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的景德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946
颗粒名称: 蒸蒸日上的景德镇
分类号: TQ174.8;G219.27
页数: 3
页码: 561-563
摘要: 本文选自日本《西日本新闻》,记述了蒸蒸日上的景德镇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陶瓷 传统技艺

内容

一、巨额投资
  瓷部——中国江西景德镇,如果忽视它的存在,那就无从谈起世界陶瓷的发展。
  九年前,我作为佐贺县陶瓷艺术家访华团成员,曾访问了景德镇。这次就有关建立合资陶瓷企业与技术援助事项,我再次访问了此地。
  景德镇陶瓷具有三千余年历史。那么,当今的景德镇又是如何呢?与九年前的沉闷空气相比,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据说中国为振兴陶瓷,国家拨了巨款投资。其投资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提高陶瓷产品质量和开发防止公害的炼焦炉。在约6600m2的建筑场地上,庞大的炼焦炉以及其他的设施正在紧张的安装之中。数百米长的粗管道纵横相交于厂内,几千人们迸发出一股沸腾的建设浪潮。然而,九年前的景德镇是看不到这种景象的。我想这就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一个侧面吧!
  二、明、清时代的古窑得以恢复
  
  曾为世界陶瓷文化发源地的景德镇,仅仅是大量生产日用瓷吗?在九年前,我对此确抱有疑问。但此回却截然不同,生产艺术瓷和雕刻瓷的专业厂家,为再现明、清时代的陶瓷产品,彩绘人员在一米多高的大花瓶上,描绘出一幅疏密有致的精细画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在市郊外的小山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建造了一座“明、清古窑博览区”,在这个博览区中,恢复了明、清时代的古窑;再现了古代的辘轳车、画坯手摇车。生产人员都是以当年的传统技术进行生产,他们那使人眼花缭乱的娴熟手法,实在令人惊奇、折服。
  三、建立“瓷宫”
  景德镇市市长欧阳志凤说:“景德镇与江西省委及中央研究,决定在两年后,把建造景德镇陶瓷博物艺术馆列入计划之中,这座艺术馆暂时命名为「景德镇瓷宫」。景德镇被誉为世界陶瓷源地是我们的自豪,这座r瓷宫」的规模将相当大,自然要展示古代产品,还将展示中国各地的现代产品,并向世界发出邀请。希望有田的各位给予大力协助。”
  在景德镇博物馆礼堂,我以r景德镇和有田」作为讲演话题,就两地的历史交流及陶瓷传播至欧洲的经过作了介绍,当讲到有关欧洲陶瓷历史时,在座专家们眼里流露出一种异样神彩。
  一位中年女博物员展示了她的著作“景德镇青花瓷”中的图册和瓷片。天启时代的景德镇青花瓷片和有田初期的日本青花瓷竟如此相似,仅凭此一点,也许可悟出景德镇与有田的密切关系吧!
  四、丰富的瓷片
  位于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遗有宋、元时代的官窑旧址。据说往下挖掘,就会发现许多七、八百年前的瓷片。当然,这些瓷片自然引起陶瓷研究学者们对它的青睐。
  在景德镇市区的边缘有一处被称为湖田古窑的遗址(扔瓷片的地方)经过一千年的光阴,瓷片堆积得象一座小山。
  近年来,由于港澳华侨涌跃来此地寻找瓷片,于是,景德镇市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把湖田古窑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区。假如这是在九年前的文革残余极深的中国,是无论如何不会采取如此措施的。当今的景德镇确实是春风吹又生的时代。
  在告别的晚宴上,欧阳市长为实现有田——景德镇结为友好城市,挥毫写信给有田市市长,并托付我转交。我认为这次访问推进了经济交流和合作、而决不是形式上的友好城市关系。过去,景德镇市市长就有在经济和文化合作的基础上,结为友好城市的意愿,所以这次写信再次表明。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出版者:景德镇陶瓷杂志编辑部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记载了党和国家领寻人考察瓷都的实况,名人题词和咏“景瓷”的诗篇,以及有关论文、译著、报道等均作了入选,现今景德镇继承和创新的各类名瓷及其装饰彩类亦一一作了介绍。还有有关文献作了汇编。遗憾的是,这部年鉴只反映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未能包括县(区)乡镇制瓷企业和制瓷个体户的全部,愿在今后续篇年鉴中填补这一空白。

阅读

相关人物

深川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