年洪源镇在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名例前矛。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798万元,年均增长11%,完成财政收入48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7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金额103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434元,农村市场日渐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招商引资又创新高。洪源镇历史上工业基础较好,已形成了以陶瓷、汽贸、电子及相关产业为格局的民营、股份和个体企业体系。近2年来,又制订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提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05年引进了重德电子、佳博电子、纤维人造板公司、精密电子公司等7家私营企业,使洪源境内民营企业的数量达到了50余家。
  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两年来,加大了特色农业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示范领路,积极鼓励农民开发荒山、荒坡种植中药材、果树、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2005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22700余亩,大棚蔬菜、西瓜等作物面积3600亩,果树面积1500亩,各种花卉苗木面积2000余亩。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益经营,滚动式发展”的原则,投资100万元资金对洪源街进行了美化、亮化工程改造,并引资300万元建成了大型农产品贸易市场,现在城镇区内工商、税务、银行、公安、石油、烟草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约400余家工商业者、个体经营户在此经营。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村级公路建设有了质的变化,全镇85%以上的自然村都铺上了水泥路。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新洪源中学学生宿舍楼,并对老中学进行了整体搬迁。配合建设单位拆迁房屋3600平方米,完成征地1500亩,使景婺黄高速、景鹰高速两项国家重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完成了镇政府大楼的整体拆迁,改善了政府的办公条件。完成了罗家、程家、大港三个居民小区的规划设计及前期征地工作,解决本地290余户群众的建房难问题。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接受验收,鸣山新村获“江西省文明示范村”称号。全镇13137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社会福利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为280余户失去土地的60岁以上的农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
  领导名录
  镇党委
  书记:刘毅
  副书记:汪国良(至2005年4月)
  李少华(2005年4月任)
  郑利成
  党委委员:江苏清
  戴松火
  方兵保
  冯满姿(女)
  程苏武
  吴志明
  程输文
  镇人大
  主席:刘毅
  副主席:聂小明
  镇政府
  镇长:汪国良(至2005年4月)
  李少华(2005年4月任)
  常务副镇长:汪苏清
  副镇长:计昆明
  李才明
  余浩林
  镇长助理:林有德
  镇纪委
  书记:郑利成
  镇人武部
  部长:方兵保
  蛟潭镇
  【综述】 蛟潭镇位于浮梁县中西部。有耕地面积26542亩,其中水田面积24759亩,旱地1500亩;山林面积42万亩,森林覆盖率83%。全镇总人口2.3万,辖16个村民委员会,3个分场,2个林场,2个工业园区。共计172个村民小组,13个生产队(垦殖场),154个自然村。
  两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蛟潭建设成经济强镇和浮西北中心集镇为目标,走“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城镇立镇、旅游兴镇”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000万元,同比增长11%,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000万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0万元,同比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比上年增长200元。
  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3.06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6216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323吨,同比增加2083吨。特色农业发展较好,食用菌生产382万袋(其中,袋料香菇302万袋,袋料木耳80万袋);推出了“浮梁春玉”茶品牌,生产茶叶300担,产值达到200余万元;生猪存栏4728头,禽类存栏4.7万羽,耕牛存栏450头,山羊存栏543头;西瓜、油菜、大豆、葛腾等经济作物5000多亩,发展大棚蔬菜150亩,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010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立足两个工业园区的资产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氛围,现有21家工业企业落户两个园区,成为全镇工业企业的主体。2005年全镇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0万元,同比增长10.9%。2005年入驻的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总投资1000万元的江西美华木业有限公司,总投资上亿元的景德镇德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电动自行车厂。工业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聚集、经济繁荣,蛟潭镇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加大城镇发展”的总体思路,根据2001~2005年蛟潭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5年,老街第三期改造工程启动,城镇新建设住宅30幢,新增建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老街、新街逐渐美化、亮化,城镇面貌大为改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两年中,农村公路建设有了质的改变,蛟坑水泥路、洪郑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蛟福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镇司法所、敬老院、中心小学教学楼、洛溪小学、福港小学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完工,购置了计算机、新建了远程教育点。电信扩容,电力稳定,有线广播电视站联网,移动、联通网络覆盖面扩大,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设施的改善,环境变化,社会各项及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农经网的开通,农技推广、农技服务深入千家万户,教育事业取得可喜变化,卫生事业有一个新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社会抚养和军人优待金足额及时发放。
  【洪郑公路竣工通车】 2004年12月16日,与206国道衔接至郑冲组的洪郑公路建成通车,公路全长5.5公里,宽3.5米,为三级水泥路面,总投资82万元。这条公路是县立项改造的乡村水泥公路,公路的建成为沿线10个村小组1300多人,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福港大桥竣工通车】 福港大桥位于蛟潭镇浯溪村,是昌江河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也是景蛟公路建设改造的重要配套工程。该桥于2003年10月10日动工,2005年3月24日建成通车,由市公路分局承建,总投资360万元,桥长266米,宽13米,7墩6孔,为钢混结构。该桥的通车结束了只能靠船渡的历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福港中心小学竣工】 2004年8月30日,蛟潭镇福港中心小学竣工并交付使用,新教学大楼总投资42万元,占地总面积310平方米,高三层,分为15个教室。同年,总投资32万元学生宿舍、食堂等的配套设施完工交付使用。
  【镇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 蛟潭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05年4月30日在蛟潭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会议总结和回顾了2004年工作,并对2005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景德镇德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落户蛟潭】
  景德镇德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康迪集团的下属公司,于2005年8月31日购买了蛟潭镇兴溪桥工业园区(原国营713厂)所有设施,落户发展。该公司发展规模巨大,总投资将达到上亿元。
  【蛟潭中心小学竣工】 2005年8月20日,蛟潭镇中心小学新教学大楼及校园改造工程竣工,蛟潭中心小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完全小学。新教学大楼于2004年8月20日破土动工,总投资92万元,占地面积410平方米,高四层,24个教室,位于老教学大楼旁。
  领导名录
  镇党委
  书记:江龙清
  副书记:操普发
  刘圣文(至2005年7月)
  王秋林
  委员:秦新良
  蒋瑞荣(女)
  汪春文
  林起民
  胡小新
  杨拔华
  镇人大
  主席:江龙清
  副主席:李日民
  镇政府
  镇长:操普发
  副镇长:秦新良
  李浙东
  李梓华
  镇长助理:吴振华(2004年7月任)
  镇纪委
  书记:刘圣文(至2005年7月)
  王秋林(2005年8月任)
  镇人武部
  部长:胡小新
  万寿山垦殖场
  场长:操普发
  副场长:秦新良
  李浙东
  万寿山垦殖场工会
  主席:黄有洪
  经公桥镇
  【综述】 经公桥镇是浮梁县8个建制镇之一,全镇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将经公桥镇打造成重点边贸小城镇的发展定位。2004年、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8830万元、9200万元,年均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58万元、2410万元,占26.7%和26.2%;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664万元、3781万元,占41.5%和41.1%;第三产业增值分别为2808万元、3008万元,占31.8%和32.7%。完成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55.8万元、16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70元、2870元。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积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和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围绕市场抓农业。一是全镇不断调整种植优质、高效、高产水稻面积12130亩,占全镇农田15566.91亩的78%;在国家财政给予粮农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基础上,镇财政再增加每亩10元优质稻良种补贴。并适时组织优质稻生产技术培训达1300人次,全面落实粮食收购订单。二是突出抓好林业生产。坚持“封、改、造”并举,两年来累计完成封山育林6000亩,次生林改造12000亩,退耕还林5711亩。同时全面推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镇共明确公益林经营主体80529亩,落实自留山31148亩、责任山69674亩,稳妥处理了争议山场。三是加强了名优茶制作技术的培训力度。新发展茶园累计1400亩,无公害高产优质茶园总面积2680亩,茶叶年产量达87吨,销售收入达149万元。四是特色种养呈现良好势头。充分利用闲散资源,吸引黑龙江客商投资开发清水大闸蟹,不仅自身取得了初步成功,还带动当地和附近乡镇近50户群众发展水产养殖业。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规模年均稳定在300万袋,年均产值达630万元。其它各类花卉苗木、大棚反季节蔬菜都得到初步发展。禽畜养殖发展也有增长。
  企业经济质量取得明显提高。在积极加大对原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同时,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后对储田茶场、木制厂、合片厂、机械厂、大港电站、储田木业厂等镇办集体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近两年新增招商引资项目7个,完成引资总额达3800余万元,实现进资3110万元,新发展的威龙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基本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重点项目,至今运作势头良好,安排了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培育了镇域经济的增长点,而且有效地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累计实现工业产值达482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稳步推进。近两年来,新开工项目达2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0万元,为年计划的132.5%。其中基本建设383万元,更新改造219万元,公路建设814万元,其它234万元。已陆续兴建完成经公桥中学师生公寓、储田学校一贯制教学楼第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港口小学、新源小学、柳溪小学等完小教学楼、经公桥中心敬老院、经公桥三级客运站、经公桥财政所纳税大楼、治安派出所办公大楼的建设;完成了经刘、新金、曲张、程家和歧田等公路水泥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同时对经公桥老街和储田街道进行了油面硬化及排水沟的改造工程,支持配合了储严、经桃两线省道的油路改造工程。启动了金桥商贸街第二期工程,改造了镇所在地自来水工程,支持开通了源港村(含梓里)、新田村各自然村庄的程控电话及新源村的移动通讯信号,实现了镇所在地有线电视与县电视光缆联网,启动了镇所在地菜市场建设,支持配合了国家重点工程——景鹰高速公路境内路段的征地和房屋拆迁工作,改建了镇计生服务楼和司法服务所办公大楼,美化了镇机关大楼周边环境,改善镇机关后勤服务设施等。
  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在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教育先行”战略中,合理调整教学网点,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基础教育,狠抓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中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严格人口控制管理,实现连续两年在全县计生工作一类管理单位中位置前移。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联防组织发挥作用,实现“三无”目标,既无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无一起群众纠纷械斗和群体事件。“四五”普法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司法调解及时有效,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镇86.5%以上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经公桥中心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 2004年元月6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80万元新建成占地总面积6080平方米的经公桥中心敬老院,并投入使用。敬老院基础设施完善,院内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条件优良,可接收供养五保老人50人。现有入院五保老人25人,标志着经公桥镇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体系逐步完备。
  【经公桥预备役道路桥梁连隆重成立】 2005年6月18日,根据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景德镇预备役工兵团道桥二营桥梁连在经公桥镇隆重成立。浮梁县人武部部长王斌、预备役二营营长王庆九等出席了成立大会。由勒功乡、经公桥镇组建的有87名预备役官兵到会参加。这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是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也是经公桥所处战略地位需要。
  【组织党员赴井岗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8月12日至13日,经公桥镇党委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了一支以村党支部、镇机关干部为主的57名党员奔赴革命圣地井岗山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先后学习参观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旧居、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前集体举行了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大家表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定革命信念,在今后的平凡工作实践中弘扬井岗山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全县林权证首发式在镇举行】 2005年10月13日,全县林改系统在经公桥镇隆重举行林权证首发式。来自全县5个乡镇计56个村民小组的农民集中领取了1498本林权证,标志着浮梁林业产权制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浮梁县作为全省7个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在启动林改工作以来,紧扣“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这一改革核心,取得了明显成效。出席首发式的有省林业厅领导魏运华、沈彩周,市林业局局长张秧田,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郑小平、智卫等,他们分别作了讲话,各乡镇有关领导及部份林农参加了首发式。
  【全市第六届村民委员会“自荐海选”在鸦桥试点村取得圆满成功】 鸦桥村是革命老区秋浦县委的旧址,全村有1412人。自从列为全市第六届村委会“自荐海选”试点后,该村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布置,成立了机构、培训了选举工作人员,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村委会组织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使全村广大群众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来积极参与选举工作。2005年11月8日,经过7名自荐候选人在村选举大会上分别就“自荐”职务发表了治村演讲,村民代表就各人演说进行了现场提问,整个选举过程秩序良好。经村民投票选举,施根保等5位同志当选为下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整个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有根、副县长任文政、市民政局副局长吴长根以及乐平市、昌江区民政局及各乡镇的有关负责同志到场观摩了整个选举过程。
  【县长吴光辉来镇指导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2月19日,县长吴光辉在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四平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章国茂陪同下,参加了经公桥镇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此次活动涉及全镇党组织18个、党员511名。吴光辉县长在会上明确要求,一是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群众满意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结合掀起开展向凌善龙同志的学习热潮,切实提高自身素质。领导人名录
  镇党委
  书记:金义生
  副书记:施根和(至2004年3月)
  吴云清(2004年3月任)
  郑天长
  梁义德
  委员:汪政权(至2004年4月)
  郑明辉(2004年4月任)
  冯魁
  吴能伟
  程国福
  金毅
  王波
  刘圣文(2005年8月任)
  镇人大主席团
  主席:金义生
  副主席:江钦汉
  镇人民政府
  镇长:施根和(至2004年3月)
  吴云清(2004年3月任)
  副镇长:汪政权(至2004年4月)
  郑明辉
  朱以民
  施锡水
  科技副镇长:吴群明(至2004年4月)
  镇长助理:伍权(至2004年4月)
  王锋胜(2005年8月任)
  镇纪委
  书记:郑天长
  副书记:吴能伟
  镇人武部
  部长:冯魁
  西湖乡
  【综述】 西湖古称太湖,建国后太湖村与西湾村合并,乡名各取一字,太湖遂改名西湖。西湖乡位于浮梁县北部,总面积164平方公里。东北毗连安徽省祁门县,西北紧靠安徽省东至县,东南与勒功乡、南与经公桥镇接壤。乡驻地西湖村距县城70公里。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共93个自然村,有2270户89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3人,人口密度为55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617亩,人均耕地0.65亩,林地面积23万亩,其中人工林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毛竹0.5万亩,茶园面积10846亩,油茶1.2万亩,森林覆盖率86.3%。
  2004~2005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126万、3368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4.8万元、35.5万元。招商引资分别为520万元、56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入累计2360万元。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优质稻实行“订单”种植,播种面积4350亩,发展食用菌分别为330万袋、450万袋,其中袋料香菇分别为30万袋、60万袋,袋料毛木耳300万袋、390万袋,这些特色产业成为西湖乡群众的主导财源。名优茶、有机茶生产势头强劲,全乡已经拥有一支2300余人规模的名优茶加工队伍,茶叶市场已经形成,农产品贸易初见成效,“西湖珍芝”系列产品,品牌效益显现,茶农明显受益。两年共发展有机茶园900余亩,进行有机茶改造800余亩,无性繁育良种茶苗40亩,生产优质茶苗500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好“国家公益林”,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地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企业经济增长迅速。企业改制已迈开步伐,第三产业不断兴起,民营经济有了新的生机,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西湖珍芝”有限责任公司,竹菜板、木竹加工厂、石料场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巩固发展,第三产业如餐饮、运输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加快,劳务输出出现良好态势,连续两年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在1500余人,年创收940万元。
  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两年来,完成了经—桃公路三级油面改造工程、湾—曹公路、龙溪、葛平山、金家山、杨术塘、合源村的5个小组山村公路建设总长达38公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在茶宝、桃墅、柘坪、潘溪、西溪村开设无线通讯基站,实现了全乡通讯讯号无缝覆盖。完成了窄坑、柏树下两座小(二)型水库加固工程,竣工了桃墅、西湖、合源村委会办公楼,这些都为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全西湖乡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两年来,全乡共完成计划生育“四术”任务188例,其中结扎51例,人流引产13例,上环124例,计划生育率分别为95%、96%,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51‰、0.52‰。
  不断推进农村改革。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历时两年,圆满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第二步农村税费改革,清理乡村两级债务,规范涉农收费,健全完善农民负担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得到全面落实,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勤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果,乡、村干部作风建设制度规范,党群组织开展活动扎实有效,两年来全乡呈现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综治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2004~2005年科、教、文、卫等事业都有进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2004~2005年投资13万元,兴建了合源小学校舍320平方米,投资25万元建造了西湖中心小学学生宿舍462平方米,投资30万元改造了桃墅小学学生宿舍480平方米,修缮西湖卫生院门诊大楼,并购置万元医疗设备,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两年累计投资15万元。
  【经桃公路全面竣工】 经公桥至桃墅村三级公路油面改善工程于2004年6月动工至2005年12月全面竣工,总投资1400万元,结束了该乡无油路的历史。
  【西良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经上级批准立项,西湖至良禾口公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全长11公里,总投资330万元,预计2006年底可完工。
  【湾—曹公路水泥路面硬化竣工】 2004年4月,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湾中至曹下8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全面竣工,总投资160万元。
  【西湖石料厂生产线建设投产】 2005年通过招商引进福建客商,利用该乡石料资源,创建西湖采石场,首批投资300万元,预计年出产石料10万立方米,可创产值650万元,上交税金45万元,目前已开工投产。
  【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实施】 2005年1 2月按照省、市、县的部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1901户,6526人,参合率达83%,全乡农户因病致贫现状得到改善。
  【茶宝灾民搬迁结束】 1998年因特大山洪暴发,西湖乡境内茶宝、合源、龙溪等地,出现大范围山体裂缝,特别是茶宝村外北、坦里、前屋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按省、市、县政府的指示,要求灾区村民必须全部搬出灾区。通过几年努力,采取异地搬迁,投亲靠友,新建灾民新村方式,至2005年底,灾区内128户、482人全部搬出安置。
  【市长虞国庆来乡视察】 2005年12月市委副书记、市长虞国庆到西湖乡茶宝村视察山体滑坡及灾民搬迁工作,对乡党委、政府采取的措施表示满意,并提出新的要求。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 按照县政府的部署,历时两年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的混乱状态,增加了林农的收益,进一步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实现了“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目标。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汪海民
  副书记:钱立民(至2004年4月)
  汪新明
  徐高润(2004年4月任)
  党委委员:汪桂香
  潘有根
  汪自权(至2004年4月)
  李云(至2004年10月)
  乡人大
  主席:汪海民
  副主席:王东新
  乡人民政府
  乡长:梁义德(至2004年4月)
  汪政权(2004年4月任)
  副乡长:汪新明(至2004年4月)
  计福根
  金晓明
  伍权(2004年4月任)
  张红兵(至2005年7月)
  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钱立民(至2004年4月)
  徐高润(2004年4月任)
  人武部
  部长:潘有根
  勒功乡
  【综述】 勒功乡位于浮梁县北部,全乡总人口72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8人,辖6个村委会,三个茶叶分场,56个村小组,全乡54个自然村,地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0亩,其中水田5970亩,林地面积13.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54.42亩,茶园面积5500亩,果园面积800亩,是一个以农、林、茶为主的乡镇。
  2004~2005年全乡上下形成了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可喜成绩。2005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14万元;第二产业1470万元;第三产业1216万元,粮食产量达历史新高,年均达2522吨,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2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8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以粮食部门发展订单农业为契机,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稻3000多亩,占总面积的65%以上;二是按规定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每年8.6万元,受益农户2100户,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突出发展特色种植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茶叶作为重点来抓,提出了以生产大众茶,开发有机茶的发展战略,实行茶园有偿流转,引进资金,鼓励承包,完成了茶园低改1900亩,开发有机茶园300亩,加快了茶叶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大养殖规模,加强家禽家畜和水面养殖的防疫工作,保证养殖业的顺利发展;五是林业生产由经济效益型向生态效益型转变,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抓好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5709亩,森林覆盖率达81.6%;六是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生产,袋料香菇、木耳达50万袋;七是冬种油菜空前高涨,年均在3500亩左右,占耕地面积为60%,八是为搞活农村经济和农产品的流通,利用与安徽相邻的地理优势,激活了农副产品营销市场;九是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农业税率下降43%,随后又全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立足本乡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富商、以商招商”的引资氛围,现有外资企业5家来乡落户,最大的一家是上海茶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丁蓓曼女士,投资8500万元将停产多年的九龙茶叶精制加工厂厂房和设备全部租赁下来,成立了浮梁县新迪茶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红茶,年产万担左右,全部出口到欧盟等地区,在国际市场上重新打响“浮红”茶叶品牌,原已荒芜的茶园,又被重新开发出来。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移动、联通信号基本履盖全乡,村级公路全面改造,勒功至石溪村改造为沥青公路,杨家坂至前峰村改造为水泥路,其山下至程家自然村的羊肠小道改造为简易公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全乡人民基本用上了引泉式自来水,修复开办乡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所在地杨家坂街改造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2002~2004连续三年获县委、县政府表彰,综治工作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2005年被县委评为“亲民、为民、富民”优秀乡镇党政班子。
  【乡第十三届五次人代会召开】 勒功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4年8月26日在乡食堂会议室召开,应到代表39名,实到代表35名,符合法定人数,本次大会主要是依法补选人大主席、乡长、副乡长。通过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江作镇当选为人大主席,刘喜初当选为乡长,吴群明、朱新全当选为副乡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庄金莲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
  【市、县安监局领导来乡检查】 2004年2月21日市安监局童局长,县安监局施局长一行来乡检查勒功中学校舍危房隐患情况,并就如何整改提出了意见。
  【县长吴光辉来沧溪调研】 2004年8月31日县长吴光辉一行4人来沧溪村调研,就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如何充分利用,搞好旅游开发,提出了发展思路,并对该村蜚英坊等文物古迹进行了拍照。
  【杨家坂街面改造正式启动】 为改变乡政府所在地街容街貌落后现状,党委、政府决定以改造政府门楼为契机,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的要求,拆除简易民房店铺,新建三层以上门店房,此项工程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于2004年11月24日正式启动。
  【小学教师王海平、学生罗林峰等获全国、全省奖励】 2004年11月勒功乡小学教师王海平参加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全省、全市第一名,五年级学生罗林峰、胡海龙,四年级学生王新梅获得第三届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三等奖。
  【浮北片老体协来乡开展活动】 为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生活,提高自身素质,由县老体协主席曹新久主持,召集西湖乡、江村乡、勒功乡、经公桥镇老年人代表30余人会聚一堂,在勒功乡会议室交流了新时期老协工作经验,同时展开了一场兵兵球、橡棋、旱钓鱼等体育比赛活动。
  【九前公路改造完工】 2005年1月16日九龙桥至前峰村级公路改造完工,全长7.1公里,总投资140万元,途经程家坂、四姓、罗山、汾前、中源等几个自然村,该路的改造完工,结束了勒功乡村级无水泥路的历史。
  【乡卫生院重新开业】 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因受98年洪水冲毁的乡医院已关停几年,为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通过多方努力,于2005年5月18日重新揭牌开业,设有中西医门诊,防疫保健等科室。
  【县委书记伍枝勤来乡督查】 2005年6月21日,县委书记伍枝勤一行来到勒功大圹里水库,督查防汛度讯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乡党委、政府采取的防汛措施给予了肯定。
  【乡机关干部集体缅怀革命烈士】 2005年8月2号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38人集中到兴田程家山烈士陵园,共同缅怀英烈的革命业绩。
  【县长吴光辉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 2005年11月5日,县长吴光辉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沧溪村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章桂芝(至2004年6月)
  江作镇(2004年7月任)
  副书记:周民主(至2004年3月)
  刘喜初(2004年7月任)
  委员:徐高润(至2004年3月)
  吴群明(2004年3月任)
  朱棉亮 曹坚
  汪自权(2004年3月任)
  程苏武(至2004年3月)
  孙晟明(2004年4月任)
  乡人大主席团
  主席:江作镇(2004年7月任)
  乡政府
  乡长:江作镇(至2004年6月)
  刘喜初(2004年7月任)
  副乡长:徐高润(至2004年3月)
  吴群明(2004年4月任)
  张春生 李英 朱新全
  乡长助理:刘海平(至2005年6月)
  董淑琴(2005年7月任)
  江村乡
  【综述】 江村乡地处浮梁县北部,全乡土地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64亩,园地面积7711亩,林地面积160350亩,水田面积9560亩。
  乡政府驻地江村,辖7个村民委员会84个村民小组2751户,其中非农业户395户,常住人口9781人,非农业人口397人,均属汉族,是省定贫困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预防禽流感重大病疫的同时,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全乡经济仍保持了稳步发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98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0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1万元,农民收入稳步发展,人均收入达1128元,招商引资35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100%。
  2004~2005年,投入21万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修复25处。2005年全乡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0086亩,总产量达4236吨,农民仅种粮一项人均增收20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种套种经济作物,发展畜牧水产养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茶业是江村乡的支柱产业,江村、严台产茶历史悠久,曾荣获1915年世博会巴拿马金奖,在管理好国家立项综合开发的有机茶园、巩固“江村天祥甘露”私人股份制茶叶公司的基础上,还引进规模企业骆驼九宇茶厂,全乡8000多亩茶园已全部达到有机标准,有机茶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乡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江村乡属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6.09%,2004年7月按照省委19号文件精神,全乡实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实现了“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使林农从中获得实惠。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两年来,乡村公路路况得到了改善,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政府投资106万元对柏川、诰峰、沂溪、中洲、儒林等6所小学进行了改造,面积达2141平方米,争取移动、联通扩大讯号覆盖率,新建柏林、槎口、沽演、严台4个基站,信号覆盖率达8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投资80万元新建一所集中供养72人的中心敬老院,确保了孤寡老人的正常生活;教育“两基”达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进步,实行“三结合”帮扶制度,2005年计划生育率达8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农村合作医疗走在全县前列,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90%以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江村乡被市文广局评为“先进单位”。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顺利结束,基层班子得到加强;“四五”普法全面完成,“五五”普法正在启动;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纠纷调解卓有成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2005年无一例重、特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农税降点、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 2004年元月根据省文件精神,实行农业税降点和粮食直补政策,江村乡减少农业税12万余元,加上粮食直补每亩25元,全乡农民人均减轻负担40元,这一政策的实施,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2004年扩大复种面积464亩,据统计种粮人均增收40元。在税改工作中,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徐江同志荣获全市税改先进个人。
  【严控禽流感的传染】 重大病疫禽流感发生的消息传至江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一是加强对禽流感防治的领导,2月3日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加大隔离力度;三是加强市场检疫管理,做到有备无患,有效地控制重大病疫的发生。
  【乡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 2004年2月28日,江村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和回顾2003年工作,并对2004年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
  【乡社会服务中心荣获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 江村乡服务中心全年工作成绩显著,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获全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主任朱长萍荣获“全县先进民政工作者”。
  【严台申报历史文化名村】 江村乡严台建村1900余年,历史悠久,民居古老,2004年5月申报成为全县历史文化名村。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2005年元月按照省文件精神取消农业税,全乡取消税额34万余元,人均减负70元。
  【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 2005年2月第一次经济普查在全乡全面启动,对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认真细致进行调查,为江村乡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按照普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整个普查任务,董排先同志荣获省级先进个人。
  【国债补贴“三改”项目启动见效】 江村乡2005年5月申报了国债补贴“三改”项目,结合本乡实际,主抓“沼气”建设,据统计,现建沼气池80口,并全部投入使用,为江村节能工程和环境卫生作出贡献。
  【乡十四届四次会议召开】 江村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05年6月10日在乡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总结了2004年全年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对2005年工作进行部署。
  【启用两江移民经费,加快新农村建设】 9月江村乡新建、杨家庄、新村三个移民小组,启用两江移民经费12万元,自筹配套资金20万元,修建宽3.5米,长2.5公里的水泥路,解决这3个组群众生活、生产的交通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结束】 历经54天,江村乡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胜利结束,依法选出村委会主任7人、委员14人,其中女委员5人。
  【柏林至流口公路开工】 江村乡柏林村与峙滩乡流口村两村群众长期行走羊肠小道进行交往,为了方便两村群众,打通断头公路,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11月24日,在柏林召开柏林至流口公路开工典礼。
  【江村乡中心敬老院竣工】 江村乡中心敬老院于4月份开工,该院占地1917平方米,总投资80.1万元,可接纳老人72人,2005年12月份整体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县民政局领导来院参加竣工典礼。
  【勒、江、闪地区联合调委会在江村召开】2005年12月15日,勒功、江村、闪里地区联合调委会在江村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议程是:一、汇报本班工作情况;二、交流周边纠纷情况;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四、交接仪式。安徽黄山市和祁门县司法局领导,景市司法局、浮梁县司法局领导等出席会议,参会有30余人。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施善寿
  副书记:王灶新
  钱立民(2004年3月任)
  委员:计景清
  汪满凤
  朱秋生
  陈宝和
  乡人大
  主席:施善寿
  副主席:余寒生
  乡政府
  乡长:王灶新
  副乡长:计景清
  刘绍华
  方镇根
  江国桢
  乡纪委
  书记:胡兴运
  乡人武部
  部长:陈宝和
  兴田乡
  【综述】 兴田乡地处浮梁县东北部山区,与安徽祁门交界,距县城90公里,境内群山重叠,奇峰挺秀,山体呈西北走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7.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23.7公里,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有80个村民小组48个自然村,共2115户8298人,劳动力3512人,除回族1人外,皆为汉族。
  兴田乡是浮梁县重要林业基地之一,境内山地面积为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8%,现有森林面积22.6万亩,以松、杉林为主,其中:自然林18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6.4万亩,人工造林3万亩,经济林10154亩(具体为:茶园5994亩、油茶2600亩、毛竹1560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7.26万立方米。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13117亩,其中水田8840亩,人均耕地约1.6亩。修建有小㈡型水库2座,山塘49个,全乡60%的农田可以旱涝保收。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2510.3万元,比2003年增长16.2%。粮食产量达3521吨,油料产量191吨,水果产量4吨,生产名优茶18吨。生猪存栏3060头,生猪出栏2410头,家禽存笼1.6万只,肉类产量175吨。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2831.62万元,比2004年增长12.8%,全乡粮食总产量3520吨,油料产量217吨,水果产量16吨,名优茶21吨。生猪存栏3040头,生猪出栏2640头,家禽存笼1.5万只,肉类产量203.5吨。发展食用菌计50万袋;发展油茶200亩,垦复300亩;垦复茶园1500亩;新增毛竹100亩,垦复300亩。养羊存栏488头,出栏21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425元,2004~2005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02.66万元。
  全乡通过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与江西德宇集团合作,先后在黄金山、天晓山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在锦里村建立红豆杉基地,在兴田建立“得雨活泉”纯净水、矿泉水厂。初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转移和农民增收。特色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每年种植袋料香菇、袋料木耳在50万袋以上,并建立了严湖、塘溪2个“香菇村”;建立立体开发“小农庄”的模式6户,引进先进果苗栽培技术,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果业,全乡果园面积共有450亩;在港西村建成“沼气示范村”,并与养殖业、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使村内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改观。
  在招商引资中实施“准入制”的生态招商,拒绝一些对环境破坏大的企业入驻,境内民营企业有兴田木制品加工厂、德宇红豆杉基地、德宇黄金山有机茶叶加工厂、得雨活泉矿泉水厂等。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45万元,200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30万元。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中、小学教学点布局精简优化后,兴田中学和兴田小学合并为兴田学校,乡境内现有中学1所(包括中学部和小学部),教学点8个,中小学生共有11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设有乡文化站、乡卫生院,村里设有医疗站,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100%的村庄通上了电,95%以上的村庄安装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乡。目前,乡所在地居民已用上了宽带互联网。
  【防控禽流感】 2004年2月25日,乡政府成立预防禽流感领导小组和应急分队,组织技术人员下村检查,强制免疫、消毒和建立疫情安全检查点。在全乡下发宣传单1000余份,做到“六个第一”(率先发布“禽流感”公告;率先在交通要道设立安全检查站;率先建立定点收治医院;率先建立“禽流感”预防工作指挥部;率先在农村进行拉网式普查;率先落实外来禽类集中管理),防治“禽流感”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大力推动农业生产】 3月25日,兴田乡党委、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好粮食扩面增产增收的实施意见》,扩面增收工作全面开展。3月28日,乡政府推出六项惠农措施,乡机关工作人员分7个小组下到各村宣讲政策,乡村干部带头扩种早稻,为农户送农资到手,有效扩大双季稻面积,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4月2日,兴田乡团委组织学生在程家山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献花圈、宣誓、清扫陵园、听革命故事等活动,并拜访老红军。隆重纪念建立程家山革命根据地70周年,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开展经济普查】 4月21日,兴田乡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展开。此次普查进一步理清了兴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为研究制订兴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数据。
  【兴田街道水泥路面竣工】 4月28日,总投资15万元全长1公里的兴田街水泥路和配套亮化工程完工,为兴田小城镇建设又添新彩。
  【公路建设掀高潮】 5月20日,总投资120万元的兴田乡“村村通”首条水泥路,兴田—陈村水泥路开工建设。同时规划和开工建设的还有港西—安徽芦溪乡断头路,鹅—锦线油路的改造,车沂路车—夏段水泥路,潭口—清溪断头路开通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初步形成了兴田乡境开放式交通格局。
  【调整中小学布局】 5月至7月,兴田乡小学开展教师优化组合与教育布局调整。程家山、夏田、锦里、镇埠小学五年级和港西、镇埠四年级并入兴田中心小学,有效提高了办学质量。8月15日,为实现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和资源共享,兴田中心小学与兴田中学合并,组建成九年一贯制的浮梁县兴田中学,隶属兴田乡管辖。
  【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0月28日,兴田乡政府下发《关于下发兴田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级、组织管理、报告和通告、应急反应以及应急保障进行了规定,建立了全乡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机制。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 12月16日,继程家山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和潭口小学危房改造完工之后,总投资75万元的兴田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全面竣工。标志着兴田基础教育设施走上了新台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 2005年2月3日,全乡实施“一村一品”工程起动,确定了红豆杉村、香菇村、油茶村、瓜果村、茶叶村、毛竹村和养殖村。
  【林改工作全面完成】 4月25日,兴田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结束,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地林木的所有权,有效解决了权属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
  【乡敬老院改造竣工】 2005年5月28日,乡敬老院改造全面竣工。该工程为全乡“五保户”对象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奠定了基础。
  【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落实】 8月30日,乡政府为全乡17名85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城镇低保,使全乡老龄人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得到落实。
  【山田林场改制】 9月2日,乡政府研究决定、山田林场保留称号,降格为组级,划归锦里村委会管理。
  【车——朱段公路竣工】 11月8日,8.5公里的兴田乡车沂线车——朱段建设工程竣工。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汪德祥
  副书记:李少华(至2005年3月)
  张产田(2005年3月任)
  郑生良
  党委委员:程广生 吴松开 程国仁
  占海英
  乡人大
  主席:汪德祥
  副主席:鲍志水
  乡政府
  乡长:李少华(至2005年3月)
  张产田(2005年3月任)
  副乡长:程广生 汪德胜 曹新民
  朱查开
  乡长助理:陈春才
  乡纪委
  书记:郑生良
  乡人装部
  部长:吴松开
  峙滩乡
  【综述】 峙滩乡位于浮梁县东北部,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一个村级林场,1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165人,其中农业人口12628人。境内有6座小(二)型水库,106座山塘,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7500亩。2005年粮食产量突破7000吨。山林面积234746亩,森林覆盖率达78%,是浮梁县重点林业乡和商品粮基地之一。2005年是江西省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第一年,峙滩乡地方财政总收入任务为40万元,实际完成45.7万元,完成率达到114.3%。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05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7.7%。人均纯收入达到2697元,比2004年增长277元。
  峙滩乡以农业为主,林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一是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建设优质稻基地,全面推广订单粮食生产。二是林业生产有序发展,已由经济效益型逐步向生态效益型转变。全乡共完成退耕还林4944.4亩,及时发放了退耕还林补贴。2004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林农收入得到较大增长,充分调动了林农参与林政管理和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兴业,一村一品,规模制胜”的发展思路。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形成了流口村的布朗李、龙潭村的黑木耳、清溪村的毛竹、侈溪村的苗圃、梅湖村的特色种养、英溪村的森林蔬菜等产业群体。以布朗李为主导的果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乡果业面积达1250亩,产量132吨,果业总产值316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可从果业中实现增收187元,占当年人均增收额的60%以上。
  通过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两年间共引进外资近千万元,其中2005年达到550万元,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全乡民营经济的发展。清溪村、英溪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发掘开发英溪古村落和清溪水上漂流、红军医院等自然与人文景观。2005年吸引各地游客3000余人次,旅游创收8万多元,填补了旅游业空白,并带动全乡商品零售、食宿、交通等行业发展。
  计生工作扎实有效。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宣传树立婚育新风,倡导少生、优生。加大了投入,全面完成乡计划生育手术室和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的建设以及手术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充实配齐了工作人员。四项手术及时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4%以上,性别比控制在108:10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8‰。
  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两年间,投资38万元,先后新建了龙潭小学、英溪小学教学楼,改造危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优化了教学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加快。两年间,共投入696万元资金,修建公路总里程达到34.8公里。杨龙公路、清英公路、峙毛公路、查许公路、梅桑公路等相继完工,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投资60万元新建小沂港漫水桥,投资47万元建设流口、龙潭、桑园等人饮工程;投资8万元兴建峙滩、明溪码头;电信、铁通电话通到每个自然村,移动、联通设立基站10座,全乡实现通信无盲区;投资33万元,完成了梅溪水塘、渝林水库、查坑水库、流口水渠、清溪水渠等维修改造,改善灌溉面积4100亩。实现峙滩街道向两头延伸300米,提高城镇化率,2005年城镇人口达到1112人,比上一年度增长9%。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多次邀请市电影公司、市歌舞团、鄱阳赣剧团来乡演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行全民普法工作,严肃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始终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综治工作“六道防线”和“六支队伍”,在各村组实行“中心户长”制度,进一步健全综治信息网,预防不稳定事态发生,二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
  【张锁洋同志荣获“全省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称号】 流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锁洋同志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致富,率先引进布朗李种植,并大获成功,为改善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于2005年获得“全省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建设“三大基地”】2004年初,乡党委、政府提出打造“布朗李基地”、“毛竹基地”、“黑木耳基地”的发展构想,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
  【开发千亩生态茶园】 2005年8月,浙江松阳县茶商邓力平先生与乡政府签订了“开发千亩生态茶园”协议,投资200万元,建成了300亩高品质茶园,这一举措对全乡茶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峙滩大桥获批准立项】 2004年11月,全乡人民盼望已久的峙滩大桥终于获得批准立项,投资预算达330万元。该桥建成之后,将把昌江河两岸连在一起,彻底结束用船运送粮食、物资的历史,同时峙滩城镇规模至少提高一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顺利】 2005年底,全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峙滩乡农民参保率达85%以上,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吴乾发
  副书记:张产田(至2004年4月)
  高红忠(2004年4月任)
  黄先根
  委员:余国龙
  李锦民
  吴明
  乡人大
  主席:吴乾发
  副主席:陶汉德
  乡政府
  乡长:张产田(至2004年4月)
  高红忠(2004年4月任)
  副乡长:余国龙
  彭旺祥
  胡淑萍(女)
  金益桂
  乡纪委
  书记:黄先根
  人武部
  部长:李锦民
  三龙乡
  【综述】 三龙乡位于浮梁西南部,系景德镇和浮梁县的近郊乡,全境101.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54个村小组,总人口10185人,拥有耕地1.29万亩,山林8.8万亩,境内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九景支线纵贯东西,龙港公路、“三大”公路横亘南北,景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00万元,年均递增16.3%,完成财政总收入117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实际引进外资6100万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粮食生产克服百年难遇的旱灾影响,完成播面17366亩,全乡粮食总产达7176吨,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个高产年。大棚草莓、西瓜、蔬菜等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蓬勃发展,引进了一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赣森绿色食品、兴龙食品加工,成为全乡特色种植加工业的新亮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林农负担进一步减轻,林农收入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惠农日益彰显,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维修,中低产田改造,水渠配套维修的投入加大。大力构建基本农田保护,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配套服务保障三大体系,为全乡水稻、经济作物丰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力实施招商引企战略,开放型经济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充分依托三龙优越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主动策应景德镇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构想,加速推进三龙与市区和县城的经济对接与互动,引进专业协作和配套性较强的工业企业项目落户。赣森食品、万宁达建材、鑫谷米业、重德电子、文龙置业等多家企业先后落户三龙,实现到位资金6100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00余人。二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组建了招商小分队进行专业招商,整治优化招商环境,确保外商有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环境,“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已成为全乡人民的共识,全乡上下一条心,全局一盘棋,各方配合协作的招商工作格局和“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三是全程服务,跟踪问效。在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等方面全力帮助客商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真正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在上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赣森食品、兴龙吊瓜加工、重德电子等3家企业已竣工投产,万宁达华磐建材、鑫谷米业等多家企业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凰峰、考甲水泥路先后建成通车,景鹰高速公路征地工作进展顺利,“三大公路”、陈家公路建设全面铺开。新增油路(水泥路)9公里,全乡5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全面实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盘溪渠道二期延伸工程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5座水库、山塘得到了除险加固。三龙新街规划建设了Ⅰ、Ⅱ期商住区,新建商住楼40余栋,小城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顺利实施,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整治,人居环境和市容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的进步。针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开展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专项清理工作,狠抓了生育节育措施的到位,乡政府拨出专款7.4万元,添置了电脑、电视、桌椅等,完善了人口学校,修膳了办公室,强化了计划生育硬件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计生统计台帐和软件资料,建立健全了以村为主的各项计生工作制度,积极为育龄妇女开展查环、查孕、查病等优质服务,环孕检率达100%,进一步提升了全乡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配强了综治“六支队伍”,继续加强对非法加工经营烟花爆竹管理,防止烟花爆竹生产死灰复燃。严厉打击、防范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了偷盗,强买强卖工程建材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招商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及时疏导和制止了多起群体上访事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凰峰、考甲水泥路先后建成通车】 2004年10月底,凰峰、考甲水泥路先后建成通车,大大方便了芦田、杨村的村民出行。凰峰、考甲公路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分别为2.8公里、3.2公里。
  【赣森山茶油开发项目顺利开工】 2004年9月11日上午,江西赣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山茶油开发项目正式落户三龙乡,市领导周华保及浮梁县领导出席了当天的开工仪式,并为项目剪彩。赣森山茶油开发项目是三龙乡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发展战略,打造赣东北农副食品的生态绿色品牌,该项目主要开发山茶油、茶叶、竹笋、山野菜和地下水等,项目前期投资1000万元。该项目的成功引进将进一步促进浮梁县“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
  【鑫谷米业项目破土动工】 2005年10月19日,鑫谷米业大米精加工项目在三龙乡破土动工。这座日产100吨大米的精制米厂开工建设,标志着浮梁实行粮食深加工,走粮食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迈开了一大步,进一步推动浮梁粮食产业化健康发展。
  【第六届村委会换届圆满完成】 三龙乡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2005年9月20日全面铺开,12月10日结束,历时81天,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普遍、直接、差额、竞争、无记名投票的原则,把广大群众拥护、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热心为村民服务、能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村民选进了村委会班子,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换届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郑前进
  副书记:胡顺生
  张妙贞(女)
  委员:汪金林
  徐镇平
  杨祖红
  戴金发
  孔祥金(至2004年9月)
  乡人大主席团
  主席:郑前进
  副主席:李国锋
  乡政府
  乡长:胡顺生
  副乡长:汪金林
  李启华
  徐卫星
  张红兵
  方志坚(至2004年8月)
  乡纪委
  书记:张妙贞(女)
  乡人武部
  部长:戴金发
  黄坛乡
  【综述】 黄坛乡地处浮梁西北部,距市区约39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共有2568户,11576人,其中农业人口11038人,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乡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9855亩,其中水田面积9326亩,乡境内盛产毛竹、茶叶、香菇、木耳。自然条件优越,有27万亩森林资源,林中生长多种珍贵野生动植物;地下蕴藏钨、锡、萤石、花岗岩等多种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
  两年来,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完成招商引资510万元。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增强,各项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稳定常规农业,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开展“三培两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乡涌现10户连片种植30亩以上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大户,有30户养殖超过40头各类动物的养殖户;全乡建成蔬菜大棚20座,达50亩;依托药场龙头作用把自然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形成绿色经济发展强劲势头,实现“一村一品”、“一产一业”的战略目标。
  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黄坛属于林业大乡,山林面积27万亩。乡党委、政府坚持实施“以封为主,以造为辅”的新战略,不断加大造林、封山力度。全乡已有人工林面积36500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42900亩。2004年组建了一支半专业森林灭火队伍,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继林业三定政策之后又一次重大改革,经过全乡近一年的努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成功,多次受到省、市、县嘉奖。
  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税费改革精神,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实行了收费公示制度,建立了“两公开、四统一”的管理制度,并对贫困生、寄宿生给予补助,共减免学生课本费、学杂费近17700元,使300多名学生受益。通过实施危改工程,中学新建了一栋学生公寓,黄坛中心小学建起新的教学楼,东港小学正在实行改造,现已筹集资金10多万元。二是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乡卫生院危改正在筹建中,计划2006年7月投入使用。通过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扶贫济困助残,及时有效地发放救济款物。2005年已为全乡10户居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全乡193户387人得到救助,同时对五保户供养金确保及时到位,共发放救助优抚金19.9万元。并且在春节前夕对优抚对象、离退休老干部、困难老党员、特困户分别进行了走访慰问。四是徐家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 2004年3月,通过实施危改工程,黄坛中学新建学生公寓一幢,公共厕所一间,中心学校建成新的教学楼,东港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省林业厅项目办主任沈彩周来黄坛调研】2004年10月27日,省林改工作驻浮梁指导组组长沈彩周一行,在县驻乡工作组陪同下,深入黄坛乡调研,沈主任首先听取了乡主要领导林改情况汇报,然后来到七甲村陈家村小组,在农户家中询问林改开展情况,听取群众对林改的意见和要求,并查看了林业“三定”时农户自留山证,对陈家组林改实行自留山和家庭承包责任山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对陈家组天然林保护给予了赞扬。
  【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调度会在黄坛召开】
  2005年5月18日,县委、县政府在黄坛乡召开全县林改工作调度会,出席会议的有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林改办主任,会议由县委常委、农工部长孙艳峰主持。黄坛乡党委书记程胜彬向大会作了该乡开展林改工作情况的汇报,县林业局长金国顺就当前全县林改“迎检自查”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对林改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要求,各乡镇表态发言。县长吴光辉作了重要讲话,对林改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自查一丝不苟;迎检万无一失。并强调做到“六个确保”,以实际行动做好迎接省林改办检查验收工作。
  会前,各乡镇党委书记、林改办主任来到黄坛乡七甲村,实地参观该村的林改资料建档工作,并听取了该村党支部关于该村开展林改工作的经验介绍。
  【省税费改革检查组来黄坛检查工作】 2005年10月,省税费改革检查组对黄坛乡农村税费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进行检查,对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景鹰高速贯穿全乡】 2005年10月景鹰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它的建设带动了黄坛乡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1月,徐家村被定为全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徐家进行指导,开展“三清三改”和“五新一好”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委副书记彭宏松,市、县领导许爱民、虞国庆、张忠信、伍枝勤、吴光辉等多次深入徐家调研。
  【招商引资超额完成任务】2005年黄坛乡圆满完成县委年初下达的500万的目标,全年实际引资510万元,列全县乡镇第二名,在景鹰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力支撑下,共引进奇祥木制厂、竹拉丝厂等6家企业。
  【中央巡检组深入徐家村检查指导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6年2月15日下午,中央巡视检查组深入黄坛南溪徐家组检查指导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情况,听取了南溪村党支部关于该村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展情况的汇报。巡视组对南溪村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程胜彬
  副书记:陈振华(至2004年3月)
  程步才(2004年3月任)
  左门松
  委员:叶冬胜
  唐满菊
  胡江勇
  但林炎(2004年4月任)
  乡人大
  主席:程胜彬
  副主席:刘保根(2005年7月任)
  乡人民政府
  乡长:陈振华(至2004年4月)
  程步才(2004年4月任)
  副乡长:叶冬胜
  但林炎(至2004年5月)
  周春枝
  朱安民
  梅卫东(2004年4月任)
  乡纪委
  书记:左门松
  乡人武部
  部长:胡江勇
  王港乡
  【综述】 王港乡位于景德镇市东郊,是景瑶旅游线上的第一个乡,地域面积9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个茶场及1个林场。全乡2124户。8919人,农业人口8276人,其中两江移民(钱塘江、新安江)2046人,长江三峡移民457人。乡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共306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233名。
  王港乡是个农业乡,有耕地面积11315亩,其中水田10324亩。建有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7座,山塘57个,总库容量448万立方米,另建有电灌站11个。2005年稻谷总产4279吨,油料194吨;畜牧业中,年肉类产量486吨,家禽3.77万羽,水产品产量37吨,主要以鱼虾为主。近年来,王港乡在推广规模生产优质水稻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全乡在发展其它产业上进行了开拓。首先是果业。全乡目前发展了果业总面积1720亩,其中:杨梅800亩、板栗420亩、翠冠雪梨260亩、西瓜230亩、桃李桔260亩等;其次是草坪和花卉苗木的培植。王港乡的草坪种植在景德镇地区是规模最大的,共有草坪种植面积520亩和花卉苗木培植50亩。在以本乡金山村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0亩。王港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各村的特色农业向“一村一品”的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先后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俞长林、草坪培植能手王健等,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较大的提高。2005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达6874万元,财政总收入1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80元,位于全县前列。
  全乡林地总面积82481亩,人工林13564亩,其中人工杉树林10981、人工松树林2583亩。在林业管理上,实行造封结合,使森林覆盖率达65%,活立木储量19万立方米,毛竹年产75万根,茶园面积753亩,年产茶叶138吨。并顺利实施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在工业方面,王港的企业发展从单一走向建材、加工、建筑等行业。现有3家环保砖厂(王港环保砖厂、坑口环保砖厂、大岭环保砖厂),3家红砖厂(王港红砖一厂、渭水红砖厂、太子庙红砖厂)和1家木制加工厂(王港木制加工厂)。王港乡地处市郊,为退市进郊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王港乡的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每年引资达1000万元,并稳中有升。全乡先后引进了金凤凰生态园艺场、天竹农庄、宏宝山庄、王港金矿有限公司、鑫安娱乐有限公司、渭水电站、水忠仿古瓷厂、武凤瓷厂、成辉瓷厂、徐炜明瓷厂等,在高沙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陶瓷工业园。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以童家贩街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日趋完善,两边的商贸用地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街两边的建筑物都按统一规划进行建设,安装了路灯,设置了人行道,建设了绿化带。
  全乡各村都开通了程控电话,新建了移动和联通基站,极大地改善了全乡的通讯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连续3年来,共修筑乡村公路达80余公里,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油路。
  王港乡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村有教学点,其中:学前班7个、完小6所、中学1所,教职工100人,在校生1100人,入学率100%;全乡农民医疗参合率为85%。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上,王港乡以推广村落社区建设为中心,丰富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各村组织发动以“五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老知识分子)为主体,组建了各自然村村落社区建设志愿者协会。协会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育民、利民、富民服务活动,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建区”的发展定位,成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中心。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沙村的新建、小塘坞、下高沙3个试点村正在创建之中。
  【陈坑公路建成通车】2005年底,陈坑(坑口村至湘湖陈家坂)公路建成通车,陈坑公路按四级油路标准建设,全长20公里,总投资300余万元。
  【农业园田化建设进展顺利】 2005年9月王港乡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完成高沙坂、王港坂农业园田化建设面积1200亩,加快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宏宝山庄建成营业】 2004年8月1日,余智君投资兴建的宏宝山庄正式开张营业,该山庄坐落在港口村境内,渭水拦河坝对面,占地面积50亩,风景优美,是旅游、避暑、休闲、餐饮、娱乐的理想之地。
  【王港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2005年4月22日乡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和回顾了过去的工作,对今后的工作进行部署。会上依法选举盛晓芳为政府乡长。
  【积极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工作】 2004年8月,王港乡墩口、坑口、王港、高沙等四个村委会顺利完成了87户,457名三峡移民的搬迁安置任务。此次移民均由重庆市奉节县万胜乡、平皋乡、康坪乡迁入,通过制定周密详细的接收安置帮扶措施,采取“以心换心”的方式,全力帮助移民朋友走出背井离乡的困惑。目前,大多数移民都安居乐业,走上了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基本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市长虞国庆来王港调研视察】 2005年12月2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虞国庆,市水务局局长许复查一行在县委书记伍枝勤的陪同下,来到王港乡高沙小塘坞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调研,虞市长指出,在扎实开展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小塘坞打造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小城镇建设又添新景】2005年王港乡政府投资25万元在王港街安装路灯37盏,投资2万元对小城镇进行了重新绿化,对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并落实了保洁环卫经费,如今的王港街,市容整洁,景色宜人。
  【沿路候车亭方便群众】 2004年10月,县交通局为了方便群众在路边候车,在高沙、王港、坑口、渭水、墩口五个路段新建了6个木制仿古候车亭,解除了群众候车“晴天被晒,雨天被淋”的苦恼。
  【千亩杨梅园基地建成】 2004~2005年,乐平市崌山乡退休干部董文福,投资200万元在王港乡高沙村承包荒山1000亩种植杨梅树,现已完成开路、下肥、打药、抚育等工序,如今杨梅长势良好,满山遍野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色。
  【鑫龙公司落户王港】 2005年4月,鑫龙公司在山水秀美,有着天然“生态园”美称的王港乡港口村境内落户,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集狩猎、旅游、休闲、餐饮、娱乐、健身功能为一体。目前已完成部分围墙、鱼塘、道路、竹楼、茅屋等设施建设。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程玉燕(女,至2005年3月)
  胡算生(2005年4月任)
  副书记:盛晓芳(女,至2005年4月)
  委员:汪鸿飞
  程长发
  周细阳
  黄勇
  徐焱民(2005年7月任)
  乡人大主席团
  主席:程玉燕(女,至2005年3月)
  胡算生(2005年4月任)
  乡政府
  乡长:胡算生(至2005年3月)
  盛晓芳(女,2005年4月任)
  副乡长:汪鸿飞
  汤仁发
  徐嫩进
  黄有专(至2004年3月)
  任海波(2004年4月任)
  马年中(2004年4月任)
  乡纪委
  书记:盛晓芳(女,至2005年4月)
  程长发(2005年5月任)
  乡人武部
  部长:周细阳
  副部长:朱永斌
  臧湾乡
  【综述】 2004~2005年,臧湾乡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富民强乡、和谐文明”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执行省、市、县工作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005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93.1万元,比2003年增长149.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5.5万元,比2003年增长105.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9元,比2003年增加598元,财政总收入完成9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2万元,与2003年相比虽然分别减少55.55%和69.21%,除有免征农业税等因素,解决了“引税”引发的财政空转问题,使财政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招商引资完成2010万元,比2003年增长135.91%;计划生育率达到9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出生性别比在100:108以内。
  农业生产取得新突破。2005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43.11万元,比2003年增长30.48%。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增效潜力。二是严格执行有关惠农政策,继续做好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三是突出特色,鼓励种养业发展,促进茶叶、水稻制种等传统产业发展。认真做好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迎来浮瑶仙芝有限公司落户;水稻制种得到进一步发展,产量、效益均稳中有升。2005年还制定了发展种养业的奖励措施。
  工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05年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7950万元,较2003年增长53.41%,全乡各类企业普遍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金丰矿业有限公司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昌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与乡政府签定了20年的厂房租赁协议,显示出良好的投资信心;存量资产进一步盘活,完成茶叶精制厂、木材加工厂的租赁和纺器厂的拍卖;臧湾大米加工厂的大米产销两旺。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投资81万元的“臧寒公路”建成通车,“西新公路”完成工程扫尾,投资150余万元的新佳坞公路和仓下至大舟公路水泥路面改造完成;二是教学设施建设加强,臧湾学校大门改建完成,投资60多万元的臧湾学校教学大楼正在建设当中;三是村委会办公条件改善,完成古铜桥村、午项村和寒溪村办公楼的搬迁建设;四是加强了水利设施的修建,大背坞、丁家源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同时加强了水渠维修,保证了农田水利灌溉。五是小城镇建设水平得到了提高,臧湾村街道“丁”字路口至中学段路灯完成安装。六是通讯条件得到完善,电信公司完成了施家村程控电话的安装,同时移动、联通公司增设了基站,进一步扩大了通讯网络的覆盖面。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政策。农民合同内实现了零负担,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监督长效制度。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林农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实施,参合率达到89.3%,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奠定了基础。农垦系统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了垦殖场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和垦殖场职工及家属“农转非”工作。办理社会养老保险1000余人,“农转非”约2000人。同时建立健全了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制度。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成立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和招商引资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加强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编制了招商引资资料,建立了项目档案和客户档案,建立了招商网页,在网上发布招商信息,提升了服务水平。2005年,招商引资达2010万元,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任务的100.5%,其中一家500万规模企业“景德镇中天科技”落户湘湖。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四五”普法验收。以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村委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未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了常住人员清理核对工作,进一步加强户籍管理,未发生特、重大治安刑事案件。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关心群众生活,积极做好民政工作,建成敬老院一幢。顺利完成81户,422名三峡移民的安置工作,积极稳妥处理了三峡移民房屋质量问题和分田、地、山的问题,并加强帮扶工作,基本实现了“迁得进、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积极配合市、县安监局及保险部门为境内四家非煤矿山企业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通过印发农技资料、办培训班等形式,进一步搞好农技服务。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8%,无学校安全事故,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得到双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马家文化活动中心修建完成,乡老协成立了老年人表演队,“五四”、“新年”期间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开展。卫生工作得到加强,乡农医所规范化建设达全县一流。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进一步强化,“四术”清理工作和利益导向政策都得到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半专业化的扑火队。预备役地爆连连部在臧湾乡组建,并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古铜桥村办公楼完工】 2004年4月,古铜桥村委会办公楼建成,该楼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340平方米。
  【三峡移民顺利搬迁庄湾】 2004年8月28日重庆市奉节县康东镇81户420人,顺利搬迁来庄湾乡,分别安置在李家塘、梁家坞、张公井、大堡4个移民新村。为顺利完成三峡移民的搬迁运送工作,庄湾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总指挥长的三峡移民搬迁运送指挥部,下设宣传迎接组、接收帮扶组、后勤服务组、现场指挥组、治安保卫组,负责完成接收安置工作。
  【臧寒公路改造完成】2004年10月上旬,臧湾至寒溪公路改造工程完工,该路全长4.2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81万元。
  【午项村办公楼建成】 2004年12月,午项村办公楼建成,该楼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
  【省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现场会在臧湾召开】 2005年1月4日,全市省级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现场会在臧湾乡召开。市委副书记张忠信、副市长周华保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作和全省高致病禽流感的预防工作会议精神。周华保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签订了省级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责任书,并就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高致病禽流感预防工作进行部署。会后,与会代表还参加了大背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典礼。
  【全市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在臧湾召开】
  2005年6月7日,全市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在臧湾乡召开。会议听取了臧湾乡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汇报,与会人员参观了臧湾乡农村社区建设情况;会议传达了全省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精神;会上各县(市、区)交流了村建工作及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全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的分管领导、村建办主任等参加会议。
  【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 2005年9月20日~12月10日。臧湾乡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结束,全乡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共25人,其中妇女成员12人,原干部连任17人,中共党员20人,高中以上文化5人,平均年龄35.1岁。通过换届共推选出村小组长111人,村民代表318人。
  【马家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建成】 10月上旬,在市委办公室、市人事局、市文明办的支持下,原马家村电影院改建成马家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集学习、娱乐、健身、演出等功能为一体。
  【新佳坞公路,仓下至大舟公路改造完成】2005年11月,新佳坞公路1.7公里,仓下至大舟金矿和大舟小学5.3公里水泥路面改造完工,两条公路均按四级公路标准改造,总投资150万元。
  领导名录
  乡党委
  书记:秦先德
  副书记:高红忠(至2005年3月)
  童武发
  委员:冯和宝
  郑良芬
  马启明
  杨良为
  陈爱华
  乡人大
  主席:秦先德
  副主席:舒忠开
  乡政府
  乡长:高红忠(至2005年3月)
  童武发(2005年4月任)
  常务副乡长:冯和宝
  副乡长:程高河
  候坤荣
  科技副乡长:余秀山(2004年4月任)
  乡纪委
  书记:童武发(至2005年3月)
  杨良为(2005年7月任)
  乡武装部
  部长:郑良芬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记载2004~2005年,浮梁县围绕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全县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思路。本书内容包括:特载、中共浮梁县委员会、浮梁县人民代表大会、浮梁县人民政府、政协浮梁县委员会、军事、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政法、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土资源·民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经贸管理·工业·企业、乡镇概况、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