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技改——陶瓷腾飞的双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940
颗粒名称: 改革和技改——陶瓷腾飞的双翼
其他题名: 访市人大代表、省陶瓷工业公司经理刘翮天
分类号: TQ174.8;G219.27
页数: 3
页码: 549-551
摘要: 本文选自《景德镇日报》1986年4月26日,记述了改革和技改——陶瓷腾飞的双翼访市人大代表、省陶瓷工业公司经理刘翮天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陶瓷 改革技改

内容

“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市长欧阳志凤在八届人大六次会上所作的关于“七五”计划草案报告中的这个提法,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如何加快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会议午休的时间,采访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经理刘翮天代表。
  看刘经理戴一副眼镜,穿一身西装,好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然而听他一席话,就让人明显感到,他外柔内刚,谈锋犀利,妙语联珠,幽默中包含着哲理。他说的“少管就是多管”,“多做不一定多赚钱”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的确,公司经理“少”管一点;就有几十个厂长多管一点;做一个薄胎碗可卖一千元,做十个也许也只能卖一千块钱,事实已经提供了证明。这不就是生产经营管理的辩证法吗?不也正是改革所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吗?
  谈到景德镇陶瓷生产如何发展的问题,对此早已深思熟虑的刘翮天经理侃侃而谈。他说:要办的事情很多,但关键的是,第一,加强陶瓷生产的宏观控制。目前,全市大小陶瓷企业有三百来个,陶瓷公司虽名为省公司,但没有管理除司属企业外厂子的职能机构,整个陶瓷生产处于失控状态,其带来的苦果是明显的。一些本来应该限制生产的名贵产品,象薄胎等,你做我做他也做,导致名贵产品不名贵,声誉下降,效益下降。打破行业界限,加强宏观控制,搞专业化分工合作是势在必行的,可以采取合资经营,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进行横向经济联系,使全市陶瓷生产得到归日统一管理。第二,加快公司本身的体制改革,要使它由现在单纯行政部门转变为经济实体。使它能够积累资金,运用经济杠杆鼓励和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用拨款或借款的方式帮助一些应该发展而资金又不足的单位优先发展起来。同时可以部分地解决陶瓷教育、科研经费,做好收藏工作,发展陶瓷文化,也可以使新产品及时投入生产,产生新的效益。第三,加快陶瓷技改的步伐。目前我市陶瓷系统每万元产值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全国最低,技术改造迫在眉睫,中央、省里都很重视,拨出了大笔资金用于我市陶瓷技改。对这个问题首先要一个统一的战略思想,以大幅度提高水平,质量、换汇能力作为出发点,把重点放在基础工业方面,它们提供给陶瓷生产的材料要达到标准化,系列化,这个标准应该是国际标准。对陶瓷生产的厂家,则采取两条不同的技术改造路线,对大批量生产的餐、茶具等要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影响产品质量的偶然因素,对小批量生产的艺术瓷和少量的日用瓷还要保留手工作坊的形式,部分地采用机械化手段,保持传统特色。
  谈到这里,刘翮天经理很有感触地说:发展景德镇陶瓷生产不是一个单位的事,要得到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要为它多出主意,多创造条件,而不是相反。对此,我们也深有同感,景德镇是我们全体景德镇人民的,支持陶瓷事业的发展责无旁贷,特别是一些有关部门,有庙就要显“灵”。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出版者:景德镇陶瓷杂志编辑部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记载了党和国家领寻人考察瓷都的实况,名人题词和咏“景瓷”的诗篇,以及有关论文、译著、报道等均作了入选,现今景德镇继承和创新的各类名瓷及其装饰彩类亦一一作了介绍。还有有关文献作了汇编。遗憾的是,这部年鉴只反映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未能包括县(区)乡镇制瓷企业和制瓷个体户的全部,愿在今后续篇年鉴中填补这一空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翮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