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440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27
页数: 4
页码: 169-17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浮梁县农业包括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经济作物生产突飞猛进、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实施阳光工程,促进转移就业情况。
关键词: 浮梁县 农业 农业局

内容

【综述】 县农业局有干部、职工102人,其中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34人,中专学历25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0人,初级37人。局机关设3个股(人事秘书股、计划财务股、科教信息股)。辖县畜牧水产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公司、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县农机管理局、县经济作物局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
  2004~2005年,浮梁农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200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三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2005年,中央再次以1号文件的形式继续实施惠农政策,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挑战主要自来生物和自然灾害。一是2004~2005年,国际国内禽流感及生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频繁,对县动物防疫和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二是2004年早稻一代二化螟发生严重,一代二化螟全县枯鞘蔸率平均为68.1%,枯鞘株率平均为15.1%,虫量发生程度为近17年来之最。三是2005年,中晚稻旱情严重,7~8月份降雨量较正常年份严重偏少。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浮梁农业局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思路,围绕粮食扩面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工作目标抓落实,两年来粮食产量分别达到13.85万吨和14.2万吨,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19元和3218元,增幅创历史新高。
  一、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2004年,全县大力推广免耕抛秧(直播)技术,总面积达到17200亩。其中早稻免耕抛秧3000亩,亩产量达到380.5公斤;中稻11200亩,亩产450公斤;二晚3000亩,亩产435.5公斤。2005年,推广超级稻2.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比全县中稻平均产量高出25%。推广早熟梨套袋技术500亩、反季节高温菇栽培300万袋、无公害蔬菜栽培500亩、反季节西瓜栽培200亩。各类试验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2004年,在峙滩开展逆“V”型施肥对比试验,将水稻基肥与追肥比由6:4改为4:6,通过对比试验,逆“V”型施肥可亩增产20公斤左右,米质也有所改善;在中稻组合中优752栽培中,开展旱床育秧及软盘湿润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技术具有苗期供肥、化控防病防虫、防害(鸟害与鼠害)等效果,并于2005年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中稻密度栽培试验表明,以密度为比较,亩栽6000蔸产量最高;以育秧方式比较,旱床育秧具有分蘖率高优势;草坪化学除草技术、稻田杂草防除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推广效果。2005年,县农技推广中心被评为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单位。
  二、扎实开展为农服务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抓点联户”帮扶活动,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聘用的重要依据。两年来,共建立科技示范点72个,如西湖、峙滩的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王港的千亩杨梅种植示范基地、三龙的草莓、吊瓜种植示范基地、洪源的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经公桥的河蟹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等,联系农户达1200余户。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以每年三月份为重点,采取巡回宣讲、印发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把政策、技术、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两年来,共出动宣传车6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0余份。在日常下乡工作中,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疏果、剪枝,如何识别并防治病虫。由局领导带队,率领专业人员开展“一五一”助农兴粮活动,帮助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帮扶达到127户,面积达到4210亩。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局上下积极开展“三送、三下、三上”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即:送技术、送信息、送物资;下基层授农课、下村组访农情、下田头释农疑;上门建沼气、上门抓防疫、上门修农机,深受群众欢迎。2005年,农业局被评为先教工作先进单位。
  三、狠抓水稻病虫害防治。全县建立病虫测报点3个。根据测报点监测的情况,结合平时田间调查基数,及时印发《病虫情报》,正确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预测未来病虫发生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每年印发《病虫情报》达12期。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及时召开会议,全面部署防治工作,印发防治技术资料,指导各乡镇和农户进行科学防治;发动乡村干部走村串户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安排农技人员深入各地指导病虫防治工作;下派督导组对各地病虫防治工作的组织情况及技术措施进行全面督导。2004年,在全县早稻一代二化螟呈特大暴发趋势的情况下,取得了防治攻坚战的胜利,为全县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四、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突出抓好“两防”、“两检”、“两建设”。“两防”即春防和秋防。春秋两防时期,及时召开会议,对全县防疫工作进行动员和部暑;成立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全县两防工作进行督查,确保防疫密度。两年来,动物两防密度均达98%以上。“两检”即出入县境检疫和市场检疫。2005年,县动物检查站由先锋迁往经公桥。县动物检查站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对过往应检产品进行依法检查或消毒处理,严防动物疫病在境内外传播;县乡市场检疫工作人员每日赶早对各销售市场的肉产品进行检疫,并建立了经公桥、蛟潭、鹅湖、湘湖、县城5个定点屠宰点,实行集中检疫、规范管理,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肉”。“两建设”即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2005年,29名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编制和经费得到落实,5名县级防疫工作人员由差额拨款转为全额拨款,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每村设立了兼职测报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了防疫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时期,开通了疫情报告热线,24小时派人监守;迅速组织购进疫苗、消毒药品、防护衣具等,确保疫病防控必备物资的供应;加强对养殖户的调查摸底,并及时组织抓好消毒灭源工作,消毒率达100%,有效地抵御和防范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2005年,县畜牧水产局被评为全省防疫工作先进单位。
  五、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促进行动,努力实现“两提高”、“一安全”。“两提高”一是提高农机总动力。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的扶持,激发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已争取项目资金80万元,并不折不扣地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两年来,全县新增收割机械105台、耕作机械620台、运输机械240台、加工机械12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2.9万千瓦,比2003年提高了36.5%。二是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建立了王港、鹅湖、峙滩、三龙等6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示范面积达6000亩。连续两年在浮梁县召开全市水稻机插现场演示会,基本攻克了水稻机插多年悬而未解的技术难题;每年3月份组织开展“千台农机闹春耕”活动,掀起春耕生产高潮;2005年夏秋干旱期间,组织指导农机抗旱服务队,抢修抗旱机农具1800台套,并积极协调燃油供应。组织协调机手跨村、跨乡作业,帮助机手签订作业合同,全县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机耕面积达24万亩、机抛面积1.2万亩、机插面积0.3万亩、机收面积13.8万亩。“一安全”即农机道路交通安全,加强农用运输车辆驾驶培训、挂牌和发证工作,加强农机道路交通安全检查,严厉打击“黑车非驾”,切实维护了农机道路交通安全。2005年,县农机局被评为全省农机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六、切实抓好种子经营。县种子公司现有职工22人,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拥有办公楼一栋,600平方米的种子仓库、50平方米的冷库及种子精选、检测等设备,资产达500余万元。2000年以来,种子市场全面放开,竞争异常激烈。加上1999年以后,县财政对公司的预算经费全部取消,县种子公司陷入极度困境。为积极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县种子公司一方面加强与大公司的合作,积极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先后与省种子公司、隆平高歌等种子经营界“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以优良的产品、优良的服务赢得了市场商机。建立了鹅湖、庄湾、王港等制种基地,两年制种面达到2000余亩、种子销售量达到72.49万斤。推出了优1402、金优402、II优明86、粱丰6号、中优906等优良品种,特别是粱丰6号品种,获全省区试第一。2005年,县种子公司获得全省种子工作先进单位。
  七、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两年来,调处农村土地纠纷42起;协助核发失地农民证1158份、失地农户证691份;审计行政村财务68个,审计面达45%;与县纠风办一道,每年开展涉农收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改正。加强农村经济调研,协助编辑出版《浮梁农村经济信息》月刊,对宣传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态,总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探索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农业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2005年初,县农业局内部组建了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以每年3月份至6月份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并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执法相结合,基本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粮食安全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县上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粮食生产。一是狠抓扩面增产,提高复种指数。召开了三级干部大会,对扩面增产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成立了县、乡早稻扩面增产工作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安排副县以上领导带队对各乡镇实行挂点指导。二是狠抓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切实抓好粮食核面的基础上,把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不折不扣地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狠抓良种良法推广,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年底,全县粮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达到138510吨。
  【经济作物生产突飞猛进】 两年来,食用菌数量分别达到1500万袋和1800万袋,比2003年增300万袋和600万袋;新发展果园面积3000亩;森林蔬菜采收量分别达到4000吨和4400吨,比2003年增加200吨和600吨;蔬菜播种面积分别比2003年增加8000亩和12000亩;全县经济作物种植大户逐渐增多。2005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万袋以上的有77户,比2003年增加22户。果园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的有24户,比2003年增加5户。引进了一批周期短、见效快的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如三龙双蓬村引进吊瓜种植,规模达到800亩;鹅湖、兴田引进冬枣,面积120亩,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连续两年,浮梁县被评为全省经济作物先进县。
  【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农村沼气以其热能高、洁净、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并可再生的特性以及对保护森林植被、美化农村环境、促进经济循环所发挥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浮梁县沼气生态农业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于2003年。2004年沼气生态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年新建沼气池786口,推广猪—沼—果(稻、菜)生态农业技术面积6.2万亩;2005年新建沼气池1000口,推广沼汽生态农业技术7.5万亩。两年的建池量超过过去的总和。发展加快的原因一是得益于资金的扶持,2004年市县财政安排了1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2005年争取到112万元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二是政府重视。自2004年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都把沼气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三是农业部门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建池技工队伍。
  【实施阳光工程,促进转移就业】 为加快农民转移就业步伐,浮梁县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阳光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两年来,共争取阳光工程项目资金76万余元,培训农民4800人,转移就业4265人,转移就业率达88.9%。
  领导名录
  局行政
  局长:李干南
  副局长:江龙义 徐丁江 方兴旺
  局党委
  书记:金志敏
  副书记:李干南
  局纪委
  书记:陈建华
  局工会
  主席:方建华
  畜牧水产局
  局长:刘荣标
  农村经营管理局
  局长:许旭升
  经济作物局
  局长:方建华(2005年6月任)
  农机管理局
  局长:王水发
  农技推广中心
  主任:王金林
  种子公司
  经理:江龙义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记载2004~2005年,浮梁县围绕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全县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思路。本书内容包括:特载、中共浮梁县委员会、浮梁县人民代表大会、浮梁县人民政府、政协浮梁县委员会、军事、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政法、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土资源·民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经贸管理·工业·企业、乡镇概况、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