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民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425
颗粒名称: 国土资源·民政
分类号: F293.21
页数: 4
页码: 150-153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04年~2005年浮梁县国土资源、民政情况。
关键词: 浮梁县 国土资源 民政

内容

国土资源
  【综述】 浮梁县国土资源局内设党政办公室、用地股、地籍股、矿管股、测绘股、财审股、法规股等7个职能股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土地储备中心2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土地交易中心、测量队、估价所等3个股级事业单位及17个国土资源所,辖地产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公司和古县衙旅游开发公司三个企业。现有干职工150余人。党委下设6个支部,共有60名党员。
  县国土部门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不断巩固浮梁县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成果,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逐步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加大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集中力量对治理整顿期间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
  严格执行有关决定,清理收费项目,取消10多个项目收费。自省委《致全省农民一封公开信》下发后,对农村村民自建房已实行零收费。同时为贯彻中央“三农”有关政策,经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浮梁县征用土地管理暂行办法》,全县征地补偿标准提高,压缩区域级差。
  切实保护耕地。全县共落实17块基本农田保护区和224个保护片,树立保护标牌241块,保护率达86.82%。加大土地整理的力度,有效地补充耕地,保证全县耕地占补的动态平衡,五年共开发面积4558.215亩。
  开展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复垦是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土地集约和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04~2005年度,浮梁县国土局一手抓节流、一手抓开源,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作为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深化土地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两年内,完成土地整理项目一个、开发项目15个、复垦项目19个,净增耕地264公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支持重点工程。古县衙旅游开发已投入资金逾2000万元,打造了城门楼、瓷坛、千禧良缘广场等精品景点,2005年底被评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与瑶里风景区成为浮梁县的两大王牌景区。滨江路改造工程早在2004年初就全面竣工,改造后的滨江路与古城景区融为一体,具有较大的观赏性和便利性。鹅湖大道于2004年动工,总投资达1500万元,2005年10月正式通车。
  精心经营土地。国土部门把土地经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强化职能,配备精兵强将,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提高办公设施的投入,加强培训和宣传等一系列措施,使土地经营效益呈逐年大幅上升态势。2004年出让宗地72幅,面积61.874公顷,成交额5503.99万元;2005年出让宗地71宗,面积79.878公顷,成交额突破9千万元大关。多种方式收购存储土地,保证多个重点项目的用地量,五年来共收储土地近3000亩,土地收益超亿元。
  提供优质服务。国土局坚持立足资源,规范管理为基础,积极做好服务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质服务,为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工业产业项目用地,2004年实际进资2300多万元,占任务指标的115%;2005年实际进资4100多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数;参与了储田、黄坛中心村改造,鹅湖、经公桥、蛟潭小城镇建设,为工业园15家进园工业企业上门服务。
  扶贫帮困。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帮扶工作,把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作为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浮梁的大事来抓,已帮扶失地农民419户1220人。挂点工作做到实处,国土局多方筹集建设资金7万余元,在峙滩明溪村境内修建了一条8公里长,连接7个自然村的砂石路面通道;为该村安装了25门无绳电话;资助2万3千元,改善了村计生服务站的服务条件,添置了电视机等必要设备,建立了人口学校。7月还为该村解决5200元的抗旱设备,提供帮扶资金2万多元改善该村小学教学条件。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通过验收】 2004年12月,浮梁县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顺利通过国土部、监察部、建设部、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检查组的检查验收。
  【土地交易额创新高】2005年全县土地交易价款达历史新高,达到9444万元人民币,为浮梁县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今后土地运作总结了经验。
  领导名录
  行政领导
  局长:张文生
  副局长:俞寿发
  王和平
  何焰辉
  党委领导
  书记:张文生
  副书记:乐绍琴
  委员:潘长旺
  俞寿发
  王和平
  何焰辉
  局纪委
  书记:潘长旺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
  队长:庄顺良
  局工会
  主席:程联合
  土地储备中心
  主任:张世红
  民政
  【综述】2004~2005年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以“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宗旨,认真履行民政工作各项职能,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两年来,各项为民解困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绝大多数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渐趋完善。一是继续抓好农垦森工企业困难职工家庭的城市低保工作,严格按照低保政策,实行“三审”制度,低保金通过农行进行社会化发放,两年低保面扩大到348户586人。二是对县属企业、供销、粮食等部门的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审核、审批,并划归所在乡镇进行管理。两年来,全县取消低保对象1088户1590人。从2005年4月份起,非常补对象每户提高15元,6月份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120调整为140元。到2005年底全县已保对象2885户5474人,月发放低保金31.5万元,人均补差57.6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378万元。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特困户和五保户救助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对农村特困户进行了调整,全县特困户救助对象3145户6716人,共发放救助金102.45万元,全县五保户1017户1127人,现已实行发证供养。全县共新建乡(镇)敬老院4个,占地面积97亩,建筑面积共6405平方米,新增床位260个。2005年全县五保供养金计134.2万元。四是开展了60年代精减退职工老弱残疾职工救助的调标工作。全县共有此类对象327人,年人均调标600元。五是开展大病医疗救助,2005年上级下拨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6.52万元,本级配套5万元,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六是及时上报有关灾情和广泛开展社会捐助活动,2004~2005年,全县开展了“慈善一日工资捐”活动和“10月份集中捐赠日”活动,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19.4万元。
  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落实民权”步伐。按照省委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了全县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并承接了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自荐海选”试点工作。2005年全县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主任152人,副主任39人,委员333人。此外,进一步推进村落社区建设进程,规范了村落社区的制度,扩大了村落社区为村民服务的功能。
  三、抓双拥,促优抚,积极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全县两节期间共投入走访慰问经费12万余元,为驻县武警中队无偿提供营房1800平方米,营地3000平方米。全县共下达抚恤事业费122.4万元,用于抚恤标准调高和重点优抚对象修建住房、医疗费,维修烈士纪念建筑物等,共调整享受对象计600余人。2004~2005年全县共有110名城镇退伍军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自谋职业率达100%,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130.6万元。
  四、依法行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再上新水平。2004~2005年全县已办理结婚登记3460对,离婚登记321对,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县城“丰园弄”等8条弄巷的道路地名进行了命名。民间组织管理、殡葬管理得到了加强,县青龙山公墓园于2004年5月正式成立。
  五、加大创新力度,老龄、老建、移民再创新亮点。顺利完成“夕阳红”专列北京游活动,及时兑现年满8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保健费30元及办理老年人优待证。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五个重点村的2004年扶贫项目进行检查,确保扶贫项目工程及时完工。两年全县共实施“两江”移民项目152个,批复资金466.5万元,实际接收三峡移民安置168户879人,并进一步做好了移民的土地划分,生产、生活安排及三峡移民个人及项目工程建档工作。
  【省领导黄懋衡来县走访慰问】 2004年1月6日,省领导黄懋衡一行4人来县慰问困难群众,走访了浮梁镇、国营八九七厂等单位的困难群众。随后,省慈善总会和市有关领导也先后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共走访敬老院16所,慰问困难群众5374户,军烈属210户,发放慰问款物82.5万元。
  【浮梁建成首座公墓园】 2004年5月29日浮梁县首座公墓园——青龙山公墓园建成开园。它的建成,标志着县殡葬改革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园座落在大岭至何家桥路段石子坞处,规划总面积300亩,共分16个墓地园区,分一、二、三期工程分步实施,一期工程投资400万元。
  【老建办免费供贫困户女孩学习茶艺】 2004年8月,县老建办牵头免费招收黄坛村、江村乡沂溪村6户贫困户女孩入读“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学习茶艺、电子等技能。毕业后安排就业,为解决贫困户子女就学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三峡移民喜迁浮梁新家】 2004年8月28日上午,168户716名三峡库区移民乘专列顺利抵达浮梁,高兴地住进了早已准备好的新房。国务院三建委领导漆林、省领导凌成兴、市领导虞国庆、占勇和县领导伍枝勤、吴光辉等参加了欢迎仪式,并到移民点看望了刚落住的三峡移民。一年多来,全县把三峡移民安置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移民到达之前,顺利完成了安置对接、耕地调整、房屋建设等工作。在王港、庄湾2个安置乡,共建了8个安置点,调整给移民人均耕种水田面积1.4亩,旱地0.3亩,山林地0.25亩;按照靠近集镇、公路和学校的要求,新建成167幢三峡移民房屋,供水、用电、电视、电话等全部开通。
  【开展“尊师重教”慰问活动】 2004年10月8日,东航江西分公司乘务队团支部一行6人到西湖乡合源村开展“尊师重教”慰问活动,并向合源村小学赠送了一万元助教金及电脑、电子琴、篮球、乒乓球等价值一万多元的文体教育设备。
  【省领导倪国熙来县走访慰问】 2005年1月9日,省领导倪国熙一行4人,在市有关领导陪同下,来浮梁县王港乡、县木材厂等单位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渭水、瑶里两村村落社区获奖】 2005年5月,王港乡渭水村、瑶里镇瑶里村村落社区荣获全省农村社区先进单位,程玉燕等2人荣获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个人。
  【“自荐海选”村官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05年11月8日在经公桥镇鸦桥村进行了全县第六届村(居)委会“自荐海选”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市领导、兄弟县(市、区)的一致好评。
  领导名录
  局长:任福祥
  副局长:张永进 计学善 方祝潮 肖守辉
  老龄办主任:任福祥
  老龄办副主任:王德康
  纪检组长:吴筱兰
  移民办主任:徐福成
  老建办主任:吴志强
  工会主席:李民兴(2005年7月任)
  老龄办副主任:汪毓铭(2005年7月任)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记载2004~2005年,浮梁县围绕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全县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思路。本书内容包括:特载、中共浮梁县委员会、浮梁县人民代表大会、浮梁县人民政府、政协浮梁县委员会、军事、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政法、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土资源·民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经贸管理·工业·企业、乡镇概况、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