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名作选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884
颗粒名称: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名作选编
分类号: TQ174.8;J120.0
页数: 48
页码: 484-5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6年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名作选编的情况。其中包括王步、王大凡、王恩怀、王隆夫、王锡良、尹一鹏、邓肖禹、叶冬青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陶瓷艺术 名人名作

内容

序言
  景德镇因瓷器闻名中外,素有“瓷都”之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景德镇瓷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仅在瓷质上有“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之誉;而且在装饰方法上丰富多姿、富有东方色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萃。当代景德镇的陶瓷工业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悠久的传统技艺,而且创造了许多新技术、新画面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产品,使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了青春。景德镇瓷器品种现有十三个大类,二百多个系列,一千多种器型,二千五百多种花面。仅1979——1884年五年中.在产品质量方面景德镇瓷器荣获三枚国际金质奖章,五枚国家金质奖章,三枚国家银质奖章;荣获十二项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二十三项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全国陶瓷行业质量评比中,景德镇瓷器在全国十个大类产品中夺得七个第一,四十四件(套)产品荣获优胜奖,占全国89个获奖产品的一半。
  为促进新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景德镇地区的技艺人员,在“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奋发努力,刻意求新,创造了许多好的作品,出现了一大批技艺精湛又各具风格的艺术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试图以新中国成立后,在景德镇陶瓷艺苑中成绩卓著的技艺人员及作品为主题,并对其画派源流,作品评价作一扼要简介,使读者在欣赏他(她)们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又能了解到每个技艺人员的风格、特点、生平和艺术成就,从而对景瓷有进一步的了解。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景瓷艺术界人才辈出,决非这本册子所能尽载。今后我们将陆续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及其艺术作品向读者介绍。使关心瓷器艺术的广大读者了解近期景德镇瓷器艺术的发展特色和概貌。
  编者
  挥洒淋漓简扑雄浑
  ——青花大师王步
  王步,字仁元,别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以擅长青花著称。江西丰城县人,生于公元1898年,卒于公元1968年。从1907年来景德镇学艺到病逝,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六十余年之久。平生所作釉上、釉下,堆雕、刻花等瓷器作品数以万件,尤其精於青花瓷的绘制,享有“青花大王”之称。其父秀清,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知名青花高手。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步从小对绘画颇有兴致,但幼年丧父,断了生计,被迫随母回丰城长湖老家读私塾三年。九岁时在亲友的帮助下,只身重返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三年,工场倒闭,流落街头,靠画鸟食罐为生。鸟食罐器物虽小,但他从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是刻意求精,很得人们赏识。后不久受陶瓷专家吴霭生所聘,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制作。对明清两代的官窑名品朝临暮摹,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吴霭生病逝后,始摆脱仿古瓷的制作,开始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应用写意水墨画的技法相结合,从率意疏宕的情致,转到粗放的一路,着意研究清代画家“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的笔墨殊途,以豪迈苍劲的气格,简朴雄浑的笔墨,为花鸟传神。创造了明、清以来所没有的新风貌。他的这种创造力度越了明清之间水墨画派的范畴,为陶瓷青花艺术开拓了新的途径。
  1954年入陶研所工作直至他逝世前的十多年间,是他在艺术道路上最成熟期,也是创作旺盛时期。他为中德,中保等国际技术合作提供了有关釉下彩绘的文字和实物资料。他一生所绘制的青花瓷高达2.06米的万件瓶,到日用茶杯、碗、盘、鸟食罐;从最高档陈设瓷、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青花桌面到低档的日用渣胎碗,风格各异;有的浑厚质朴,有的潇洒遒劲,有浓厚的传统风味及民族特色。在国内外画册上广为发表,有的还在日本、苏联印成精美的图片;并为上海博物馆及西德、日本的鉴赏家收藏。
  王步的青花艺术对后人影响甚大。他的画派,已成为当今陶瓷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清幽淡雅别具一格
  ——国际金质奖章获得者王大凡
  王大凡是近代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组织者和宣传者之一。民国初年,他与著名陶瓷美术画家王琦等人组织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社,发展社员三百人,多次举办书画观展会,并出版会刊二十余册;同时又与王琦等人创办景德镇工艺日报,也是瓷都著名的珠山八友“月圆会”的发起人之一,为当时陶瓷美术的振兴与发展,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王大凡,别号黟山樵子,安徽黟县人,生于公元1883年,卒于1961年,他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近半个世纪、一生为陶瓷艺术耕耘不止,是景德镇知名的多产的陶瓷画家之一,他擅长人物画、兼写花鸟,山水、诗画兼而有之,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在陶瓷美术界影响很大,他27岁时创作的人物画大瓷板《富贵寿考》获巴拿马国际展览会金质奖章.他画风古朴,深得清代大画家吴友如之法.用笔织秀,构图严谨,气势洒脱,以文人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巧妙的运用结合,使作品画风纯正。1939年他创新的陶瓷“落地粉彩”技法,别具一格。在继承和发展我国工艺美术的探索中,取得了新的工艺效果。
  解放初期,他调到陶瓷研究所工作后,创作热情更高了,当时虽然年岁已高,但还创作了不少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及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150件大瓷瓶《大禹治水》,国庆十周年期间送北京,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美术界同行的一致赞赏。另外100件花瓶《骏马献给总司令》,各种规格瓷板画《梅妻鹤子》、《面壁十年》、《闯王进京》、《卓文君》、《松下听琴图》、《竹林七贤》及薄胎碗《新八仙》等大量作品分别在《人民中国》、《景德镇陶瓷选集》、《陶瓷美术》等刊物上发表。1959年的《人民画报》曾对他作了专题介绍,并刊登了他的照片,同年《人民中国》又专门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
  1959年他被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市美协常务理事等职。
  百花园中一奇葩
  ——王恩怀
  景德镇陶瓷艺术真可谓百花盛开,春色满园。这里有高雅飘逸的荷花;国色生辉的牡丹;洁白如玉的玉兰;铁骨生香的红梅;古朴苍劲的紫藤……。然而,还有这么一枝花:它集纳了众花之长:荷花的高雅、牡丹的绚丽、玉兰的芬芳、红梅的傲气、紫藤的苍劲……。这就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奇葩——王恩怀的陶瓷艺术。
  王恩怀,江西丰城县人,陶瓷美术家.一九三五年生于景德镇一个陶瓷青花世家。父亲王步是景德镇的“青花大师”。他自幼随父学艺,得法于“八大山人”精髓,后又拜刘雨岑为师。擅长粉彩花鸟,并融汇青花之特色,风格清新雅丽.在几十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构图新颖开阔。他勤奋学习,博采众长,掌握了众多的陶瓷技艺。其作品显得高雅别致,颇具风采。他现为市美协理事。
  王恩怀以擅长粉彩花鸟为主,对新彩、青花、斗彩及日用瓷的设计都很有研究。他善于借助典型变化来丰富表现形式,釉上、釉下综合装饰在一件作品中,为画面增添了新颖的艺术效果。因此,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和评比,曾获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和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各地人民欢迎。
  王恩怀的设计多从生活需要出发如《荷花蜻蜓五头组合画具》就是从实际需要而设计的,由笔筒、花插、色盘、水盂、墨池组成的组合画具,既是欣赏品,又是作画用具,取得艺术瓷实用化,日用瓷艺术化的完美效果。
  王恩怀的作品能综合各种陶瓷装饰技法之长,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如《粉彩牡丹玉兰薄胎瓶》,艳冠群芳之牡丹、洁白如玉的玉兰为主体,相互穿插,变化多姿,添上姗姗蝴蝶飞舞在花丛中,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艺术手法以工写结合;花朵有水点、洗染、落地等处理形式,釉上釉下颜料并用,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使作品新颖大方,风格别致。
  清水芙蓉王隆夫
  王隆夫的作品以古装人物为主,用笔苍劲古拙,立意气势磅礴,能融绘画、金石、诗书为一体。作品含蓄洗炼,于淡泊中见浓烈,平易中求新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均着意於生活真实。他重视自然,一直强调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坚决反对娇艳媚世之风。所以,他的作品能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自然的美感。
  王隆夫,生於一九三一年,江西景德镇人,陶瓷美术家。他擅长古代人物画,兼及花鸟、山水,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多次获奖。如他设计的《八仙飘海薄胎碗》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一苇渡江》获景德镇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他创作的《百件高脚筒瓶》,以传统题材八仙为主要装饰内容,但在人物形象处理上却个个性格分明,神形兼备,朴素动人。特别是在曹国舅这个形象刻划上别出心裁。作品中的曹国舅,衣冠不整,一手抓帽,一手提靴,那种鄙视俗世,不屑凡尘的神态真是跃然瓷上,呼之欲出。又如他的另一件作品《唐三侠》,他着力描绘了李靖、红拂女与虬髯客道别的瞬间情景。虬客髯骑在急欲狂奔的驴上,回首拱手,似有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红拂女跨在马上,若有所思,含蓄地体现了她欲言又止,依依难别之情。这一张一驰,一动一静的强烈对比,十分生动地表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富有情意,引起了人们多少联想啊!
  高风峻骨画如其人
  ——王锡良的陶瓷艺术
  王锡良是全国工艺美术家。他的画派格调高雅,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享有盛名。他是安徽黟县人,1922年生於景德镇。幼年家境贫寒,12岁失学,从叔父王大凡学艺(王大凡系景德镇画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诗画都有较高的造诣)。名师的正确指导教诲及他对艺术的顽强追求,导致他走上了健康的艺术道路,幼年的功夫,就受到老一辈同行的称赞。一位老艺人曾顺口赞道:
  年青有志气,画瓷很得意;
  料盘碟子咯咯响,长大要进御窑厂。
  1954年,他进了景德镇市工艺社,这是个陶瓷艺人集中的场所,给了他提高的机会,受到了更多老前辈的教益。中央工艺美院梅健鹰教授来景德镇讲学时,使他得到更多的启示。博览众长,素描写生开阔了他的视野及思路。他坚定深入生活,走“师造化”、“师自然”的道路.“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跑遍了景德镇周围的乡郊村野,饱览山山水水,收集到大量的创作素材,并多次涉足祖国的秀丽山川,丰富了他的创作源泉,使他的作品不断出新,创作的路子越来越宽,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在陶研所近三十年时间,创作了大量以人物、花鸟、山水为主要题材的美术和陶瓷艺术作品。
  1955年,年画《太平窑》获省二届美展二等奖,《美术》杂志曾发表。
  1957年与康家钟合作设计了《西江月词意》(陶瓷雕塑壁画)。
  1959年:屏风大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岗山》,《人民日报》和《美术》杂志曾发表,并获景德镇十年来优秀作品甲等奖(陈列於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
  1980年:《明月松间照》(瓷壁画).《文化与生活》发表,现存市科技馆。
  1962年:《红色的井岗山》(大瓷板画),参加了全国二届美展,《解放日报》发表。
  1982年:《翠溢瓷乡》(大瓷壁画),《工艺美术研究》杂志发表,现陈列於市宾馆。
  1984年:《十里春风》,(与戴荣华、刘平、王怀俊合作的大型瓷壁画),《江西日报》发表,现陈市火车站。
  他注重写实,但又不是大自然的翻版。他的画风浑厚、古拙、立意新,注重装饰效果。他专攻人物、山水、往往也把人物、山水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凝重清润的情意。就是寥寥几笔小品,他都要深思熟虑。从内容上不管古代与现代题材的,他都选择健康有益的情节。他的作品给人感觉凝炼而不简单,朴实酷似其人,高洁尤如其心,因此,作品的问世都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赞誉。蔡若虹先生看了他的瓷板画《革命摇篮井岗山》后说:“此作不同於旧的瓷板画,气势磅礴,又有传统功力,可与陕西版画比美”。
  王锡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文联副主席,景德镇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赋万物以生命的尹一鹏
  尹一鹏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生於一九三五年,广西桂林市人,家乡优美的山水赋予他艺术气质.一九五八年他毕业於中南美专雕塑系.在2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他努力学习景德镇的传统雕塑技艺,广泛吸取国内外当代各艺术流派的特长,终於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陶瓷雕塑侧重於人物、动物的创作,但要求作品具有强烈的动态。如在塑造天真无邪、稚气十足的《宝贝》形象时,为了使其富於动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他精雕细刻《宝贝》的眼神和嘴唇。那水晶晶的大眼若有所思地望着前方,红润的嘴唇微微外张,不仅反映出他探求的个性,还使我们想到他正撒娇要食,犹如是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孩提。又如《母与子》、《泉边》,则充分发挥了陶瓷雕塑装饰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作品优美清新,人物造型丰满,端庄秀丽,神采斐然。装饰淡雅素净,突出了人物文静雅致,使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尹一鹏的瓷雕善於抓住大的外形效果,删除不必要的枝节,用简练的刀笔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力求含蓄。如瓷雕《沙漠之舟》、《天鹅舞》,构图洗炼,形象清晰、耐人寻味。真正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於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尹一鹏的瓷雕注重丰富的想象与合理的夸张相结合。在创作中,力求从作品内容和特定情调出发,大胆变形夸张,多变创新。如瓷雕《迥旋舞》,《小憩》,形体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美感。在色调方面,采用黄褐釉表现骆驼的鬃毛;用蓝绿釉表现人物衣裙;用斑烂的颜色釉表现天鹅的羽毛……。本来就十分生动的雕塑品,加上这些缤纷的自然色彩,使作品不再是人物、动物的模型标本,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了。
  尹一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市文联委员、市美协常务理事。
  工写兼用秀美隽永
  ——花鸟画家邓肖禹
  邓肖禹,一九二〇年生,江西余干县人,陶瓷美术家。早在十四岁就以书画展出博得声誉,有“神童”之称。他善绘花卉禽鸟,崇敬高奇峰、张书旗之画风;效法画瓷大家程意亭之技巧,深受岭南画派影响。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他注意吸取古代特别是宋代严谨工致的画风,广收博取;同时经常深入生活,对山花野卉,奇花名苑细心揣磨,了解其生态特点,逐步形成了豪放秀美,色彩富丽,笔墨浑厚的艺术风格,达到了形准神生的地步。
  邓肖禹花鸟画多取生活常见之物,尤爱绘雄鹰、白鹤、雄鸡。在其笔下,雄鹰有乘风挟雨、搏击苍天之势;白鹤有洁身自重、清傲不俗之质;雄鸡有司晨报晓、呼伴共食之德。并善用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使画面具有无穷的意境。如《薄胎春暖皮灯》牡丹盛开,桃绽嫣红,一只五彩雄鸡觅食,一幅生动的芳园之景,引人入胜。作品造型活泼,构图新颖别致,真是寓意深远,情趣盎然。
  邓肖禹的花鸟画富有人性,能引起观者的无穷感慨。如《尺四归宗瓷板》,三只色彩斑烂的雄鸡,在棕树下绿毯般的草地上觅食嘻耍,一枝笑溶东风的海棠斜插而上,好舒适的田园风光啊!作者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谐意寓意的表现手法,以“棕”谐“宗”,以鸡寓人,以优雅安适的环境引起游子怀乡之情,真正达到了画外有音的地步。这件作品的布局功力颇深。雄鸡姿态各异,你顾我盼,两株挺立的棕榈交错穿插,斜出的海棠唤来阵阵春风,顿觉生机盎然。左上的题款既起了画龙点睛,深化画意的作用,又丰满了画面。画中鸡、棕、海棠造型准确,用笔多变,尤其是雄鸡的用笔,工写兼用,很好地表现出羽毛的不同质感。如背羽用钩勒点彩手法,条理较强;腹羽用飞彩手法,黑而不死,蓬松贴切;特别是尾羽,寥寥几笔,既有柔健之美,又有羽毛轻灵之质,颇见其功力。
  他的名作《孔雀茶梅》300件仿古瓶,以华彩的孔雀与素雅的茶梅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获得作品的成功。《春风得意》80件高脚鱼尾瓶也生动反映了花与鸟浴沐春风的得意之情。他曾有不少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展览。
  广博精深雍容典雅
  ——叶冬青画龙
  叶冬青是安徽黟县人,1923年10月出生,陶瓷美术家,专长陶瓷图案装饰,所绘金龙,维妙维肖,博有“画龙专家”之誉。他的作品色彩繁而不杂,讲究工笔描绘,特别是龙、凤的装饰画面颇有神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作品多次送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深受好评。
  叶冬青的作品以博取胜,能把唐代的雍容典雅,宋代的严谨精致,明代的劲健挺拔,清代的华丽工细等画风融为一体。既专长宝相、缠枝、吊灯洋莲、吉祥纹样;更专长龙凤的绘画。不仅能画出各种龙的变体,如虬、螭等,且所绘的龙颇有脱颖而出之感。所绘龙颈是根据古代对龙的描绘:牛鼻、鹿角、狮毛、鲤髯凸眼、高额、融入现代审美趣味来进行造型的。龙身不是如蟒蛇状之旧俗,而是根据龙头比例,用黄金分割法来进行组合,颇有新意。龙爪富有鹰爪的抓举动态,给人以强烈的力感。总之,他笔下的龙,不是传统的变形,而是自己理想的化身,不是唬人的偶象,而是具有腾云闪电,挟风镇雷富有生命的精灵。
  陶瓷装饰需要随器型而变化。叶冬青深知其奥。如《团龙双耳鸡心瓶》,造型上大下小,成鸡心状。他依型施艺,在花瓶两方突出显要之处装饰团龙,突出主体造型,然后在二条团龙之间的空档绘上传统的反映人民良愿的三多吉祥纹饰.这既区别了主次,又强调了图案的和谐自然。为了突出主体——团龙,他运用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画法,在三多吉祥纹样的缝隙之处,以极精细的线条穿插进凤尾草。既强化了前面的三多吉祥纹样的吉祥气氛,又和主体团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在色彩处理上,为突出团龙,他用中国民族所喜爰的红色,彩出龙的明暗层次,并用金线连钩带点表现出鳞须形态。次要纹饰则用粉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团龙这个主体,使整个作品完整丰满,富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色彩,给观者以富丽堂皇精妙无比的感觉。他近来的新作《金地麒麟图案》啤酒杯、工精笔细,更富有浓厚的传统风味。
  清丽秀健怡润华滋
  ——“珠山八友”刘雨岑
  公元1904年,刘雨岑生于安徽省太平县,又名雨城,是景德镇陶瓷艺坛享有盛名的陶瓷艺术家。幼年曾入私塾就读,因爱好绘画,深得国画家潘陶宇先生的教益。18岁陶业学校毕业后来景德镇,以画瓷谋生,并得到画瓷名家王琦先生的帮助,为继承和发展陶瓷艺术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为改变当时陶瓷艺术的沉沦状况,为发扬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优良传统,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向前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共同的事业中,他和当时景德镇一些具有文学修养的有名之士,如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田鹤仙等八人,结成了一个学术团体“月圆会”,经常邀结一起吟诗、作画,后人称之为“珠山八友”。他们继承了文人画风,以国画技法装饰瓷器,取得良好收效,改变了刻板求实的陶瓷装饰风格。从此,文人画风以新的面貌活跃于陶瓷艺坛。
  刘雨岑以花鸟画擅长,常以兼工带写的技法描绘花鸟草木的生态。他继承古法,风格清丽秀健、恬润华滋。他深究陶瓷与绘画的和谐、统一。他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精湛的陶瓷粉彩花鸟画作品,被中外爱好者收藏。同时,还致力于陶瓷美术人材的培养,并先后任教于“浮梁县立陶瓷职工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等学校。
  解放后,他更加精力充沛地致力于陶瓷美术创作。1955年调陶瓷研究所工作以后,创作了大量的陶瓷美术作品,先后被《景德镇瓷器选集》及《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中日会刊)等大型画册和全国各种报刊选登。他在陶瓷艺术百花园自成一派。他以清代花鸟画家恽南田、任颐的没骨法,而创陶瓷绘画“水点粉彩”的装饰技法,创作了水点桃花的艺术作品,以清新雅丽的艺术效果而深受人们的赞扬。为陶瓷美术的发展作了积极的贡献。
  刘雨岑卒于1969年,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给后人以深远的影响。1959年被授予陶瓷美术家职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景德镇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1962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委员。
  画形传神自成机杼
  ——李进的艺术特色
  李进,又名李峻,江西南昌下陇李村人,一九四〇年出生在江西石城县。自幼天资聪颖,酷爰绘画.一九五五年来景德镇谋生,拜著名陶
  瓷艺术家王大凡为师学艺。在学艺的青少年时期,为了掌握绘画艺术的技能,取得广泛的文化艺术知识,李进度过了不少苦学的岁月。他坚持长期写生,阅读中外绘画艺术的有关书籍,研究我国古代绘画技巧,吸收西画的养料,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方法。他的作品不浮于“形”似,而是着重刻划一种物象内涵情感。作品的构思,表现形式,思想性、艺术性、都有独到之处。创造了一种高雅、沉静、含蓄、凝练、豪放、苍隽的艺术风格。他的这种风格在每件作品中都表露的很尽致,往往透过浓郁的装饰形式,而感到画面有一种饱含叶液的精神气质。他为创造自己风貌的作品而孜孜不倦地在艺术的海洋中拾贝,在知识的道路上探求,敢于大胆创造设想。他擅长人物画兼工花鸟、动物、山水,尤其人物特精。他初期的代表作有《神笔马良》、《竹林七贤》等:赴京及出国展览作品有《孔雀东南飞》,以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而受到在京专家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参加了全国陶瓷美术展览及陶瓷美术“百花奖”、其中《群马图》,《盗符救赵》、《黛玉葬花》获上海展览的优秀奖。《水仙花》获轻工部艺术瓷评比一等奖;《钟馗》、《鹿鸣》、《海之趣》分别获二等奖。这些作品无论是花鸟的飞鸣摇曳、骏马的矫健英姿或是人物内心的忧愁悲愤。或对美好生活的天真向往,都生动真实地反映在作品上,尤以对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上看,是不可低估的。他打破了古代中国人物画所常有的类型化的特点,塑造了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并有着相互不能代替的个性特微。他十分善于刻划人物的内在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笔下的人物很少没有内在的心理深度的。如何通过外在的视觉形象,来刻划人物内在心理状态,是绘画中很重要的问题,还包含着相当深广的社会内容。他在这方面是达到很高的水平的。他是一位很受人敬慕的中年陶瓷艺术家。
  虎神生灵气百态动千姿
  ——画虎大师毕渊明
  只要一观毕渊明的瓷画,就令你叹为观止。那种神态各异的猛虎,或卧、或立、或伏、或冲、或游、或攀……真是威风凛凛,虎气生生,宛如活虎。有“毕老虎”之誉的毕渊明到底名不虚传。
  毕渊明,生于一九〇七年,安徽黟县人,陶瓷美术家,精通书画金石,善画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文联委员。几十年来,他致力攻画猛虎,集画虎名师张善子、高奇峰诸家之长、师家父毕伯涛的祖传家教,细心体察各类虎姿雄威,潜心探求画虎真功。在他的笔下,寒日卧虎如磐,巍然雄据;光天立虎如松,气宇轩昂;碧水游虎如龙,悠悠成趣;平地奔虎如风,势不可挡。真可谓“虎神生灵气,百态动千姿”,令人赞叹不已。
  除精于画虎外,他还擅长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绘画艺术。那一花一草、一鸟一鱼、一山一水都达到了笔到意随,情景交融的地步。他的画能寓动于静,于平淡中显奇特,给人以刚劲高吭之感。既遵劲奋发,又深沉磅礴,时如风卷残云,时如夜半清笛,真是千变万化,富有新意。由于他有高超的文化修养,雄劲飘逸的书法,不同凡响的诗章,意趣盎然的石章,故能在一件瓷画中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使画富有广泛奇特的意趣。
  毕渊明的创作,非常讲究构图布局用笔。构图布局时常把主体——虎、猫、猴等安排在画面显要之处,并根据其姿态来安排相应背景进行烘托。主体兽如果成直立状,就别有新意地安排斜穿横伸的山石树木作背景,造成画面的横直对比,形成强烈的动感。然后又用一些枝草相应的回伸,使画面最终统一,造成和谐自然的效果。他用笔讲究骨力,划出的线条如锥如刻,入木三分。如获奖作品《金丝猴》:金丝猴坐在树上悠然自得,两只眼睛专注地凝望,似在觅伴,又似在寻食,给观者以丰富的想像余地。在色彩上,用松树针叶之绿衬托出金丝猴的黄、真是黄花绿叶,既突出了主题,又丰富了色彩。
  巧饰银装晶莹剔透
  ——余文襄的雪景画
  雪景是陶瓷彩绘中的特种工艺,与其他粉彩比较,雪景色别少,画技要求高,尤其渲染天色更非一日之功。享有“雪景大王”之誉的陶瓷美术家余文襄,其雪景作品风格意境深远,笔触雄浑,诗味浓郁,具有厚实的功力。
  余文襄,生于一九一〇年,江西都昌县人,擅长工艺粉彩雪景山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14岁习艺,师承当时陶瓷名家何许人,得其秘传习景技艺。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效法诸家,所仿名画几乎乱真。同时认真体察自然山水,每当大雪漫飞之际,就登山踏野以观雪景。壮阔的瑞雪陶冶了他的情操。使他的雪景山水能以晶莹剔透银玉一般的世界,再现冬天真善美的本质。犹如一首纯洁的雪景赞歌,拨动观众的心弦,给予人们高洁旷达、豪放壮观的强烈感染,令人心旷神怡。
  古人所绘雪景不外表现岁寒萧索,荒凉凄清之景。而余先生的雪景却另有特色:瑞雪纷飞,喜爆轰鸣,贺春迎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冰天雪地,青松翠柏,迎风斗雪,报告春的气息……。总之,古人眼中冷酷无情的雪.在他笔下不是死亡绝望的象徵.而是蕴育着生命、预示瑞雪兆丰年的使者;不是荒旷、寂寞的徵候,而是具有玛瑙、宝石般绚丽色彩银装素裹的世界。
  自古雪景多以奇险取胜,但他则以平易亲切见长。他的作品没有哗众取宠之意,而是充满天真、直率、纯朴、庄重的意境,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陶瓷美展,多次获奖。
  《扫雪图》画的是雪后大地银装素裹、万簌俱寂,几幢中国古典房前,两个孩童正在打扫门前积雪。透过雪后的静穆,我们仿佛听到了沙沙的扫雪声和孩童喁喁谈笑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雪归图》描绘了“高岫人迷千尺布,平林天与一般花”的大雪纷飞之景,充满了“风雪夜归人”的意境。
  《赏雪图》又别是一番情趣。一株老树如虬龙凌空,树干气势宏伟,自然生动;而远近山林皆似凉玉,充满了“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情画意。整个画面布局新颖别致,耐人寻味。那洁白的雪野配以雕梁画楝的红装,向人们展示了“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壮美冬景,是难得的雪景珍品。
  妙笔传神意趣天成
  ——汪以俊的粉彩花鸟
  汪以俊,生于一九〇四年,安徽黟县人,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花鸟画。他十四岁承陶瓷名家吴霭生处学艺,有宫廷画派的特色。由于勤奋好学,二十岁即声名卓著,是当时瓷坛上一颗初放光芒的明星.
  在漫长的从艺生涯中,他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为陶瓷艺术倾注了全部力量。他对一花一鸟都认真观察,从形态颜色到神情习性;从经营位置到造型赋神都要仔细揣摸,反覆推敲,做到胸有成竹,笔无妄下。所以他的作品绝无粗制滥造之迹,而是神情并茂,意趣天成。其作品多次送展多次获奖。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在陶瓷装饰中多采用吉祥美好的题材。如《福禄寿喜图》就是用蝙蝠寓福,以鹿寓禄,以松谐寿.用喜鹊达喜,含蓄而明快。
  汪以俊不仅擅长绘画技巧,且精于粉彩工艺.一支单色的珠明料笔在他手中却能像水墨画一样挥洒自如,浓淡适宜,圆润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充分说明他对粉彩特性的利用达到何等精妙程度。
  纵观他的作品,均是花有花形,鸟有鸟势,颇为传神生动。孔雀、白鹤、麻雀或栖或飞,或啄或跃,各具神态。扑蝶捕雀的小狸奴,穿山越〓的梅花鹿,其神其情,跃然纸上;笔调之清新、布局之活络,明显退去了烦琐富丽的宫庭画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汪以俊作品颇多。其中大瓷板画《六鹤迎春》较好地体现了他的艺术成就。此件作品在立意上表现了百花吐艳,青松呈翠,鹤鸣阳春之景。布局采取“金角银边”构图形式。鹤石花松枝叶交错,穿插自然,虽丰满而不雍容,多而不乱。最令人赞叹的是表现技法的高超,各种树木的纹理被表现得非常精妙。桃树的光滑,牡丹杆的斑驳,其质感使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古松主杆的鳞皮,仿佛一伸手便可剥落下来,真正达到了乱真之地步。
  博采众长的汪桂英
  汪桂英,江西乐平县人,一九三一年生于景德镇一个陶瓷美术世家。其父亲汪野亭乃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其以粉彩山水擅长。因此,汪桂英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幼时就对陶瓷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九五四年毕业于江西师院艺术系,同年,入陶瓷研究所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她受到过正规教育,除陶瓷彩绘以外,还为陶瓷美术画面的革新,统一产品器型规格,新产品的设计,理论研究,搞宣传,培训青年技术力量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六年前后十多年间,她从收集整理传统陶瓷器型入手,结合不同时期的生产条件,销售及各种类型的展览、技术交流等的需要,设计了不少陶瓷新器型,如茶杯、茶具、酒具、烟具以及各种花瓶、罐、坛等陈设品。有的造型为一次性采用于批量生产;有的日用瓷如竹节茶杯、圆底茶具、葫芦酒具及青果茶具等器型也已批量生产;有的品种长期应用,经久不衰,或选作国家礼品瓷,或出国展览,有的还荣获优秀作品奖。
  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注重花面装饰的研究,工山水、花卉;另方面利用丰富多彩的高温色釉搞综合装饰,把多变的色釉溶合于艺术形式之中。既发挥了材质的本身美,又加强了艺术的表现力。一九七四年,她设计的色釉堆花《雪山探宝》300件大花瓶曾参加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展览;色釉综合装饰《葡萄坛》曾参加全国第二次美术展览和赴日展出。一九七八年,创作的纹片釉《狮子戏球》获景德镇二等奖;一九七四年创作的豆青釉《春竹》和贴花纸,也获景德镇二等奖;一九八〇年设计的《玉兰茶具》获全国陶瓷评比造型三等奖;一九八一年设计的宝塔瓶新造型获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一九八三年设计的《竹节文具》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奖奖二等造型奖;《桂林月夜》荷口皮灯获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等。
  历年来,汪桂英所设计创作的器型及花面,曾在国内外的各种刊物上发表。如《青果茶具》、《丝瓜酒具》、《太白酒具》、《六方葫芦瓶》等。发表的论文有《论陶瓷器型的生活源泉问题》、《器型与变型的关系》等十几篇。她的技艺精湛、路子宽广、不愧为陶瓷艺术中的一位女画家。
  古朴遒劲
  ——吴成仁的图案装饰
  吴成仁,安徽祁门县人,一九〇九年生,陶瓷美术家。他自幼喜爰绘画,但因家庭生活艰困,无就读绘画的条件,靠驾船为生,只闲时勾画几笔。八岁时随叔父来景德镇学画瓷。学徒生涯辛苦,他整天为老板干杂活,只有利用晚上人静更深偷画几笔,练习勾线,临摹各种造型画面,摸索陶瓷装饰规律。这样渡过了几年的学徒期。由于生活所迫,他先后为八个老板工作过,都不能得到温饱。长期的艺术实践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关怀下,他参加了市工艺美术合作社;一九五六年入陶研所从事陶瓷美术装饰设计工作。
  吴成仁专长陶瓷釉上图案装饰设计。对釉上图案装饰刻意求正;风格古朴遒劲,手法灵巧、变化自如、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布局均衡,内容丰富,装饰性强;色彩华而不俗,雅而不灰.他的创作路子较宽,粉彩、新彩、描金粉,后来还创造了假腐蚀金的装饰方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陶瓷展览会,并获得高度评价及奖励。一九五三年赴苏展览,因技巧高超,轰动了展览会而被评为甲等奖及新花面创作奖。《景德镇陶瓷选集》选入他的作品十二件。其中《霁蓝釉描金图案》大花瓶就是一件难得的佳作(景德镇陶瓷馆珍藏)。此外,他后期绘制的《八角薄胎碗》也久负盛名,曾在报刊发表。
  吴成仁的图案装饰有自己特有的风貌,能与其他画种,如山水、人物、花鸟等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相互映视,相得益彰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效法古今勤于创新的吴康
  瓷上肖像画始于清末民初,与其他陶瓷艺术相比,历史很短,在各个方面都有待于后人创新发展。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吴康以开拓的精神,在继承前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改进了以往瓷上肖像画的工艺和画风,创造性地采用西洋油画与摄影相结合,用明暗适宜的笔调来塑造肖像。使之色彩分明,维妙维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吴康,生于一九一四年,安徽泾县人,十三岁从师于邓必诏,学画瓷上人物肖像.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近师“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等陶瓷名家之技,远师古今中外丹青名家画风之长,工于之暇常及街市观摩人物形神,所绘肖像力求传神逼真。早在他十六岁时,就首次试制成功彩色瓷板画像。尔后,又接连创造出二套炉火彩色瓷像,人工底片晒花瓷像及粉彩瓷像等,为瓷像艺术开拓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除工艺上的创新外.在瓷像创作中也勤于创新,终于形成了他特有的画风。
  他的瓷上肖像画,形像逼真,立体感强。他在画像前,总是非常认真地对所绘对象进行研究观察:真正把握住对象的外形和内质,然后针对对象特有的气质塑造形象,故其作品形神俱佳,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色调丰富,过渡柔和自然。不论单色或彩色瓷像,色调都能丰富多变,用色自如.在其肖像画里看不到生硬色调,而是用渐变转折来过渡色阶层次,逼真地体现了人体肌肤的质感,
  他的作品用色艳丽明快,对比强烈。如《吉普赛舞蹈》中的人物肤色以偏紫的肉红,表现了吉普赛少女粉嫩的肤色;舞裙用黑中泛红的色彩来衬托人物,以色彩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和谐自然。他的近作展品《桂林》、《安徽黄山》是其代表作,展品是风景画,体现了桂林山水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秀丽迷人之景,及黄山青松历经世态炎凉傲立苍穹之态。
  刻意求精明快温声
  ——花鸟名师邹甫仁
  邹甫仁的创作以花鸟为主,其作品情景交融,以景夺人。傲霜的菊丛之下,斜飞着两只麻雀,不畏风寒;一片随风飘落的红叶,栖息着鸣秋的知了,坠地有声;几只彩蝶飞舞在盛开的牡丹之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桃花丛中迎风展翅的紫燕,藤萝中栖藏着白玫,芭蕉上栖动着的天牛,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打动了观者的心灵,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给人以各种不同的精神和美的享受。
  邹甫仁,生于一九一六年,江西南昌人,自幼喜爱美术,读初小时即被美术课吸引,十岁即能为校挥笔作画。十二岁从师族兄邹文候,专攻粉彩写意花鸟。师法晚清任伯年,以水点粉彩见长。他潜心探索,工写兼备,技巧娴熟。博采当今高手之技巧,逐渐形成清新雅丽、明快温馨之画风。
  邹甫仁的作品能充分利用材质,结合器型特点进行装饰,他善于运用粉彩颜色在洁白如玉的高白釉薄胎瓶上施以降淡的几种颜料绘出多彩的画面。如《争艳高脚瓶》,数朵鲜艳的芍药,随风翩翩起舞;陡峭的山岩上,一只艳丽的孔雀在回首相顾,仿佛在说:“你有我这样美吗?”争艳之意跃然画上。在布局上,匠心独运,采取了团块式构图,芍药、山岩、孔雀相互交织,统一于器型显目之处。由于处理巧妙,画面虽繁密,却条理清晰,无杂乱之感。羞姿微掩的芍药与藏露得当的孔雀使画面均衡呼应。那只腾空而起的蝴蝶似飞来之笔,使画面顿添生气。在色釉上,针对高白釉洁白的质感,施以淡彩,用冷暖对比法拉开空间,形成层次,体现了作品明朗娇嫩的质感。还如《秋竹麻雀》《雪竹麻雀》作品气息生动,风格高雅,色彩调和,效果甚佳。
  笔底生花独具风采的陶瓷美木家何叔水
  何叔水,又名何山,别名粟水,一九四〇年五月出生于江西乐平县塔前。六岁那年,奶父把他送进私塾就读。先生为鼓励他的学习,送给他一本初级白描图画书,内面画着简笔的萝卜、白菜等初级图画,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也算是他的启蒙之师吧!随后他每天都用模楷字的白竹纸,照图描描画画。两年后,才入小学念书,此时画兴更浓,染布的颜料,河滩上的有色石子都成了他涂画的工具:有时也随奶父来景德镇探亲,满街都可看到瓷器的城镇,使他流连忘返。那宾纷异彩的各种瓷器,甜润着他幼小的心灵,每回家后,都仿效描绘;加之家父的指教(其父曾就学于陶瓷职业学校习画),为他从事陶瓷美术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期的何叔水,对绘画极其爰好,引起了他父亲的关注。1955年他随父进社学艺,他主学花鸟,由于基础较好,所以很快就能画中级花鸟。为了在工笔花鸟方面的技艺取得进步,后拜汪以俊为师(著名的陶瓷美术家,擅长工笔花鸟)才走上艺术道路的征途。他阅读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书籍,并临摹古今名画、出外写生;对素描、水彩、水粉、国画进行过长期摸索;对其中的花鸟、人物、山水、图案都有深究,为艺术创作铺开了道路。
  他的艺术风格工细清丽,苍隽严谨,技艺全面他的不少作品均以已出版;并在许多刊物上登载。如1962年创作的中国画《硕果累累》,曾发表于《陶瓷美术》杂志;1968年又绘制了大量的伟人肖像;1973年创作的《瓷城盛开友谊花》年画。已出版发行;1974年年画《出新》曾参加建国25周年全国美展(已出版年画);1975年年画《大庆花开朵朵红》参加了全国美展(已出版)。1981年《新的一课》中国画及《源远流长》粉彩瓷板画赴省美展;;1984年《归根乐》工笔年画赴全国第六届美展。
  何叔水是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市文联委员,市科协委员,省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苍劲泼辣奇崛沉雄
  ——余翰青的陶瓷艺术
  余翰青,生于一九零二年,江西乐平人,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原陶瓷学院艺术系副教授,他自幼攻读诗画,喜爱画鸦。因家贫来市从事陶瓷美术和国画研究。专攻花卉、翎毛、虫鱼、瓜果,兼画山水、人物、走兽达六十多年。其作品驰名中外,畅销世界,曾参加国内外各种美展,多次受奖,是一个颇有名望的画坛老将
  他的创作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和自然。他常折草养枝、栽花捉蝶,陈列案头细细揣摸,笼养鸽子细加观察。所以他的早期作品工整典雅,精致缜密,设色幽雅,形象逼真。从他创作的《残篇断简》、《八鸽图》、《群鸽挂盘》、《鹰》、《白头》花鸟瓷板画即可窥见一斑。
  他有很渊博的艺术知识,不但工笔花鸟是自画,且能自填自理图案,自题自书自章自款地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陶瓷艺术品;能溶诗、书、金石、画、印为一体,使其作品有独特的魅力。
  余翰青先生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诗情画意,笔简意繁,无论是慈爱的鸡,活泼的鱼、觅食的鸟,鲜翠的瓜果都跃然瓷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育雏》冬瓜花瓶,描绘了苍翠葱茏的古柏。树上,白头鸟正口含昆虫远道送食巢边,一群待哺的小雏兴奋地张口争食,真是神态可爱,生机盎然,富有浓厚的人情味,给人以无限启迪。又如他创作的大型瓷板画《益寿年丰》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纲,以“四季长春”为辅,缀以盘架鲜果。如“三多福寿”——仙桃、佛手、石榴,表达了作者祝大家健康长寿的良好愿望,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了陶瓷美术界的赞誉。
  余翰青晚年的陶瓷作品,笔墨纵横,奇崛沉雄,风格苍劲泼辣。如誉满画坛的《枇杷》、《牡丹》、《寿桃》等作品深为人们喜爱,求者不绝于门。他创作的陶瓷粉彩《枇杷莲子瓶》被作为国宝珍藏在北京展览馆。
  艺雕才子周国桢
  周国桢一九三一年生于湖南安仁县,自幼酷爱艺术。早在十五岁就在学校办了个人画展。一九五一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当时徐悲鸿任院长,院内人才济济,群星璀灿。在名师指导下,周国桢博采众长,如饥似渴地吸吮艺术营养,在读书期间就才华毕露。其作品被选入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深获好评。
  一九五九年他被评为陶瓷美术家;一九六三年应邀在上海动物园百花厅举办个展,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外宾在参观后说:“进入百花园犹如进入了动物王国,宛如闻到了动物的呼吸和气息。”可见其作品是多么动人。一九七九年他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协联办的小型“雕刻联展”,其作品曾轰动首都。我国著名评论家王朝闻、郁风、钱绍武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中国》等报刊杂志上撰文,盛赞其作品。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专集。一九八〇年再次应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文汇报》以“美啊!周国桢的动物雕塑”为题发表评论。上海电视台曾专题介绍。一九八二年应邀在江西工艺美展馆举办个展,参观人数创空前纪录。除众多个展外,他还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艺术世界》、《美术丛刊》等发表了数百件作品,是一个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现代陶瓷雕塑家。为此《国际人物年鉴》第三十九期准备专文介绍周国桢的艺术生平。他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协会理事、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高温颜色釉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装饰材料,也是最难掌握的材料。但周国桢在高温颜色釉的利用上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他塑造的《贪得无厌》中的狗熊:嘴巴、胸前自然流淌的花釉,既是很好的装饰品,又是狗熊贪吃时残羹剩饭撒溅一身的绝妙写照。那恰到好处的斑驳釉点多么使人容易想到众多狗熊争抢食物的激烈场面。作品不但韵味无穷,且把装饰材料与题材、内容、形式高度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当十年内乱结束,中华民族出现转机的伟大时刻,他塑造的《天亮了》中的雄鸡精神抖擞,身披彩霞般灿烂的铁红釉正在拂晓中引颈高歌,标题为“天亮了”。这彩霞般的铁红釉多么形象地表现了曙光已经来临的喜庆气氛。这卓越的雕塑造型配上意味无穷的标题,又给人以多么大的欣赏兴趣和多么广泛的联想余地啊!
  法古创新的施于人
  施于人,一九二八年生於浙江余姚县。一九五二年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美系陶瓷专业学习,受业於郑可、祝大年、梅健鹰等教授门下。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届学习陶瓷美术的大学生之一,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陶瓷美术教学和创作设计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参加了“建国瓷”,“出国瓷”的设计,作品选赴欧洲十余国展出,为国内外博物馆珍藏。如珐华三彩《莲花纹花蓝瓶》、《牡丹纹太白尊》等,仅用少数几种色意单纯而强烈的色釉,据纹饰布局,使画面主次分明。虽浓艳而不失清雅,华丽而不失古厚,充分发挥了珐华三彩明艳鲜丽的特色。因此,他的作品深得各界喜爱和推崇。一九七九年应中央文化部,中国民航局之邀请参加了首都国际机场大型陶瓷壁画《森林之歌》的设计,为祝大年的得力助手。该画在国内外各大报刊发表。深得好评。
  他对我国传统陶瓷有深厚研究,追古论今,深谙其奥;俯首辘轳,寄予浓厚兴趣。他喜欢创作颜色釉及青花,五彩等作品,借传统手法注入新的内容意境,具有时代新意。如《南瓜丰收圆盘》就是吸收雍正彩钩线平填手法,创造性地用金线双钩、粉色平填手法,使画面具有富丽明艳而又雅致秀逸的色彩效果。其人物的描绘创以舞蹈的夸张动作表现出律动优美的体态,并适合圆盘造型,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严谨细腻笔韵娴静
  ——张松茂的艺术风格
  张松茂.江西波阳人,生於一九三四年元月,幼年受家庭影响,喜爱陶瓷美术。他经历了一番苦学岁月,五十年代就熟练地掌握了陶瓷釉上彩技艺。一九五一年设计的《化木兰从军》曾获市陶瓷美术装饰甲等奖。
  他主工人物,擅画山水,兼画花鸟,风格严谨清丽,工整细腻。他既有雄厚的艺术功底,又融汇其他艺术之长。从构图、色彩到内容选择都有独到之处,故作品新颖,装饰性强,
  他的人物画继承古法,形象隽美,造型准确,构图及衣纹的表现手法,很富於创造性。一九五三年用新彩绘制的瓷板画《政权属于苏维埃》很有油画效果,参加全国合作系统展览得到一致好评,并给予了很高荣誉。一九五四年第一件以反映工农联盟为题材的作品《春节访问农村》在一九五六年参加全省美术展览上评为二等奖,并作年画出版。再如一九五九年设计的《孔雀舞·荷花舞》开光玉兰瓶被评为市陶瓷美术创作甲等奖。一九六三年设计的《农村新歌》组画、《奔赴农业第一线》瓷板画,一九七〇年创作的井岗山斗争组画《遂川工农兵政府》,还有《花木兰》、《蔡文姬》、《李清照》等都体现了他是一位造诣尤深且广的陶瓷美术家。
  他的花鸟画清新雅丽,笔下的季花候鸟都描绘得十分生动.一九五六年为使馆设计的餐茶具《碧桃玉兰》;一九七二年为全国工艺美展设计的《牡丹》尺六圆盘;一九七三年为北京饭店设计的千件缸粉彩《群牡吐艳》;一九八一年为景德镇科技大楼创作的大型壁画《百花争艳》等,明媚的春光,尽入图画之中,给人带来清新愉快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新颖、雄浑、意境高远,引人入胜。一九八〇年为重新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而创作的大型壁画《井岗春色》,一九八四年为景德镇火车站大厅创作的《昌水帆影》、《古阁临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深切感受和富有诗意的情调。
  张松茂同志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一九七五年应浙江美术院聘请为陶瓷班讲授《怎样画粉彩》及《略谈新彩》;一九七四年随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展览团赴日本考察及技术表演,并被列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美协陶瓷美协理事、市美协常务理事。
  兼收并蓄秀丽雅致
  ——张松涛的粉彩画
  张松涛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陶瓷美术方面的工作,矢志奋斗,努力耕耘.在发展艺术生产,组织大型创作,指导产品设计,搞好国家用瓷,扩大景瓷对外影响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国内外陶瓷行业中有一定声誉。他一贯自谦是一名“陶艺舞台上跑龙套的”,而人们从他的出色的工作,较深的艺术造诣,称誉他是一位兼收并蓄的陶瓷美术家。
  张松涛原籍江西波阳,一九二九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协理事、市美协副主席。他早年师从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的著名画家刘雨岑先生,打下了深厚的传统绘画基础。他擅长花鸟、走兽、对陶瓷美术有强烈的兴趣,从不因工作忙放弃自己的艺术实践。他以近代中国画风格装饰陶瓷,多以粉彩花鸟画面为题材,笔力潇洒,用色清润,作品有秀丽雅致的特点.一九五四年他为轻工业部创作出国展览瓷《粉彩双马柳荫》九头茶具,获市美协作品奖.国画《春燕》、《上游》等作品获创作奖。《粉彩八猫》二尺大型瓷板画为景德镇陶瓷馆收藏陈列。
  张松涛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富於社会主义的时代气息,赞美新的生活,显示出奋发向上、振奋人心的精神境界。在他描绘的自然景物中,无论是活泼的花鸟,生动的走兽,大都有一股热气和朝气。如他新近作的《春风杨柳》、《松林寿带》、《梅花麻雀》等瓷盘作品,代表了他的粉彩花鸟画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成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作品气势大,容量宽,章法新,重构图,并吸收了油画手法,确是耐人品味。
  因才施艺仿古乱真
  ——万木有的特种工艺品
  大件手工做坯是景德镇传统特种工艺.在造型设计上要求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工艺制作上要求操作精细,技术娴熟高超。景德镇有千年的造瓷历史.有数以千万计的造瓷艺术人才。但是,在大件手工做坯上有所成就者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多少人知难而退。然而,万木有却迎难而上,经过刻苦磨练,虚心求学,终於成为景德镇新一代手工做坯名手。
  万木有,一九四二年生,十四岁即师从著名老艺人傅大眼、陈龙青学艺。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熟练地掌握了手工做坯的全过程。所制大件产品坯面光泽,造型优美,厚薄适中。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展销,深受欢迎。
  万木有对坯胎泥性和造型特点有很深的研究,深知其奥妙,在手工大件做坯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众所周知,制作大件瓷瓶非常不易,要做超大件瓷瓶就更难了。然而他与人合制的万件大花瓶,光洁规正,变型率小,成为陶瓷做坯史上的杰作。大龙缸自古是皇帝宫庭专用品,制作质量要求极高,没有一身绝技是很难胜任。他应故宫博物院之请,成功地复制了定陵出土文物青花大龙缸,其作品达到了乱真程度,博得国内外陶瓷研究专家的叹服和赞赏。一九七八年他独自创作了二米二高的花瓶坯型。产品送北京展出时,曾轰动首都,被公认是陶瓷做坯的一大突破。他设计制作的千件《木瓜瓶》,在传统造型上大胆创新,赋认新意,一九八三年全国评比中获优胜奖,并获国家经委颁发的新产品奖。
  薄如蝉翼轻若浮云
  ——利坯名手洪国忠
  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实验工场里.一些外国人士围在一部成型车旁,正饶有兴趣地观看一位中年人手持利坯刀具制作薄胎瓷坯。只见他不时地变换刀型.一会排泥,一会修坯,坯屑不断落下,薄胎瓷坯在他手中顷刻间旋出。他熟练的动作,奇巧的手法,博得在场者的一致赞声。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利坯名手洪国忠。
  洪国忠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江西东乡县,从事陶瓷特种工艺利坯三十余年。他一九五四年在陶研所实验工厂学艺,同年,在该所机械制瓷技术培训班学利坯及一般制瓷原理。半年后则以优异成绩毕业,继续从事利坯,并投师於薄胎制瓷名匠任相仁;同时又得制瓷名家潘庸秉先生指点,逐步掌握了利薄胎坯胎的各种手工制瓷工序的全部操作技艺.对於他的技艺,《中国青年报》曾於一九五六年就作了专题介绍。他的代表有;
  30件薄胎长颈瓶;20厘米薄胎斗笠碗;
  荷口薄胎皮灯;200件传统马蹄瓶。
  洪国忠技艺全面,勤于钻研,刻苦求精,对坯胎在烧炼中常产生的缺陷积极研究,大胆实践;除利坯以外,其它成型工序如做坯、雕削、上釉、翻模等无一不通。工艺要求高,制作难度大的24厘米大印泥盒,凭他高超的技艺而制作成功。从高达60厘米以上的薄胎,到拇指般的薄胎,他都能得心应手地在成型车上旋转而出,其坯胎薄如蝉翼,轻若浮云。一九七〇年他就用手工成批的制作出一批4厘米高的薄胎瓶,一九八三年制作的荷口皮灯获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高度的技艺博得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一九八四年洪国忠作为我国陶瓷技术展览团成员赴美国西雅图作技术交流表演。
  特节名星饶炳良
  在坯房内,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师傅双手敏捷地拿起一坨坯泥,灵巧地捏来捏去.在人们尚未反应过来之前,一个小巧的精致艺术杰作——龙凤月光瓶的坯胎就神奇地展现在你的面前,目睹者无不惊讶叹服.一位外宾看后连声说:“神奇的手啊!真是比造化万物的上帝的手还灵巧!”他是谁?
  他叫饶炳良,江西临川人,一九三四年生于景德镇一个做大件雕镶的名手之家,自幼随父学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几十年来他刻苦磨练,虚心求学,终于娴熟地掌握了各种工艺。挖、劈、铲、修等手法运用自如:启刀、走刀、清刀等工序得心应手;设计的造型轻巧实用,新颖雅致;利出的坯件规格统一,厚薄均匀,轻重一致,平整洁净。
  作为景德镇特艺中拔尖的名星饶炳良自有其特点:善做超大件花瓶.他制作的《八方万件花瓶》总高22米,由四十多块坯镶接成一个完整的瓶体。其造型吸取了历史上各式瓶样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再配以淡雅的青花装饰,宛如一个窈窕淑女亭亭玉立在你面前,使你不忍离去。在国外展览时,人们愿出十万元人民币购买,国内外厂家曾纷纷仿造,但无一成功。
  特艺制作,从设计到施釉成坯一般要经过十多人之手。这不免会影响其风格艺术的自然和谐。饶炳良制作的《六十四头旋纹西餐具》从设计到制作均由他独自完成。这套餐具利用瓜爪菊的自然特徵加以演变。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明快,气氛轻松活泼,整体纹样采用放射状旋纹作装饰。使产品既有田野风味,又有悠雅含蓄的诗意,令人雅兴盎然。该产品曾荣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所得总分名列第一,成为国内外畅销产品。
  利用自然风物进行设计造型,能使产品具有自然风味,是陶瓷设计的新潮流。饶炳良设计制作的《异形挂盘》共有莹光屏形,海棠形,腰圆形、扇圆形四块组成。造型新颖雅致,为挂盘只局限于圆形开创了新路。一九八四年被作为国家珍贵礼品选送洛杉矶各国运动员,受到一致好评。
  形准神生风姿绰约
  赵惠民的仕女画
  赵惠民,生于一九二一年,浙江绍兴人,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人物,尤精画仕女。他十二岁学艺,一九四八年入东方艺术学校。他广收吴道子、周舫、马骀、吴友如之长,从陶瓷装饰角度出发,溶古今为一体,形成了清新秀丽,工致典雅之画风。
  赵惠民以创作古装仕女为主。作品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所绘人物形神兼备。他笔下的仕女形象面庞端庄娟秀,神情专注温柔,体态秀美多姿,风姿绰约自然。不仅能逼真的塑造出西施、昭君、卓文君、蔡文姬、貂婵、杨玉环等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容貌的古装仕女;且能绘出其内在精神气质,表达自己同情赞叹之感。
  在创作中,他利用人体视觉和瓶面成弧状的特点大胆进行夸张,适应了人的视觉习惯和瓷瓶造型。给人以造型准确,比例适度,结构合理,生动自然之感。
  赵惠民的作品能充分利用道具渲染环境,又用环境去表现特定人物的特定生活和性格,使观者一目了然,如见其人。
  《红楼梦的十二金钗》是其代表作。画面意境、结构、情节安排、笔墨处理颇具匠心。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自然。如十二金钗中的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寄人篱下,常带病态的少女,画面摄取了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葬花一段,用不多的笔墨描绘了黛玉踽踽:独行,顾影自伤的情形,刻划了黛玉的个性。又寄托了作者的同情,用笔秀润飘逸。又如《晴雯补裘》之作,描绘了一个深受其害的少女,愁锁双眉修补裘衣,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爱愤之感,构图严谨,含意隽永,准确地展示了原著风格。再如近作展品《群仙会》、《唐明皇梦游月宫》(150件双耳月光瓶)作品线条流畅,形态优美,神情温柔,笔法飘逸,足见他笔底之功。
  掘扑瘦硬以掘胜巧
  胡献雅的国画
  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国画教授、著名国画家胡献雅是江西南昌人,现年83岁。一九二五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经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并得到刘海粟、潘天寿等名师指导,为国画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后来由于他对八大山人绘画钻研,深得其中三味;加之自己的书法成就高,故笔简意繁自成风格。他曾在上海、南京、桂林、南昌、赣州、北京等地举行个人画展二十多次。出版有《胡献雅画集》、《胡献雅画选》,颇受国内外读者的赞赏。
  胡老除精研国画书法外,亦作瓷画.他虽非以此为专业,但在洁白的瓷面用笔挥洒,很有宣纸上墨渲淋漓之趣,为瓷画增添不少异彩。此种创造性活动,颇为有识者所推崇。
  如瓷画《红梅》,在如霜似雪的瓷壁上,几枝红梅斜穿横插,烂漫怒放。使严冬显得繁花似锦,胜似春光。其豪情逸致,跃然瓷上。再配上他亲笔所题的雄劲秀逸独具风貌的行草诗词,使作品充满了无穷的诗情画意。
  瓷画《红柿》瓷瓶,在莹润的瓷瓶上,画上一枝果实累累的红柿,那浓黑苍劲的枝干与色彩鲜嫩的硕果相映成趣,再配以几片绿叶,形成了一片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
  他的《庐山云岫》瓷盘,在雪白莹润的瓷面上,利用青花所特有的色质,画上层叠挺拔的群山,群山间白云浮动,苍鹰展翅,整个画面不但均衡富有层次变化,且有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感,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清旷秀劲,优美壮阔的意境。
  胡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协名誉主席。
  苍隽深婉
  徐天梅的粉彩画
  徐天梅,江西南昌人,1910年出生于景德镇的一个陶瓷世家。他从小喜爱绘画,少年时即从父徐仲南(系景德镇画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学习绘画、诗词及金石书法。平生擅长画动物,尤为画虎、狮、猴,其它如人物、山水、花卉、草虫、飞禽等无所不通。旧社会家境贫寒,靠卖画渡日。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振兴瓷业,把流散的陶瓷艺人组织起来,因此,徐天梅于1952年随之加入美术合作社,后在1956年调入陶瓷研究所工作,专们从事陶瓷装饰研究的创作。1959年景德镇市委授于陶瓷美术家职称,并当选为市政协委员
  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工作期间,他创作和绘制了不少高档陈设瓷,使馆用瓷及出国展览瓷。1955年他设计和赶制的用虎为装饰题材的800件瓶,虎的骨骼准确,形象生动,苍隽深婉,被评为甲等奖。1959年为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他创作的六折屏风《人民公园》风景画.以清新的格调,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公园翠溢的风光。八折屏风中的花鸟画,风格明快素雅。为大使馆设计的“杜鹃花”餐茶具工整秀丽,艺术效果完整、统一、和谐,堪称佳作。在粉红釉堆金加彩开光瓶上所绘制的《松树十二红》,效果清雅秀逸,载《景德镇瓷器选集》。
  徐天梅有着深厚的家学源流及传统功力。他平日深究诗章,喜于吟颂,因此,艺术素养很高,他所描绘的对象,从不草率下笔。他勤于观察,捕捉对象的神影,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因此,他的作品气韵生动,风格多异,或雄浑之虎,或绢秀之花,在他笔下都一一传神,很多作品被选登在《陶瓷美术》及其他报刊上。
  唐自强的瓷雕艺术
  唐自强的人物瓷雕,无论是表现古代美女、佛像、现代青年和儿童,以及飞禽走兽,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和意态,富有美感,很吸引人。如《春讯》是最为耐人寻味的,塑造得极为成功。一位古代少女,伫立在溪边,云鬓低垂。端详着自己的身影,双手微绞,彷佛要遏制住阵阵扉动的青春意欲,几分忸怩,几分娇羞,几分喜悦,令人久看不厌.他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瓷雕的本身特点,大胆构思、布局把人物刻划得维妙维肖。这一成功之作,1982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评比会上,得到专家和与会群众的交口称赞,被评为全国陶瓷创作一等奖。在这次评比中,唐自强创作的以神女为题材的《花神》,荣获三等奖。
  1977年,他创作的《六鹤同春》瓷雕,造型夸张简洁。六只鹤围绕古松,或啄或苔。或支翅如轮,或翻然似翼,富有情趣,并表达了传统的长寿吉祥寓意。在北京展出时被选作出国礼品瓷。邓小平同志出访泰国时,曾用以馈赠给泰国国王,成为王室珍藏的陶瓷瑰宝。
  瓷雕是讲究形体的艺术,但它不仅仅是通过精巧的技艺,柔细的做工,来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意向,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的陶冶,富于时代感,有较强的思想内容。简练的创作手法,是唐自强的瓷雕艺术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特色。
  唐自强是湖南长沙人,四十四岁,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所工作。他性格内向,勤于思索,但人们透过眼镜片,能从这位中年人炯炯有神的目光中,感到他那激情的火花和顽强的意志。也正是这种气质,奠定了他的创作个性,同他自己的名字一样,决定了他在瓷雕艺术创新道路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精致人微新颖流美
  ——硕果累累的秦锡麟
  秦锡麟是江西南昌人,一九六四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年四十二岁,陶瓷美术家。近年来,他主持和承担了较多重大创作设计任务,如为中国奥委会设计该会赠送给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礼品.在一块瓷盘上设计了象征五大洲人民和运动员的友谊、友爱、和平的优美的画面。这一成功之作获得普遍赞赏,国内外许多报刊争相发表评价很高.一九八三年,当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揭幕之前,他为大会设计了造型精美、富有中国传统气派的瓷质《双龙奖杯》,为国家采用。这是世界体坛上首次用陶瓷作奖杯的创举,为景德镇名瓷在国内外体坛上增辉添彩。他设计的《45头玉风西餐具》和《22头玉风茶具》,以别致新颖的器型,幽雅高洁的彩饰而受到外商欢迎,纷纷争相订购,已多批投放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秦锡麟在日用陶瓷设计花苑中捧出了累累硕果,在艺术陶瓷的芳圃里也献出了簇簇心花、一九七八年他绘制的釉下彩《漓江春色》圆盘,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工艺美展,很快在《光明日报》刊出,随后又送国外展出。一九七九年邓颖超访日,把他创作的雕金粉彩装饰的圆盘《献哈达》送给日本政府首脑。一九八一年他创作的粉彩《满园春色》瓷板画为江西省人民政府选作赴日礼品。一九八〇年他绘制的综合装饰《闹梅》圆盘大胆而巧妙地运用了景德镇传统古彩、粉彩和腐蚀金等多种装饰,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件挂盘,一九八一年在日本东京展销,第一天就被购去。
  由于他在陶瓷美术创作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多次获奖:一九八〇年首届和一九八二年第二届“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评比会”上,他设计的《玉兰》薄胎皮灯、《30头玉玲西餐具》、《45头玉风餐具》《22头玉风茶具》、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一九八二年景德镇举行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他又获得三个一等奖和“优秀造型设计”单项奖。一九八三年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日用陶瓷评比会”中,景德镇的七项夺魁,其中有二项是他设计的作品。他现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一片真情溢笔端
  ——章文超的肖像画
  面对一张模糊不清的旧照片,年近半百的章文超细心揣摩,然后用人体对称原理精心绘制,使照片上的方志敏烈士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地再现于瓷板,观者无不惊叹。方志敏的老战友,当时的江西省长邵式平盛赞他“不仅是画家,而且是理发师、美容师”,并题诗纪念:“肖像逼真忆当年……”,
  章文超,生于一九三二年,江西临川人,陶瓷美术家。他十四岁随叔父章鉴学画瓷像。在几十年的瓷像创作中,他注重人物写生,观神察志,落笔有神,博采众家之长,终于形成了形神兼备、质感鲜明、工整细致、色彩丰富多变的独特瓷像风貌。其作品多次作为国家礼品瓷、展览瓷、在国内外影响颇大。
  章文超所绘作品,有直径十米的煌煌巨作,也有方圆二三厘米的精巧小品。这些作品各有特色,如他六十年代绘制的彩色瓷像,色彩明丽活泼,呈色逼真,没有高温烧成后的黑色现象。一九八〇年他绘制的釉中彩瓷像,使肖像有釉作保护层,不会有黑灰现象,适合室外陈列。他用此法为上海龙华烈士公墓绘制了一百二十幅烈士遗像,深受好评。
  章文超还能把不同时间、地点的两个以上人物或景物组成一幅完整有机的画面,毫无拼凑之感。他绘制的《金字塔长城大瓷瓶》,就把富有古埃及色彩的高大雄壮的金字塔和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中,望去和谐优美,把人们带入了世界古代文明之中。他现在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市美协副主席。
  高古典雅雄浑深沉
  ——赋花鸟以神韵的章仕保
  章仕保,生于一九〇九年,江西进贤县人,陶瓷美术家。专长粉彩花鸟草虫,精于墨彩花卉。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辛勤耕耘,精研古今中外名人杰作:宋代的严谨、造型生动,赋色艳丽;元明的精练雄浑,形简易深;清代的圆润流畅,婉转自如,令他醉心倾倒。他广收前人精华,博采当今之长,融汇贯通,始终形成了“高古典雅,雄浑深沉”的画风。其作品层次在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如《鹦鹉桃花》、《鹦哥石榴》曾受到周总理的赞赏,被选为国家礼品瓷赠送外国首脑。
  章仕保常说:“花鸟画不是标本画,它不仅要描绘花鸟的形态结构,重要的是表现花鸟的神韵”.在他笔下,翎毛花卉不是呆板的图像,而是表达情感的象徵;并非无声的死寂,而是诗与画的结晶。
  章仕保深谙陶瓷装饰的特点。陶瓷艺术是主体艺术,具有多面性,因此,他的作品能根据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根据不同的器型在主要部位进行重点装饰,富有“满”的特点,使人从任何角度都能欣赏到陶瓷装饰图案。
  他的作品还有穿插有致,满而不乱的特点。他在创作中力避满而呆的通病,讲究主题纹饰与次要纹饰的交错视托,使作品疏密虚实开合有序。
  如《百鸟图》,由四块三尺六寸瓷条组成,春夏秋冬皆备。春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夏有婷婷玉立的荷莲,秋有傲霜吐艳的金菊,冬有铁骨铮铮的红梅。其中间以名花异草,并根据不同的节令饰以锦翎水禽,使之相得益彰,顺乎自然。组合时独立的画面又成为有机整体,呈现出“凤鸣啘转百鸟和,百花吐艳尽芳香”的妙景。整个画面节奏活泼气韵生动在表现手法上,兼工带写,随物而异,以形传神,表现了物象的神彩及质感。古人云:画长于绘静物而短于写动作.在《百鸟图》中,鸟的飞鸣和花的静美造成了静与动的对比。由于他处理巧妙,避免了花的“静板”,并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迸发出活泼的生气;静态的花卉化为富有生活情趣的欢欣感。犹如把我们带入了百鸟和鸣、百花吐芳的妙境。
  撮泥化神形
  ——康家钟的瓷雕艺术
  康家钟,四川省宜宾县人,生于1933年。1955年毕业于四川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同年分配来景德镇瓷厂建厂委员会工作。次年转入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从事陶瓷雕塑创作,深受曾龙升,杨海生等前辈雕塑家的教益而熟练地掌握了陶瓷雕塑技艺:随后又受浙江美院周轻鼎教授的影响与启迪,以及国外现代陶瓷所感染,而一直从事动物雕塑创作。并对景德镇的传统高温色釉如何与雕塑品相结合与同行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而使色釉广泛应用于陶瓷雕塑,使动物雕塑在塑造手法、装饰效果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技艺,有了新的特色.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1957年他参与了把王锡良先生创作的山水画《井冈山》改制大型瓷质雕塑壁画的制作工作。这是景德镇创制陶瓷浮雕壁画的最初尝试。1963年调省陶瓷公司美术室,从事日用陶瓷的造型及装饰设计;并配合张凤歧同志的结晶釉试验而进行美术瓷设计工作。回陶瓷研究所以后,曾与周国桢一起研究颜色釉的装饰方法,并获得很大效益。其作品大都参加了景德镇赴京举办的陶瓷展览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作品深受欢迎,有的作品还送国外展出并,在各刊物上登载1980年参与了中国古代发明家组雕的创作。作品被选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科普美术展览,获二等奖。此外,长期以来对景德镇民间陶瓷,特别是民间青花有浓厚的兴趣。从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对窑址出土的青花瓷片进行收集整理,并在1964年间与王锡良、刘新园、李进等人联合举办了一次收藏品展览,以引起同僚们对陶瓷传统艺术的重视和提供借鉴、学习的机会。他在陶瓷雕塑方面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因此,被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1983年随中国科学协会主办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团赴美国芝加哥.以精湛的陶瓷雕塑技艺当众表演,博得在场参观的外国人士的高度赞誉.
  传神之笔章鉴
  章鉴,字惕吾,陶瓷美术家,一九一七年出生,江西进贤人,擅长绘瓷像,兼画花鸟和其他陶瓷装饰.
  他从小家境贫寒,但酷爱绘画。十六岁时经“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指点,进入浮梁县立陶瓷职业学校饰瓷科学习。由于他勤于苦学,成绩显著,深得老师们赞扬。毕业后,为维持家庭生活,个人开设了“章鉴画室”以画瓷像为营。由于他的技巧高,画工细腻。二十岁时在景德镇地区就小有名气,慕名而求的人络绎不绝。
  后来,他相邀陶瓷技艺人员,组成了陶瓷工艺美术合作社.一九五四年入陶研所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使他的艺术才能不断得到升华;对瓷像的绘制已脱离了依样画葫芦的匠气;强调有骨有肉的形象,形与神的结合,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在绘制的色彩方面,他凑合油画、水彩画、国画等技法,采用多次的彩、烤工艺手段,使作品色彩多变,层次丰富,质感性强。既有水彩画的变化韵味,又有油画的浑厚效果,给瓷像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从此,结束了前人绘制瓷像色彩单调的历史,为瓷像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1949年11月绘制的三尺六寸彩色半身瓷板像《斯大林》为我国赠送斯大林七十寿辰的礼品;1953年绘制的五百件鱼尾瓶《创始人像》,为我国赠送莫斯科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的礼品;1978年绘制的两幅领袖瓷板像,在景德镇赴京展览会上分别获一、二等奖。这些作品形象真实,刻划工细,色层丰富多变,为其代表之作。
  章鉴在其他艺术方面也有很大成就,他“师古人”、“师造化”,从生活中观察事物。他笔下猫、蝶、金鱼、花卉、走兽,都是生气勃勃.1980年创作的《金鱼皮灯》,效果清新,情景交融,曾被选入赴加拿大展品。
  他对壁画艺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他创作的《八骏图》壁画,动态各异,生动的表现了马的悠闲自得的生态;大自然的美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以恬静,舒适之感。
  一手精湛的雕塑技艺
  ——曾山东
  在景德镇雕塑瓷厂有一座《天女散花》雕塑。仙女在盛满鲜花的元宝形花篮上腾云驾雾,笑盈盈地俯着,高招右手,舒展广袖.将吉祥之花从袖口徐徐撒向人间……。大自然赋予的极平常、没有生命的瓷土,在曾山东手里居然变成如此维妙维肖,神彩飘逸的仙女。
  曾山东是一位著名的聋哑艺人,陶瓷美术家.一九二五年生於瓷雕世家,江西丰城县人。自幼随父曾龙升学习瓷雕技艺,在十四岁就才华毕露,创作了《华佗》,《如来佛》、《关公》等塑像。他的作品不但神态逼真,且能准确刻划人物的精神世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各类陶瓷艺术展销会上,他的作品总是引人注目,被人重金竞购。如他创作的《八仙降八兽》不落巢臼,而是根据传说中八仙的爱好、个性,分别雕成走、骑、坐卧、倚等姿态,并着意分别刻划出愁眉、怒目、醉意、喜笑、、沉思、玩乐、羞涩等各种神态。八兽:麒麟、狮、虎、独角兽、鹿、牛、马等的动态塑造也各具特色,形神兼备。
  曾山东很注重现代题材的创作。他创作的大型陶瓷群雕《伟大胜利》,形象地表现了全国各行业,包括台湾高山族在内的全国各民族代表手持花束,敲锣打鼓欢乐胜利的场面。他创作的大型组雕《三打白骨精》,作品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有强烈的时代感。
  近年来,曾山东大胆对传统题材进行创新,创作了一批饮誉中外的佳作。作品质朴浑厚,形象鲜明,动作感强,别具特色,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如《站凤观音》、《关公》、《刘海戏蟾》、《和合二仙》等瓷雕曾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展销,普遍受到国内外人士欢迎和赞赏。
  绝技蜚瓷都
  ——曾龙升
  曾龙升,字龙生,江西丰城县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幼年家贫,父亲和几位兄长都从事雕刻木工及油漆工作,使其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对立体雕刻艺术产生了兴趣。他14岁由叔父带到景德镇.在老板家学习陶瓷雕塑,由于他的思维敏捷,勤奋苦学,功力较深,他的艺术才能在景德镇逐渐崭露头角。他对传统的人物瓷雕尤有研究,所创作的《西藏佛》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争相购买。《十八罗汉》、《济公和尚》等作品,在市场久负盛名。早年创作的三米多高的《孙中山瓷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新中国成立后,他决心把自己的技艺献给新社会。1959年以后,他为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所创作的人物瓷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其中《天女散花》、《屈原》、《汤显祖》、《文天祥》、《陶渊明》、《王羲之》等。这些瓷雕手法之精巧、形象之传神,衣纹繁复,生动细腻,作品获得很大成功。尤为《天女散花》瓷雕,高1.34米。突破了传统的惯用手法,以巧妙的构思,让天女站入凌云飘逸的花篮之中使天女成为花的化身,与人间永结善缘。作品寓意深刻。风格严谨,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此外,还以他为主创作了瓷质《大龙船》。龙船高56厘米,长120厘米,宽30厘米,以捏、镶、镂、塑综合技法制成。龙船上安插了150多个各族人民形象人物大不过二、三厘米,五官清晰,表情丰富,比例适宜,动态各异,以此歌颂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龙的传人的空前团结,作品的成功充分表现曾龙升的艺术造谐尤深并广受中外人士赞誉。
  曾龙升传统技法高超,基础雄厚,但他还是不断地探索求新,综合其他艺术的长处。在他60岁时创作的瓷雕作品《钟馗》,借以木雕的特点,采用块面处理,给人厚实之感;施用青釉装饰,作品效果雄健浑厚、表现了钟馗嫉恶如仇的刚正性格。田汉同志来景德镇参观时曾赞道:
  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
  于今有鬼遒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
  曾龙升身怀绝技,在他晚年还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人物题材的作品,都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他一生勤奋工作,给景德镇人民影响尤深。对瓷都的雕塑艺术有着卓越的贡献。1959年被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着于立意精于笔墨
  ——不倦探索的美术家傅尧笙
  在景德镇著名的陶瓷美术家当中,四十七岁的傅尧笙既不是出生于“陶瓷专业世家”,也不是经“名师亲授”和科班培育。他只念过两年小学。十二岁开始进瓷厂当学徒完全是凭着自己对陶瓷艺术的酷爱,发奋努力,刻苦钻研,苦学成材的。他的不平凡经历,充分表明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追求。他现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鼻烟壶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市美协常务理事。
  为了追求较好的装饰效果,傅尧笙同志一方面下功夫读书,重点钻研古典文学诗词曲赋,还努力学习书法;另一方面他更精心研究景德镇陶瓷传统艺术的装饰风格,特别对于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民间青花瓷,以及北宋的影青刻花瓷。他在陶瓷美术创作方面,是一位多面手。他不仅画粉彩、画人物、工山水、更擅长搞青花瓷创作,还注意全面发展,除书法以外,他的金石也很受欢迎。
  一九七八年傅尧笙把《红楼梦》中的人物搬上了釉下装饰的万件瓶上。这个题为《史湘云酒醉芍药眠》的青花人物画面,装饰在高达二米又二十二厘米的巨型瓷瓶上,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展出后,被陶瓷出口部门购去作为国家珍品供参观保存。当时《人民日报》、《江西日报》先后撰文介绍并刊登了这只万件青花瓶的照片。
  一九八〇年他以青花新装饰,特制了《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等风景画形式的两套日用陶瓷文具,被选为国家礼品瓷。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时,代表我们国家赠送给日本首相大臣,复制品已收藏在东京博物馆。
  他在釉下青花装饰方面的精心绝作,有为毛主席纪念堂设计的《劲梅》青花大型花钵,受到有关部门的赞赏,荣获毛主席纪念堂颁发的创作奖。他的釉上粉彩装饰的陶瓷佳作更多,也获得较多的创作奖。例如一九八二年,景德镇举办的首届陶瓷美术创作评比“百花奖”中。由傅尧笙独立创作的高档陈设奖一一150件扁肚梅瓶《丝路花雨》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奖的粉彩人物画面装饰作品有:四尺二寸瓷板画《富贵寿考》(市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薄胎百件瓶画《西厢记》(二等奖);十一件头的《春兰》酒具获三等奖。
  巧夺天工的熊友根
  熊友根,生于一九三六年,江西丰城人,工艺美术技师,精于利制薄胎瓷。他八岁即师承利坯行家王喜魁,冬练三九不惧寒,夏练三伏不畏热,终得到利坯真谛。他能熟练地凭手上功夫利出各式薄如蝉翼,轻如浮云的坯胎来,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一九八〇年制作的500件大型花瓶在日本高岛屋展出,获优等奖;一九八二年制作二十八厘米八角荷叶薄胎碗在全国同行业同类产品评比中获一等奖。他现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各种陶瓷造型都有。但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要逼真地仿制古瓷困难颇多。熊友根由于精研了古代各种陶瓷造型特点,所仿制的古瓷无不维妙维肖,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他仿制的远古瓷器,古朴粗放;仿制的唐代瓷器,雍容富丽;仿制的宋代瓷器,秀丽挺拔;仿制的元明清瓷器,简练细巧,均良好地再现出当时的造型特点。
  凭着他丰富的造型知识,精湛的利坯技艺和对现代美学的深刻了解,他创作的大批新造型富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即使这坯胎不加任何装饰,也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如他设计制作的《玉兰皮灯》,整个造型分两部分,上部为灯罩,下半部为灯座。玉兰皮灯以弧形为主,直斜线为辅。上半部灯罩以缓曲的弧线向外扩出,至腰处往里收敛,至头部又向外撒出。线条婉转流畅,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由此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画面犹如一朵即将盛开的玉兰花活现于人们的眼前。下部灯座的线条紧承灯罩尾线并向里收缩,以垂直坚挺的线条向基部直穿,至灯座后部又向外捺出。由于垂直线条有坚硬挺实之感,所以灯座体积虽小,却有稳如泰山之感,整个造型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线条特性,富有流线型美.在一九八二年市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优秀造型单项奖。
  勇于创新别有新意
  ——潘文复的陶瓷艺术
  潘文复设计的彩色玲珑台灯造型呈金瓜花篮瓶式。主体纹饰用粉红、青绿、淡蓝、淡黄等彩色珑玲组成团花图案;上下边饰纹样则施以传统的豆青刻花,两者有机地结合,别具特色;加之胎薄质白,在灯光作用下显得五彩缤纷色泽柔和,秀雅大方,剔透晶莹,是一件艺术和实用性和谐统一的陶瓷佳作.在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展销会上引起轰动,并荣获优秀新产品奖,为景德镇陶瓷增添了新彩。
  潘文复是江西波阳县人,生于一九三八年,系陶瓷美术家潘庸秉之子。自幼受父教诲,又师承陶瓷名家张志汤,专功粉彩绘画;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
  潘文复的作品多以色釉综合装饰而著称,自然娇美,融汇了古今中外各种艺术之长,风格深沉浑厚、古朴内涵,富有诗情画意。如他的《金色桂林》高温色釉梅瓶画面,就一扫自古望落叶而叹秋凉的画意,也拚弃了专画桂林山青水秀之春色;而是别有新意地描绘了桂林金色丰收的秋景,表达作者对事业的追求。整个画面布局宏大,层次清晰富有变化,格调轻快自然,毫无雕齿之感。又如他的双层镂空《卓文君》皮灯,综合了镂空,釉下彩工艺,利用镂空的外层,使人朦胧地看到里层的画面故事,含蓄地体现了画意,富有迷人的诗意。
  潘文复是勇于创新的陶瓷美术家。他把工艺与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画面。他首先性创造地把颜色釉作为彩料进行装饰绘画,使画面具有色釉的艳丽莹润。他绘制的粉红、青绿、豆茶等彩色玲珑,使他的作品富有变化,装饰色彩多样,达到了前人未及的境地。
  遒劲古掘明快洗练
  ——戴荣华的古彩画
  戴荣华,陶瓷美术家,一九四〇年生于江西波阳县。幼年对绘画有浓厚兴趣.一九五六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中级专科学习;一九五九年毕业后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的研究设计工作。
  戴荣华在陶瓷艺术方面基础扎实,功力尤深,专长陶瓷古彩,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图案。对粉彩、新彩亦有一定的研究,尤其在古彩的装饰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继承明五彩及清康熙彩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二十余年对我国传统陶瓷装饰刻苦学习,对故宫博物院古代藏瓷进行了系统临摹、整理。他不断学习传统,不断地吸收中外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风格遒劲古朴,明快洗练。装饰性强。他往往以刚健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对比,简练的构图而追求一种朴素的装饰美,体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风貌。他有不少作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览。他的主要作品有:
  《春蕾咖啡具》造型及装饰设计,给人新颖,舒适之感,获首届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
  《孔雀舞》花瓶,获景德镇一九七九年“迎春”展览优秀奖,并为影片“祭红”作序幕;
  《争艳荷花》瓶,形成统一完整,获一九七八年赴京展览一等奖;
  《春色满园》古彩大花缸,现存北京饭店;
  《桂林山水》及《骆驼》圆盘获北京展览二等奖:
  《巡逻图》花瓶获景德镇展览一等奖;
  《李白醉酒》圆盘,构图简练,笔法苍劲,形象传神,连同《红叶题诗》一道均获景德镇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并刊载于《星火》杂志。
  除此外,他还设计了大量的陶瓷釉上贴花纸及日用瓷的花面如《孔雀羽》、《芙蓉朵花》等。他现为中国陶瓷美术学会会员、省美协会员、市美协理事。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出版者:景德镇陶瓷杂志编辑部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记载了党和国家领寻人考察瓷都的实况,名人题词和咏“景瓷”的诗篇,以及有关论文、译著、报道等均作了入选,现今景德镇继承和创新的各类名瓷及其装饰彩类亦一一作了介绍。还有有关文献作了汇编。遗憾的是,这部年鉴只反映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未能包括县(区)乡镇制瓷企业和制瓷个体户的全部,愿在今后续篇年鉴中填补这一空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步
相关人物
王大凡
相关人物
王恩怀
相关人物
王隆夫
相关人物
王锡良
相关人物
尹一鹏
相关人物
邓肖禹
相关人物
叶冬青
相关人物
刘雨岑
相关人物
李进
相关人物
毕渊明
相关人物
余文襄
相关人物
汪以俊
相关人物
汪桂英
相关人物
吴成仁
相关人物
吴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