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窑场用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72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窑场用语
分类号: H034
页数: 5
页码: 793-7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窑场用语,包括槎窑、柴窑、匣业。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行话 窑场用语

内容

槎窑
  槎窑 形似柴窑,但小些,火度低,专烧粗瓷。因窑专烧槎柴,故名槎窑。
  槎柴 清代前称“船柴”,指灌木、树枝、茅草等杂柴,是槎窑的燃料。
  把桩(槎窑) 槎窑工种,设一人。负责全面生产技术指挥,与窑户老板共同研究生产中的有关问题,其具体生产任务是满落手一边的窑,歇火时看火。
  做重工夫 槎窑工种,设二人。其工作一是补匣屑(用泥巴粘匣屑,起固定作用);二是架一路窑的表,即满最高处。人站高凳上,将匣钵放上去;三是烧窑、开窑。
  打大锤 槎窑工种,设二人。其工作一是发坯;二是烧下半夜的窑;三是开窑架表,即从前到后的匣钵都由他二人负责,一人一边。
  收沙帽 槎窑工种,设一人。其任务一是发坯;二是架中间的表;三是烧上半夜的窑;四是清理码脚。
  挛匣 槎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一是撑坯;二是学习架表;三是扒窑弄里的匣屑;四是烧窑;五是下落发坯。
  红半股 股槎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一是满窑;二是烧窑;三是开窑。
  黑半股 股槎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和红半股相同。
  小火手 槎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一是拖槎柴到窑门前;二是到老板家领米做饭;三是领工具,如草鞋等杂事;四是负责窑后面补窑的泥巴和匣屑,并端进窑弄。
  打杂 槎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一是推匣屑至河边倾倒;二是扒匣屑;三是拖槎柴到窑门前(负责下半夜);四是端泥巴和匣屑进窑弄(负责前面一段)。
  挑灰 槎窑工种,设一人(为散做工)。
  满窑 槎窑工种,设一人(满起手一边)。
  下港 槎窑工种,设二人(数槎和验收槎的质量)。
  挑槎 槎窑工种,设四人(散做工)。
  满窑肉 槎窑工人的福利,惯例为槎窑每满一次窑,每天每人应有四两肉的补贴。
  柴窑
  柴窑 烧制瓷器的窑是由槎窑发展到柴窑的。柴窑亦称镇窑,因形似蛋壳,亦称蛋壳窑,柴窑是因烧柴故名。柴窑从明代起逐渐兴起,到清代,为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
  把桩 柴窑工种名,是全窑场生产技术的总指挥。把桩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次窑的满法;测看窑温及根据窑温变换烧法;确定烧成的停火时间。在窑厂有绝对权威,其把桩的决定,其他各脚必须绝对服从。
  驮坯 柴窑工种名,设一人。负责小器坯的满窑全盘计划,本次窑的入窑小器的数量、品种;满小器时,驮坯工负责发坯;点火,烧窑时,就参加烧窑,一直到烧红了余堂“叫驳”(换班)止。因为这段时间都在上半夜,故窑厂工人称之为“烧上半夜”。
  收兜脚 柴窑工种名,设两人。收兜脚工事情较多,满窑、烧窑、开窑都要参加。满大器时,一个在“落”里发坯,一个在窑弄内“打表”(站在特别的高凳上把匣钵放在最高层);满小器时,帮助传匣;开窑时要参加开大器;开小器时,一个开窑并负责“剿表”(取最高层匣钵下来),一个到各搭坯户去通知开窑时间。在烧窑时,二人轮流烧上半夜和下半夜。此外,还要负责收集兜脚匣钵。
  架表 柴窑工种,设一人。架表需要熟练的技术和膂力。满窑时,从余堂一直满到小器当门止。满窑架表(一根匣钵的最高处叫“表”),重大器需要叠三张凳的高度时起,至窑门最高的窑位止,由架表工人满,但规定必须在五手以上的高度才能算“表”,五手以下的匣钵则由满窑店负责。窑满好了以后,还要和打杂工一道用砖封窑门。烧窑时,负责烧下半夜并负责现场指挥。
  一夫半 柴窑工种,设二人。主要工作有:一是满窑,满窑时,除窑弄最前面二路小器不满外,其余全窑的大、小器都须参加;二是打杂,如买菜、炒菜、分菜、烧洗澡水、茶水以及开窑时负责看守铺房。
  二夫半 柴窑工种,设四人。工作是满窑和烧窑。满窑时,满大器、小器自始至终要参加,下半夜烧窑。
  三夫半 柴窑工种,设一人。满大器时负责“撑表”,满窑前选好兜脚垫底用的匣钵;满小器时传坯和轮流撑表;负责运送下半夜的窑柴。
  小火手 柴窑工种,设一人。工作近似打杂工,其任务是做好开窑、满窑前的准备工作,如摆好码凳,点着全窑厂的照明灯,参加全部满窑工作,停火后窑弄冷却阶段负责看守门户,满进和开出窑内烧炼的窑砖,买菜、做菜和分菜。
  打杂 柴窑工种,设一人。主要是干杂务工作,其杂务为:(1)打扫卫生。每次开完窑以后,清除各个“落”内的垃圾以及窑内的渣皮匣屑;(2)开窑后扒平垫窑的老土子;(3)到野外小山丘上打黄土,搅抖泥巴作结砌窑门之用,满窑封门时负责砌窑门;(4)烧窑时,负责烧下半夜。
  推窑弄 柴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性质也是打杂。烧窑时运送上半夜的柴,挑生活用水,协助打杂工清除窑弄内的渣皮匣屑,满窑日看守铺房楼等。
  挑槎 槎窑工种,设四人(散做工)。
  满窑肉 槎窑工人的福利,惯例为槎窑每满一次窑,每天每人应有四两肉的补贴。
  柴窑
  柴窑 烧制瓷器的窑是由槎窑发展到柴窑的。柴窑亦称镇窑,因形似蛋壳,亦称蛋壳窑,柴窑是因烧柴故名。柴窑从明代起逐渐兴起,到清代,为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
  把桩 柴窑工种名,是全窑场生产技术的总指挥。把桩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本次窑的满法;测看窑温及根据窑温变换烧法;确定烧成的停火时间。在窑厂有绝对权威,其把桩的决定,其他各脚必须绝对服从。
  驮坯 柴窑工种名,设一人。负责小器坯的满窑全盘计划,本次窑的入窑小器的数量、品种;满小器时,驮坯工负责发坯;点火,烧窑时,就参加烧窑,一直到烧红了余堂“叫驳”(换班)止。因为这段时间都在上半夜,故窑厂工人称之为“烧上半夜”。
  收兜脚 柴窑工种名,设两人。收兜脚工事情较多,满窑、烧窑、开窑都要参加。满大器时,一个在“落”里发坯,一个在窑弄内“打表”(站在特别的高凳上把匣钵放在最高层);满小器时,帮助传匣;开窑时要参加开大器;开小器时,一个开窑并负责“剿表”(取最高层匣钵下来),一个到各搭坯户去通知开窑时间。在烧窑时,二人轮流烧上半夜和下半夜。此外,还要负责收集兜脚匣钵。
  架表 柴窑工种,设一人。架表需要熟练的技术和膂力。满窑时,从余堂一直满到小器当门止。满窑架表(一根匣钵的最高处叫“表”),重大器需要叠三张凳的高度时起,至窑门最高的窑位止,由架表工人满,但规定必须在五手以上的高度才能算“表”,五手以下的匣钵则由满窑店负责。窑满好了以后,还要和打杂工一道用砖封窑门。烧窑时,负责烧下半夜并负责现场指挥。
  一夫半 柴窑工种,设二人。主要工作有:一是满窑,满窑时,除窑弄最前面二路小器不满外,其余全窑的大、小器都须参加;二是打杂,如买菜、炒菜、分菜、烧洗澡水、茶水以及开窑时负责看守铺房。
  二夫半 柴窑工种,设四人。工作是满窑和烧窑。满窑时,满大器、小器自始至终要参加,下半夜烧窑。
  三夫半 柴窑工种,设一人。满大器时负责“撑表”,满窑前选好兜脚垫底用的匣钵;满小器时传坯和轮流撑表;负责运送下半夜的窑柴。
  小火手 柴窑工种,设一人。工作近似打杂工,其任务是做好开窑、满窑前的准备工作,如摆好码凳,点着全窑厂的照明灯,参加全部满窑工作,停火后窑弄冷却阶段负责看守门户,满进和开出窑内烧炼的窑砖,买菜、做菜和分菜。
  打杂 柴窑工种,设一人。主要是干杂务工作,其杂务为:(1)打扫卫生。每次开完窑以后,清除各个“落”内的垃圾以及窑内的渣皮匣屑;(2)开窑后扒平垫窑的老土子;(3)到野外小山丘上打黄土,搅抖泥巴作结砌窑门之用,满窑封门时负责砌窑门;(4)烧窑时,负责烧下半夜。
  推窑弄 柴窑工种,设一人,其工作性质也是打杂。烧窑时运送上半夜的柴,挑生活用水,协助打杂工清除窑弄内的渣皮匣屑,满窑日看守铺房楼等。
  下港 负责购买窑柴之人。窑柴由水运而至,停泊在河边,俗称河边为“港下”,沿习下来,到昌江河边去购柴就称为“下港”。
  打大锤 即学徒。要服侍管账、助理员和下港的茶水饭菜。主要就是练习珠算,老师就是管账先生,出师后就是做助理或管账工作。开窑之日,开大器时,要随时注意有人把烧熟了的瓷器拿出来,放在匣钵内,充作未烧熟的处理。打大锤者就要过去检查,把已烧熟的瓷器叫坯主开出来。这项工作,称之谓“赶麻雀”,意谓把藏在窝里的麻雀赶出来。
  满窑 首先要计算本次窑的坯够数否。如果坯少,可以搭烧户多烧坯,或度响匣。其次是搅拌好封窑门的黄泥以及敲好匣屑(贴窑用),选好兜脚匣钵。再次就是满好在窑囱部位的建窑用的土坯砖,然后,根据当次窑的气候,各种坯的多少和窑的本身是否变化等情况确定窑位。再把已装坯的匣钵严格按窑位排列。
  拉前 靠窑门第十二排匣钵左右的位置,叫拉前。这里温度最高,主要装白釉器(质量最好的瓷器)。但上下两层温度稍低仍烧青釉(质量较差的瓷器)。
  拉后 十二排以后,叫做拉后。这里火力较低,专装颜色釉和二白釉蓝边锅三大、大件、灰可器。
  中鼓 窑的中间一段。
  溜火 初烧时采取短柴浅烧,拖长低温时间,使窑内火力平衡,叫溜火。
  紧火 溜火之后,逐步转入高温,火力要加大,故名紧火,又叫赶余堂。
  余堂 窑的最后面,即靠烟囱的地方叫做(余堂)。
  挖兜脚 满窑前,打好堆匣钵的基地。
  一根窑 烧窑时,匣钵一支支的堆起来,每支叫一根窑,根据窑的高低,每根可容匣钵(大器)七仝(即 个碗)。
  开窑 瓷器烧好后,经过冷却把匣钵(柴窑或煤窑)或瓷器(气窑)从窑内取出来。
  满窑 专门把装好瓷坯的匣钵装进窑内。
  挛窑 专门造窑和修补窑。
  把桩 掌管烧窑全过程,是柴窑、槎窑烧炼及技术的总负责人,又叫火头。
  灰手 负责挑泥踩泥、堆槎柴等工作,又因其负责歇火后把窑灰扒出来,故叫灰手。
  挑槎 专门挑槎柴到窑厂的工人。
  倒窑 指窑内匣钵倒塌,与窑身无关。
  窑爽 火力未到,瓷器没有烧成熟。
  窑黄 柴湿烟多,瓷胎吸了烟而带黄色。
  射火 匣钵未盖好,火直射到瓷胎上,在某一个地方上出现黄色。
  地烧火 指点火后,要不紧不慢地加柴,以保持火焰落而又燃的状态。
  现火 指放在窑门口的坯匣。
  盖顶 指窑门口最上的坯匣。
  点落 窑坊管事核实入窑小器坯匣数,并予记载,以便结算烧炼费,称点落。
  坐槛板 窑坊管事对每次出窑的大器匣钵点数并予记载,故名坐槛板。
  浅 刹利匣钵中一只匣钵的俗称。
  一手 计算坯匣的单位。针匙五只为一手。琢器类也有二至三个为一手的。
  卖窑位 旧时窑户的一种经营方式。即搭坯户要交某个窑位的定金。
  桩子 指兜脚上的第一手坯匣。青釉、二白釉中的罗汉汤碗等产品,多放在这个位置上。
  窑担 景德镇传统柴窑每窑次焙烧制品数量的计算单位。以刹利匣钵为标准,按匣柱高度2.8米为一担,其他品种匣钵以此折算。
  通常以七个小器匣钵为“一手”、“四手”为一担计算。有些匣钵面积大,便提升比率来计算。
  叫驳 就是叫工人交班的意思。
  叫倒驳 指烧上半夜。工人休息后,又叫他上班和“烧下半”共同完成任务。
  团圆窑 修(建)好的窑炉,第一次试烧的窑次叫大水窑,一年中烧的最后一次窑叫团圆窑。
  牵骡子 指窑弄里的坯匣,全部或大部倒塌,也指上半部倒塌。
  歇火肉 柴窑工人福利。惯例为每一次窑歇火后,全窑有四斤肉的补贴。
  
  赶泥肉 指靠烟囱位置烧炼的匣坯。此处多放装灰渣碗、二白釉之类的坯匣。
  开窑凳 又名花凳。长条形,凳面如同狭窄的木梯,开窑时上面承放匣钵。
  烧春窑 花朝(农历二月十五日)前烧的窑叫烧春窑,以后叫烧长窑。明、清、民国时期,窑场都在清明前后开始生产。但有时因坯多或瓷价好而提前烧窑,叫做“烧春窑”。
  看窑屋 即窑里的值班工作。柴窑多由一夫半和小火手轮流担任。
  窑柴 将松木锯成一尺左右的木段,再将它劈开,是烧柴窑的专用燃料。因为在山区这种柴多利用溪水流放。故以前又叫“水柴”。窑柴的规格名称,分为天字号、地字号。天字号又叫“斧片”,即将直径一至二尺的松木,劈成长1尺,厚2寸的松柴;地字号,又叫“开片”,是将5寸~9寸直径松木锯劈成的松柴。还有一种叫鹿子,即用不满五寸直径的松树或树梢、松枝锯成的松柴。
  匣业
  小器、大器、刹利匣钵均为匣钵规格名称,凡4英寸以下的杯碟类品种,一匣能装多坯、多品种的匣钵叫小器匣钵,也叫刹利匣钵。凡装5英寸以上的盘碗类品种,一匣只装一件的叫大器匣钵。
  打棋子 用死釉将渣饼粘贴在老匣的拆裂处,称为“打棋子”。
  土匣、响匣、老匣 未经煅炼的匣钵坯子叫土匣。煅烧匣钵坯子之前,将匣坯对齐口面,整理过程叫“度土匣”。已经煅烧而未装过坯的新匣钵叫“响匣”。已经使用过的匣钵称“老匣”。
  匣钵座落 堆码匣钵的贮藏室称为“落”,把暂不用的匣钵或已装坯件等待满烧的匣钵存放在贮藏间称为“座落”。
  匣钵掩子 用空匣钵作盖,防止尘杂污染匣内坯件,叫匣钵掩子。用匣钵土制成的匣钵饼子,其口径与匣钵一样大,用途与掩子相同,称匣钵饼子。
  顶肩、吞肩 装坯、满窑缺陷,匣钵重叠上下大小不统一,上大下小者称“顶肩”。上小下大则称“吞肩”。
  做分匣 做分匣就是匣户出生产资料,工人出劳力,生产的匣钵由匣户经销,双方照产值分钱,大匣四六分,匣户得40%,工人得60%;小匣三七分,匣户得30%,工人得70%。
  做土本 匣户只包原料,由工人自产自销,每年交匣户租金若干称做土本。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