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明式作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7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明式作坊
分类号: K878.5
页数: 2
页码: 728-7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明式作坊,景德镇市区内,至今遗存着大量的至明代以来延续使用了数百年的瓷业成型作坊建筑。这些明式作坊遗存,有些被改作住宅使用,有些仍为生产作坊。它直观地展现了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作坊的全貌,是陶瓷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市遗存的明式作坊,为中国手工业作坊建筑的考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例,也为景德镇古陶瓷生产工艺史的考察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
关键词: 景德镇 古建筑 遗存

内容

景德镇市区内,至今遗存着大量的至明代以来延续使用了数百年的瓷业成型作坊建筑。这些明式作坊遗存,有些被改作住宅使用,有些仍为生产作坊。它直观地展现了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作坊的全貌,是陶瓷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永久地保存住这些珍贵历史遗存,景德镇市文物部门在1980年至1982年期间,将部分明式作坊整体迁于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古窑瓷厂内,组建了生产(仿古瓷)和旅游观光的古窑瓷厂。
  明式作坊(见图11-24)为封闭式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房屋向内院敞开。每组明式作坊,均以一栋正间为主,配以傲间和坯屋。正间一般面南,为制坯、修坯、釉下彩绘、施釉等制瓷工序的操作场所。正间十至十二开间,每一开间,面阔2.4米至3米不等,进深5米至6米不等,除部分贮藏间或住房(楼层)以外,各开间不作任何隔断。由东向西依工序流程安排成型、修坯、釉下彩绘、施釉等一系列半成品操作设施,形成早期制瓷的“一条龙”生产流水线。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描述:“共计一杯工力,到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细微节目,尚不能尽也”。景德镇制瓷生产工序从坯坊正间的生产设施安置中可以得到部分证实。傲间北向,与正间相对,用作制瓷原材料的储存、加工,开间与正间相等或不等,各间面阔与正间各间相似,仅3米至4米。坯屋一般面西,用作揉泥和陈腐泥料。各建筑之间的场院,中间开凿一至二列水池,俗称“晒架塘”,是淘洗瓷土的场所。晒架塘上部置活动木架,俗称“晒架”,可搁置坯板晒坯。
  明式作坊的构架,为穿过式三架梁,前后视进深需要加置单步梁,梁架间无任何装饰构件。正间出檐深,达1.4米以上,形成檐下走廊。平面标高不等,正间檐口内侧较场院下凹0.5米,檐下走廊较场院则高出0.3米。既可挡住场院流水向正间内部渗入,又保持了走廊本身的干燥,还可以在高台式走廊上将瓷坯轻而易举的放在梁架上干燥。其厂房设计简易、周密、巧妙、实用,是明代成型作坊的代表建筑。
  景德镇市遗存的明式作坊,为中国手工业作坊建筑的考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例,也为景德镇古陶瓷生产工艺史的考察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