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341
颗粒名称: 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分类号: D262.6
页数: 19
页码: 31-49
摘要: 本文内容是中共浮梁县委员会综述,县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办公室会议,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农村工作,统战工作,对台工作,对台工作,信访工作,机关工委工作,老干部工作,党校工作,新闻工作等。
关键词: 中共 浮梁县 委员会

内容

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综述
  
  自中共浮梁县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特别是2004年“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提出后,中共浮梁县委在省委和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9.9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10886万元、7028万元,剔除工业园区基数,比2002年分别增长30.8%和22.6%。农业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粮食生产实现播面增加、产量增加、结构优化的目标,“订单粮食”成为全省的典型;茶叶、林业、森林野生蔬菜、果业等生态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工业崛起“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亿元;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明显提速,2005年一举获得了七块国家级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800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74.1%和198.3%。
  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稳步推进农村税费及配套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政策,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加快,职工安置取得重大突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末民营企业发展到355户,比2002年增加165户。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了“创三优”活动,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5年外贸出口交易值达2684万元,是2002年的2.1倍。
  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市道路由2002年的12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30公里,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发展到4.8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人口由1.5万人发展到3万余人,基本完成了“六化”工程。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达23.7%,涌现了瑶里、湘湖、洪源、经公桥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公路建设步伐加快,206国道改造完成,景婺黄(常)、南环和景鹰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景瑶公路正启动建设,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启动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第一批7个试点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第二批38个试点村的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8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2.8%和38.1%,城乡居民2005年年末存款余额达11.54亿元,比2002年增长69.7%。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文明”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教兴县”战略稳步推进,200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7%;基础教育得到巩固,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中教育不断加强,民办教育迈出新步伐,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全县中小学基本消灭了危房。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广播电视和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打好了禽流感等重大役情阻击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以内,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79.2%。社会救助和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提高,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和帮扶,三峡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依法治县稳步推进,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宗教、侨务、对台和工商联等统战工作不断加强,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日益扩大。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始终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着力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了“三级联创”、“三项创建”和创建“四强一硬”好班子活动,在村级党组织开展了“三培两带”、“八起来”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联系“五户”,乡镇干部、部门站所干部联系“两户”活动,在县乡机关开展了求真务实为民服务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纠正,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各级党组织普遍得到加强,2004年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被评为全省“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加学教的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各级党组织得到了整顿和加强,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科学发展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
  县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2004年2月6日,中共浮梁县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县委礼堂召开。县委书记伍枝勤、县长吴光辉分别主持上、下午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全委会议精神,总结2003年工作,部署2004年工作。
  会议议程主要有:1、县委副书记郑小平传达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2、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光辉讲话;3、县委书记伍枝勤讲话;4、分组讨论《中共浮梁县委常委会2003年度工作报告(讨论稿)》和伍枝勤、吴光辉同志的讲话;5、大会发言:湘湖镇、浮梁镇、勒功乡、经贸委、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文广局;6、原则通过《中共浮梁县委常委会2003年度工作报告(讨论稿)》;7、县委书记伍枝勤作会议小结。
  县委副书记郑小平首先传达了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县委书记伍枝勤从我县实际出发,就进一步加快我县的改革发展和做好2004年各方面的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2004年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跨越发展为己任,以亲民实干为导向,坚持从统筹城乡发展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从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着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从凸显文化和生态特色着眼打造新浮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他在讲话中强调:一是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的更快发展;二是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加快发展四项重要任务;三是要落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加快发展中的四个主要问题;四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加快发展和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光辉就2003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2004年的经济工作作了讲话。他指出:2003年在组织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沉着应付,精心组织,经受住了非典、严重干旱等严峻考验,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第二,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第三,围绕“三城一中心”的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第四,扬优势调结构,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第五,凸显自身特色,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第六,加大投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第七,关注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吴光辉指出:2004年全县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进一步突出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二)进一步扭住主攻工业这个核心,在提升工业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三)进一步抓好县城建设这个龙头,在提升城市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四)进一步做好特色旅游这篇文章,在推进旅游产业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五)进一步抓住优化环境这个关键,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六)进一步着眼于人民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浮梁县委常委会2003年度工作报告》。
  县委委员、县委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县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党员县级领导,县纪委委员,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正县级离(退)休老同志列席了会议。
  办公室工作
  2004年、200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两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办公室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当好参谋,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协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县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素质不断提升。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每周例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学教活动多次召开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政治敏锐性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同时,举办全县党委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做好业务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着力健全了信息工作网络,进一步制定、完善信息报送、采用、奖惩的各项制度。两年共向省、市报送信息600多条,其中被《景德镇信息》采用61条,连续两年积分在全市四个县(市、区)名列第一,自办《浮梁信息》每年刊出24期。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抓好了督查,调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失地农民的调查》、《发展订单粮食 促进农民增收》获市政研系统首届优秀调研成果二、三等奖。文秘工作上了新台阶,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文件制发及接待任务,认真做好了信访、机要、对台、民声通道等工作。全面实现了管理人性化、办公现代化、庭院美观化、服务优质化。县委办公室工作先后3次获省表彰,4次获市表彰。2005年县委机关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招商引资工作2004年获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办公室党支部2005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办公室干部有11人次获省、市表彰。对于各项中心工作,始终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参谋、协调和服务工作,如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农村建设等一些重大中心工作,办公室都积极参与、协调、服务。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办公室各股室、各归口单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进行细化、量化,真正做到职责明确。着重建立了学习、会议、发文、考勤、请假、车辆管理、来人来客、财务等十二大项制度。坚持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促进人。严格兑现奖惩,把干部、职工置于制度监督之下,避免了“办事拖拉”、“互相推诿扯皮”、“铺张浪费”、“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发生,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认真履行包村挂点职责,帮助制定规划、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开展“一帮一”、党员干部联系“五户”活动,挂点的旧城村工作有了很大起色,村级组织形象有了明显改善,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切实抓好组织建设,按支部的建设要求,配齐配好办公室支部工作人员,并结合全县的开展“三项创建”和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开展了“百人调研、千人问卷”和以“四倡导、四反对”为主要内容的求真务实为民服务年活动,促使机关干部和广大党员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领导名录
  县委办公室
  主任:施莉萍(女)
  副主任:吴利民
  余镇保
  花长龙(2004年3~11月)
  程文芳
  方毛女(女)
  县委政策研究室
  主任:吴利民(2005年7月任)
  副主任:吴建华(2005年7~9月)
  县委机要局
  局长:王建华
  副局长:胡水旺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主任:方毛女(女,至2005年7月)
  主任:舒茶根(2005年7月聘任)
  组织工作
  【综述】2004~2005年,全县组织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组织保证。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2005年元月正式开展,至2005年底第一、二批集中教育基本结束。两批次教育活动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坚持做到“四结合四促进”和“五个带头五个下功夫”,积极开展“三看三比十个一”和“万份问卷问民心、万名党员解民困”主题实践活动,全县第一、二批教育活动单位边议边改的问题有302条,近期整改的229条,中长期整改的276条,立说立行的1628条。各教育活动单位共投入资金6533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38个。
  2004年“七一”前夕,以争创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三民”乡镇好班子、“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创建”活动基本结束,浮梁县获全省“123”先进党政领导班子称号,鹅湖镇桥溪村被评为全省“三培两带”工作先进单位,湘湖镇洞口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河被评为全省“两带”标兵。浮梁镇等4个乡镇被评为市级“三民”好班子,浮梁镇洋湖村等9个单位和王港乡港口村党支部书记俞长林等14名村干部被评为全市“三培两带”工作先进单位和“两带”标兵。每年“七一”期间,县委均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还表彰了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督导员。
  干部培训工作。两年共培训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18907人次,其中,省、市组织部门调学、调训干部226人,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3336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再教育培训5042人次,派出10名科级干部赴江浙地区挂职锻炼,与珠山区互派8名科级干部挂职煅炼6个月。继续推行干部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的程序,选拔补充后备干部307人,建立了一支35岁左右,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开展了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会同县审计局制定下发了《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意见》,对领导干部的任前、任中、任后进行全程监督。
  紧密结合“三培两带”和农村科普致富“十百千”示范工程,扎实开展“八起来”活动。全县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48个,68个村培植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创建“三培两带”基地184个,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700名。继续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小康文明村”、“五好支部村”和“浮梁第一村”活动,全县151个村党支部中一类村122个,占80.8%,二类村29个,占19.2%。建立和完善县级领导干部包乡挂村、县直部门干部驻村、乡镇干部蹲村的包村帮扶机制,调整了2004~2006年部门包村工作安排。省、市、县直111个部门包扶109个村,各级包村部门共投入帮扶资金263万元,为民办实事4279件。全面开展村落社区党建工作,全县共建立村落社区党建示范点50个,按照“一个社区一个党组织、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要求,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为重点,以文化为主线,以稳定为保证的农村村落社区党建新格局基本形成。2004年7月和2005年6月市委组织部先后在瑶里和庄湾召开了全市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两年全县共发展党员629名,其中女党员62名。2005年在教体局、林业局、农业局、王港乡、三龙乡党委开展了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试行两票制。按照“三定三审”的办法做好党费收缴工作。进一步拓展党员电教网络,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使全县村级党员电教设备配备率达100%。
  按照“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要求,继续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积极开展组织部门“两项建设”,初步营造了浓厚的组工文化氛围。此外,信息和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大批调研文章和信息稿件被《中组部组工信息》、《江西党建》、《当代江西》、《组工通讯》、《江西组工信息》等刊物采用,《乡镇职能转变如何适应农村免税形势浅探》等调研文章在全市组工调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全市农村村落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两次在浮梁召开】 2004年7月和2005年6月市委组织部先后在瑶里镇和庄湾乡召开全市农村村落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把浮梁县的农村村落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向全市推介。
  【干部录用及选拔】 2004年9月,组织参加全省乡镇聘用制干部转录干工作,浮梁县符合条件的54名乡镇科级聘用制干部顺利通过资格审查和考试。2005年9月,县委把县委党校副校长等6个副科级职位面向全县(其中旅游局和招商协作局两个职位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整个公选过程严格按照公开选拔程序进行,切实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在全社会获得较高的评价。
  【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2005年1月28日,县委在县工人文化宫召开了千名党员参加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动员大会,对整个教育活动特别是第一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布署。市委书记许爱民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林森两次来浮梁县视察先进性教育工作】 2005年3月21~22日和5月9~10日,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林森在市委书记许爱民、市委副书记樊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河的陪同下,先后两次到浮梁县视察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并深入部分学教单位和企业调查研究。王林森充分肯定了浮梁县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下步如何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组工信息被中组部正刊采用】 组工信息稿件《浮梁县开展“万份问卷问民心,万名党员解民困”主题实践活动》被中组部组工信息2005年93期正刊采用。
  领导名录
  组织部
  部长:江 萍(女)
  副部长:宁少瑜
  彭顺才
  县直机关纪委
  书记:郑建新(2005年7月任)
  县委组织部组织员
  副科级:占文军
  郑建新
  李晓华(至2005年7月)
  刘宝莲(女,至2005年7月)
  朱新平(2005年7月任)
  朱文华(2005年7月任)
  宣传工作
  【综述】 2004~2005年,宣传工作始终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精神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宣传基调,努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氛围。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和县委的部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一、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研究。2004~2005年县委中心学习组共学习23次,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情况,在2004年11月份召开的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在“瓷都千年华诞·浮梁绿色论坛”期间,邀请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等25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2004年7月12日,又邀请了湖南省张家界原市委书记、中国西部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肖征龙就如何发展生态经济作了报告。2004年8月中旬召开了全县第六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2005年8月3日,举办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大型报告会;2005年11月21日,召开了和谐创业理论研讨会。组织了论文参加全市第九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讨会、“和谐创业”理论研讨会、“党员先锋,创业在瓷都”征文竞赛。
  二、新闻媒体用稿增幅明显。2004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279篇(条),其中中央电视台5篇,光明日报2篇,人民日报3篇,《江西日报》45篇,江西电视台27篇,同比增长37%;《景德镇日报》头版头条16篇。2005年仅在中央电视台就上稿5条,2005年,在中央级报刊上稿53篇(条),其中中央电视台4条(新闻联播1条),《人民日报》2篇(条),《经济日报》1篇(条),《光明日报》1篇(条)。省级上稿241篇(条),其中《江西日报》37篇(头版头条1篇),江西卫视28篇(条),江西人民广播电台46篇(条),全县共在市级以上上稿1712篇(条)。
  三、新闻宣传导向明确。2004年,重点策划了“瓷都千年华诞·浮梁绿色论坛”和“千年瓷坛开坛”宣传方案。2004年7月上旬,为了策划好瓷都千年庆典中的“绿色盛会”,探索“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方略和途径。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香港大公报等29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记者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制作了绿色财富论坛专题,在景德镇在线网站挂网2个月。进一步整合了新闻资源,2004年5月底,建立了浮梁网站(www.flol.com.cn)。11月,筹建了景德镇在线“浮梁网”(www.Jdzfl.com)。协助绿色中国杂志社编辑出版《绿色中国》浮梁专辑刊物。接待了连续剧《青花》、《星火》剧组,香港凤凰卫视《千年瓷都》专题摄制组等。
  2005年,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在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先后编印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80期,及时反映活动动态,介绍各单位好做法、好经验。在浮梁电视台开辟专栏“浮梁先锋”栏目,在《景德镇日报·浮梁新闻》设立“先锋岗”专栏,刊发活动内容和学习心得体会。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和“共产党员就在我身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了“百万党员献爱心活动”。按照“总结出来、宣传出去、学习起来”的思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干部群众。对“全国万例手术无事故”的先进个人张业云、省“井冈之子”朱润元、“省劳模”汪长河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活动期间,积极向上级报刊投稿,共在市级以上各媒体刊登先进性教育活动稿件380多篇;被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简报采用28篇,被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简报采用8篇,其中开展的《万份问卷问民心、万名党员解民困》的做法被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简报采用,县公安局荞麦岭派出所干警“党员自勉卡”的做法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报道。全县宣传氛围浓厚、宣传效果明显。
  四、对外宣传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扩大浮梁的知名度,集中宣传浮梁瓷茶文化、衙署文化及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走进浮梁,了解浮梁,2005年9月下旬,在南昌举办了中国景德镇——《浮梁风情》摄影作品展暨《浮梁四绝》首发式。120余幅摄影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广泛宣传浮梁县瑶里风情、千年古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省政协副主席韩京承、景德镇副市长汪天行等领导一同出席了开幕仪式。2005年10月15日,在2005年景德镇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了景德镇特色瓷艺成果展,展出了126件由浮梁籍的昌南书画院会员、热爱浮梁文化艺术的书画家的作品。同时认真打造外宣精品,发行具有浮梁特色的邮资信封10万张;编辑出版了《浮梁四绝》、《浮梁衙署史话》,为人们了解浮梁,研读浮梁提供了窗口。协助省政府新闻办、省电视台做好《美丽的江西》电视风光片拍摄工作,组织征订《景德镇行政区划图》、《景德镇城市区图》工作。
  五、文明创建取得实效。2004年,召开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在浮梁新闻开辟了座谈会专题报道;颁发了《中共浮梁县委、浮梁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并推荐了两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到市文明办。深入推进“十县百乡千村”宣传文化工程。深化“三讲一树”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三下乡”活动,成立了“文艺小分队”送戏下乡,全年送戏进村演出36场,观众达1万余人次。免费提供教科书2966人次;开展室外标语整顿清理工作,全县共整顿清理不规范标语120余条。2、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开展浮梁县2004~2005年度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评选工作,全县申报各类文明称号的单位共计97家,经自评申报、资格审查、考核验收、社会公示,已推荐省级文明先进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40个,文明行业2个,文明镇2个,文明村10个,文明单位43个。组织开展文明特色楼(院、巷)评选试点工作。
  六、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2004年,开展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共塑瓷都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大讨论,召开了主题教育活动座谈会,广泛开展该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总结宣传各单位在活动中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举办共塑浮梁新形象征文比赛活动,共收到征文18篇,其中推荐了4篇参加市征文评选;组织参加了全市青年辩论大赛,并获青年辩论大赛冠军,还举办了专题歌咏比赛。
  2005年开展了“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广泛宣传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及时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充分反映各地各部门的新举措、新办法、新成效和先进典型。同时围绕教育活动的重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刊播了一批有分量、有说服力的言论、评论和理论文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七、扎实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工作。2005年,文明信用农户创评工作开展以来,县、乡文明信用农户创评领导小组先后拟定下发了创评方案,贷款管理办法,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规定等文件材料500余份,发送宣传册子2000余本,印发了评分宣传标准、农村道德公约、文明信用农户情况填报表、文明信用农户登记表、文明信用农户审批表等各种表格资料、宣传品万余份。在文明信用农户创评工作中,各乡镇、村成立创评领导小组171个,成立公评公议会及分会(有些乡镇在大的自然村组成立公评公议分会)370多个,目前已经初步评出信用农户6000余户,群众反映较好。
  八、积极开展文明村帮建工作。为切实抓好文明村镇示范点建设,下发了《关于组织部分省市文明单位帮建文明村镇示范点的通知》,县文明委遴选出洪源鸣山等20个基础条件较好、创建积极性较高的村作为帮建村,组织部分省、市文明单位进行帮建。县委、县政府也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三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县财政专门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村镇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宣传部积极搞好帮建村的服务工作,下发了《浮梁县帮建文明村示范点村民培训实施方案》,以农民夜校、文明村民学校、基层党校、技术学校、人口学校等现有各类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专题讲座130次,并充分调动各行业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和学科技、学法律、学经营,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风尚文明的新型农村,目前各村的帮建工作进展顺利。
  九、文联工作。编辑出版了《浮梁四绝》,为人们了解浮梁,研读浮梁提供了窗口。在2005年景德镇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了景德镇特色瓷艺成果展,展出了126件由浮梁籍的昌南书画院会员、热爱浮梁文化艺术事业的书画家的作品。
  【央视宣传有突破】 2005年,浮梁县在中央电视台上稿5条,如中央电视台2套7月17日播发的《千年瓷都欲成绿都》,2套8月27日播发的《浮梁森林蔬菜出农家》,1套8月28日早间新闻和晚间新闻联播中播发的《最后一批三峡移民抵达浮梁》,4套8月29日播发的《走进瑶里》专栏等节目,这些节目品位高,宣传效果好。
  【理论学习、宣传、研究】 2005年,采取听讲座、专家报告、参观考察等灵活形式,定期就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同时还向学员发放了“学习意见(建议)反馈表”,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县委中心组全年共组织学习12次。通过组建县乡村三级宣讲团,深入各教育点开展宣讲,形成三级联动、声势浩大的宣讲教育。全年共宣讲12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举办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大型报告会,召开了和谐创业理论研讨会,还组织了全县16个单位142名党员干部参加和谐创业知识竞赛。组织了论文参加全市第九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讨会,1人获二等奖,1人获入围奖。组织论文参加全市“和谐创业”理论研讨会,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组织论文参加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党员先锋,创业在瓷都”征文竞赛,1人获征文二等奖。
  【舆情信息工作】 县委宣传部加强舆情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工作动态和社情民意,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2005年被省委宣传部采用信息26条,超额完成了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全年14篇信息任务。
  【文明单位创建】 2005年,瑶里镇获国家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洪源镇鸣山村获江西省十佳文明村;同时浮梁县有6个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38个单位获市级文明单位,7个获市级文明村。开展全县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十佳标兵”评比活动,各项创建评选活动形成了文明创建热潮。
  【开展室外标语整顿清理工作】 2005年6月,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规范室外标语,净化城乡社会舆论环境,对全县室外标语进行整顿清理。对不能准确表达、阐述、解释党的方针政策,违反“民本思想”,损害群众感情,或把严肃的宣传内容低俗化,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标语坚决进行清除;对于一些书写不工整,存在错、漏、别字现象的标语及时更正。全县共整顿清理不规范标语120余条。
  【《绿色中国》浮梁专辑出版】 2005年9月,浮梁县委、县政府协助绿色中国杂志社编辑出版了《绿色中国》浮梁专辑刊物。该刊物重点介绍了浮梁县是瓷都之源、名茶之乡、生态家园、人文山水融合的经典。该书由市委书记许爱民作序。
  【浮梁党史知识竞赛举行】 2005年3月16日,县委宣传部会同县先教办、县委党校召开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研讨会,组织开展了“交通杯”浮梁党史知识竞赛。
  【举办“党旗在我心中”大型文艺汇演】 2005年6月17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了“党旗在我心中”大型文艺汇演。各乡镇、各单位均参加全县性汇报演出,县各级领导与数百市民共同观看了300多名群众演员表演的15个集体节目,丰富了节日文化活动。
  【参加江西少儿艺术节】 2005年8月份,浮梁县组织选拔了大型情景诗表演《大山深处的呼唤》,参加了在吉安举办的第三届江西艺术节——第八届江西少儿艺术节,荣获鼓励奖。
  【举办“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大型报告会】 2005年8月3日,举办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大型报告会,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共160人聆听了省委专家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副校长王晓春的精彩报告。
  【开展群众文艺活动】2005年10月份,在景德镇市26届“家和万事兴”群众歌咏月活动中,浮梁县城建局合唱团在景德镇市比赛中获金奖,受到广泛赞誉。11月份,举办了全县青年歌手大赛,并组队参加了“景客隆杯”瓷都十大歌星评选暨“和谐、创业”全国全省青年电视歌手景德镇选拔赛,浮梁县选送的选手旺媛获景德镇市十大歌星称号,袁和云、汪驾群获景德镇市十佳歌手称号。
  领导名录
  宣传部
  部长:庄金莲(女)
  副部长:张树安
  张国新(2004年4月任)
  李奇龙
  县文联
  副主席:肖晓
  倪凯(2005年12月任)
  吴文华(2005年12月任)
  县社联
  主席:董兴华(至2005年7月)
  李奇龙(2005年7月任)副主席:朱美香(女)
  陈雪红(女)(2005年7月任)
  农村工作
  【综述】 2004~2005年,是浮梁县粮食扩面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之年。两年来,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文明”的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浮梁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了新局面。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增收氛围。首先是协调组织县委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成立了宣讲督查组,分别对17乡(镇)进行宣讲,并督促乡(镇)党委建立宣讲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党在农村的政策,通过以会代训,干群座谈,调查回访等方式,面对面、心贴心地深入宣传,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两年累计组织讲座334期,讨论会160余次,直接参与群众14万余人。二是在电视台开设“贯彻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专题栏目,通过领导访谈,动态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县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好做法、好经验。两年内累计播出专栏80期,专题片36期。三是充分利用报纸、黑板报、科普宣传栏、标语、横幅、宣传单等载体进行宣传。两年全县共出专刊、黑板报1万余次,刷写标语2600余条、悬挂横幅150余条,发放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辅导资料1800余本、发放宣传单4万余张。在宣讲一号文件工作中,得到了市委宣讲团和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农村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两年内,农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4.9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2亿元,增长45.45%,年平均递增20.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8元,比2003年增加765元,增长31.19%,年平均递增14.54%。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果,在国家政策的驱动力、市场价格的拉动力和各级工作的推动力“三力”作用下,全县粮食扩面增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双丰收”。粮经比达1:2.9,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的74.2%,优质稻、茶叶、林业、森林蔬菜(含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一批生态优势产业凸显。两年连续获“全省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先进县”光荣称号。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珍稀、草食畜禽,水产品等特种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两年来,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来抓,县财政不断增加扶持产业化专项资金,2004年安排40万元,2005年安排了50万元。这些资金的扶持,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区域优势凸显,山区乡(镇)以发展名优茶、森林蔬菜、食用菌、经济林果、草食畜禽为重点,逐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经济带,城郊乡(镇)以发展商品蔬菜、时鲜瓜果、鲜活水产品为重点,逐步形成了环城农业经济带,中部丘陵乡(镇),以发展优质稻、瓜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业为重点,逐步形成了特色农业经济带。二是农业组织化带动能力增强。全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125个,其中,龙头企业96家,省级龙头企业由2004年2家增至2005年的6家。全县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2.8亿元增至2005年的4.8亿元,上缴税金由2003年的1400万元增至2005年的2400万元,带动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4880万元。三是开放型农业发展速度加快。2004年招商引资项目44个,实际进资1.6亿元,2005年招商引资62个,同比增长40.9%。金凤凰生态园、高岭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赣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外资的投入,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2004年,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取消农特税,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及时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户购买农机具补贴,规范涉农收费,健全完善了农民负担长效管理监督机制。2005年按照赣财农税[2005]2号文件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免征农业税。对农业税、特产税的票据、征收专用章、检查证进行清理。农村各种乱收费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进一步规范。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目标,全面完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各项改革,农民积极性高涨。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区村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取得新的进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县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54件中有“龙珠阁、浮瑶仙芝、瑶里崖玉、西湖珍芝”等4件获江西省著名商标。“浮瑶仙芝、瑶里崖玉”分别获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曹桂喜、昌南雨针、野兰芝、福美来、元欢、赣森、东盛”等一批新品牌,凭借绿色与美味在北京、上海、江苏、广州、南昌等大中城市热销;“鹅湖”、“鑫谷”大米成为本地区市民主食的首选;“浮瑶仙芝”茶被选定为国务院特选礼品茶,在过去多次获得殊荣的基础上,2005年又获得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大大提高了浮梁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组织农村干部培训】 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两年累计组织乡(镇)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农办主任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684人次在市委党校和县委党校培训。培训班采取市县领导动员、老师授课、实地参观考察、课后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学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业务知识,现场感受和体验有关乡(镇)、村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实践,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加快推进浮梁县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以“八看八比”和“十看新农村”活动为载体,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三民”和“三培两带”活动重点内容的创建班子为组织保障,按照“一保留(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三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坚持“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房”)、四不(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破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道和古建筑)的要求,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采用“透明扶持政策,群众自愿申报定点”运作模式,通过“两上两下,双向选择”确定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态庭院型、移民建镇型、村镇聚集型、山水庄园型、古村风貌型的鸣山、徐家、小塘坞、下高沙、新建、绕南、寺前7个自然村为县级试点村。通过2005年11月至12月底短短两个月的扎实推进,7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农民义务投工投劳1.2万人次,清除垃圾和污泥、路障10526吨;拆除老式旱型厕所142间;拆除破旧房屋61幢,拆除猪(牛)栏101间,粉刷墙面(含改造马头墙)25300平方米;建“三格式”厕所380间,自来水入户率98%,硬化村庄主干道路面3万平方米(近8公里),“户户通”道路硬化3万米,浆砌水沟3975平方米;有线电话和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建沼气池70口,推广太阳能32户。产业发展有了新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了新机制,村容村貌有了新改变,乡风民俗有了新气象,基层组织有了新变化,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新闻界的好评,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称赞。
  【承办瓷都千年华诞·浮梁绿色财富论坛】2004年7月8日至9日,由中共浮梁县委、浮梁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绿色财富论坛在景德镇合资宾馆隆重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按照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山上办绿色银行”的发展决策,通过论坛活动,吸取前沿知识,引进智力资本,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探索“山上办绿色银行”的方略和途径,为浮梁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献智出力。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王郁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等2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江西省政府秘书长魏小琴,江西省委副秘书长黎明中以及省政府办公厅、林业厅、农业厅、旅游局、广电局、社联、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亲临论坛,并给予指导。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9家中央和省、市、县新闻单位派出记者对论坛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论坛分绿色家园考察和演讲两项主要活动。7月8日,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以及领导、记者参观考察了浮梁县的瑶里原始森林、鹅湖长潭林场人工杉木林、金竹山竹林、红豆杉林、古县衙、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等处,参观了浮梁绿色经济产品展厅,晚上还观看了瓷乐、茶道表演。7月9日,论坛由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张忠信主持,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为论坛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作重要讲话,浮梁县委书记伍枝勤介绍浮梁绿色产业情况。与会者观看了“绿色的浮梁,希望的浮梁”电视专题片,14名专家学者围绕“山上办绿色银行”创“绿色财富”这一主题,做了精彩发言。最后,中国星火计划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经理周正宇就“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中林绿源茶树花研究发展中心徐纪英就“茶树花生产基地”分别向浮梁县人民政府县长吴光辉授牌。
  在此次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从林业、茶叶、森林绿色食品、中药材、人文山水旅游等五个方面的绿色财富开发进行了广泛交流和专题研讨,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浮梁县绿色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领导名录
  部长:孙艳峰
  副部长:朱少芳
  施根和(2004年4任)
  统战工作
  【综述】 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县委统战部)是中共浮梁县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统战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第一,及时准确地反映民主党派和各方面党外人士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协助县委了解和掌握情况。第二,对统一战线大政方针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开展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供县委参考。第三,督促检查各项统战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第四,发现、考察、培养党外代表人士,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
  【切实加强民主党派、工商联的组织建设】景德镇市“九三”学社浮梁支社是浮梁县唯一的民主党派组织机构。2004年,支社届期已满,依据“九三”学社章程及时进行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同年下半年,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门对县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考核,为召开县工商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作好准备。
  【切实抓好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工作】依照赣办字(2004)39号文件精神,浮梁县于2004年9月上旬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以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和佛教未登记寺庙为重点进行一次专项治理。成立县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两办以浮办发(2004)26号文件,转发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关于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专项治理,全县大部分基督教私设聚点均接受政府宗教管理部门的登记,少数非法聚会点被取缔。
  【发挥优势,做好“三农服务”】 2005年,全县统战干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活动,积极配合县政府,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2005年,县委统战部会同市、县民主党派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各类技术人员83人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讲座4场,发放各类科技图书1000余册,受到农民欢迎。
  【统战对象】 2004年底全县有统战对象11688人。其中民主党派成员7人,无党派知名人士457人,非党知识分子(有职称)3852人,工商业联合会会员383人,少数民族180人,宗教信徒6514人,去台人员及其留大陆的亲属235人,港澳同胞、归国华侨和国外华侨5户26人,海外重点对象34人。
  领导名录
  部长:朱民生
  副部长:鲍根才
  汪腊泉
  对台工作
  2004年,根据省编办(赣编办发[2004]66号)文件要求,县台办由县委办内设机构改为归口县委办管理的正科级机构,并配备了三名工作人员。同时,建立了县、乡对台工作网络,要求各乡镇在党政班子中明确一位领导具体负责本乡镇的对台工作,并设对台工作联络员一名,为对台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对台工作中,始终坚持正面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提高涉台工作的影响力,利用台商、台胞、台属来浮梁县参观考察、旅游观光的机会宣传浮梁;利用台湾媒体来江西拍摄旅游风光片的机会,宣传浮梁;利用为台属、为落户浮梁县台企做好服务工作的机会,宣传浮梁;利用赴台招商的机会宣传浮梁。恢复对台办事机构以来,共接待和协助上级部门接待台属、台胞、台商680多人次,发放宣传片、宣传资料近万份。同时,加强对台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为台企服务水平。县台办被评为全省2005年对台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领导名录
  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主任:花长龙(至2005年7月)
  程文芳(2005年7月任)
  副主任:戴卫华(女,2005年7月任)
  信访工作
  【综述】县委、县政府信访局为正科级机构,归口县委办公室。信访局在县委、县政府分别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室,还设有为民服务热线中心和信访电子信箱。
  2004年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542件(人次),比上年的1985件(人次)上升28%,其中受理群众集体来访121批2135人次。县委成立了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工作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七个专门工作小组。坚持每周星期二的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做到了七个确保,即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稳步推进、确保全国“两会”期间无赴京访、无赴省集体访、确保三峡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集中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群众信访渠道畅通。
  2005年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86件人次,比上年的2542件人次下降30%,其中接待群众集体来访仅74批1429人次,下降幅度为复县历史以来之最,群众信访的主要问题:一是林权改革、山林土地权属问题;二是县办企业改制,下岗职工要求办理社保,发放下岗生活费;三是三峡移民和本地山区搬迁户问题;四是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等涉法涉讼问题;五是部分群众因自然环境原因或家庭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请求政府援助。随着改革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信访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面对新形势,县领导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和关注,年初第一个全县性工作会议就是专题信访工作会,县领导坚持每周二的群众信访接待日,身体力行,利用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多种形式,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同时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新的《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稳定大局。
  【建设好12345为民服务热线】 12345为民服务热线开通运行一年多,共接听群众来电2751个,办结2731个,办结率达95%,回复率达100%,网上接收电子邮件267个,办结261个,办结率为97.7%,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领导名录
  局长:余镇保
  副局长:杨秀琴(女) 姚贤胜
  机关工委工作
  【综述】 2004~2005年,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团结、求实、服务、创新”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县委的决议、决定和决策,创新开展机关党建工作,为浮梁直属机关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和党组织战斗力增强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广大党员结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抓好各党(总)支部的制度建设,两年来,每年都向所属各党(总)支部印发《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要求各单位按照《目标》相应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三会一课”等制度,工委领导班子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机关党员的思想状况,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谈心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2004~2005年中,共推荐县、市级表彰有26个单位和个人,本级表彰先进单位16个,优秀个人148人。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注意选配党性强、懂业务、作风好的党员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在2004~2005年中,通过换届选举共调整支部书记39人,支部委员131人。在进一步健全组织建设、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对党务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两年里,共举办党务工作者培训2次,培训人员达183人次。
  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工委做到严把“四关”,一是政治关。工委把发展党员工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否符合党员标准,既看工作能力,更看政治表现,对政治素质不高,思想品质比较差的,能力再强也不予发展;二是严把推荐关。为加强监督,增强发展党员的透明度,杜绝入党问题上的不正之风,工委规定,凡确定建党对象的28岁以下青年,须经团组织推荐,在审查考核中,须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进行评议,广泛征求意见;三是严把培养关。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工委把教育培养的责任落实到党支部,并与正式党员结成培养对子,进行面对面的传帮带。两年中,工委还举办了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培训人数169人;四是严把考察关。为确保质量,把好党员“入口关”,工委按照党员标准,凡是各党总支(支部)报来审批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工委都要派人逐一认真考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两年中,共发展党员6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6名,预备党员转正60名。
  坚持以提高工作水平为目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二是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工委成员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2004~2005年,工委共召开4次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认识、找差距,增进了班子的团结,增强了班子的活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每两个月开1次工委会,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不定期召开工委扩大会议,通报工委工作,征求各支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工委的工作。坚持以大局为重,努力完成县委交办的中心工作。2004年,全县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2005年,全县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工委按照县委安排,做了大量工作,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领导名录
  书记:付梦珠
  副书记:郑建新(2005年7月任)
  老干部工作
  【综述】 2004~2005年,县委老干部局以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为主线,以搭建平台,为离退休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服务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全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努力推动全县老干部工作的和谐发展。
  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有新的举措。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春节期间慰问全县600多名离退休干部,包括40余名特困老干部和住院老干部;年底安排对浙江嘉兴、江西九江的3名离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在2005年盛夏高温酷暑期间,还专门走访慰问了全县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为他们送去了防暑物品。在支部建设方面,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在重阳楼先后举办了二期全县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及老党员培训班,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有新的进展。2004年,全县离休干部离休费100%纳入社会统筹,并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县社保局及相关单位认真落实2004年省委老干部局、省财政局《关于降低解放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享受护理费年龄的通知》及2005年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委老干部局《关于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的通知》,保证离休干部护理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局二年内共接待并妥善处理了20余人(次)的来访,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2005年9月23~24日,还组织全县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及全体离休干部共计55人,在市二院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老同志普遍表示满意。
  老年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2005年3月7日,浮梁县老年大学正式开班教学,并开设有绘画、书法和音舞三个专业班,学员达百余人,为老同志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全县基层老年教育网络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截至2005年底,全县17个乡镇已全部成立了老年学校,部分村还相应成立了老年学校分校,共计30余所,学员近2000名,庄湾乡老年学校作为全市基层老年学校先进典型,其办学经验在全市推广,校长张秀华被评为全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
  自身建设展现新的面貌。2004~2005年,县委老干部局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深化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结合起来,并带着问题,组织老干部工作人员赴安徽东至县委老干部局考察学习,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在宣传调研工作上,紧紧围绕老干部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工作。2005年,老干部局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思想宣传先进单位。两年来,共组织征订《老友》400余份,大部分单位做到了老干部人手一册,老同志普遍满意。
  【办公环境明显改善】 2004年10月18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协调下,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重阳楼(原体委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楼占地面积4.19亩,共分四层,浮梁老干部多年来一直无活动场所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老干部生活丰富多彩】 2004年11月8日,老干局组织全县正县级离退休干部赴吉安、新余、南昌等地考察;2005年10月28~31日,组织全县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及全体离休干部赴南京参观考察,通过这二次外出学习,老同志们开拓了视野,充分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设成果,纷纷表示还要继续为家乡多做贡献,发挥余热。
  【老年教育成绩斐然】 2005年5月11日,全市老年教育工作表彰大会在市合资宾馆召开,浮梁县庄湾乡老年学校等3家单位获“全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康时樵等3位同志获“全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庄湾乡老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还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老干部支部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按照市委老干部局的统一布署,浮梁县自2005年5月8日开始在全县广泛开展“争创红旗支部、永葆党员本色”活动,并会同县委组织部就此项活动进行了统一检查,取得很好的效果。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成立老干部支部13个,比2003年增加了6个。
  【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新的成效】 2005年,县机关工委紧紧抓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一有利时机,对全县广大青少年普遍开展了一次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会同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联合组织宣讲团下到17个乡(镇)的27所中、小学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从5月30日至6月3日,历时5天,共有近万名学生接受了教育;针对近几年来浮梁县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情况,县关工委、县文广局、县教体局、县委老干部局和团县委五家联合起来,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全县共有40名老同志参加了此次工作。
  【老干部活动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加快】 2005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县财政拔出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购买活动中心阅览室书籍和健身器材,阅览室和健身房将于2006年正式向老干部开放,届时老同志们又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领导目录
  局长:宁少瑜
  副局长:李春才
  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余琼芳
  党校工作
  【综述】 县委党校属县委正科级事业单位。1999年机构改革,党校定编16人。2005年底实有15人,其中已聘讲师4人,助讲5人。内设三个科室,即行政办、教研室、函授站。人员分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大类。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2004~2005年每年财政拨款23.5万元,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2004~2005年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五中全会《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民创业兴赣富民、反腐倡廉教育、四五普法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发展县域经济等专题和中央党校编印的“三基本五当代”教材及围绕中央、省、市、县委的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开设的专题课程。
  【干部培训】 根据每期培训班的内容和要求,采取主办与联办相结合的方式。一般都是组织部主办,党校负责组织教学与管理。2004、2005年每年举办7~8期培训班,主要有村干部班2期,科干轮训班3期,新提拔科干班1期,中青班1期,理论研讨班1期,还有部分与部门联办的业务培训班,如公务员录用前培训班等。每期培训班一般为期一周,短训班为3天。
  【考试与管理】 在结业考试和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出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员学习成绩分设为考勤30分,考试30分,社会活动10分,讨论发言10分,听课笔记20分,每期培训班安排正、副班主任各1名,每期培训班成立班委会和学员临时党支部,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并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每期培训班评选优秀学员6~9名,并进行表彰。
  【科研活动】 坚持每年选派教员下乡调研,了解掌握全县党员教育、干部管理、组织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2004年获全市邓小平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鼓励奖1篇,全县理论研讨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撰写调研论文三篇。2005年获全省“和谐创业”征文比赛二等奖1篇;全市“全民创业富民兴赣”调研论文1篇。
  【教师进修】 党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04年有2名教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习,1名教师赴北京参加中央党校的教师理论培训班学习,2005年有1名教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习,2005年2月全校任课教师参加省委党校举办为期一周的师资培训班。
  【函授办学】 自1995年5月设立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江西分院景德镇学区浮梁辅导站以来,一直坚持年年招生。2004年招收弹性学分制大专生44名,2005年招收弹性学分制大专生43名。2004年毕业大专生60名,2005年毕业大专生83名。
  【领导关怀】 2004年10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副院长刘利群一行五人来浮梁县委党校视察工作。2004年6月和2005年9月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龚培兴两次来党校指导工作,并对党校的干部培训和函授管理工作给予肯定。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庆宗2004~2005年多次到党校检查指导工作。
  领导名录
  校长:郑小平(兼任)
  常务副校长:林宏
  党总支书记:汪建民(2004年3月任)
  副校长:汪桢明
  校长助理:徐立新(2005年7月任)
  
  新闻中心
  【综述】2004在浮梁报社基础上,成立浮梁新闻中心,负责全县新闻报道和浮梁在线。2005年元月7日,成立了景德镇日报社·浮梁分社,《浮梁报》改为《景德镇日报·浮梁新闻》,《浮梁新闻》作为《景德镇日报》7、8、9、10版,随《景德镇日报》一道发行。由周二4开4版,改为周一对开4版,一版为要闻,二版为综合新闻,三版为社会新闻,四版为副刊。
  2004~2005年,浮梁新闻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为浮梁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硬件建设得到改善】 2004年,浮梁新闻中心投入4万元,改善了办公环境,新闻中心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投入1万多元,添置了索尼数码相机3台。
  【大力宣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为配合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闻单位全方位、多角度对这一活动连续进行宣传报道,以一版头条、二版专栏和刊登、发表评论员文章等方式,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强势舆论。新闻中心也身体力行,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了办报质量。
  【浓墨重彩宣传浮梁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新闻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浮梁旅游资源,提高浮梁特色旅游的知名度。为迎接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的旅游高峰,《浮梁新闻》以专稿、专栏的形式,全方位推介浮梁旅游,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提供积极的舆论支持。
  【营造和谐创业氛围】 2005年,围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积极营造浮梁人民和谐创业的舆论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了浮梁人民和谐创业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面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05年12月在《浮梁新闻》中开辟专栏,专题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浮梁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对外宣传工作加强】 新闻中心积极向上级新闻单位投稿,宣传浮梁,提高浮梁知名度,2004~2005年在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上稿50多篇。
  领导名录
  主任:吴敏
  副主任:许国栋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记载2004~2005年,浮梁县围绕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全县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思路。本书内容包括:特载、中共浮梁县委员会、浮梁县人民代表大会、浮梁县人民政府、政协浮梁县委员会、军事、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政法、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土资源·民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经贸管理·工业·企业、乡镇概况、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