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内馆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70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国内馆藏
分类号: K878.5
页数: 17
页码: 742-7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陶瓷在国内的馆藏情况,分别有馆藏元瓷、馆藏明瓷、馆藏清瓷、馆藏近现代“御”瓷等。
关键词: 景德镇 国内馆藏 瓷器

内容

馆藏元瓷
  青白釉观音像南宋景德镇制品,高25.6厘米。坐像,脸庞清秀。披巾及部分璎珞施青白釉,余皆涩胎。以红、蓝、金等色绘彩,虽彩绘多剥落,然痕迹尚存。底座有墨迹题记,其中“大宋淳祐十一年辛亥(1251)”数字清晰可辨,对研究南宋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具有重要价值。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塔式盖瓶 元代景德镇制品。通高42.2厘米。肩部贴塑狮首、象首各一对,间以四朵云肩纹,腹部缠枝牡丹四朵,胫部饰仰莲八瓣。盖面绘荷叶叶脉纹,盖钮作七级塔式。青花色灰,且泛出铁红色。施青白釉,满布细碎开片。 1975年江西省九江元延祐己未六年(1319)墓出土,是早于至正型的有纪年断代根据的元青花器。藏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
  青花蕉石瓜果纹菱口盘 元代景德镇窑。高7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厘米。从口沿至盘心作三层图案装饰:盘口印缠枝菊,用青料涂地,衬以凸起的白菊花;盘内印缠枝牡丹,先以钴料勾出轮廓线,再在白地上绘细纹水波;盘心画芭蕉葡萄、竹石瓜果等。青花浓艳,蓝白分明。在一件器上同时采用蓝地白花、白地蓝花及青花细纹地白花等多种表现方法,是元青花的特色。盘沿及内壁的印花工艺,又与枢府器有直接继承关系,应为较早期产品。此类大盘专销西亚伊斯兰地区,伊朗和土耳其有较多收藏,而国内极少见。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 元代景德镇窑。通高22.5厘米。罐身堆塑双耳,一为青龙,一为白虎,腹部堆贴朱雀、玄武,腹下近底处饰变形莲瓣一周。盖作塔式钮,塔龛内置一佛像,塔下六方形须弥座,塔基四周盖面饰灵芝、拍板等杂宝。通体施青白釉,用青花料和釉里红彩绘。颈及肩部书“大元至元(1338)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刘大使宅凌氏用”款。是一件有确切纪年的青花釉里红器,为研究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提供了实物例证。藏江西省博物馆。
  青花莲瓣形盘 元代景德镇窑。高4.7厘米、口径29厘米。盘作八莲瓣式,俯视如盛开莲花。瓣内饰云朵、八宝,盘心绘莲池纹。青花浓艳,釉色青白,圈足小而厚、内无釉,具有枢府器制作风格。为元青花中独一无二的器型。藏上海博物馆。
  青白釉广寒宫枕元代景德镇窑。高13.3厘米~15.2厘米、横32厘米。枕面为海棠曲线花瓣形,其上刻划锦纹。枕体塑成广寒宫殿式样,四周满饰串珠纹,并围以护殿栏杆。大殿内嫦娥居中,前有玉兔捣药及侍女等形象。釉色青白。1973年山西省大同市郊出土,藏大同市博物馆。
  青花釉里红盖罐 元代景德镇窑。通高42.3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8.5厘米。形体饱满,制作精工。盖顶塑蹲狮为钮。器腹四面以串珠纹作菱形开光立体纹饰,内镂雕四季花卉。山石、花朵着红色,叶染蓝色,红、蓝相映生辉。釉白中闪青。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一对。该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 元景德镇窑。1973年安徽蚌埠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汤和墓出土。通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侈口、直颈、斜肩、鼓腹、圈足。肩部有对称的兽面耳,盖钮宝珠状。通体绘青花。盖为莲瓣纹与钱纹,颈部浪涛纹,肩部变形莲瓣杂宝纹与缠枝莲纹,腹部缠枝牡丹纹,胫部卷枝纹与变形莲瓣纹。布局紧凑,纹饰满密,青花色泽浓艳。藏蚌埠市博物馆。
  釉里红地白龙纹盖罐 元景德镇窑。江苏吴县出土。高38.2厘米、口径12.3厘米。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盖微鼓,钮呈宝珠状。器身刻划纹饰三组,肩部卷枝纹罩以釉里红,胫部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以釉里红作地,衬托出白色云龙纹。釉里红色调浓艳深沉。主要纹饰不以色料描绘,而以填罩手法处理,制作工艺独具特色,为元代釉里红器中别具风格的作品。藏苏州市吴县文管会。
  蓝釉白龙纹瓶 元代景德镇窑。高43.8厘米。元代梅瓶式样,小口、短颈、丰肩,腹下部收敛,胫微撇。通体高温蓝釉,盘绕白龙一条,蓝白相映,鲜明夺目。这类蓝地白彩疑属陶瓷制作中特殊的镶嵌工艺,元代传世品甚少,仅见梅瓶及折沿、平底浅盘和等少数几种。藏江苏省扬州博物馆。
  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 元末景德镇窑。1950年出土于江苏江宁将军山明沐英墓。高44.1厘米,小口圆唇,丰肩,器腹秀长,浅足滑底。白胎,通体青花纹样五层,第一层绘仰莲瓣杂宝纹,第二层为缠枝花卉纹,第三层主题纹样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第四层饰一周卷草纹,第五层为仰莲瓣纹。主题画面中的萧何催马扬鞭,韩信已至江边,附近有渔翁驾小舟,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藏南京市博物馆。
  蓝釉金彩匜 元代景德镇窑。高4.8厘米、口径13.9厘米。仿青铜器造型。圆形、浅腹,边沿设槽状流,流下一系,平底。宝石蓝釉深沉、润厚。口及外底无釉。器内以金彩描绘折枝花叶,腹部绘流云五朵。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出土,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元代景德镇窑。通体饰云龙、变体莲瓣、卷草、缠枝牡丹、缠枝菊、杂宝、钱纹、弦纹和回纹等。砂底素胎,釉质光润闪青,青料苍翠浓艳,浓处有黑斑。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元代景德镇窑。罐身主题绘双龙戏珠,间以云纹,其余为缠枝牡丹、莲瓣、球纹。釉面光润,青料发色青翠,略有晕散。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元代景德镇窑。主题绘双云龙纹,其余为凤穿牡丹、变体莲瓣纹。胎体坚实,釉质晶莹,青料浓艳、青翠,料浓处有深色铁锈斑。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元代景德镇窑。主题饰缠枝牡丹,通配以卷草、仰复莲、格锦、灵芝、弦纹、云肩等纹饰;云肩内填水浪,衬以荷花、荷叶。全器饰纹多达九层,层次分明,主题突出。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青花蕉叶纹觚 元代景德镇窑。自颈部至下腹部饰蕉叶、西蕃莲,变体莲纹及如意状卷叶图案,胎白质坚,白釉闪青,肥厚莹润。青花色泽青翠浓艳,造形古朴,构图严谨。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元代景德镇窑。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分别填以鹤穿菊或孔雀牡丹纹,构图严谨笔触酣畅有力,肩部绘变体莲瓣纹和双勾钱纹,青白釉略闪灰,釉里红呈色艳丽,亦较稳定,为元釉里红瓷中之上品。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釉里红彩斑高足转杯 元代景德镇窑。高圈足呈竹节状,外壁下腹堆塑一螭匍匐其上,器有模印折枝梅、缠枝菊和回纹,口沿内外分别饰釉里红粗带纹,外壁及底心洒有釉里红彩斑。青白釉釉色泛青、温润光泽,釉里红呈暗红色。杯底与圈足结合处为“公母榫”,可以自由旋转,设计奇巧别致,装饰豪放自然,堪称精美。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釉里红折枝菊纹高足转杯 元代景德镇窑。高圈足呈竹节状装饰,绘釉里红减笔折枝菊枝,以菊瓣点缀其间。杯底与圈足结合处为活动“公母榫”,能左右旋转。制作精巧轻盈,纹饰疏朗洒脱,釉质温润光泽。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釉呈红芦雁纹匝 元代景德镇窑。釉汁明润,瓷质细腻。流口下及相对的腹部饰有艳丽的红色彩斑,内壁环以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并巧妙地利用釉里红在高温下呈色的变化,先绘后刻,烧制后,图案地纹呈灰红色,轮廓刻线呈艳红色,使画面更为活泼生动,装饰技法别出心裁,达到了预期的精美效果。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卵白釉贴金行龙纹玉壶春瓶 元代景德镇窑。以金箔刻行龙纹贴于腹部釉面,富丽堂皇。通体施卵釉,略闪青,光泽明润。胎薄,质坚,细腻半透明。颈、腹部各有一道较明显接痕。除金饰在出土时有较大脱落外,全器完好。199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卵白釉印花五爪龙纹高足杯 元代景德镇窑。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纯白,失透。内壁印两条五爪行龙首尾相接,间以火焰、朵云。杯底饰双钩变体莲瓣,内填杂宝,圈足内素胎处有墨书“中和”两字。瓷质精良,胎薄处仅1.5毫米,从器外逆光观察,内壁印花图案清晰可辨。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卵白釉印花折腰碗 元代景德镇窑。施卵白釉,釉质温润光洁,器底及足端露胎,胎质洁白坚致,上薄下厚,器底模印缠枝菊,内壁为一圈菊瓣纹,器外壁饰凸弦纹一道。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青花釉印花荔枝纹高足杯元代景德镇窑。模制器,外施青白釉。立体纹饰为菱花形四框,框内印折枝荔枝,框外重叠莲瓣、蕉叶、如意、卷草、回纹。胎薄,质细腻,有半透明感。1980年江西高安县出土,藏高安县博物馆。
  馆藏明瓷
  青花云龙纹“春寿”瓶 明洪武景德镇窑,高37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6.1厘米、腹径20.4厘米。敞口、短颈、丰肩、腹收敛,下部外撇,内圈足,附盖。器身绘青花云龙纹,龙口衔火球,五爪伸展,腾越于云海之间,云纹呈独脚蘑菇形,具有元代绘画遗风。肩部篆书“春寿”二字,笔力雄健遵劲,为洪武瓷器中惟一书写规整之篆款。“春寿”是吉祥语,同类型的“春寿”款瓶传世仅见四件,二件存国内,二件分别流散日本、英国。
  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 明洪武景德镇窑,高45.5厘米、口径10.9厘米、底径14.3厘米。盘口、长颈、削肩、长圆腹、高圈足。瓶两侧附双耳,双耳系模印合范粘结而成,作虎首衔环状,虎额以铜红书楷体“王”字。耳下垂双环,与肩、腹粘连。通体以釉里红作画,颈部饰蕉叶纹与缠枝莲,腹部主题纹样为云龙纹,龙气势威猛,是明初景德镇官窑器中的精品,藏上海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相同的器型,惟其纹饰中的龙首朝向相反,似可与此件成对。
  白釉暗花双龙碗 明永乐景德镇窑。高8.1厘米,口径18.1厘米,足径7.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此碗内壁印双龙云彩纹,碗心划朵云纹,外壁腹下划莲瓣纹,是珍贵的永乐甜白器。
  青花折枝花果纹瓶 又称玉壶春瓶,明永乐景德镇窑。高30.5厘米、口径7.8厘米、腹径18.65厘米、足径10.8厘米,重1448克。造型一改元代玉壶春浑厚且秀长的风格,显得轻盈而稳定。全器纹饰五组,腹部上下分饰三折枝花朵与瓜果。胎色洁白细腻,青花浓艳有疵,底釉呈水波状,足内聚釉处显水绿色,其间偶有焦黄斑,是典型的永乐器,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明永乐景德镇窑,高5.4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9厘米。侈口、折腰、沙足滑底。杯内心画双狮滚球,中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杯外口沿处饰梅花点纹和弦纹,器身绘缠枝莲,圈足外侧饰卷草纹 器物胎骨厚重细腻,球心青花泽略深,花心者稍淡据文献记载,压手杯在万历时已传世绝少,此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花花卉扁壶 明永乐景德镇窑 高27.3厘米,口径3.4厘米,腹围59.5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馆藏品。
  此扁壶周身绘缠枝花卉,壶心绘海涛纹,青花发色自然晕散,所绘纹饰纤细深动,自然优雅。
  青花枇杷绶带纹盘 明宣德景德镇窑。高9.8厘米、口1径3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此盘内心画枇杷一枝,绶带鸟作回头啄果状,简洁生动,宛如一幅宋人图画 盘的造型是元末明初的流行式样,器形虽大,但极规整。
  青花狮球罐 明宣德景德镇窑 高18.2厘米、口径16.5厘米、腹径23.2厘米、足径1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 以猩子作为青花瓷器画面的图案主题,在保定出土的元代青花八棱玉壶春瓶上即已出现,明代宣德时期则更为普遍:宣德青花较多有黑疵,此罐青色匀净,黑疵较少,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青花抹红海兽鱼涛高足杯 高9厘米、口径9.95厘米、足径4.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是明代彩瓷的主流。它是在以高温烧成的青花器上用色料描绘图案,然后以低温烘烤而成。此杯实足,砂底。釉下以青花海水作为地色,釉上以氧化铁色料绘画海兽。波涛汹涌,怪兽奔驰,构图十分新颖。杯心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釉里红三里鱼纹高足杯 明宣德景德镇窑。高8.8厘米、口径9.9厘米、底径4.5厘米。敞口、高足、平砂底。杯外饰釉里红鳜鱼三尾,杯内心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胎质细腻滋润,釉色晶莹透亮,釉里红浓重深艳。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宣德年造红鱼靶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莹光,鲜红夺目”者即属此,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花卉纹碗 高6.8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据文献记载,成化时期由于外来青料俱已用罄,改用国内所产的平等青,因此青的色调较水永乐、宣德为淡,成为一种淡描的青花,但比之宣德远为清亮,此碗所画花卉草虫叠石,清新俊雅,是成化时期的独特风格。
  青花海水龙纹扁瓶 明宣德景德镇窑。高45.8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4.8厘米 小口、长颈、扁圆腹。器物选料、制样、绘画无一不精。颈部饰白地青花卷枝花和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样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海水龙的处理手法是在成型的坯胎上先刻出龙纹,然后在龙纹以外的部位用青花绘画海水,留出浪涛和白龙,再罩透明釉,蓝白相映,别有情趣。这种利用地色变化的装饰手法始自元代,至明宣德朝更趋精美,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高13.6厘米,口径8.8厘米。成化斗彩名重于世,该罐短颈,圆肩,腹略收,广底。以釉下青花作龙爪、须、海涛的片断纹饰,釉上拚斗红、黄、绿三色。底部书青花楷书无围栏“天”字款。整件器物构图舒展,画意生动,彩色鲜艳。
  青花龙纹僧帽壶 明宣德景德镇窑。高22.2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8.9厘米。口似僧帽形,附流,扁鋬上加饰一如意形块,长颈硕腹,圈足。口缘内饰二条行龙,口缘外及鋬饰缠枝灵芝,颈部绘缠枝莲龙纹,肩腹部为如意云头折枝莲纹,腹部书藏文一周,胫部为仰莲瓣纹,花纹布局疏密得体,青花色泽凝重鲜丽,器形俊美隽秀,釉色肥厚莹润,是明代青花瓷中的精品,藏台湾省故宫博物院。
  斗彩蔓草纹瓶 高18.1厘米、口径4.2厘米、足径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此瓶是在已成的瓷坯上用氧钴淡描蔓草纹轮廓,施釉后以高温烧造,然后用绿彩填色,再在烘炉中以低温烘烤而成。蔓草迂回盘曲,色调清雅明朗。这种成化填彩,是明代斗彩中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种。
  青花五彩莲池鸳鸯图碗 明宣德景德镇窑。口径16.4厘米。敞口、圆腹、圈足。口沿内外分别饰青花藏文和青花云龙纹,圈足外绘青花海水波涛纹和弦纹,腹部主题纹样为五彩莲池鸳鸯。鸳鸯相随而行,形象逼真,意态自然,配上五彩斑驳的釉上红、绿、黄等色彩,显得生气盎然,美妙动人。胎质洁白、釉色莹润,底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是已知传世最早的五彩器,藏西藏萨迦寺。青花蓝查体梵文罐 明宣德景德镇窑。通高28.7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24.7厘米。直口、丰肩,胫部微内收,平底、附盖,口上沿的平面凹下有浅槽,肩部突出长方形板手八个,造型奇特,为历代瓷罐所仅有。器身纹样五组,主题为蓝查体梵文一周,系密宗佛像种子字,肩腹部与胫部各书梵文八字,上部字间绘莲花托八吉祥纹,盖面亦书蓝查文字,其间用云纹相隔,盖沿饰海涛纹。器物制作精湛,釉色青白莹润,青花色泽浓艳明快。罐内底心横写“大德吉祥场”篆字,是传世珍稀的佛家用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地白龙纹尊 明宣德景德镇窑。高14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1.9厘米。敞口、圆腹、圈足外侈,造型仿古铜尊器,腹刻划龙纹,通体青地呈宝石蓝色,留出白色龙纹,青白相映,给人以特殊的艺术感受。青地留白的工艺技术难度较大,为国内传世罕见之品,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藏文杯 高3.6厘米、口径6.9厘米、足径3.5厘米,香港天民楼藏。杯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外壁书藏文二层,口足饰双边线。器心书藏字,周饰双圈,内壁无纹饰。胎薄,釉呈乳白色,青花淡雅,釉内气泡细小呈雾状。底有“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外加双方框。
  斗彩鸡缸杯 高3.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3.8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成化斗彩鸡纹杯,大口硕腹形似水缸,器外表绘鸡纹饰,俗称“鸡缸杯”。制作精巧,线条流畅柔和,胎质细腻,轻薄透明,色彩丰富艳丽,为成化斗彩中的极品,清初高士奇专为鸡缸杯作歌注说:“成窑酒杯,各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莹洁而质坚,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朱琰《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可见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珍贵。
  仿哥碗 明成化景德镇窑。高4.6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3.55厘米。敞口、斜直壁、圈足,仿宋笠式碗。内外开金丝铁线纹片,纹片规整,施淡青釉,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口沿和圈足处饰酱黄釉,以摹仿传世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底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飞龙碗高9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这是一件比较典型的成化器,青花发色特别淡雅,已完全没有宣德器那种黑疵的存在,具有更为清高的感觉。此碗内绘青花宝相花,外壁作四龙追逐图,底有青花双栏“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
  白地刻填酱釉花果盘 高5.1厘米、口径25.1厘米、足径1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明代彩瓷的装饰手法极为多样化。此盘在刻出的花纹上填以酱色与白釉相映,色彩对比新颖。这种方法在传世的宣德器上能看到,但弘治的制作更趋精进。此器是内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
  青花孔雀凤牡纹碗 口径14.7厘米、足径6.3厘米、高7.4厘米。此碗撇口、圈足,外壁青花绘2只珍禽和牡丹、坡石、小草等。足内青花方框内书“壬子年造”四字款。为明代弘治三年产品。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素三彩海纹洗 明正德景德镇窑。高10.7厘米、口径23.7厘米。其制作工艺为先在瓷坯上刻划海蟾纹,待坯体干燥后,高温烧成素瓷,然后以黄彩为蟾,绿彩为水,白彩为浪花,紫彩为足,再在低温炉里烘烧而成。洗边缘刻“正德年制”楷书款,是罕见的珍品,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孔雀绿鱼藻纹盘 高3.7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1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孔雀绿是正德时期独创的一种釉色,它突破了宋代所烧制的那种深暗的青绿,而烧成似孔雀羽毛的翠绿色调。此盘分二次烧成,先在高温下烧成鱼藻纹青花斑,然后挂一层孔雀绿釉在低温中烧成。鱼藻青花与绿釉相重叠,鱼藻纹变成黑色,更属别具一格。
  青花红绿彩云龙纹碗高9.7厘米、口径16.4厘米、足径6.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正德时期的青花发色变为灰暗,微微带黑。此碗在青花瓷器上加红绿彩色。比之成化瓷器上的加彩别创一种新的格调。
  素三彩海蟾纹洗 “素三彩”是指用黄、绿、紫等素色所烧制的瓷器,是正德时期创烧的极为优秀品种。这件洗的外部划刻海蟾,以黄彩为蟾,绿彩为水,白彩为浪花,紫彩为足,口缘有四字边款“正德年制”,边款饰黄彩,在传世正德三彩瓷器中比较少见。洗高10.8厘米、口径2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黄地绿彩刻双龙戏珠纹渣斗 高10.7厘米、口径14.9厘米、足径8.9厘米,香港天民楼藏。器侈口,外表呈喇叭形,短颈、硕腹、平底,矮圈足微外撇。器外颈、腹各锥刻双龙戏珠纹,底边饰莲瓣纹一周,足刻浅线一道。外面敷娇鸠黄釉,花纹加填绿彩。器内纯白,无纹饰。底青花书“正德年制”二行四字楷书款,外加双圆圈。
  青花松竹梅三羊碗 高10.3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5.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中国古代惯用谐音来取吉祥之意。羊的音和吉祥的祥的相同,而三差别也可谐音为三阳。而松、竹、梅则是岁寒三友的象征。此碗内心绘麒麟,底有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五彩鱼藻纹大罐 高33.9厘米、口径19.6厘米,藏上海博物馆。五彩鱼藻纹图在嘉靖朝常见,尤以大罐为多。此罐矾红画鲤鱼,肩部饰复莲,下腹绘蕉叶,为典型的嘉靖五彩器。
  青花婴戏纹罐通高45厘米、口径24厘米、腹径40厘米、足径25.6厘米,香港天民楼藏瓷。罐直口、外凸、窄唇,短颈丰肩。敛腹、平底、矮圈足。圆盖顶微拱,盖纽作园顶状,绘套环纹,盖面绘变形莲瓣纹,盖边饰折枝果实花卉,间以朵云。器肩绘开光果花卉及“锦地吉祥纹饰。器身绘松树芭蕉山石栏杆,在上方的云彩与下方的草地之间,形成一优美的庭园,其间有十六名不同年龄、衣饰的儿童在花木丛中嬉戏,或扮授读育书,或骑马奔驰,或斗蟋蟀,或玩拉车、画面极为生动。器身下端绘双体莲瓣纹。在全器各部分间均以两道青线加以分隔。全器胎体厚重,造型稳重,白釉微泛青色。画面构图谨严,纹饰繁密清晰,绘画先以工细的笔法勾勒,再饱蘸浓重的颜色填染,蓝中泛紫的“回青”,更使画面鲜艳夺目。底于花双圈书“大明嘉靖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黄釉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嘉靖景德镇窑。高45.1厘米、口径5.11厘米、足径13.4厘米。瓶体呈葫芦形。其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刻缠枝花卉纹,然后以高温烧成瓷胎,浇上黄釉,在900℃左右的窑炉里烧成黄釉器,再用铁红料填花纹以外的地色,第三次以低温烘烧而成。器型高大,形制规整,足以代表当时高超的制瓷水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 明嘉靖景德镇窑。通高30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8.8厘米,1959年出土于陕西耀县寺沟。嗽叭口、直唇、细长圆颈、扁腹、圈足。盖有子口,顶部隆起附一蹲坐小兽钮,颈与腹间安有对称的细长流和扁把。壶外壁通体施酱釉,贴金彩纹样。腹部桃形开光内贴孔雀牡丹纹,开光外贴折枝牡丹、蕉叶等纹样,贴金花纹上均用锐器划出细部。花纹纤细繁缛,造型规整挺秀,工艺精致细密,色彩华贵富丽。圈足内和壶内壁施青白釉,底书青花“富贵佳器”铭,藏陕西省铜川耀州窑博物馆。
  青花缠枝大碗 明嘉靖景德镇窑,1963年韩槐准先生捐献。口径29厘米、足径13厘米、高15厘米。撇口、深腹、弧壁、圈足。里心青花双圈内绘麒麟纹,内壁绘缠枝花,里口下一圈芝花纹边饰,外口下绘莲花纹,腹绘缠枝花叶纹,足上绘莲瓣纹一周,底足内青花长方框内书“富贵佳器”四字款。整个大碗花纹满密,层次分明,青花色泽深沉,略闪紫黑色,为嘉靖回青青料所绘。藏故宫博物院。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壶通高30.5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1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隆庆一朝历时仅六年,传世瓷器较少,所见仅青花及五彩两类。青花除盘、碗外,尚有银锭、长方委角及方胜等各式盖盒。此壶的制作不用传统的壶柄,而制成提梁式样,壶上青花与嘉靖时期的色调约略相同,比较浓艳。
  青花花卉海马军持 明万历景德镇窑,1963年韩槐准捐献。高24.5厘米、口径2.9厘米、足径6.2厘米。洗口、直颈、圆腹,乳突状肥流,平底、圈足。腹及流均凸起六棱,镶银口,附银盖。颈部绘串枝花蝶,肩部绘齿状卷叶纹,腹出六棱将纹饰隔为六组,绘三组海马,三组花卉纹。海马奔腾于浪花之上,花卉有荷莲、牡丹、芙蓉。流上绘串枝花。整个军持造型优美,图案生动,青花泽蓝中泛灰。藏故宫博物院。
  青花鹭莲纹盘 口径20.1厘米、足径12厘米、高4.8厘米。此盘敞口,里外布满青花纹饰,里外壁各绘折枝果纹,中心绘鹭鸶与莲花,足内青花单圈内篆书“万历年造”及青花方框内篆书“德化长春”八字款识。
  这件民窑青花瓷器,胎质细腻,釉面洁白莹润光亮,青花色调艳丽,从质感上与官窑产品相比已难以区别,是民窑中的精品。但从器物的纹饰、款识上与官窑产品相比,具有鲜明区别。
  五彩镂空去风纹瓶瓶高49.8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万历时期,彩瓷已发展到一个灿烂的阶段,它继承了成化、嘉靖的施彩方法,更进而成功地创造了万历五采。此体用镂空的手法烧制大瓶,经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彩相结合,纹饰围绕镂空云风进行填彩,繁缛与浓艳构成了万历五彩的总风格。
  青花梵文莲瓣形盘 高6.4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7.7厘米。香港天民楼藏瓷。器作莲花形,花瓣内外分三层,各十六瓣。侈口,浅壁,矮圈足。花瓣用青花勾勒,再加纹饰。上层外面以梵文书八字真言,间饰花卉八枝,器心书梵文“佛”字,加饰如意云二周,均绘有红线一道。胎体稍厚,表达花颜色器心较浓,外沿较淡。底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外加双圆圈。
  青花五彩莲龙盖盒 高11.4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16.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万历时期不论是青花、五彩、斗彩珲是单色釉的生产都很大。釉下表花和釉上黄、绿、矾红结合的青花五彩器,到这时发展到了高峰阶段。此盒器盖与器身均彩绘行龙四条,五彩莲花和釉下青花相映,色泽鲜艳,构图错综,足内青花双圈“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青花骑兽吹螺人像 明万历景德镇窑。高26.4厘米。塑像中空,无接痕,用手捏塑而成,为一吹螺人形象。双目圆睁,双眉紧皱,鼻翼、口部极力夸张,左手紧握剑柄,右手托螺,威严地骑在兽背上,作用力吹奏状。兽臣伏在地,吡牙裂嘴,嘴孔与人像内空相连,形象生动可爱。通体施闪青透明釉,釉面气泡密集。海螺、衣饰、兽、礁石等则用青花渲染,青花色泽深沉,微闪灰黑。藏上海博物馆。
  黄釉紫彩双耳三足炉 明万历景德镇窑。1956年~1958年出土于明神宗定陵。通高17.5厘米、口径15.8厘米。直口圆底、双耳、三蟠螭倒立成足,螭身巧妙地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出土时炉内有铜香插,造型古朴稳重。炉身施黄釉,三蟠螭及两耳为紫彩,部分饰绿彩,釉彩素静典雅。器底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藏定陵博物馆。
  青花龙耳瓶 口径13.9厘米、底径14.5厘米、高35.4厘米。此瓶洗口、细颈、圆腹,足微外撇、沙底。颈部两侧突雕二龙式耳。通体青花纹饰多组,口边回纹一周,颈部饰云鹤、卷枝、蕉叶三组,腹部三面绘团云龙纹,另一面书“大明国直徽州府歙县滚诱卿,孝行里潭滨礼堂大社管居,信士弟子,黄舜耕、室中孙氏、前妻程氏、朱氏。男黄伯正。媳妇吴氏,女时娥、时夙。孙女福弟、接弟、昭弟。喜奉。御香案前香炉、花瓶、烛台壹副。永远供奉。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人着平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福有攸归。皇明天启元年孟秋月谷旦日”。此瓶造型新颖,龙耳装饰为元代遗风,明代瓷器中少见。
  青花云龙纹炉 口径21.7厘米、高19.5厘米、底径18.8厘米。筒形、平沙底、三兽足。口边一周回纹,下为海水、云头及开光折枝花卉组成的一道装饰纹样,腹部为两条云龙纹,龙头间青花书“会口县西府坊居住信士,颜元鼎喜舍,天依寺供奉,祈求吉祥如意,父颜思学,母朱氏,妻张氏,龄。喜吉。崇祯八年”。炉的三足很特殊,三个兽足贴於炉身的近底处,形成一种装饰,是晚明时期炉形的特征。
  馆藏清瓷
  酒蓝描金开光五彩花鸟图瓶 清康熙景德镇窑。高46.6厘米、口径12.2厘米、腹径19.4厘米、底径15.4厘米。口成直壁盘形,直颈较粗,平肩,圆筒腹,俗称棒锤瓶。全器以洒蓝作地,用金彩满绘织锦纹,腹部和颈部开光,开光内绘五彩花鸟、山水图,画意清新,格调高雅,有很高艺术价值。藏上海博物馆。
  釉里红花卉纹水盂俗称“苹果尊”。清康熙景德镇窑。高6.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4.8厘米。通体饰纹样四组,其间用青花弦纹间隔,外口沿绘莲花,肩部饰卷草纹,腹部主题纹样为四团花,胫部画蕉叶纹,系采用线描钩勒法绘画。图案线条纤细活泼,釉里红呈色鲜艳明亮。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藏上海博物馆。
  青釉菊瓣纹瓶高21.3厘米、口径5.2厘米、足径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康熙时所制的一道釉瓷器,除了红釉及天蓝色釉外,仿龙泉称为“苹果青”的,也是著名的成功作品之一。青釉器在明永乐时,尚可与宋龙泉窑媲美,宣德时所作已逊前朝,此后就绝少仿制。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远溯宋代,追踪永、宣,烧成了这种苹果青的传统品种。此瓶的造型,与豇豆釉所谓莱菔尊的同一式样,下部亦凸雕菊瓣纹,底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康熙红釉尊 高12.3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明代中期,红釉瓷器的烧制方法即已失传,改烧矾红器。清康熙时期,恢复了铜红釉,产品的质量已接近明宣德时期的水平。此种红釉瓷器釉莹厚,色调浓红,口部及底部周围有轮状白线,名灯草边。底部流釉下垂,红色更浓。器底往往呈炒米黄色,称米汤底;有的呈浅绿色,称苹果青底。此尊的色泽,鲜艳夺目,是红釉器中的标准件。这类红釉瓷,据传是清廷督陶官郎廷极督窑时烧制的,俗称“郎窑红”。
  珐琅彩花卉纹瓶高1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珐琅彩瓷是吸取铜胎珐琅的工艺,于康熙三十五年创烧的一种专供皇室玩赏和使用的御用瓷。康熙珐琅彩瓷,先在景德镇烧制坯胎,运送京城后,再进行彩烧。康熙珐琅彩瓷一般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珐琅。这件瓶即以红色作地,再以黄、蓝、绿料彩绘出花卉,显得富丽华贵。
  青花松竹梅纹壶 通高8.8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由于使用范围的扩大及需要量的增加,以成为瓷器生产方面的主流。器形的大小不一,式样亦极繁多。官窑器上的青色,应用云南所产珠明料,色调深蓝,有浓重明爽之感。此壶画松树为柄,竹节为流,梅干为纽,设计非常巧妙。壶的形制,玲珑别致,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标准官窑瓷器。
  青花梵文盘 高3.3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9.3厘米,香港天民楼藏。撇口、弧形浅壁、平底、矮圈足。胎体轻盈,白釉呈乳白色,青花浓艳。全盘内外壁,每面三行,写满梵文,盘心写一大梵文字。盘外青线五道,盘内四道。底书青花楷书二行六字“大清康熙年制”款,外加双圆圈。这种梵文,其内容大都为佛教经文。在明成化时期,景德镇官窑已开始烧制。清康熙时期,因蒙藏都笃信佛教,故景德镇官窑也常受命烧造此类梵文或藏文器皿,以供朝廷赏赐蒙藏寺院或政教高级人员之用。
  粉彩花卉盘 口径1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这是目前仅见的带有康熙年款的粉彩器。为故宫博物院冯先铭氏等于五十年代在上海发现,它是粉彩出现于康熙年间的实物例证。这件盘的折枝花果,有胭脂红、玻璃白和黄、绿彩组成,疏郎雅致。
  五彩钟馗像五彩器到了康熙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彩瓷中的青色有时不用釉下青料,却代以釉上的蓝彩,烧成的色调,浓艳处有时胜过青花。新创的黑彩,光亮如黑漆,在五彩器上更显出绘画的效果。康熙瓷中塑像,以三彩为多,五彩较少,此种钟馗更属罕见,山石一面有“康熙年制”四字刻款。此像高1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素三彩刻龙纹花果盘 高4.7厘米、口径24.8厘米、足径16.3厘米,香港天民楼藏。盘侈口窄唇、浅壁、矮圈足。胎质较薄,釉色牙白。器心浅刻去3龙纹,壁内外浅刻双龙戏珠纹各一对。底边浅刻莲瓣纹一周。器内以素三彩绘石榴、橘子各一折枝,外壁绘牡丹、茶花各一枝。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外加双圆圈。
  印花海水龙纹瓶清康熙景德镇窑。高19厘米、口径3.2厘米。口微侈,细长颈,丰肩,腹深而向下斜收。因形似萝卜,故俗称“莱菔尊”。下腹部印海水龙纹,龙一大一小挺立水面,寓“教子升天”之意。通体施青翠色釉,匀净无瑕。
  乌金釉油槌瓶高40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11.8厘米。香港天民楼藏。小口微出唇,细长颈近肩部外撇,圆硕腹,矮圈足。器内、器底及口沿施白釉,足底及圈足外侧露胎。器外施以黑釉,无纹饰。这种像漆一般明亮的黑釉,是康熙朝新创和流行的釉色。配制这种乌金釉需用浓度较高的优质青料和紫金釉配合,所以除了含大量铁成份外,还有猛和钴等呈色元素。纯粹的乌金釉器极为少见。此瓶釉色明亮如镜,造型独特,颈极细长,腹如球状,称为油槌瓶,是康熙朝的新作。
  康熙“集雅斋”款青花玲珑石秋叶盘 高4.6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8.7厘米,景德镇窑。紫金釉口,盘内绘玲珑石和秋叶一片,叶上青地白文草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圈足内双圈楷书“集雅制”款。“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文句的瓷器,是康熙早年烧造的,该时期烧造的同类器物,有的底面青花双重圈有六字双行“大清丁未年制”或“大清乙已年制”款,乙已是康熙四年,即公元1165年;丁未是康熙六年,即公元1167年。
  康熙初“芝兰斋”肝花狮穿牡丹碗 景德镇窑。高9.4厘米、口径21.2厘米、足径8厘米。口略侈,碗心稍凹,圈足内沿无釉,粘白砂。紫金釉口、碗心双弦纹内绘牡丹。外壁绘3狮穿插于牡丹卷叶中。圈足内双圈楷书“芝兰斋制”款。
  康熙“如意斋”款青花人物升化图笔筒 景德镇窑。高19.6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9.5厘米。圆柱形,底部微内凹,露胎有刀旋痕。外壁绘山石修竹、芭蕉庭院一角,两妇和四童仰望一童子跨龙飞升。在彩云之上的空白处,有三竖行书:“已卯秋日干如意斋写潘斌”款。
  康熙“兴启堂”青花赶球龙碗 高4.8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4.3厘米。景德镇窑。口略撇,深腹圈足,外壁绘双赶珠三爪龙,身尾呈缠枝莲草形,碗心双弦纹内绘宝物及火焰,圈足双圈楷书“光启堂制”款。
  青釉刻花云龙纹缸 清雍正景德镇窑。高45.5厘米、口径40.6厘米、足径34.5厘米。敛口、圆腹、平底内凹,形制宏伟规整。其上用手工剔刻云龙纹样,龙姿态矫健,云飘逸生动。内外施青釉,釉色青翠,,呈色稳定,代表了中国青瓷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龙缸始烧于明初,明嘉靖朝是其制作的鼎盛期,以后屡烧不成,直至清代雍正年唐窑,大龙缸才得以烧制成功。此为雍正官窑中不可多得的佳器,藏上海博物馆。
  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瓶清雍正景德镇窑。高35.6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13.4厘米。唇口、短颈、丰肩,束胫微外撇,内圈足,其上有细密整齐的旋纹。胎体轻薄,细腻洁白。器腹主题纹样绘折枝瓜果,从瓶口向内窥视,外壁花纹清晰可见。施透明釉,釉滋润光亮,有桔皮纹,青花和釉里红色泽都十分艳丽。底部用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双圈楷书款,藏上海博物馆。
  斗彩花卉纹尊清雍正景德镇窑。高25.6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1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斗彩瓷器始于明成化时期,但器物都较小,到了雍正时期,又增加了各种大型器物。此尊通体作花瓣形,继承了康熙时代百折色釉罐的作风,而器物却较百折罐为大。纹饰方面,利用器身花瓣凸棱以连枝花草组成直条花纹,构图非常新颖别致。造型端重,彩色瑰丽,在雍正彩瓷中可推独步。
  珊瑚地粉彩花鸟纹瓶清雍正景德镇窑。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清代粉彩瓷器,康熙晚期开始烧制。雍正时期,无论在造型,胎釉及彩绘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此瓶的特点在于衬地的珊瑚红色泽,加以器身上花鸟画面的构图雅洁,施彩鲜明,更突出了雍正粉彩的光辉成就,底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款。
  青釉鱼篓尊 清雍正景德镇窑。高35.5厘米、口径26.3厘米、底径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清代康、雍时期,在总结前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一道釉的青瓷得到复苏,并获得了新的成就。此尊的造型,仿鱼篓式,是景镇德艺人们别出心裁的作品。
  刻花云龙纹缸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瓷制品。高45.5厘米、口径46厘米。广口,丰肩,鼓腹,平底。器身刻腾云驾雾、张牙舞爪的龙纹,下衬海涛礁石。通体施淡青色釉。此器形体硕大而规正,纹饰生动而细腻,堪称清代大件青瓷之一绝。
  珐琅彩五伦图碗 高7.6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6.7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此碗画有凤凰、仙鹤、鸳鸯、喜鹊及黄鹂各一对以象征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五种人伦关系。胎极薄,几可识之为半脱胎器。底有“雍正年制”楷书款,器外壁亦有题句及印章。
  青花海潮纹方口小瓶(一对) 高9厘米,香港天民楼藏。直方口、短颈、丰肩,腹渐收、矮圈足、平底。胎细白坚致,白釉微泛青绿,青花明净淡雅。器口方形,周围饰回纹图案,肩部以下满绘海潮纹,表现出海潮汹涌,浪花飞溅的情景。足外青线一道。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外加青线一周。
  仿哥釉牺耳尊 高47.2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雍正年间,景德镇窑仿古代名窑作品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件仿哥釉牺耳尊,造型端正,形体似传世哥窑陈设瓷尊,金丝铁线的釉面开片如传世哥窑器的再现,这件鹿耳尊代表了雍正窑的仿哥瓷水平。
  胭脂红釉大碗 高10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8.4厘米,香港天民楼藏。碗撇口出唇,深壁,平底,圈足。器口及器壁有四处微凹,呈花瓣形。器内白釉,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外加双圆圈。
  青花缠莲花觚撇口呈喇叭状,向下渐收,鼓腹开光,腹下渐次外撇,圈足。器身上下部绘缠枝莲,腹部开光,内书青花楷书“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渖阳唐英敬制五供全份,虔敬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西口地藏王菩萨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此件早已流落国外,1979年冬出现于香港。(见英商莎士必拍卖图录)。
  与此相同一件跋文内书“……虔献东直外坝北长店村四道街东口天仙圣母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此件现藏上海博物馆。
  与前者完全相同,仅开光部分书具供奉时间是“……大清乾隆六年春日谷旦”。此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器型,画面装饰方法与前件完全相同,仅腹部开光内楷书时间与供奉地点为“……大清乾隆六年五月端阳节,恭献京都朝阳门外东嶽大帝案前永远供奉。钦命陶榷使者渖阳唐英敬制。”
  粉彩山水转颈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4.7厘米、足径1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此瓶四面开光,绘春夏秋冬四季风景,可按季节陈设。每一开光画面题有诗句,用隶、楷、行、篆几种字体书写成。隶书诗为“风绉彀纹远濑,霞堆峰抛映明川。”行书诗为“澹月梧桐影,轻风萝薜香。”篆书诗为“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句下有乾隆“宸翰”阳文,“惟一精进”。阳文小方章。底为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粉彩八仙过海图八角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4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整器分八边,从上而焉以八边都以开光形式布局。颈部是肠与锦带的组合,肩部为寿字与龙纹的装饰,最为突出的是腹部大开光精绘八仙过海图,下腹与肩部纹样相同,崦足部与口沿纹样相同。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所绘八仙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在海上各显神通。以粉彩绘出的这些图案,使整件器物充满了仙寿之气。
  青花红彩龙纹贲巴壶 清乾隆景德镇窑。高19.2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9.6厘米,香港天民楼藏。口呈漏斗形,长颈,圆腹,高圈足外撇。流底部为龙道,长流由龙口吐出,造型巧妙。顶部外壁,颈部四周,长流和周围和腹部等处均以青花绘画云纹,并以红彩画蝙蝠飞翔其中,寓意“寿福吉祥”。除在流底以红彩绘龙首,更在器身绘红彩龙纹两条,飞腾于波涛之上和云雾之间,极为生动。器足外壁及器颈部分绘有如意云或回纹。全部纹饰有金线四道分别间隔。底白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印章款。
  粉彩百鹿图尊 清乾隆景德镇窑。高43.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尊短颈、腹长硕,底部篆出“大清乾隆年制”款。器腹上满绘五彩树林、山石、水池、间有浮云,各色鹿栖息其间。这种百禄尊在明万历年间开始制作,乾隆年间流行。
  青花番莲八宝纹四足盉清乾隆景德镇窑。通高21.8厘米、口径12.4厘米,香港天民楼藏。器仿铜四足盉形。薄胎白釉。器腹部画番莲八枝,上托八宝,盖面、器颈、器柄、器咀及四足均绘缠枝灵芝。器盖周围及器身肩部,均饰以回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出印章款。
  珐琅彩花卉纹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0.4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瓶的造型,是乾隆时期瓷瓶的典型式样之一。瓶上画月季、天竹、腊梅和兰花;另一面题五言讨“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两句,及“佳丽”、“金成”、“旭映”三胭脂彩图章款,底有蓝料方栏“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胭脂红彩缠枝螭龙纹瓶 清乾隆景德镇窑。高37.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瓶敞口,丰肩,束腰,撇足。先以高温烧成白釉瓶,再在白釉上施胭脂红彩,肩饰如意头,器身施缠枝莲与螭龙的结合纹,瓶足部绘变形复莲。纹饰画风纤柔繁密,典型的乾隆画风,是釉上胭脂红彩中的精品。
  矾红缠枝莲纹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1厘米、口径5.05厘米、腹径9.72厘米、足径5.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在白釉上器身绘矾红彩缠枝莲,圈足部绘连续如意头,底有蓝料双栏“乾隆年制”篆书款。
  茶叶末六联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4.2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茶叶末釉盛于雍正、乾隆时期,乾隆制品釉色偏绿。这件六联瓶造型别致,以中间一瓶较大,周围又连五瓶,六瓶连为一体,实为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六联瓶是乾隆朝较为特别的品种。
  紫金釉碗(一对) 清乾隆景德镇窑。高6.2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6.9厘米,香港天民楼藏。侈口,深壁,平底,矮圈足。器内外施紫金釉,无纹饰。器口泡白色,足底露白胎,器底白釉泛青。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印章款。
  鸡熏 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1.8厘米、长22厘米。此器造型为一雄鸡,作伏地回首啼叫状,比例匀称。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是乾隆时期少有的一件青瓷珍品。
  绿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宝纹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4.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品。此瓶在绿地上彩绘粉彩缠枝花卉与八宝,造型端庄,色彩柔丽。瓶颈所彩绘的红、黄、蓝等彩色,充分显示了乾隆时期粉彩调色自如的高超工艺。
  仿古铜牺耳尊 清乾隆景德镇窑。高22.2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1.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仿战国金银铜尊烧制。此尊将古代铜器的色泽、锈斑以及金银嵌花纹饰毫厘不差地表达出来,充分显示了景德镇陶工惊人的技巧与才能。这件仿铜尊见于唐英的陶成图画卷,应是唐英督陶时的精心独到之作。
  苹果绿仿哥釉花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15.3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5.3厘米,香港天民楼藏,系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窑仿品。直口,腹部呈球形,腹下渐收,至底微向外侈,浅挖足。遍布黄褐色开片。外施苹果绿釉,布满纹片。
  粉彩百蝶瓶清乾隆景德镇窑。高38.8厘米、口径9.8、足径12.8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以后,中国制瓷业渐走下坡,光绪时,则有复兴之势。此瓶满饰各色飞蝶,各具姿态,器底描红书“大清光绪年制”款。
  馆藏近现代“御”瓷
  洪宪瓷 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窃国称帝,预备用“洪宪”作为年号。六年,曾将前清御窑厂改设为陶务监督署,派郭葆昌到景德镇来督烧御器,造瓷四万件,内有仿造法郎彩瓷一百件。
  洪宪并没有御厂,是雇工或发彩的方式制作,绘瓷地点在湖北会馆,以清代雍正、乾隆期作品为标准仿造,烧窑户是民办窑厂鄢得意(即鄢儒珍)。
  这批特为袁世凯改元称帝制作的瓷器质量较高,瓷胎质地纯白,画工极精,是近百年来名贵作品,俗称“洪宪瓷”。洪宪瓷多见“居仁堂”款,凡书“洪宪御制”或“洪宪年制”款者,伪品较多。
  景德镇陶瓷馆藏有部分洪宪瓷
  国府定瓷 1946年7月,蒋介石在江西庐山避署,召见了江西省陶业学校校长汪璠,面谕由陶业学校负责设计制造一批精细“国府用瓷”和礼品瓷,以分送盟邦。主要送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还有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结婚的礼品瓷。
  上海《民国日报》(1946年7月25日)刊文说:“主席对景德镇瓷业现状备极关怀,谓国家欣逢胜利,应有名磁分送盟邦,以志庆典。此次名磁须仿乾隆时代作品之风格,磁质力求细薄,色调务须高雅。蒋主席并面谕汪校长从速与赣省府洽办,积极进行”。
  “国府定瓷”由陶业学校教师潘庸秉、张志汤等人按古色古香、富丽堂皇的要求设计,图纸经宋美龄审定后,由陶业学校分二批制作。第一批国府定瓷有六个品种:1.蝠耳斛桶瓶;2.双耳盾式瓶;3.挂盘;4.寿桃碗;5.万花餐具;6.新型餐具。其中,蝠耳瓶分白胎、涩胎两种,白胎彩绘,涩胎刻花。两种瓶高约40厘米,由校实习工厂何云生、王喜魁承做;新型餐具融中、西器型为一体,由彭友善设计并承做;圆器类由饶华丰瓷厂承做;白胎加彩由张志汤、潘庸秉、赵金生率员生精工绘制。各种图案、细彩万花、鱼虫等,均用赤金描绘。第二批“国府定瓷”由学校于次年承制,其中赠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结婚的礼品瓷是重点,品类为餐具一套,共175件。画面是双龙戏珠,龙的外沿绘万字图案,内侧绘桃形图案,中心书囍字,周围绘五只蝙蝠。采用重工粉彩装饰,用黄金箍边、点缀龙须、龙眼、龙甲以及边脚。
  民国江西省政府大力支持“国府定瓷”的制作,出钱、买材料、积极操办。陶校制作上不计工本,用黄金量很多,以金粉在瓷器上描金,有立体感,富丽堂皇。
  这批“国府定瓷”中,英女王所用餐具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温莎宫周末餐具室内,仅剩盘类36只。蒋介石用瓷现存庐山“美庐”居。
  中南海用瓷 中南海用瓷生产于1975年,当时称“7501”工程*为毛泽东主席专用瓷,由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研究制作。当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指示,毛主席用瓷要依据四个伟大来设计造型和花面,要前所未有,做成当今世界第一流的瓷器,或是超一流的瓷器。
  “7501工程”是一种全新的高、精、尖的设计制作,所用原料都是顶级原料,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工艺,胎釉为高白釉,胎体为半脱胎,而实际利出的坯体比半脱胎还要轻,是一种高超的利坯技艺。根据主席的生活习惯,所有的碗碟都设计了盖子。釉上花面采用了刘雨岑创造的“水点桃花”装饰技法,色泽清新丽雅。釉下花面使用梅花图案,折技梅旁加了几片青翠的竹叶,感觉更加艳丽。
  “7501工程”釉下彩瓷器共有34个品种,当时按47件配为一套,共提釉下红梅餐具五套,其配套品种有:
  和合器:正德五寸、六寸、七寸、八寸各一盒;盖碗:正德9厘米、10厘米、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15厘米各一盒;浅折边5寸(布托)一块;加二针勺一只;针式托正德3寸一块;饭鼓一只;品锅一只;大饭勺一只;二号金钟茶杯一只;茶托正德5寸一块;长型烟缸一只;辣椒罐(带小勺)一只。
  釉上彩水点桃花餐具按98件头配套,品种和数量有:
  和合器正五寸、正六寸、正七寸、正八寸各四盒;有盖碗9厘米、10厘米、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15厘米各六只;加二针勺6只;正德三寸碟六只;毛巾碟浅折边五寸6只;品锅一只;大号锅勺一只;二号金钟茶杯带茶托(正德五寸)六只;长型烟缸一只;圆形烟缸一只;无盖12厘米碗六只。
  配套送出的毛主席用瓷现分开存放在北京的丰泽园、湖南的滴水洞、江西的“828工程”。其余的除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自己收藏了部分外,余者都散藏于民间。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