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明式镇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7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明式镇窑
分类号: K878.5
页数: 2
页码: 729-7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明式镇窑,明式镇窑位于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古窑瓷厂内。由景德镇天后宫窑为主,配以历史上福兴窑(位于景德镇老东门)的部分原材料,于1980年通过迁建再次组合建成。天后宫窑、福兴窑的瓷器烧造史可上溯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其建筑主体构架亦属明代民窑建筑遗存。
关键词: 景德镇 古建筑 遗存

内容

明式镇窑(见图11-25)位于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古窑瓷厂内。由景德镇天后宫窑为主,配以历史上福兴窑(位于景德镇老东门)的部分原材料,于1980年通过迁建再次组合建成。天后宫窑、福兴窑的瓷器烧造史可上溯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其建筑主体构架亦属明代民窑建筑遗存。重新组合的明代镇窑,按天后宫窑原型布局,占地面积约为36米×18米=648平方米,现为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古窑瓷厂仿古瓷烧炼窑。
  据考察测绘,明式镇窑属穿过式木构架建筑,除窑炉所在位置之外,余均采用双层结构,底层高近3米,为制瓷工人装坯、开窑及选瓷的工作埸所。窑炉位于整个窑房的一侧,占地面积为24米×10米=240平方米,均占整个窑房面积的三分之一,窑炉膛呈长锥状,前宽后窄,进深约16米,最大宽度约5米。窑炉门高2.4米,拱形,外沿呈八字状,面阔均3米。窑炉炉顶呈拱形,采用0.8米×1.8米×0.25米窑砖作无模砌筑的蛋壳结构,与中国全砖结构的无梁殿收顶工艺有同工异曲之处。窑炉尾端直接连通一支高出屋顶的烟囱。烟囱采用0.8米宽度的窑砖单层垒砌,高均21米。拱顶下端另砌窑墙,成双层侧壁结构,通风性能良好。同时根据季节调整烟囱顶端切角的朝向,力求最佳通气效能。在窑炉烟道部位,利用余热的低温,可烧造窑砖。整个窑炉每年作一次翻修,翻修的主要用材可以自供,比使用较高价值的耐火材料来提高窑炉使用年限,还是要经济得多。窑房木质构架及用材,在中国古建筑历史上别具一格,地位独特。窑房的主柱及架梁,多选用质地坚硬、经久耐磨的松、槠等普通杂木,极为经济。梁柱构件的制作,对躯干的自然弯曲不作任何修整,只是砍去枝丫、刮去树皮,再凿制榫卯装配。梁架柱网3米×3米,有二层,楼层放窑柴,按一窑次七百担松质板柴燃料计算,常年能贮存三至四窑次的燃料,平均每平方米的日常负荷达一吨以上。窑门前的楼面设有闸口,贮存在楼层的松柴可通过闸口直接滑落到窑炉门前,减少了搬运燃料的时间和劳力。中部屋顶局部升高约1米,有利于散热和通风。窑房外围砌以2.4米的围墙,并砌有外部直通楼层的台阶,减少了窑房内平面分布的负担。墙内侧另砌有台阶,方便了烧窑工人的上与下。在窑炉附近或楼层,设置了洗浴间、账房、休息间,给窑炉工人及管理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合天后宫窑与福兴窑为一体的景德镇明式镇窑,保持了天后宫窑的历史建筑模式,是考察和研究古代景德镇烧炼瓷器工场的实物。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