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浮梁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2337
颗粒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
其他题名: 在浮梁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2006年3月17日)县长吴光辉
分类号: D636
页数: 10
页码: 11-20
摘要: 本文是浮梁县长吴光辉2006年3月17日在浮梁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 政府 工作报告 浮梁县

内容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就《浮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加快浮梁发展新路,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各种困难,着力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县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局面,“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登上新的台阶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11.1%,比2000年增长61.6%,年均增长10.1%,为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人均生产总值6960元,比2000年增加2580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0886万元,剔除工业园区基数后增长17.6%,比2000年增长54.65%,年均增长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28万元,增长15.9%,比2000年增长41.4%,年均增长7.2%,财政从极度拮据的困境中走出。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8亿元,增长15.9%,比2000年增长98.6%,年均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比2000年新增2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为2.5亿元、6.9亿元和486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0%、11.0%和8.2%,比2000年分别增长127.3%、94.8%和105.6%,年均增长16.5%、15.5%和14.3%,工业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同时,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05年末民营企业达355户、个体工商户达2502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7.85亿元,增长5%,比2000年增长54.2%,年均增长9.0%,其中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4.2%。粮食播面达38.62万亩,总产量14.1万吨,增长2.1%;全县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2.9万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86.2%。农业五大产业进一步发展,荣获“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五年新增农业产业化组织4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五年新建沼气池2300口。五年共推广了9大类21项农业实用新技术,覆盖面达85%以上。做好了禽流感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亿元,增长15.0%,比2000年增长57.9%,年均增长9.6%。通信、金融、保险、信息等产业层次不断提高,洪源物流园区建设开始启动;房地产交易活跃,五年商品房累计销售6.8万平方米,销售额496万元,是“九五”时期的5倍。旅游业步入了高品味、高起点发展轨道,2005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增长16.7%;旅游收入1800万元,增长72.2%,分别是2000年的3.4倍和17.8倍,年均增长34.3%和79.7%。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瑶里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瑶里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高岭被评为国家矿山公园,古县衙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尤其是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品牌过程中,全县人民共同锻造了“争先创优、攻坚破难、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的精神。
  (二)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企业改制步伐加快,五年共改制38家,全县改制面达71.19%。农村税费及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从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并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成功狙击了非典疫情,乡镇卫生院收归县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向前推进,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招商引资长足发展,2005年利用外资283万美元,增长45.1%,五年累计756万美元。引进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五年共有51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我县,东璟艺术陶瓷、高岭食品、赣森食品等项目均已投产,为县域经济的崛起夯实了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城镇化进程开创新的局面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元,增长15.0%,五年累计投资15.71亿元,是“八五”和“九五”时期总和的1.7倍。曲陈线、经桃线、东三线等基本完工,五年改造县乡农村公路755公里,是“九五”时期的3倍;景婺黄(常)、南环、景鹰高速公路相继启动,经济发展区位环境明显改善;全国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县城至市区等三条营运班线实行了城市公交化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完成7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电力建设形成了以110千伏为中心、35千伏为骨干、10千伏为主线的县域供电网络,2005年售电量为1.13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6.28倍。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五年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2倍。建成区“六化”基本完成,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2.5平方公里拓展为2005年的4.8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1万人增加到3万余人,城市道路由12公里增加到30余公里,路灯亮化率由10%提高到100%,城区道路硬化率由46%提高到98%,供水普及率由10%提高到95%,绿化覆盖率由10%提高到28.6%。同时,以县城为依托、以小城镇为纽带联系广大农村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16.5%上升到2005年的23.7%。
  (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2元,增长9.0%,比2000年增加2914元,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3218元,增加303元,比2000年增加965元,年均增长7.4%。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11.54亿元,增长20.6%,比2000年增加7.6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9平方米和30.6平方米,五年分别增加5.6平方米和3.2平方米。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五年共解决2.99万人口饮水难问题。科教兴县战略深入贯彻,组织实施各类科研项目182项,科技成果在国内、省内领先的有15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校舍面积5.38万平方米,基本消灭了危房。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电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浮梁衙署史话》、《浮梁四绝》、《浮梁茶业宝鉴》等相继编纂出版。顺利完成全国首次经济普查,统计工作连续十一年获得全省先进。建立健全了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整体提升。深入开展了土地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耕地总量实现了动态平衡。森林覆盖率高达79.2%。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创造性地开展了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国防动员、人防、审计、供销、老建、老龄、残联、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涉台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和事业健康发展。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政协监督,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4件,政协提案274件。“四五”普法工作全面达标,县乡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行风评议评价活动,廉政勤政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新信访条例,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开展15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治安秩序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税费改革先进县、全省工业经济全面先进县、全省种植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四五”普法先进县、全省“十五”时期交通建设先进县等表彰。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几套班子、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驻县部省市属企事业单位、驻县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包括离退休同志同心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建设浮梁作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落后、基础薄弱,主攻工业的氛围还不浓;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就业技能不强;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固定资产投入不足,缺少辐射能力较强的专业市场;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矛盾较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崛起、富民兴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能否又快又好地发展,对实现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全县上下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创我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构想,大力弘扬“争先创优、攻坚破难、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的精神,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开放招商为动力,以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崛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地位基本确立。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4.6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亿元。二是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将由2005年的26.41:40.51:33.08调整到15:50:3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以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上升。三是基础设施显著改观。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20%;交通体系、能源保障体系、水利保障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高。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左右。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居住、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变,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聚焦于工业、聚焦于招商引资、聚焦于招商引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子通讯业、金属加工业、矿产建材业四大支柱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质量效益。二是加快建设工业平台。坚持以“浮梁园”和工业群为招商载体,引导工业项目入园经营。按照产业链的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重点发展“浮梁园”和湘湖、洪源、三龙、兴溪桥、洋湖等工业群。三是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项目带动长效机制,突出开发建设科技型、成长型、带动型、税源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持续健康增长,以项目带动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一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交通、农田水利、供电设施、农村饮水工程、广播电视、农村改水改厕等农村小型公共设施建设,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征用、劳动就业、农村金融、社会保障等城乡配套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以建设文化生态浮梁为依托,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我县源远流长的瓷茶文化、博大精深的衙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奇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强劲势头。为此,一是建设特色旅游名县。充分利用八块国家级旅游品牌优势,将品牌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创新旅游产业体制机制。坚持“放开、放活”的路子,引进战略伙伴形成市场化国际化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增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活力。三是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围绕永葆八块国家级旅游品牌含金量,加快以高岭——瑶里、古县衙为龙头的景区建设,逐步形成“一区三线”的旅游格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形成国内、国际上没有同构性的旅游景观格局。
  第四,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精心规划建设县城。围绕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居住和美食于一体的具有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继续拉开城市构架,打通城市干道,集中建设新区,拓展发展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增加县城人口,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推进景婺黄(常)、南环、景鹰高速公路和湘官一级公路及九景衢铁路、皖赣铁路复线建设,构筑“双十字”的陆路交通大格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百分之百的建制村通等级公路。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动浯溪口水利工程立项实施。三是完善城镇空间布局。按照我县区域地理环境和产业分布的特点,统一规划,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小城镇体系。
  第五,以加快经济市场化为导向,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落实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和财源建设,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区域合作,立足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以落实合作项目为重点,抓好工业、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招商引资机制,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茶叶等产品的出口规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创新服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
  第六,以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浮梁、绿色生态浮梁、和谐平安浮梁。一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激励创新创业。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加强人才工作。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三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平安浮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三、为“十一五”规划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5%;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境外资金1000万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60元。
  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加快工业群建设,推动“工业强县”进程。要围绕“主攻招商引资,决战工业两年翻番”的目标,确保今年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上交利税总额分别达到3.6亿元、10亿元和7000万元,均增长45%。
  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实现点面结合。一是抓好“浮梁园”建设。加强与市陶瓷科技园联系,使“浮梁园”在今年实现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引企入园有良好开局。同时依托市高新区、市陶瓷科技园积极引企入园。二是集中力量加快湘湖、洪源、三龙、兴溪桥、洋湖等工业群建设。按照“政府启动、市场推动”的原则,吸引外商投资工业群建设,尽快拉开框架。加强工业群规划管理,着力建成有特色的生态工业群。三是针对各类闲置厂房、场地和校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努力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做大总量。
  主攻招商引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提升招商理念,围绕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子通讯业、金属加工业、矿产建材业等产业,转变招商方式,实行定向定点定位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增加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性和项目选择性。加强重点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按照“对有线索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项目不投产不放松,投产项目不做大不放松”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马来西亚陶瓷有限公司在湘湖镇投资500万美元新建高档卫生洁具等大项目的签约,抓好景德镇莱茵学校与美国肯逸集团合作办学、龙辉特陶等大项目的进资和开工,督促美信工业园、京泉利电子、通福汽车配件、上海人民开关厂景德镇分厂等大项目的竣工投产。
  继续壮大优势企业,提升产业结构。在扶持力度、服务质量上,要切实把现有的企业与招商项目同等对待,大力支持景光电子、景德酒业、国讯通信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做好新增规模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着力调整、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积极实施一批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新上一批科技主导型工业项目,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争取全县工业综合能耗降低5个百分点,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抓好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大力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今年农业总产值增长5%,达到8.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60元,达到3478元。
  发展新产业。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坚持“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多元化”,按照“扩面增产是重点,品质品牌是关键,做好市场是出路”的发展思路,抓好标准化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和“浮梁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工作,新增茶园面积5000亩,茶叶总产量达2040吨,增长20%;切实抓好订单粮食,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力度,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粮食总产量达到14.5万吨;加快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建好毛竹、油茶、中药材和花卉苗木四大基地,完成日本政府贷款林业项目1.2万亩;扬优成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进_步改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特种水产品主养面积。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建设。
  形成新机制。集中力量扶持高岭食品、浮瑶仙芝等6家省级龙头企业,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着力引进生产、加工或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引导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建设新村镇。按照“一个保留、三个坚持、四个不”的理念,着力抓好村镇建设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三清”工作,加快“四通三改两建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蛟线、荞麦岭——七四O厂等道路建设,改造县乡公路1 80公里,新建1 200口沼气池。继续实施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加快以樟树坑水电站为龙头的小水电建设,启动以电代燃项目,完成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树立新风尚。开展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等建设,提高农民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为主要形式带动乡风建设。抓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巩固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培育新农民。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师资队伍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成年劳动力纳入“阳光工程”培训,努力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力争今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5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125人。
  (三)突出文化生态特色,加大品牌宣传,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崛起。要咬住建设“特色旅游名县”目标不放松,坚持“做全功能、做好景点、做响品牌、做优服务、做旺人气”,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
  抓景区建设求变化。按照“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精品线路、打造特色旅游”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搞好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抓好高岭——瑶里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宾馆和古县衙景区的清代御窑厂、宝鼎瓷艺园、明清古建筑群及龙湖自然生态园等建设,完善峙滩清溪漂流、锦云山等景点建设,尽快启动景瑶战备公路,打通各景区景点之间道路。同时,要加快饭店、通信、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旅游服务。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精心组织生产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化。
  抓机制创新求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的原则,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全面推向市场,放宽准入条件,打破地域和所有制限制,让更多的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我县旅游市场。要鼓励支持组建由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等构成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使旅游企业实现规模省级、产品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旅游企业自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要健全旅游管理体系,引进人才,抓好培训,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
  抓品牌宣传兴人气。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围绕八块国家级旅游品牌,创新宣传促销手段,稳定现有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继续抓好高岭——瑶里景区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申报工作,深入挖掘整理传统民俗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卓绝,瓷韵茶香独具”的江西“黄金旅游地”。要加强与周边旅游协作区的对接互动,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比上年增长20%,达到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5%,达到2250万元。
  (四)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围绕县城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把县城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人气做旺。
  提升城市品位。按照景德镇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完善县城总体规划,进一步抓好县城控制性区域详细规划编制,重点完成新昌南路两侧、红塔路、三大路、朝阳西大道两侧、火车站——洋湖等地段详细规划。把适度拉开城市框架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启动休闲广场、森林公园、新昌菜市场改造、城网改造等建设,加快新建区“六化”工程,打通红塔路与县衙路、“浮梁园”连接路段,延伸滨江西路、新昌南路、高岭南路和县衙路,推进金岭大道延伸、红塔路、三大路路面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抓好县城综合贸易市场、建材美食2个专业市场等建设,提高市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能力。
  强化城市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突出抓好违法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的整治,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坚决制止各种违法乱建行为,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变农民住宅和其它建筑无序建设的状况。组织开展“绿色小区”、“卫生庭院”等创建活动,塑造整洁、清新、靓丽、文明的城市形象。
  做活城市经营。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建立“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土地经营模式,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抓好县城重点地段及湘湖、洪源、三龙等乡镇的土地收储工作,增加土地储备量,通过“造市”、“造商机”,分步出让,变生地开发为熟地经营;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规范和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增加土地收益;采取公开出租、拍卖或转让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标牌设置权等方法,努力做活经营城市这篇文章。
  加快小城镇建设。尽快完成王港乡等8个乡的总体规划编制,抓好重点行政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编制。运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建设湘湖商贸经济开发区、洪源物流中心、瑶里旅游区及鹅湖、经公桥、寿安、三龙等带动力强的中心集镇,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全民创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是省委、省政府总结全省近几年加快发展的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县上下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民创业的重大部署上来,真正形成一个“政府鼓励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使想创业者敢创业、善创业者创成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大力度放开主体,打造全民创业新团队。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清除体制障碍拓宽创业领域,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引导农民在发展现代种养业的同时,创办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当农村经纪人,跑运输、闯市场;鼓励城镇下岗职工和企业富余人员利用国家给予的优业,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发展领域;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创办、领办、帮办各类民营企业,以技术、科研成果等入股民营企业或在民营企业中兼职、任职。要以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返乡自主创业;要重视做好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鼓励退伍军人自谋职业和有条件的退伍军人自主创业;要引导有创业条件和能力的优秀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高效能放手支持,构建全民创业新平台。一是整合各类资源。要在进一步加快工业群建设、小城镇建设,为全民创业搭建舞台的基础上,加快现有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让更多的非公有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给投资者、各类能人更多的机会。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二是建立创业扶持奖励制度。对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型、贡献大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创业大潮。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国家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注资、社会融资、引进投资等多种渠道成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扩大信用担保能力。金融机构要简化各类审批手续,切实为民营企业和私营业主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全方位优质服务,营造全民创业新环境。一是创优服务环境。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业者提供及时的就业、投资、供求资讯和政策、法规指导。筹建企业家协会,发展法律援助、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专利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组织实施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二是创优政务环境。深入开展“创三优”评议评价活动,加大对影响创业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对反映突出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从严从快进行处理。三是创优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和劳务等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招投标制度,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诚信浮梁”。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各类市场的稳定,坚决打击和制止各种不正当经营的违法行为,促进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引导各类创业主体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
  (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的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切实提高办理质量。落实好政务、村务等各项公开制度,保证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继续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力度,确保我县国道、省道无三乱。
  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深入贯彻“科教兴县”战略,抓好科技引进、科技示范、科技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推动优质高中建设。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开发和利用,加快人才和劳务市场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谐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繁荣文化市场;编纂《浮梁县志》(1994—2005)、《浮梁年鉴》(2004—2005);继续加大网吧等娱乐场所和音像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加强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加快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做好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办好政府网站,继续推进政府系统使用正版软件。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依法治税”为目标,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加强部门预算试点工作,完善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等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财政收支平衡;提高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增强县乡财政实力。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继续关心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防、民族宗教、物价、气象、质监、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
  做好人口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步伐,力争年内通过省级初步验收。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加快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切实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河道采砂和渔业管理。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关爱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全面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工作,加强乡镇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发展社会互助事业。继续抓好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障劳动者利益。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覆工作。
  建设平安社会。完善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健全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完善定期排查、归口调处、领导包案、督查督办等制度。切实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继续抓好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宣传职能作用,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浮梁”。建立健全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围绕“两杜绝一减少”目标,深化专项整治,重点打好煤矿整顿关闭和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两个硬仗,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按照“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多做群众急需的事,多做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础的事,多做起长远作用的事,使各项工作都能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要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待基层和群众请求解决的事项,要少谈不能办,多想怎么办,积极研究一些做好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要突出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韧劲,察实情、说真话,讲奉献、比干劲,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同志们,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做好今年及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争先创优、攻坚破难、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的精神,为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2006》

《浮梁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记载2004~2005年,浮梁县围绕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全县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思路。本书内容包括:特载、中共浮梁县委员会、浮梁县人民代表大会、浮梁县人民政府、政协浮梁县委员会、军事、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政法、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土资源·民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经贸管理·工业·企业、乡镇概况、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浮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