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瓷设计组赴国内各地考察情况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859
颗粒名称: 出口瓷设计组赴国内各地考察情况简介
分类号: TQ174.8;F752.62
页数: 3
页码: 365-3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6年景德镇市出口瓷设计组赴国内各地考察情况。其中包括参加广州1986年秋季交易会、湖南、山东兄弟产瓷区见闻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出口瓷 设计组 考察

内容

我们出口瓷设计组自成立以来,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截至1986年秋交会前,共设计新器型15种,新花面19个。为了设计更完美,广泛征求客户意见,了解市场信息,向兄弟产瓷区学习,取其之长,补已之短。我们还趁秋交会之机,外出学习参观,考察一个多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参加广州1986年秋季交易会
  我们带着设计稿去参加交易会,为的是征求外商意见,这一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设计稿在交易会展示后,即被港商潮和昌选中两幅,他提出要包销。其余的画稿被美国天山公司的客商看了后也很满意,但由于全部画稿由市瓷用化工厂收存,仅仅只拿了两幅同客商见面。我们认为,如果与外商接触的机会更多更广泛些,其命中率可能会更高些。
  设计稿虽然只与客商见了二次面,但这种做法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湖南、唐山、辽宁等地的同志说,令后要效仿我们的做法,称赞我们为迅速、高效地更新陶瓷装饰做出了榜样。
  这次的尝试既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缩短了更新花面的周期,见效快、成本低,更使我们感到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的重要性。当代是信息时代,谁抓住了“信息”谁就能占领市场。景瓷要打开日用瓷装饰落后的局面,情报工作是关键的一环。
  在这次交易会上我们发现兄弟瓷区有不少新的突进。福建闽清有一套15头咖啡具,在建白瓷的瓷胎上施以结晶釉,白瓷与银白色的结晶釉相辉映,展示出一种较新的艺术效果。洪江瓷厂的洪利20头西餐具,采用阳模滚压的菊花边,加彩只镶一道银边,也显得颇为雅致。
  从这次交易会上出口瓷来看,我们分析在一九九〇年前,日用瓷的装饰纹样以活泼、流畅的线条为主。以黑、深兰作底色为佳。(一般贴花纸装饰以七年左右为一循环期),这种预测我们曾与上海“中国流行色协会”的同志交换意见,与他们的看法也是相吻合的。
  二、湖南、山东兄弟产瓷区见闻
  1986年10月23日至26日,我们在湖南参观了建湘、国光、永胜、群力等瓷厂,这几家瓷厂以生产西餐具、咖啡具为主,以欧美为主要销售对象,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产品釉面光洁、明亮、外型规整、配套协调,装饰新颖、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素雅和艳丽并存,但其造型和装饰多是美国天山公司的来样复制,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到一点国际陶瓷市场的动态。
  山东在1986年的全国陶瓷评比会上,日用瓷获奖最高,声誉较大,我们在淄博重点参观了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淄博瓷厂及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据省研究所的同志介绍,他们研究的主要宗旨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直接为各瓷厂研究开发新材质、新工艺服务。
  淄博瓷厂样品陈列室真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给人的最深印象是:各种材质相映生辉,既有高档的乳白瓷、象牙黄、骨灰瓷,也有适应国际市场的中、厚胎瓷、焰器、无光釉,产品造型装饰充分体现了材质的特色。他们的科研人员很注意挖掘当地的材料,研制出价廉物美的新瓷质、新釉色,为设计人员的创新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天地,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的科研、工艺人员学习。另外,他们的厂办科研所直接为生产服务,承担着新材质的研制、新工艺的使用,新造型、新装饰的设计任务,新产品在科研所要完成初、中试过程,直至小批量生产,最后移交生产车间进行大批量投产,真可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这对一个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极为有利的。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一九八六年)》

出版者:景德镇陶瓷杂志编辑部

《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记载了党和国家领寻人考察瓷都的实况,名人题词和咏“景瓷”的诗篇,以及有关论文、译著、报道等均作了入选,现今景德镇继承和创新的各类名瓷及其装饰彩类亦一一作了介绍。还有有关文献作了汇编。遗憾的是,这部年鉴只反映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未能包括县(区)乡镇制瓷企业和制瓷个体户的全部,愿在今后续篇年鉴中填补这一空白。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